《建筑结构试验》网上形考三.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8757228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结构试验》网上形考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建筑结构试验》网上形考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建筑结构试验》网上形考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网上形考三1.( )是整个结构试验工作中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为试验的实施起着统管全局和具体指导作用。 A. 结构试验设计B. 结构试验准备C. 结构试验实施D. 结构试验分析2.在结构试验的试件设计时,对于整体性的结构试验试件,尺寸比例可取为原型的( )。 A. 1/41B. 1/21C. 1/51D. 1/101/23.常用的强度模型材料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 A. 微粒混凝土B. 塑料C. 钢材D. 水泥砂浆4.相似第一定理指出:若两个物理现象相似,则( )必定为1。 A. 相似常数B. 相似指标C. 相似判据D. 相似条件5. 预载的目的有以下哪些?( )I、使试件各部位接触良好,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荷载与变形关系趋于稳定;II、检验全部试验装置的可靠性;III、检查全部观测仪表工作是否正常;IV、检查现场组织工作和人员的工作情况,起演习作用。A. I、II、IIIB. I、II、IVC. I、III、IVD. I、II、III、IV6.( ),是根据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验的荷载标准值与构件的抗裂检验系数允许值,计算得出的试验荷载值(包括自重)。 A. 承载力检验的荷载设计值B.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验的荷载标准值C. 开裂荷载检验值D. 屈服状态检验的荷载设计值7.对于下列区域的应变测量,仅布置单向应变测点即可的是:( )。 A. 轴力与扭矩共同作用区域B. 弯矩与扭矩共同作用区域C. 纯弯区域D. 弯矩与剪力共同作用区域8.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梁弯曲破坏检验标志的叙述中,( )项是不正确。 A. 受拉主筋处的最大裂缝宽度达到1.5mm,或挠度达到跨度的1/50B. 受压区混凝土破坏C. 受拉主筋拉断D. 腹部斜裂缝达到1.5mm或斜裂缝末端受压区混凝土剪压破坏9.下列各项中,( )项不是测量振动参数一般采用的仪器组合方案。 A. 加速度计 电荷放大器 记录仪B. 磁电式拾振器 电压放大器 + 记录仪C. 加速度计 电荷放大器 微型计算机 A/D转换卡D. 电阻应变片 手持式应变仪 微型计算机10.用( )得到的频率和阻尼均比较准确,但只能测出基本频率。 A. 自由振动法B. 共振法C. 脉动法D. 随机激励法11.下列选项中,属于检验性疲劳试验的研究内容的是( )。 A. 开裂荷载及开裂情况B. 裂缝的宽度、长度、间距及其随荷载重复次数的变化C. 最大挠度及其变化D. 抗裂性能12.受弯构件斜截面的疲劳破坏标志为混凝土剪压疲劳破坏,这是当( )时可能发生。 A. 腹筋配筋率正常或较低B. 腹筋配筋率很高C. 纵向配筋率正常或较高D. 纵向配筋率较低13.动力反复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强度( )静力反复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强度。 A. 高于B. 低于C. 等于D. 等于或低于14.采用计算机与试验机联机对试件进行加载的试验方法称为( )。 A. 伪静力试验B. 拟动力试验C. 动力加载试验D. 振动台试验1. 结构试验的试件设计需要研究考虑哪些方面内容?( )I、试件形状设计II、试件尺寸设计III、试件数量确定IV、试件的构造要求 A. I、II、IIIB. I、II、IVC. I、III、IVD. I、II、III、IV2.对下列构件进行试件尺寸设计时,宜采用缩尺模型的是( )。 A. 屋面板B. 吊车梁C. 屋架D. 偏心受压柱3.