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浮游生物-浮游植物.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7805549 上传时间:2020-03-24 格式:PPT 页数:138 大小:8.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洋浮游生物-浮游植物.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38页
海洋浮游生物-浮游植物.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38页
海洋浮游生物-浮游植物.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洋生物学 第一章绪论第二章海洋环境与生物适应第三章海洋生物的繁殖与发育第四章海洋动物生理研究第五章海藻引种驯化 种质保存及种质鉴定第六章海洋微生物第七章海洋浮游生物第八章海洋底栖生物第九章海洋游泳生物第十章捕捞对海洋生物资源的影响第十一章海水养殖与近岸环境的相互作用 第七章海洋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 plankton 在水流运动的作用下 被动地飘浮在水层中的生物群 共同特点是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 运动能力薄弱或完全没有运动能力 只能随水流移动 第七章海洋浮游生物 第一节浮游植物第二节浮游动物 海洋浮游植物重要意义 浮游植物 phytoplankton 是海洋中的初级生产者 是海洋动物直接或间接的饵料 在海洋渔业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浮游植物是海流和水团的指示生物在生物海洋学研究中意义重大 浮游植物能富集污染物质 在海洋环境保护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微微型 picoplankton 2 m 微型 nanoplankton 2 20 m 小型 microplankton 20 200 m 中型 mesoplankton 200 2 000 m 大型 macroplankton 2 000 m 20mm 巨型 megaplankton 20mm 可以统一为大型浮游生物 1 按浮游生物的个体大小可分为 根据个体大小划分的浮游植物类群 浮游生物 2 按照营养方式 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海洋浮游植物的主要类别原核细胞型生物 1 细菌 Bacteria 2 蓝藻门 Cyanophyta 真核细胞型生物 1 硅藻门 Bacillariophyta 是最重要的浮游植物 将重点介绍 2 甲藻门 Pyrrophyta 是很重要的类别 大多种类是赤潮生物 3 绿藻门 Chlorophyta 是海水养殖中的重要饵料 如盐藻 扁藻 小球藻 4 金藻门 Chrysophyta 在海水养殖中也有重要地位 有些种类是良好的饵料 5 黄藻门 Xanthophyta 大多生活于淡水 6 隐藻门 Cryptophyta 主要生活于淡水 7 裸藻门 Euglenophyta 淡水中多 且个体极小 不易采到 第一节浮游植物 一 硅藻门二 甲藻门三 其他海洋浮游植物 1 具硅质细胞壁 内层果胶质 外层硅质2 细胞壁 上下两壳 大 上壳 小 下壳 3 上下壳 壳面 壳套 相连带上壳和下壳都不是整块的 皆由壳面和相连带两部分组成 壳面平或略呈凹凸状 壳面边缘略有倾斜的部分 叫壳套 与壳套相连 和壳面垂直的部分 叫相连带 亦称带面 一 外部形态构造 带面观 侧面观 壳面观 4 细胞方位 按硅藻细胞的方位有三个轴 分别为纵轴 横轴和贯壳轴 纵轴 apicalaxis 为壳面中央的纵线 又称顶轴 长轴 横轴 transapicalaxis 为壳面中央的横线 又称切顶轴 短轴 贯壳轴 pervalvaraxis 是上 下壳面中心点的相连线 又称壳环轴 由纵轴和横轴形成上 下壳面 由纵轴 贯壳轴形成长轴带面 由横轴 贯壳轴形成短轴带面 一般鉴定硅藻标本时 经常见到的是壳面和长轴带面 从壳面看 称壳面观 从带面 壳环面 看 称带面观 侧面观 壳面和带面形状截然不同 通常中心硅藻类壳面呈辐射对称 多为圆形 椭圆形 也有三角形或多角形的 羽纹硅藻类 壳面一般细长 呈两侧对称 有舟形 卵形 弓形 形 菱形 新月形和椭圆形等 带面 壳环面 一般为长方形 方形或楔形等 三个轴 纵轴 长 顶 横轴 短 切顶 冠壳轴 壳环轴 三个面 壳面 长轴带面 短轴带面 5 间生带和隔片 有些种类在壳套与相连带之间具有间生带 凡贯壳轴较长的种类都有间生带 其数目1条2条或多条 花纹形状主要有三类 鱼鳞状 如卡氏根管藻Rhizosoleniacastracanei 环状 如杆线藻Rhabdonema 领状 如环形娄氏藻Lauderiaannulatus和中肋角毛藻Chaetoceroscostatus 具间生带的种类 有向细胞腔内伸展成片状的结构 称隔片 sepum 隔片通常与壳面平行 隔片从细胞的一端向内延伸或从两端向中央延伸 如果隔片一端是游离的 称为假隔片 如斑条藻 Grammatophora 如果隔片从细胞的一端通到另一端 则称为全隔片或真隔片 如楔藻 Climacosphenia 间生带和隔片都具增强细胞壁的作用 6 细胞表面突出物 硅藻细胞表面有向外伸展的多种多样的突出物 有突起 刺 毛 胶质线等 它们有增加浮力和相互连接的作用 突起是细胞壁向外的头状突出物 