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政治5月第三次模拟试题(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347461 上传时间:2020-01-06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政治5月第三次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届高考政治5月第三次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届高考政治5月第三次模拟试题(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政治5月第三次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xx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结合我国实际,防控金融风险应( )坚持“去杠杆”,引导资金“脱虚向实” 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科学调控人民币供给 扩大人民币的职能,矫正金融资源的配置 积极推行易货交易,减少人民币使用频率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我国实际,防控金融风险应坚持“去杠杆”,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科学调控人民币供给,项符合题意;人民币的职能不能扩大,项说法错误;防控金融风险积极推行易货交易不可切合我国实际,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点睛】根据对总产出的影响方面,可把货币政策分为两类:扩张性货币政策(积极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稳健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时,中央银行采取措施降低利率,由此引起货币供给增加,刺激投资和净出口,增加总需求,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中央银行采取一系列措施减少货币供给,以提高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总产出减少或放慢增长速度,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2.2.需求弹性反映的是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下图中P表示商品的价格,Q表示商品的需求量,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a反映的是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的需求弹性为零B. b反映的是随着价格变动,该商品的需求弹性无限上升C. c反映的商品被替代的程度较小,因而需求弹性较小D. d反映的商品可能用途多,被需要的程度大,需求弹性较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意,a反映的是价格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的需求弹性扩大,A项说法错误;b反映的是随着价格变动,该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变,B项说法错误;c反映的商品被替代的程度较小,因而需求弹性较小,C项说法正确;d反映的商品被替代的程度较大,可能是高档耐用品,因而需求弹性较大,D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C。【点睛】价格变动对生活消费有何影响?价格变动会引起需求量的反方向变动 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既定商品的需求量不仅受价格变动的影响,而且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对于相互替代的商品,当某一种商品价格升高,人们会对其互为替代品商品的需求量增加;对于互补商品,当某一种商品价格升高,人们会对其互补商品的需求量减少。3.3.某药业有限公司投入600多万引进了全自动的生产线,成为国内唯一一家能够生产“巯嘌呤片”的药企。这条生产线一年生产1-2个批次的药品,只产生约150万元的销售额,仅占企业销售总额的2%左右,但考虑到病人的实际需求,企业依旧决定生产。这表明(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引导 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关键 企业应坚持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企业追求经济效益与加强经营管理具有一致性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反映该企业考虑到病人的实际需求,依旧决定生产销售量并不大的药品,表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要以正确的价值观为引导,坚持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项符合题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关键,项说法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该企业坚持追求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A。【点睛】企业是以营利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4.4.xx安徽将调减水稻5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和特色产品。下列对安徽省调减举措原因的推导正确的是( )xx我国稻谷最低收购价首次全面下调安徽调减水稻种植规模,规避农业风险,保障农民收入增加种植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安徽调整农业种植结构,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和需求多样化的趋势丘陵山区等劣势产区的水稻种植效益低安徽调减水稻来减少无效供给,改种特色优势作物低产低效水稻耗田间肥水安徽把绿色发展作为发展的落脚点,促进资源的永续利用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针对丘陵山区等劣势产区的水稻种植效益低的情况,xx安徽将调减水稻50万亩以上,以减少无效供给,改种特色优势作物,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和特色产品,以解决种植结构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的情况,项符合题意;材料不涉及规避农业风险问题,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低产低效水稻耗田间肥水问题,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C。5.5.某村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依据党委的要求,抽调干部和群众代表起草村规民约,提交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并逐户征求意见,再报镇政府审核,最后由全民表决通过,找到了一把预防化解矛盾、创新社会治理的“金钥匙”。该做法( )尊重公民权利,实现了人民群众对国家事务的管理 使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创新了社区管理的形式 发挥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势,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 转变政府行为方式,提高了基层政府工作效率和水平A. B. C. D. 【答案】D【解析】【详解】该村的做法使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创新了社区管理的形式,发挥了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优势,有利于凝聚社会共识,预防和化解矛盾,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村民参与基层民主管理,不涉及人民群众对国家事务的管理,项说法错误;基础群众性自治组织不属于基层政府机关,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D。【点睛】理解发展基层民主的意义:实行农村村民自治和城市居民自治,以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管理自己的事情,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6.6.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八大报告提出“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十九大报告将“幼有所育”弱有所扶”加入其中。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补齐民生“短板”,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不忘初心,执政为民,永葆党的先进性一以贯之,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坚持民心所望,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执政为民,坚持民心所望,与时俱进,永葆党的先进性,以造福人民为最大政绩,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项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不履行国家职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项与题意不符;材料不体现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项与题意不符;正确选项为B。【点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为什么要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地位和宗旨决定了它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1)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2)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利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7.7.改革开放以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各方面工作不断深入的需要,我们积极推进国家机构改革,实现了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机构职能体系的重大转变,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xx3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决定,此次改革后,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来的25个改成26个。