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6408729 上传时间:2020-02-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9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全品复习方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4讲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教案(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宰相制度的废除(1)背景:明太祖认为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2)措施:裁撤中书省,废除,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3)影响:秦以来一直实行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2.内阁的出现(1)背景:废除丞相后,明太祖政务繁多。(2)过程明太祖设置,但大学士很少能参决政事。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参与决策,“内阁”出现。后来,内阁地位提高,大学士拥有。张居正任首辅时,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3)特点: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微点拓展】明代内阁的特点参与决策但没有最终决策权,虽有票拟之权,但须“批红”才能实施;当内阁参与决策得到皇帝支持和批准后,就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局的发展,体现了阁臣能利用皇权的效能;内阁制未改变皇权专制的本质,根本上体现了皇权的至上;内阁阁臣没有宰相的权力和地位,有时却要承担宰相的罪责,充当皇帝的替罪羊。3.军机处的设立(1)清初:仿照明朝制度设内阁、六部,内阁负责奏章票拟,军国机要由定夺,皇权受到限制。(2)康熙时期:设参与机要事务,与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3)雍正时期设军机处背景: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置军机处。职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影响: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而且加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教材补遗】密折制度密折是将奏章写在折叠的白纸上,外加特制皮匣的奏折,外人无从得知。密折制度始于康熙晚年,完备于雍正时期。清朝采用密折制度,允许和鼓励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员,直接向皇帝递密折。密折制度的作用有两个:一是使得朝政进一步黑箱化,增添皇权的神秘感;二是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的作用。考点一明清时期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明清时期加强君主专制制度,既继承了前朝的一些制度和做法,又在此基础上实行了新的举措。(2)内容详尽而全面。其内容和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监察、司法、思想文化和暴力手段等各个方面。(3)以强化君权为核心,程度空前。主要体现在废除丞相、军机处的设置和“文字狱”的严酷等方面。(4)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史论结合】史料1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殿阁大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摘编自钱穆中国传统政治史料2军机处撰拟的谕旨诏令不经过内阁,而直接由军机处密封,经驿马递送给各地方督抚,称为“廷寄”,直接交给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各地方的奏折也不经内阁而直接交军机处。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解读(1)史料1主要阐述了明朝内阁制的特点。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实行内阁制的最终结果是加强了皇权。(2)史料2主要说明了清朝中央行政体制的特点。清朝中央行政绕过内阁,内阁职权被军机处所取代,而军机处又无决策权,只是秉承皇帝旨意,传达皇帝命令。问题(1)据史料1及所学知识,说明内阁的职责与唐以前的宰相有何不同。(2)据史料2,概括军机处的职权。其本质上说明了什么?考点二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1.明清时期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对外方面走向僵化的表现(1)政治: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增设军机处,君主专制加强并达到顶峰;政治机构的专制主义色彩空前浓厚,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2)经济: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强化小农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3)思想文化:实行八股取士、“文字狱”,文化专制钳制了思想,使文化失去创新发展能力,阻碍了思想解放和科技进步。(4)对外:实行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阻碍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导致中国与世隔绝,错失工业文明发展机遇。【史论结合】史料1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明神宗实录史料2内阁处理公务的案例“积成样本四巨册”,官员“惟揣摩此样本为急”,时人称之为:“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旧葫芦样,要把葫芦仔细看。”解读(1)史料1表明阁臣仅限顾问的职责,不具有宰相之权,一旦威胁到皇权,还会招来灾祸,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君主专制的强化。(2)史料2说明内阁官员拘泥于旧规,缺乏参政主动性、灵活变通性,体现了君主专制造成体制僵化的弊端。问题根据上述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对明朝内阁制的认识。2.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的影响(1)积极影响: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抵御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促进民族融合起了积极作用,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有利于从事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兴建大型水利工程,增强了中华文明的持久性。