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米 用米量教案 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570122 上传时间:2020-02-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米 用米量教案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米 用米量教案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年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米 用米量教案 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二年级数学上册 认识米 用米量教案 人教版教学目标:1.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3. 通过合作,学生能用米尺度量整米长度的物体,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掌握1米的实际长度。教学难点:用米尺较准确地量较长物体的长度。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都学会了什么知识? 1.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2. 厘米是个长度单位,它可以用来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3. 我们还学会了以厘米做单位画线段的方法。2. 师:请大家用手比一比,1厘米大约有多长?二、新授1. 认识米(1)导入谈话:看来,大家厘米的知识掌握的都不错,老师这儿有一道小难题。谁愿意到黑板前面来解决这个问题?(2)抛出问题(老师事先给学生准备好一把量程为12厘米的刻度尺)(3)学生提出问题: A: 这把尺子也太短了,量这么长的黑板太费劲。 B: 有没有比厘米长一些的单位。(4)师:谁能回答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5)师:量比较长的物体或者距离,如操场的两边相距多远,通常用米作单位。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认识米、用米量。补充:米可以用字母“m”来表示。(6)出示米尺,观察米尺有什么特点。米尺的刻度都是以10厘米为单位的。(7)让学生拿着自己带来的1米长的卷尺到讲台前来和教师的1米直尺比一比,体验不同的尺子上1米的长度是相同的(在这里误差可以忽略不计)。2. 用米量(1)实际体验:请同学们互相用自己带来的卷尺量一量,把两臂伸开,看一看到什么地方是1米?(2)再次体验:两人再互相量一量身高,从地面到身体的什么部位是1米,看看你的身高比1米高出多少?(3)以小组为单位,量出1米,2米给大家看。3. 教学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1)初步质疑: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厘米的认识,同学们用两个手指比一下,1厘米有多长呢?教师在黑板上1米长的线段的上面画出1厘米。师:1米有多长呢?同学们可以用两手比一下。师:那么米和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2)教师出示一把木制米尺,这是一把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把尺上有多少厘米?10厘米、20厘米、30厘米、100厘米。(3) 请同学们看看自己的卷尺,1米里面是不是也有100厘米呢?(4) 教师在黑板1米长的线段上,以10厘米为单位,分成10份,再次问:谁来说说,1米等于多少厘米?(5) 板书:1米=100厘米(6) 教师出示卷尺。说:量比较长的距离,一般用卷尺。用卷尺量物体的长度时,一定要从物体的一头开始,尺子要拉直,再看另一端在尺子的什么刻度上,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三、巩固练习1. 选择合适的单位(1) 我们的教室长6( ),黑板长2( )。(2) 小明身高124( ),课桌高90( )。2. 操作性练习(1) 两人互相量身高,是_米_厘米(2) 分小组合作测量,4个人用1米长的卷尺,合作量教室里感兴趣的较长物体的长度,测量后进行汇报,交流。如:教室前后黑板的长;教室地面的长、宽,四周墙壁的长等。四、归纳质疑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些什么收获?附送:2019-2020年二年级数学上册 连加 连减 1教案 人教版素质教育目标(一)知识教学点1能正确计算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式题。2掌握用两个竖式连写进行计算的方法。(二)能力训练点1用两个竖式分写及两个竖式连写的方法进行百以内的加减法的计算。2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两个竖式分写与两个竖式连写的不同,激发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三)德育渗透点引导学生联系已有的知识去探索新知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精神。教学重点:用两个竖式连写和两个竖式分写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教学难点:两个竖式连写为什么简便的道理。教学步骤一、铺垫孕伏1导入:我们在一年级已经学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和比较简单的百以内的加减法。下面,请同学抢答几道口算题,谁先算出谁就先说出得数。2提问:下面各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结果是多少?投影出示: 485= 1894=3笔算下面两道题:2834= 6223=4教师概括:今天,我们要在过去知识的基础上继续学习三个数的连加、连减。板书课题:连加、连减。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 出示例1 283423= 教师启发:这道题与刚才笔算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同学们独立用竖式计算出,然后同桌互相交流订正。学生独立演算,教师巡视,看同学们有无用一个竖式连写进行计算的。 引导学生明确。 教师强化两个竖式分写的难点:第一个算式加数的和就是第二个算式中第一个加数。教师启发学生:横式中是三个加数,竖式中怎么变成四个加数了?让同学们议论并汇报。学生观察议论后引导学生说出:第二个算式中的第一个加数,是前两个加数的和,这个数是写了两遍的。 引导学生观察黑板上的两个横写竖式,让学生自主把两个竖式竖着排列,选择有代表性的学生写到黑板上。引导学生观察讨论:两个竖式哪里不同,哪种写法更简便些,为什么? (2)学生练习“做一做”。教师巡视,及时指点错误。2教学例2(1) 出示例2 522018= 根据连加的方法,学生试做这道题。 学生分组交流自己是如何计算的,采取的哪种方法。 两个学生分别板书两种方法。 启发两个学生分别说思路。 教师明确:连减的第一步大家可以用口算,不用写竖式,(教师在相应的竖式上画出虚线)直接写出口算结果,然后与第三个数相减。今后我们做题时,可以灵活一些,只要能口算的就可以不写竖式,哪步不能口算再用竖式计算。 补充完成例2。(2) 学生练习“做一做”。(3) 教师巡视,如发现问题及时纠正。(4) 学生做完后互相交流,说明哪步没用竖式,为什么?三、巩固发展1做一做1,直接写在书上。2夺红旗。(一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四人一组,每人添一得数。)3把相等的式子连起来。(投影出示,学生抄题做,一学生做在幻灯片上。)4独立完成书上做一做2、3。四、全课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笔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在计算时要灵活掌握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