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采访对象是棵树教案湘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699856 上传时间:2020-02-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采访对象是棵树教案湘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采访对象是棵树教案湘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采访对象是棵树教案湘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8采访对象是棵树教案湘教版【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驱车”、“垦区”、“树冠”、“风餐露宿”、“枝繁叶茂”、“万马奔腾”、“婀娜多姿”等词语。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人(物)的崇高精神。3.学习本文按采访及行踪的先后顺序组织材料的方法,叙事详略有效的处理材料的方法。【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情感,感受人物精神品质。【教学难点】以“采访对象是棵树”来命名和行文的写作技巧。【教具学具】字幕投影片,塔里木盆地的防风林图片。【授课类型】新授课。【教学方法】引导探究、讨论交流。【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的崇高精神,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树,我们随处可见,在我们生活的周围,要种活一棵树非常容易,也许不用你管理就能成活,可在有些地方要种活一棵树却要付出生命的代价,这就是在我国的西部边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西部边疆,去采访采访那里的树。(板书课题采访对象是棵树)1.出示塔里木盆地的防风林图片,简介塔里木垦区2.简介:西部建设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做上记号要求:(1)画记不懂的词语,准备交流 (2)课文中所写到的人和事较多,材料丰富,而我们读后丝毫不觉杂乱无章,这是为什么?2.生自学3.检查学习情况(1)关于生字 垦-恳 树冠 担负(2)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伤痕累累 驱车 树冠 屈指可数 风餐露宿 枝繁叶茂 万马奔腾 摇曳 婀娜多姿(3)解决问题 A探究本文的写作顺序 划出文中能显示作者行文顺序的词语。 我采访的第一颗树 我采访的第二棵树 我采访的第三棵树 按采访顺序及行踪的先后顺序行文 B探究本文材料的处理 快速浏览全文,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 (老班长和军马的事略写,上海女知青的事详写) 作用:有详有略,方能使文章结构显得疏密有致,富于变化。三、再读课文自由探究课文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生动地复述这三个故事。3.从故事中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四、课堂小结1.作者采访的三棵树,每棵树下都埋藏着一段感人的故事,学完这三个人(物)的故事后,你对他们分别想说什么?2.学了本节课后,你有哪些收获?【作业布置】摘抄本课的好词佳句。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本文的组材方法及对材料裁剪的方法。2.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听写生词,复习导入1.听写生字新词,2.复习内容:课文主要写了哪些人和事?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课文所写的人和事较多,材料丰富,而我们多过之后丝毫不觉得杂乱无章,这是为什么?学生交流汇报,教师归纳(出示字幕投影)“我采访的第一个对象是棵树”、 “我采访的第二个对象也是棵树”、“我防风林向前”、“我终于来到了林带的另一头”2.课文主体部分所写的人和事有没有详略之分?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1)学生浏览回顾课文的主体部分,看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2)如果将老班长、军马和上海女知青的事迹平均用力,行吗?(3)为什么详写的是女知青的事迹?3.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学生从文中找出那些看似平淡却富含感情的语句。全班交流,通过朗读这些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情感。学生找到的语句可能有:(投影出示)(1)这棵树真活了,成了塔里木垦区第一树。(2)这棵垂柳被人精心修剪过。尽管是深秋九月,片片柳叶依然鲜绿脆嫩,柳枝在微风中低垂摇曳,显得婀娜多姿。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1.速读课文,夸夸文中的几位人(物)。2.质疑:课文最后一段中,少年为什么在临行前种下一棵白杨树?表达了他的什么愿望?3.同桌交流:学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四、课后拓展,课堂练笔1.想一想,当上海女知青发现行军锅被狂风吹走的一刹那,她会想些什么?试着写一写。2.阅读类似的颂扬西部建设的故事。【板书设计】采访对象是棵树第一棵树 老班长鞠躬尽瘁第二棵树 军马战功赫赫第三棵树 女知青 奋不顾身【教学反思】首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这一环节很重要。