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备课计划.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352520 上传时间:2020-03-28 格式:DOC 页数:79 大小:5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备课计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四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备课计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四年级语文下第四单元备课计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备课计划主备人: 审核人:单元名称乡情友情课时数备课时间授课起止时间单元教学内 容本组课文由三首唐诗组成,皆为七言绝句,千古佳作。表达古诗里的故事单元教学目 标1.通过关键词来体会诗句的含义2.借助联想、想象、描绘等方式,促进对故事的理解。3.通过改编古诗,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单元重点难 点1.通过关键词来体会诗句的含义2.注重联想、想象将古诗的故事叙述生动。单元知识要点集结借助联想、想象、描绘等方式,促进对故事的理解。课 时 计 划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内容4-1回乡偶书”总课时第1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3、懂得热爱家乡。教学重点难 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已经学了很多古诗,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古诗背给大家听?(指名背)2、揭示课题:回乡偶书二、初读感知1、范读回乡偶书2、学生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有困难找同学或老师帮忙。3、认读生字:客 何说说你是怎么记住它们的?并用它们组词。4、说说你在预习中知道了什么?5、质疑并适时解疑。6、看图试着说说回乡偶书这首诗的大意。教学补充(二次设计)课 时 计 划教学过程7、我会说:贺知章小时侯离开自己的家乡,直到老了才回来。在乡间小路上碰上了一群孩子,孩子们( )地问:“ ( )。”三、朗读,并试着背诵:四、指导写字:音 客 何先观察字的特点,再描红、临写,最后评一评。教学补充(二次设计)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回 乡 偶 书贺知章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乡 音 无 改 / 鬓 毛 衰。儿 童 相 见 /不 相 识,笑 问 /客 从 何 处 来。课 时 计 划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内容4-1回乡偶书”总课时第2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认识2个生字,会写3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3、懂得热爱家乡。教学重点难 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热爱家乡的真情实感。教学过程一、查检复习1. 指名认读生字。2. 朗读课文。二、精读理解、朗读感悟1、创设情境:如果你就是贺知章,离开家乡几十年之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了自己的爸爸、妈妈身边,你的心情会怎样?2、指导感情朗读(师范读、指名读、生自读、 小组读、展示读)(第一句:语速稍慢,读出诗人离乡之久。第二句:“无改”读得昂扬一些,“衰”读得起伏一些,读出诗人对家乡的思念、热爱之情。第三、四句:语速稍快,读出儿童的天真活泼、惊奇。)教学补充(二次设计)课 时 计 划 教学过程3、背诵这首古诗,看谁先背下来。三、实践活动1、借助课文插图和诗句进行想象,小组合作表演回乡偶书。2、师生评价表演情况四、拓展活动课外阅读古诗,开一次古诗朗诵会 。教学补充(二次设计)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回 乡 偶 书贺知章少 小 离 家 /老 大 回,乡 音 无 改 / 鬓 毛 衰。儿 童 相 见 /不 相 识,笑 问 /客 从 何 处 来。课 时 计 划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内容4-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总课时第1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3.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教学重点难 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首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生齐读课题两遍。师范读。(老师读得时候请同学们思考这首诗说了些什么?)生齐读全诗。二、解题。解题: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首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课题的意思?(放幻灯片1、2)(学生思考讨论)1. 九月九日:指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师:重阳节又是什么节?(生:老人节)2. 忆:想念,思念。3. 山东是指的什么地方?(古时候指华山以东的地区,并非专指今天的山东省。在这里专指华山以东,作者家乡蒲州。)