(2)消极影响:绝对的君主专制,难免出现失误;助长了官场因循守旧之风,同时导致官僚主义、贪污腐化之风盛行;地方上人浮于事,没有相应的自主权,难以实施有效的治理;实行文化专制,钳制思想,摧残文化;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造成中国在近代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史论结合】史料中国在历史上产生过九个统一全国的大朝代,我们可称秦汉为“第一帝国”,隋唐宋为“第二帝国”,明清则为“第三帝国”。第一帝国的政体还带着贵族性格,世族的力量大。第二帝国则大规模地和有系统地科举取士,造成新的官僚政治,而且将经济重心由华北的旱田地带逐渐转移到华南的水田地带。若将第二帝国与第三帝国比较,则可以看出第二帝国“外向”,带“竞争性”。与明清之“内向”及“非竞争性”迥然不同第二帝国带扩张性,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据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整理解读史料主要描述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阶段特征。从史料信息看,作者认为“第一帝国”秦汉时期还具有贵族特征,世族力量较强;“第二帝国”隋唐宋时期相比于“第一帝国”真正实现了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演变,经济重心也发生了转移,具有“外向”和“竞争性”的特点;“第三帝国”明清时期具有“内向”及“非竞争性”的特征。问题(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指出“第三帝国”的“内向”及“非竞争性”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2)有人认为“明清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是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最好体现”。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认识。高考试题考查内容命题立意2018全国卷41宋代到明清地方政治制度以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为载体,考查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2017全国卷27明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以明代宦官读书认字为载体,理解导致明代中后期宦官专权现象的原因,考查学生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2016全国卷27明代地方行政管理以明代地方行政管理的演变为背景材料,考查明代地方行政管理的作用,考查学生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2014新课标全国卷24中国古代治国特点以古代统治者及官员、民众的祭拜为切入点,考查君主专制统治的治国理念,考查学生获取历史结论的能力2014新课标全国卷27明代内阁制以明代内阁的设置为载体,考查明代君主专制加强的特点,考查学生分析、看待历史现象的本质的能力2014新课标全国卷40清代东北地区移民政策以清代移民东北为载体,考查明清中央集权加强的影响考题12017全国卷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考题22015海南卷儒家学说倡导“宽刑慎杀”,强调执法有准、量刑有据。明初朱元璋说,“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这表明朱元璋()A.力图为专制集权确定理论基础B.试图以重刑迅速稳定社会C.放弃了儒家的治国理念D.执法无准、量刑无据考题32014新课标全国卷明初废丞相、设顾问性质的殿阁大学士,严防权臣乱政。明中后期严嵩、张居正等内阁首辅操纵朝政,权倾一时。这表明()A.皇权逐渐衰弱B.君主集权加强C.内阁取代六部D.首辅权力失控考题42016全国卷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这一变化有助于()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的权限D.缓解中央与地方的对立考题52014海南卷清史稿记述,清代内阁“沿明旧名,例称政府”,但“内阁实权,远不逮明”,“内阁宰辅,名存而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A.清朝前期以武立国B.六部分掌行政权力C.贵族特权不断削弱D.新的权力机构出现考题62013江苏卷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考向1明朝中枢机构的变化1.2018江苏南京一模明代王圻的续文献通考记载:“洪武元年,始备六尚书,皆正三品,而侍郎正四品,郎中以下品秩有差,而皆隶中书省,一仍元旧。十三年,丞相胡惟庸以专擅蒙蔽诛,分其职于吏、户、礼、刑、工、兵部,分大都督府为五升尚书正二品,左右侍郎正三品,虽并称政府,而名位不极,事权不专”材料本质上说明当时()A.丞相权力受限更多B.政令畅通得到保证C.六部地位显著提高D.集权统治得到强化2.2018广东揭阳模拟明朝中期以后,内阁票拟制度被明确固定下来,内阁首辅权威渐重,严嵩、夏言、徐阶、高拱、张居正都是个人“专票”,政事皆决于一身。但首辅进朝时对宦官的态度却愈来愈谦卑。这反映出()A.君主专制强化B.皇权逐渐衰弱C.内阁取代六部D.宦官权力失控考向2清朝军机处的设置3.2018湖北天门模拟专制主义政治有两个基本特征:一是把国家的一切权力高度集中于最高统治者之手;二是排斥任何形式的监督。符合这两个基本特征的制度是()A.西周推行的分封制B.隋唐三省六部制C.明朝八股取士制度D.清朝设立的军机处4.2018辽宁重点高中协作校三模清史稿记载:“世谓(殿阁)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胜此任者,非以其慎密,则以其通敏。慎密则不泄,通敏则不滞,不滞不泄,枢机之责尽矣。”该记载()A.体现了军国大权尽归内阁B.显示了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C.证实了清朝中央集权的强化D.说明了军机大臣需敏锐、严谨考向3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5.2018山西太原期末史载,清朝一位大臣给雍正上表:君恩虽厚,臣虽死不能报万一。但雍正看了后大怒:“但尽臣节所当为,何论君恩之厚薄。”此事反映了()A.雍正借助纲常伦理制约臣民B.清朝君臣关系日趋紧张C.此时法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D.雍正不愿大臣记其恩惠6.2018内蒙古呼和浩特调研明朝之前,皇帝临时派出办理重大事情的官员,称谓名目繁多,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且权限相对较小。明代,这类官员越来越受到重视,职衔前皆冠以“钦差”二字。到清代,钦差大臣承办的多是关涉国家安危的大事。这一变化反映了()A.官僚机制运转更加灵活B.封建统治危机日益增多C.地方自主权力得到加强D.专制皇权管辖范围扩大第4讲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主干知识回扣】1.丞相2.殿阁大学士票拟权内侍机构3.