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卷.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5985485 上传时间:2020-02-13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4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教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教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2020年九年级下学期语文学业水平考试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试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基础运用(24分) (共5题;共24分)1. (10分)用古诗文原句填空。 古代文人常将风景当作抒发情感的载体,寄托自己的情怀。曹操观沧海中,水何澹澹,_。动静结合,展现了大海起伏动荡,碣石山高耸突兀的情景。王勃滕王阁诗_,物换星移几度秋。感慨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王籍入若耶溪_,_达到了“动中兼静意”的美学效果,创造出幽静恬淡的艺术境界。经历人生波折的文人常在诗文中喷薄出郁积之情,仍怀积极乐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借古仁人之心表达“_,_”的崇高理想。在行路难(其一)中,李白高唱:“长风破浪会时,_。”表达诗人满怀的宏大志向;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欲为圣明除弊事,_。虽遭贬谪却仍保持刚正不阿的英雄之志;苏轼在水调歌头中托明月表达美好的祝愿,_,_。2. (4分)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过去,他好听书,也会说书;在rng yng_这个尊称之后,当真看起书来。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b y_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f r ji zh_的人物了一旦棕树蛇在夏威夷安家落户,该岛的鸟类将zi ji nn to_。3. (3分)下列句子划线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诀别。B . 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C . 也许你是有理的,但如此咄咄逼人 , 有失厚道。D . 李明每次期末考试都是年级第一,这学期也不例外,他喜出望外。4. (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奋的程度。B . 记者又到学校采访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C . 这次回到故乡,我又看到了阔别多年的母亲,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和那爽朗的笑声。D . 就目前来看,我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确切还需要大大提高。5. (4分)2019年4月23日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学校为此调查了读书现状,请细读表格,回答问题。读书现状调查表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每日可供自由阅读的时间1.5小时1.2小时0.5小时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所占比重27.8%35.8%45.6%分析上表,你得出的结论是:_。二、 阅读理解(46分) (共4题;共46分)6. (10.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乙】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12章)(1)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读音完全正确的项是( ) A . 后值倾(qng)覆 君子好(ho)逮B . 夙(s)夜忧叹 溯(sh)洄从之C . 吾日三省(shng)吾身 松柏冢累(li)累D . 传(chun)不习乎 山岛竦(sng)峙(2)下列句子中划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先帝不以臣卑鄙 肉食者鄙B . 遂许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许头C . 以伤先帝之明 至若春和景明D . 进尽忠言 群臣进谏(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4)【乙】文曾子自我反省的三个方面中,你认为诸葛亮做到了哪个方面?并根据【甲】文内容作简要分析。 