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溪县排水专项规划汇编.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745716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3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郎溪县排水专项规划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郎溪县排水专项规划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郎溪县排水专项规划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郎溪县城总体规划(2005-2020)第一章 郎溪县概况一、县域概况(一)地理位置郎溪是皖南东部的边陲县,地形南窄北宽,南北长约54km,东西宽约37km,状似犁铧。地理坐标位于北纬304845至311827,东经1185848至1192212。东以白茅岭、亭子山与广德县为界,西以南漪湖与宣州区相连,南以鸭山岭与宣州区为邻,西北以胥河与江苏省高淳县毗连,东北以伍牙山与江苏省溧阳市相接。东至上海297 km,至无锡167 km,至常州146 km,南至杭州226 km,西至宣城58 km,至芜湖130 km,西北至合肥268 km,北至南京130 km。(二)行政区划2004年郎溪县域共辖 8个镇,4个乡。八个镇分别为建平镇、十字镇、南丰镇、梅渚镇、涛城镇、毕桥镇、东夏镇和新发镇。四个乡分别为凌笪乡、姚村乡、飞里乡和幸福乡。(三)历史沿革郎溪县古为桐内地,春秋属吴,后属楚。汉时为故鄣县地,属丹阳郡。南梁置石封县,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改名绥安县,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属广德县。北宋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始置建平县。隶属广德军,后属广德府、广德州至清。民国初年(公元1912)年废广德州,广德、建平不相统属,各自为县。1914年改称“郎溪县”,据明嘉靖建平县志载:“郎,居民之姓也”其地本广德之郎步镇,又名“郎川”,“县台之前,一溪襟带,上接桐水,下通湖阳,左浮塘,右赤山,镇岗拱于前,清润枕于后、故以郎溪名之”。 (四)自然条件与资源1、地形地貌郎川河自东而西横贯县境,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倾斜,东南高西北低,岗峦起伏,河流交错,形成以丘陵为主的地形。县城地处老郎川河下游北岸,海拔高程10-14m,属冲击平原。东南部地势高爽,西北为低洼农田,沟塘密布。县城南有新、老郎川河,上接广德桐内河和无量溪河,流经县城入南漪湖至水阳江。2、气象郎溪县城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9,年平均降水量1143.2mm,年日照时数2107小时,年平均风速2.9m/s,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偏东风。3、水文郎溪县的地表水多属两大水系,即郎溪盆地内的水阳江水系、盆地外的太湖水系,总属长江水系。盆地内各河流,均汇入南漪湖,然后泄注水阳江、青弋江入长江,较大的河流有郎川河、飞鲤河、长溪河、袁村溪,这些河各成小水系,入注南漪湖。太湖水系流域面积约70 km2,均属北流的短小沟渠,分别流入胥河与梅渚河,然后汇南河入太湖,为较典型的羽状水系。主要河流有梅渚河和胥河。县境内的主要湖泊有宣州、郎溪两县共管的南漪湖,在郎溪县境内约70 km2。另有荡南湖、浮湖等。地下水分布情况分为三个不同的区域,一为郎川河中下游地带,含水岩性为粉细纱、中细砂、含砾中粗砂和砂砾石层,上覆分布稳定的亚粘土层,水位埋深1-3m,均小于5m,普遍具有承压性。含水层的粒度从中游至下游,由河床向两侧及由下而上均具有由粗变细的分选性,富水程度好,单孔出水量在10-30 t/h,是县境地下水比较富集的地带。二为红色岗地地带,分布于县境内北部中桥、下湖以及南部十字铺、毕桥等地。含水岩组是中、新生界的一套红色内陆河湖相沉积。红层地下水的富存条件及富水性,严格受岩性、构造、地貌等自然因素的控制,县境红层地区的地下水一般表现为贫乏,单孔出水量仅3-10t/h不等,需靠引水灌溉。三为低山丘陵地带,主要分布于东部及南部与广德县和宣州市相接部位。地下水的富水程度差,属于水量贫乏的网状裂隙水,水量小于10t/d。4、工程地质郎溪县的大地构造属下扬子台坳的皖南陷褶断带的东北端。受多旋回构造运动的影响,境内形成了北东向、近南北向和北西向的褶皱和断裂。郎川河断裂是郎溪县的重要地质界线,其南为背斜上升区,其北为向斜下降区,岩浆岩主要分布于其北部和东北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将郎溪县城划为基本烈度6度区。5、自然资源(1)矿产资源郎溪县已发现多种金属矿物,铁矿全县贮藏量较大者有:铜官山、乌龟山、牛尾巴山、兔子山4个矿区,总贮量约为350万吨、含铁量39-57%。锰矿矿石储量约1200吨,主要分布在姚村乡姚家塔申子山的萤石矿中。石灰岩地质总储量约26亿吨。萤石地质储量1300万吨。(2)水资源地表径流由于降水年内季节分配极不均匀,年际变化也非常大。县境内多年平均径流深450-600mm,年径流有5亿m3。另外郎川河每年过境水量亦有9亿m3。目前全县有中小型水库50座,蓄水量5400万m3,沟塘1.7万处,蓄水量9800万m3,总计蓄水量1.5亿m3。县内地下水资源贫乏,尤其是丘陵红层地区,地表缺拦蓄设施,地下无地下水开采灌溉,向来是易旱地区。(3)土地资源全县总面积1104.8 km2,约占安徽省总面积的0.79。郎溪县所属总土地面积有153.78万亩。