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二课形状和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sh****n 文档编号:5613623 上传时间:2020-02-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二课形状和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二课形状和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二课形状和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第二课形状和抗弯曲能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 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改变材料的抗弯曲能力。过程与方法 做纸的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关系的实验。 观察瓦楞纸板的结构,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情感、态度、价值观 意识到小组合作做实验进行探究的必要性。 乐于根据观察作出解释和提出问题。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实验用的大小相同的纸若干张、铁垫圈、胶水、包装箱瓦楞纸板。教师自己准备:一些不同形状的钢、铝型材样品或相关图片。教学过程:一、 复习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增加物体的厚度可以明显地加强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但这样就要增加材料的用量。同学们还能为工程师想想其它的办法吗?二、 瓦楞纸的研究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物品的包装都用到一种纸,同学们知道这种纸的名字吗?(这种纸叫瓦楞纸)1、 感知瓦楞纸的特性同学人平时也接触过这种纸,现在老师也为大家准备了这种纸。大家右以拿到手上感受一下并可以折一折,感觉一下它有多硬,抗弯曲能力如何?(分组感知纸的特性)2、 实验一:我们利用解剖的方法,观察瓦楞纸的结构是怎样的,看看各组成部分的厚薄和软硬。(经过研究,我们产生的什么产生了什么问题或想法?准备怎样继续研究?)三、 形状与抗弯曲能力通过上面的实验我们得出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估计一下,什么样的形状有好的抗弯曲能力?1、 实验要求:不改变纸的长度,把纸折成不同形状,预测并实际测试它们的抗弯曲能力。2、 测度记录:形 状预测抗弯曲能力实测抗弯曲能力3、 小黑板出示问题:(1) 与没有折的纸比较,它们的抗弯曲能力增强了吗?(2) 比较这些形状的纸抗弯曲能力的大小,试做出自己的解释。(3) 为什么有的钢材或铝材要做成“T”、“U”、“L”、“工”字或“口”字等形状?四、 总结通过学习我们用事实证明了,哪些结构和情况下材料的抗弯曲能力可以得到明显的增强,指明学生加答教师补充完整。板书设计:附送:2019-2020年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机械和工具教案备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说出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工具。2、能根据生活的需要正确地使用相关工具。3、知道对工具的爱护和工具使用中的安全。教学重点:知道我们生活中的常用工具。教学难点:能根据生活的需要正确地使用相关工具。教学用具:日常生活上常用的工具、启瓶器等。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出示一没开盖的汽水瓶问:老师想请同学们尝尝这汽水的味道,但瓶盖好紧用手拧不开,谁能帮老师打开?生:用牙齿。生:用启瓶器。师:你们说的方法都不错,如果我们使用工具那会更方便。在生活上有很多的地方必须借助工具才能帮我们解决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我们常用的工具与打开盖子的工具” (板书课题)二、探究过程:1、生活中常常需要利用工具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说一说我们曾经使用过哪些工具,用它们做了些什么事情?学生分组讨论,并作好记录。分组发言共同评论。2、我们是怎样使作这些工具的?学生自由描述再当众表述3、这些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完成哪些事情?