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三政治冲刺复习讲义(一).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5453204 上传时间:2020-01-30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1.4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三政治冲刺复习讲义(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2019-2020年高三政治冲刺复习讲义(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2019-2020年高三政治冲刺复习讲义(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三政治冲刺复习讲义(一)一、天津高考政治试题能力考查的特点加大能力考核力度,增强区分度知识点完整性提取信息准确性知识储备、知识整合分析问题和知识迁移的能力形成答案提纲的能力规范表达的能力二、注重能力培养,改善学生思维品质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重阅读)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达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能够准确、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重基础)能够根据从试题中获得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作出必要的判断。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分析问题。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的“知识库”中的有关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描述和阐释事物(重分析)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经济、政治、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论证和探讨问题(重创新)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综合使用题目提供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1)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要求在于:全面、系统地收集试题信息,明确试题的测试目的和意义;提取对作答有效的信息,并能够使用分析、归纳等方法对信息进行整合,使作答完全对应信息的要求;在综合信息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理性认识和信息意义的提升,并进行合理的发挥。(2)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主要表现为审题的全面和精确,把握各种信息的性质和试题的立意,明确答题的要求和方向。【启示】:对题干的解读A.构建起特定热点问题的体系,对热点要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把握,为全面准确地获取和解读信息奠定坚实的时事基础;由于高考试题大多是以社会现实中的热点为背景材料,对重热点背景材料的解读是获取和解读信息的主要内容。我们必须在系统学习、认真研究、仔细梳理的基础上,构建起特定热点问题自身的体系,以获得对该热点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系统把握,从而为全面准确地获取和解读信息奠定坚实的时事基础B.要掌握对图表、漫画、文字材料等不同信息载体审读的方法和思路,培养良好的读题、审题和思维习惯。由于信息的呈现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还要掌握对图表、漫画、文字材料等不同信息载体审读的方法和思路,培养良好的读题、审题和思维习惯。C.对试题的所有信息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甚至去伪存真的筛选和整理,以获取“有效信息”。由于试题所反映的信息对解决问题的作用是不一样的,有的是与回答问题并不直接相关的信息。因此,必须对试题的所有信息进行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甚至去伪存真的筛选和整理,以获取“有效信息”。对设问的解读要从对构成设问的不同要素中,理清试题的考查意向和要求,为进一步准确回答问题做好准备。对设问的解读也是获取信息的重要任务和途径。我们要从对构成设问的不同要素中,理清试题的考查意向和要求,为进一步准确回答问题做好准备。当然,文化基础越深厚,对信息感受越敏锐,对信息的理解和分析越深刻,判断事物也越准确。所以,扎实的知识功底是有效地获取和解读信息的基础和前提。2.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1)含义调动知识,是指在获取和解读试题信息的过程中和基础上,能将接收到的信息迅速与相关的知识内容建立准确而有效的联系,是考生根据试题信息和要求对已储备知识的选择和提取。运用知识即考生经过分析、判断、推理、归纳等思维过程,运用相关知识、规律、原理等分析和解决问题,即通常所说的“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2)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综合使用各种理论和原理分析实际问题。从实际问题中推导出理论和原理。根据理论和原理的要求,对实际问题进行综合性的描述或提出解决方案。(3)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也就是知识的重组、迁移能力,它有三个层次的要求:将试题信息包含的所有内容与个人的知识储备进行充分的结合,而不是表面的对应关系;在试题信息与知识储备结合基础上,完成试题的作答要求;用同样的方法,对综合性试题进行理解和分析,体现了更高的理性化要求。 【启示】:必须要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把握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基础是知识的储备。因此,必须要构建相对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把握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包括不同模块知识间的联系。必须要以热点问题为中心,把与热点问题有联系的主干知识,迁移、重组、整合在一起,形成新的知识体系。调动和运用知识的依据是背景信息,更多的就是实际问题。因此必须要以热点问题为中心,把与热点问题有联系的主干知识,迁移、重组、整合在一起,形成能够自然顺畅分析热点问题的、具有综合思维价值的新的知识体系,以使考生遇到新情景时能准确、及时地调动和灵活运用知识。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互动性。调动和运用知识的实质在于构建起知识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因此,必须坚持理论和实际互动性。