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2 灭火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第2课时)同步练习(I)卷.doc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728877 上传时间:2020-03-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2 灭火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第2课时)同步练习(I)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2 灭火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第2课时)同步练习(I)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2 灭火 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第2课时)同步练习(I)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下学期 3.2 灭火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第2课时)同步练习(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题 (共7题;共13分)1. (2分)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A . B . C . D . 2. (2分)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根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B . 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C . 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D . 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3. (2分)分析和推理是科学学习和研究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 A . 水能灭火,所以烧菜时锅里的油一旦燃烧应立即用水浇灭B . 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C . 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剧烈,说明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D . 单质中只有一种元素,所以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都是单质4. (2分)将一根火柴折成火柴头和火柴梗两部分,如图所示放在铜片上,用酒精灯加热铜片,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火柴头先燃烧起来。下列对此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 . 火柴梗不是可燃物B . 火柴梗燃烧需要更多的氧气C . 火柴头着火点比火柴梗低D . 加热提高了火柴头的着火点5. (2分)小明旅游时经常使用一种用纸代替金属材料制成的锅煮面,轻便易携带,你觉得煮面时纸锅不会被烧掉的原因是( ) A . 面汤隔绝了氧气使纸锅不能燃烧B . 面汤使纸锅的着火点升高了C . 纸锅的着火点很高D . 加热时面汤蒸发吸热使纸锅温度达不到其着火点6. (2分)如图将一根铜丝烧成螺旋状网罩罩在一支燃着蜡烛的火焰处,不多久蜡烛火焰熄灭,其熄灭的原因是( ) A .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B . 清除了可燃物C . 降低了着火点D . 隔绝了氧气7. (1分)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美食,宁波粽子用料讲究,除了糯米外,另外还有猪肉、碱水、豇豆、豆沙等辅料。外用叶包裹。味道香糯可口,食之唇齿留香。(1)煮粽子时,小科老远就闻到香味,从微观角度分析,其原因是_。 (2)煮粽子时,为了避免把锅熏黑,会在锅外贴上一层报纸,小科发现粽子煮好后,报纸仍然没有燃烧,其原因是 。 A . 报纸的着火点升高B . 温度没有达到报纸的着火点C . 报纸与空气没有充分接触(3)碱水棕是宁波的地方特色,“碱水”的主要成分是小苏打(NaHCO3),其属于_(填“酸”“碱”或“盐”)。 二、 中档题 (共4题;共8分)8. (2分)一种“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是用铝箔包裹的并已加工好的真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此时便可对食物进行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合适的选择( ) A . 浓硫酸与水B . 熟石灰与水C . 生石灰与水D . 氯化钠与水9. (2分)2019年3月30日,四川省凉山州发生因雷击引起森林火灾,火灾地点在海拔3800余米左右,地形复杂、坡陡谷深。扑火人员在转场途中,受瞬间风力风向突变影响,突遇山火爆燃,导致30位灭火人员不幸牺牲。下列关于火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 风为可燃物燃烧提供了充足的氧气B . 林下堆积的地面植被、干草为燃烧提供了充足的可燃物C . 突变风力风向的风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D . 在山上取水非常困难,用水灭火主要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10. (2分)据报道,某地发生火灾,有三名小孩生还。这三名小孩采取的措施是:一边用湿毛巾捂住嘴一边低姿势前行。他们在逃生时主要利用了( )A . 湿毛巾可以供给水分B . 湿毛巾能吸收二氧化碳C . 低姿势前行是因为地面附近气压低D . 热空气密度小会上升,地面附近有毒气体相对较少11. (2分)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常温下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O2+2CO22Na2CO3+O2 现将沾有Na2O2固体的棉花放入如图的烧杯中,再缓慢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稀硫酸,使之与杯底的Na2CO3反应产生CO2气体,发现蜡烛火焰熄灭,沾有Na2O2固体的棉花燃烧起来。下列从实验获得的信息中,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 棉花具有可燃性B . CO2不支持蜡烛燃烧,但能支持棉花燃烧C . Na2O2与CO2反应放热,使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D . 棉花燃烧证明“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必须同时具备的条件三、 拓展题 (共2题;共5分)12. (2分)下列的一些说法正确的是( ) A . 冰变成水质量保持不变,这个过程符合质量守恒定律B . 氯酸钾中加入高锰酸钾会使反应速度加快,高锰酸钾起到了催化作用C . 用水可以灭火,其用到的科学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D . 稀有气体常用作保护气,是因为化学性质稳定13. (3分)如图所示装置,在常温下,分别进行研究燃烧条件和研究氧气性质的实验,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40,2NaOH+CO2Na2CO3+H2O. 内容步骤实验1研究燃烧条件实验2研究氧气性质烧杯中盛有80的热水,分别在燃烧匙和烧杯中导管口放置一小块白磷,塞紧瓶塞烧杯中盛有NaOH溶液,燃烧匙中放入木炭,点燃木炭后,迅速将燃烧匙伸入瓶中,塞紧瓶塞推入适量H2O2溶液推入适量H2O2溶液(1)H2O2稀溶液与MnO2接触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实验1中,推入H2O2溶液前,燃烧匙和水中的白磷均不燃烧,原因分别是_;_;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烧杯中的现象是_(3)实验2中,推入H2O2溶液后,观察到木炭燃烧得更剧烈,由此得出氧气的性质是_;木炭熄灭后冷却一段时间,烧杯中的部分溶液流入集气瓶,该实验中,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过程是_. 第 8 页 共 8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题 (共7题;共13分)1-1、2-1、3-1、4-1、5-1、6-1、7-1、7-2、7-3、二、 中档题 (共4题;共8分)8-1、8-2、9-1、10-1、11-1、三、 拓展题 (共2题;共5分)12-1、13-1、13-2、13-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