如弯角藻Ercampia两个细胞突起相互连接 其间的空隙 称胞间隙 aperture 其形状多种 有圆形 方形和六角形等 刺一般细而不长 末端尖 其数目 长短不一 最粗大的刺如双尾藻Ditylum 中等的刺如盒形藻Biddulphia 较小的刺如圆筛藻Cascinodiscus的缘刺 毛为较细长的突出物 长度常为细胞直径的数倍 有的种类在粗毛里还有色素体 这是毛与刺的最大区别 此外还有膜状突起 如太阳漂流藻 和胶质线 胶质块等胶质突起 如海链藻 7 细胞表面花纹 硅藻细胞壁上都具排列规则的花纹 主要有点纹 为普通显微镜下可分辨的细小孔点 单独或成条 点条纹 线纹 这是由硅质壁上许多小孔点紧密或稀疏排列而成 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时 无法分辨而是一条直线状 孔纹 为硅质壁上粗的孔腔 中心硅藻纲的孔纹基本为六角形 其结构很复杂 肋纹 为硅质壁上的管状通道 内由隔膜分成小室或壁上因硅质大量沉积而增厚 羽纹硅藻细胞壁结构 壳缝 壳缝 羽纹硅藻纲壳面中央或偏于一侧沿纵轴有一条裂缝 壳缝中央或者两端细胞壁加厚 分别称为中央节和极节 端节 管壳缝 壳缝开口于里面的是一条细小的管沟 位于龙骨突上 龙骨突 壳面一边向上隆起形成的一条纵走的脊状突起 极节 二 繁殖方式 营养 无性 有性 1 细胞分裂 2 复大孢子auxospore 硅藻细胞多次分裂后 个体逐渐缩小 到一定限度后 这种小细胞不再分裂 而产生一种孢子 以恢复原来的大小 这种孢子称为复大孢子 3 小孢子 中心硅藻4 休眠孢子 沿海种类 三 分类 根据壳面花纹排列的情况 硅藻门分为2个纲 共包括9个目 20个科 44个属 约1万多个种类 花纹呈同心的放射状排列 不具壳缝或假壳缝 中心硅藻纲Centriae花纹左右对称 羽状排列 具有壳缝和假壳缝 羽纹硅藻纲Pennatae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分科检索表 1 壳面花纹辐射对称 中心硅藻纲Centricae2 壳面圆形 个别呈半圆形 椭圆形或三角形 圆筛藻目Coscinodiscales3 壳面花纹无无花纹眼或无 明显地分成小块 1 圆筛藻科Coscinodiscaceae4 细胞球形或圆柱形 偶有壳面呈椭圆形的 常相连成长链 壳外套发达 1a 直链藻亚科Melosiroideae4 细胞短柱形或长柱形 靠硅质刺 硅质小突起 胶质丝或胶质块相连成链 胞壁硅质很少 1b 骨条藻亚科Skeletonemoideae4 细胞盘形 鼓形 大多单独生活 表面略有凸起 有时扁平或略有凹入 壳环带花纹不明显 壳套不特别发达 1c 圆筛藻亚科Coscinodisoideae3 壳面有明显的无纹眼 有乳状突或粗短的大突起 2 眼纹藻科Eupodiscaceae3 壳面分成小块 表面常凹凸不平5 壳面中央不分块 3 辐盘藻科Actinodiscaceae5 分块达壳的中央 4 星纹藻科Asterolampraceae2 壳面长椭圆形 多角形或长形 偶有椭圆形 盒形藻目Biddulphiales6 壳面非长形7 刺毛短于细胞 唇状突 如长于细胞则有爪或没有刺毛 有突起 5 盒形藻科Biddulphiaceae7 刺毛长于细胞 毛端无爪 细胞借角毛相连 6 角毛藻科Chaetoceraceae6 壳面长形 7 舟辅藻科Rutilariaceae2 壳面宽椭圆形 偶有圆形 根管藻目Rhizosoleniales 8 根管藻科Rhizosoleniaceae 硅藻门Bacillariophyta分科检索表 1 壳面花纹左右对称 羽纹硅藻纲Penntae1 2 细胞壳面无壳缝或具假壳缝 无壳缝目Araphidiales2 1 细胞壳面具壳缝3 4 细胞仅一壳面具壳缝 另一壳面具假壳缝 单壳缝目Monoraphidinales4 3 细胞壳面均具壳缝5 6 壳缝不发达 很短 仅位于壳面两端的一侧 短壳缝目Raphidionales6 5 壳缝发达 贯穿壳面7 8 壳缝线形 位于壳面中轴区 双壳缝目Biraphidinales8 7 壳缝管状 为管壳缝 常位于壳缘 管壳缝目Aulonoraphidinales 中心硅藻纲Centriae 单细胞 或由壳面相连结成丝状或链状 细胞表面有刺毛或突起 壳面圆形 多角形或椭圆形 花纹呈辐射状排列 无壳缝和假壳缝 不能运动 主要在海洋中营浮游生活 1 2 细胞圆盘形 鼓形 球形 圆柱形 壳面多为圆形 圆筛藻目Coscinodiscales2 1 细胞长圆柱形或盒形3 4 细胞长圆柱形 冠壳轴很长 具间生带 根管藻目Rhizosoleniales4 3 细胞形似面粉袋 盒形 各角具有突起 盒形藻目Biddulphiales 圆筛藻目Coscinodiscales 单细胞或壳面与壳面相连成链状或共同套在一胶质管中 细胞圆盘形或鼓形 壳面圆 辐射对称 壳面无角状突起和结节 有的种类壳缘具小刺 1 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2 直链藻属Melosira3 骨条藻属Skeletomema4 小环藻属Cyclotella5 漂流藻属Planktoniella6 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7 冠盖藻属Stephanopyxis8 细柱藻属Leptocylindrus9 辐杆藻属Bacteriastrum10 环毛藻属Corethron 细胞多呈圆盘状 孔纹一般六角形 有的孔间隙大而使孔纹呈圆形 孔纹在壳面正中心 有时特别粗大 似玫瑰花朵排列 称中央玫瑰区 正中心有时有块小的无纹区称裂隙 较大时称中央无纹区 壳缘部分称外围 最外围孔纹间常有一圈小刺 色素体小而多 粒状或小片状 常分布在细胞四周较浓的原生质中 