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6156117 上传时间:2020-02-18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摸底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材料说明楚国()A.逐渐走向中央集权B.率先废除了分封制C.最早实行了郡县制D.具备了称雄的实力解析:A根据材料信息,楚国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把重要地区掌握在国君手里,且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收回,这说明楚国逐渐废除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掌控,逐渐走向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楚国率先废除了分封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县曾作为封地分封给功臣贵族,说明并没有推行郡县制,秦朝时才真正确立郡县制,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楚国的国力,D项与题意无关,故错误。2.唐代科举考试礼部录取后,还需经过吏部考试合格后才能做官,岁取不过三十人。宋代增加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通过后即可入仕,每次录取五百人以上,甚至达千人。对此理解准确的是()A.科举制度更加客观公正B.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C.削弱六部职权强化皇权D.皇帝开始掌握选官权解析:B材料没有反映出宋代科举制标准的变化,不能体现出更加客观公正,故A项错误;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增加,权贵依靠特权入仕的人数减少,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宋代皇帝主持的“殿试”削弱六部职权,故C项错误;隋朝科举制创立,皇帝已经开始掌握选官主动权,故D项错误。3.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A.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B.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C.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解析:C材料重点强调政事堂的职能,不能体现三省体制日益完备,故A项错误;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可知政事堂与尚书省职能不同,故B项错误;题干“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体现出唐朝政事堂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政事堂的职能,不能表明行政效率提高,故D项错误。【新知生成】 政事堂:唐、宋时宰相的总办公处。唐初始设于门下省,后迁至中书省。宰相们平时在政事堂讨论军国大事,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关。唐玄宗时改名为“中书门下”,堂后设吏房、枢机房、兵房、户房、刑礼房,分理众事,掌握了一部分行政权力。北宋前期沿唐制,以政事堂为宰相、参知政事议事办公处,设于禁中。政事堂囊括门下省、中书省和尚书省的大部分或主要职权,是最高行政机构。4.在清朝145个出任军机大臣的人当中,满人有72人,汉人有64人,另有3个汉军旗人,6个蒙古人。在军机大臣之下是32个章京16个汉人和16个满人,他们轮流值班,一半值昼班,另一半值夜班,负责日常管理和文牍事务。材料说明()A.汉人与满人实现权力平衡B.汉人能进入中央政府核心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D.官员权力与皇帝的亲疏成正比解析:B清朝的满族人具有政治特权,汉人与满人权力不会实现平衡,A项错误;从军机大臣及章京中较多的汉人人数可知汉人可以进入中央政府核心,B项正确;军机处的建立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的标志,但材料体现的是军机大臣的构成,C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无关。5.俞森的荒政丛书卷5中记载:“一妇每日纺棉三两,月可得布二匹,数月之织,可供数口之用,其余或换钱易粟,或纳税完官。”材料表明古代中国()A.重农抑商政策已有所改变B.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C.小农经济并非完全封闭D.农业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解析:C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政策,故A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体现在雇佣关系方面,材料未涉及,故B项错误;“其余或换钱易粟”,表明家庭手工业与市场联系,故C项正确;本题易错选D项,农民“或纳税完官”,未涉及农业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故D项错误。【新知生成】 封闭性是自然经济的最基本特征,但是自然经济不等于其本身完全是封闭的,封闭的自然经济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开放性的史实存在,比如家庭手工业剩余产品投入市场,古代中国对外贸易等史实。6.两宋时,凤翔府(今属陕西)、洪州府(今属江西)、温州府(今属浙江)均为产纸重地。当地纸户常以纸换钱交纳赋税或直接纳纸代赋,温州府纸户还得以用纸代役。这表明两宋时()A.经济重心完成南移 B.货币税取代实物税 C.抑商政策略有松弛 D.工商业进一步发展解析:D材料反映了两宋造纸业的发达,既包括北方(陕西),也包括南方(江西、浙江),不能说明经济重心的南移,故A项错误;“直接纳纸代赋”说明实物税仍存在,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政府对工商业的态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造纸业的发达,甚至出现了“以纸换钱交纳赋税或直接纳纸代赋”“用纸代役”,体现了工商业的发展,故D项正确。