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复习(全面).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8203344 上传时间:2020-03-2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6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上册复习(全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七年级上册复习(全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七年级上册复习(全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期末复习计划第一部分:试卷构成一、 积累与运用1. 默写2. 字音(选择题)3. 字形(选择题)4. 病句5. 名著阅读二、 古诗文阅读(一) 诗歌鉴赏(课内外共14首)(二) 文言文阅读课内一篇:(复习范围)5世说新语两则 10论语十二章 20虽有嘉肴25河中石兽课外一篇:与课内难度相当三、 现代文阅读课内一篇:(复习范围)整册书的现代文部分的课文课外一篇:与课内难度相当四、 作文写作一:从生活中学习写作1、 观察秋天的花草树木,看看它们有什么变化,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记录你的观察和思考。2、 选取你最难忘的相识瞬间,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描述当时的情景和你的心情。3、 以生活中的真实的故事为背景,记叙或描写一位关心、爱护你的亲人,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写作二:说真话 抒真情1、 作文修改2、 以“那一次,我真-”为题,写一篇以记事为主的作文,不少于500字。3、 从小到大,你一定有不少特别的学习经历。选择其中感受最深的一次,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500字。写作三:文从字顺1、 选择你最喜欢的景或物,写一个片段。把语句写得连贯顺畅。不少于200字。2、 写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不少于500字。3、 请以“月亮”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写作四:突出中心1、 以“书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2、 以“电视机前(餐桌旁)的一家子”为题,自定中心,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3、 请以“走出校园”为话题,自拟题目,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写作五:条理清楚1、 为学校组织的“保护鸟类”写一篇宣传文字。2、 以“-自述”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3、 以“我回家最晚的一天”为题,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写作六:发挥联想和想象1、 故事接龙2、 小溪 烈日 椅子 数字“1” 三角形 请从中选一个,自由发挥联想和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500字。3、 以“假如我-”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不少于500字。第二部分:复习内容一、 七年级上全册字词(字音字形)1、 每天默写一个单元(读一读 写一写和课下注释)2、 综合测试卷一张 订好资料 二、 梳理七年级上所有课文,理出重点课文和知识点1、 附:A4作业本 课堂笔记整理2、 单课练习 散步A两处景物描写作用这段景物描写写出了南方初春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生命新生的活力。感受这些景物之美,感受春天的美好,也是一家人散步的目的。勾画出一幅典型的田园风光,清新而明丽。B句子理解:“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一句的含义如何理解?C赏词“熬”秋天的怀念课后题1、2、3我的老师课后题1、2、3王几何课后题1、2、3春济南的冬天紫藤萝瀑布走一步再走一步三、 修辞方法及其作用附练习题一张四、 病句修改附练习题一张五、 古诗鉴赏(课堂比赛)附资料7页六、 文言文复习5世说新语两则 咏 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 “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本文选自南朝(彭城)人 编著的 一文。2、解释加横线的字词。内集( ) 儿女( ) 俄而( )欣( ) 可( ) 未若( )因风起( ) 讲论文义 ( ) 3、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等要素。文中“寒雪” “内集” “欣然” “大笑”等词语为我们营造了一种 的家庭气氛。5、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撒盐 / 空中差 / 可拟 B白雪 / 纷纷何 / 所似C未若 / 柳絮 / 因风起 D左将军 / 王凝 / 之妻也6、对 “公大笑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明谢太傅对两个答案都表示满意。 B谢太傅“笑”前喻,而“乐”后喻。C为“柳絮”一喻而“笑乐”。 D谢太傅认为后一喻没有前一喻好。 7、文章最后写道:“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你以为作者写上这一句的用意何在?答: 8、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白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答: 9、除“柳絮”一喻外,你还能写出一两个形容飞雪的比喻词吗?能否再写出几句咏雪的诗句吗?词: 、 句: 参考答案:1、刘义庆、世说新语2、家庭聚会子侄辈(古今异义)不久,一会儿高兴的样子(高兴地)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大致、差不多。拟,相比。比不上凭借谈论诗文3、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人聚会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谈论诗文。 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谢道韫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句式:判断句)4、寒雪日;内集;谢太傅与儿女;讲论文义;温馨 愉快 文化气息浓厚 5、 C 6、D 7、交代谢道韫的身份,也是是一个有力的暗示,表明他赞赏道韫的才气。东晋谢家是个赫赫有名的诗礼簪缨之家(指书香门第、官宦之家)8、(1)我认为“撒盐”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都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很高很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所以,“撒盐”一喻好(2)我认为“柳絮”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且有意象,而且两者都是轻飘飘的,呈团状,这一点极相似。而“撒盐”仅有物象而无意象,所以,“柳絮”一喻好、鹅毛、鸭绒、扬花、梨花、花絮、飞花。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陈太丘与友期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解释加横线的字词。与友行() 太丘舍( ) 去后至 ( ) 尊君在( )( ) 待君久不至( ) 相而去( ) 家君( ) 下车引之( ) 元方入门不( )期日中( ) 2、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3、“期日中,过中不至”说明陈太丘的朋友是个 的人,“友人便怒”,从友人的话中我们又看到了友人是个 的人,从“友人惭,下车引之”还可看出友人是个 的人。陈元方维护了父亲的尊严,显示了聪明才智,体现这一天资的语言是“ ”,也表现出对客人无信无礼的不满,体现不满的行动是“ ”。4、元方对友人的评价是 ,从而课文想告诉我们 的道理。5、读完本文后,你认为全文的核心词语是什么?6、你认为元方是个怎样的人?