用量纲分析法进行结构模型设计时,下列量纲中,( )项不属于基本量纲。 A. 应变B. 力C. 长度D. 时间4.相似第一定理说明了,相似指标为1或者相似判据相等是相似的( )。 A. 必要条件B. 充分条件C. 判据存在定理D. 充分必要条件5.加载程序可以有多种,根据试验目的的不同而选择,一般结构静载试验的加载程序均分为( )三个阶段。 A. 正常使用荷载、破坏荷载、极限荷载B. 开裂荷载、正常使用荷载、破坏荷载C. 预载、开裂荷载、正常使用荷载D. 预载、标准荷载、破坏荷载6. 试验荷载是指试验时人工施加的荷载与试件自重之和。在试验之前需计算出的荷载值包括( )。I、承载力检验的荷载设计值 II、开裂荷载检验值III、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验的荷载标准值 IV、屈服状态检验的荷载设计值 A. I、II、IVB. I、III、IVC. II、III、IVD. I、II、III7.对于下列区域的应变测量,仅布置单向应变测点即可的是:( )。 A. 轴力与扭矩共同作用区域B. 弯矩与扭矩共同作用区域C. 纯弯区域D. 弯矩与剪力共同作用区域8.下列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 A. 由于测量方法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B. 由于仪器仪表缺陷所引起的误差C. 由于气象条件变化所引起的误差D. 由于许多预先难以确定的微小因素所造成的误差9.下列各项中,( )项不属于结构的动力特性。 A. 固有频率B. 振型C. 阻尼D. 振动的大小和方向10.( )是利用频率可调的激振器,使结构产生振动,逐步地从低到高调节激振器频率。随着频率的变化,结构的振动强度也随着变化,当激振器频率接近或等于结构固有频率时,结构振动最强。 A. 自由振动法B. 共振法C. 脉动法D. 随机激励法11.疲劳试验过程中,要进行四种形式的试验。( )的加载情况有两种:第一种加载情况是继续做疲劳试验直至破坏,第二种是做静载破坏试验。 A. 预加载B. 静载试验C. 疲劳试验D. 破坏试验12.受弯构件斜截面的疲劳破坏标志为混凝土剪压疲劳破坏,这是当( )时可能发生。 A. 腹筋配筋率正常或较低B. 腹筋配筋率很高C. 纵向配筋率正常或较高D. 纵向配筋率较低13.动力反复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强度( )静力反复荷载作用下结构的强度。 A. 高于B. 低于C. 等于D. 等于或低于14. 地震模拟振动台动力加载试验在抗震研究中的主要作用有:( )。I、研究结构的动力特性、破坏机理及震害原因II、验证抗震计算理论和计算模型的正确性III、研究动力相似理论,为模型试验提供依据IV、检验产品质量,提高抗震性能,为生产服务 A. I、II、IIIB. II、III、IVC. I、III、IVD. I、II、III、IV1.( )是整个结构试验工作中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为试验的实施起着统管全局和具体指导作用。 A. 结构试验设计B. 结构试验准备C. 结构试验实施D. 结构试验分析2.对下列构件进行试件尺寸设计时,宜采用缩尺模型的是( )。 A. 屋面板B. 吊车梁C. 屋架D. 偏心受压柱3.用量纲分析法进行结构模型设计时,下列量纲中,( )项不属于基本量纲。 A. 应变B. 力C. 长度D. 时间4.相似第三定理是:如果相似指标为1或相似判据相等且其它单值条件(边界条件、初始条件等)相同,则两现象必相似。相似第三定理是相似的( )。 A. 必要条件B. 充分条件C. 判据存在定理D. 充分必要条件5.进行结构试验前,应进行预载,下列关于预载值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于混凝土结构,预载值宜大于计算的开裂荷载值的70B. 对于混凝土结构,预载值不宜超过计算的开裂荷载值的20C. 对于混凝土结构,预载值宜小于计算的开裂荷载值的70D. 对于混凝土结构,预载值宜大于计算的开裂荷载值的206.( ),是根据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验的荷载标准值与构件的抗裂检验系数允许值,计算得出的试验荷载值(包括自重)。 A. 承载力检验的荷载设计值B.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验的荷载标准值C. 开裂荷载检验值D. 屈服状态检验的荷载设计值7.对于下列区域的应变测量,仅布置单向应变测点即可的是:( )。 A. 