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诗人王维:(幻灯片3)王维(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这首诗是王维十七岁时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今天的山西省永济县),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正在长安谋取功名。他多才多艺,擅长绘画、书法,精通音乐,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他与另一位唐代诗人孟浩然并称“王孟”。三、初读课文,了解诗的大意。(自由读)教学补充(二次设计)课 时 计 划 教学过程四、读懂全诗。(下面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1、独在异乡为客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异乡:他乡、外乡。就是家乡以外的地方。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诗意:我独自一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做外乡的客人。2、每逢佳节倍思亲每:每当。逢:遇到。倍:格外;加倍、更加。佳节指的是什么节日?(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为什么这一天王维倍思亲?(因为他独自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诗意: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3、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遥知:在遥远的地方猜想。为什么要登高?(古时候有这样一种习俗,就是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这天,人们都要登高避灾。)茱萸(zh y):一种有浓烈香气的植物(一种香草)古时候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这天,人们都喜欢插戴茱萸,据说这样可以避邪、消灾。诗意:我在遥远的地方,想到今年重阳节兄弟们一定都登上了高处。他们都插戴着茱萸,站在那高高的地方,遗憾的是单单缺少我一个人。五、总结。教学补充(二次设计)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课 时 计 划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内容4-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总课时第2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 3.体会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恋之情。教学重点难 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理解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句意思。教学过程一、齐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加深理解全诗的意思。理解诗句的意思。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可分为几层?每层写了什么?第一层(前两句):写身处他乡异地的诗人,每逢佳节就更加思念亲人。第二层(后两句):写作者想象兄弟们重阳节登高的情景。二、朗读、背诵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齐读、个人背、男女生背、师生背、全班背。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思考:1、谁能来说说诗的哪两句最能表达出诗人的思念之情?2、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意思。为什么他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3.以叙述的口气,把这首诗编成故事,讲给同学听。师:这首古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身居外地的诗人,适逢重阳佳节,更加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思想感情)教学补充(二次设计)课 时 计 划 教学过程师:在我们学过的古诗中,你们还学过哪些思念家乡、怀念亲人的古诗?请你来背一背(生:李白的“静夜思”)注意带点的词,说说诗句的意思。(互相说说诗句的意思)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独:孤身一人;独自一人。倍:格外;加倍、更加。(我单独一个人在外地,人地生疏,举目无亲,感到寂寞。每当遇到节日就加倍地思念家中的亲人。)三、练习:1你如果有亲人在外地打工,你能用一段话说说你对他的思念吗?2如果你没有亲人在外工作,就把自己当作王维的弟弟妹妹,想想你重阳登高了,会对身处外地的王维哥哥说些什么话,来表达对他的思念之情呢?四、总结。谁愿意来说一说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教学补充(二次设计)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课 时 计 划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内容4-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总课时第1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理解诗意。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主动积累诗歌的习惯。 