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第8周联考试卷C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6007185 上传时间:2020-02-14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第8周联考试卷C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鲁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第8周联考试卷C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鲁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第8周联考试卷C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教版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10月)第8周联考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知识(24分) (共6题;共24分)1. (8分)古诗文默写。 (1)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诗人对家乡和亲人无限眷念的诗句是:_,_。 (3)_,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4)泊秦淮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借古讽今)的诗句是:_,_。 (5)韩愈晚春中,表面揶揄“杨花榆荚”无才思,实则是对它们更深层次赞许的句子是:_,_。 (6)贾生中寄予作者怀才不遇的句子是_,_。 2. (2分)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首联概写谪守巴楚、度尽劫难的经历。“凄凉地”“弃置身”,虽讲含哀怨,却在感伤中不失沉雄,凄婉中尤见苍劲。B . 颔联感叹旧友调零、今昔异貌。“闻笛赋”“烂柯人”,借典寄慨,耐人寻味。C . 颈联展示的是生机勃勃的景象,寄寓在其中的是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和辩证地看待自己的困厄的豁达襟怀。D . 尾联顺势而下,举杯痛饮,藉以振奋精神。全诗感情真挚,起伏跌宕,沉郁中见豪放,不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3. (4分)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下划线的字注音。 _国殇篡改惨绝人寰y_语缅怀振聋发聩_b遁形辱没磅_4. (3分)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我们希望各级政府科学理财,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教育,万不可不以为然。B . 教育不是灌输 , 而是点燃火焰。C . 父亲的诘问让儿子瞠目结舌,无言以对。D . 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而要从大局出发,统筹规划。5. (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滥造。B . 通过这次综合性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C . 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D . 我们要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并且及时改正。6. (4分)网络对儿童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更早让儿童接触现代人必备的网络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对儿童的学习和成长造成影响和干扰。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最近发布的一份广东省少年儿童网络使用状况调研报告显示,儿童“触网”出现明显的低龄化趋势,超过23%的学龄前儿童(36岁)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5岁时使用网络时间超过30分钟的儿童达到319%。85%的7岁儿童进行过网购,144%的7岁儿童在网上发布图片、视频或文字,一些儿童3岁就开始使用QQ和微信,10岁时QQ接触率达到529%。