7.福建的抗倭名将谭纶(1520-1577年)说:“闽人滨海而居,非往来海中则不得食自通番禁严,而附近海洋渔贩,一切不通,故民贫而盗愈起”。这表明谭纶的主张是( )A.清除倭寇残余势力B.开放海禁政策C.对福建人剿抚并重D.采取富民政策解析:B材料的核心信息是福建人靠海洋获利生存,禁海导致民贫变为盗贼。基于他的这种认识,可知他的主张是开海禁,从根源上清除闽人为盗,故答案为B项。8.孔子编写春秋,在记述历史时暗含褒贬。孟子称:“孔子成春秋,乱臣贼子惧。”朱熹则说:“圣人作春秋,不过直书其事,善恶自见。”这反映出()A.仁政观念日益深入人心B.历史评判会影响政治行为C.儒家干政成为治国秘诀D.重史传统促成了社会凝聚解析:B材料信息的意思是:孔子在编写春秋时,虽不直接对历史事件进行评论,但却从儒家道德伦理出发,以是否合乎礼法为标准,对历史事件含蓄地进行道德评判,以达到劝戒的目的,故孟子、朱熹的话都是在强调孔子在春秋中的“暗含褒贬”对后世产生了影响,故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材料中都没有体现,故排除。9.下面为明代苏杭地区居民身份结构示意图,该图反映了() A.工场手工业占重要地位B.租佃关系开始确立C.商人群体社会地位较低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解析:A根据题图可知,当地工场工人占到约三分之一的比例,表明工场手工业在当地的社会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故A项正确;材料中能体现租佃关系,但租佃关系开始确立于春秋战国时期,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商人在当地人口中所占的比例,但是无法判断他们的社会地位,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故D项错误。10. “皇帝向皇太后下跪,曰以孝治国;皇后向皇帝下跪,曰夫为妻纲”的现象反映了()A.井田制的瓦解B.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C.百家争鸣的出现D.中央集权受到冲击解析:B汉武帝时董仲舒改造儒学,提出“三纲五常”等观点。题干中“以孝治国”“夫为妻纲”反映出儒家思想为统治者所推崇成为主流思想,故B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经济上井田制瓦解,思想文化领域出现百家争鸣,两者与题干信息没有关系,故A、C两项错误;地方势力的发展会冲击中央集权,D项与题意无关,故错误。11.汉代的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宋以后则是先“四书”后“六经”,使孔子真正取得了独尊地位。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罢黜百家的结果B.科举制度的繁荣C.宋明理学的影响D.民间书院的兴盛解析:C汉代儒学是经学,孔子依附于六经,地位不高;宋代理学家朱熹将论语(记载孔子的言行)、孟子、大学、中庸集为“四书”,并加以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经典,孔子取得了独尊的地位,C项正确。A项是汉代的因素;B项与此并无直接关系;孔子地位的变化是官方行为,D项错误。12.被朱元璋赐以“江南第一家”美称的郑氏家族,极其重视祭祖,族人参加祭祀时,要诵读族谱,击鼓讲唱:“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为兄者必爱其弟,为弟者必恭其兄。毋徇私以妨大义,毋怠惰以荒厥事,毋纵奢以干天刑 ”这表明郑氏家规()A.强调尊卑等级关系B.弱化族人社会责任C.巩固宗法血缘制度D.立足伦理注重规范解析:D材料“凡为子者必孝其亲,为妻者必敬其夫毋纵奢以干天刑”强调的是遵循儒家的纲常伦理、安分守己、遵规守纪,故D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体现出“尊卑等级关系”,排除A项;郑氏家规注重族人的社会责任,B项错误;材料强调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及社会责任,并未体现宗法血缘关系,且C项表述与事实不符。【新知生成】 家谱,又称族谱、家乘、祖谱、宗谱等。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家谱以记载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是由记载古代帝王诸侯世系、事迹而逐渐演变来的。家谱是一种特殊的文献,就其内容而言,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中最具有平民特色的文献,记载的是同宗共祖血缘集团世系人物和事迹等方面情况的历史图籍。家谱属珍贵的人文资料,对于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的深入研究,均有其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13.克利斯提尼把全阿提卡分为三十个区,其中十个区在雅典城及其周围,十个区在沿海,十个区在内地。每三个不同的区,即一个城郊区、一个沿海区、一个内地区合为一个地区部落。每个区有若干个自治村社组成,公民权的认可决定于所居住的村社机构的登记,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自由民和外来的居民也取得了公民权。由此可见,克利斯提尼改革()A.分散了氏族贵族的力量B.摧毁了氏族制残余C.扩大了民主力量D.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解析:C材料为克利斯提尼改革中实行十行政区,打破了血缘关系,削弱了氏族贵族势力,但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氏族制度在此时仍然对雅典政治有影响,B项说法太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许多失去氏族族籍的自由民和外来的居民也取得了公民权”说明通过改革扩大了公民基础即民主力量,故C项正确;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故D项错误。14.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规定,主持审理贪污受贿案件的裁判官应按照法定程序,从拥有一定财产的居民中挑选50名陪审员,组成陪审团参与审判。