7. (9分)阅读下面甲乙两篇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河中石兽乙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此乃昔之海滨,今东距海已近千里。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尧殛鲧于羽山 , 旧说在东海中,今乃在平陆。凡大河、漳水、滹沱、涿水、桑乾之类,悉是浊流。今关、陕以西,水行地中,不减百余尺,其泥岁东流,皆为大陆之土,此理必然。选自沈括梦溪笔谈,杂志一【注释】尧殛(j)鲧(gn)于羽山:传说鲧因治水不力而被尧帝处死。滹沱(h tu):一条大的河流,在河北省西部。该河出山西省繁峙县东之泰戏山,穿割太行山,东流入河北平原。(1)对乙文中画线句子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B .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C .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D . 余奉使河北/边太行而北/山崖之间/往往衔螺蚌壳及石子如鸟卵者/横亘石壁如带(2)下列语句中加下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山门圮于河 圮:倒塌B . 棹数小舟 棹:划船C . 其泥岁东流 岁:年D . 此理必然 然:这样(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尔辈不能究物理。所谓大陆者,皆浊泥所湮耳。(4)甲乙两文虽然所写的内容不同,但都揭示了一个相同的道理。请用自己的语言概述。 8. (10.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意象繁多,“柳”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柳”作为一种文学意象出现,最早见于诗经采薇:“昔我往矣,扬柳依依。”大量运用柳意象的,是六朝时期。自诗歌兴盛的唐代起,柳意象所负荷的涵义更加丰富和深刻。柳的意象在古典诗词中往往运用“杨柳”一词来表现,如“曾栽杨柳江南岸,一别江南两度春”(白居易),“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那么,“杨柳”与“柳”到底是什么关系?有人认为“杨柳”是杨树与柳树的合称。但从植物学分类中分析,杨树与柳树外形区别很大,杨树叶圆、树高、枝挺,绝无柳的“依依”“袅袅”之态。“杨柳”合称一说,实在不妥。有人认为古诗词中的“杨柳”都是指柳树。理由是民间传说隋炀帝天性爱柳,下江都时将汴河两岸全栽上了柳,因炀帝姓杨,于是“御笔赐柳姓杨”。但此事发生于隋代,即使此传说确凿,“杨柳”一词早在先秦时期的诗经中即已出现,故此据不足为证。翻阅相关资料典籍,我们发现,在古代“杨”“柳”是同义的。因此,古代文学作品中,杨与柳经常换用。“柳”是中国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极高而且寓意丰富的意象。它经过长期的历史文化积淀而形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初春时节,柳树的枝条上就已绽出了粒粒新芽。柳树早早地将春的讯息传递给人,也带来了春的喜悦。王维田园乐(其六):“桃红复合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用挑红、柳绿与烟雨描摹了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景图。自汉代以降,“折柳”之风俗流行开来。因“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故古人借“柳”传达送别之人对离人的无限相思之情。古人喜欢种柳,无论家中庭院,还是河畔池边,遍植柳树。故“柳”常作故乡的象征,寄寓着人们对家园故土的眷念和对家的依恋。唐代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开篇即写自己登楼晚眺,见到蒹葭、柳树这些生在水边的景物,勾起自己对故乡无限思念的客居之愁。柳絮的飘忽不定,与骚客飘零、孤独的处境相合,故“柳”“柳絮”又常被诗人们借以言“愁”。冯延巳鹊踏枝:“撩乱春愁如柳絮,悠悠梦里无寻处。”写为春愁所困的女子对所爱之人的追寻不断。此外,柳树姿态婆娑,与风情万种的美丽女子极为相似。所以,柳又是风流多情的妙龄女郎的象征。刘禹锡忆江南有“弱柳从风疑举袂”,生动再现了少女舞动时柔曼轻盈的身姿。陶渊明辞官归隐后,在住宅旁种了五棵柳树,自号为“五柳先生”,所以柳在古代诗人笔下有时也成了隐者的象征。唐代刘昚虚阙题:“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即写自己隐居山中的读书之乐。(摘编自蒋育君古典诗词中“柳”的意象分析)(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为中国古典诗词众多意象中最具代表性的意象,柳意象在诗经中就已出现。B . 在诗人白居易、欧阳修的笔下,虽误把柳称作杨柳,但这并未影响到诗意的准确表达。C . 经过长期历史文化积淀,柳在古代诗歌中具有了丰富的意蕴,如摹春光、写离情、抒乡思等。D . 古人常借柳表达对离人的相思和对家园的思念,是因为“柳”与“留”谐音,“丝”与“思”谐音。(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层次清晰,先论述了杨柳与柳之间的关系,进而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含义进行了阐述。