材料二:在孩子成长的关键阶段,家长的引导一定不能缺位错位。在监护、引导儿童的网络行为,帮助儿童提高网络素养,防止儿童染上网瘾方面,家长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家长要加强对孩子健康用网的引导,让网络成为孩子们学习、工作与生活的工具,而非绑架生活的玩具。材料三:儿童“触网”已成不可避免的趋势,社会要做的就是打造好安全防护的墙。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让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起网络素养教育的重要责任。学校应尽快加入网络安全教育,同时要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生态环境,加强网络秩序治理整顿,健全长效监管机制,给孩子打造一个让家长不再谈之色变的网络环境。(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上述三则材料表达的主要内容。 (2)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如何应对儿童“触网”低龄化问题? 二、 阅读理解(46分) (共4题;共46分)7. (10.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袛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字。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_策之不以其道_执策而临之_(2)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开篇提出中心论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千里马的重要性。B . 造成千里马“才美不外见”的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C . 文末两句,都是作者分析论证后所作的结论。D .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愤慨之情。8. (16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平衡陈国凡拎着几条刚钓来的鱼儿,我一路哼着小调,兴冲冲地往家赶。今天是星期天,休息。老婆带孩子回了她乡下的娘家,我难得落个清闲自在。我早计划好了,晚餐自己弄个鱼煲,再叫上几位朋友,好好聚聚,美美地享受一顿。咦,怪了!钥匙怎么不见了!我翻遍各个口袋,也找不到自家的钥匙。正窝火,对门的小王探出头来:“回来了?找不到钥匙了吧?嘿嘿”他怎么知道我丢了钥匙?正疑惑间,小王老婆手拿一串钥匙从房里走了出来,笑着对我说:“早上出门,见这串钥匙插在门上我想也许是你走得匆忙,忘了,就先给你放着了。现在该完璧归赵了!要是被陌生人拿去,麻烦可就大了。”我连说谢谢,接过钥匙,进了屋。我和小王一家虽然住对门有些年头了,可平时只是点头之交,彼此并不了解,我甚至连他们具体在哪个单位上班都不清楚。他们该不会进过我家了吧?一想到这一点,我就紧张起来,急忙把整个屋子查了个遍,见啥也没丢,东西摆放的位置也丝毫没动过,但我早已没了做鱼煲的念头。老婆回来听我说了这事,人都蹦了起来:“这还得了!说不定我们的钥匙他们已经拿去配了。我们要不在,他们可以随便进出啊!你呀你,我一不在,你就到外面自个快活!这下出事了吧!”老婆又数落起我来了。可我连跟她计较的心思都没了。谁叫自己这么粗心呢?他们手里有了钥匙,那么我家不就成他家了吗?“那咋办?”我问老婆。“咋办?还用说吗?换把新锁呗!”老婆斩钉截铁地说道。“锁又没坏,干吗要换啊?再说,就为这事换锁,不好吧,他们会怎么看我们?会伤了两家和气的!”我说。“有什么不好的,难道要等到他们把我们家的东西搬空才好啊?真是的!你要不想换,我来换。”老婆的破嗓门喊得很响。我真担心被人听到。这时,门铃响了。我开了门,是小王。“有事吗?”我问。刚说完,我就只想掴自己一下,废话,没事敲你家门干吗?记忆中,小王没事来敲门,一次也没有过。小王显得有些尴尬吞吞吐吐地说:“就是我老婆她她要我来跟你们说个事。”见我老婆也在,小王说:“嫂子也在啊,那最好了。”老婆只好说:“要不,你进来说话?”“不了,不了。”小王摆了摆手,“不了不了,就几句话,我说完就走。我老婆她要你们换把新锁。”小王憋足了劲儿,终于说出了一句囫囵话。呵,倒是他们先来说了,真个没想到。我和老婆面面相觑。“我老婆说,换了好,省得你们怀疑我们什么的。”话音未落,小王已转身疾步进了自己的屋子,身后传来“嘭”的一声,是关门声。我和老婆对视了一下,不约而同地捂着嘴巴,笑了!可是晚上睡觉时,老婆又提出了一个问题:“两家的锁都好好的,凭什么要我家白白花钱去换新锁啊?”第二天,我正在换锁,小王走出屋子,手拿一把新锁。我好生纳闷,隔墙有耳?问小王:“你家也要换锁?那锁不好好的吗?”“你家这锁不也好好的吗?