参考答案:1、约定离开才对别人父亲的尊称;“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您丢下、舍弃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拉回头看正午时分2、正午已过,不见朋友来,太丘不再等候就走了。“真不是东西!跟别人约好一块走,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先走了。”友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跟元方握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3、不守信用,言辞粗鲁、只会怪罪别人儿不会反省自己,知错能改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元方入门不顾。 4、无信 无礼,“信”“礼”的重要性 5、无信 无礼6、聪敏 正直 善于言辞 明白事理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小车无軏(yu),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过庭闻礼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10论语十二章 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 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 体 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 、 、 并称“四书”。共20篇。2孔子,名 ,字 , 时期 (国家)人,春秋末期的 家、 家、 家, 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 ”,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习之( )2、不亦乎?( )3.人不知而不( ) 4.不亦君子乎( ) 5.吾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7.传不习乎( ) 8.三十而立( ) 9.四十不惑( )10.不逾矩( )( )11.温故而知新( )( )12.学而不思则罔( )13.思而不学则殆( )14.可以为师矣( )( )( )15.人不堪其忧(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18.疏食饮水( )( )( )19. 曲肱而枕之( )20. 六十而耳顺( )21.于我如浮云(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23.择其善者而从之( )24子在川上曰( )25.逝者如斯夫( )( )26.不舍昼夜( )27.三军可夺帅也( )28.匹夫不可夺志也( )29.博学而笃志( )30.切问而近思( )31.人谋而不忠乎?32.五十而知天命33.六十而耳顺三、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参考答案: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共20篇。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二、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习之(按时)2、不亦乎?(不也是很愉快吗?说通“悦”,愉快 )(句式:反问句)3.人不知而不( 生气,发怒 ) 4.不亦君子乎(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 5.吾三省吾身(每天 )( 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 )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 ) 8.三十而立( 独立做事情 ) 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 )10.不逾矩(超过 ,越过 )(规范,规矩 )11.温故而知新(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3.思而不学则殆(有害 )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这一点做老师 )15.人不堪其忧(忍受 )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的人 )( 喜欢,爱好 )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以为乐趣 )18.疏食饮水( 吃粗粮、喝冷水。)( 饭,吃饭 )19. 曲肱而枕之(胳膊 )20. 六十而耳顺( 能听得进不同意见 )21.于我如浮云(对于 )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几个 )( 在其中)23.择其善者而从之(优点)24子在川上曰(河流 )25.逝者如斯夫(流逝 )(这,指河水 )26.不舍昼夜(舍弃 )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通称 )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的人,男子汉)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 )30.切问而近思(恳切地提问 )(多考虑当前的事)31.人谋而不忠乎?(替)32.五十而知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三、成语归类1.不亦乐乎 2.温故知新 3.择善而从 4.三人行,必有我师5.逝者如斯 6.匹夫不可夺志 7.富贵浮云 8.箪食(s)瓢饮(形容读书人安于贫穷的清高生活。)箪食壶浆dn s h jing四、翻译全文论语十二章翻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温习它,不也是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恼怒,不也君子吗?”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够自立于世;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我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各种意见;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会逾越规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可以(凭借这点)当老师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孔子说:“只读书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思考却不读书,就有危险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译文】孔子说:“多么贤德呀,颜回!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多么贤德呀,颜回!”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译文】孔子说:“对于学习,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译文】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译文】孔子说:“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对着滔滔江水,感慨地说:“时光就像这流去的河水一样,日夜不停呀!”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但哪怕是一个最普通的人,也不可以改变志气。”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译文】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20虽有嘉肴测试题1、礼记又叫 。是 家经典著作之一,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 编撰。课文所选的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了 和 的关系。2、本文先以“嘉肴”与“至道”做 ,指出 。然后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 3、划出下列句子的停顿。