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计划、单元计划及全册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61779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118 大小:2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计划、单元计划及全册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8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计划、单元计划及全册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8页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计划、单元计划及全册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计划 一、课标要求 知识技能 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万以 内的数、小数、简单的分数和常见的量;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必要的运算(包括估算)技能。经历直观认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感受平移、旋转、对称现象,能初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获得初步的测量(包括估测)、识图、作图等技能。对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过程有所体验,掌握一些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初步感受不确定现象。 数学思考 能运用生活经验,对有关的数字信息作出解释,并初步学会用具体的数描述现实世界中的简单现象。在对简单物体和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运动的探索过程中,发展空间观念。在教师的帮助下,初步学会选择有用信息进行简单的归纳与类比。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问题解决 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态度 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参与生动、直观的数学活动。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二、全册教材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简单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图形与变换,克和千克,统计,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等。这册教材的重点内容是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用数学解决问题。表内除法是学习多位数除法的基础。因为任何一个多位数除法,在计算时都要分成若干个一位数除以一位数。因此,表内除法同表内乘法一样,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小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必须达到计算正确、迅速。 这册教材的另一个重点是万以内数的认识,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认数的范围扩大到四位。这是学习读、写多位数的基础。我国的计数习惯是每四位一级,把万以内的数位顺序弄清楚,掌握了第一级数的读、写法则,再学习万以上的数就可以类推了。因此,这部分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认数的重要基础知识。同时,这部分内容也是培养学生的数感的重要素材,通过教学让学生感受大数的意义,认识近似数,学习用具体的数描述生活中的事物并会用数与他人交流,逐步形成良好的数感。 在加、减法计算方面,在上一册百以内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教学三位数(几百几十)的笔算加、减法。这些内容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等等。 解决问题是在学习了一些数与计算知识后,结合现实生活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让学生用所学的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部分内容对于实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给学生初步建立质量观念,使学生初步认识克和千克。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通过自主探索和动手实践的活动感受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本册教材安排了图形与变换一章,包括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和认识“锐角和钝角”等内容。结合生活实例,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学会进行最简单的图形平移,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初步感受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在统计知识方面,本册教材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习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认识以一当五的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并且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这一册教材也安排了“找规律”的教学内容,继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探索图形和数的排列规律,不仅使学生知道现实生活中事物有规律的排列隐含着数学知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及归纳推理的能力,发现和欣赏数学美、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全册教学要求 1认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认识万以内的近似数。 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熟练地用乘法口诀求商。 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5会辨认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 6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8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有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全册教学重难点 1表内除法。 2万以内数的认识。 3用数学解决问题。 五、全册课时安排:共计约58课时 1.解决问题约4课时 2.表内除法(一)约13课时 3.图形与变换约4课时 4.表内除法(二)约9课时 5.万以内数的认识约8课时 6.克和千克约2课时 7.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约7课时 8.统计约3课时 9.找规律约4课时 10.总复习约4课时 六、改进教法、提高教学质量的设想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教学计划 个人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游乐园场景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生活情境中的数学问题,使学生经历从生活问题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分析、解决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探索的精神,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首先,主题图以学生熟悉的“游乐园”为背景,提供了丰富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可以从多个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有多少人在玩沙包?”等等。同时,从图中还可以得到其他信息,为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其次,每个例题的情境或是主题图的一个局部,或是主题图中某一情节的发展,使学生在一个比较完整的情境中学习不同的内容,感受知识间的联系,提高学习兴趣。 第三,对于每一例题中的问题,教材采用了多种方法进行解决。使学生感受到不只是单纯的计算题有不同的算法,对于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容易理解或比较喜欢的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四、单元课时安排:共约4课时 第1课时 看木偶戏(解决问题一) 主备人:孟姸 时间:2013.2 课型:新授 个人备课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P2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体会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1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多角度去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谈话:同学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课件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看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3.学生观察情境图,教师启发: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4.重点观察分析看木偶戏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看木偶戏的有多少人?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观察例1主题图。 谈话:你能把这幅图的图意与同桌交流一下吗?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发言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3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21335(人) 35629(人) (2)22616(人) 161329(人) 4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思路有什么不同?结果怎样?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5引导列综合算式。 