轴力与扭矩共同作用区域B. 弯矩与扭矩共同作用区域C. 纯弯区域D. 弯矩与剪力共同作用区域8. 钢材和混凝土等材料的弹性模量是间接测量得到的物理量,其中( )三个量是直接测量得到的,而弹性模量是计算得到的。I、荷载值 II、材料试件的横截面积III、在荷载作用下试件产生的应变 IV、材料试件的长度 A. I、II、IVB. I、III、IVC. II、III、IVD. I、II、III9.下列各项中,( )项不属于结构的动力特性。 A. 固有频率B. 振型C. 阻尼D. 振动的大小和方向10.( )是利用环境中的微弱振动来测量实际结构动力特性的一种实用方法。 A. 自由振动法B. 共振法C. 脉动法D. 随机激励法11.疲劳试验过程中,要进行四种形式的试验。( )的加载值为最大荷载的20%,以消除支座等连接件之间的不良接触,检查仪器工作是否正常。 A. 预加载B. 静载试验C. 疲劳试验D. 破坏试验12.受弯构件正截面的疲劳破坏标志为受压区混凝土疲劳破坏,这是当( )时可能发生。 A. 配筋率正常或较低B. 配筋率正常或过高C. 配筋率过高或倒T形截面D. 配筋率过低或倒T形截面13.下列选项中,( )项不属于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的优点。 A. 试验设备比较简单B. 试验过程中,可停下来观察结构的开裂和破坏状态C. 加载历程可人为控制D. 能够反映应变速率对结构的影响14.采用( ),这种试验方法的设备比较简单,甚至可用普通静力试验用的加载设备;加载历程可人为控制,并可按需要加以改变或修正;试验过程中,可停下来观察结构的开裂和破坏状态。 A.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B. 拟动力试验C. 动力加载试验D. 振动台试验1.( )是整个结构试验工作中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为试验的实施起着统管全局和具体指导作用。 A. 结构试验设计B. 结构试验准备C. 结构试验实施D. 结构试验分析2.在结构试验的试件设计时,对于整体性的结构试验试件,尺寸比例可取为原型的( )。 A. 1/41B. 1/21C. 1/51D. 1/101/23.常用的强度模型材料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 A. 微粒混凝土B. 塑料C. 钢材D. 水泥砂浆4.定理表述如下:如果一个物理现象可由n个物理量构成的物理方程式描述,在n个物理量中有k个独立的物理量,则该物理现象也可以用这些量组成的n-k个无量纲群的关系来描述。定理的意义在于:( )。 A. 相似判据不一定存在B. 相似判据一定存在,而且只存在一个C. 相似判据一定存在,而且至少存在一个D. 相似判据一定不存在5.通过( )的测量,不仅能了解结构的刚度,而且可以知道结构的弹性或非弹性工作性质。 A. 挠度B. 转角C. 支座偏移D. 应变6. 试验荷载是指试验时人工施加的荷载与试件自重之和。在试验之前需计算出的荷载值包括( )。I、承载力检验的荷载设计值 II、开裂荷载检验值III、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验的荷载标准值 IV、屈服状态检验的荷载设计值 A. I、II、IVB. I、III、IVC. II、III、IVD. I、II、III7.对于下列区域的应变测量,应采用应变花的是:( )。 A. 单向拉伸区域B. 单向压缩区域C. 纯弯区域D. 弯矩与剪力共同作用区域8. 钢材和混凝土等材料的弹性模量是间接测量得到的物理量,其中( )三个量是直接测量得到的,而弹性模量是计算得到的。I、荷载值 II、材料试件的横截面积III、在荷载作用下试件产生的应变 IV、材料试件的长度 A. I、II、IVB. I、III、IVC. II、III、IVD. I、II、III9.下列各项中,( )项不是测量振动参数一般采用的仪器组合方案。 A. 加速度计 电荷放大器 记录仪B. 磁电式拾振器 电压放大器 + 记录仪C. 加速度计 电荷放大器 微型计算机 A/D转换卡D. 电阻应变片 手持式应变仪 微型计算机10.当应力小于某一值时,荷载重复次数增加不会引起疲劳现象,而大于该值则出现疲劳破坏,该应力值被称为( )。 A. 疲劳强度B. 疲劳应力C. 疲劳极限D. 疲劳点11.下列选项中,属于研究性疲劳试验的研究内容的是( )。 A. 疲劳破坏特征B. 抗裂性能C. 开裂荷载、裂缝宽度及开展情况D. 最大挠度的变化情况12.受弯构件斜截面的疲劳破坏标志为混凝土剪压疲劳破坏,这是当( )时可能发生。 A. 腹筋配筋率正常或较低B. 腹筋配筋率很高C. 