一方面,在以书本知识为主体进行学习或复习时,要以知识为中心,联系相关的实际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以明确知识的“使用价值”,即“理论联系实际”;另一方面,在以热点为专题进行复习时,对具体的热点问题,要调动多方面知识进行分析,即“实际联系理论”。在高考试题中,最佳选择题主要考查的就是这两个能力。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选择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选择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审题 答题题干题肢:读懂题肢,选择与题干指向一致的内容审材料:找出基本观点,提炼中心思想审设问:明确选择方向, 确定与题肢的关系排除:排除干扰项,降低选择难度比较:比较相似项,选择最佳项审设问:明确选择方向,确定与题肢的关系例1:(xx,江苏单科,23)为了推动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中宣部、中组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了“双百”人物的评选活动。2009年9月10日,评选出了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所以要开展群众性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因为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 公民追求的最高道德目标A. B. C. D.答案:B审材料:找出基本观点,提炼中心思想例2:(xx,广东,11)“万物并存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可以用来表达文化的A.包容性B.不平衡性C.同一性D.时代性答案:A审题肢:读懂题肢,选择与题干指向一致的内容例3:(xx,江苏,24)“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韵味传神的青花瓷穿越千年的历史,向人们展示了中华文化的A.包容广纳 B.推陈出新 C.博大精深 D.源远流长答案:D答题:排除排除干扰项,降低选择难度比较比较相似项,选择最佳项例4:(xx,天津,5)最近,河北农业大学一群毕业生默默帮助病逝同学李宝元父母的事迹被广为传颂。15年前毕业之际,有人提议“宝元的父母咱们得管”,一个算不上约定的“约定”,让两位老人15年收到了15张汇款单和56封信。同学们用实际行动使扶危济困、重情信诺的传统美德在当代得到完美绽放。这一事迹表明A传统道德准则完全适应现代生活 B中华文化的具体内涵是亘古不变的C传统道德对今天人们的价值选择有深刻影响D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答案:C 选择题的类型因标准而不同。文字式例1:(xx,浙江,25)xx年4月,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升53%。为有效控制通货膨胀,政府应采取的财政政策和措施是A削减行政开支,减少财政支出 B增加国家税收,扩建公用设施C减少国家税收,减持外国国债 D增加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长教材原文:在经济增长滞缓、经济运行主要受需求不足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通过增加经济建设支出、减少税收,刺激总需求增长,降低失业率,拉动经济增长。在经济过热、物价上涨、经济运行主要受供给能力制约时,政府可以采取额紧缩性财政政策,通过减少财政支出、增加税收,抑制总需求,稳定物价,给经济“降温”。答案: A例2:(xx,全国,新课程,23)民间俗语寓意深远,代代相传,凝聚着广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这两句话蕴含的哲学道理是矛盾中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正确认识矛盾的重要前提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离开对具体矛盾的具体分析就不能正确解决矛盾A B C D答案:C图表题解题技巧两比:即“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图表的中心观点或结论。三审:一审图表头,二审图表内容,三审表注。四结合:一要结合设问,带着问题审读图表式材料,更有指向性。二要结合图表标题,图例。三要结合书本所学知识。四要结合党的方针政策。表格式例题:(xx,北京,35)二十多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三大产业的比重发生了很大变化1990年2000年xx年第一产业27.1%15.1%10.2%第二产业41.3%45.9%46.8%第三产业31.6%39.0%43.0%根据上表中的数据可以推论出我国农业总产值逐渐减少 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逐渐提高劳动者对服务业技能培训的需求上升 劳务消费在居民消费中所占比重逐步增加A. B. C. D. 答案:D坐标图式例1:(xx,江苏,10)图2表示效率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横轴x代表收入差距,纵轴y代表效率,原点O表示绝对的平均主义和绝对的低效率。曲线表示效率随着收入差距的扩大而变化的情况。该图表明在x1之前,效率与收入差距成反方向变化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效率会降低收入差距扩大具有激励作用,效率将会提高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限度内有助于保持较高的效率A. B. C. D. 答案:D例2:(xx,福建,31)通货膨胀一般是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来衡量的物价涨幅,国际上通常把CPI涨幅达到3%作为警戒线。读图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A点时,适宜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降低利率B.从B点到C点,适宜减少财政支出,降低货币流通速度C.从C点到D点,适宜扩大财政盈余,降低存款准备金率D.在E点时,适宜增发国债,增加货币供给答案:B例3:(xx,天津,3)汽车需求量(Q)随着汽车价格(P)、汽车购置税(T)、汽油价格(E)、居民收入(I)的变动而变动。下列曲线图中正确反映其变动关系的是答案:C例4:(xx,山东,18)下列四幅图描述了某商品的价格(P)、需求量(D)、价值量(V)以及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L)之间的关系 若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下列传导过程正确的是A B C D答案:D饼形图式例1:(xx,江苏,9)某家庭共有闲置资金10万元,其投资理财方案如图1所示。该家庭理财方案的特点是采用了多种理财方式,资产组合理 偏重于风险资产投资有较强的风险规避意识 储蓄和债券投资所占比例偏低A. B. C. D.答案:D例2:(xx,天津7)“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见图2),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 绝对同一的观点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的观点 矛盾双方相互贯通的观点A B C D答案:B例3:(xx年,山东,20)“好客山东贺年会”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促进了节日消费。