本属是最常见的浮游硅藻之一 为海产仔幼鱼 毛虾 贝类的主要饵料 种类繁多 约有300多种 但种的鉴定较难 我国已记录的有近30种 常见有线形圆筛藻Cos lineatus 辐射圆筛藻Cos radiatus 星脐圆筛藻Cos asterromphalus和偏心圆筛藻Cos excentricus等 圆筛藻属Coscinodiscus 下页图 直链藻属Melosira 细胞 细胞圆球形或圆柱形 丝状群体 由壳面相连成链状或念珠状 壳面圆形 细胞一般很厚 有细点纹或孔纹 有的种类相连带上有一线形的环状溢缩 称环沟 又称横沟 两细胞之间的沟状溢入部称假环沟 有的种类壳面具棘 刺或龙骨突 常见种类有 具槽直链藻M sulcala 为我国沿岸水域常见种 分布很广 早春 晚秋生长旺盛 同化产物是脂肪 饵料价值比较高 骨条藻属 Skeletonema 细胞形状 细刺 长链 细胞透镜形 圆柱形 直径6 7 m 壳面圆而鼓起 细胞间靠细刺组成长链 刺的数目差异较大 有8 30条 细胞间隙长短不一 但比细胞本身长 壳面点纹极微细 不易见到 本属我国只发现一种 中肋骨条藻S costatum 为广温广盐种 分布极广 从北极到赤道 从外海高盐水团到沿岸低盐水团 甚至半咸水中皆有 但以沿岸为最多 我国近海很常见 饵料 硅质少 易消化 缢蛏和牡蛎 河口 港湾常由于有机质污染 即富营养化 骨条藻大量生殖而形成赤潮 由于骨条藻在其它海洋硅藻不能生活的恶劣条件下仍能生存 其分布和数量可作为水质污染的生物指标 骨条藻属Skeletonema 小环藻属Cyclotella 单细胞或2 3个细胞相连 细胞圆盘形 壳面花纹分外围和中央区 外围有向中心伸入的肋纹 肋纹有宽有窄 少数呈点条状 中央区平滑无纹或具向心排列的不同花纹 壳面平直或有波状起伏 或中央部分向外鼓起 本属共有60多种 常见种类有 扭曲小环藻C comta主要淡水产 近海也常发现 条纹小环藻C striata 海产 半咸水河口及高盐水体也有分布 梅尼小环藻 孟氏小环藻 C meneghiniana 常见于淡水湖泊 漂流藻属Planktoniella 单细胞 细胞圆盘形 壳环面四周有薄而透明的翼状突 翼上有许多射出肋 有支持翼状突及有利漂浮的作用 本属只有2种 我国仅1种 太阳漂流藻Planktoniellasol 分布我国南海 东海 南黄海 为暖水性种 海链藻属Thalassiosira 细胞呈圆盘形 以一条胶质线相连成串 或埋在胶质块内 群体 极少数单个生活 壳面点纹 壳缘有许多小刺 间生带明显 呈环纹状或领纹状 本属为近海浮游种类 我国记录的有4种 诺氏海链藻T nordenskioldi为我国北方沿岸性种类 细弱海链藻Thal subtilis黄海 东海和南海均有分布 冠盖藻属Stephanopyxis 细胞壳面圆形 略鼓起 壳缘着生一圈管状刺 以此连成短链 细胞壁有明显的六角形孔纹 无间生带 我国沿海常见有掌状冠盖藻S palmeriana和塔形冠盖藻S turris 细柱藻属Leptocylindrus 细胞长圆柱形 以壳面紧密相连 构成细长的链状群体 链直或呈波状弯曲 壳面无刺无突起 细胞壁薄 无花纹 色素体2个或多个 呈颗粒状或圆板状 我国只一种 丹麦细柱藻L danicus 细胞直径8 12 m 长31 130 m 长等于宽的2 12倍 色素体颗粒状6 33个 这是沿岸种 我国近海常见 辐杆藻属Bacteriastrum 细胞圆柱形 壳面扁平 壳周射出一圈刺毛和管壳轴平行 然后和邻刺相连而和管壳轴垂直 常见有透明辐杆藻B hyalium和优美辐杆藻B delicatulum 环毛藻属Corethron 我国只一种 豪猪环毛藻C hystrix单细胞 圆柱形 高大于直径 上壳刺毛有两种类型 一圈较长 另有一圈较短 介在长刺毛之间 其末端呈头状膨大 细胞壁较薄 本种为大洋种类 但在我国各沿海都可采到 盒形藻目Biddulphiales 细胞小盒形 形状如面粉袋 具角状凸起及棘刺 壳面扁椭圆形 三角形 多角形或半月形 角毛藻属Chacetoceros双尾藻属Ditylum盒形藻属Biddylphia弯角藻属Eucampia 角毛藻属Chaetoceros 细胞 扁椭圆 细胞壳面上的构造极为微细而精致 一般不易看清 细胞常借助角毛与邻胞交接而成链状群体或靠壳面连成群体 少数种类为单细胞 色素体数目 形状 大小 位置都随种类不同而不同 是分类的主要依据 本属种类很多 分布很广 是最常见的浮游硅藻之一 与骨条藻在近岸 尤其河口附近 浮游生物群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常见有 洛氏角毛藻C lorenzianas 窄隙角毛藻C affinis和牟勒氏角毛藻C muelleri等 双尾藻属Ditylum 单细胞 三角形 柱形 四角柱形或圆柱形 壳面中央有一条粗直中空的长刺 和贯壳轴平行 有的种类在壳面四周有许多小刺 壳环面的长短随间生带多少而改变 细胞壁薄 花纹不明显 我国沿岸水域常见为布氏双尾藻D brightwellii 本种适温范围广 属于世界种 盒形藻属Biddulphia 细胞形状象一袋面粉或近圆柱形 壳面一般呈椭圆形 两端有突起 突起的末端常有小型的真孔 能分泌胶质 使细胞连成直链或锯齿状群体 也有直接靠细胞突起相连成群体 本属种类多 常以胶质附着 营固着生活 仅少数为真正浮游生活 浮游种类常为单细胞 多为海产 只少数分布淡水或半咸水 常见有中华盒形藻B sinensis 根管藻属 Rhizosolenia 根据细胞壳面的突起 细胞形状 节间带情况分如下几个组 无刺组 突起的末端无刺 多鳞组 节间带鳞片状 而且很多 窄隙组 壳面平或略成圆形 有短刺 粗壮组 壳面近圆锥形 单独生活 复瓦组 壳环纹 节间带 分为左右两列 模式组 壳环纹 节间带 为背腹两列 根管藻属Rhizosolenia 细胞长圆柱形 