纵向配筋率正常或较高D. 纵向配筋率较低13.下列选项中,( )项不属于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的优点。 A. 试验设备比较简单B. 试验过程中,可停下来观察结构的开裂和破坏状态C. 加载历程可人为控制D. 能够反映应变速率对结构的影响14.采用( ),这种试验方法的设备比较简单,甚至可用普通静力试验用的加载设备;加载历程可人为控制,并可按需要加以改变或修正;试验过程中,可停下来观察结构的开裂和破坏状态。 A.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B. 拟动力试验C. 动力加载试验D. 振动台试验1.( )是整个结构试验工作中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为试验的实施起着统管全局和具体指导作用。 A. 结构试验设计B. 结构试验准备C. 结构试验实施D. 结构试验分析2.对下列构件进行试件尺寸设计时,宜采用缩尺模型的是( )。 A. 屋面板B. 吊车梁C. 屋架D. 偏心受压柱3.用量纲分析法进行结构模型设计时,下列量纲中,( )项不属于基本量纲。 A. 应变B. 力C. 长度D. 时间4.定理表述如下:如果一个物理现象可由n个物理量构成的物理方程式描述,在n个物理量中有k个独立的物理量,则该物理现象也可以用这些量组成的n-k个无量纲群的关系来描述。定理的意义在于:( )。 A. 相似判据不一定存在B. 相似判据一定存在,而且只存在一个C. 相似判据一定存在,而且至少存在一个D. 相似判据一定不存在5.加载程序可以有多种,根据试验目的的不同而选择,一般结构静载试验的加载程序均分为( )三个阶段。 A. 正常使用荷载、破坏荷载、极限荷载B. 开裂荷载、正常使用荷载、破坏荷载C. 预载、开裂荷载、正常使用荷载D. 预载、标准荷载、破坏荷载6.梁及单向板是典型的受弯构件,试验时安装成简支结构,即( ),将梁安装在台座上。 A. 一端用固定端支座,另一端用活动铰支座B. 一端用固定端支座,另一端用滚动铰支座C. 一端用固定铰支座,另一端用滚动铰支座D. 一端用固定铰支座,另一端用活动铰支座7.梁的( )是梁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作性能之一,它直接决定梁的使用性能的好坏,也是确定梁的开裂荷载的指标之一。 A. 应变值B. 转角值C. 挠度值D. 应力值8.下列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 A. 由于测量方法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B. 由于仪器仪表缺陷所引起的误差C. 由于气象条件变化所引起的误差D. 由于许多预先难以确定的微小因素所造成的误差9.下列各项中,( )项不是测量振动参数一般采用的仪器组合方案。 A. 加速度计 电荷放大器 记录仪B. 磁电式拾振器 电压放大器 + 记录仪C. 加速度计 电荷放大器 微型计算机 A/D转换卡D. 电阻应变片 手持式应变仪 微型计算机10.用( )得到的频率和阻尼均比较准确,但只能测出基本频率。 A. 自由振动法B. 共振法C. 脉动法D. 随机激励法11.下列选项中,属于检验性疲劳试验的研究内容的是( )。 A. 开裂荷载及开裂情况B. 裂缝的宽度、长度、间距及其随荷载重复次数的变化C. 最大挠度及其变化D. 抗裂性能12.受弯构件正截面的疲劳破坏标志为受压区混凝土疲劳破坏,这是当( )时可能发生。 A. 配筋率正常或较低B. 配筋率正常或过高C. 配筋率过高或倒T形截面D. 配筋率过低或倒T形截面13.( )是把计算机分析和恢复力实测结合起来的半理论半经验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A. 伪静力试验B. 拟动力试验C. 动力加载试验D. 振动台试验14.采用( ),这种试验方法的设备比较简单,甚至可用普通静力试验用的加载设备;加载历程可人为控制,并可按需要加以改变或修正;试验过程中,可停下来观察结构的开裂和破坏状态。 A. 低周反复加载试验B. 拟动力试验C. 动力加载试验D. 振动台试验2.在结构试验的试件设计时,若设计试件的尺寸太小,要考虑( )的影响。 A. 尺寸效应B. 重力效应C. 鞭梢效应D. 形状效应3.用量纲分析法进行结构模型设计时,下列量纲中,( )项不属于基本量纲。 A. 质量B. 应力C. 长度D. 时间4.相似第三定理是:如果相似指标为1或相似判据相等且其它单值条件(边界条件、初始条件等)相同,则两现象必相似。相似第三定理是相似的( )。 A. 必要条件B. 充分条件C. 