因而教学本文时,我首先出示塔里木垦区的防风林图片,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配以文字讲解、描述让学生的认识又上升一个台阶,相机出示课题、解题。其次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内容。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动口读,动手画,感悟。然后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讨论,深入理解。最后,我在学生交流讨论的基础上,给予点拨、总结。总之,我抓好教学的每一环节,读懂故事情节,弄清树和人(物)之间的关系。通过开展讲故事,谈感受加深学生的印象。 附送:2019年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19一面教案新人教版编写教师: 单位: 教学目标:1正确读记“殷勤、陡然、窘相、虐待、颓唐、踌躇、摩挲”等词语。2体会运用外貌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感受鲁迅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教学重点、难点:1文中三次肖像描写及表现的人物性格。2.重点研读“我”与鲁迅见面的部分,理解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刻画的人物,通过一面印象的分析,加深对一面力量的理解。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一、预习探究1“一面”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说说理由。“一面”又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板书:一面2.检查预习(1)读准下面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赫然 踌躇 颓唐 虐待 窘相 (2)联系课文的内容说说下面的词语的意思。殷勤 莽撞 踌躇 摩挲 颓唐 虐待 (3)课文围绕着“买书”这一线索,讲述了怎样一个故事?二、合作交流 1自由读课文,根据自己掌握的方法预习课文。2交流探讨:这“一面”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因为与鲁迅先生见了一面,这给“我”极大鼓舞,获得了生命的支柱“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这是“我”在种种艰苦和险恶面前坚强不屈的力量源泉,是“一面”给了“我”巨大力量。通过这句话,将一次“小”的见面同鲁迅“大”的精神人格巧妙结合起来,画龙点睛,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三、品读感悟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一面”给人留下怎样的印象?说说理由。1针对问题让学生先有感情地朗读所找到的相关句子,再谈自己的体会。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一面”给人的印象是深刻的:廉价卖书,亲自送书给普通工人,这是对劳苦大众的深切关怀;诚恳地推荐别人的书,先生又是多么谦逊;那“微笑”“点头”,蕴含了先生对青年一代的信赖和希望;而先生那“黄里带白的脸”,那“竹枝似的手指”“瘦得教人担心”的身体,正反映了他把整个生命都献给了革命事业。“一面”给人的力量是无穷的:以“鲁迅先生是同我们一起的”鞭策自己,不断进步,时刻记住鲁迅先生是和劳苦大众永远站在一起的!2重点分析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外貌描写,鲁迅先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看看你能够从中感悟到些什么?(可以结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课加以理解)课文对鲁迅的外貌描写,由远及近,从粗到细,由整体到局部,紧紧扣住一个字“瘦”。全文共六次写“瘦”:一次整体写,两次写手,三次写脸。从情节发展上,每到一个转折处,便出现一次对鲁迅先生“瘦”的描写。3重点句子理解:(1)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目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父亲”,我们最亲近的人;“我”,一个处于社会最下层的公交车售票员,被人歧视。然而此刻鲁迅先生却对“我”这样温和,这样亲切,使“我”从心底感到温暖,感到慈父般的亲切,感到长者的慈爱。(2)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一定是!不会错,一定是!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望,可没有蹦出来。一个是崇拜鲁迅的文学青年,一个是关心、热爱文学青年的鲁迅,心有灵犀,一见如故。“我”那种激动的心情简直无法抑制,但又不能不按捺下去。“结结巴巴”,显示出“我”突然发现自己崇敬、热爱的鲁迅先生就站在身边,激动的神态和幸福的心情,难以用言语来表达。“我向四周望了望”,表现出当时社会环境的黑暗和险恶,怕有密探之流在旁边。二是作者有意强压自己的感情,竭力保护鲁迅。这表现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由衷敬爱之情。四、延伸拓展1讨论:题目“一面”除了可以理解为“作者与鲁迅的一面之缘”,你还有其他有新意的不同理解吗?(还可以理解为鲁迅先生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2根据以上的讨论,自己试着写一写。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