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数理化知识点综合.docx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95174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8.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数理化知识点综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一数理化知识点综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一数理化知识点综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数理化知识点综合 窗体底端数学 一 集合与简易逻辑 集合具有四个性质 广泛性 集合的元素什么都可以 确定性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比如说是好学生就不具 有这种性质, 有这种性质,因为它的概念是模糊不清的 互异性 出现 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与顺序无关 二 函数 这是个重点,但是说起来也不好说,要作专题训练, 这是个重点,但是说起来也不好说,要作专题训练,比如说二次 函数, 函数,指数对数函数等等做这一类型题的时候, 指数对数函数等等做这一类型题的时候,要掌握几个函数 对称思想, 思想如 构造函数 函数与方程结合 对称思想,换元等等 三 数列 这也是个比较重要的题型, 做体的时候要有整体思想, 整体代换, 这也是个比较重要的题型, 做体的时候要有整体思想, 整体代换, 代换 等比等差要分开来,也要注意联系,这样才能做好, 等比等差要分开来,也要注意联系,这样才能做好,注意观察数 列的形式判断是什么数列, 列的形式判断是什么数列, 还要掌握求数列通向公式的几种方 法,和求和公式,求和方法,比如裂项相消,错位相减,公式法, 和求和公式,求和方法,比如裂项相消,错位相减,公式法, 分组求和法等等 四 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不是考试题型, 三角函数不是考试题型,只是个应用的知识点, 只是个应用的知识点,所以只要记熟特 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和一些重要的定理就行 五 平面向量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等的,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互不相等的,一个元素不能重复 这是个比较抽象的把几何与代数结合起来的重难点, 结体的时候 这是个比较抽象的把几何与代数结合起来的重难点, 要有技巧,主要就是把基本知识掌握到位,注意拓展, 要有技巧,主要就是把基本知识掌握到位,注意拓展,另外要多 做题,见的题型多,结体的时候就有思路,能够把问题简单化, 做题,见的题型多,结体的时候就有思路,能够把问题简单化, 有利于提高做题效率 高一的数学只是入门, 做题就没什么大问 高一的数学只是入门, 只是入门 只要把基础的掌握了, 只要把基础的掌握了, 题了, 题了,数学就可以上 130 物理 一、质点的运动 (1)-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 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 Vt2-Vo2 1.平均速度 V 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 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 Vt/2 4.末速度 Vt 3.中间时刻速度 Vt/2V 平(Vt+Vo)/2 4.末速度 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 Vs/2(Vo2+Vt2)/21/2 6.位移 5.中间位置速度 Vs/2(Vo2+Vt2)/21/2 6.位移 sV 平 t Vot+at2/2 Vot+at2/2Vt/2t 7.加速度 (Vt为正方向, 同向( 7.加速度 a(Vt-Vo)/t 以 Vo 为正方向,a 与 Vo 同向(加 a0;反向则 a0; 8.实验用推论 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 (T)内位移之 8.实验用推论saT2 s 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 实验用推论 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Vo):m/s (a):m/s2 ;路程: 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 路程:米;速度 (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 (t) (s): ;路程 单位换算:1m/s=3.6km/h。 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矢量; 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物体速度大 (3)a=(V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3)a=(Vt-Vo)/t 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 其它相关内容 P19/s-t -t 速度与速率、 时速度 第一册 P19/s-t 图、v-t 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 P24 一册 P24 。 2)自由落体运动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 Vo 2.末速度 Vt 1.初速度 Vo0 2.末速度 Vtgt 3.下落高度 gt2/2(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 Vt2 3.下落高度 hgt2/2(从 Vo 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 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 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直线运动规律; 直线运动规律; (2)a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 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 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 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3)竖直上抛运动 VotVo1. 位 移 s Vot-gt2/2 2. 末 速 度 Vt Vo-gt ( g=9.8m/s2 10m/s2) 10m/s2) 3.有用推论 Vt2-Vo2 4.上升最大高度 HmVo2/2g(抛出点 3.有用推论 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 HmVo2/2g(抛出点 算起) 算起) 5.往返时间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5.