判据存在定理D. 充分必要条件5.加载程序可以有多种,根据试验目的的不同而选择,一般结构静载试验的加载程序均分为( )三个阶段。 A. 正常使用荷载、破坏荷载、极限荷载B. 开裂荷载、正常使用荷载、破坏荷载C. 预载、开裂荷载、正常使用荷载D. 预载、标准荷载、破坏荷载6.( ),是指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根据构件设计控制截面上的荷载标准组合效应与构件试验的加载方式,经换算后确定的荷载值(包括自重)。 A. 承载力检验的荷载设计值B.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验的荷载标准值C. 开裂荷载检验值D. 屈服状态检验的荷载设计值7.对于下列区域的应变测量,应采用应变花的是:( )。 A. 单向拉伸区域B. 单向压缩区域C. 纯弯区域D. 弯矩与剪力共同作用区域8.下列原因所引起的误差属于随机误差的是:( )。 A. 由于测量环境温度、湿度变化所引起的误差B. 由于许多预先难以确定的微小因素所造成的误差C. 由于测量人员生理特性等条件引起的有规律的误差D. 由于仪器仪表未校准所引起的误差9.下列各项中,( )项不属于结构的动力特性。 A. 固有频率B. 振型C. 阻尼D. 振动的大小和方向10.( )是利用频率可调的激振器,使结构产生振动,逐步地从低到高调节激振器频率。随着频率的变化,结构的振动强度也随着变化,当激振器频率接近或等于结构固有频率时,结构振动最强。 A. 自由振动法B. 共振法C. 脉动法D. 随机激励法11.下列选项中,属于检验性疲劳试验的研究内容的是( )。 A. 开裂荷载及开裂情况B. 裂缝的宽度、长度、间距及其随荷载重复次数的变化C. 最大挠度及其变化D. 抗裂性能12.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疲劳破坏标志有( )。I纵向主筋疲劳断裂II受压区混凝土疲劳破坏III与临界斜裂缝相交的腹筋疲劳断裂IV混凝土剪压疲劳破坏A. I、IIB. II、IIIC. III、IVD. I、IV13.( )是把计算机分析和恢复力实测结合起来的半理论半经验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A. 伪静力试验B. 拟动力试验C. 动力加载试验D. 振动台试验14. 不同种类的构件具有不同的破坏机制,( )将引起弓形等的“捏缩”效应,并随着主筋在混凝土中的滑移量的增大以及斜裂缝的张合向Z形曲线发展。I、正截面破坏II、剪切破坏III、主筋粘结破坏 IV、斜截面破坏A. I、IIB. II、IIIC. III、IVD. I、IV1. 结构试验包括( )等主要环节。I、结构试验设计II、结构试验准备III、结构试验实施IV、结构试验分析A. I、II、IIIB. I、II、IVC. I、III、IVD. I、II、III、IV2.在结构试验的试件设计时,对于局部性的试件,尺寸比例可取为原型的( )。 A. 1/41B. 1/81/4C. 1/101/4D. 1/101/23.结构试验模型材料分为( )两大类。 A. 弹塑性模型材料和强度模型材料B. 弹性模型材料和刚度模型材料C. 弹性模型材料和强度模型材料D. 弹塑性模型材料和刚度模型材料4.定理表述如下:如果一个物理现象可由n个物理量构成的物理方程式描述,在n个物理量中有k个独立的物理量,则该物理现象也可以用这些量组成的n-k个无量纲群的关系来描述。定理的意义在于:( )。 A. 相似判据不一定存在B. 相似判据一定存在,而且只存在一个C. 相似判据一定存在,而且至少存在一个D. 相似判据一定不存在5. 预载的目的有以下哪些?( )I、使试件各部位接触良好,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荷载与变形关系趋于稳定;II、检验全部试验装置的可靠性;III、检查全部观测仪表工作是否正常;IV、检查现场组织工作和人员的工作情况,起演习作用。A. I、II、IIIB. I、II、IVC. I、III、IVD. I、II、III、IV6.( ),是指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下,根据构件设计控制截面上的荷载标准组合效应与构件试验的加载方式,经换算后确定的荷载值(包括自重)。 A. 承载力检验的荷载设计值B.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验的荷载标准值C. 开裂荷载检验值D. 屈服状态检验的荷载设计值7.对于下列区域的应变测量,应采用应变花的是:( )。 A. 单向拉伸区域B. 单向压缩区域C. 