4、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教学重点难 点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理解诗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 1 歌星、演员、运动员,你喜欢哪些人?诗人、作家、科学家,你对谁的印象最深刻? 你们想知道老师崇拜的名人是谁吗? 2、李白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生交流收集的资料 师:诗仙李白、酒仙李白,侠客李白,如果说唐代诗人多如天上的星星,那么李白就是星星中最亮的那一颗,他在文学上的辉煌成就,令后人望尘莫及。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诗。(课件出示课题) 二、读懂诗题 、齐读题目 读准“孟浩然、广陵”,强调“孟”的第一笔是横撇。指导写“孟”字。 、个性化读题 自由读题,觉得哪个字眼重要就着重读那个词。 指名读,点明是送别诗, 相机交流黄鹤楼、孟浩然、广陵的相关资料。不同的感受,不同的读法,你想怎么读题目呢? 同学们自已再读一遍题目吧! 3、 古代交通不方便,离别之后就很难再相见。于是,写诗送别成了一种习俗。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黄鹤楼的这一送却引起了轰动,在文学史上被称为千古一别,或三名一别。教学补充(二次设计)课 时 计 划 教学过程在名楼:黄鹤楼,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广陵。论年龄,李白比孟浩然小十二岁,然而他们一样的潇洒飘逸,一样的诗才出众,互相仰慕,相间恨晚,。即使是短暂的离别,也那么依依不舍。 听了老师的介绍,你想再读一遍题目吗?(生再读题)读懂诗题是学好古诗的第一步。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步: (出示卡片)“读通诗句” 三、读通诗句 1、自由读,强调读准音,认清形。 2、指名读,检查“辞”的读音,读准 “孤帆远影”。 3 指导读出诗的节奏感:二二三节奏、四三节奏 四 理解诗意,体验诗情。 理解诗意 先借助注释,自己学一学,再把你读懂的句子说给同桌听; 交流自学所得。 重点词能帮助我们理解诗句,你能说出哪些词语的意思呢? 想说哪个都行。 五、 小结 (音乐:送别) 离别是诗,离别是歌,离别总是情。一样的送别,不一样的情怀。老师整理了一部分离别诗送给同学们,喜欢的话读一读,比一比,感受古人淳朴的情怀,体验深情厚谊带给我们的感动和温暖。教学补充(二次设计)作业设计板书设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黄鹤楼广陵依依惜别 烟花三月课 时 计 划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内容4-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总课时第2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 理解诗句的含义;2 体会诗歌的情感;3 朗读、背诵诗歌教学重点难 点掌握生字词,读懂诗句,理解诗意。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过程一、 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 、但李白毕竟是“诗仙”(引导学生回答),面对如斯的美景,他岂能雁过不留痕。李白以一首送别诗的千古绝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在黄鹤楼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这首诗。2 同学们,你们从这幅动画中看到了什么?3 那这些场景联系到这首诗中,你们认为最适合眼前所见的是哪两句呢? 4 那谁能联系刚才所看的动画说一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呢? 5 那么从这两句诗中,你能感受的作者怎样的情感呢?6 那究竟是什么让作者如此的恋恋不舍,那艘帆船究竟带走了什么呢?我们回过头来看一看。大家一起来读一下,了解一下李白久久不愿离去的原因。7 通过朗读,大家明白了李白依依不舍的原因了么?这是一对怎样的朋友呢?。是啊,老朋友即将离去,诗人又怎能不产生伤感之情呢?8 而且老朋友离去的季节又是在(春季)。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烟花三月)。烟花三月是怎样的季节呢?老师这里有几幅江南春天的图片,大家一起来看一下。教学补充(二次设计)课 时 计 划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内容4-4表达:古诗里的故事总课时第1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型表达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学过的古诗,并选择有故事情节的改编成故事。2.从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 点巩固复习学过的古诗,并选择有故事情节的改编成故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激发兴趣1.齐背古诗。师:很多古诗里都有故事,比如说赠汪伦就是写的李白即将远行和好朋友汪伦告别时的情景。2.生:我们可以把有些学过的古诗改写成故事。二、回忆古诗:1.这个单元里,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古诗?2.生答: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回乡偶书。3.请同学们回忆这些古诗里是不是都有一个故事?4.下面就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喜欢的叙事古诗,把它背诵下来,并把它进行改编,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通过交流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教学补充(二次设计)课 时 计 划 教学过程三、全班交流:1.