关于图7“好客山东贺年会”四大理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民族节日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积淀 先进文化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贺年活动是文化传播的有效途径 传统习俗是传统文化的主要形式A B C D答案:B例4:(xx,广东,26)图7横向箭头显示的是一种宏观经济的收缩过程,纵向箭头显示的是针对过程中各环节相应的调控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采用的手段是A. B. C. D.答案:B柱形式例题:(xx,全国25)2000年至xx年,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统计数据如图6:从图6可以看出我国进出口产品结构更加优化 进出口对GDP拉动作用逐渐增强开放型经济水平进一步提升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A B C D 答案:B漫画题第一步:分析漫画的标题,标题是对漫画所表达的主题思想的高度概括第二步:仔细观察画面,读懂漫画所要表达的意思第三步:要分析漫画中的语言文字第四步:要透过画面,挖掘出漫画蕴含,深刻道理。漫画的背后必然隐藏着深刻的要点。透过现象看本质。例1:(xx,江苏,14)仔细观察漫画放心肉(见图3)。该图所反映的社会问题存在的原因是部分经营者缺乏市场规划意识 部分经营者缺乏良好的形象政府相关职能部门行政执法效能差 某些政府部门履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不到位A. B. C. D.答案:B例2:(xx,天津,3)瘦肉精火腿肠”等食品安全事件屡有发生,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要有效防范此类现象发生,从漫画交叉地带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是A政府要直接参与食品生产和管理B要加强法制建设,提高政府权威C政府要清正廉洁,防止行政执法腐败D要完善权责一致、分工合理的行政管理体制答案:D例3:(xx,福建,35) 徐悲鸿的八骏图以中国的水墨为主要表现手段,参用西方的透视方法,用笔刚健有力;毕加索的斗牛似中国的写意画,用笔奔放洒脱。以下选项最符合题意的是A两幅作品成功实现了中西文化和艺术的融合 B.两幅作品以不同风格表达了共同的审美感受 C.艺术的创作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因而不可承袭 D.艺术的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因而不可复制答案:B例4:(xx天津5)漫画赛跑启示我们在成长道路上要A.发挥主观能动性,锲而不舍B.尊重客观规律,循序渐进 C.明确人生目标,锐意进取 D.增强竞争意识,自立自信答案:C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1)描述和阐释事物,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成果的文本化呈现。描述事物即表现事物的形态或状态,阐释事物即对事物的说明和解释。(2)描述事物的能力主要表现在观察的细致、全面,表达的准确、简洁;而阐释事物的能力则在准确表达的同时,又显示着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理性思维的水平。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实际上就是能通过思维过程,把握事物的本质特征,并使用简明准确的学科术语叙述之,以此考查考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具体包括以下基本要求:对构成事物整体的各种因素和现象进行表述,对一种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性因素进行完整的说明;认识事物产生、演变的规则和规律,并结合知识资源进行解说和阐释;将多项事物进行综合性的判断、理解、分析与阐释。【启示】:描述和阐释事物要求通过概括,正确表述试题信息呈现的现象,从中提炼、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能辩证地、历史地对事物进行学科的和跨学科的描述与阐释。因此,考生要熟练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掌握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比较、判断等思维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矛盾分析法等思维方法。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还要求考生针对不同类型的试题,学会运用不同的解题和答题的技巧和方法,掌握不同类型试题解题的基本思路。此外,回答问题时,要注意把握表述技巧,要点全面、表述完整、层次分明、语言规范、用词恰当,并注意使用政治学科术语,言简意赅。切忌东拉西扯、词不达意,口号式、口语化。4.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1)论证,在逻辑学中的含义是指引用论据来证明论题的真实性的论述过程。而当这一过程在考试形式中出现,则主要表现为回答问题或完成题目要求的任务时的论述和证明的能力。(2)探讨,即对问题的研究和讨论。探讨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立论的过程,即对某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表示自己的意见。在考试过程中,探讨实质上表现为一种态度,是对未知知识研究的欲望,或对某些结论勇于提出新的假设。(3)具体要求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是“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包括政治单科考试)测量的重要能力,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这一能力的考查会更加突出。具体地说,它包括以下具体要求:运用学科的方法,对事物进行梳理、论证和探讨,而方法的运用又符合论证不同问题的具体要求;论证必须符合论证对象的自身要求,并做到观点、表述和内容上的有机结合;在对问题进行论证的基础上体现思维的个性和潜力,充分运用论证成果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创新。【启示】:论证问题的能力主要包括:第一,对学科知识总体把握的程度。没有足够的知识底蕴,就无法通过判断、推理等思维过程提出(或得出)正确的观点,运用知识或理论支持或说明论点也无从谈起。因此,必须要牢固掌握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为论证问题提供前提条件;第二,答案组织的逻辑性和层次性。一般来讲,针对试题设置的具体情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背景从中得出多方面的要点。如何从这些要点中筛选出符合试题设问的内容,并将这些要点整理成逻辑顺畅、层次分明的论述,是学生实际掌握、理解、运用知识的外在表现,也是考生整体素质的集中体现。