由此建立起来的陪审制()A.照搬了希腊的司法制度B.标志着罗马法律的日趋完备C.反映了罗马政体的改变D.体现了罗马司法程序的进步解析:D罗马人建立的陪审制是西方近代陪审制的最初萌芽,它与古代希腊的陪审法庭在司法模式上有着本质的不同,不是希腊司法制度的照搬,故A项错误。审判方法的改进没有影响罗马的实体法变化,谈不上罗马法因此而趋于完备,罗马法的完备是公元6世纪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制定以后的事,故B项错误。公元前123年正是罗马共和国鼎盛时期,此时国家政体没有变化,故C项错误。陪审员的参与克服了法官一人独断讼案的弊端,有助于司法公正目标的实现,是司法文明的一大进步,故D项正确。【新知生成】 古代罗马较早设立了专管司法的裁判官,走出了公民普遍参与下的大众司法阶段,出现了职业法官,并注重程序规范,具有形式主义特征。公元前123年的罗马索贿罪法的实施以及由此产生的陪审制,改变了法官独自行使司法权的传统,吸收部分公民以陪审员的资格参与司法过程,主要负责诉讼事实部分的审理,法律审理仍由法官负责,这是西方近代陪审制的最初萌芽。15.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格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表明两人()A.都公开反对宗教神学B.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C.都因犯罪遭到了惩罚D.都注重于对人的思考解析:D苏格拉底“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表明他不信仰神,并非反对宗教神学,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肯定人的价值尊严,忽视道德,故B项错误;古代雅典,不信奉邦神,也是一种违法行为,要受到惩罚,但这不是二者“实质”层面的共同点,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表明二者都肯定人性和人的价值尊严,具有人文主义的性质,故D项正确。16. 有学者认为,明末以来,美洲的豆类、番茄、玉米、甘薯、辣椒、花生等作物向中国、东南亚的广大亚洲地区传播,以其丰厚的产出和充足的营养支撑着众多的人口,打破了传统的粮食结构。他把这些现象称为“餐桌革命”。“餐桌革命”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世界市场的形成B.工业革命的开展C.商业革命的影响D.亚洲人口的膨胀解析: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是在20世纪初,题干中时间是明末,故A项错误;明末处于17世纪,工业革命是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故B项错误;材料意思是欧洲、美洲、亚洲的交流加深,造成这一现象的是新航路的开辟,引发了“商业革命”,其表现之一为物种交流扩大,故C项正确;高产农作物的引进推动了人口的增加,D项因果关系倒置,且人口膨胀问题材料体现不出,故D项错误。【新知生成】 “餐桌革命”突出的含义是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各地物种的大迁移,丰富了世界各地人们的餐桌,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习惯,养活了更多的人口。这是从社会史观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17.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非洲、亚洲和美洲的经济都发生了变化。由于欧洲与世界的贸易联通,一场全球范围内的交换开始了,包括人种、商品、技术、观念,我们将这种变化称为“哥伦布大交换”,以此来纪念克里斯特夫哥伦布。该材料说明新航路开辟()A.促进世界市场初步形成B.引发了价格革命 C.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交流D.推动了欧洲的近代化解析: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A错误;价格革命是指在欧洲出现的黄金、白银贬值的现象,与材料不符,故B错误;从材料中“全球范围内的交换开始了”,可知新航路开辟推动了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故C正确;材料强调新航路开辟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而非局限于欧洲,故D错误。18.下面是西属美洲白银经欧洲流到东方的白银数量表。(单位:百万银元)这一表格能够说明()年份西属美洲白银产量运抵欧洲数量经欧洲运到东方数量1550332316001114104.41650101389617001210128.517501820182512.2180030232518A.西属美洲成为世界主要白银生产地B.西班牙是当时中国的第一贸易大国C.欧、美、亚三洲间的贸易不断扩大D.新航路开辟亦为中国提供了商机解析:D根据题干中时间,可知与新航路开辟以及早期殖民扩张有关,没有其他地区参照,仅就题干材料不能得出A项结论;从新航路开辟至工业革命,西班牙逐渐衰落,不是中国的第一贸易大国,所以B项错误;美洲大量白银流入欧洲主要是由于殖民掠夺而非贸易,所以C项说法不正确,A、B、C三项错误;根据材料结合所学,新航路开辟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客观上推动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故D项正确。19.下表反映了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单位:%),表中信息表明()年份地区1699170117721774180418061834183618541856欧洲83.645.037.336.328.9美国、加拿大和西印度13.346.946.434.728.1非洲、近东、亚洲、澳大利亚和拉美3.18.116.329.043.0A.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B.亚非拉地区经济水平大大提高C.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D.