往返时间 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以向上为正方向, 加速度取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 全过程处理 以向上为正方向, 负值; 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 分段处理 具有对称性; 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质点的运动( -曲线运动、 曲线运动 1)平抛运动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 2.竖直方向速度 Vy 竖直方向速度: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水平方向速度 3.水平方向位移: 4.竖直方向位移 竖直方向位移: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水平方向位移 5.运动时间 (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2h/g)1/2 5.运动时间 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 Vt(Vx2+Vy2)1/2 Vo2+(gt)21/2 1/2 6.合速度 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 Vy/Vx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tgVy/Vxgt/V0 7.合位移: 1/2, 7.合位移:s(x2+y2)1/2, 合位移 (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 y/x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tg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水平方向加速度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 g,通常可看作是水 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 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 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 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运动时间由下落 tg 2tg (3)与的关系为 tg2tg; 在平抛运动中时间 t 是解题关键; 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 是解题关键; (5)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必 ( 4) (5) 有加速度, 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有加速度, 当速度方向与所受合力(加速度) 时,物体做曲线运动。 物体做曲线运动。 2)匀速圆周运动 1.线速度 s/t 2.角速度 角速度 /t /T 1.线速度 Vs/t2r/T 2.角速度/t2/T2f 3.向心加速度 V2/r 2r (2 4.向心力 3. 向心加速度 a V2/r 2r (2 /T)2r 4. 向心力 F 心 mV2/r mV2/rm2rmr(2/T)2mv=F 合 2rmr(2/T)2 5.周期与频率: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 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 5.周期与频率:T1/f 6.角速度与线速度的关系:Vr 周期与频率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 7.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2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角速度与转速的关系 n(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此处频率与转速意义相同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 ; 8.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弧长(s):米(m);角度():弧度(rad) 主要物理量及单位 (s): 弧度(rad) 频率( :赫 Hz) 周期( :秒 ;周期 ;转速( :r/s; 频率(f) 赫(Hz) 周期(T) 秒(s) 转速(n) r/s;半径 : ; : ;转速 :r/s (r):米 ;线速度( :m/s;角速度( :rad/s; (r):米(m) 线速度(V) m/s;角速度() rad/s;向心加 ;线速度 :m/s :rad/s 速度:m/s2。 速度:m/s2。 注: (1)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还可 向心力可以由某个具体力提供,也可以由合力提供, 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以由分力提供,方向始终与速度方向垂直,指向圆心; (2)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并且向心力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向心力等于合力, 只改变速度的方向, 只改变速度的方向,不改变速度的大小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 F11. 同 一 直 线 上 力 的 合 成 同 向 :F F1+F2 , 反 向 : F F1-F2 (F1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 (F12+F22+2F1F2cos )1/2 ( 余弦定理 ) F1 F2 时 :F (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合力大小范围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 FyFsin 4.力的正交分解:FxFcos,FyFsin(为合力与 x 轴之 力的正交分解 tg Fy/Fx) 间的夹角 tgFy/Fx) 注: (1)力 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 ( 2) 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 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 (3)除公式法外, 除公式法外 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的值一定时,F1 的夹角( 越大, 合力越小; (4)F1 与 F2 的值一定时,F1 与 F2 的夹角(角)越大, 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 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 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具有惯性, :物体具有惯性 总保持匀速直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具有惯性,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 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ma由合外力决定 由合外力决定,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 合ma 或 aF 合/ma由合外力决定, 牛顿第二运动定律 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 牛顿第三运动定律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 ,F 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 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 动 4.