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多彩的光》单元说课稿-张春浩.doc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8458684 上传时间:2020-03-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多彩的光》单元说课稿-张春浩.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多彩的光》单元说课稿-张春浩.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物理《多彩的光》单元说课稿-张春浩.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彩的光单元说课稿稔田中学 张春浩1. 引言学生已经在前面学习了运动的世界、声的世界,对物理实验是如何进行,观察什么现象,应该记录什么?如何分析实验,归纳、总结等技能有了初步了解,为本章实验教学做了良好的准备。2. 说教材多彩的光是现行教材初中八年级第四章的内容,是八年级物理的重点内容之一,光学作为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其原理相对简单,但其基本理论涉及到生活、生产;运用范围很广。因此,学习本章知识有广泛的现实意义。 本章有如下几个特点: 1.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基本流程有着初步的认识,为学生进行光学实验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2.本章图片丰富,给学生第一手的感性材料,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3.课本没有使用简练概括的数学语言,而是使用定性的文字语言和图像来叙述物理规律和现象,使学生容易接受与理解。 4.探究和实验贯穿全章,有利于学生从现象中认识、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本章内容从简单到复杂,节与节之间联系紧密,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 6.本章始终贯穿“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就在身边。3.说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的地位和特点,为了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本章注重三维目标的培养。(1)知识与技能 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的传播特点;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认识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探究并知道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了解凸透镜成像的应用。 知道白光由色光组成,比较色光混合与颜料混合的不同现象;知道眼睛与视力的矫正。(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构建科学的物理模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交流与合作的团队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4.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如果能抓住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也就把握了本章的要领。所以在本章的教学中,要把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及各类作图作为教学的重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习的主体(学生)能理解和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 八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物理,思维处在感性阶段,对物理概念、规律的认识处于表面阶段,他们习惯于接受比较形象的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对抽象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普遍感到困惑。因此,凸透镜成像规律成为本章的教学难点。教学时,要密切联系已有知识,引导学生利用实验和讲解,把抓住重点、突破难点的过程当作巩固和加深对旧知识(光的折射规律)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5.说教法 八年级的学生的物理思维正处于起步阶段,求知欲望强、思维活跃;习惯于接受比较形象的、感性的的东西。所以教学中通过实物来演示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规律;通过建立相应的物理模型,作出相应的光线、光路图。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它们的特点;利用比较光的反射和折射,指导学生通过实验认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使学生全面理解教材。因此,本章可综合运用直观演示、讲授、实验探究、讨论并结合多媒体手段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应加强师生的双边活动,启发引导学生的积极思维。由于本章教学内容多、涉及的实验多、教学容量大;教师要严格控制教学进度,顺利完成教学任务。6.说学法 现代教学更加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是为了不教”。本章由光的传播特点和白光的组成展示了一个多彩的光世界,其中实验探究贯穿整个单元,节节之间的知识环环相扣。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提出“提取旧知识-积极思维-实验探究-讨论与交流-归纳、总结-巩固、提高”的学习方法。主要引导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交流、多归纳与总结;使学生的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求成欲,最后形成与发展学习的动机,使“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7.说教学程序 以上分析,教学中以了解、学习物理规律为基础,以掌握知识为中心,培养实验能力为方向,紧抓重点、突破难点,设计如下教学程序。(1)导入新课 利用多姿多彩的有关光现象的图片和生活现象,展示给学生一个多彩的光的世界。(如2009年07月,中国境内发生的日全食现象等)。提出光的传播有什么规律,人们又是怎样利用光的?等问题,引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将学生的思维带入课堂。(2)新课教学第一节 光的传播(1课时)让学生认识什么是光源后,指导学生探究、观察光在同种均匀的气体、液体、固体中的传播路径,体会认知的过程,通过类比、总结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特点。