班级召开一次“古诗里的故事”故事会,每组选派代表到前面汇报,要求所讲的故事情节完整,声情并茂,教师要注意指导和点评。2. 同学们中有兴趣的还可以表演诗中的情节。3、评一评,你们之中谁讲的最好?(以故事情节完整,生动为标准)。四、总结:1.同学们交流了这么多的古诗故事,那你们有什么新的收获?2、讲古诗里面的故事,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体会古诗的含义。五、布置作业准备写自己喜欢的古诗故事。教学补充(二次设计)作业设计准备写自己喜欢的古诗故事板书设计 古诗故事会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课 时 计 划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内容4-4表达:古诗里的故事总课时第2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型习作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学过的古诗,并选择有故事情节的改编成故事。2.从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难 点巩固复习学过的古诗,并选择有故事情节的改编成故事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一、回忆古诗导入,激发兴趣:1.上节课,我们同学们讲了许多的古诗里的故事,我们还评选了最佳表演小组是第三小组。今天这节我们来把古诗里的故事写一写。二、搜集相关资料: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很多古诗,其实,还有很多古诗里都有故事,而且很生动。请同学们把你所搜集的资料展示。教学补充(二次设计)课 时 计 划 教学过程三、自由习作:1.教师巡视。2、请写完的同学读自己的作品。四、总结,布置作业:准备更多的古诗故事。教学补充(二次设计)作业设计准备更多的古诗故事。完成习作板书设计 古诗故事会符合古诗的原意 加入自己的想象课 时 计 划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内容5-1 颐和园总课时第2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型新 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教学重点难 点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大致游览了颐和园,这节课我们来细细地游览。 二、了解颐和园,感受颐和园的美(1)把学生分成颐和园总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四个组,各个小组的学生根据自己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推荐三名同学作为导游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演示讲解。同时各小组之间通过互相提问、相互解答等形式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理解的目的。(2)学生相互问答间引导学生体会颐和园的美a. 长廊的特点?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的?(体会观察、表达方法)从整体上看,从里看,从里向外,向两旁。作者又是怎样写长廊的? 出示句子,比较:A:原句 B:这条长廊很长,分很多间。 (体会作者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b. 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美不美?这样美,作者又是怎么来写的呢?(体会作者有顺序、抓特点:建筑物的特点)教学补充(二次设计)课 时 计 划 教学过程c. 昆明湖的特点?(这段话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静”的特点来描写的。描写得很具体、形象。“昆明湖漆氽得像一面镜子”,这个比喻句写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静、水波不兴的特点。“绿得像一块碧玉”写出了湖水晶莹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点。湖水非常绿,也说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质好。”“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说明湖面非常平静。)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1、 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看谁读得好。2、 全班深情朗读一遍。教学补充(二次设计)作业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颐 和 园 向下:颐和园的景色 万寿山上 向前:昆明湖:静、绿 向东:城楼、白塔 桥洞多 昆明湖:十七孔桥 石柱多 雕刻多 课 时 计 划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内容5-1 颐和园总课时第2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型新 授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教学重点难 点1、使学生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赏美爱美情趣,受到美的熏陶,并能有所感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了解作者的写作顺序,体会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大致游览了颐和园,这节课我们来细细地游览。 