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大臣【考点深化探究】考点一(1)唐以前的宰相位高权重,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明代内阁的主要职责是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大臣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给皇帝。这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2)职权:负责撰拟皇帝的谕旨诏令;将皇帝的诏令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政府;负责保管地方奏折。说明: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考点二1.明朝废除宰相制度是为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后来设置内阁,内阁“有宰相之实,无宰相之名”,是专制主义皇权强化的表现,本质是封建政治制度的畸变。2.(1)废丞相,设内阁,设置军机处,等;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2)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扼杀了人们的创造力,压制了民主思想,束缚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隔绝了中国与世界的交往,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高考链接突破】解考题考题1A解析本题以明朝宦官受教育问题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核心素养之对历史本质的理解能力。材料显示明朝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且士大夫编纂针对性的学习读本。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加强君主专制导致明朝中枢决策过程的变化,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故A项正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皇帝权力日趋衰落的说法与明朝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未显示内阁议政功能的变化,C项与题意无关,故错误。明朝宦官集团实力虽有膨胀,但始终未掌握决策权力,故D项错误。考题2B解析我国古代专制集权的理论基础是法家思想,故A项错误;材料中“吾治乱世,刑不得不重”说明朱元璋在明初通过重刑以治理“乱世”,故B项正确;中国封建社会自汉武帝时期起一直以儒家思想中的“仁”为治国的根本,故C项错误;朱元璋实行重刑,但是“执法无准、量刑无据”在材料中未体现,故D项错误。考题3B解析本题以明朝的内阁首辅权力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朝的内阁在废除丞相制度后设立,一直没有成为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者决策机构,内阁的权力来自于皇帝,内阁首辅的权力来自皇帝的信任,故其权力大增,体现的是君主集权的加强。A项与基本史实相违背;B项符合题意;C项错误,明朝的六部一直存在;D项错在这两位内阁首辅没有改变明朝政局,“失控”一词言过其实。考题4B解析A项错误,明代废行省、设三司,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权力过大威胁中央;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地方最高行政长官,反映了地方民政、财政、司法、军事等权力集中于巡抚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地方行政效率,但是地方权力的加强反而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使中央与地方的对立程度加剧,故B项正确、D项错误;材料中,明朝地方权力的变化是巡抚权力的加强,但巡抚仍要听命于六部,不会削弱六部的权限,C项错误。考题5D解析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权力机构的演变,“清朝前期以武立国”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错误;清朝六部一直在行使行政权,只是有的时候政令的下达并不经过六部,故B项错误;清朝贵族特权不是在削弱,而是在加强,故C项错误;“内阁宰辅,名存而已”是因为新的权力机构军机处的出现架空了内阁,故D项正确。考题6B解析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故A项中“专管军务”、D项中“专理刑狱”的说法与史实不符;C项中“设有官衙”的表述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故排除;由题干中的信息“光绪谕军机大臣凡有旨皆书于册议大政得旨则与”可知,清朝的军机大臣可参与政务,但无决策权,得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故B项的表述符合题意。练经典1.D解析“十三年,丞相胡惟庸以专擅蒙蔽诛,分其职于吏、户、礼、刑、工、兵部,分大都督府为五升尚书正二品,左右侍郎正三品,虽并称政府,而名位不极,事权不专”,表明废丞相后,六部地位提高,本质上是君主专制的加强,故选D。根据材料“十三年,丞相胡惟庸以专擅蒙蔽诛”,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废除了丞相,A项错误;当时“政令畅通得到保证”与材料的内容废丞相、权分六部、强化君主专制不符,B项错误;六部地位显著提高是因为丞相的废除,反映的本质问题是君主专制的加强,C项错误。2.A解析材料“首辅进朝时对宦官的态度却愈来愈谦卑”说明宦官代行皇权,首辅对宦官谦卑,说明君主专制强化,故选A。材料中首辅对宦官态度谦卑,实际是对宦官背后的皇帝谦卑,因而不能体现皇权衰弱,B项错误;明朝设立的内阁仅作为咨询内侍机构存在,不可能取代六部的职能,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内阁首辅对宦官的态度,未体现宦官的权力情况,D项错误。3.D解析清朝设立军机处,加强了专制皇权,并且缺少对其监督,故选D。西周的分封制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存在权力的监督,B项错误;明朝的八股取士制度是为了加强专制皇权,但是与监督无关,C项错误。4.D解析材料“胜此任者,非以其慎密,则以其通敏”表明军机大臣需要慎密、通敏,故选D。材料反映的是军机处大臣应具备的素质要求,A项错误;材料与经世致用无关,B项错误;清代军机处实际上反映的是专制皇权的强化,C项错误。5.A解析根据材料“但尽臣节所当为”可知,雍正希望借助传统儒家君臣伦理来巩固自身统治,故选A。材料主旨强调君臣伦理关系,B项错误;根据所学,清代儒家思想依旧是正统思想,C项错误;雍正的确不希望以君恩来处理君臣关系,而更愿意用儒家君臣伦理来处理君臣关系,D项错误。6.D解析根据题目中“权限相对较小”“职衔前皆冠以钦差二字”“多是关涉国家安危的大事”得出,专制皇权管辖范围扩大,故选D。材料并未牵涉官僚机制的灵活变动和运转,A项错误;B项表述属于主观臆断,不符合题意,错误;题目中“皇帝临时派出”体现的是皇帝对地方权力的不断把控,C项错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