这就要求考生具备较高的语言组织的逻辑性、层次性能力。【温馨提示】逻辑要求:7-9分能较完整地呈现重要逻辑环节,逻辑线索比较连贯4-6分论证逻辑线索比较连贯,但明显缺少一些重要逻辑环节1-3分孤立地论证个别逻辑环节0分没有围绕论题论证,简单堆砌教材语言非选择题解题思路审题:一审设问(范围): 大范围: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经济学常识 中范围:辩证唯物论、认识论、唯物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 用当代国际社会知识,用探索世界和追求真理知识 小范围:1发展观、联系观2矛盾分析法3社会发展规律的知识4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知识5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6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的知识7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知识二审主体:经济生活:国家、企业、个人政治生活:公民、政府、党、人大、政协、主权国家、联合国文化生活:国家、企业、个人生活与哲学:三审角度:是什么:阐述观点,说明理由,特点,关系,谈谈看法为什么:说明、分析依据、理由、必要性,分析作用、变化、正确性,说明为什么要树立,论述为什么必须坚持等等怎么做:说明如何体现、促进、坚持,提出解决思路,谈谈启示、应有的态度,等等经济生活试题解题思路 读图(材料)说明问题并分析实质(注释的作用:概念内涵、标准、补充)说明为什么?(成因、重要性、必要性、意义)说明怎么做?或提几条合理化建议。生活与哲学试题解题思路 试题设问特点上述材料体现了那些哲学道理?结合材料,运用原理,说明某个问题。结合材料,说明怎样做到-?材料阅读方法分段、分层、分句各自道理;各段或各层内涵共性道理;各段、各层各句的内在联系。四审分值:答题:形成答案提纲的能力答案的布局要有层次性,先答什么、后答什么,答题前一定要做好总体规划,考生可按“先重点再其他、先观点再材料、先教材再创新”的顺序来组织答案;规范表达的能力答题时,考生要按照高考要求答卷,答案要富有专业性、逻辑性,要言简意赅。例1:(xx,天津,12)材料一表2 中国与世界部分经济指标对比三大产业结构比例(xx年)研发经费占GDP比重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xx年)中国10.6:46.8:42.61.7%(xx年)世界平均3:28:692.21%(xx年)以各产业增加值占DP比重计算。 材料二:1978年至xx年,我国GDP总量从3645亿元增长到397983亿元,年均增长987%。“十二五”规划确定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为7%。温家宝总理对此曾指出,“7%的发展速度也不算低了”,“真正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1)运用经济生活知识,根据上述材料解释为什么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增长速度,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情。”(12分)(2)“十一五”期间,我国城镇登记失业单一直徘徊在4043之间。在经济意义上,失业人口的存在是一种社会资源的浪费,运用劳动二重性的知识予以说明。(8分)(3)实现有质量和效益的7的经济增长是一个系统工程,用系统优化的方法说明怎样实现这一目标。(11分)参考答案:(1)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科研投入不足,影响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环境压力较大,影响可持续发展;经济总量的大幅度提高,制约增长速度。(2)任何生产商品的劳动都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统一;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失业人口无法通过直接参与社会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和价值。(3)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立足整体,统筹考虑产业结构,环境等诸多要素;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精心组织、合理安排,形成良好的经济运行秩序;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不断优化组合影响经济发展的各要素,以实现系统的更大功能。例2:(xx,天津,13)(7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根据表3左列信息,将右列需要填写的内容,依次写在答题卡上。表3我国促进文化发展的政策体现的文化生活知识(各写一点即可)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公共博物馆、图书馆、纪念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向社会开放。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文化对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对国家重大文化遗产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展现世界文化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有利于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例3:(xx,四川,38)(3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注:投资率是总投资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消费率是最终消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投资、消费、出口被喻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与消费为内需,出口为外需)。据世界银行统计,目前全球的平均投资率为23%,消费率约75%。材料二:近年来,国家对“促消费”工作采取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着力解决制约消费需求扩大的矛盾和问题。“十二五”期间,我国将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逐步提高消费率,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局面。材料三:国务院制定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要求“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某市政府结合本地实际,为促进居民消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要求干部深入基层,了解群众消费需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高城镇化率;积极培育家庭服务、信息服务等消费新热点;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本市最低工资标准;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廉租房建设投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市场违法行为。