二、了解颐和园,感受颐和园的美(1)把学生分成颐和园总介绍、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四个组,各个小组的学生根据自己搜索查寻颐和园的相关资料,推荐三名同学作为导游面向全班学生进行演示讲解。同时各小组之间通过互相提问、相互解答等形式达到共同学习、共同理解的目的。(2)学生相互问答间引导学生体会颐和园的美a. 长廊的特点?看看作者是如何观察的?(体会观察、表达方法)从整体上看,从里看,从里向外,向两旁。作者又是怎样写长廊的? 出示句子,比较:A:原句 B:这条长廊很长,分很多间。 (体会作者运用数字说明的好处。)b. 登上万寿山看到的景色美不美?这样美,作者又是怎么来写的呢?(体会作者有顺序、抓特点:建筑物的特点)教学补充(二次设计)课 时 计 划 教学过程c. 昆明湖的特点?(这段话是抓住了昆明湖“平静”的特点来描写的。描写得很具体、形象。“昆明湖漆氽得像一面镜子”,这个比喻句写出了昆明湖水面平静、水波不兴的特点。“绿得像一块碧玉”写出了湖水晶莹透亮如碧玉一般的特点。湖水非常绿,也说明昆明湖湖水的水质好。”“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说明湖面非常平静。)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1、 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看谁读得好。2、 全班深情朗读一遍。教学补充(二次设计)作业设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颐 和 园 向下:颐和园的景色 万寿山上 向前:昆明湖:静、绿 向东:城楼、白塔 桥洞多 昆明湖:十七孔桥 石柱多 雕刻多 课 时 计 划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内容9-1宿建德江总课时第1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型新 授教学目标1、 认识2个生字,掌握一个多音字。2、能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宿建德江。3、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感情。教学重点难 点能够正确、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宿建德江。理解诗人所描写的景色,体会诗人忧愁的感情。教学过程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师朗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问:这首诗是李白写给谁的?(生:孟浩然)师: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孟浩然。(课件出示),教师介绍写作背景,为理解诗歌做铺垫。二、初读感知。1、 板书诗题,从诗题入手,认识“宿”,讲解多音字s 、xi,了解“建德江”,指导朗读诗题。2、出示诗内容,师范读,指导朗读节奏。(课件)3、生自由读文,扫清识字障碍。4、指生读,正音。教学补充(二次设计)课 时 计 划 教学过程三、深入挖掘,走近作者。1、借助注释,说诗意,想象诗句描绘的情景,提出不懂的问题,同桌相互交流。(课件)2、借助课件和学生一起理解诗意,解决不懂的问题,并渗透借景抒情的写法。3、抓住后两句想象画面,联系生活实际,用第一人称描述古诗内容,深入体会作者内心的愁苦,及其复杂的心情。4、加入个人情感读诗。(配乐范读,生随音乐读诗。)四、拓读:推荐作品: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朱熹的春日;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教学补充(二次设计)作业设计熟练朗读古诗并背诵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古诗的内容板书设计宿建德江 日暮 泊船 触景生情 野旷 天低树 借景抒情 江清 月近人课 时 计 划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内容9-2 望洞庭总课时第1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型新 授教学目标1、会写2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3、体会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宽广豁达的胸怀。教学重点难 点通过比喻理解景色的特点。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激趣引题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典文化的一朵奇葩。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古时候,曾有许多文人墨客被那美景所陶醉,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诗句。2、引题解题一千多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湖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也写下了这样一首千古传颂的诗歌佳作望洞庭。(板题,解题)2、资料交流3、介绍诗人而远望洞庭美景的这位诗人便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你对刘禹锡了解多少?学生交流,师小结。二、初读感悟1、播放朗读录音。2、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做到正确、流利。3、同桌互读,检验读的是否正确、流利。