共点力的平衡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4.共点力的平衡 F 合0,推广 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 加速度方向向下 均失重, 加速度方向向下, 5.超重:FNG,失重:FNG 加速度方向向下,均失重,加速度 超重 方向向上,均超重 方向向上,均超重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 适用于 6.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 牛顿运动定律的适用条件 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 适用于解决低速运动问题, 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 宏观物体,不适用于处理高速问题,不适用于微观粒子见第一 P67 册 P67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 注 :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状态 ,或者是匀速转 动。 五、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振动和波(机械振动与机械振动的传播) 1.简谐振动 F:回复力,k:比例系数 x:位移 比例系数, 位移, 1.简谐振动 F-kx F:回复力,k:比例系数,x:位移,负号表 始终反向 示 F 的方向与 x 始终反向 2.单摆周期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 摆长(m) 2.单摆周期 T2(l/g)1/2 l:摆长(m),g:当地重力加速度 值,成立条件:摆角r 成立条件:摆角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 驱动力 受迫振动频率特点 4.发生共振条件:f 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 驱动力f 固,max, 发生共振条件 A max, 共振的防止和应用 见 P175 第一册 P175 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动能保持不变,向心力不做功,但动量不断改变。 高一化学模块 I 主要知识及化学方程式 一、 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 1 基本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类法、比较法 基本程序: 2 基本程序: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 第三步:用比较的方法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综合、推论, 概括出结论。 概括出结论。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二、 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 1 钠在空气中缓慢氧化:4Na+O2=2Na2O 钠在空气中燃烧: 点燃=Na2O2 2 钠在空气中燃烧:2Na+O2 点燃=Na2O2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3 钠与水反应:2Na+2H2O=2NaOH+H2 现象: 钠浮在水面上; 熔化为银白色小球; 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化为银白色小球;在水面上四处 游动; 伴有嗞嗞响声; 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游动;伴有嗞嗞响声;滴有酚酞的水变红色。 嗞嗞响声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4 过氧化钠与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5 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2Na2O2+2CO2=2Na2CO3+O2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6 碳酸氢钠受热分解:2NaHCO3=Na2CO3+H2O+CO2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 7 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NaOH+NaHCO3=Na2CO3+H2O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 8 在碳酸钠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Na2CO3+CO2+H2O=2NaHCO3 三、 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 氯气与氢氧化钠的反应:Cl2+2NaOH=NaCl+NaClO+H2O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 点燃=2FeCl3 2 铁丝在氯气中燃烧:2Fe+3Cl2 点燃=2FeCl3 3 制取漂白粉 氯气能通入石灰浆) (氯气能通入石灰浆) 2Cl2+2Ca OH) (OH) 2=CaCl2+Ca (ClO)2+2H2O ClO) 氯气与水的反应: 4 氯气与水的反应:Cl2+H2O=HClO+HCl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 5 次氯酸钠在空气中变质:NaClO+CO2+H2O=NaHCO3+HClO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 ClO) 2+CO2+H2O=CaCO3 6 次氯酸钙在空气中变质: (ClO) Ca 2+CO2+H2O=CaCO3+2HClO 四、 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物理量关系 mol) 1 物质的量 n(mol)= N/N(A) mol) 2 物质的量 n(mol)= m/M mol) 3 标准状况下气体物质的量 n(mol)= V/V(m) mol) 4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 n(mol)=cV 胶体: 五、 胶体: 定义: 之间的分散系。 1 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介于 1100nm 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性质: 2 胶体性质: 丁达尔现象 聚沉 电泳 布朗运动 胶体提纯: 3 胶体提纯:渗析 六、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定义: 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 性质:能否导电; 1 定义:条件:水溶液或熔融状态;性质:能否导电; 物质类别:化合物。 