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额下降解析:C材料仅为英国不同时期工业制成品出口的地域分布情况,不能看出英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如何,故A项错误;根据英国对亚非拉地区不断增长的出口可知英国加大了对这些地区的经济侵略,亚非拉地区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故C项正确,B项错误;英国在欧洲的产品销售比例下降,并不代表销售额下降,故D项错误。20. 1701年,英国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其中第二条规定:今后王位一律由信奉新教者继承,坚持同罗马教会交往者,均无资格按前举法令宣誓加冕。凡可以继承王位者,若同罗马教廷或者教会和好,或者保持交往,或者信奉罗马天主教或者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都应丧失继承的资格。这反映了()A.议会立法限制国王宗教信仰自由B.权力中心开始由国王转移至议会C.英国以法律手段完善王位继承制D.英国立法巩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解析:D王位继承法主要是对可能继承王位者的要求,A项错误;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权力中心的转移,B项错误;英国的王位继承影响英国的民主政体,用明确的法律规范王位继承制度是资产阶级为了巩固民主制度的一种手段,而非为了完善王位继承制,C项错误,D项正确。21.1841年,英国辉格党政府首相墨尔本在一次内阁会议上就阁员之间的意见分歧表态说:“我实际上不在乎哪一个好,我在乎的是,不管我们对外说什么,我们要说同样的话。”后因托利党在议会选举中获得多数,墨尔本内阁辞职。这反映出,当时英国()A.内部意见一致是内阁制主要原则B.首相与普通阁员享有平等权利C.内阁集体责任制基本成形D.政党之间的斗争决定内阁政策解析:C内阁成员保持一致是指对外而言的,在内部阁员可充分表达个人意见的自由,内阁对内不强求一致,故A项错误。首相是内阁中第一大臣,他与普通阁员从来就不平等,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内容体现了内阁集体负责,一旦内阁失去议会多数的支持,内阁应集体辞职是内阁集体责任制的特点,故C项正确。内阁由同一政党成员组成,所以政党之间的斗争不会决定内阁政策,故D项错误。22.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载:“(美国)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和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院和众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这说明当时美国()A.总统受制于国会和联邦法院B.参众两院集体负责C.总统有权废止国家法律D.总统对国会负责解析:A根据“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和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得出总统受制于联邦法院,根据“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得出总统受制于国会,A项正确;根据“参院和众院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得出不是两院集体负责,B项错误;美国国会掌握立法权,总统无权废止国家法律,C项错误;由于对知识理解不到位而容易错选D项,总统与国会是制衡关系,结合所学可知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并对选民负责,D项错误。【新知生成】 从美国高官的产生看美国的权力制约:美国高级官员,除总统与副总统是通过选举产生之外,其他高级官员均由总统提名任命,但需要由国会审核通过。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总统的用人权,体现了总统与国会之间的权力制约关系。它的好处是可以有效防止总统滥用职权、任人唯亲,从而大大减少在选官问题上的腐败现象。这也说明美国的民主化与法制化程度较高,堪称资本主义世界的楷模。23.法国史学家雅克索雷曾这样评价美国的1787年宪法:“作为一批由联邦主义领袖们强加给这个国家的一次名副其实的政变,这部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它亟需的平衡和团结。”雅克索雷实际上指出了美国1787年宪法()A.制宪过程类似于“光荣革命”B.在制宪程序上具有非法性C.规定的新体制具有协调功效D.解决了南北方分裂的隐患解析:C“光荣革命”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国王妥协的宫廷政变,与美国制定宪法过程不同,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美国宪法制定的程序不符合法律,B项错误;从“这部宪法给这个新生的共和国带来它亟需的平衡和团结”可知材料反映的是1787年宪法推动了美国的团结,C项正确;美国南北分裂源于对奴隶制的不同要求,1787年宪法保留奴隶制,为日后北方要求废除奴隶制导致南北战争埋下隐患,D项错误。24.苏格拉底毕其一生都在反对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他相信存在着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的绝对价值,这就是美德。这表明苏格拉底()A.推崇理性的力量B.否定神的意志权威C.强调个人主观感受D.反对智者诡辩行为解析:D依据题干中“败坏道德的相对主义”可知苏格拉底反对的是智者的诡辩行为。智者学派认为一切制度、法律、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约束力也是相对的,其兴废都应以人为尺度,忽视道德建设,故D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无关,C项与“不以每个人的观点为转移”即“客观”不符,A、B、C三项均排除。25.薄伽丘认为,即便是马夫同国王相比也毫不逊色。十日谈中也有不少故事叙述了很多出身微贱的人以自己的智慧、毅力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些都反映出()A.封建贵族压制个人的奋斗B.人文主义者鼓动推翻君主制C.薄伽丘思想充满理性色彩D.人文主义者对封建特权不满解析:D十日谈歌颂现实生活,肯定人的价值与尊严,提倡生而平等,反对封建等级观念。