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9(人) (2)22613=29(人)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6.引导小结。 这个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把你的解题思路说给同桌听。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请同学们说一说,这节课有哪些收获。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题。 第2课时 买面包(解决问题二) 主备人:孟姸 时间:2013.2 课型:新授 个人备课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P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初步认识连减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并会列综合算式。 2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难点: 学会使用小括号列综合算式,并了解小括号的作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谈话:同学们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去买过面包,今天老师也带大家去买一次面包。 2、出示买面包的情境图。 师:“你能从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什么有关的数学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利用买面包场景插图。 让学生自由说出从图中给出的信息,知道了什么? 教师有意识、有目的地提示: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2明确画面中所提供的信息。 谈话: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级交流解决问题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54846(个) 462224(个) (2)82230(个) 543024(个) 5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 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有什么不同。 6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自己尝试列综合算式。 (1)54822 (2)能不能列成54822?小组里讨论?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老师今天能给大家介绍一个新朋友“括号”,把(2)中的算式“54822”变成“54(822)”,就可以了。这样我们就可以先算822,然后再算5430。大家说说括号在这里起什么作用?(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 8进一步重点讨论比较:54(8+22)和548+22 (1)交流这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哪一个符合题意? (2)进行计算验证。 (3)选出正确答案,重点强调54(8+22)中小括号的作用。 9.小结。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一第2题,独立完成后,汇报解题思路。教师结合具体内容适当进行环境保护教育。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3选做练习一的第5题。有困难时给学生以启发。同时对选做的学生及时给予鼓励。做后同桌互相评价,提出个人意见并相互交流自己的解决思路。 4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又学会了什么解决问题的本领?你能用它解决自己身边的数学问题吗? 第3课时 玩跷跷板(解决问题三) 主备人:孟姸 时间:2013.2 课型:新授 个人备课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P89页,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让学生学会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以及合作交流的意识,体验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喜欢玩跷跷板的同学请举手。有这么多同学喜欢玩跷跷板,那就让我们一起到“跷跷板乐园”看一看能有什么数学发现? 2.课件出示情境图。学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根据学生交流问题出示: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你从图中了解到了那些信息?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人? 3.小组讨论交流: (1)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思考后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组长小结并记录本组解决方法。 4.全班交流并记录方法,说出算式的同时要说出是怎样想的?鼓励学生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 5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1)2612(人) 12719(人) (2)4312(人) 12719(人) (3) 6.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 明确每种方法的结果相同,只是解题思路不同。 7. 提问: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该怎么办? 学生独立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 (1)267 (2)437 小组交流自己是怎么想的? 8.小结。 重点让学生体会同一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解决。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练习二的第1题。 独立观察思考同桌交流图意独立解决问题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 练习二的第2题, 本题设计了低年级学生喜爱的童话情境。可以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3让学生互相交流,在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的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什么想说的?以后在解决问题时你打算怎么做?(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灵活性。) 2教师强调:请同学们尝试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去解决我们生活中的问育。 第4课时 解决问题的练习 主备人:孟姸 时间:2013.2 课型: 个人备课 练习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P9、11页。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回顾再现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课件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 学生独立解答后小组交流讨论。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 本题设计的是小明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动物园购买门票的情境。 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11页第4题。 仍然选取了中国国家足球队参加2002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十强赛的内容。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 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33-2=25(个) 332+7=25(个) 33+33+7=25(个)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1.把下面每组两道算式合并成一道综合算式。 22+13=35 52-28=24 39=27 35-6=29 97-24=73 27-13=14 2.列式计算 (1)45加上27再减去38,差是多少? (2)45减去18加18的和,差是多少? 3.解决问题 (1)小狐狸一共摘了50颗葡萄,小猴子吃了22颗,小松鼠吃了18颗。还剩多少颗葡萄? (2)山羊公公种了4行白菜,每行9棵,送给小灰兔25棵,还剩多少棵? (3)一枝钢笔8元,一个笔记本5元。小红有20元钱,她买了一枝钢笔和一个笔记本,还剩多少钱?(用两种方法解答) (4)自己编一道两步计算的解决问题。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 你能用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吗? 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划分为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两节,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问题。 教材安排如下表。 表内除法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除法的基础。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本单元教学的难点是: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单元教学重难点 1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 2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单元课时安排:共约13课时 第1课时 平均分 个人备课 主备人:胡尊娟 时间: 2013.2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下册P12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 教学用具: 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口算练习: 64 75 89 34 69 28 3556 7813 2645 9867 6753 2谈话导入,实际操作 (1)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3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4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3)学生汇报分法。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基础训练 练习三第1题,看图说说意思,指名回答。 (二)当堂达标 1练习三第2题。 