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6088019 上传时间:2020-02-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1.明清时,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逐渐达到顶峰。明朝时,将地方权力一分为三,分别设置了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请问,下列选项中的做法哪一个与上述材料中明朝的做法属同一种性质?A. 汉朝时汉武帝实行了内外朝制度B. 清朝时康熙皇帝设置了南书房,来牵制议政王大臣会议C. 清朝时,实行总督与巡抚制度,总督与巡抚相互牵制、互不统属D. 唐朝时,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度,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行政效率【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将地方权力一分为三”说明明朝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的内外朝制度加强了专制主义,故A项排除;清朝南书房也是加强皇权,故B项排除;清朝实行总督与巡抚制度,这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故C项符合题意;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加强专制主义,故D项排除。【点睛】“将地方权力一分为三”是解题的关键。2.梁启超在论述中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 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B. 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C. 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D. 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说明专制程度随着中央对地方的严格控制而不断强化,故C符合题意。考点: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发展。点评:本题为xx年全国高考课标卷试题,主要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秦代以后,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发展的总趋势是不断强化,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表现。3.下列表格是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关于表格的信息,说法正确的是时间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宝钞23、银1、布1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宝钞4、银27、布42、稻谷4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银52、稻谷1A. 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B. 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C. 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D. 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答案】A【解析】【详解】从表格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后,宝钞在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已经不能再执行支付的职能,这说明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通货类别的变化,没有体现出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错在“均可作为”;D与材料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23、银1、布1反映的现象相悖,排除。4.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络”,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烈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出现上述现象是因为明清时期A. 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B. 文化反思带有批判理性特点C. 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D. 儒家思想内部出现流派之争【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明清之际出现了反封建的民主思想,但李贽的“离经叛道”遭到顾炎武和黄宗羲的指责;王夫之主张“循礼”“秉礼”,遵循等级秩序,这说明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还处于萌芽阶段。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明清时期启蒙思想不成熟主要原因是资本主义萌芽稀疏微弱,封建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故选A。BCD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明清批判思潮5.由于这场战争,江、浙及赣、皖、鲁一带官绅商贾为避兵祸,竞相逃往上海,上海的外国人和中国富商把值钱的东西放在船上随时逃跑,英法租界的洋人组建防御工事和巡逻队保护自身的安全。这场“战争”指的是A. 太平天国运动B. 义和团运动C. 北伐战争D. 淞沪会战【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了这场战争波及江、浙及赣、皖、鲁及上海地区,使官绅商贾和外国人感到害怕,太平天国运动从广西发生,波及江、浙及赣、皖、鲁及上海,这场农民运动也威胁了官绅商贾和外国人的利益,故A正确;义和团运动主要在山东和直隶地区,不符合题意,故B错误;北伐战争并没有打击商贾利益,且主战场在湖北、湖南、江西、闽浙,不符合材料,故C错误;淞沪会战在上海地区,也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故选A。6.鸦片战争后,姚莹写下康纪行,“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欲吾中国稍习夷事,以求抚驭之方耳”。该书的目的很可能在于A. 开启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B. 抛弃天朝上国观念主动融入世界C. 希望引起清政府对边防安全问题的重视D. 推动清政府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冀雪中国之耻,重边海之防”反映出姚莹的康輶纪行提出要警惕英国对西藏的侵略,加强沿海及边疆的防务,因此该书的意义在于开启了中国早期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故A项正确,C项包含在A项之中;B项说法错误,错在“抛弃”;洋务运动推动清政府大规模近代化的实践,故D项排除。