材料体现的主要是身份低微的人战胜封建主和贵族,这反映出对封建特权的不满,D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封建贵族压制个人奋斗,A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不主张推翻君主制,B项错误;理性色彩是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的特点,C项错误。26.1521年,在沃尔姆斯帝国议会上,路德引用圣经宣称:“今天的基督福音仍然与古代一样引起纷争与动乱。这是上帝福音的特点,是早已预定的。耶稣基督曾经说过,我来并不是让人间享太平,而是动刀兵。”路德这番言论意在()A.谴责德国教派林立纷争不断B.强调基督教蕴涵着反抗精神C.赞赏帝国议会保障了普选权D.激励新教徒应做上帝的逆子解析:B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谴责德国教派林立纷争不断,故A项错误;据材料“今天的基督福音纷争与动乱而是动刀兵”可知路德强调基督教蕴涵着反抗精神,以此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权威,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赞赏帝国议会保障了普选权,故C项错误;依据“引用圣经”“耶稣基督曾经说过”可知依然顺从上帝,并非激励新教徒应做上帝的逆子,故D项错误。27.以支持路德教的诸侯和信徒为一方,以罗马教廷及其追随者为另一方,德意志发生宗教内战。1555年内战双方签订和约,路德教成为合法宗教。由此可见,马丁路德改革成功原因之一是()A.宣扬“因信称义”,信徒众多B.符合了资产阶级的时代需求C.罗马教廷军事实力并不强大D.与封建王权实现了暂时结盟解析:D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内容中主张教随国定,王权高于教权,符合德国各诸侯国加强王权的需求,故他们大力支持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与罗马教廷展开了军事斗争,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与材料主旨不符。28.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他们(启蒙思想家)在经济领域的口号是自由放任让人民做他们愿意做的事,这种对政府干涉的反对,是对通常被称为重商主义的这种对经济生活全面、严格控制的一种反应。”这表明()A.启蒙运动催生了自由主义思潮B.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密不可分C.“重商主义”不能推动经济发展D.经济理论是启蒙运动的较重要议题解析:B材料“在经济领域的口号是自由放任”说明主张经济自由化,“这种对政府干涉的反对”,说明要求政治民主,材料体现出政治民主化和经济自由化紧密联系,故B项符合题意。A项表述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主旨;C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材料反映不出经济理论在启蒙运动中的地位,D项错误。29.有学者认为,资产阶级革命后的广大英国普通民众并未获得多少切实的权利,但革命为之确立的法律地位上的平等则为每一个社会下层提供了一种合法的渠道,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多的财富与更高的社会地位。于是工业革命就从英国开始了。据此可知,英国率先发生工业革命的主要历史背景是()A.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秩序确立B.下层民众竞相追求社会财富C.法律平等推动社会阶层流动D.国家政治民主权力逐渐下移解析:A根据材料可知资产阶级革命后资产阶级民主法制秩序确立,普通民众可以利用该秩序获得更多的财富和更高的社会地位,在此基础上工业革命爆发,故A项正确;B、C两项是A项确立后的影响,排除;国家政治民主权力逐渐下移是工业革命的结果,如1832年议会改革,故D项错误。30.下表是英国棉纱售价简表(单位:先令/磅),该表能够反映()1786年1790 年1800 年1807 年1830 年38309.56.753A.经济危机导致产品的滞销B.市场饱和加剧供求矛盾C.技术变革使生产成本降低D.政府调控降低商品价格解析:C17861830年正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英国经济飞速发展, 故A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就是为应对国内外广阔的市场进行的技术革新,故B项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由于机器生产,导致生产成本降低,物价下降,故C项正确;该时期英国奉行自由主义经济理念,故D项错误。31.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据此可知,这一时期英国()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B.工场手工业进入了鼎盛时期C.经济发展越来越依赖世界市场D.农业中的商品化生产迅速发展解析:C材料时间为“1760年到1850年间”,即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增加到了3.66亿磅,表明棉纺织业对原材料的需求猛增,体现了英国经济发展对世界市场的依赖,C项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确立,A项“开始建立”表述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采用机器生产,而非工场手工业阶段,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工业领域对原材料的需求,而非农业的商品化生产,D项错误。32.1890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禁止垄断的行为;1914年又通过“克莱顿反托拉斯法”为“谢尔曼法”的修订法案,旨在针对地方上的价格歧视,更进一步打击贸易限制。这些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是()A.维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制B.保障美国社会弱势群体利益C.