壳面 椭圆形至圆形 扁平或略凸 或十分伸长呈圆锥形突起 其末端具角状凸起及棘刺 刺常伸入邻胞而连成链状 壳环面长 贯壳轴很长 间生带呈环形 半环形或鳞片状 单细胞或组成链状群体 细胞壁薄 有排列规则的点纹 本属种类多 分布广 多数为暖海性浮游硅藻之一 常见的有 斯托根管藻R stolterfothii 翼根管藻R alata等 弯角藻属Eucampia 细胞壳面狭扁 椭圆形 在长轴的两极各有一个突起 顶端截平 借此与邻细胞突起连接成链状群体 我国近海常见为浮动弯角藻E zoodiacus 为沿岸广温性种类 分布很广 浮动弯角藻 羽纹硅藻纲Pennatae 细胞壳面线形 椭圆形 卵形 菱形 新月形 弓形 S 形或棒形 细胞表面没有刺毛和突起 花纹为左右对称 呈羽状排列 具壳缝 假壳缝或管壳缝 1 壳面花纹左右对称 羽纹硅藻纲Penntae1 2 细胞壳面无壳缝或具假壳缝 无壳缝目Araphidiales2 1 细胞壳面具壳缝3 4 细胞仅一壳面具壳缝 另一壳面具假壳缝 单壳缝目Monoraphidinales4 3 细胞壳面均具壳缝5 6 壳缝不发达 很短 仅位于壳面两端的一侧 短壳缝目Raphidionales6 5 壳缝发达 贯穿壳面7 8 壳缝线形 位于壳面中轴区 双壳缝目Biraphidinales8 7 壳缝管状 为管壳缝 常位于壳缘 管壳缝目Aulonoraphidinales 舟形藻属Navicula 壳面线形 披针形 椭圆形 中轴区狭窄 壳缝发达 具中央节和极节 壳面横线纹 布纹等 带面长方形 色素体片状 多为2块 本属种类极多 海 淡水及半咸水均有分布 双壁藻属Diploneis 壳面呈椭圆形 少数线形或提琴形 壳缝直 两侧具由中央节侧缘延长而形成的角状凸起 角状凸起外侧为宽的或窄的壳缝 壳缝的外侧是横肋纹或横线纹 带面长方形 色素体2块 板状 多为海产种类 淡水和半咸水的浅水区亦常见 茧形藻属Amphiprora 壳上有龙骨点 壳缝S形 星杆藻属Asterionella 细胞呈棒状 两端异形 通常一端扩大 细胞以一端连成星状 螺旋状等群体 假壳缝不明显 色素体多数 呈板状或颗粒状 浮游种类 海 淡水均有分布 常见有日本星杆藻A japonica 针杆藻属Synedra 细胞长线形 浮游种类单独生活或形成放射状群体 着生种类为放射状或扇状群体 壳面线形 披针形 中部至两端略渐尖 或等宽 末端呈头状 壳面中央常有方形或长方形的无纹区 具假壳缝 两侧具横线纹或点纹 色素体带状或颗粒状 分布广泛 淡水 海水皆有 浮游或着生在沉水植物 丝状藻类上 或着生在流水处的岩石 木头上 海毛藻属Thalassiothrix 细胞棒形 两端形状不同 单细胞或以胶质柄相连成锯齿状或星形群体 壳缘有小刺 无假壳缝 间生带和隔片 色素体多数 颗粒状 常见佛氏海毛藻T frauenfeldi 海线藻属Thalassionema 细胞棒形 壳面两端圆形 等大 细胞以一端相连成锯齿链状群体 本属仅菱形海线藻T nitzschioides 分布广 为世界种 在我国沿岸常同佛氏海毛藻一起出现 楔形藻属Licmophora 细胞楔形 壳面楔形或棍状 具隔片 群体像把扇子 借胶质营附着生活 色素体或颗粒状多数 或大板状少数 布纹藻属 双缝藻属 Gyrosigma 细胞狭而扁 壳面S形 壳缝在壳中线上 也呈S形 从中部向两端逐渐尖细 末端尖或钝圆 中轴区狭 S形 中央节处略膨大 花纹为纵横线纹十字形交叉构成的布纹 带面披针形 色素体2块 片状 为淡水 半咸水 海水中的浮游硅藻 波罗的海布纹藻G balticum 为海产 我国近海有分布 也出现于半咸水中 双眉藻属 月形藻属 Amphora 多数单细胞 着生或浮游 壳面半月形凸起 带面两侧外凸 较大 呈弧形凸起的为背面 较小 常呈直线其中部弓形突起的为腹面 色素体1块或2 4块 多为海产 菱形藻属Nitzschia 细胞梭形 舟形 菱形等 壳面直或S形 线形 椭圆形 具横线纹或横点纹 壳缘具管壳缝 色素体一般2个 本属种类很多 广泛分布淡水 海水和半咸水中 新月拟菱形藻N closterium 单细胞 壳面中央膨大 两端细长 向同方向弯曲成弓形 本种营潮间带底栖生活 在浮游生物中也常见 已在实验室大量培养 为养殖动物幼体的良好饵料 棒杆藻属Rhopalodia 壳面具明显的龙骨突 管壳缝内壁无通入细胞的小孔 壳面多呈弓形 双菱藻属Surirella 单细胞 壳面线形 椭圆形或卵形 有时中部缢缩 两侧缘具龙骨突 其上有管壳缝 具横肋纹 肋纹间有细线纹 带面细长形或楔形 种类多 营浮游生活 淡水 海水及半咸水均有 双菱藻属 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tricornutum 细胞卵形 梭形或三角形 卵形的细胞有一个和桥弯藻相似的硅质壳面 缺少另一壳面 也无壳环带 此种硅藻被广泛作为培养对象 是实验生态学良好材料 也是鱼 虾 贝幼体的良好饵料 卵形藻属Cocconeis 单细胞 细胞扁平 壳面宽卵形 椭圆形或近圆形 上壳具中轴区 下壳具壳缝和中央节 点纹细小 不具胶质柄 分布海水或淡水中 多营附着生活 浮游种类极少 以下壳贴附在大型藻类 沉水植物等体上 如盾形卵形藻C scutellum可大量贴附在紫菜叶状体上 影响其生长 曲壳藻属Achnanthes 单细胞或连成链 或以胶质柄附着在它物上 上壳面具假壳缝下壳面具壳缝和极节 壳面纵轴弯曲 带面屈膝形 生活海水 淡水和半咸水中 短柄曲壳藻A breuipes海产 原为附着生活 受风浪打散后即过浮游生活 我国渤海 东海 台湾近海等有分布 是杂色蛤仔的饵料 四 硅藻的生态分布和意义 1 硅藻的饵料意义海洋初级生产力海洋动物及其幼体直接或间接的饵料人工大量培养硅藻 如中肋骨条藻 三角褐指藻 牟氏角毛藻 新月菱形藻等2 常见赤潮硅藻 骨条藻 菱形藻 盒形藻 角毛藻 根管藻 