分组记录:(表一)工具名称使用方法可心以完成的工作二、试用工具1、 试一试,要将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从木头起出来,选择什么工具会更加方便省力?(学生分组讨论制定计划并解决问题,再分组表述及演示)要求:用不同的工具来做这件事,有什么不同的感受?发现了哪些我们可以研究的问题?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1、 打开油漆桶2、 打开一瓶饮料(杠杆是一种简单的机械。它能帮助我们工作。杠杆都有三个点。杠杆上用力的点叫力点;承受重物的点叫重点起支撑作用的点叫支点) 力点 重点 支点3、 通过观察着重让学让认识这几个点并形成印像。四、课堂小结。板书设计:课后反思:1.3 杠杆的研究教学目标:1、会做杠杆尺的探索性实验,了解杠杆的工作原理。 2、能够观察记录杠杆尺的状态,学习使用图示法简化问题。能够从众多看似杂乱的数据中,通过分析整理,发现杠杆省力的规律。 3、能利用杠杆的原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难题。教学重点:认识杠杆的作用。教学难点:了解杠杆的简单原理。教学用具:杠杆尺、钩码、标尺。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杠杆能在生活中产生这样大的作用,为什么杠杆能省力?它工作的秘密在哪里?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究杠杆的秘密。二、杠杆的基本结构是怎样的?1、 出示杠杆尺,认识杠杆尺的结构。2、 学生自己体验杠杆尺的组成及变化。三、杠杆能省力吗?1、 杠杆尺是研究杠杆的好材料。(我们把挂在杠杆尺左边的钩码看作重物,当杠杆尺平衡时,挂在杠杆尺右边的钩码的重量就是提起重物所用的力。)2、 如何将使用杠杆尺。(将杠杆尺调平:在杠杆尺左边的第二个孔上挂两个钩码,试一试,当在杠杆尺右边的第1、第2、第3、第4孔上也挂上两个钩码时,杠杆尺会处于什么状态?)3、 对杠杆尺在不同时候的状态作好记录。(P6)4、 实验:(1)分别改变挂在杠杆尺左边和右边钩码的位置和数量,杠杆尺的状态会有什么改变?(2)把那些有较少的钩码能够使较多的钩码翘起来的情况都找出来,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从中我们能发现什么规律?(P7)5、 分组分析统计数据。省力杠杆不省力杠杆四、思考问题:为什么在有些地方人们要使用不省力的杠杆?五、课堂小结通过我们的学习,请同学们把学到的知识联系生活中的要求进行使用。并想一想那些用的是省力杠杆,哪些用的不省力杠杆?板书设计:课后反思:1.4 螺丝刀里的科学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到使用螺丝刀工作比较省力。2、通过实验,能够知道,合理使用轮轴也可以省力。3、在科学研究活动中能够与同学合作,积极参与实验、分析和调查活动。教学重点:认识螺丝刀的力臂的原理在哪里。教学难点:认识螺丝刀的力臂。教学用具:螺丝刀、钩码、铁架台、水龙头、滑轮。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让学生分别用一大一小两把螺丝刀拧出木板上的两颗螺丝钉,问:你们在拧螺丝钉时发现了什么?二、探究过程:1、观察螺丝刀的构造,看看能有什么发现。2、实验:把几个钩码紧系在螺丝刀的刀杆上吊起来,用手转动刀柄。再将这几个钩码紧系在螺丝刀的刀柄上吊起来,用手转动刀杆。3、哪种方法用的力少一些?(让每个学生都动手试一试)4、游戏。(1) 做“小个子”战胜大力士的游戏。选一名力气小的学生握螺丝刀的刀柄旋转,力气大的学生握住螺丝刀的刀杆向相反的方向用力旋转,看谁能取得胜利。(2) 各组尝试游戏。三、轮轴的研究。1、 实验操作:(1) 把一些大小不同的轮和轴分别固定在一起,安装在支架上,把钩码分别挂在轮和轴上,试试看,能发现什么?(2) 学生分组实验并做好实验记录,这里主要培养学生的协同分工能力。2、 扩展练习。找一找,说一说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轮轴?它给我们的生活也生产带来了哪些方便?四、课堂小结同学们在生活中一定还和到很多利用轮轴来帮助我们生活与学习的。你可以把你今天学习的内容告诉你的爸爸,妈妈让他和你一起想一想生活中运用到轮轴的地方。板书设计:课后反思:1.5 动滑轮和定滑轮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2、进行对比分析,认识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不同作用。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合作精神。教学重点:认识滑轮的工作原理。教学难点:通过实验来认识其工作原理。教学用具:铁架台、滑轮、钩码、线、定滑轮和动滑轮、重物(钩码)、橡筋、测力计等。教学过程:一、 激趣导入新课。播放升旗片段或出示有关图片资料。