物质类别:化合物。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 2 强电解质:强酸、强碱、大多数盐;弱电解质:弱酸、弱碱、 水等。 水等。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3 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 拆:将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改写成离子形式,其它以化学式 形式出现。 形式出现。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 、 下列情况不拆:难溶物质、难电离物质(弱酸、弱碱、水等) 氧化物、HCO3-等。 化物、HCO3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删:将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离子符号删去。 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查:检查元素是否守恒、电荷是否守恒。 离子反应、 离子共存问题: 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4 离子反应、 离子共存问题: 下列离子不能共存在同一溶液中: 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 Ba2+与 SO42- Ag+与 Cl 生成难溶物质的离子:如 Ba2+与 SO42-;Ag+与 Cl-等 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 H+与 CO32- HCO3- SO32- S2 生成气体或易挥发物质:如 H+与 CO32-、HCO3-、SO32-、S2等;OH-与 NH4+等。 OH- NH4+等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 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弱电解质)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MnO4H+、NO3- Fe2+等 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MnO4-与 I-;H+、NO3-与 Fe2+等 七、 氧化还原反应 某元素)降价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 得到电 被还原作氧化剂 1 (某元素)降价得到电子被还原作氧化剂 产物为还原产物 某元素)升价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 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 2 (某元素)升价失去电子被氧化作还原剂 产物为氧化产物 氧化性:氧化剂 3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八、 铁及其化合物性质 Fe2+及 Fe3+离子的检验 离子的检验: 1 Fe2+及 Fe3+离子的检验: Fe2+的检验 (浅绿色溶液) 的检验: (浅绿色溶液 Fe2+的检验: 浅绿色溶液)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继而变灰绿色,最后变红 褐色。 褐色。 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b) 加 KSCN 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加氯水,溶液显红色。 Fe3+的检验 (黄色溶液) 的检验: (黄色溶液 Fe3+的检验: 黄色溶液)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a) 加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溶液显红色。 b) 加 KSCN 溶液,溶液显红色。 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 铁与盐酸的反应:Fe+2HCl=FeCl2+H2 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 :Fe+CuSO4=FeSO4+Cu 铁与硫酸铜反应(湿法炼铜) Fe+CuSO4=FeSO4+Cu :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 (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 在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加氯水 : 除去氯化铁中的氯化亚铁杂 ( 质)3FeCl2+Cl2=2FeCl3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 氢氧化亚铁在空气中变质:4Fe(OH)2+O2+2H2O=4Fe(OH)3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 在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Fe=3FeCl2 铜 与 氯 化 铁 反 应 ( 用 氯 化 铁 腐 蚀 铜 电 路 板 ): 2FeCl3+Cu=2FeCl2+CuCl2 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 少量锌与氯化铁反应:Zn+2FeCl3=2FeCl2+ZnCl2 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 足量锌与氯化铁反应:3Zn+2FeCl3=2Fe+3ZnCl2 九、 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1 “雷雨发庄稼”涉及反应原理: 放电=2NO N2+O2 放电=2NO 2NO+O2=2NO2 3NO2+H2O=2HNO3+NO 氨的工业制法: 2 氨的工业制法:N2+3H2 2NH3 氨的实验室制法: 3 氨的实验室制法: 原理:2NH4Cl+Ca(OH)2=2NH3 原理:2NH4Cl+Ca(OH)2=2NH3+CaCl2+2H2O 装置: 装置:与制 O2 相同 收集方法: 收集方法:向下排空气法 检验方法: 检验方法: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a)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试验,会变蓝色。 b) 用 沾 有 浓 盐 酸 的 玻 璃 棒 靠 近 瓶 口 , 有 大 量 白 烟 产 生 。 NH3+HCl=NH4Cl 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干燥方法:可用碱石灰或氧化钙、氢氧化钠,不能用浓硫酸。 