(1)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1处);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1处)(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2处),教然后知困。(1处)(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1处)知困,然后能自强也。(1处)4、说说这篇短文给我们讲了怎样的道理?5、翻译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虽有嘉肴( )不知其旨也( )虽有道(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教然后知困( )然后能自反也( )然后能自强(qing)也( )教学相长也( 学学半( ) 此之谓乎( ) 6、解释下列句子。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参考答案:25河中石兽文言文阅读(12分)河中石兽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再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4分)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阅十余岁( )但知其一 ()二兽并沉焉( ) 求石兽于水中( )竟不可得 ( ) 棹数小舟(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 )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 ( ) 湮于沙上(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4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翻译然则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翻译3.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4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C.一老河兵闻之D.其反激之力A学而时习之 B人不知而不愠 C学而不思则罔 D温故而知新 E择其善者而从之 为A岂能为暴涨携之去?B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C可以为师矣D中考必考的八个文言虚词【之】【于】【乃】【而】【其】【则】【以】一、【而】(一)用作连词。1.表示并列关系,一般不译,译时可译为“又”、“并”等。 2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和中心语,不译 3.表示顺承关系,不译。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然而”等。5表示递进关系,可译为“而且”。练习1、 敏而好学2、 温故而知新。3、 人不知而不愠4、 足肤皲裂而不知5、 呼尔而与之6、 而其主不能守7、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8、 野芳发而幽香 9、而形貌昳丽10、而年又最高11、呼尔而与之1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13、面山而居14、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15、窥镜而自视16、长跪而谢之曰17、望之蔚然而深秀者18、朝而往,暮而归19、而城居者未之知也20、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二、【之】(一)代词,1、代人、代物、代事。2、指示代词,可译为“这”(二)助词1、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2、定语后置的标志,不译。3、“的”4、放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5、调节音节,不译。(三)动词,“往,到”. 练习1、呼尔而与之2、忠之属也3、何罪之有4、马之千里者5、鞭数十,驱之别院6、寡助之至 7、臣以王吏之攻宋也8、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9、辍耕之垄上 10、久之,目似瞑 11、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2、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13、公输盘为楚造云梯之械 14、怅恨久之 三、【其】(一)代词1、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的”,“它的” 或“他”“它” “其中的”2、 第一人称,译为“自己” 3、 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些。(二)副词。1、表示估计或推测。译为“大概”“或许”。2、表祈使,译为“可要”。3、表反诘,译为“岂”、“难道”。练习1、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蹲其身 3、其船背稍夷4、其真无马耶5、其真不知马也6、其一犬坐于前7、安陵君其许寡人8、其如土石何9、其喜洋洋者矣10、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四、【则】(一)连词1、表示承接关系。可译为“就”“便”2、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假使如果3、表示转折,可译为然而却(二)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作是就是。(相当于“乃”)练习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4、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五【以】(一) 介词可译为“用”、“拿”、“把”、“凭”、“靠”、“按照”、“因为”(二) 连词可译为“来”、“用来”;“以致”“以至于”,相当于“而”(三) 动词 可译为“认为”练习1、 属予作文以记之2、 以伤先帝之明3、 以伤先帝之明4、 以刀劈狼首 5、 以君之力6、 固不以山溪之险7、 策之不以其道 8、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9、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10、 先帝不以臣卑鄙11、 臣以王吏之攻宋12、 一儿以日始出时去人近13、 皆以美于徐公六【于】(一)介词译为“在”;“向”;“比”;“被”;“至”;“到达”;“对于”;“从”;“由于、因为”(二)连词,“和”,“与”练习1、 其一犬坐于前2、 舜发于畎亩之中3、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4、 告之于帝5、 贤于材人远矣6、 所欲有甚于生者7、 万钟于我何加焉8、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9、 躬耕于南阳10、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 11、 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12、 则受于人者不至也13、 曹操比于袁绍14、 每自比于管仲乐毅1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16、 胡不见我于王17、 行三日三夜而至于郢七【乃】(一)副词译为“才”;“于是、就”;“竟、竟然”;“是、就是”(二)代词 译为“你”“你们”练习1、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2、 尔安敢轻吾射3、 乃悟前狼假寐 4、 蒙乃始就学(于是) 5、 乃不知有汉(竟)6、 家祭毋忘告乃翁7、 此乃真英雄8、 羽、飞乃止八【为】(一) 动词根据具体语境,可译为“是”“做”“作为”“以为、认为”“制造”等(二) 介词根据具体语境,可译为“被”“给”“替”“对”“向”“因为”“为了”(三) 名词 练习:1、不足为外人道也 2、或异二者之为 3、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4、贤能为之用 5、为宫室之美为之 6、孰为汝多知乎? 7、山峦为晴雪所洗 8、公输盘为我为云梯 9、子墨子解带为城 10、好为梁父吟 11、此为何若人 12、故不为苟得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