海链藻等3 硅藻的工业价值 硅藻土 化石硅藻 复习思考题 1 解释 壳缝 复大孢子2 试述硅藻门细胞壁的结构 3 硅藻分几个纲 相互之间有何区别 第一节浮游植物 一 硅藻门二 甲藻门 Pyrrophyta 三 其他海洋浮游植物 一 形态特征 1 1 体制 甲藻为单细胞 少数为丝状体或单细胞连成的各种群体 2 形态 具2条鞭毛 可运动 细胞呈球形 卵形 针形至多角形等 有背腹之分 背腹扁平或左右侧扁 细胞前后端有的具角状突起 有些种类细胞可连成群体 一 形态特征 2 3 细胞壁构造 纵裂甲藻亚纲 细胞壁由左右二片组成 无纵沟和横沟 横裂甲藻亚纲 细胞裸露或具纤维素细胞壁 细胞壁由许多小板片组成 板片有时具角 刺或乳头状突起 板片表面常具孔纹 大多数种类具一条横沟和一条纵沟 横沟tranversefurrow又称腰带 位于细胞中部或偏于一端 围绕整个细胞或仅围绕细胞的一半 呈环状或螺旋形 横沟以上称上锥部epicone或上壳 上甲 epitheca 横沟以下称下锥部hypocone或下壳 下甲 hypotheca 纵沟longitudinalfurrow又称腹区 位下锥部腹面 纵沟可上 下延伸 有的达下甲末端 有的达上甲顶端 纵 横沟内各具一条鞭毛 即纵沟鞭毛和横沟鞭毛 上 下甲板片的数目 形状 排列方式为分类重要依据之一 上甲板片 顶孔板apicalporeplate 位于顶端 中间有一明显的孔 以P表示 顶板apicalplate 围绕顶孔板的板片 以 或AP表示 沟前板Precingularplate 位上锥部横沟上面的板片 以 或P表示 前间插板anteriorintercalary 顶板与沟前板之间的板片 以a表示 下甲板片 沟后板Postcingularplate 位下锥部 横沟下面的板片 以 表示 底板antapicalplate 下锥部末端的板片 以 表示 后间插板Posteriorintercalaryplate 沟后板与底板之间的板片 以p表示 横沟 通常由3块板片组成 以G表示 纵沟 即腹区 一般由6块板片组成 以V表示 6块板片分别为左前板la和右前板ra 左鞭毛孔板lf和右鞭毛孔板rf 连结板co和后围板po 多甲藻科甲片式为1P 4 2 3a 7 3G 5 2p 2 6V 多甲藻科甲片式为1P 4 2 3a 7 3G 5 2p 2 6V 1P1块顶孔板 4 4块顶板 2 3a2 3块前间插板 7 7块沟前板 3G横沟由3块板块组成 5 5块沟后板 2p2块后间插板 2 2块底板 6V纵沟由6块板块组成 二 繁殖 营养繁殖 细胞分裂纵裂 纵裂甲藻亚纲 翅甲藻 横裂甲藻亚纲 横裂 横裂甲藻亚纲的其它种类斜裂 角藻属无性生殖 动孢子 不动孢子有性生殖 极少见同配生殖 夜光藻等异配生殖 三角角藻等 三 分类 约1100种 仅1纲 甲藻纲Pyrrophyceae 分为二个亚纲 即纵裂甲藻亚纲Desmokontae 全为单细胞种类 和横裂甲藻亚纲Dinokontae 纵裂甲藻属Pleramonas 我国沿海暂未发现 原甲藻属Prorocentrum卵甲藻属Exuviella翅甲藻属Dinophysis夜光藻属Noctiluca裸甲藻属Gymnodinium薄甲藻属Glenodinium多甲藻属Peridinium角藻属Ceratium膝沟藻属Goniaulax 纵裂甲藻属Pleramonas 主要代表为 啮蚀纵裂甲藻Pleromonaerosa 细胞呈卵形 前端略凹入 2条带状鞭毛由此生出 细胞壁薄 分成左右大小不等的两瓣 色素体大 片状 有蛋白核 以细胞纵分裂生殖 原甲藻属Prorocentrum 细胞卵形或略呈心形 左右侧扁 鞭毛2条 自细胞前端两半壳之间伸出 在鞭毛孔旁两半壳之间或在一个壳上 有一齿状突起 壳面上除纵裂线两侧外 布满孔状纹 鞭毛基部有1细胞核或1 2个液泡 色素体两个 片状侧生或者粒状 海洋原甲藻P micans 细胞侧扁 呈瓜子形 长约50 m 本种分布较广 在我国沿岸是牡蛎 幼鱼的饵料 大量生殖可形成赤潮 是太平洋东岸形成赤潮的重要种类 大量生殖时有发光现象 卵甲藻属Exuviella 图7 6 细胞椭圆形 前端比后端略窄些 左右侧扁 与前属区别是没有齿状突起 仅在鞭毛孔周围有一圈很小的齿状突 滨海卵甲藻 海生卵甲藻 E marina细胞长36 50 m 本种为世界种 分布广泛 除近岸浮游生活外 有时栖息于海滩上 翅甲藻属Dinophysis 细胞横沟的边翅斜伸向前 成漏斗型 壳面有孔纹 色素体黄绿色 主要有尖翅甲藻D acuta 具尾翅甲藻D caudata等 夜光藻属Noctiluca 夜光藻N scientillans 单细胞 球形 直径可达1 2mm 肉眼可见 纵沟与口沟相通 末端生出1条触手 2条鞭毛均退化 细胞中央有1大液泡 细胞核一个 原生质浓集于口沟附近 呈黄色 原生质丝呈放射状 细胞无色或绿色 当夜光藻大量密集时则可形成粉红色的赤潮 为热带 亚热带海区发生赤潮的主要种类之一 夜光藻受海浪冲击夜晚会闪闪发光 也为海洋发光现象的主要发光生物 夜光藻分布极广 除寒带海区外 遍及世界各海区 我国整个近海都可大量采到 而以河口附近数量更高 裸甲藻属Gymnodinium 细胞侧扁 圆形或椭圆形 横沟在细胞中部略下旋 环绕细胞一周 细胞如具薄壁 则由许多相同的多角形小板片组成 色素体多个 盘状 棒状 呈金褐色 绿色 黄绿色等 有的种类无色素体 本属种类海 淡水均有分布 以海产种类居多 不少种类是形成赤潮的重要生物 蓝色裸甲藻G coeruleum 细胞长圆锥状 个体较大 长120 m 宽60 m左右 纵沟达上锥部顶部 表质膜有纵列条纹 为形成赤潮的种类之一 薄甲藻属Glenodinium 光甲藻 细胞球形至长卵形 近两侧对称 细胞壁明显 大多数为整块 少数种类由多角形 大小不等的板片组成 横沟位细胞的中部或略偏于下壳 环状围绕 很少螺旋环绕 纵沟明显 色素体多数 盘状 