把8块糖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哪种分法对?在对的下面画对号。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2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3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第2课时 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个人备课 主备人:胡尊娟 时间:2013.2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P15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用具: 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1小朋友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师:瞧!图中的小朋友也去春游啦!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图中的小朋友碰到了什么问题? 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习例3。出示例3主题图。 2分组探讨解决“租几条船”。 师:你能应用你收集的信息帮他们解决租船问题吗?你有什么办法? 学生四人小组讨论后交流本组解决问题的办法和结果。 3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4小节: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基础训练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 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 你能帮小熊分分看。(引导学生帮小熊分筷子,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引导学生思考:有几个小动物就餐?一双筷子是几根?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2)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个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把18个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 )个; 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说出分的过程和方法。 (二)当堂达标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 )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 )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说一说这节课你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第3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1) 个人备课 主备人: 胡尊娟 时间 :2013.2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P18例4 教学目标: 1. 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 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 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教学重难点: 1.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 口算练习 35+17 45-25 18+36 72-59 78 65 79 84 2.每份分得同样多叫( )。 3. 谈话,出示情景图。 师:这是谁?熊猫妈妈今天收获很大,采了12个竹笋,她想分给她的四个孩子,她找来4个盘子,想把12个竹笋平均分在4个盘里等孩子来吃。 提出问题:大熊猫想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应放几个?请小朋友想一想。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鼓励学生有多种分法:可以是一个一个分的,也可以是两个两个分的或三个三个分的。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个盘子里放( )个竹笋。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通过平均分帮助大熊猫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 揭示课题。除法 问: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三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3. 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点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 (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 (4)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4. 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把12个竹笋分别平均分成两份,平均分成三份,并一一写出除法算式,再读一读。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练习。 课本第18页的“做一做”:18块饼干 平均分给3人,每人分( )块。 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 )块。 平均分给6人,每人分( )块。 (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 (4)小结。 2. 达标检测。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读除法算式): 84=2 155=3 102=5 123=4 63=2 93=3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 (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 6个苹果,分给2只小熊,每只小熊分得同样多,每只分( )个。 = 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然后交流。 (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 图意:10个西瓜平均分在两个筐里,每个筐里分几个? 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 第4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2) 个人备课 主备人:胡尊娟 时间:2013.2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P19例5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继续学习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3.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情景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口算练习 65 84 69 75 35 44 92 47 85 63 42 96 2. 谈话,出示例5情景图。 师:熊猫妈妈今天采了20个竹笋,今天她打算怎样分竹笋呢?请同学看图。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学生观察图。 (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2)熊妈妈是怎样分竹笋的?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3)学生动手操作后教师课件演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2.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 4.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 (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 6. 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学生思考、比较、讨论。 7.教师小结。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 1先用12个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每堆6个,分成了( )堆。12= 每堆3个,分成了( )堆。12= 每堆2个,分成了( )堆。12= (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交流汇报。(4)小结。 2.说出每个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和商。 105=2 153=5 182=9 分三组比赛看哪个小组说得好。 (二)达标检测。 1.练习四第4、5题。 4题:10串糖葫芦,每个小朋友2串糖葫芦,可以分给()个小朋友。 = 5题图意:8只手套,每2只一副,有几副? 8= 先让学生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 2.练习四第6题:圈一圈,填一填。 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5课时 除法的初步认识练习 个人备课 主备人:胡尊娟 时间: 2013.2 课型: 练习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P21-22,练习四的7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熟练掌握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借助情境向学生渗透乘法与除法的内在联系,为学习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奠定基础,体会数学知识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 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在练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师:同学们回忆一下前两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上一节关于除法初步认识的练习课。(板书课题)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基本练习 完成练习四的第1题 (1)同桌先互相读一读,然后再开火车读给大家听。 (2)说出每个除法算式中的被除数、除数、商分别是哪个数? 2.提高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7题。 学生先独立根据题意列出算式,然后找4位同学上黑板写算式,最后集体对正交流。 (2)完成练习四的第8题。 