B . 文章按时间先后顺序对古诗词中柳意象的丰富含义展开论述,阐述了其发展的历史轨迹。C . 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大量引用古典诗词,在增强说服力的同时,也使文章具有浓郁的文化气息。D . 文中引用许浑“蒹葭杨柳似汀州”诗句,意在证明“柳”在古代具有乡思的意象内涵。(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从杨树与柳树在外形方面具有的不同特征可知,把杨柳作为两种树的合称确有不妥之处。B . 隋炀帝“御笔赐柳姓杨”的传说并无确切根据,因而不能作为古诗词中“杨柳”皆指柳的证据。C . 无论是许浑、冯延已,还是刘禹锡等,都有写柳的诗句,可见柳意象在古诗中广泛存在。D . 柳在古代诗歌中可作为隐者的象征、与陶渊明辞官归隐,种柳于屋旁,自号“五柳先生”不无关系。9. (17.0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语言如镜语言是一面镜子,不管是人用口吐出来的,还是人用笔写出来的,都能照出他的思想。比较明显的是胡屠夫这一类“粗人”,在他口里,中举前的范进是个“尖嘴猴腮”、“不三不四”、“想吃天鹅肉”的“现世宝”;中举后的范进则是“才学又高”、比城里张府周府里的绅士还“体面”的“贤婿老爷”。这方面较“雅”的例子,则是苏学士从和尚那里享受到的“坐”、“请坐”、“请上坐”;“茶”、“敬茶”、“敬香茶”级别不断提高的待遇。一个是胸口长毛满脸横肉的屠夫,一个是慈眉善目、淡于名利的出家人,语言却照出了他们的共同点势利。当然,人之有善恶雅俗之分,正如李子有大小甜涩之分一样,在所难免,只要“言为心声”倒也能让人接受。若用语言装饰门面、掩盖本质,则是可笑可叹可憎了。刘阿斗所谓“此间乐,不思蜀”,虽然“数典忘祖”,倒也憨态可掬,而后来鹦鹉学舌般地说“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则让司马氏笑掉大牙了。更有甚者,有时“粗”的语言能照出人的真诚率直,如鲁达、焦大。“雅”的语言则能照出人的虚伪贪婪,如蔡京、贾珍之辈。老一辈革命家中,彭德怀的骂娘不也比阴谋家的口号动听多了?近来报上“自我解剖”类的文章颇多,其主题多是对功名利禄嗤之以鼻,虽然发表了数十万字的作品,得了若干次全国性的大奖,但仍然“根不够”,“只问耕耘,不问收获”。每每读到占有相当篇幅的这一娄内容的文字,我便有一种吃鱼吃到一半才发现另一半还没有熟的感觉。这些文字照出来的形象,总令人觉得别扭。思前想后,语言真是一面“照妖镜”。不管你是昧着良心说,还是曲着笔调写,你的灵魂总被它照得一清二楚。(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 A . 语言如镜。B . 作家要锤炼语言。C . 语言是一面照妖镜。D . 语言能反映思想。(2)下面是对第段中画线句子含义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读“自我解剖”类的文章,读完才发现其语言不真诚。B . 读“自我解剖”类的文章,未读完就会发现其语言不真诚。C . 读“数十万字的作品”,读完才发现其语言不真诚。D . 读“数十万字的作品”,未读完就会发现其语言不真诚。(3)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是道理论证、比喻论证。B . 本文的结构可以分为三层:/。C . 第段列举胡屠夫和苏学士的事例是为了证明不管语言是粗是雅,都能看出说话人的思想D . 第段论证了想用语言来装饰门面、掩盖本质的可笑可叹可憎。三、 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10. (50分)成长路上,我们会遇上风风风雨雨。如果面对失败时,我们没有一蹶不振,面对挫折时,我们没有气馁放弃,面对掌声时,我们没有骄傲自满,那么,我们将会有所成长。请以“这次,我没有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在横线处把题目补充完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内容具体充实,表达真情实感。不得抄袭,不得套作。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四、 附加题(10分) (共1题;共10分)11. (10.0分)名著导读。 (1)“我回过头来听听。我看见果子正在成熟的树木。我听见夜莺在半里以外的树林里歌唱。看不见什么走动的人影,也听不见任何人走近的脚步;可是那香味却越来越浓;我吓得赶紧逃走。我从通灌木丛的小门走去,却看见A先生正在走进来。” “我一边听一边抽抽搭搭地哭了起来;我再也抑制不住我忍住的感情;我不得不屈服;剧烈的痛苦使我从头到脚都在哆嗦。等我说出话来,那也只是表示一个强烈的愿望,说我但愿我从没被生出来,但愿我从没来到桑菲尔德。”选段中的“我”是_,文中的A是_。(2)保尔的一生,历经坎坷,但凭着钢铁般的意志,连死神对他也无可奈何。请用简洁的语句写出保尔战胜死神的一个情节。 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基础运用(24分) (共5题;共24分)1-1、2-1、3-1、4-1、5-1、二、 阅读理解(46分) (共4题;共46分)6-1、6-2、6-3、6-4、7-1、7-2、7-3、7-4、8-1、8-2、8-3、9-1、9-2、9-3、三、 作文(50分) (共1题;共50分)10-1、四、 附加题(10分) (共1题;共10分)11-1、1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