纯弯区域D. 弯矩与剪力共同作用区域8.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梁弯曲破坏检验标志的叙述中,( )项是不正确。 A. 受拉主筋处的最大裂缝宽度达到1.5mm,或挠度达到跨度的1/50B. 受压区混凝土破坏C. 受拉主筋拉断D. 腹部斜裂缝达到1.5mm或斜裂缝末端受压区混凝土剪压破坏9.下列各项中,( )项不属于结构的动力特性。 A. 固有频率B. 振型C. 阻尼D. 振动的大小和方向10.( )是利用频率可调的激振器,使结构产生振动,逐步地从低到高调节激振器频率。随着频率的变化,结构的振动强度也随着变化,当激振器频率接近或等于结构固有频率时,结构振动最强。 A. 自由振动法B. 共振法C. 脉动法D. 随机激励法11.疲劳试验过程中,要进行四种形式的试验。( )的最大荷载按正常使用的最不利组合选取。 A. 预加载B. 静载试验C. 疲劳试验D. 破坏试验12.受弯构件斜截面的疲劳破坏标志为混凝土剪压疲劳破坏,这是当( )时可能发生。 A. 腹筋配筋率正常或较低B. 腹筋配筋率很高C. 纵向配筋率正常或较高D. 纵向配筋率较低13.下列选项中,( )项不属于低周反复加载试验的优点。 A. 试验设备比较简单B. 试验过程中,可停下来观察结构的开裂和破坏状态C. 加载历程可人为控制D. 能够反映应变速率对结构的影响14. 不同种类的构件具有不同的破坏机制,( )将引起弓形等的“捏缩”效应,并随着主筋在混凝土中的滑移量的增大以及斜裂缝的张合向Z形曲线发展。I、正截面破坏II、剪切破坏III、主筋粘结破坏 IV、斜截面破坏A. I、IIB. II、IIIC. III、IVD. I、IV1. 结构试验包括( )等主要环节。I、结构试验设计II、结构试验准备III、结构试验实施IV、结构试验分析A. I、II、IIIB. I、II、IVC. I、III、IVD. I、II、III、IV2.在结构试验的试件设计时,对于整体性的结构试验试件,尺寸比例可取为原型的( )。 A. 1/41B. 1/21C. 1/51D. 1/101/23.常用的强度模型材料不包括以下哪一种?( ) A. 微粒混凝土B. 塑料C. 钢材D. 水泥砂浆4.相似第三定理是:如果相似指标为1或相似判据相等且其它单值条件(边界条件、初始条件等)相同,则两现象必相似。相似第三定理是相似的( )。 A. 必要条件B. 充分条件C. 判据存在定理D. 充分必要条件5. 预载的目的有以下哪些?( )I、使试件各部位接触良好,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荷载与变形关系趋于稳定;II、检验全部试验装置的可靠性;III、检查全部观测仪表工作是否正常;IV、检查现场组织工作和人员的工作情况,起演习作用。A. I、II、IIIB. I、II、IVC. I、III、IVD. I、II、III、IV6.( ),是根据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验的荷载标准值与构件的抗裂检验系数允许值,计算得出的试验荷载值(包括自重)。 A. 承载力检验的荷载设计值B.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验的荷载标准值C. 开裂荷载检验值D. 屈服状态检验的荷载设计值7.对于下列区域的应变测量,应采用应变花的是:( )。 A. 单向拉伸区域B. 单向压缩区域C. 纯弯区域D. 弯矩与剪力共同作用区域8.下列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 A. 由于测量方法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B. 由于仪器仪表缺陷所引起的误差C. 由于气象条件变化所引起的误差D. 由于许多预先难以确定的微小因素所造成的误差9.下列各项中,( )项不属于结构的动力特性。 A. 固有频率B. 振型C. 阻尼D. 振动的大小和方向10.( )是利用频率可调的激振器,使结构产生振动,逐步地从低到高调节激振器频率。随着频率的变化,结构的振动强度也随着变化,当激振器频率接近或等于结构固有频率时,结构振动最强。 A. 自由振动法B. 共振法C. 脉动法D. 随机激励法11.疲劳试验过程中,要进行四种形式的试验。( )的最大荷载按正常使用的最不利组合选取。 A. 预加载B. 静载试验C. 疲劳试验D. 破坏试验12.受弯构件正截面的疲劳破坏标志为受压区混凝土疲劳破坏,这是当( )时可能发生。 A. 配筋率正常或较低B. 配筋率正常或过高C. 配筋率过高或倒T形截面D. 配筋率过低或倒T形截面13.