学生看图,尝试用写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 生汇报师板书: 35=15或53=15 153=5或155=3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算式,找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综合练习 (1)完成练习四的第10题 引导学生看图,完成下面的练习题。 每条船上有3人,4条船上共有( )人。 = 12人坐4条船,平均每条船上有( )人。 = 12人,每3人坐一条船,需要( )条船。 = 学生根据图意完成列式,先小组内交流再集体汇报展示。接着引导学生发现这三道题之间的内在联系。 (2)完成练习四p22的思考题 师引导完成,允许多种方法寻找答案。 三、自主检测,评价完善 师:通过练习同学们对这部分知识掌握的怎样?检测一下自己这节课能不能过关?(课件出示) 自主检测题 1.填空。 (1)把10个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 )个 列出算式:( )( )( ) (2)244( )读作( ),表示把( )平均分成( )份, 每份是( ),也就是( )里面有( )个( ) (3)1234表示把( )平均分成()份,每一份是() (4)把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8()() 把8个平均分成2份,每份几个?8( )( ) 2列式计算 (1)24里面有几个4? (2)被除数是15,除数是3,商是多少? (3)18除以6等于多少? (4)把20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多少? 学生独立完成检测题,找同学对正答案。 四、归纳小结,课外延伸 通过这节练习课你有没有新的收获?(学生谈一谈) 课下作业: 任选一句乘法口诀,列出乘法算式,尝试把该乘法算式放在一定的情境中,改写成除法算式并能使算式成立。 第6课时 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个人备课 主备人: 胡尊娟 时间:2013.2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p23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自己得出除法算式的商;通过比较分析的思维过程,使学生体验到可以用多种方法求商,感受到用口诀求商的简便;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初步观察、比较、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学会求商的方法。 2.用多种方法求商。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口算练习。 23= 52= 43= 63= 33= 63-6= 62= 42= 53= 56= 25= 8-24= 86= 89= 76= 26= 33= 54+5= 44= 46-6= 35+5= 42+7= 57+8= 2.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师:今天小猴子们摘了12个桃子,猴妈妈想分给小猴们吃,她打算每只小猴分3个,那可以分给几个小猴呢?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 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12个桃子,每只小猴分3个,猴妈妈可以分给几只小猴? 让学生列出除法算式:123= 2动手操作,探究计算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互相说说分的过程。 (2)全班交流方法。 (3)我们会用动手分一分的方法解决“可以分给几只小猴”的问题。如果我们不动手操作,怎样算出结果呢?请各小组探讨计算方法。 (4)全班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探讨出的计算方法。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求123的商,想3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4。 (5)你喜欢那种方法? (6)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3尝试用乘法口诀求商。 (1)12个桃子平均分给4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 让学生列出算式:124= (2)让学生用乘法口诀求商。 (3)交流。请学生说一说求商的过程和使用了哪句乘法口诀。 (4)显示求商的过程。 求124的商,想4和几相乘得12。因为(三)四十二,所以商是3。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25页练习五第1题。 图意:6个气球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人分几个? 63= 怎样想?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 出示学生说出的算式。 让学生独立计算得数,然后同桌互相说说计算方法。 全班交流。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第1题。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怎么想的。 2达标检测。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2题。 鸽子图。有( )只鸽子,( )个鸽房。 =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全班交流,说一说可以用哪句口诀想出商。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3题:送信(除法算式和得数连线)。 让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7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 个人备课 主备人: 胡尊娟 时间:2013.2 课型:新授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P24例2 教学目标: 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 2能运用除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应用意识。 3在游戏中巩固知识并激发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口算练习。 26= 45= 63= 46= 44= 53= 63= 123= 42= 说一说怎么求商的。 22= 62= 82= 102= 124= 126= 84= 66= 41= 44= 105= 93= 2.课件出示主题图。 师:植树节到了,我们学校的二(1)班同学今天去山上植树,大家看,他们干得多好。你能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指名汇报。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例2 (1)引导学生根据图上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学生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教师板书。 *每行栽4棵,栽了6行,一共栽了多少棵? *一共栽了24棵,每行栽了4棵,可以栽多少行? *一共栽了24棵,栽了6行,平均每行栽多少棵? 2你会列式吗?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3说说商是几,你是怎么算的?比较总结求商的方法。 4小结:可以用乘法口诀求商。 仔细观察都用哪些乘法口诀求商?通过比较这些除法算式求商的方法发现规律。 5观察三个算式,找找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讨论。 相同点:这三个数没有变还是4、6、24.不同点:运算方法不同、位置不同、条件和问题不同。这一幅图能提出三个不同的问题,也就是能列出三个不同的算式,但是,这三个算式之间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基本练习。 (1)教材24页做一做。 2题:54=20 63=18 56=30 204= 183= 306= 205= 186= 305= 先独立填空,再说一说三组题每一组都有什么联系。说说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再说一说用哪句口诀求商。 (2)引导学生完成教材26页练习五第4题。 要求学生口述对题意的理解以及求商的方法。 2.达标检测。 (1)引导学生完成教材26页练习五第5、6题。 要求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2)教材27页第8题。 先独立做,再全班交流。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揭题: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用乘法口诀求商。板书课题。 第8课时 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 个人备课 主备人: 胡尊娟 时间 :2013.2 课型:练习 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P27、28的9-12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2.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与他人交流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难点: 1熟练掌握用口诀求商的方法,能运用除法的含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题卡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回顾再现 1.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前两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下面老师出示乘法算式卡片,看谁能根据乘法算式正确地说出两道除法算式? 2.出示卡片,生说除法算式。 同学们真聪明,你怎么说的这么快呢? 学生汇报:根据2-6的乘法口诀来求商的。 揭示课题:用乘法口诀求商的练习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1.基本练习 (1)视算:老师逐一出示卡片,学生写得数,集体评价。 162 204 153 306 123 105 55 366 305 244 186 122 (2)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9题。 出示第9题的表格,你从表格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看清表格,理解题意,思考解题方法。 独立计算,交流汇报。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0题。 请学生把用同一句口诀计算的算式作上相同的记号,再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3.提高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1题。 (1)出示3个蘑菇房子的贴图。帮助小动物找家的游戏。教师谈话激趣。 (2)学生看图,独立完成。 (3)小组竞赛,然后在书上连线。 4.综合练习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2题 (1)仔细观察图你了解到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