其中,耕地37.26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24.23%;林地41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26.66%(其中有林地为25.67万亩);水面22.6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14.7%;居民及工矿用地10.09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6.56%;交通道路用地5.54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3.61%;园地2.1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1.36%。全县未利用土地有35.19万亩,占全县总土地面积22.88%。按人口平均计算,人均耕地1.47亩,林地1.62亩,水面0.82亩。县境内另有安徽省十字铺茶场、宣郎广茶叶公司、上海市白茅岭农场和江苏省社渚农场的一部分,占地共119550亩。(4)生物资源生物种类繁多。地处亚热带,气候温暖湿润,既利于植物的滋生,又利于动物的繁殖。县内年产木材量约在2200 m3左右,总积蓄量约为28万m3第二章 中心城区总体布局一、城区现状用地分析(一)概况现状郎溪县城区人口4.54万,城区建设用地总面积为3.3km2,人均建设用地为71.59m2。现状城区大部分位于新郎川河以北,214省道以西。各项用地的具体情况见下表:表2-1 现状城区建设用地平衡表用地名称用地面积(hm2)比例(%)人均(m2/人)R 居住用地139.442.90%30.70 C 公共设施用地57.217.60%12.60 其中C1行政办公用地13.84.25%3.04 C2商业金融用地23.27.14%5.11 C3文化娱乐用地1.50.46%0.33 C5医疗卫生5.01.55%1.10 C6教育科研用地13.74.21%3.02M 工业用地67.520.77%14.87 其中M1一类工业1.80.57%0.40 M2二类工业59.918.42%13.19 M3三类工业5.81.79%1.28 W 仓储用地6.51.99%1.43 T 对外交通8.22.54%1.81 S 道路广场用地40.912.59%9.01 其中S1道路用地38.711.91%8.52 S2广场2.20.68%0.48 U市政公用设施3.51.08%0.77 G 绿地1.70.53%0.37合计325.0100.00%71.59 (二)存在问题1、用地功能布局混乱城区内部尤其是老城区内,各种用地相互混杂在一起,沿街公共建筑性质多样,没有明显的功能分区,而街坊内部的居住用地则布局相对混乱,居住环境较差。2、新城区建设与老城区改造缺乏相互衔接随着城区的发展,城市的中心逐渐北移,新区建设速度较快。而老城区除了城市中心的功能逐渐衰退以外,环境质量,用地布局,以及功能的调整等都没有得到改善,城市新区与旧区差距较大,缺乏良好的衔接。3、城市中心不显著郎溪县城没有形成高水平的中心区,城市缺乏明显而有特色的公共中心区,大众化的市民广场和集散场所也非常有限。商业设施仍主要集中在老城区,布局较为凌乱和分散。4、城区内公共绿地缺乏城区范围内缺乏公共绿地,绿化率较低,尤其旧城区内公共绿地严重缺乏,城市环境较差。郎溪县城现有绿化主题不突出,缺乏全市绿化体系的统一布局,景观风貌较差。二、城区发展方向分析城市发展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城市用地的选择不但要考虑近期建设的需要,更要注意长远的利益。在近期内,城市发展规模有限,城市主要的发展方向可能并没有明显的标志。而从城市发展的长远结果来看,必须从城市整体发展的利益出发进行考虑,必须为城市未来的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必须考虑城市永续发展的目的。因此,选择城市的发展方向,是基于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基础的,是对基于整个城市未来命运的把握和设想的基础上的。(一)选择发展方向的原则1、在用地评价的基础上进行选择。2、考虑城市近期发展和长远利益的结合,城市发展方向要利于启动和形成规模,并为未来发展留有余地和空间。3、有利于郎溪和合肥、芜湖、宣城、长三角各城市的联系,交通走廊畅通,城市内外交通衔接良好。4、经济发展是基础,新的产业的兴起拉动城市的扩展,城市发展方向的选择要有利于促进新兴产业园区的形成。(二)城市发展方向确定在1996年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发展方向主要是向北发展,同时重点发展南山工业区,远期向东发展。但是在实际发展中,由于南山工业区距离县城中心城区有新、老郎川河相隔,城市基础设施难以完善,且地形起伏,投入较高,难以体现产业发展的规模效益,六年的时间里,南山片区基本维持97年现状,没有取得较大发展。因此在2003年的总体规划调整了城市的发展方向,指出近期主要向东、向北发展,远期向北发展为主。本次规划首先对郎溪县用地进行分析,从得出的用地评价结果可以看出,洪水淹没是影响用地选择的主要因素,并划定了类用地、类用地、类用地,其中东、北面主要为类用地和类用地,类用地主要分布在县城的西面和南面,因此城市发展方向应该考虑向东和北发展;其次考察历年城市用地的拓展方向,可以看出都是以石佛山路为轴向东北扩展;最后在前几轮规划制定的城市发展方向的基础上,综合郎溪县城现状和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确定了未来的城市用地发展主要 “东拓、北展”:(1) “东拓”:根据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现状县城东部至五塘湖防洪堤为II类用地,用地条件较好,有存量土地,即将建设的扬(州)绩(溪)高速公路经过县城并且道口在县城的东面,向东发展应该作为城市今后拓展的主要方向。(2) “北展”:根据用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现状县城北部为II类用地,用地条件较好。同时郎溪经济开发区位于城区的北侧,县城向北发展有利于老城区和开发区的紧密联系。因此,本次规划北部地区应成为城市延伸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方向。