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一年级语文下册 春雨沙沙 1教案 沪教版学习目标:1认识“提土旁”;认识生字10个;描写4个左窄右宽的字。2积累9个词语。3正确朗读课文。4体会春雨中乡村的迷人景象。重点和难点:1能运用多种方法识记本课生字新词。2。体会春雨中乡村的迷人景象。教学过程:一、猜谜引入,出示课题1 猜谜: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都不见(雨)。2 出示课题:3春雨沙沙(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1沙沙的春雨织出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的图画。(出示课文图)谁能看看图来介绍一下?出示:这是一幅美丽的春天图画:( )。2听课文录音,边听边想课文中是怎样描写这幅图画的。3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生字。4学习本课9个生字。 (1)小组合作学习生字,巧记生字。 (2)全班交流记字方法。 (3)指导书空:织、坡、播、植三、朗读课文,了解内容1借助拼音读课文,要求不加字,不漏字,读准宇音。2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课文哪一小节描述了美丽的春天图画。3交流并出示第2小节。4朗读全文。四、说话训练,拓展延伸你知道春天还有哪些迷人的景象吗?1 小组讨论。2 全班交流。五、复习字词句,巩固练习 1读生字游戏:你点我读难不倒(同桌学生一个点生字,一个读生字)。2部首妈妈找孩子;积累“提土旁”的字。 3读句子:(1)春雨沙沙,春雨沙沙沙沙的春雨,像千万条丝线飘下 :(2)穿梭的燕子衔着雨丝,织出一幅美丽的春天图画:绿的,是柳叶;红的,是桃花。 4复习“织、坡、播、植”4个生字的笔顺。5描摹生字“织、坡、播、植”。附送:2019-2020年一年级语文下册 春雨沙沙1教案 沪教版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读准:“燕、织、幅、岸、座、坡、播、农、民、植” 10个生字,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4个左窄右宽的字:“泥、渴、粒、喝”。2.能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按标点停顿。在阅读过程中,了解“迷人的图画”的内容,积累描写春雨的句子。3.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春天的迷人景象。感受春天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教学重点和难点:1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认读“燕、织、幅、岸、座、坡、播、农、民、植”10个生字。2积累描写春雨的句子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春景,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生字卡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1.媒体演示春雨绵绵的情景:春雨沙沙地下着,桃红柳绿,小燕子在雨中穿梭。引导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2.出示课题:3.春雨沙沙 指名朗读,齐读说明: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能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课文的学习中去。优美的画面,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整体感知,了解内容。1.听课文录音,听一听春雨是怎么样的?2.交流。出示句子:春雨沙沙,春雨沙沙沙沙的春雨,像千万条丝线飘下3.指导读句。(读准“沙、下”的字音)说明:这一环节安排听课文录音,要求学生边听边思“春雨是怎么样的”,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边听边记相关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边听边思,边听边记的好习惯。三朗读课文,学习生字。1.借助拼音,自学生字,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2.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学生评议。3.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的是一幅怎样的迷人图画,写了春雨下的哪些景物?4.交流,出示课文第三小节。5.小组学习:朗读第三小节,学习生字,巧记生字。6.交流:(10开火车读生字。(2)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学习”提土旁”.(3)指导书空:泥、渴、粒、喝(4)老师范读第三节,学生看课文插图,老师读到哪,学生手指到哪。说明:教师范读,学生指插图,旨在让学生用耳朵、用眼睛去感受课文描绘的迷人春景,为下一步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打下基础。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是根据插图由近及远的顺序描写的,从中学习观察图片的方法,为今后的看图写话打下基础。(5)这些景物迷人在哪里?选择一个说说。柳叶绿,桃花红颜色美。积累“桃红柳绿”小河清凌凌,鱼儿欢快。读好“清凌凌”,说说如果你是河里的鱼儿会说些什么?农民娃娃春种植树忙。如果你是农民和娃娃会说些什么?你有什么问题吗?(6)运用多种形式指导朗读。(重点指导朗读:“穿梭的燕子衔着雨丝,织出一幅美丽的春天图画:绿的,是柳叶;红的,是桃花。”读准句中的“画”、“花”的读音。)7.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四总结课文,练习说话。春天的景色多么迷人啊!你还知道春天有哪些迷人的景色向同学介绍一下。1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说明:这一说话环节,可先安排了小组学习,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这样可让每个学生都有开口说的机会。为了拓展学生的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地方,不同的角度去发现春天的迷人景象,拓展说话的内容。)五巩固识字,指导写字。1“打气球”游戏:认读生字、词语2指导写字。(1)写字准备。(2)教师范写,随机指导。学生观察每一笔的位置。(3)寻找共同点:左窄右宽。(4)学生书写,教师巡视。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