防止企业之间进行盲目竞争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解析:A首先通过时间“1890年”判定此时美国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然后结合“禁止”“打击贸易限制”推断出对垄断行为的限制,旨在维护自由市场体制,故A项正确。33.19231929年,美国的企业普遍使用流水线等先进生产管理方式,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在少数企业中工人可以领取养老金,享受带薪休假。这反映出当时在美国()A.工人分享的经济发展成果有限B.科技未对经济发展发挥重大作用C.供给与需求保持基本平衡D.国家干预促进了经济发展解析:A本题题干设置的情境是20世纪20年代美国生产管理方式的变革及其影响。20世纪20年代是美国经济大繁荣的时代,也是贫富差距加大的时代,因而,导致19291933年大危机。材料中也提示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而只有少数企业的工人享受到福利待遇,因此A项是正确项。20世纪20年代经济繁荣的主要推动力是科技的进步和生产管理方式的变革,材料的主题是生产管理方式的变革及其影响,但不能否定科技进步在经济发展中的重大作用,因此B项是错误项。C项和D项均与历史事实不符,20世纪20年代供给与需求不平衡严重才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国家干预始于罗斯福新政,故这两项亦可排除。34.写于1851年到1856年间的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中记载,大革命后的法国官员免责制盛行、人民痴迷做公务员、富人免税穷人纳税、审批文件通常要等两三年才能完成、农民进城导致地价飞涨等。这些记载从侧面反映出()A.法国的旧制度没有受到根本的冲击B.大革命并未完成建设理想社会的使命C.共和制的确立激发了人们的参政热情D.民主共和在当时的法国尚未深入人心解析:B法国大革命后政权更迭频繁,但大部分政权属资本主义性质,旧制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A项错误。材料描述了革命后建立的社会与启蒙思想家描绘并不一致,说明大革命所想建立的平等社会并没有实现,B项正确;法国大革命后,政权历经共和制和帝制的更替,并非全部为共和制,C项错误;D项材料体现不出。35.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舞台。这种制度变革()A.为下层民众社会革命树立了榜样B.促成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C.有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D.推动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解析:D英国的革命不属于民众革命的形式,故A项错误;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权力还没有完全转到议会,故B项错误;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和18世纪末的法国,政党制度均没有完善,当时的欧洲普遍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通过题意可知,英法两国资产阶级革命及其一系列措施,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故D项正确。36.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通过后,总统马歇尔麦克马洪企图将他不喜欢的但得到议会支持的一位总理解除职务,他的这个打算落了空。麦克马洪进而解散议会,并举行了一次新的选举。可拿破仑三世变第二共和国为个人独裁的事实人们尚记忆犹新,其结果是在1877年,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得到进一步澄清。史论者一般认为该历史事件()A.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B.使总统成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C.形成了内阁向总统负责的传统D.充分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解析:A本题考查近代法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总统马歇尔麦克马洪企图将他不喜欢的但得到议会支持的一位总理解除职务,他的这个打算落了空”说明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强调国家权力的核心在议会,总统的决议受到议会的制约。再由“1877年,总统、内阁和议会的责任得到进一步澄清”可知,法国再一次确认议会在国家中的核心地位即强调“议会至上”的原则,故A项为正确答案。近代法国总统享有国家的行政大权而非名义上的国家元首,B项错误;C、D两项从题干材料中体现不出。37.如图是一幅关于俾斯麦的讽刺漫画,以下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符合漫画含义的是()A.成年男子选举产生帝国议会B.德意志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C.联邦议会由各邦的代表组成D.德意志各邦保留一些自治权解析:B漫画中俾斯麦穿着华丽的服饰翩翩起舞,但在他脚底,却绕着宪法、选举、法治、立法、新闻自由而行走。成年男子选举产生帝国议会,强调选举,与材料不符,A项错误;从漫画可见俾斯麦的舞步,避开一系列民主内容,都是在为专制皇权服务,B项内容与之相符;资产阶级代议制下,议会掌握立法权,联邦议会由各邦的代表组成,强调民主,与材料不符,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地方自治的问题,D项错误。38.俾斯麦从19世纪50年代末以来就在考虑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制度,既能保持普鲁士王朝和容克阶级的政治统治优势,又能在经济方面照顾资产阶级的利益,并使两个阶级利益互相融合,成为德意志帝国的统治基础。这种设想在1871年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最终促成了德意志新体制的形成。上述材料表明()A.专制制度与民主制度可以相互补充B.统一使德国资产阶级利益全面保障C.统一后德国制度更具有专制色彩D.