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又被称之为( )。 A. 伪静力试验B. 拟动力试验C. 动力加载试验D. 振动台试验14.( )的结果通常是由荷载变形的滞回曲线以及有关参数来表达。 A. 伪静力试验B. 拟动力试验C. 动力加载试验D. 振动台试验1.下列各项中,( )项不属于结构试验设计的内容。 A. 试件设计B. 试验加载设计C. 试验观测设计D. 试件制作与安装2.在结构试验的试件设计时,对于局部性的试件,尺寸比例可取为原型的( )。 A. 1/41B. 1/81/4C. 1/101/4D. 1/101/23.用量纲分析法进行结构模型设计时,下列量纲中,( )项不属于基本量纲。 A. 质量B. 应力C. 长度D. 时间4.相似第三定理是:如果相似指标为1或相似判据相等且其它单值条件(边界条件、初始条件等)相同,则两现象必相似。相似第三定理是相似的( )。 A. 必要条件B. 充分条件C. 判据存在定理D. 充分必要条件5.加载程序可以有多种,根据试验目的的不同而选择,一般结构静载试验的加载程序均分为( )三个阶段。 A. 正常使用荷载、破坏荷载、极限荷载B. 开裂荷载、正常使用荷载、破坏荷载C. 预载、开裂荷载、正常使用荷载D. 预载、标准荷载、破坏荷载6.梁及单向板是典型的受弯构件,试验时安装成简支结构,即( ),将梁安装在台座上。 A. 一端用固定端支座,另一端用活动铰支座B. 一端用固定端支座,另一端用滚动铰支座C. 一端用固定铰支座,另一端用滚动铰支座D. 一端用固定铰支座,另一端用活动铰支座7.对于下列区域的应变测量,仅布置单向应变测点即可的是:( )。 A. 轴力与扭矩共同作用区域B. 弯矩与扭矩共同作用区域C. 纯弯区域D. 弯矩与剪力共同作用区域8.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梁弯曲破坏检验标志的叙述中,( )项是不正确。 A. 受拉主筋处的最大裂缝宽度达到1.5mm,或挠度达到跨度的1/50B. 受压区混凝土破坏C. 受拉主筋拉断D. 腹部斜裂缝达到1.5mm或斜裂缝末端受压区混凝土剪压破坏9.下列各项中,( )项不属于结构的动力特性。 A. 固有频率B. 振型C. 阻尼D. 振动的大小和方向10.当应力小于某一值时,荷载重复次数增加不会引起疲劳现象,而大于该值则出现疲劳破坏,该应力值被称为( )。 A. 疲劳强度B. 疲劳应力C. 疲劳极限D. 疲劳点11.下列选项中,属于研究性疲劳试验的研究内容的是( )。 A. 疲劳破坏特征B. 抗裂性能C. 开裂荷载、裂缝宽度及开展情况D. 最大挠度的变化情况12.( )的疲劳破坏常发生在采用热处理钢筋、冷拔低碳钢丝、钢绞线配筋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 A. 受弯构件正截面B. 受弯构件斜截面C. 钢筋与混凝土锚固D. 受压构件正截面13.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又被称之为( )。 A. 伪静力试验B. 拟动力试验C. 动力加载试验D. 振动台试验14.( )的结果通常是由荷载变形的滞回曲线以及有关参数来表达。 A. 伪静力试验B. 拟动力试验C. 动力加载试验D. 振动台试验1.( )是整个结构试验工作中极为重要和关键的一项工作,这项工作为试验的实施起着统管全局和具体指导作用。 A. 结构试验设计B. 结构试验准备C. 结构试验实施D. 结构试验分析2.在结构试验的试件设计时,若设计试件的尺寸太小,要考虑( )的影响。 A. 尺寸效应B. 重力效应C. 鞭梢效应D. 形状效应3.用量纲分析法进行结构模型设计时,下列量纲中,( )项不属于基本量纲。 A. 应变B. 力C. 长度D. 时间4.相似第一定理指出:若两个物理现象相似,则( )必定为1。 A. 相似常数B. 相似指标C. 相似判据D. 相似条件5.加载程序可以有多种,根据试验目的的不同而选择,一般结构静载试验的加载程序均分为( )三个阶段。 A. 正常使用荷载、破坏荷载、极限荷载B. 开裂荷载、正常使用荷载、破坏荷载C. 预载、开裂荷载、正常使用荷载D. 预载、标准荷载、破坏荷载6.梁及单向板是典型的受弯构件,试验时安装成简支结构,即( ),将梁安装在台座上。 A. 一端用固定端支座,另一端用活动铰支座B. 一端用固定端支座,另一端用滚动铰支座C. 一端用固定铰支座,另一端用滚动铰支座D. 一端用固定铰支座,另一端用活动铰支座7.对于下列区域的应变测量,应采用应变花的是:( )。 A. 单向拉伸区域B. 单向压缩区域C. 纯弯区域D. 弯矩与剪力共同作用区域8.下列关于钢筋混凝土梁弯曲破坏检验标志的叙述中,( )项是不正确。 A. 受拉主筋处的最大裂缝宽度达到1.5mm,或挠度达到跨度的1/50B. 