4、谁来给同学们读一下,读出诗的感觉,读出美的感受。5、“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么美的诗,我也想来试一试。(师范读,配乐)6、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配乐)7、作者在诗中都写到了什么景物,请同学们把你读到的景物画下来。8、展示,再齐读诗。教学补充(二次设计)课 时 计 划 教学过程三、理解诗句1、理解“湖光秋月两相和”。找一找,那句诗交代了作者写诗的时间? 作者首先看到了什么景物?晚上的湖水为什么会有光?从湖水中我们又能看到什么?几种景物?秋夜,月光如水,水中有月,两种景物融合在一起,非常“和”,“和”怎么理解?能用你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吗?月映湖水,水中有月,多么柔和的美啊!2、理解“潭面无风镜未磨”3、理解“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这里作者又连续运用比喻,把什么比作什么?用比喻句说说这两句诗。4、齐读全诗,指名板前叙述在诗中所看到的景色。5、作者写这首诗是要表达什么?6、指名读,读出作者表达的情感。7、三分钟,试着背诵,并加上动作。8、指名带动作背诵,师带动作示范背诵。教学补充(二次设计)作业设计背诵古诗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板书设计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课 时 计 划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内容9-2望天门山总课时第1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型新 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2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这首诗,感悟理解诗句的意思和意境,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3通过诗中描写的情景,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教学重点难 点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读懂词句意思,理解词义句意,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让学生自由诵读已学过的古诗,说说认识的诗人。2、简介作者李白(著名诗人),导入新课(课件出示古诗)。二、引导学生逐词逐句理解诗句的意思“扶”学生学习第一句,初步掌握学习方法.1、先运用不同手段突破“断、开、回、出、来”这几个难懂词的意思.2、指导学生串讲句意:天门山被长江撞断,浩浩荡荡向东流去.3、教师指导学生想象天门中断楚江开写出了浩荡东流的长江冲 破天门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它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天门两山本来是一个 整体,阻挡着汹涌的江流.由于长江怒涛的冲击,才撞开了“天门”,使它中断而成为东西两山.在作者笔下,长江仿佛是有巨大生命力的事物,显示 出冲破一切阻碍的神奇力量.4,总结学习方法:“ 先解字词,再串句意.”“半扶半放”引导学生学习第二句.1、指导学生看教学图,启发想象,训练“ 回”这个教学难点.2、让学生试着自己串讲句意,教师点拨纠正.3、指导学生开拓想象“ 碧水东流至此回”教学补充(二次设计)课 时 计 划 教学过程“放手”让学生自学三,四句.1、让学生分成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然后汇报,2、教师了解反馈,及时纠正.3、再一次提示学生展开联想“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四、小结你能想象得出作者舟行天门山时的感情吗?此时,你最想说些什么?教学补充(二次设计)作业设计这么好的诗应该背下来。大家试着读读背背。板书设计9-3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课 时 计 划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内容10-1步行18里总课时第1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型新 授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的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复述课文。2、自主学习,于文中的人物对话,感受父子之间的种种深刻的感情,理解父亲为什么要步行18里路。3、体会故事中父亲的教育方式,感受做人要真诚的道理。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教学重点难 点1.理解为什么父亲要步行18里?2.体会真诚的重要。教学过程一、读课题,激情导入板书课题,读过课题,你有什么问题吗?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发生在父子之间的一个感人的故事。带着问题来读课文,要做到正确、通顺。二、学习生字三、自读课文,随文识字四、指句读文,抓住重点字词指导记忆“吾”字需要正音,不能读成“w”,“闷”字是多音字,引导学生注意书中所给的提示; “沮”字学生较难掌握,可以通过多读多复现的方式掌握。“歉、谎、抑、罪、谅、闷、均”是形声字,识字:“罪”字既是会意字又是形声字教学补充(二次设计)课 时 计 划 教学过程五、再读课文1.带着课前提问快速默读,解决课前提的个别问题。2.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学补充(二次设计)作业设计1.写生字。2.熟读课文。3.