三、城区布局形态结构本次规划将根据郎溪现有的城市格局,以交通干线和自然水系为分界线,重点建设城北新区和城东产业园区,形成“两心两轴四片区”的城市结构形态。 “两心”:吉原路和石佛山路的交叉处。县城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具有行政、商业服务综合功能的新城市发展核。在此布置行政、商业、文化娱乐等用地,使之成为城市拓展的新空间。新建路、经村路、中港路一带为旧城商业中心,以商业、生活服务功能为主。“两轴”:吉原路作为城市向东发展的主要轴线,是集景观、商业服务、行政等功能等于一体的综合性主轴线。该轴线推进城市空间序列的逐步展开,紧密联系城区各个功能片区。同时将石佛山路作为城市发展的次轴,是联系老城区和旧城区的南北向的副轴线。“四片区”:由吉原路分隔的南面老城区和北面新城区共同组成一个整体,其间通过绿廊分隔形成四个片区,分别为老城区,西南居住片区、新城区和城东产业园。四、城区用地总体布局新的城市中心采用集中布局兼带轴向延展的结构方式,与绿化轴良好结合,集中商业设施、文化体育设施、广场、行政中心等,成为体现城市现代风貌的主体。它为居住区和产业区所包围,能便利地服务于其他各功能区。吉原路发展轴直接向东连上未来高速路,是承载城市踏上高速发展之路的主要载体,也是和城市新中心一起实现城市现代功能的主要组成部分。石佛山路发展轴作为南北发展轴,联系十字镇和郎溪经济开发区,是传承既有经济基础的另一条重要轴线。生活区环绕新、老中心区布局,通过城内水系相联系,构成“水绕城,水连城”的富有水乡特色的步行景观系统,展现城市自然、和谐的风貌。新的产业区位于城市的东北角,依托于现有的基础,既与生活区相分离,又有便捷的交通联系,有利于经济的发展。郎溪县的道路交通网由“一横一纵一环” 主干道网络构成了城市田字型的道路骨架。主干道间隔一般为8001200m。生活性道路和交通性道路分离,间隔密度均匀。(一)居住用地居住用地由城南老城片区、城西片、城北片和城东片(含中部居住区)组成。城南老城区以旧城改造形成的中密度居住片区为主,充分利用朗川河景观资源及便利的老城商业服务中心区位。城西片结合水上公园等水系绿地景观,重点发展中低密度的中高档居住片区,并在水上公园东侧形成一个以休闲娱乐为主的高档居住组团。城北片结合工业区建设发展大规模的中等密度居住区。城东片的新城中部重点发展高层数的中高档居住片区,东部发展密度适中,环境良好的新住宅区。规划保留控制目前城区中小学周边的用地,便于学校将来的发展。特别是郎溪中学西、北面,实验小学东侧,建平中学周边用地。幼托、中小学用地整体按照合理的服务半径均匀分布。在新城区规划一座中学和一座小学,位于涛峰路东边。(二)工业和仓储用地规划在石佛山路以东,钟桥河路以北集中发展县城无污染的轻型加工产业园区,位于新城中心东北侧的原铜材加工、食品加工等企业应在规划期内,通过土地置换等方式,迁移到朗溪经济开发区,部分对环境的影响较小的企业可置换到规划的工业片区中。大力发展县城主城区以北6km处的郎溪经济开发区,作为规划期内主要发展的产业组团,以加工工业为主导,鼓励引进环境污染小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集群。郎溪县原有仓储用地主要为粮食储备和商业流通储运功能,并处于萎缩状态。为适应县城产业发展要求,规划在县城东部、吉原路以北新发展两块物流、仓储用地。郎溪县总体规划用地平衡表用地代号名称面积(hm2)比例(%)人均用地面积(m2/人)R居住用地329.3641.80%36.60 其R1一类居住用地64.618.20%7.18 中R2二类居住用地264.7533.60%29.42 C公共设施用地159.2720.22%17.70 其C1行政办公用地26.513.36%2.95 中C2商业金融用地85.8310.89%9.54 C3文化娱乐用地7.10.90%0.79 C4体育设施用地16.812.13%1.87 C5医疗卫生用地12.671.61%1.41 C6教育科研用地10.351.31%1.15 M工业用地78.329.94%8.70 W仓储用地20.182.56%2.24 T对外交通用地5.140.65%0.57 S道路广场用地118.2415.01%13.14 其S1道路用地107.3613.63%11.93 中S2广场用地4.070.52%0.45 S3社会停车场用地6.810.86%0.76 U市政设施用地7.510.95%0.83 G绿化用地69.858.87%7.76 其G1公共绿地62.487.93%6.94 中G2生产防护绿地7.370.94%0.82 合计787.87100.00%87.54 经济开发区212.48-城市建设用地1000.35-100.04 E水域56.47-生态绿地37.36-发展备用地227.83-总用地面积1322.01-第三章 城市给水排水规划一、给水工程规划(一)现状概述1、水资源总量郎溪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1400mm,多年平均径流深84mm,径流量为6.45亿m3。境内主要河流为水阳江水系的郎川河。西部南漪湖,由宣城、郎溪两县共辖,湖面面积为150km2,容积为6亿m3,是一座大型滞蓄水库,也是沿湖乡镇可引灌的后备水源。全县共有兴建水库41座。总库容114184万m3,灌溉农田13.35万亩,其中旱涝保收面积11.60万亩,地下水资源比较贫乏。2、供水基本情况县城自来水由郎溪县自来水公司供应,取水口位于龙须湖水库西南侧,水库库容为2000万m3,水质较好。水厂占地规模2hm2,日供水能力2万m3/d;对水只作初步处理即可供应用户,水厂供应城区及附近四个乡镇,城区供水普及率在99%以上。目前县城自来水厂的给水管网总长度达到68.17km,城区主干管网压力一般稳定在0.20.3MPa左右。城区的管网以枝状管网为主。主干管最大管径400mm。(二)存在问题(1)配水管网建设滞后,树枝状布置的管线过多,供水可靠性差。(2)老城区部分管网还采用灰口铸铁管和自应力钢筋混凝土管,亟待改造。(3)现状水源龙须湖水库水量有限,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工业的发展,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难以满足用水需要。