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我呆住了,半天说不出话来。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说:“这话啥意思?”小王急中生智:“不瞒你说,我老婆也曾把钥匙插在门上大半天,回家后才发现。”呵!两家四口齐声发出了和气平衡的笑(选自小小说选刊2015年第11期,有删改)(1)根据选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情节发展丢钥匙还钥匙小王要“我”家换锁两家换了锁“我”的心情_(2)简析第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3)下面两个句子写出了“我”老婆的“不平衡”,两次“不平衡”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我老婆说了,我家也换,换了好,省得嫂子心里不平衡。老婆听了这话,心里更不平衡了,说:“这话啥意思?”(4)有人认为小说的标题“平衡”独具匠心,也有人认为小说以“锁”作为标题耐人寻味。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9. (10.0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红楼旧梦孙越十一二岁的时候,我迷上了书架上那本厚厚的红楼梦。被时表姐妹三四个,课余时间腻在祖父的书房里,争相翻阅这一本书,围在老榆木书来前读着说着,为书中某个人物的一句俏皮话笑作一团,又因为你喜欢的人物我不喜欢而吵得不可开交。祖父靠在藤椅上,一手扶着眼镜,一手举着书,偶尔看着我们吵闹,平和开心地笑着。母亲或者姑妈总要不时来斥责两句,叫我们不要扰了祖父。祖父会摇摇手说,不妨事不妨事,让她们在这里看吧。姑妈便抱怨,小孩子家看这个做什么。然而祖父只是笑。满载着书籍似在摇动的藤木书架,古朴沉重的木来木椅,白瓷杯上氤氲的热气带来满室的茶香,在我们小小的心思里,只有这里配得上来读红楼梦。那是最爱做梦的年纪,书里对古时贵族大家生活细致生动的刻画引发了几个女孩子无边的幻想。这大概是书本最大的魅力之一。我们把自己想象成书中人物,把小小书屋当作大观园里的精致楼阔,大姐是宝钗,端庄持重,兰言解疑癣;二姐是黛玉,魁夺菊花诗,低诵葬花吟;小妹是湘云,娇憨直爽,率真可爱;而我时而反串宝玉,时而装作史太君。杯里的普洱便是妙玉用旧年雪水烹出的好茶,一碟花生、一碟毛豆也成了珍馐美馔。夏日漫长的午后,窗外停留的云朵和窗边微笑的祖父欣赏了一出又一出自家小剧场版红楼梦。那也是心中满怀美好却假装忧伤的年纪。我们为林妹妹凄惨的结局哭得吃不下饭,相互交换的日记本里,工工整整地誊录着判词判曲、诗词歌赋。莽花吟已被二姐背得烂熟,大姐则最爱蘅芜君那一句“淡极始知花更艳”。母亲说我们是小孩子家为赋新词强说愁,我却私自觉得母亲只知茶来油盐,不懂诗书,不知精神世界。那时我们自以为懂得,以为宝黛凄美的爱情是书里最大的悲剧。那时我们爱笑爱热闹,悲伤过、叹息过之后便只看、只演前几十回,从黛玉进府到怡红夜宴,最爱的是结海棠社,吟菊花诗。那时我们不解太多人情世故,不解那夫人因何为难凤姐。然而,祖父祖母相继离世,叔叔伯伯在除夕夜大打出手,姑妈婶婶互相指责。再后来,我随父母搬离了家乡,姊妹之间的联系也变得淡了。再回乡已是为了变卖祖产,祖父的书房早已零落不堪,老屋即将拆除。长大后的姐妹之间谈笑得体,一如饭来上的大人般互相诉着想念,实际却客气而疏离。颠簸返城的路上,莫名地叹一句“三春去后诸芳尽”,母亲竟极自然地接了“各自需寻各自门”。母亲微笑着说,红楼梦她也不知读过几遍了。我略略诧异,笑问为何曾对我说少不读红楼,担心我早恋?母亲抚过我的头,说:“你终究还小,看再多悲剧,心里记住的都是些风花雪月的美好,等你像我一般大了,再读时一字一言皆有泪要落啊。”午后图书馆的阳光金黄,温暖。翻开红楼梦,想起挤在一起伏案看书的姐姐,想起摔着白水作品茶状的妹妹,想起悠长夏日里自编自演的红楼剧场,想起默默含笑注视着我们的祖父,心里满是疲倦和痛楚,好像做了一场极累的旧梦。妈,那些人情世故、兴衰成败,从鲜花着锦、烈火烹油到食尽鸟飞、荣华富贵皆成过眼烟云的无限嗜嘘,我想我正在慢慢懂得。(扬子晚报2015年5月27日)(1)阅读文章,完成下列对话。 小明:这篇文章的叙事很有特点,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我”对红楼梦由自以为懂到不懂最终弄懂的过程。小红:是的,另一条线索就是_(2)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彼时表姐妹三四个,课余时间腻在祖父的书房里,争相翻阅这一本书,围在老榆木书桌前读着说着,为书中某个人物的一句俏皮话笑作一团,又因为你喜欢的人物我不喜欢而吵得不可开交。“腻”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义项有:食品中油脂过多;因食品中油脂过多而使人不想吃;腻烦;厌烦;润泽细致;黏;污垢。你认为句中加下划线的“腻”是哪个义项的引申,有什么表达效果?