(l)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3分)材料一与材料二之间有什么联系?(2分)从经济常识角度看,提高消费率有何重要意义?(5分)(2)联系材料一和材料二,运用主次矛盾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的认识。(10分)(3)结合材料三,说明该市政府是如何坚持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的。(12分)参考答案:(1)2000年以来,我国投资率呈上升趋势,消费率呈下降趋势;与全球平均水平相比,投资率明显偏高,消费率明显偏低。反映出我国投资与消费不协调、不平衡。国家采取促进消费的系列政策措施,是针对我国经济中投资与消费不平衡的状况,目的是促进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有利于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扩大居民消费,改善民生;有利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增强居民消费信心;有利于拉动与消费相关的企业和行业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改善经济结构。(2)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这要求我们应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针对现状,国家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正是这一要求的体现。主次矛盾相互依赖,次要矛盾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这要求我们应坚持统筹兼顾,恰当处理次要矛盾。在扩大消费的同时,不忽视投资和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体现了这一要求。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使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坚持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3)(12分)该市政府按照中央要求,结合本地实际,采取促进居民消费的系列措施,坚持了民主集中制原则。该市政府采取的要求干部了解群众消费需求、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措施,坚持了对人民负责原则。该市政府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依法打击市场违法行为,坚持了依法治国原则。例4:(xx,山东,28)“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山东省委、省政府将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努力实现富民强省新跨越。阅读资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为进一步推进转方式调结构,xx年10月,山东省委组织专家分赴全省17市进行了实地调研。针对调研中发现的新问题,山东省委认真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深化了对转方式调结构的认识。材料二:图9是山东省“十五”末、“十一五”末、“十二五”末(发展目标)的地区生产总值构成图。材料三:xx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山东省政府将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奠定良好的基础。(1)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知识、回答山东省委为什么要组织调研,听取民主党派和群众的建议。(2)结合材料一,运用实践与认识关系的知识,分析山东省委开展调研工作的合理性。(6分)(3)材料二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据材料二、材料三,分析为实现“十二五”末的产业发展目标,山东省政府的各项措施所蕴含的经济生活道理。(11分)参考答案:(1)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山东省委组织调研、听取建议是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要求;我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要求听取民主党派建议;听取群众建议是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利于发挥人民首创精神。(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山东省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山东省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山东省委通过调研获得认识的目的是推进转方式调结构。(3)第一、二产业比重逐步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步上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财政政策是我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之一,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劳动者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有利于推动技术进步和生产力发展;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例5:(xx,浙江,41)近年来,东部地区民营企业出现了“用工荒”,一些企业难以找到所需的农民工。“用工荒”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材料一:我国东部地区民营企业绝大多数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农民工需求很大。我国地区发展水平和资源禀赋差异巨大,中西部地区仍保持一段时间工资相对低廉的优势,一些东部企业逐渐向中西部扩张。随着国家中西部地区开发战略的实施,中西部地区企业用工明显增加。材料二材料三:就“用工荒”问题,三位同学各抒己见。小张认为,“用工荒”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经济问题,一定程度上“慌”了企业,企业和政府都应高度重视,小王认为。“用工荒”与劳动力价格太低有关,企业只要大大提高工资,“用工荒”就能迎刃而解,企业也没有什么可“慌”的。小周则认为,“用工荒”是市场运行过程中的自然现象,不必大惊小怪,只要让“看不见的手”继续发挥作用,“用工荒”问题自然会得到解决。