德意志开创了适合国情的政治体制解析:D材料表明德国新政治体制的形成,既照顾了原有利益群体的利益,又适应了当时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虽然从长远看不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是,在当时是符合德国国情的。39. 1852年,马克思在总结法国1848年革命时,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必须摧毁和打碎旧国家机器,但是对“打碎”的含义还没加以具体的阐释。1871年6月,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详细阐述了打碎旧国家机器的理论,“打碎”包括破坏旧的国家压迫性机关,也包括改造政府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合理职能。这说明()A.工人运动有助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完善B.马克思主义植根于工人运动C.无产阶级革命必须彻底摧毁旧的国家机器D.资本主义制度逐渐走向衰落解析:B1871年5月,巴黎公社失败,6月,马克思阐述打碎旧国家机器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得到丰富发展,说明马克思主义植根于工人运动,B项正确。40.巴黎公社在一份公告中写道:公社的“基点在于经常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不断得到大多数人的赞助”“委员不断受到舆论的检查、督促和批评,他们是可信赖的、对选民负责的,并且随时可以撤换的”。这表明巴黎公社()A.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B.实行直接民主制度C.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政权D.赢得社会广泛支持解析:A经常征求大多数人的意见,委员不断受到舆论的监督,对选民负责且选民可以随时撤换委员,这些均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故A项正确。二、非选择题(41题14分,42题14分, 43题12分,共40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明朝中期,以等级为特征的传统礼制进一步突破,知识分子阶层、商人阶层整体崛起,这些影响到社会风尚的变化。万历年间编纂的通州志记载,该地之前在饮食上很简朴,“贵家巨族,非有大故不张筵”,但如今“无故宴客者,一月凡几,客必专席”。张翰在松窗梦语中说:“国朝士女服饰皆有定制,洪武时期律令严明,人遵划一之法。代变风移,人皆志于尊崇富侈。”管汉晖、李稻葵明代GDP初探材料二隆庆元年(1567年)明穆宗下令开关,允许民间“远贩东西二洋”。明朝的这次“对外开放”迅速带来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是明朝的对外贸易呈现的是“一边倒”态势,出口量很大、进口量却很小,当时全世界白银产量中的1/2流向了中国,总数多达数亿两,明朝成了名副其实的“白银帝国”。富人阶层普遍喜欢囤积白银,一方面白银是财富的象征和避险的工具,另一方面也说明消费仍然不够活跃。而“重本抑末”政策对商人再投资也有鲜明导向。当时的社会排名是“士农工商”,当经商赚取到一定银子后,这些富人们往往不去扩大再投资,反而是去买田置地,需求端一直处于长期乏力的状态。大量白银没有进入消费领域,经济转入了通货紧缩。亚当斯密分析中国明朝经济发展情况时说,当时的“财富已达到了该国法律制度所允许的极限”。为改变困局,尤其为了改善朝廷日益恶化的财政状况,明朝中后期接连实施了多次经济改革,包括嘉靖新政、隆万新政和张居正改革等。但这些改革的主要举措大多集中在财政税收领域,无法触及类似“供给侧”这样的深层次经济问题,无法回应新经济急需政策“松绑”的诉求。弗兰克白银资本(1)概括材料一中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经济因素。(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明朝政府所采取的措施。(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从传统礼制、社会阶层变化、消费观方面归结;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当时中国和世界的经济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新航路开辟和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等角度加以分析概括即可。第(2)问,首先依据材料二政府对外政策变化及影响、“重本抑末”政策带来的问题、财政税收改革的影响等方面归纳措施;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朝政府所采取的措施分析说明。答案:(1)现象:传统礼制被打破;知识分子、商人阶层崛起;消费观由朴素变为追求享受。经济因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新航路开辟和世界市场的逐步形成;世界经济变革影响。(8分)(2)措施:修改“海禁”政策,实行对外开放;固守“重本抑末”政策;实行财政税收改革。分析:对外开放推动了对外贸易的繁荣,但进出口贸易失衡,导致白银数量激增;由于实行“重本抑末”政策,商人经商所得的利润既没有进入生产领域,以扩大再投资,致使需求端长期乏力,又没有进入消费领域,促进消费,导致通货紧缩;经济改革推动明朝经济发展,但主要集中在财税领域,无法解决深层次经济问题。(6分)4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律疏议是唐高宗永徽年间完成的法典,是唐律的典型代表。据旧唐书刑法志记载,唐太宗贞观年间有同州人房强,弟弟在岷州任统军,因为谋反伏诛;按照当时的法律,房强应当因为连坐处死。太宗得知此案,怜悯其将死,于是对大臣们说:“因为风俗教化未能博施,所以如今仍然需要刑典。这不是庶人的过错,怎么能因此滥施重刑呢?这更显得君主不德。怎么能不察其原本而一概加以诛罚呢,这违反了恤刑而重人命的原则。”这对唐律疏议的修订产生了影响,如将原贞观律名例篇中的“言理切害”,更为“情理切害”。后来以其为代表的法律体系亦被宋元明清所继承,在东亚被其他国家所接受。陶舒亚中国法制史等材料二法学阶梯是罗马法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期间(公元527565年)编写的一部法学教科书,书名取自罗马帝国鼎盛时期大法学家盖尤斯、保罗、乌尔比安以及其他法学家弗洛伦丁和马其安的同名著作。