(三)规划用水量预测1、按人口预测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范(GB50282-98)中的相应规定并结合郎溪县的地理位置及其人口情况,在近期郎溪县选用一区小城市标准,取0.5万m3/万人*d,远期选用一区小城市标准,取0.7万m3/万人*d。依据Q=Nqk其中 Q城市用水量N规划期末人口数q规划期限内的人均综合用水量标准k规划期用水普及率得到 近期2010年,用水量将达到3.3万m3/d;远期2020年,用水量将达到7万m3/d。2、按用地预测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范(GB50282-98)中的相应规定并结合郎溪县的地理位置及其人口情况,远期选用一区大城市标准,取0.7万m3/ km2*d。得到远期2020年,城市用地10km2,用水量将达到7万m3/d3、规划用水量预测对以上两种预测结果综合考虑,得出近期2010年,用水量将达到3.3万m3/d;远期2020年,用水量将达到7万m3/d。(四)规划原则(1)供水走集约化道路。注重规模效益,提高供水质量和供水可靠性,节约水资源(2)加强水源保护,严格执行国家环保局,建设部及省市等部门颁发的有关水源保护条例、规定。(3)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近远期结合。(五)给水规划1、给水水源规划根据预测的结果,郎溪县近期(2010年)需新增1.3万m3/d的供水能力,根据地面水净水厂用地指标,在规划中需增加1.5hm2水厂用地;规划在原水厂的基础上扩建。远期(2020年)日供水能力将达到7万m3/d,规划在钟桥河路北、茅岭路西新建一座水厂,取水口设置在龙须湖水库西南侧。2、给水管网规划规划近期以管网的改造为主,一方面要注意满足近期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考虑到规划期末的主干管形成环网,提高供水可靠性,避免盲目建设。对于老城区的给水系统实施逐步改造,对于新区应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建设,在规划期内逐步完善给水管网系统。二、排水工程规划(一)现状概述县城现有排水系统很不完善,污水排放不通畅。老城区排水系统很不完善,拥堵严重,难以继续利用。新建设地区多采用的雨污分流系统,但是目前排水工程未能跟上,污水排入河流,没有集中的污水处理厂,污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县城的排水体制,大部分是雨污合流制,只有少数道路敷设了雨水管,现状的中心城区的排水分区分为两个分区。中港路以南雨污合流,中港路以北基本雨污分流。目前排水系统多采用暗渠箱涵,平时作为雨污水排放管道,汛期也作为排水管道。(二)存在问题(1)雨水和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便排入河流水体,造成水体污染。(2)排水管渠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老城区排水极为不畅,部分城区还没有纳入城市排水系统,自成管网,不作处理,就近排入附近水体,对环境不利。(3)目前排水系统排涝能力不足,缺乏排涝设施。(三)规划排水量预测1、污水量预测污水量的测算,是根据用水量的折减系数来得出的。按照国家规定的城镇污水排除率按污水性质不同在0.75-0.95之间,综合考虑污水量约为用水量的80%,因此,近期(2010年),郎溪县日污水量为2.9万m3/d。远期(2020年),郎溪县日污水量为5.6万m3/d。2、雨水排水量预测采用芜湖地区城市暴雨强度公式q=3345(1+0.781gP)/(t+12)0.83式中:P: 重现期 t: 降雨历时 t=t1+mt2t1: 地面集水时间,采用10minm: 折减系数,暗管m=2,明渠m=1.2t2: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2) 雨水设计流量(Q)Q=Qf式中:径流系数,取值为0.5-0.6F: 汇水面积3、规划原则(1)老城区走逐步改造的道路,由雨污合流逐步向雨污分流过渡,新建设地区,应尽量一步到位。避免重复建设。(2)加强污水的处理,改善城区水体环境(3)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近远期结合。4、排水规划(1) 排水体制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对新区应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对旧区,可因地制宜先完善雨污合流制,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向雨污分流制过渡。(2) 雨水排放按照雨水分区排放的原则,结合郎溪地形特点,将城区划分为东北、东、西北、西南四个排水分区,就近排入自然水体或撇洪沟渠内。(3) 污水处理厂规划规划远期在城西南设立污水处理厂,近期日处理达3万吨,远期日处理污水5.6万吨,主要处理城市中心城区污水。(4)污水管网规划划分老城区和新城区两个排水区域,由西向东铺设污水干管,南北向为污水支管。采用枝状的管网布局,经汇流后进入城区西侧的污水厂做二级处理。第四章 规划强制性内容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涉及协调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风景名胜资源保护、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众利益和公共安全等方面,是正确处理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对城市规划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依据。