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思想政治的有关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分别指出表4、图14中的经济信息。(6分)(2)运用劳动和就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别评析三位同学的观点。(14分)(3)面对“用工荒”,政府应如何履行其应有的职能?(12分)参考答案:(1)表4显示,东部地区民工工资高于中西部地区,但增幅小于中西部地区。图14表明,东部地区吸纳了全国外出农民工的绝大部分,但xx年的比例下滑。相对于xx年,xx年农民工的东部、长三角、珠三角就业的比例下降,在中西部地区的比例上升,省内就业比例上升,省外就业比例下降。(2)劳动者是生产过程的主体,在生产力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企业招不到工人,生产资料与劳动力无法结合,不能创造财富,必然影响企业和地区经济发展。小张的观点有道理。企业提高工资一定程度上可缓解“用工荒”,但企业不转变发展方法,就不可能持续提高工人工资。何况,企业要招到工人,还应为工人提供劳动安全、社会保障等。从根本上讲,解决“用工荒”的出路在于东部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小王的观点不全面。在我国,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用工荒”是市场运行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现象,市场机制对于“用工荒”的解决有重要作用,但市场有局限性,要更好更快地解决“用工荒”,还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小周的观点是片面的。(3)政府要维护劳动者和企业合法权益,协调企业和职工的关系,履行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加强宏观调控,帮助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履行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推动企业加强文化建设,加强对职工的人文关怀,推动农民工技能培训,履行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履行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政府还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决策,接受监督,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例6:(xx,北京,38)培育优势产业是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材料一:优势产业的培育,既与图11中四种因素的基本状况密切相关,又与这些因素能否相互促进有关。这一分析框架用图形表示如同钻石的顶面,因此被形象地称为“钻石模型”。(1)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图11中所列生产要素和市场需求为什么对产业发展十分重要。(13分)材料二:青蒿素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治疗疟疾的药品,因其速效,高效而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近年来我国青蒿素产业的发展遇到一些难题。我国青蒿素产业的现状及分析因素现状基于“钻石模型”的分析企业战略、企业结构和同业竞争研发投入不足,缺少专利,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战略。原材料优势和广阔的市场需求为我国青蒿素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企业新产品开发乏力,缺乏相关产业的支撑,使资源优势停留在低附加值的产业链环节上。青蒿素产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致使各因素之间没有形成良性互动,影响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生产要素我国在原材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拥有全球80%以上的青蒿素资源。市场需求原材料和制成品的市场需求旺盛相关与支持性产业我国医药设备制造业整体水平较低,在粉碎、药液分离和质检等方面的生产设备性能差、效率低。(2)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依据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要求,针对我国青蒿素产业的现状,说明如何提高该产业的竞争力。(12分)(3)培育优势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需要政府科学、民主决策,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如何提高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水平。(10分)。参考答案:(3)政府: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建立信息公开制度,增强决策透明度。公民:通过各种渠道参与决策过程是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的重要环节。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参与民主决策(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例7:(xx,福建,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42分)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材料一: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 君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民”。“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时间,适应新的发展要求突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1)结合材料一,说明从民本思想到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如何体现人类认识过程的。(12分)(2)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向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8分)材料二:温家宝总理在xx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神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对此,某报记者就“我心中的幸福”采访了不同人群,以下是他们的看法。(3)运用经济生活的知识,从农民工、家庭主妇和企业家对幸福的看法中任选一种,就是先他们“心中的幸福”提出你的合理建议。