该书简要阐明了法学原理,如“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奴役是违背自然法的(因为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但随着罗马帝国的分治和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法学阶梯逐渐湮没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中,直到人类走出中世纪迈向近代时,其命运才发生了变化。徐国栋译法学阶梯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罗马法的立法思想,并指出它们产生的背景。(10分)(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以前两部法律命运不同的原因。(6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立法思想,唐律:根据材料中“因为风俗教化未能博施,所以如今仍然需要刑典”得出德主刑辅,礼法结合;罗马法:根据材料中“正义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奴役是违背自然法的(因为根据自然法,一切人生而自由)”得出自然法思想(理性、正义、自由、平等)。第二小问背景,依据材料及所学从经济、政治、思想等角度分别分析。第(2)问首先依据材料一得出唐律疏议的命运是被后世王朝所继承,被东亚其他国家所接受,依据材料二得出法学阶梯近代以前的命运是“湮没在欧洲中世纪的历史中”,然后依据材料和所学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分析原因即可。答案:(1)思想:唐律:德主刑辅,礼法结合。罗马法:自然法思想(理性、正义、自由、平等)。背景:唐律: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统治者“德政”意识浓厚;社会相对安定,农业经济发达。罗马法:受古希腊人文精神影响;众多法学家对法律思想的研究与发展;商品经济较为发达。(2)唐律疏议:中国小农经济发达;中国及东亚均为君主专制政体;以唐律为代表的法律体系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法学阶梯:罗马帝国分裂,出现封建割据,阻碍了法律的统一执行;基督教意识形态占据了主导地位。4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近代西方宪政发展史上,“妥协”与“悖论”是两个绕不开的话题。首先,在西方民主政治中,妥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政治现象。它是暴力之外唯一有效解决冲突的手段,以妥协方式解决冲突是西方民主政治的基本价值取向,英国人便承袭了典型的妥协传统。民主依赖于妥协,正如美国宪法本身就被认为是“一捆妥协案”。在制宪者们看来,真正的共和政体不是追求社会意见与意志的同一性。而是允许多种意见、意志和利益在一种有秩序的体制下妥协共存。妥协精神对保证西方民主政治的健康运行有着重要意义。其次,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往往存在于启蒙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民主思想和原则相背离的地方。对其认识,不可只看它怎么说,更要看它怎么做,运作比字句更重要,只有了解实际的运作过程,才能有真正深刻的理解。摘编自龙太江政治妥协与西方民主政治、钱乘旦“说”与“做”的悖论结合材料和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其中一个话题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至少须有两个国家的史实依据,史论结合) (12分)答案示例一: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存在着“妥协”的政治现象。英国:“光荣革命”是资产阶级同新旧贵族之间妥协的结果,但避免了流血冲突,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权利法案的颁布,责任制内阁的形成及1832年议会改革,都体现了各种政治力量之间的妥协,但推动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的形成和发展。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联邦制,实行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国会议员选举体现了大州和小州之间的利益平衡;联邦政府内部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之间的分权与制衡。美国宪法调和了各方意志和利益,保障了美国宪政民主政治正常运行。(或保留黑奴制度,协调南北方利益。)示例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实践中存在着与民主思想、原则相“背离”的现象。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确立之初,议会选举条件苛刻:美国1787年宪法保留了奴隶制度和种族歧视。它们违背了自由平等、天赋人权等民主思想和原则,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狭隘和欺骗性。德意志帝国宪法仍然规定皇帝掌握大权,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举“立宪”之名而行“专制”之实,体现了德国资产阶级民主改革的保守和不彻底性。(任意列出两个国家的史实即可)解析根据材料“首先,在西方民主政治中,妥协是一种司空见惯的政治现象”“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往往存在于启蒙思想家们所倡导的民主思想和原则相背离的地方”可以看出其主要有两个观点,即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中存在着“妥协”的政治现象和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发展实践中存在着与民主思想、原则相“背离”的现象。然后选取所学知识中英美德法四个国家的具体史实进行阐述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