氨与水的反应: NH4+OH4 氨与水的反应:NH3+H2O=NH3?H2O NH3?H2O NH4+OH氨的催化氧化: 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5 氨的催化氧化:4NH3+5O2 4NO+6H2O(制取硝酸的第一步)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 NH3+H2O+CO2 6 碳酸氢铵受热分解:NH4HCO3 NH3+H2O+CO2 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 7 铜与浓硝酸反应:Cu+4HNO3=Cu(NO3)2+2NO2+2H2O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 8 铜与稀硝酸反应:3Cu+8HNO3=3Cu(NO3)2+2NO+4H2O 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CO2+4NO2 9 碳与浓硝酸反应:C+4HNO3=CO2+4NO2+2H2O 10 氯化铵受热分解: NH3+HCl 10 氯化铵受热分解:NH4Cl NH3+HCl 十、 硫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铁与硫蒸气反应:Fe+S 1 铁与硫蒸气反应:Fe+S=FeS 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 2 铜与硫蒸气反应:2Cu+S=Cu2S 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 =3SO2 3 硫与浓硫酸反应:S+2H2SO4(浓)=3SO2+2H2O 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 4 二氧化硫与硫化氢反应:SO2+2H2S=3S+2H2O 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 5 铜与浓硫酸反应:Cu+2H2SO4=CuSO4+SO2+2H2O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 6 二氧化硫的催化氧化:2SO2+O2 2SO3 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 7 二氧化硫与氯水的反应:SO2+Cl2+2H2O=H2SO4+2HCl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 8 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反应:SO2+2NaOH=Na2SO3+H2O 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 点燃=2SO2+2H2O 9 硫化氢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3O2 点燃=2SO2+2H2O 10 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 点燃=2S+2H2O 10 硫化氢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2H2S+O2 点燃=2S+2H2O 十一、 十一、 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在空气中点燃镁条: 点燃= =2MgO 1 在空气中点燃镁条:2Mg+O2 点燃=2MgO 在氮气中点燃镁条: 点燃=Mg3N2 2 在氮气中点燃镁条:3Mg+N2 点燃=Mg3N2 在二氧化碳中点燃镁条: 点燃=2MgO+C 3 在二氧化碳中点燃镁条:2Mg+CO2 点燃=2MgO+C 在氯气中点燃镁条: 点燃=MgCl2 4 在氯气中点燃镁条:Mg+Cl2 点燃=MgCl2 海水中提取镁涉及反应: 5 海水中提取镁涉及反应: 贝壳煅烧制取熟石灰: 高温=CaO+CO2 =CaO+CO2 贝壳煅烧制取熟石灰: CaCO3 高温=CaO+CO2 CaO+H2O=Ca (OH)2 OH) 产生氢氧化镁沉淀:Mg2+2OH-=Mg(OH) 产生氢氧化镁沉淀:Mg2+2OH-=Mg(OH)2 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Mg(OH) 氢氧化镁转化为氯化镁:Mg(OH)2+2HCl=MgCl2+2H2O 电解熔融氯化镁: 通电=Mg+Cl2 =Mg+Cl2 电解熔融氯化镁:MgCl2 通电=Mg+Cl2 十二、 Cl- Br离子鉴别: 十二、 Cl-、Br-、I-离子鉴别: 和稀硝酸, Cl1 分别滴加 AgNO3 和稀硝酸,产生白色沉淀的为 Cl-;产生浅 Br黄色沉淀的为 Br-;产生黄色沉淀的为 I分别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 2 分别滴加氯水,再加入少量四氯化碳,振荡,下层溶液为无 ClBr色的是 Cl-;下层溶液为橙红色的为 Br-;下层溶液为紫红色的 为 I-。 十三、 十三、 常见物质俗名 苏打、纯碱:Na2CO3;小苏打:NaHCO3;熟石灰:Ca(OH) 苏打、纯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熟石灰:Ca(OH) 2;生石灰:CaO;绿矾:FeSO4?7H2O;硫磺:S;大理 生石灰:CaO; 绿矾:FeSO4?7H2O; 硫磺: 石、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胆矾:CuSO4?5H2O;石膏: 石灰石主要成分:CaCO3; 胆矾:CuSO4?5H2O; 石膏: ?5H2O CaSO4?2H2O; 明矾:KAl(SO4) CaSO4?2H2O;明矾:KAl(SO4)2?12H2O 十四、 十四、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1 铝与盐酸的反应:2Al+6HCl=2AlCl3+3H2 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 2 铝与强碱的反应:2Al+2NaOH+6H2O=2NaAl(OH)4+3H2 铝在空气中氧化: 3 铝在空气中氧化:4Al+3O2=2Al2O3 氧化铝与酸反应: 4 氧化铝与酸反应:Al2O3+6HCl=2AlCl3+3H2O 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 5 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2O3+2NaOH+3H2O=2NaAl(OH)4 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OH) 6 氢氧化铝与强酸反应:Al(OH)3+3HCl=AlCl3+3H2O 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 7 氢氧化铝与强碱反应:Al(OH)3+NaOH=NaAl(OH)4 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 8实验室制取氢氧化铝沉淀: Al3+3NH3?H2O=Al OH)+3NH4+ (OH) 3 十五、 十五、 硅及及其化合物性质 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1 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2NaOH+H2O=Na2SiO3+2H2 硅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H2 2 硅与氢氟酸反应:Si+4HF=SiF4+H2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 3 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反应:SiO2+2NaOH=Na2SiO3+H2O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 4 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SiO2+4HF=SiF4+2H2O 5 制造 玻璃 主要 反 应 : SiO2+CaCO3 高 温 =CaSiO3+CO2 高温=Na2SiO3+CO2 =Na2SiO3+CO2 SiO2+Na2CO3 高温=Na2SiO3+CO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