根据2002年建设部发布的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内的要求,本次郎溪县总体规划制定了强制性内容,其内容包括五部分内容:(1)不侵占城市道路建设的“红线”范围;(2)不侵占园林、绿化和防护林的“绿线”保护范围;(3)不准破坏城市内主要河流和水系的“蓝线”保护范围;(4)对城市内公益性的公共设施和市政设施建设预留用地进行保护和控制的“黄线”范围;(5)对城区土地利用的兼容性控制措施五大部分。一、城市规划区范围城市规划区的划定是保护规划的连续性,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管理的需要。郎溪经济开发区作为县城的产业组团,其用地规模纳入总体规划。南山区由于历史原因,已有部分城市设施。县城东面有城区饮水源和即将建设中的高速公路接入口。以上内容都是需要纳入规划区,通过城市规划进行有效控制管理的区域。因此,本次规划确定的规划区范围为:北到分流庙,南至郎飞路,东到武山,西面至横隔埂再往西500m,面积为109 km2。具体范围参见相关图纸。二、城市建设的建筑红线控制规划期内城市建设必须在城市总体规划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用范围之内,同时城市的一般开发建设必须在城市建设的建筑红线控制之内。城市建设不得占用预留的公共绿地、防护绿地,大兴基础设施用地,同时不得随意填埋河流,破坏城市水系,对于总体规划中规划的道路用地,必须严格按照要求进行预留,在总体规划许可的土地上进行开发建设。在进行城市开发建设时,主干道两侧的建筑物必须退后道路红线8-10m,次干道两侧的建筑物必须退后道路红线5m,支路两侧的建筑物必须退后道路红线3m,保证城市形象和风格统一。除了对道路和建筑的红线进行控制以外,城市中还存在着大量的三类住宅,为了防止个人私自建房给城市发展征地带来困难,同时也防止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对郎溪县城区总体规划范围内现状存在的三类住宅进行控制,禁止在三类控制区内私自建造新房或对旧房进行翻新改造。城市面临各种可能灾害的威胁,为了确保城市居民在遇到危险时可以逃离,本次规划将部分城市干道设为城市内主疏散通道,要求为软性沥青路面,道路宽度及两侧建筑物高度需满足:道路宽度+两侧建筑物后退红线距离12(HlH2)+4-8m(H1、H2为两侧建筑物高度)。三、城市建设的绿线控制为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为宗旨,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投资环境为目标,加强各层次绿地系统的建设,全面整体提升公共绿地、专用绿地、街坊庭院绿地、街道绿地、园林生产防护绿地的标准、质量和水平,对郎溪县区内的城市建设进行绿线控制。城市建设的绿线控制主要是对城市建设的绿化系统的用地进行预留和控制,以保证城市环境和城市景观,引导城市可持续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点面绿化、滨水绿化、楔形绿化、隔离绿化带、环形绿化带和生产防护绿化的用地控制:(一)点面绿化点面绿化主要由各级公园和小型公共绿地组成。中心城区内规划建设大中型公园5个,服务全市;并通过生活性绿色通道相连接。主要公园的强制性控制指标和措施如下:a.水上公园:面积24.19hm2,结合原有公园基础和河道建造。作为市级公园,为全市市民提供游憩场所。b.体育公园(原有体育场):面积5.3hm2,结合城市水体建造,使原来的体育场改建而成,位于涛峰街东侧,为全市市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c.郎清路公园:面积8.43hm2滨水景观,作为亲水区级公园。d.吉原路公园:面积8.52hm2,吉原路以东,一方面靠近城市出入口附近以展现城市良好形象;另一方面,服务城区东南片生活组团。e.政府公园:面积8.76hm2,位于新的县政府以西,服务于新城区。大、中型公园在维持生态平衡、防灾避难、调节城市气候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即便是资金财力不足难以实现,也一定要控制规划用地,保证规划公园绿地不被挤占。小型的城市绿地数量较多,应结合城市水体进行建设,并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空间,在规划中也应予以控制。(二)沿江和滨河绿化沿江和滨水绿化是城区绿化体系的一大特色,是联系各个大中型公共绿地的纽带,同时也是展示城市景观的主要场所。滨水绿化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以滩涂为主的绿化,位于城市南侧濒临郎川河,该部分的滨水绿化在功能上以防护为主,特别是位于水源保护区处的滨河绿化要予以严格保护和控制,禁止放牧、建设等违法行为。另一种滨河绿化是集中了居住、文化中心、公园、商业街、滨河广场多项内容,贯穿整个城市生活的集中地段,规划中对于城市的几条主要河流,20-30m的绿化区域进行严格控制,禁止占用绿地进行建设,保护城市生态和景观。(三)楔形绿化楔形绿化是指在城市东南部和西北部渗透和引导生态绿地、绿林进入城市内部的生态景观部分,这些绿地环绕在城市的外围,通过渗透和嵌入丰富城市绿化景观,规划中对该部分用地应予以强制性控制。(四)隔离绿化带隔离绿化带分布在石佛山路北部和南部路段以及工业区中钟桥河路以南路段,不仅减少了过境交通和工业对城市生活的影响,也丰富了城市形象和景观,规划中对该部分用地进行控制。防护为主:规划中,将石佛山路和城市各个出口区段定位为以过境交通与货运交通为主的道路。由于货运与过境交通对环境与居民生活的影响,在此类道路红线以外控制1550m的绿带。绿带种植对粉尘噪音有较好隔绝作用的防护性绿化,兼有美观性。景观为主:城区内,结合城市水体和滨河绿化建设景观生活性道路。在道路红线以外,结合城市水网,同样控制3040m的绿化带。与上不同的是,绿化带兼顾观赏性与休闲娱乐。一来可以提供优良的步行环境,二来美化城市景观,造就城市特色空间。因而,在设计上可以偏重于观赏性绿化的种植,同时结合各种街角街边小游园的穿插分布,优化人行道环境,形成步行系统。(五)生产防护绿地体系生产防护绿地体系是指包括苗圃、花圃、果园、林场、各类防护林带(卫生、风沙、水土等防护林)。主要做好工业区防护林和高压线防护绿地的控制。