回忆你有没有过撒谎的经历板书设计步行18里兼职 道歉 说谎 罪恶吾辈 抑制 谅解 苦闷均匀 沮丧课 时 计 划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内容10-1 步行18里总课时第2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型新 授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于文中的人物对话,感受父子之间的种种深刻的感情,理解父亲为什么要步行18里路。2、体会故事中父亲的教育方式,感受做人要真诚的道理。做一个诚实的好孩子。教学重点难 点体会故事中父亲的教育方式,感受做人要真诚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二、品析课文(一)为什么父亲要步行18里走回家。1.浏览课文1-7自然段,文章写了父亲间的几次对话?2.自主学习,感悟探究:3.我为什么要和父亲说谎?找出我撒谎的原因。父亲是怎样做的?画出描写父亲语言、神态等的句子。4.全班交流。5.讨论:父亲为什么没有直接戳穿我的谎言?6.课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感受到父亲的悲伤?7.指导朗读。(二)父亲怎样走回家。教学补充(二次设计)课 时 计 划 教学过程三、总结提升1.怎样理解课文的第9、10自然段。2.如果有机会,你想对“我”或者对父亲说点什么?3.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关爱着自己的人呢?4.组讨论:每次对话父亲和儿子分别会想些什么?5.文章结尾描写父亲步行18里回家,“我”开车紧随,想象当时的情景。你想说点什么?6.理解“父亲身心遭受这种折磨,这是我有生以来碰到的最为沮丧与痛苦的事。”这句话的意思。四、讨论:父亲这样做好还是不好?教学补充(二次设计)作业设计 、学了这篇课文,你一定有很多感受,请用一段话写下来。板书设计步行18里 我 说谎 父亲 自责课 时 计 划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内容10-1步行18里总课时第3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型新 授教学目标体会故事中父亲的教育方式,感受做人要真诚的道理。解决课后习题教学重点难 点体会故事中父亲的教育方式,感受做人要真诚的道理。教学过程一、由题导入,启发思考1.板书18里,说一说有多远?2.再板书“步行”,请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3.请学生说说看到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1)谁要步行18里?(2)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二、默读课文,思考学生提出的问题。1. 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2.说说儿子为什么要说谎。3.画出描写父亲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父亲的心情。教学补充(二次设计)课 时 计 划 教学过程4.指导分角色朗读父子的对话。5.这件事对作者有怎样的影响。三、与文中的人物对话,完成课后的练习题。四、汇报自己积累的有关诚信的格言。教学补充(二次设计)作业设计积累的有关诚信的格言。板书设计熟读课文正确书写本课生字课 时 计 划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内容102 生命的药方总课时第1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型新 授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并让学生懂得:在生活中,要给孤独者、弱势群体更多的关心与帮助。3、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感悟课文内容。教学重点难 点理解德诺妈妈说的话。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新课文也许能带给你与以往不一样的感悟。齐读课题:生命的药方。2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吗?(什么是“生命的药方”?为什么叫“生命的药方”?这“药方”能治好艾滋病吗?)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悟课文1自读课文,把语句读通顺,读流利,有不认识的字词自学完成,也可以问老师。词语反馈(课件或卡片出示):杳无音讯、发颤、兴奋不已、摸脉、泪如泉涌、输血、艾滋病、阻止、偶然、帐篷、微弱。2再次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艾迪和德诺之间发生了哪些感人的故事?练习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用简短的几个字来概括:熬草药、找医生、做游戏。三、精读、理解内容,进行情感体会教学补充(二次设计)课 时 计 划 教学过程(一)感受德诺的情感变化。小小年纪的德诺不幸染上了艾滋病,他不仅要忍受病痛带来的折磨,在心理上也要忍受常人所不能品尝的痛苦。1 课件出示:第1段(1)指名读。(2)从这一段中你体会到德诺要忍受怎样的痛苦呢?(忍受着孤独带来的痛苦。)从哪个词你体会到了他非常孤独,非常无助。“全都”躲着他让学生交流关于艾滋病的知识和艾滋病人的遭遇。联系课文内容,设想一下,此时德诺会想些什么呢?教学补充(二次设计)作业设计熟读课文会写本课生字板书设计生命的药方抽泣 咳嗽 瘦弱 孤独 泪如泉涌 兴奋不已帐篷 轮胎 依旧 放弃 杳无音信 月朗星稀课 时 计 划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内容10-2 生命的药方总课时第2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型新 授教学目标1运用已有的识字方法自主学会本课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艾迪和德诺的故事中感受他们之间真挚的情感与深厚的友谊。