这说明( )深化国家机构改革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各级政府机构的改革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规定的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适应经济体制改革 增加政府机构能够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提高政府效能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各方面工作不断深入的需要,我们积极推进国家机构改革,说明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适应经济体制改革,深化国家机构改革有利于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项符合题意;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党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提出机构改革建议,并通过法定程序转变为国家的行动,始终发挥总揽全局、领导各方的作用,各级政府机构的改革并不是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统一规定,项说法错误;政府机构改革不是增加政府机构,而是简政放权,提质增效,项说法错误;正确选项为A。【点睛】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1)我国正在建设服务型政府,其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2)我国正在努力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8.8.甲骨文出土于中国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其属于公元前14世纪至公无前11世纪殷商王都内王室及贵族人群的占卜刻辞与记事刻辞,也是中国最早的成文古文字文献遗产。甲骨文已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焕发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志表明了世界对甲骨文重要文化价值及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有助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加快了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极大地促进了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A. B. C. D. 【答案】C【解析】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并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焕发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的重要标志,不选;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表明了世界对甲骨文重要文化价值及历史意义的高度认可,正确;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有助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正确;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与加快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没有直接关联,不选,故本题答案应为C。【点睛】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9.9.非典肆虐中国之初,人们认为果子狸是传播疫源,但科学家通过监测云南省一处洞穴里的菊头蝠种群,发现了SARS病毒的全部基因组组分都可以在蝙蝠的粪便里找到,且SARS样冠状病毒基因内部多个位点频繁重组。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蝙蝠与灾害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科学研究始终在接近真理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 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 B. C. D. 【答案】B【解析】蝙蝠造成灾害需要一定的条件,蝙蝠与灾害之间并不是存在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不选;科学研究在获得既有真理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并不是始终在接近真理的道路上,不选;非典肆虐中国之初,人们认为果子狸是传播疫源,后经科学研究发现传播疫源与菊头蝠种群密切相关,这表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受具体的实践水平限制,也表明人类对真理的追求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B。10.10.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上述论断包含的哲学方法论有( )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立足整体,协调好贫困人口与富裕群体的关系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A. B. C. D. 【答案】D【解析】“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要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这表明做工作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正确;“立足整体,协调好贫困人口与高富裕群体的关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瞄准特定贫困群众精准帮扶,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这表明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正确;“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不属于方法论范畴,不符合设问要求,故本题答案应为D。【点睛】世界观是阐释事物本身的性质和状态,即是什么,世界是怎么样的,重点谈对世界的认识。方法论是阐释人们对待事物的方法和态度、即怎么看,怎么做,重点谈方法。11.11.习近平指出,周恩来同志半个多世纪奋斗的人生历程是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是新中国孕育、诞生、成长和取得崇高国威望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是中国人民在自己选择的革命和建设道路上艰辛探索、不断开拓、凯歌行进历史的一个生动缩影。这段话坚持了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准确识别事物的性质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认识事物本质必须把握矛盾普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结A. B. C. D. 【答案】D【解析】材料中的这段话并没有强调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不选;在矛盾普遍性原理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特殊性是指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材料中的这段话并没有体现这一点,不选;周恩来同志半个多世纪奋斗的人生历程相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相对于新中国的发展历史,相对于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历史是个性;相对来讲,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新中国的发展历史,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历史则是共性。恩来同志半个多世纪奋斗的人生历程是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新中国的发展历史、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历史的一个缩影,这说明任何事物都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统一,正确;相对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新中国的发展历史,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历史来说,周恩来同志半个多世纪奋斗的人生历程是特殊的,把对周恩来同志半个多世纪奋斗的人生历程放在这些具体的历史过程中去把握,这体现了认识事物本质必须把握矛盾普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联结,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D。12.12.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明确指出,自201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损害生态环境要追责、赔偿,从哲学角度看,这是因为( )生态环境具有社会属性,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 生态环境具有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生态环境因为人的价值判断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A. B. C. D. 【答案】A【解析】“生态环境具有社会属性,凝结着一般人类劳动”并不是从哲学角度来说明的,不符题意;生态环境具有能够满足人类需要的属性和功能,所以要保护环境,在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正确;生态环境并不会因为人的价值判断的改变而发生变化,错误;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所以要保护环境,在全国试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正确,故本题答案应为A。13.1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经济政策。