金黄色至暗褐色 有的种类具一红色眼点 本属种类对低温 低光照有极强的适应能力 在北方地区是鱼类越冬池中浮游植物的重要成分 角藻属Ceratium 顶角细长1个 底角2或3个 有些种类只有一个发达的底角 另一个短小或完全退化 底角大多向上弯曲 本属是最常见的海洋浮游甲藻类 分布很广 主要有三角角藻C tripos 长角角藻C macroceros 梭角藻C fususdeng等 D叉角藻 多甲藻属Peridinium 细胞球形 椭圆形或多角形 种类多 约200多种 是多甲藻目最大的一类 绝大多数海产 常见有锥多甲藻P conicum 五边多甲藻P pentagonum 及扁多甲藻P depressum 膝沟藻属Goniaulax 细胞形态与多甲藻属相似 不同之处是 本属有1块小的延长的副顶端板 纵沟直达顶部 膝沟藻属多分布海洋中 多边膝沟藻G polyedra 细胞前端略尖 后部钝圆 末端有2至多个小短刺 甲片程式为3 6 6 1 1 淡水中仅有尖尾膝沟藻Gapiculata 四 生态分布和意义 1 甲藻分布十分广泛 海水 淡水 半咸水均有分布 多数种类生活于海洋中 几乎遍及世界各大海区 是海洋浮游生物的一个重要类群 在海洋生态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甲藻通过光合作用 合成大量有机物 其产量可作为海洋生产力的指标 甲藻同硅藻一样 也是海洋小型浮游动物的重要饵料之一 不少甲藻具有发光能力 特别夜光藻 细胞个体大 是研究发光生理的良好材料 另外 甲藻是间核生物 是原核生物向真核生物进化的中介型 它们的形成 分类研究 将为生物进化理论提供新的参考资料 四 生态分布和意义 1 某些甲藻是形成赤潮的主要生物 对渔业危害很大 由于引起赤潮的生物种类不同 其危害程度和方式也不同 夜光藻等赤潮种类 可使海水缺氧 堵塞动物的呼吸器官 而导致生物窒息 而有些甲藻可分泌毒素 毒害其它水生生物 如短裸甲藻Gymnodiniumbreve分泌神经毒素 直接释放到海水中 使鱼 虾 贝类大量死亡 多边膝沟藻Gonyaulaxpolyedra则在藻体死亡后产生毒素 危害海洋生物 有些种类对鱼类 贝类不造成致命影响 但毒素可在它们体内积累 如果人类或其它脊椎动物食用了这些有毒鱼类 贝类就会发生中毒 死亡 作业 1 试述横裂甲藻亚纲细胞壁的结构 第一节浮游植物 一 硅藻门二 甲藻门 Pyrrophyta 三 其他海洋浮游植物 三 其他海洋浮游植物 Eucaryota真核生物硅藻门 Bacillariophyta 甲藻门 Pyrrophyta 绿藻门 Chlorophyta 金藻门 Chrysophyta 黄藻门 Xanthophyta 隐藻门 Cryptophyta 裸藻门 Euglenophyta Monera原核生物细菌 Bacteria 蓝藻门 Cyanophyta 绿藻门Chllorophyta形态构造 除少数种类原生质体裸露 无细胞壁外 绝大多数都有细胞壁 细胞壁内层为纤维素 外层为果胶质 表面平滑 或具颗粒 孔纹 瘤 刺毛等构造 细胞核一个 少数种类多个 具核仁和核膜 色素成分与高等植物相似 有叶绿素a b 叶黄素和 胡萝卜素和 胡萝卜素 叶绿素占优势 因而植物体呈绿色 故名绿藻 色素位于色素体内 色素体形态多种 有盘状 杯状 星状 带状和板状等 且常具一至多个蛋白核 色素体和蛋白核的形状 数目和排列方式常为分类的依据 同化产物为淀粉 运动的细胞常具二条顶生 等长的鞭毛 少数为4条 极少数为1 6或8条 有的生殖细胞具一轮顶生的鞭毛 在鞭毛着生的基部 一般都具有二个伸缩泡 眼点一个 粉红色 位于细胞的前部侧面 绿藻种类多 体型复杂 可归纳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单细胞类型 如衣藻 小球藻 2 群体类型 如空球藻 盘星藻 3 胶群体类型 胶囊藻 4 丝状体类型 水绵 刚毛藻 5 膜状体类型 石莼 浒苔 6 异丝体类型 毛枝藻 7 管状体类型 松藻 衣藻细胞的形态构造模式图 绿藻纲主要海洋种类 绿藻纲团藻目衣藻科杜氏藻属杜氏盐藻绿球藻目卵胞藻科小球藻属小球藻青绿藻纲塔形藻目扁藻科扁藻属亚心形扁藻 杜氏藻属 盐藻属 Dunaliella 单细胞 具2条等长顶生的鞭毛 色素体杯状 近基部有一个较大的蛋白核 一个大的眼点 位于细胞前端 因无纤维素细胞壁 在运动时 形状为梨形 椭圆形 长颈形等变化不一 具1个眼点 细胞核1个 盐藻D salina 图9 4b 为我国沿岸习见种类 生长在潮间带高盐度的石沼里 营浮游生活 是经济动物幼体的饵料 盐藻Dunaliellaspp 己进行室内培养 作为某些经济动物人工繁殖幼体的饵料 也是未来工业上提取光合色素和糖蛋白的理想种类 小球藻属Chlorella 植物体为单细胞 小型 单生或聚集成群 群体内细胞大小很不一致 细胞球形或椭圆形 细胞壁或厚或薄 色素体1个 周生 杯状或片状 蛋白核1个 或无 繁殖时 每个细胞形成2 4 8或16个似亲孢子 似亲孢子经母细胞壁破裂释放 常见种类有普通小球藻Chlorellavulgaris 椭圆小球藻C ellipsoidea和蛋白核小球藻C pyrenoidesa 图9 8 扁藻属Platymonas 单细胞 纵扁 正面观椭圆形 心形或卵形 侧面观对称或不对称 狭卵形或狭椭圆形 垂直面观椭圆形或近长圆形 细胞壁薄而平滑 细胞前端中央具4条等长的鞭毛 其长度等于或略短于体长 垂直面观 2对鞭毛在细胞两边两两相对排列 伸缩泡二个或不明显 色素体大型 杯状 完全或前端呈4个分叶 蛋白核一个 球形或杯形 眼点一个 细胞核一个 淡水 海水中都有分布 其中亚心型扁藻 P subcordiformis 是一种优良的饵料单胞藻类 在我国已进行广泛培养 作为经济动物幼体的饵料 三 其他海洋浮游植物 Eucaryota真核生物硅藻门 