7.根据刘望龄先生的研究:“检阅湖北报刊,在揭露社会、批判清政府的落后、反动方面,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而对三民主义的传播,除民族主义的反清革命宣传得较为充分以外,民权、民生主义几乎无所论及。”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源在于A. 湖北群众缺乏文化,只知反满B. 清政府成为矛盾的焦点C. 民权、民生思想缺乏群众基础D.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民权、民生主义几乎无所论及,这主要是因为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其根源在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够充分,故D项正确;ABC项是原因,但不是“出现的根源”,故排除。8.据浙江百年大事记记载:“一八八九年(清光绪十五年己丑)二月十日,有宁波商人在慈溪县开设浙江慈溪火柴制造厂,雇佣日本工匠,制造火柴,宁波道台批准立案并通知海关。此为浙江民营火柴厂之始。”这一现象反映出A. 商业资本投资近代工业B. 清政府官员心态开放,所以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 中国民族工业开始兴起D. 外国资本控制了国内民族资本【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有宁波商人在慈溪县开设浙江慈溪火柴制造厂,雇佣日本工匠,制造火柴”可知宁波商人开设的民营火柴厂采用的是近代机器生产方式,反映了商业资本投资近代工业,故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后,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故B项错误;19世纪末,民族工业有了初步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外国资本与民族资本之间的关系,故D项排除。9.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商人非常高兴,他们认为通过广州、厦门等五处通商口岸足以使自己的商品大量进入中国并迅速占领中国的市场。但结果却令英国商人比较失望,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出口商品并没有迅速占领中国的市场,对华商品出口量也没有很大的提升,这其中的根本原因很可能是A.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B. 中国人保守的消费观念C. 中国人民非常贫困D. 中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的封建自然经济的最大特点是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因此人们往往不需要从市场上购买商品,就能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故A项正确;BCD项是原因,但不是“根本原因”,排除。【点睛】解题的关键“根本原因”。10.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产业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些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 中国当时处于社会转型之中B.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日益高涨C. 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人人心D.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日益发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国民革命等。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晚清到民国初年政治领域、经济领域、思想文化领域均发生了改变,这是由于社会转型而造成的,所以这些现象在本质上反映了中国当时处于社会转型之中,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B只适合部分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只适合部分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只适合部分现象,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国民革命社会转型11.新文化运动期间,李大钊发表了东西文明根本之异点,提出“东洋文明主静,西洋文明主动”,两种文明“实为世界进步之二大机轴,正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缺一不可”。据此可知李大钊A. 反对东方文化崇尚西方文化 B. 主张在中国大力推行理性主义C. 混淆了先进文化与落后文化的界限 D. 主张纠偏当时激进的文化观念【答案】D【解析】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中国文化,肯定西方文化,李大钊认为二者“缺一不可”,其主要目的是纠正当时新文化运动激进文化观念,故D正确;A与李大钊思想不符合;理性主义不是李大钊思想主张,故B错误;材料是主张东西文明互相采纳,不是混淆二者界限,故C错误。12.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 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 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 发展资本主义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 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以文字材料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史的理解和把握。在19世纪4090年代,中国受到西方侵略,中国人民走上反侵略求民主的道路,故本题选择D项。建立君主立宪制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不符合19世纪40年代、60年代的特征,故排除A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任务是反侵略而不是批判中国传统,故B项错误。发展资本主义、建立民主共和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要求,是在19世纪90年代以后,故C项错误。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华民族复兴”是近代百年来中国人的梦想,而中国梦就是民族复兴的梦,是中国人为世界作出贡献的美好愿望和梦想。材料一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现代“民族”观念逐渐引入。革命党人反对国内民族的压迫,立宪派人士则宣传建立彼此相依的大民族共同体。1917年李大钊比较明确地提出了“民族复兴”的思想,“当以中华民族之复活为绝大之关键”。