工业区防护林:工业区外围与居住及其他公共活动频繁的用地间,应按各类工业防护要求严格控制,不得更改其属性。但有的公共绿地可替代防护绿地的作用,专门的防护绿地可以不设,如东部工业区西侧的小定公园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高压线防护绿地:高压线防护绿地按城市工程设计规范严格控制。35千伏的架空高压线两侧应保证1220m的绿化防护带,110千伏的架空高压线两侧应保证1530m的绿化防护带,220千伏的架空高压线两侧应保证3040m的绿化防护带。四、城市建设的蓝线控制郎溪是一个滨水城市,城市建成区内有许多自然形成的水体和河流,是郎溪市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建设的蓝线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在城市发展建设的过程中对城市内主要河流两岸的建设进行严格控制,禁止建筑侵占岸线,保证河流两岸的绿化带达到规划10m的要求,该绿化带在生活区为休憩游乐场所,在工业区为隔离防护带。对于城区内宽度达到10m以上的河流和水系进行引导控制,禁止人工填埋,禁止跨河建造建筑物,破坏城市的生态系统和景观系统。2、城市的主要水源为龙须湖水库,原水经输送管送至自来水厂进行处理。取水口上游1000m和下游100m的范围为一级水源保护区,相应保护区水域两岸堤岸外坡脚向外纵深200m的路于区域为一级保护区。取水点周围100m的水域内,严禁捕捞、停靠船只、游泳和从事各种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应设有明显的范围标志。同时,在取水口上游禁止发展对水体有污染的工业。五、城市建设的黄线控制城市建设的黄线是指对城市发展全局有影响的、城市规划中确定的、必须控制的城市基础设施用地的控制界线。黄线控制是对城市内涉及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的大型的基础设施的土地使用进行强制性控制,如城市的自来水厂、大中型变电站、消防站等市政设施、社会停车场、公交站场和广场等公共服务设施,以防止该类设施的土地被侵占,对城市公共利益产生威胁和破坏。朗溪市的城市建设黄线控制的主要内容有:(一)自来水厂用地控制根据给水预测的结果,郎溪县规划期末(2020年)需达到7万m3/d的供水能力,根据地面水净水厂用地指标,在规划中需增设一座5万m3/d供水能力的水厂。在规划过程重要严格控制自来水厂的预留用地,并对取水口周围的响应保护区进行严格保护。(二)污水处理厂用地控制划分老城区和新城区两个排水区域,由西向东铺设污水干管,南北向为污水支管。采用枝状的管网布局,经汇流后进入城区西侧的污水厂做二级处理。在今后的建设过程中对该厂的土地预留进行严格控制。二、郎溪县城控制性详细规划(2007-2020)功能结构规划2.1规划原则依据城市发展的特点,规划结构以有利于城市整体功能的发挥、城市内各部分有机联系为大原则。(1)合理组织道路系统,加强新旧城区的空间和功能联系。(2)与城市拓展方向相统一,功能布局有利于培育城市增长极,保证城市建设与市场机制相契合,城市有序发展。 (3)整合各项城市建设用地,对老城区功能混杂,互相交织的土地进行空间置换或调整功能。 (4)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结合水体,完善城市公共绿化系统。2.2功能结构规划 “一核,二轴,四心,七片区” 一核:在石佛山路与吉原路交叉口处建设城市新中心,作为整个县城中心核。 二轴:以石佛山路作为城市南北向发展轴,也是城市最集中的商业带,建设吉原路景观大道,作为城市东西向发展轴。 四心:在老城区商贸中心的基础上建设北部的科教中心和东部的行政中心、生态绿心在整个城区均衡分布。 七片区:包括五个居住片区、一个工业片区和一个生态片区。 老城片区:东至石佛山路,北至中港路,南至清溪路,西至望十路。 中心片区:南到中港路,东至石佛山路,北至胥河路,西至经村路。 城西片区:东至经村路,南至中港路,西至望十路,北到胥河路。 城南片区:西至石佛山路,东至亭子山路,北至南漪路,南至清溪路。 城东片区:北至吉原路,西至石佛山路,南至南漪路,东至赤阜路。 生态片区:城区东南以水面为主体,大型生态公园。 工业片区:胥河路以北,是主城区唯一的工业组团。土地利用规划 (1)居住用地在老城区和中心区、城西区、城南区、城东区形成五个居住区,在老城区内对部分零散的功能混杂区进行置换调整,完善居住区绿化系统,在视觉形象、环境景观、配套设施上体现其高素质的生活定位,创造优美的居住环境。居住用地总面积357.34ha,占规划用地比例的27.52,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占322.75ha,一类居住用地分布于城东西两片大面积绿化公园周边,占34.59ha。(2)公共设施用地行政办公用地:老城区内部少数地块较完整、建设标准较高、设施较完善的行政单位保留,绝大部分行政办公换至吉原路以北,在吉原路东段建设县城行政中心。行政办公用地面积18.92公顷,占规划用地的1.46。 商业金融用地:对老城区商业金融设施进行完善整治的基础上,向东北延伸,在石佛山路与吉原路交叉部位形成城市新商业中心,同时向东、向北适为延伸,方便两区居民生活。用地面积83.37ha,占6.42%。文化娱乐用地:保留老城区部分小型文化娱乐设施,在涛峰路东、吉原路南建设中型文化娱乐设施,在城区东部、行政中心南,紧依生态公园建设城市级大型文化娱乐中心。用地面积7.04ha,占0.54%。体育用地:近期在吉原路北、涛峰路东建设小型体育中心与科教中心对应。远期在行政中心南、与文化中心对应,建设市级体育中心。用地面积10.12ha,占0.78%。医疗卫生用地:对现有医疗卫生设施进行完善,同时在新商业中心东北侧,建设新的医疗设施,为新区服务。用地总面积6.32ha,占0.49。 教育科研用地:对现有教育设施进行改建、扩建、完善配套,在城区北部、胥河路南、涛峰路两侧成片建设大型教育科研设施。用地总面积43.75ha,占3.37。 (3)工业用地 对老城区工业用地全部置换,工业用地集中布置在城区东北部,形成完整的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工业用地总面积67.15ha,占规划用地5.17,全部控制为一类工业。