教学重点难 点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学过程一 复习引人德诺的内心是多么的痛苦,联系下文想一想,德诺患病后这种内心的孤独与痛苦还在课文哪些地方能看出来?让学生勾画出相关句子,交流讨论。(1)一天夜里,德诺冷得直发颤。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艾迪,他找不到回来的路。(表现了德诺恐惧死亡,内心世界非常孤独无依。)(2)德诺的妈妈告诉艾迪:“德诺患病后,最怕的其实是孤独”(母亲最了解德诺,明白他内心的苦闷。)师:虽然他是不幸的,伙伴们全都躲着他,但他又是幸运的。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来?品读“只有大他4岁的艾迪依 旧像以前一样跟他玩耍,并决心要为他找到治疗艾滋病的药方”,抓住“依旧”“决心”等词,感受艾迪带给他的唯一希望和安慰!师:面对不幸染上艾滋病的德诺,作为他唯一的伙伴,艾迪是如何做的呢?教学补充(二次设计)课 时 计 划教学过程(二)合作述情。1自由再读课文,看看艾迪是如何给他快乐,给他友情,使他因为有艾迪而满足的。勾画求医过程这部分里使自己感动的句子。2四人小组交流。出示要求:(1)读勾画出的句子。(2)说说自己的感受。3全班交流出示有关句子:品读,引导体会情感。(1)艾迪告诉德诺,把这些野菊花熬成汤喝,能减轻他的病痛。(想办法治病,给德诺治疗的帮助)(2)艾迪的妈妈不让他去找德诺,她但这并不能阻止两个孩子的友情。教学补充(二次设计)作业设计 熟读课文 理解重点语句的含义板书设计生命的药方快乐的友情德诺艾迪不幸染病 寻找药方孤独无助熬草药找医生怀抱球鞋赠球鞋玩游戏静静离去 课 时 计 划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内容102生命的药方总课时第3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型新 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联系上下文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艾迪和德诺的故事中感受他们之间真挚的情感与深厚的友谊教学重点难 点教学过程感情升华。1艾迪为德诺找到生命的药方了吗?2学习第89段。(1)艾迪陪着德诺的妈妈回家。两人一路无语,直到分手的时候,艾迪才抽泣着说:“我很难过,没能为德诺找到治病的药。”点拨:艾迪说的“药”指的是什么药?(治病的药。)(2)德诺的妈妈泪如泉涌。(3)“不,艾迪,你找到了。”她紧紧地搂住艾迪,“德诺患病后,最怕的其实是孤独。而你给了他快乐,给了他友情,他一直为有你这个朋友而满足”(4)什么是友谊?艾迪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诠释。教学补充(二次设计)课 时 计 划 教学过程练习1课文读到这儿,相信德诺和艾迪之间的真挚友情已深深地打动了我们。关于友情,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想说,请大家结合课文内容,联系生活体验以及课前积累,说说你的感受。教学补充(二次设计)作业设计人间真情还有许多,打动我们的不仅仅是友情,还可以是浓浓的亲情,质朴的邻里之情,难以忘怀的乡情今天的作业就是回忆生活中令你感动的真情,依照本文的写法,选择几件典型的小事,来表达你的真情实感。板书设计生命的药方快乐的友情德诺艾迪不幸染病 寻找药方孤独无助熬草药找医生怀抱球鞋赠球鞋玩游戏静静离去 课 时 计 划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内容11-2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总课时第1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型新 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生字10个。3、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创造文字之前,人们记事的方法和通信的方法。教学重点难 点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一些书和信,学生观察。2、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3、板书课题:不用文字的书和信(学生齐读两遍)二、新授。1、初读课文。(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并标出自然段的段序。(2)出示10个生字,学生“开火车”认读。(3)出示生词,同桌读、指名教读。(4)指名接读课文,并指名评价。2、熟读课文、理解课文。教学补充(二次设计)课 时 计 划教学过程(1)自由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自己通过读,知道了什么?指名说说。想读第1、2自然段的同学读。(2)小组合作学习:第35自然段。选择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说说自己通过读,知道了什么?指名说说。想读的起立读35自然段。(3)齐读课文。讨论:有哪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你还知道哪些传递信息的方式?指名说说。(4)小组学习:朗读课文教学补充(二次设计)作业设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11-2不用文字的书和信聪明才智课 时 计 划 主备人: 审核人:教学内容11-2不用文字的书和信总课时第2课时备课时间授课时间课型新 授教学目标1、学会正确书写12个字,并掌握每个字的笔顺规则。2、完成“语文天地”中“抄一抄”3、理解课文内容,把课文分成两部分,了解发明文字前人们的记事和通信的方法,了解一些不用文字的书和信,知道一些传递信息的方式。4、体会人们的聪明才智。教学重点难 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发明文字前人们记事和通信的方法,知道传递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