孙中山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也批评列强“不准弱小民族复兴”的观念。“九一八”事变爆发至整个抗战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成为中国最为最响亮的政治口号和社会性全民话语之一。据黄兴涛等民国时期“中华民族复兴”观念之历史考察等材料二“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包含两个层次:一是许多中国人的个人梦财富、名誉、地位;二是中华民族的国家和集体之梦大国梦、强国梦。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自己的梦想,将自己的梦想与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结合在一起,在实现“中国梦”的过程中成就自己的梦想。提到“中国梦”,很多人自然而然得想到“美国梦”。美国梦的核心观念是,“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认为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据程美东、张学成当前“中国梦”研究评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这一观念形成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梦”与“美国梦”的异同。(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梦”提出的意义。【答案】(1)背景: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内忧外患;西方近代民族观念的传入;资产阶级各派论战,促进民族观念的形成和传播;孙中山等先进知识分子的推动。(2)异:中国梦强调个人梦想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梦的结合,是二者的共赢。美国梦更强调个人主义。同:都是两国人民的美好愿景和共同努力的结果;都顺应了国内的实际情况和时代的变化。(3)意义:激发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勇气;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打开新视野;为推动世界和谐发展注入活力,是对世界文明和人类的贡献。【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晚清以来,在东西方列强的持续侵略和残酷压迫中”, “1917年”,“九一八”事变等信息,结合所学可以得出,中华民族复兴这一概念与中国近代民族危机有关。同时材料中还涉及到革命派与立宪派的争论,近代有识之士的努力等。故从这几个方面可以得出答案。第(2)问,不同点可根据材料“中国梦”是百年来的“现代化”梦想,包含两个层次:一是二是”,得出中国梦是个人与民族复兴融合。而美国则是强调个人。相同点可从宏观层面回答,如顺应历史潮流等。第(3)问,意义可以从多个角度切入,如民族情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等。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近代最早的江南女校是在西方传教士传播基督教福音的背景下建立的。诞生于19世纪50年代的江南教会女校,作为传统中国土地上的一个赞新的文化现象,虽然面临重重阻力,但是仍然不断地将女性(应)接受知识这种观念向外传播。1898年,国人自办的第一所女校中国女学堂(亦名经正女学堂)诞生于上海。上海是近代江南女子教育的一个中心,女子教育开始在近代蓬勃发展。在朝廷和社会兴废女学的长期争议中,民间办女校之风渐兴,打破了教会女校一家独大的局面。清政府被迫于20世纪初做出变革姿态,实施“新政”,并对女学开禁。此后,官办女校在全国范围内日渐兴盛,而江南女校则始终居于领先地位。民国建立后,社会变革不断,女校和女学生无可避免地卷入历史洪流中,在改写自身命运的同时也创造着历史,部分进步的在校女生和毕业女生不甘于“他者的身份,开始为“女界”的未来奔走呼号。摘编自徐宁女校与近代江南社会的史迁(1850-1931)根据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答案】示例一:近代江南社会的变迁推动了女校的兴起和女性的解放。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南方一系列通商门岸的开放及西方传教特权的取得,极大地冲击了传统伦理道德观,并瓦解自然经济;江南是近代工业的集聚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较快,维新派为了动员更多力量投入到挽教民族危亡的运动中,推动了女子的社会化教育;与北方相比,南方开放程度高,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等均有利于女校的兴起和女性的解放。示例二:近代中国女校的发展壮大塑造了新的女性形象。从早期教会女校到国人自办女校,从民间办学到官方主导办学,从女性不人学到女性进女校这些均体现了女性地位的提高与女子(应)接受知识这种观念的传播;江南女校的创立加快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并使她们积极参与到社会政治生活之中,对中国革命、教有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归纳、概括材料信息和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在总体上具有一定难度,属于观点评析题,解答本题,要做到:一、要对材料所表述的史实进行准确归纳、概括,二、对提炼出来的相关观点,要结合所学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说明,做到有理有据,论证说明要充分;第三、论证说明的过程,要符合史实,言之有理,言之成文。第一.根据材料“上海是近代江南女子教育的一个中心,女子教育开始在近代蓬勃发展”“官办女校在全国范围内日渐兴盛,而江南女校则始终居于领先地位”“民国建立后,社会变革不断,女校和女学生无可避免地卷入历史洪流中”和运用所学知识可归纳观点为近代江南社会的变迁推动了女校的兴起和女性的解放。第二.根据观点和联系所学知识从西方列强侵略对传统经济冲击、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民主思想传播等角度分析社会的变迁推动了女校的兴起和女性的解放。示例二:根据材料“在朝廷和社会兴废女学的长期争议中,民间办女校之风渐兴,打破了教会女校一家独大的局面。清政府被迫于20世纪初做出变革姿态,实施新政,并对女学开禁”和所学知识可归纳为近代中国女校的发展壮大塑造了新的女性形象。第二.根据观点和联系所学知识可从兴办教育与女性入学的角度、女性思想进步和意识的觉醒的影响等方面分析,言之有理即可。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清初,绅衿户享有法定的豁免杂项差徭的权利。绅衿免除的赋役负担必然落在小民身上,这就造成贫民与绅衿的矛盾,贫民与维护绅衿特权的封建政府的对立。后来绅衿还谋求种种非法特权,“或出入官署,包揽词讼;或武断乡曲,欺压平民;或抗违钱粮,藐视国法;或代民纳课,私润身家”。绅衿的不法行为,同封建政府的职能和权力发生冲突,他们腐蚀官僚队伍,造成吏治败坏。雍正二年二月,下令革除标志绅衿特权的儒户、宦户名目,使他们与百姓一体当差,不许生监包揽同姓钱粮,不准他们本身拖欠钱粮,如敢抗顽,即行重处。摘编自冯尔康雍正传(1)根据材料,概括雍正帝“官绅一体当差”改革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雍正帝“官绅一体当差”改革的作用。