(4)仓储用地仓储用地集中布置在城区东部,工业园以东,用地总面积17.58ha,占规划用地的1.35。(5)对外交通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主要是长途客运站,布置在城区东部入口处,吉原路北,用地总面积2.83ha,占规划用地0.22。(6)道路广场用地 规划主要是整合道路功能,提高道路的系统性和对外联系功能,强化内部交通组织,加强公共停车场和城市广场的布局。在城区以三纵三横主干道,形成两轴一环联系各片区。在城区内均衡分布不同规模不同功能的广场用地和社会停车场。道路广场用地总面积386.8lha,占规划用地29.29。其中道路用地381.84ha,广场用地3.77ha,社会停车场用地1.20ha。(7)市政公用设施用地城市市政公共设施是构成城市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因素,郎溪现状配套设施的建设落后于经济发展,是造成城市难以拓展的重要原因,城市未来的发展中要大力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市政设施用地主要包括给水、排水、电力、电讯、邮电、消防、加油站、环卫等,依托总体规划确定的布局的基础进一步考虑服务半径,服务范围进行具体完善。市政公用设施用地总面积9.19ha,占规划用地的0.35。(8)绿地绿地包括公共绿地和防护绿地两部分,公共绿地主要包括城市公园和滨河绿带,防护绿地主要指工业防护绿带和高压走廊防护绿带。绿地总面积159.62ha,占规划用地的1229。其中公共绿地150.79ha,占规划用地面积的11.61,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5.08平方米。道路交通规划动态交通在充分尊重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道路的性质和等级体系,构成城区完善的道路网系统。三纵三横主干道形成两轴一环的基本格局,两轴是石佛山路和吉原路,由胥河路、亭子山路、经村路、中港路形成中环,吉原路与石佛山路交叉地段形成中心商业区内环,内环包围四个步行商业街区。(1)景观大道:吉原路:道路红线60m,双向6车道。(2)城市主干道:石佛山路:道路红线40m,双向4车道。亭子山路:道路红线40m,双向4车道。胥河路:道路红线40m,双向4车道。中港路:道路红线24m,双向4车道。经村路:道路红线24m,双向4车道。(3)城市次干道:新建街、郎涛路、北大街、涛峰路、南漪路、桑园路、独山路、凤居路、大岩路、钟桥河路、香山路、茅岭路、赤阜路。 道路红线20m,双向4车道。(4)城市支路: 道路红线1114m,双向2车道。城市支路主要用于划分用地功能、加强片区联系的作用。(5)城市巷道 道路红线7m,主要针对老城区,用于改善老城区交通通行条件和满足消防等要求设置。(6)步行体系城区步行系统自成网络体系,结合景观大道和城区水网形成的休闲绿带,形成城区内主要步行系统,步行系统与商业核心区、绿地公园等节点相融合,形成公共步行区,为市民提供绿色的开放式休闲空间。步行交通设施应符合无障碍的交通要求。(7)交叉口处理加强对道路交叉口和主要道路的交通管制,通过限制对主干道的开口、设置辅道和禁止左转等多种方法来保证主要道路交通的稳定性,最终形成适合郎溪县城区的快速、稳定的道路交通系统。交通设施道路交通设施主要包括:社会停车场、公交站点、交叉口、加油站、城市广场。为适应未来不断增加的机动车交通量的要求,规划中对交通设施的考虑主要是机动车停车位的安排。规划商业区和公共活动区的周围,安排有集中的机动车社会公共停车场,起到区域相对集中停车的作用。在停车场规划上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布置形式,除了在公共商业中心、文化中心、体育中心、客运站布置大面积集中式社会停车场外,按就近停靠的原则,各个地块明确配建相应数量的停车位。 给水工程规划给水量预测1、按人口预测 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范(6B50282-98)中的相应规定并结合郎溪县的地理位置及其人口情况,在近期郎溪县选用一区小城市标准,取05万m3万人*d,远期选用一区小城市标准,取07万m3万人*d。依据Q=Nqk其中 Q-城市用水量 N一规划期末人口数 q一规划期限内的人均综合用水量标准规划期用水普及率得到 近期2010年,用水量将达到33万m3d; 远期2020年,用水量将达到7万m3d。2、按用地预测根据城市给水工程规范(6B50282-98)中的相应规定并结合郎溪县的地理位置及其人口情况,选用相关用水标准,预测如下表用地性质面积(ha)2020年用水量指标(万L/ha*d)用水量居住用地357.34134645.42行政办公用地18.928151.36商业金融用地83.377583.59文化娱乐用地7.04749.28体育用地10.12660.72医疗卫生用地6.321275.84教育科研用地43.7512525文物古迹用地0.0960.54其它公用设施用地0.07100.7工业用地67.15161074.4仓储用地17.58352.74对外交通用地2.83411.32道路广场用地386.812.5967.025市政公用设施用地9.193.532.165绿地159.621.5239.43小计1170.28469.533、规划用水量预测对以上两种预测结果综合考虑,得出规划2020年,用水量将达到8万m3d。管网布置规划近期以管网的改造为主,一方面要注意满足近期建设的需要,另一方面考虑到规划期末的主干管形成环网,提高供水可靠性,避免盲目建设。对于老城区的给水系统实施逐步改造,对于新区应严格按照规划要求进行建设,在规划期内逐步完善给水管网系统。给水管网成环状,根据流速确定其管网直径。覆土深度金属管道最小不小于07m。非金属管道不小于1.0m-1.2m。结合给水管道,消防栓按每120m一个设置,保护半径为60米。确定主干管径为600800mm,干管400500mm,支管从350mm到150mm不等。干管尽量布置在两侧用水量大的道路上,平行干管间距为500m800m。 排水工程规划现状概述县城现有排水系统很不完善,污水排放不通畅。老城区排水系统很不完善,拥堵严重,难以继续利用。