问:为什么向下一拉绳子,旗帜就升上去了?二、研究旗杆顶部的轮子1、 引导学生观察国旗台的旗杆顶(或回忆升旗仪式),想一想为什么轻轻一拉绳,旗帜就能长那么高。(学生通过观察发现旗杆顶有一个轮子)2、 结合导入新课的内容让学生头脑中的问题逐渐清晰。并通过引导学生把思考的焦点凝到了那个轮子上。3、认识定滑轮的定义。P104、实验操作了解定滑轮的作用:(1) 试试,当我们向下拉动绳子时,挂有旗子的那部分绳子会怎样运动?(2) 这说明定滑轮有什么作用?5、仔细体会利用定滑轮后有什么不同?(指名学生发言,把探讨内容引到省力上)2、 可以用挂秤实际测试。三、会移动的轮子。1、 认识动滑轮的定义。2、 讨论动滑轮在生活中主要在那些地方得到使用。3、 比较动、定滑轮有什么不同。四、拓展训练如果说定滑轮也是一处杠杆,能找到它的三个点的位置吗?板书设计:教后反思:1.6 起重机教学目标:1、通过科学实验,认识滑轮组的作用。2、能够解释起重机能吊起重物的原理。3、能积极参与科学实验和游戏活动并与同学友好地合作研究。教学重点:知道定、动滑轮是如何工作的。教学难点:认识其工作的原理。教学用具:铁架台、线、滑轮、钩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提问导入: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家村,都有许许多多的建筑工地,参观这些忙碌的建筑工地,我们会有很多的发现。(学生自由表述自己所看见的,并说说自己有些什么问题)“起重机是怎样把那么重的物体送到高空去的呢?” (提示:要注意安全)二、探究过程:1、滑轮组的作用。(1)观察结构图P12(2)实验探讨滑轮的作用。试用一个定滑轮和一下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吊起一个1000克的重物需要多在的力?请学生猜想(结合图)增加滑轮的数量,试试吊起同样的重物需要的力的大小有什么变化?学生分组实验。实验要求:1、明确分工。2、拟定实验计划交老师检查后实行。3、进行实验并作好实验记录。2、游戏体验。小个子战胜大力士:游戏规则见教材P13并将游戏结果用表格作好记录。3、说出自己的发现。学生自由表述自己的发现并从这个游戏中明白了什么?从我们的研究中明白为什么起重机能够吊起那么重的物体。板书设计:教后反思:1.7 1.8 在斜坡上和自行车教学目标:1、能用科学实验的证据来说明斜面的省力原理。2、能制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来研究斜面。3、积极参与科学实验,愿意与同学进行合作交流。教学重点:认识斜面是如如何省力的。教学难点:如何把学到的知识运用生活中去。教学用具: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塔斜面的材料、重物、测力计、一块木头上钉上一颗铁钉和一颗螺丝钉、螺丝刀、铁锤等。教学过程:一、结合生活导入新课。你走过盘山公路吗?谁来描述一下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还有哪些接触斜坡的经历?二、探究过程:1、斜面有什么作用认识斜面。像人行天桥的斜坡一样可以省力的简单机械叫做斜面。交流自己知道的斜面。怎样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要建造一个斜面;要研究不同物体在同一斜面上提升的情况;要研究同一物体在不同斜面上的提升情况。)分组研究斜面是否能够省力。斜面的状况ABCDE使用力的大小对研究结果作出分析,发现其中的规律。2、试举生活中的实例来反映斜面可以省力。(如:沿着公路的斜坡把自行车推上去比你把自行车扛上去要轻松些)3、找一找,要我们身边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结合我们的生活说一说:如我们的盘山公路为什么会修成“S”型。)4、我的自行车我国是一个自行车大国,自行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那么自行车是利用一个怎样的工作原理前进的呢?以前同学们可能觉得很神奇,但在你们学习完这章后再回头来思考这个问题,那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1)自行车上应用了许许多多的机械原理,找找看,我们能在自行车上发现哪些简单的机械的应用。(2)和小组的同学交流,把大家的发出记录下来。(3)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关于自行车的机械问题,和小组同学一起制定一个研究计划,然后开展研究。5、本章小结通过本章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现在我们就一起来回忆一下。指名学生发言,对学生没回答完整的请学生补充,实在没说清的由教师给出怎确定义。并组合生活中的问题进行理解巩固.板书设计:教后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