建立光线的物理模型,并解释光沿直线传播的三个特例(影子的形成,日、月食,小孔成像),识记光速。第二节 光的反射(2课时) (第1课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教师解释光反射现象的几个概念(一点、二角、三线),提出问题:光射到介质表面时,是否有特定的规律?并指导学生利用课本P56的实验步骤进行探究,讨论。让学生归纳,总结出光的反射定律,学会规范作图;了解反射的分类(镜面反射、漫反射)与区别。 (第2课时)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时,像的位置、大小跟物的位置、大小有怎样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猜想;指导学生按照P58的实验步骤进行探究、讨论。指导学生在实验中该观察、记录什么。让学生归纳、总结出成像的特点,并区分虚像与实像。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平面镜成像的光路图的物理模型,指导学生学会作图。第三节 光的折射(1课时) 教师首先利用大量的光折射引起的现象,进行设疑,给学生以感性的图片进行刺激,向学生介绍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体会物理就在身边。再提出:光在“跨过”两种介质的界面时,能沿直线传播吗?学生积极思考与猜想,并进行P62的实验探究,在教师的引导下总结出光的折射特点。教师帮助学生建立光折射光路的物理模型,使学生学会作图;并结合反射定律进行对比。在光从空气入射到液体或固体时;光从液体或固体入射到气体时,总结出:空气中的那部分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总是大角。并通过例题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规律。第四节 光的色散(1课时) 本节内容相对简单,学生容易理解;教师主要通过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回答相应的问题进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第五节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2课时)(第1课时)通过实物来认识透镜的类型,通过演示实验来了解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有会聚租用;凹透镜有发散作用)。教师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情况与什么因素有关?有什么规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与猜想;按照课本P69页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分组实验。教师解释“透镜的焦点、焦距、光心;物距、像距等物理名词后;指导学生该观察、记录什么并设计如下表格。凸透镜的焦距f(cm)实验次数像的正、倒像的放大、缩小像的虚、实物距u(cm)像距v(cm)1234567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如下表物距u像距v像相对于物的大小像的正、倒像与物相对于凸透镜的性质像的性质u2ffv2f缩小倒异侧实像u=2fv=2f等大倒异侧实像fu2f放大倒异侧实像uu放大正同侧虚像(第2课时)由于学生在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处于表面现象,且很难熟记其成像规律;教师在分析学生的实验结论后,讲解透镜的三条特殊的光线,让学生参与作图。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凸透镜的三条特殊的光线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四种光路进行作图分析;使实验与理论相结合,加深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理解。并通过讲解练习册的题目进行巩固与提高,来突破教学的难点。第六节 眼睛与视力矫正(1课时)教师通过图片投影,认识眼睛的构造,眼睛的晶状体类似凸透镜,构建物体发光或反射的光进入人眼的物理模型。作出光路图来分析近视眼、远视眼的成因及矫正方法。使学生会辨别近视眼、远视眼和它们的矫正方法。让学生体会物理就在身边,激发学习兴趣。第七节 神奇的“眼睛”(1课时) 本节注重学生阅读课本,搜集材料。教学中对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光学仪器与凸透镜成像规律相结合,做简单的介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热爱科学、主动学习。(3)布置作业 为了使学生全面理解教材,掌握光学知识和实验技能,要求学生课后仔细阅读课本,完成顶尖课课练相关练习。有时间的话,教师安排一节以作光路图、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为专题的习题课,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已学知识。(4)板书、板画设计 板书、板画的直观性、系统性对学生的视觉的刺激作用明显,教学中把黑板一分为二;一半写概念,规律;一半留作分析、作图。附:【单元结构】 附:多彩的光板书设计一、 光的传播1.光源: 是光源2.规律:光在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3.科学物理模型:光线、作图4.现象:影子、日(月)食、小孔成像5.光速: m/s (真空中)二、光的反射 1.什么是光的反射现象? 2.反射规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光路可逆;作图 3.分类:镜面反射与 ;它们的区别 4.平面镜:(1)成像特点:等大、等距、正立、垂直、虚像;物与像相对平面镜对称 (2)平面镜成像原理的作图方法: (3)应用:成像和改变光路三、光的折射 1.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2.折射规律: 3.作图: 4.光折射的应用: 四、光的色散 1.什么是光的色散现象?太阳光可以分解为:红、橙、 、 、 、靛、紫七种色光 2.光的三基色:红、 、蓝 3.光的三原色:红、 、蓝五、科学探究:凸透镜成像1.透镜种类: 和 2.透镜的几个物理概念:光心、焦点、焦距、主光轴等 3.透镜对光线的作用:(1)凸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2)凹透镜对光线有 作用 4.凸透镜成像规律:如下表物距u像距v像相对于物的大小像的正、倒像与物相对于凸透镜的性质像的性质u2ffv2f缩小倒异侧实像u=2fv=2f等大倒异侧实像fu2f放大倒异侧实像uu放大正同侧虚像5.凸透镜的三条特殊的光线:(1)经过光心、(2)平行主光轴、(3)经过焦点;(4)作图6.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简单应用:放大镜、照相机、投影仪等六、眼睛与视力矫正 1.眼睛的结构 2.眼睛能看到物体的光路:正常眼睛看(1)近物;(2)远物;(3)作图 3.近、远视眼的形成及矫正七、神奇的“眼睛” 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照相机、投影仪等主要介绍以上设计,我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验能力的培养,把科学探究的方法渗透在课堂中。但由于个人因素,难免做到完美,还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