新建设地区多采用的雨污分流系统,但是目前排水工程未能跟上,污水排入河流,没有集中的污水处理厂,污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县城的排水体制,大部分是雨污合流制,只有少数道路敷设了雨水管,现状的中心城区的排水分区分为两个分区。中港路以南雨污合流,中港路以北基本雨污分流。目前排水系统多采用暗渠箱涵,平时作为雨污水排放管道,汛期也作为排水管道。存在问题(1)部分雨水和污水没有经过任何处理便排入河流水体,造成水体污染。(2)排水管渠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老城区排水极为不畅,部分城区还没有纳入城市排水系统,自成管网,不作处理,就近排入附近水体,对环境不利。(3)目前排水系统排涝能力不足,缺乏排涝设施。规划排水量预测1、污水量预测污水量的测算,是根据用水量的折减系数来得出的。按照国家规定的城镇污水排除率按污水性质不同在075-095之间,综合考虑污水量约为用水量的80,2020年,郎溪县日污水量约为6.4万m3d。2、雨水排水量预测 采用芜湖地区城市暴雨强度公式 q=3345(1+0.781gP)(t+12)0.83式中:P:重现期 t:降雨历时 t=tl+mt2t1:地面集水时间,采用10minm:折减系数,暗管m=2,明渠m=1.2t2: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min) (2) 雨水设计流量(Q) 式中: 1y:径流系数,取值为0.5-0.6 F:汇水面积规划原则(1)老城区走逐步改造的道路,由雨污合流逐步向雨污分流过渡,新建设地区,应尽量一步到位。避免重复建设。(2)加强污水的处理,改善城区水体环境;(3)统一规划,分步实施,近远期结合;排水规划(1) 排水体制规划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对新区应采用雨污分流制排水,对旧区,可因地制宜先完善雨污合流制,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向雨污分流制过渡。(2) 雨水排放按照雨水分区排放的原则,结合郎溪地形特点,将城区划分为东北、东、西北、西南四个排水分区,就近排入自然水体或撇洪沟渠内。(3) 污水处理厂规划规划远期在城西南设立污水处理厂,近期日处理达3万吨,远期日处理污水5.6万吨,主要处理城市中心城区污水。(4)污水管网规划划分老城区和新城区两个排水区域,由西向东铺设污水干管,南北向为污水支管。采用枝状的管网布局,经汇流后进入城区西侧的污水厂做二级处理。排水管道布置(1)规划区内污水排水方向为:各支管以枝状连接,通过北部和中部两条排水干管汇集起来,统一进入城区污水厂。(2)管道的布置应使所有服务面积上的雨水都能合理地排入管渠,并能以可能的最短距离坡向水体。(3)管道的埋设深度尽量应控制在1.25.0m左右,在规划区内道路下按收水污水管渠埋设深度控制在0.75.0m之内,最小坡度取0.3,最小管径取DN350mm;最小管径取DN400mm。 综合防灾工程规划消防工程规划规划原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有关规范的要求,逐步建立起消防法规健全、宣传教育普及、监督管理有效,基础设施完善,技术装备良好,抢险救援有力,管理体制合理、人员训练有素的城市消防体系。消防给水规划消防通道以城区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为基本骨架,确保消防车在紧急情况下以不低于35kmh45kmh的速度通行。同时,保证城市重点火灾防范区有快捷的消防通道联系疏散广场和疏散绿地。消防给水规划消防水源主要为城市供水管网,并应充分利用河道等天然水源作为消防水源。室外消防用水量按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为2次,一次灭火用水量按45LS计算,在城区内设计环形消防管供水。市政消防供水压力不少于300KPa,在环形消防供水管设置室外消火栓,室外消火栓服务半径按60米计。消防站在城区规划设置消防站三处,分别是中港路北、桑园路东一座,南漪路北、石佛山路西一座,亭子山路东、钟桥河路北一座。社会化防火措施(1)各单位认真改善防火条件,落实防火措施,检查并及时消除消防隐患,建立良好的城市消防环境。(2)各类企业都必须遵守消防法规,接受消防机关监督,认真落实好消防安全工作。防洪排涝规划防洪规划(1)城区防洪标准达到50年一遇。(2)对南北排洪沟进行拓宽整治,扩大行洪断面。(3)加高加固堤防,对县城已有防洪堤围进行护坡护岸工程。(4)兴建城关防洪墙,东起郎川河大桥,西至城西站。18.2.2排涝规划(1)排涝标准按10年一遇执行,城区1d净雨(149mm)24ha排出。(2)城区排涝与郊区排涝充分协调,综合治理。(3)建中港节制闸,开挖引水渠到柿子树,增设东城泵站和东城闸,解决石佛山路以东排涝。(4)对中港河进行河道整治,翻建城西闸。(5)北部新区对北港河进行改造拓宽。人防工程规划规划原则平战结合,集中与分散结合,充分发挥战备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人防工程标准人防设施面积按战时留城人员占城市人口3040计算,人均人防工程面积为1-1.3m2/人的标准建设人防设施,规划期末城区人防工程总规模达到3-52万m。人防措施(1)在行政中心处设地下防空指挥中心及战时通讯指挥所。(2)人防设施距离掩敝人员工作生活地点不超200m,距离易燃易爆品生产储运地点不小于50m,距离有毒气体和有毒液体储罐距离不小于100m。(3)结合城市主干道,合理组织紧急疏散线路。(4)规划街心花园,路边绿地,中小学操场及公园、广场等人防集散地。(5)交通及市政公共设施做到上下结合,环状连通,多路输运,以增强灾时应受能力。(6)搞好掩敝工程,疏散手段和后方基地的建设,各类建筑结合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按规定建设地下人防设施。(7)逐步建立城市地下指挥、通讯、医疗、消防物资保障等系统以及水电供应和交通网络系统。(8)建立城市灾害预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