Bacillariophyta 甲藻门 Pyrrophyta 绿藻门 Chlorophyta 金藻门 Chrysophyta 黄藻门 Xanthophyta 隐藻门 Cryptophyta 裸藻门 Euglenophyta Monera原核生物细菌 Bacteria 蓝藻门 Cyanophyta 金藻门形态构造 1 多数金藻为裸露的运动个体 具二条鞭毛 个别具一条或三条鞭毛 有些种类在表质上具有硅质化鳞片 小刺或囊壳 有些种类含有许多硅质 钙质 有的硅质可特化成类似骨骼的构造 2 光合色素有叶绿素a c 胡萝卜素 此外还有副色素 这些副色素总称为金藻素 phycochrysin 由于它的大量存在 使藻体呈金黄色或棕色 当水域中有机物特别丰富时 这些副色素将减少 使藻体呈现绿色 色素体1 2个 片状 侧生 3 贮存物质为白糖素和油 白糖素又称白糖体 为光亮而不透明的球体 常位于细胞后端 4 细胞核一个 具鞭毛的种类 鞭毛基部有1 2个伸缩泡 金藻门 Chrysophyta 等鞭金藻属 Isochrysis 单细胞 细胞裸露 色素体1 2个 目前国内 外养殖业已广泛培养 是海水鱼 虾 贝类育苗过程中良好的饵料 常见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galbana和湛江等鞭金藻Isochrysiszhanjiangensis 褐胞藻属Phaeocystis 本属只一种褐胞藻 金囊藻 P poucheti 海洋浮游生活 细胞球形 色素体侧生 具果胶质和硅质的壁 许多细胞聚集成大球形 裂片状群体 本种主要分布高纬度的冷水海域 欧洲北海 北大西洋等 大量生殖 可形成赤潮 阻碍鱼类的回游 危害渔业 网骨藻属 硅鞭金藻属 Distephanus 基环有分枝的刺 4 8根 顶端器简单或由多个小窗格集合而成 我国近海常见的有四角网骨藻和六角网骨藻 前种细胞支架呈四角形 后种为六角形 三 其他海洋浮游植物 Eucaryota真核生物硅藻门 Bacillariophyta 甲藻门 Pyrrophyta 绿藻门 Chlorophyta 金藻门 Chrysophyta 黄藻门 Xanthophyta 隐藻门 Cryptophyta 裸藻门 Euglenophyta Monera原核生物细菌 Bacteria 蓝藻门 Cyanophyta 黄藻门形态结构 1 1 体制 黄藻植物体有单细胞 群体 多细胞丝状体和多核管状体 2 细胞壁 黄藻类的细胞壁主要成份是果胶化合物 有的种类含有少量的硅质和纤维质 少数种类细胞壁含有大量的纤维素 单细胞或群体的细胞壁 多数由 形的二节片套合而成 丝状体或管状的细胞壁 由H形的二节片套合而成 个别种类细胞壁无节片构造 黄藻门形态结构 2 3 色素和色素体 黄藻的光合作用色素主要成份是叶绿素a c e 胡萝卜素和叶黄素 无叶绿素b 叶绿素c也大为减少 同时也缺乏墨角藻黄素这一辅助色素 黄藻死体含叶绿素e 色素体1个或多个 盘状 片状 少数带状或杯状 呈黄绿色或黄褐色 4 同化产物 贮存物质为油滴及白糖素 5 运动的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具2条不等长鞭毛 长鞭毛约为短鞭毛的4 6倍 长鞭毛上有发达的侧生细毛 黄藻门 Xanthophyta 黄藻纲和绿胞藻纲黄藻纲异鞭藻目滑盘藻属柄球藻目海球藻属异囊藻目浮囊藻属 海球藻属Halosphaera 细胞球形 细胞壁略硅质化 细胞核1个 位细胞中央或侧面 绿海球藻Halosphaeraviridis 细胞球形 个体大 直径大于500 m 细胞壁由相等的两瓣组成 以边缘相连 色素体多个 侧生 幼细胞的叶绿体常有原生质线连成网状 本种为暖水种 有时可大量分布于我国近海 异胶藻属Heterogloea 单细胞长圆形或椭圆形 长4 4 5 m 宽2 5 4 m 色素体1个 片状侧生 占藻体大部分 呈黄绿色 海水种类 目前已人工培养 是海水养殖育苗中的一种饵料生物 三 其他海洋浮游植物 Eucaryota真核生物硅藻门 Bacillariophyta 甲藻门 Pyrrophyta 绿藻门 Chlorophyta 金藻门 Chrysophyta 黄藻门 Xanthophyta 隐藻门 Cryptophyta 裸藻门 Euglenophyta Monera原核生物细菌 Bacteria 蓝藻门 Cyanophyta 隐藻为单细胞 大部分种类细胞不具纤维素细胞壁 细胞外有一层周质体 柔软或坚固 多数种类具有鞭毛 能运动 细胞长椭圆形或卵形 前端较宽 钝圆或斜向平截 有背腹之分 侧面观背面隆起 腹面平直或凹入 前端偏于一侧具有向后延伸的纵沟 有的种类具有1条口沟 自前端向后延伸 纵沟或口沟两侧常具有多个棒状的刺丝泡 鞭毛2条 略等长 自腹侧前端伸出或生于侧面 隐藻的光合作用色素有叶绿素a c 胡萝卜素等 还有藻胆素 色素体1 2个 大形叶状 隐藻的颜色变化较大 多为黄绿色 黄褐色 也有蓝绿色 绿色或红色的 有的种类无色素体 藻体无色 隐藻的贮存物质为淀粉 无色种类具有1个大的白色素 含有淀粉粒 隐藻门形态特征 蓝隐藻属 Chroomonas 细胞长卵形 椭圆形 近球形 圆柱形或纺缍形 前端斜截或平直 先端钝圆或渐尖 背腹扁平 2条鞭毛不等长 纵沟或口沟常不明显 色素体多为1个 也有2个的 盘状 边缘常具浅缺刻 周生 呈蓝色到蓝绿色 细胞核1个 位细胞下半部 常见是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acuta 细胞长7 10 m宽4 5 5 5 m 隐藻属Cryptomonas 细胞椭圆形 豆形 卵形 圆锥形 S形等 背腹扁平 背侧明显隆起 腹侧平直或略凹入 前端钝圆或斜截 后端宽或狭的钝圆形 纵沟和口沟明显 鞭毛2条 略不等长 自口沟伸出 常小于细胞长度 色素体多为2个 