受压区混凝土破坏C. 受拉主筋拉断D. 腹部斜裂缝达到1.5mm或斜裂缝末端受压区混凝土剪压破坏9.振动按其形式分,可分为简谐振动、复杂的周期振动、无周期的复杂振动和( )。 A. 强迫振动B. 自由振动C. 随机振动D. 确定性振动10.( )是利用频率可调的激振器,使结构产生振动,逐步地从低到高调节激振器频率。随着频率的变化,结构的振动强度也随着变化,当激振器频率接近或等于结构固有频率时,结构振动最强。 A. 自由振动法B. 共振法C. 脉动法D. 随机激励法11.下列选项中,属于检验性疲劳试验的研究内容的是( )。 A. 开裂荷载及开裂情况B. 裂缝的宽度、长度、间距及其随荷载重复次数的变化C. 最大挠度及其变化D. 抗裂性能12. 受弯构件的正截面疲劳破坏标志有( )。I纵向主筋疲劳断裂II受压区混凝土疲劳破坏III与临界斜裂缝相交的腹筋疲劳断裂IV混凝土剪压疲劳破坏A. I、IIB. II、IIIC. III、IVD. I、IV13.( )是把计算机分析和恢复力实测结合起来的半理论半经验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A. 伪静力试验B. 拟动力试验C. 动力加载试验D. 振动台试验14. 不同种类的构件具有不同的破坏机制,( )将引起弓形等的“捏缩”效应,并随着主筋在混凝土中的滑移量的增大以及斜裂缝的张合向Z形曲线发展。I、正截面破坏II、剪切破坏III、主筋粘结破坏 IV、斜截面破坏A. I、IIB. II、IIIC. III、IVD. I、IV2.对下列构件进行试件尺寸设计时,宜采用缩尺模型的是( )。 A. 屋面板B. 吊车梁C. 屋架D. 偏心受压柱3.结构试验模型材料分为( )两大类。 A. 弹塑性模型材料和强度模型材料B. 弹性模型材料和刚度模型材料C. 弹性模型材料和强度模型材料D. 弹塑性模型材料和刚度模型材料4.相似第三定理是:如果相似指标为1或相似判据相等且其它单值条件(边界条件、初始条件等)相同,则两现象必相似。相似第三定理是相似的( )。 A. 必要条件B. 充分条件C. 判据存在定理D. 充分必要条件5. 预载的目的有以下哪些?( )I、使试件各部位接触良好,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荷载与变形关系趋于稳定;II、检验全部试验装置的可靠性;III、检查全部观测仪表工作是否正常;IV、检查现场组织工作和人员的工作情况,起演习作用。A. I、II、IIIB. I、II、IVC. I、III、IVD. I、II、III、IV6.( ),是指在承载能力状态下,根据构件设计控制截面上的内力设计值和构件试验加载方式,经换算后确定的荷载值(包括自重)。 A. 承载力检验的荷载设计值B.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检验的荷载标准值C. 开裂荷载检验值D. 屈服状态检验的荷载设计值7.对于下列区域的应变测量,仅布置单向应变测点即可的是:( )。 A. 轴力与扭矩共同作用区域B. 弯矩与扭矩共同作用区域C. 纯弯区域D. 弯矩与剪力共同作用区域8.下列原因所引起的误差不属于系统误差的是:( )。 A. 由于测量方法不完善所引起的误差B. 由于仪器仪表缺陷所引起的误差C. 由于气象条件变化所引起的误差D. 由于许多预先难以确定的微小因素所造成的误差9.振动按其形式分,可分为简谐振动、复杂的周期振动、无周期的复杂振动和( )。 A. 强迫振动B. 自由振动C. 随机振动D. 确定性振动10.当应力小于某一值时,荷载重复次数增加不会引起疲劳现象,而大于该值则出现疲劳破坏,该应力值被称为( )。 A. 疲劳强度B. 疲劳应力C. 疲劳极限D. 疲劳点11.下列选项中,属于研究性疲劳试验的研究内容的是( )。 A. 疲劳破坏特征B. 抗裂性能C. 开裂荷载、裂缝宽度及开展情况D. 最大挠度的变化情况12.( )的疲劳破坏常发生在采用热处理钢筋、冷拔低碳钢丝、钢绞线配筋的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 A. 受弯构件正截面B. 受弯构件斜截面C. 钢筋与混凝土锚固D. 受压构件正截面13.低周反复加载试验又被称之为( )。 A. 伪静力试验B. 拟动力试验C. 动力加载试验D. 振动台试验14.( )的结果通常是由荷载变形的滞回曲线以及有关参数来表达。 A. 伪静力试验B. 拟动力试验C. 动力加载试验D. 振动台试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工程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