(12分)(4)从政治生活的角度,结合大学生对幸福的看法,谈谈国家怎样才能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10分)参考答案:(1)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孟子到唐太宗再到谭嗣同对民本思想的演变,直至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提出,体现了认识的反复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随着社会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从“民贵君轻”到“君存百姓”再到“民本君末”,民本思想的内涵不断变化,“以人为本”的内涵也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而不断丰富,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以人为本”就是对民本思想的超越和发展,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2)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是经祷、政治的反映。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觉“以人为本”都是一定社会经济、政治制度的产物。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剥削制度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制度的基础上。文化反作用于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传统的民本思想有利于缓和当时社会的阶级矛盾,根本上是为了巩固剥削阶级的统治。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实践促进了我国政治、经济的发展,根本上是为人民服务。(3)答案一(农民工):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宏观调控,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依法保障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企业要依法诚信经营,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农民工要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答案二(家庭主妇):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稳定物价,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依法保障消费者的台法权益;企业要依法诚信经营,生产符合食品安垒标准的产品;消费者要了解市场信息,懂得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参与监督,共同培育良好的市场秩序。 答案三(企业家):国家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加强宏观调控,规范市场秩序,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健全社会信用体系,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承担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家要提高自身素质,正确处理个人、企业和国家之间的关系。(4)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保障公民有序参与政治生活,保障公民真正享有和行使政治权利和自由;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原则,确保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保障人民当家作主。例8:(xx,北京38)你熟悉互联网,但你了解物联网吗?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和感受奇妙的物联网世界吧。(1)如图11所示,在互联网基础上诞生的物联网,向我们展开了一幅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联系的新图景。与自在事物的联系不同,物联网实现的联系时一种什么联系?(2分)这种联系是如何建立的?(4分)物联网将使我们的世界更加智能化。通过物联网,主人在路上能够遥控家中的电器做家务;顾客在超市能够了解商品的生产和流通过程的主要信息,假冒伪劣商品将无从遁形:企业信息监控中心能够自动协调生产过程;农作物会“主动”发出该浇水、该施肥的各种信息。物联网还将促进新技术的研发,加快相关产业的成长,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生活中的相关知识,分析物联网对个人消费、企业经营和国民经济发展可能带来哪些方面的影响。(14分)材料一:抢占经济科技制高点,关系到国家竞争力和民族的未来。物联网有望成为我国抢占新一代信息技术前沿的桥头堡,成为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新引擎。我国政府必须抓住这一历史性机遇,及早谋划,有所作为。材料二:当前,物联网发展在研发水平、行业标准、人才队伍、相关政策、国家安全和个人隐私保护等方面给我们提出了新的课题。(3)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中的相关知识,说明在物联网发展过程中政府为什么要有所作为。(4分)结合材料二,运用政府职能的相关知识,谈谈政府应该如何作为。(6分)(4)物联网是创新的成果,物联网的进一步发展仍然要以不断的创新为动力。运用生活与哲学中有关创新作用的知识,说明如何促进物联网的发展。(6分)参考答案:(1)人为事物的联系。这种联系是人们按照实践的需要,在实践中,根据事物固有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起来的。(2)对个人消费的影响:将改变人们的消费方式,提高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使生产管理更加科学降低生产成本,促进诚信经营,有助于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对国民经济的影响:有助于规范市场秩序,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有助于提高国家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就业。(3)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物联网对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发展物联网是政府的职责所在。政府要履行组织经济建设的职能,制定发展规划、拟定行业标准、出台相关政策,支持物联网核心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履行组织文化建设职能,拓展教育事业,加强物联网人才培养;履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职能,保护国家和公民信息安全。