有时1个 黄绿色或黄褐色 或有时为红色 细胞核1个 位细胞后端 分布广 湖泊 鱼池极常见 常见有卵形隐藻C ovata和啮蚀隐藻Cerosa 两者区别是前者细胞后端规则 呈宽圆形 纵沟明显 后者细胞后端大多渐细 纵沟常不明显 红胞藻属Rhodomonas 外形与隐藻很相似 红色或玫瑰色的色彩也经常消失 与隐藻唯一的区别是蛋白核为单数 位于单一的色素体的背部 三 其他海洋浮游植物 Eucaryota真核生物硅藻门 Bacillariophyta 甲藻门 Pyrrophyta 绿藻门 Chlorophyta 金藻门 Chrysophyta 黄藻门 Xanthophyta 隐藻门 Cryptophyta 裸藻门 Euglenophyta Monera原核生物细菌 Bacteria 蓝藻门 Cyanophyta 多数裸藻为单细胞 具鞭毛的运动个体 仅少数种类具胶质柄 营固着生活 细胞呈纺缍形 圆柱形 卵圆形等 细胞裸露 无细胞壁 细胞质外层特化为表质 表质较坚硬的种类 细胞可保持一定形态 表质柔软的种类 细胞常会变形 表质光滑或具纵行 螺旋形的线纹 点纹或肋纹 有的种类细胞外具囊壳 囊壳常因铁质沉淀多少 而呈现不同的颜色 囊壳表面或光滑无纹饰或常具各种纹饰 裸藻细胞构造较复杂 细胞前端由胞口与外界相通 胞口下狭形颈部为胞咽 胞咽下方膨大为储蓄泡 储蓄泡周围有1至几个伸缩泡 有些无色素的种类 胞咽附近有呈棒状的杆状器 鞭毛1条或2条 罕为3条 有的种类细胞前端具一桔红色眼点 多数种类无眼点 裸藻门形态特征 1 裸藻门形态特征 2 裸藻的色素有叶绿素a b和 胡萝卜素等 植物体大多呈绿色 少数种类具特殊的裸藻红素 Euglenarhodine 植物体呈血红色 色素体形状一般为盘状 片状或星芒状 蛋白核或有或无 贮存物质为副淀粉 裸藻淀粉 有些种类也有脂肪 副淀粉是一种遇碘不变色的非水溶性多糖类 反光性很强 具同心层理结构 有球形 盘形 环形 杆形或其它形状 双鞭藻属Eutreptia 细胞具二条等长鞭毛 其基部各具一颗粒体 细胞纺缍形 表质柔软 易变形 表质具细线纹 色素体圆盘形 多数 副淀粉常呈球形或杆形的小颗粒 具眼点 本属种类可分布海水 半咸水 淡水水体 在海洋中是较为常见的种类之一 尤其在污染的河口区更为常见 三 其他海洋浮游植物 Eucaryota真核生物硅藻门 Bacillariophyta 甲藻门 Pyrrophyta 绿藻门 Chlorophyta 金藻门 Chrysophyta 黄藻门 Xanthophyta 隐藻门 Cryptophyta 裸藻门 Euglenophyta Monera原核生物细菌 Bacteria 蓝藻门 Cyanophyta 蓝藻门形态构造特征 1 体制 单细胞或群体 无典型的细胞核 称为蓝细菌 Cyanobacteria 无色素体 色素均匀地散在细胞周围的原生质内 色素成分主要为叶绿素a 胡萝卜素 藻胆素 藻胆素是蓝藻的特征色素 包括蓝藻藻蓝素 c phycocyanin C34H47N4O8 蓝藻藻红素 c phycoerythrin C34H42N4O9 和别藻蓝素 Allophycocyanin 等 蓝藻植物体通常呈蓝色或蓝绿色同化产物主要是蓝藻淀粉 形态构造特征 2 5 蓝藻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都不具鞭毛 6 蓝藻类细胞壁内层纤维素和外层是胶质衣鞘 以果胶质为主 衣鞘 Sheath 在有些种类很稠密 有相当的厚度 有明显的层理 有的种类则没有层理 含水程度极高 以致不易观察到 相邻细胞的衣鞘可相溶和 衣鞘中有时具棕 红 灰等非光合作用色素 细胞壁上含有粘质缩氨肽 这是蓝藻区别于其他藻类的特征之一 7 蓝藻不具真正的细胞核 原生质体分为外围的色素区和中央区两部分 中央区在细胞中央 它是一种初级型的细胞核 只具核质而无核仁和核膜 色素区在中央区周围 含有各种色素 蓝藻淀粉和假空泡 Pseudovacuoles 等 假空泡 又称伪空泡 是一些蓝藻细胞内具有的气泡 在光学显微镜下呈黑色 红色或紫色 可使植物体漂浮 形态构造特征 3 束毛藻属Trichodesmius 植物体为不分枝丝状体 由藻丝组成平行或放射的束状群体 无胶质鞘 亦无异形胞和厚壁孢子 藻丝末端细胞钝圆或截断形 营浮游生活 海产 可形成赤潮 我国常见的有红海束毛藻 T erythraeum 和细发束毛藻 T thiebautii 红海束毛藻群体呈灰色 棕色或淡黄色 大小一般为3 0 2 0 3 mm 细胞短筒形互相重叠形成藻丝 长约1 2mm 藻丝粗细上下不同 有明显的极性 上部顶端呈半球形 基部1 3个细胞通常向下逐渐细长 许多藻丝成束或成片并列丛生为群体 我国南海 渤海有分布 红海的颜色就是该藻大量发生引起的 螺旋藻属Spirulina 细胞圆筒形 由单细胞或细胞间隔不明显的多数细胞所组成的螺旋状体 丝状体外无胶质衣鞘 细胞内含物匀一或有颗粒体 藻体淡蓝绿色 无段殖体 可大量繁殖形成水华 分布于淡水 海水 常见种类有极大螺旋藻S maxima 大螺旋藻S major 钝顶螺旋藻S platensi 螺旋藻含蛋白质高达53 72 是人类迄今发现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的生物 鞘丝藻属Lyngbya 植物体为不分枝的单列丝状体 或聚集成或厚或薄的团块 以基部着生 丝状体呈螺旋形弯曲 或弯曲成弧形而以中间部分着生在他物上 少数以整个丝状体着生 有的营漂浮生活 胶质鞘坚固 无色 黄色至褐色或红色 分层或不分层 丝状体直或有规则螺旋形缠绕 细胞内含物均匀 或具假空泡和颗粒 亮绿色或灰绿色 海水 淡水 半咸水中皆有分布 海生种类是紫菜养殖上的主要害藻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