夏日漫长的午后,窗外停留的云朵和窗边微笑的祖父欣赏了一出又一出自家小剧场版红楼梦。为什么“窗外停留的云朵”也会欣赏我们的表演呢?试结合文章分析。(3)章太炎说过,他读书时即使身处闹市也能不受干扰。可见,只要专心,在哪里读书都一样。那为什么本文的作者却说“满载着书籍似在摇动的藤木书架,古朴沉重的木桌木椅,白瓷杯上氤氲的热气带来满室的茶香,在我们小小的心思里,只有这里配得上来读红楼梦”呢? (4)文中的“我”开始并不了解太多的人情世故,但在文章结尾却说自己“正在慢慢懂得”,请结合材料和文章内容,并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此的理解。 材料一:8岁时伤感于美人鱼变成水泡;18岁时理解了这是一篇写爱情的童话;28岁时读出妈妈对孩子的爱;38岁时热衰探讨写作技巧。(毕淑敏常读常新的人鱼公主)材料二:我此时重读的论文,比幼时所读全然不同,幼时虽觉其文章有趣,没有真正魂灵的接触,未深知其文之佳境所在。(林语堂)材料三: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深漫为所得之深浅耳。(张潮幽梦影)10. (10.0分)阅读名著,回答问题。 但当A和他的副手扑到它身上去的时候,这个东西喷出一道黑色的液体,这是从它肚子中的一个口袋分泌出来的黑水。我们的眼睛都被弄得昏花看不见了。这次战计延长至一刻钟之久。怪物打败了,受伤了,死了,最后给我们让出地方来,溜入水中不见了。A全身血红,站在探照灯附近,一动也不动,眼盯着吞噬了他的一个同伴的大海,大滴的泪珠从他的眼里淌了出来。(1)以上文段选自_,该书作者是_,A处的人物是_。 (2)“这次战斗”指小说中哪个精彩片段?请简要叙述该片段的故事情节,并分析该情节表现了A怎样的性格特征。 三、 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11. (50分)作文:初中生活的画卷徐徐打开,阅读、交友、运动、畅想、实验生活中的人、事、景,总能带给我们一份快乐,一丝感动。请以“ 带给我快乐”为题,写一篇记叙文。要求:(1)按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2)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3)文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学校名称。(4)书写要工整,标点要正确,不写错别字,字数不少于600字。四、 附加题(10分) (共2题;共10分)12. (8.0分)近视是中学生绕不开的话题,为此,初三(1)班将开展“未来之光护眼行动”的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请你调查】围绕本次活动主题,我们准备对初三部分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请你为问卷设计两个问题。 (2)【请你转述】班主任王老师对金晶同学说:“我们班想举办一次眼健康科普讲座,听说你的邻居李叔叔是眼科专家,我想邀请他后天下午两点半到班上来做这次讲座,你问问他能来吗?” 第二天,金晶应该怎样向李叔叔转述王老师的话?13. (2分)对这首诗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A . 这是一首四言乐府诗,诗歌前两句直陈其事,交代观察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传达出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B .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一句中,“澹澹”是动态,“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展现了诗人登上碣石山后所见实景,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C . “日月、星汉”,所写之景尽是宏观、浩大之景,作者近望沧海波澜,仰望天上的星月,眼界为之开阔,胸怀为之宽广,给人壮美之感。D . 诗歌借景抒情,以奇特的想象,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知识(24分) (共6题;共24分)1-1、1-2、1-3、1-4、1-5、1-6、2-1、3-1、4-1、5-1、6-1、6-2、二、 阅读理解(46分) (共4题;共46分)7-1、7-2、7-3、8-1、8-2、8-3、8-4、9-1、9-2、9-3、9-4、10-1、10-2、三、 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11-1、四、 附加题(10分) (共2题;共10分)12-1、12-2、1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