(4)应增强创新意识,进一步加强物联网的核心和关键技术的创新;根据物联网发展的客观要求,适时调整与此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部分和环节;在实践中变革思维方式,不断发展和建立新的联系并拓展物联网的应用范围。探究题综合探究题的基本类型“研究课题”类例题:(xx,江苏,35)近几年来,有些中学生以穿名牌、用名牌为时尚。针对这种情况,某校高三某班专门召开了“聚焦中学生名牌消费现象”主题班会。针对本班同学日常生活消费状况,拟订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并简要写出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参考答案:课题:中学生消费面面观或中学生消费现象透视等。研究目的:树立正确消费观并引导消费行为。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观察法、小组合作等。练习题:国家环保局长指出,近年来,我们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大力削减水污染负荷。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大江大河 “活动方案设计”类围绕某个学习主题设计活动方案,是考查学生学习探究能力的一种重要方法。设计活动要求的形式有:设计调查方案、设计服务方案、设计参观方案、设计主题班会方案、设计辩论会方案、设计听证会方案等。设计活动方案一般应考虑以下几个方面:活动(调查)主题、活动目的、活动准备、活动形式、活动手段、活动过程(步骤)、活动总结(反思、感悟)等。例题:(xx,宁夏,38)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圆明园是我国古代园林和建筑艺术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联军大肆抢劫后焚毁,现在是我国重要的文化遗址。20世纪80年代以来,关于圆明园遗址保护和重建方案的争论充分展开,目前主要有原址整体复建、原址部分复建、遗址附近复建、异地重建等观点。假如让你制定方案,首先应抓什么环节?在这个环节你主要应做哪些工作?参考答案:调查研究。查找和核实有关圆明园的原始资料,通过座谈会、互联网等渠道听取意见、征询建议,了解有关文化遗址保护的法律、法规,走访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等。(要求至少写出两项。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均可得分)例题:(xx,天津,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世博会自诞生以来,一直讲述并预言着世界的改变,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走向成熟。世博会是展示台:上海世博会吸引了24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集中展示了最新的科技成果、多元的世界文化以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世博会是大课堂:上海世博会拓展了人们的知识视野,激励了全社会的创新热情,眺望了世界文明的未来。世博会是助推器:1933年荧加哥世博会使美国汽车业大放异彩;1933年大田世博会推动了韩国从出口加工型经济向自言创新型经济的转变;xx年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深化了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的思考和探索,成为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驿站。某中学组织开展“参与,让世博更美好志愿者服装样式设计”活动。在设计过程中,有些同学认为应突出美观,有些同学则强调实用。如果由你设计,你会突出美观还是强调实用?请说明理论依据。参考答案:突出美观或强调实用,坚持重点论。主张美观和实用的统一,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提出“建议措施”类这类试题开放性比较强,作答时要注意行为主体(如党、政府、社会、生产经营者、消费者,不同的主体有不同的要求)。回答此类问题有四个忌讳:一忌空,抛开教材,缺乏知识底蕴;二忌虚,针对性不强,简单照搬教材或老师归纳的观点。三忌乱,逻辑混乱,没有层次;四忌寡,角度单一甚至重复。例题:(xx,天津,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xx年1月,人民日报以“社会好与坏,居民说了算”为题对天津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经验进行了介绍:一是综合评价社区居委会及其成员。xx年河西区178个社区居委员会接受了9960名居民代表的民主评议。二是建设社区居民参与评议监督机制,将知情、表达、决策、监督权全部交给居民。尖山街辖区一个大院138户居民家暖气不热,居委会在听取居民意见后,约请各方代表共商解决办法,督促有关单位改造了输热管道,三是公开与居民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遇到难题充分与群众协商,和平区尚友里有200多辆车,而车位仅130多个,为解决争抢车位的问题,居委会邀请各方代表召开恳谈会,听证会、促成了问题的解决。2011年5月1日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正式开始实施,其中明确规定“全国室内公共场所禁止吸烟”。“细则”实施之后,小龙同学发现,仍有居民在社区活动中心等室内公共场所吸烟。为减少此类现象,请你根据所学知识提出三点可行性建议。(6分)参考答案:普及科学文化知识:加强社会公德教育;搞好普法宣传:开展“无烟型”社区创建活动;依靠群众,加强监督;加大执法和监督力度;转变消费观念,倡导理性、绿色消费。(答出以上任意三点即可满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列举“观点评析”类这类试题思路与辨析题类同。解答时,首先应确认角度,分清辨题层次,把握命题意图;其次,找准辨点,准确嫁接教材知识,做到既肯定并简要写出理论依据,又否定并补全相关要素;最后注意知识点的充分还原和综合评价。例题1:(xx,天津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志愿者活动在国际社会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在其影响下,我国的青年志愿者活动也走过了十几年的光辉历程。从“乐善好施”的先哲古训,到“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无数仁人志士早已吟唱出人类道德情感的华彩乐章,当今,中国青年志愿者又高举“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旗帜,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发展世界现代文明谱写出崭新诗篇。有人认为,青年志愿者应该是“大公无私”的,也有人认为应该是“先公后私”的。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说明理由。【解析】该题是从xx年北京奥运会中出现的志愿者行为体现的道德行为,演化而成的一道题目,材料把“志愿者行动”从古至今,从中到外进行了理论与现实的概述。第(1)问要求考查学生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中华传统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