【答案】(1)原因:绅衿享有免役特权,影响社会公平;绅衿与贫民矛盾尖锐;绅衿抢夺权利严重干扰政府职能;绅衿的不法行为败坏了吏治;绅衿特权严重影响清政府的统治与社会稳定。(2)作用:废除绅衿特权,优化税收结构,缓和了社会矛盾;缓解了吏治败坏局面,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清王朝统治,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解析】(1)本题根据材料“绅衿户享有法定的豁免杂项差徭的权利。绅衿免除的赋役负担必然落在小民身上,这就造成贫民与绅衿的矛盾,贫民与维护绅衿特权的封建政府的对立。后来绅衿还谋求种种非法特权同封建政府的职能和权力发生冲突,他们腐蚀官僚队伍,造成吏治败坏”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绅衿享有免役特权、绅衿与贫民矛盾尖锐、干扰政府职能、败坏吏治、影响清政府的统治与社会稳定等方面概括雍正帝“官绅一体当差”改革的原因。(2)本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废除绅衿特权、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清王朝统治等方面分析雍正帝“官绅一体当差”改革的作用。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18年1月,美国总统威尔逊在国会演说中提出了“十四点”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公开外交、订立和平条约、公海航行自由、贸易平等、民族自决、裁减军费、公正处理殖民地争议、建立国际联盟等。泰晤士报评论其“似乎没有考虑到形势的某些严峻现实”。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十四点”计划的实施严重受阻。摘编自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17751989(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威尔逊提出“十四点”计划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威尔逊“十四点”计划严重受阻的原因。【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苏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2)过分理想化;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美国的实力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解析】试题分析:(1)背景: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材料中“十四点计划”提出的时间“1918年1月”可以得出这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一战带来的巨大灾难使得防止大战重演、重建战后秩序成为关注的焦点;同时,十月革命之后苏俄政府发布和平法令产生很大反响;结合一战中美国的实力变化可以知道美国外交政策的变化。(2)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由材料中“十四点计划”的内容可以得出过分理想化是导致受阻的原因之一;由“尽管交战双方接受“十四点”为停战基础,但是实力依然强大的殖民大国英法只是口头赞同”可以得出列强之间关系错综复杂,对战后和平的重建看法不同;由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一战后美国的实力还是不如英法,还不足以主导世界;美国国会中意见分歧、反对力量强大。考点: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凡尔赛体系的构建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代表着中国古代药物学的最高成就。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鉴于历代本草虽屡经修订,仍有不少错误,于是他立志重修本草,经过多年寻访,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举世闻名的本草纲目生姜是味常用药,可历代药书都强调生姜不可多食、久食,但未提及生姜的害处。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摘编自卢嘉锡中国科学技术史等材料二本草纲目成书于1578年,但已谈到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的一些医药用品。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的学术思想是首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研究协调与协和。现代新科学的发展更符合中国的哲学思想。”摘编自张岱年中国文化概论(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李时珍从事药物研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本草纲目的优点。(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以本草纲目为代表的中国古代科技文明的特点和地位。【答案】(1)特点:药物研究与行医相结合;重视亲身实践;具有精益求精的态度。优点: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涉及多门学科(分类细致);收集的药物品种丰富(内容丰富);图文并茂。(2)特点:注重解决实际问题;注重整体性。地位:曾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作为一名医生,李时珍非常注重药物名实的考证”得出,药物研究与行医相结合,据材料一“李时珍便天天食之,结果眼发热,后他在本草纲目中写道:食姜久,积热患目疾,珍屡试有准”得出,李时珍重视亲身实践,具有精益求精的态度;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分类、药物品种、内容以及吸收前任经验等方面得出吸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涉及多门学科,收集的药物品种丰富,图文并茂。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中“接种疫苗以防治天花及今天仍在应用”“重于研究整体性和自然性”的信息来归纳作答;第二小问据材料二“欧洲学者普里高津在论及本草纲目等中国古代医药学著作时曾高度评价”得出,古代科技文明在古代世界处于世界领先水平。考点: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古代科学家李时珍【名师点睛】李时珍属于江苏高考xx新增考点,复习的时候直接掌握知识点即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原因:在医疗实践和采集药物过程中,发现古代医书存在错误、重复和遗漏。经历:阅读800多种参考书;实地考察、遍访百姓,经过27年的努力完成。内容:全书收载药物1892种,其中动物性药物445种,矿物性药物276种,药方11096个。历史地位:李时珍被誉为“医中之圣”,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这本书是中国古代医药学、植物学的宝贵遗产,对中国乃至世界医药学的发展起到了重大推动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