宏观调控都要着眼于推动高质量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目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重要表现是发展质量不高。要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质的问题很重要,亟须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材料二:对于什么是高质量发展,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高质量发展”。甲:高质量发展是“鼓得起腰包,住得了好房,老有所乐”。乙:高质量发展是“远离雾霾,饮水吃菜都无公害”。丙:高质量发展是“知识产权保护落到实处,让企业无惧李鬼,敢创新”。结合材料一和“发展生产滴足消费”的知识,分析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并结合材料二运用宏观调控的知识说明如何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答案】依据:生产决定消费.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现阶段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解决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措施:以习近平新时代巾同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完善收入分配政策、财税政策,完善社会保障等,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居民收入增加、住有所居、老有所乐。综合运用宏观调控的手段,加大环境治理,推进绿色发展。完善市场规则,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同时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活动,规范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等的违法犯罪行为。【解析】【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一和“发展生产满足消费”的知识,分析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并结合材料二,运用宏观调控的知识说明如何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理论依据可从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等方面进行说明;现实依据可从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及其主要矛盾的解决进行说明。从材料可以看出,每个人对高质量发展的看法不同,站在政府的高度,可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市场规则,打击各种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行为等方面,说明如何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点睛】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的一条基本要求。发展,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14.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近些年,一些不尊重国旗、国歌的恶劣事件频有发生,诸如倒插国旗和足球赛观众席上多次出现的“嘘国歌”现象;一些人丑化、诋毁、贬损、质疑我党我军历史上的英雄烈士,刺痛无数人的心,亵渎了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英烈等,引起全体国人的愤慨。2017年10月1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正式施行,该法以国家立法的形式落实了宪法规定的国家标志制度,规定一切公民和组织都应当尊重国歌、维护国歌的尊严等;11月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了刑法修正案(十),把在公共场合侮辱国歌的行为写入刑法,明确情节严重的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12月24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草案)明确规定,英雄烈士是中华民族的杰出代表,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对于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的行为,个人可以向民政、公安等部门举报。结合材料,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上述立法的政治意义,并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应如何维护国家尊严。【答案】政治意义:增强公民的公民意识、国家观念,规范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维护英雄烈士尊严和合法权益,同时引导公民自觉地服从和维护围家利益,H觉尊重和维护国家尊严;完善法律法规.从而推进有法可依,促进全面依法治国;通过完善法制,促进社会尊崇英烈,扬善抑恶,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措施: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公民在享有权利的同时,要内觉履行遵守宪法、国歌法、刑法和英雄烈士保护法的义务,维护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的义务,同时尊重英雄烈十合法权益。坚持个人利益与同家利益相结合。公民不能为了个人利益而损害国家、民族尊严等社会公共利益。公民要勇于监督,积极同有损国歌尊严,诋毁、贬损英雄烈十等行为作斗争。【解析】【详解】本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上述立法的政治意义,并运用所学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公民应如何维护国家尊严。从材料可以看出,针对一些人不尊重国旗、国歌的现象,针对一些人丑化、诋毁、贬损、质疑英烈的现象,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草案),以规范公民的政治参与行为,维护英雄烈士尊严和合法权益,同时引导公民自觉地服从和维护国家利益。可从增强公民的公民意识、国家观念,自觉尊重和维护国家尊严,促进全面依法治国,促进社会尊崇英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分析全国人大常委会上述立法的政治意义。可从公民应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坚持个人利益与同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公民应依法行使监督权等方面,说明公民应如何维护国家尊严。【点睛】公民如何正确地行使权利,维护国家尊严?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依法享有言论自由和监督权等政治权利和自由。在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坚持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原则。既要依法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又要尊重他人权利;还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政治义务。 在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要坚持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不能损害国家利益、社会稳定。 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还必须采取合法方式,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15.15.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xx,“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持续开展,秉承“长中国人的根、聚中国人的心、铸中国人的魂”的宗旨,深入挖掘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彰显节日文化内涵,焕发时代活力,打造爱国节、文化节、情感节,树立节日新风,成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响亮品牌。中华文化复兴的进程,没有拿来,文化自不能成为新文化;同样,只有在世界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在全球视野中讲好中国故事,才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弘扬民族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2)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点分析实现中华文化复兴既要“拿来”又要“走出去”。(3)民族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写出两个你熟悉的民族节日,并指出其文化内涵。【答案】(1)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中华民族节日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通过节日文化活动,增强中罔人的文化认同感和身份认同感,有利于打造最持久、最深沉的文化自信。民族节日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通过庆祝民族节日,可以维护文化多样性,发展好本民族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传统节日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通过庆祝民族节日,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的光彩,使之得到传承和发展,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民族共同的文化自信。(2)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中华文化复兴的进程中,既要看到中外文化的差异,又要看到中外优秀文化的相互贯通,“拿来”有利于吸收外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走出去”有利于中华文化更好地在世界传播,有利于在中外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中实现中华文化复兴。(3)春节辞旧迎新、祝福美好;清明节慎终追远、缅怀先人;端午节家同情怀、爱国精神:中秋节阖家团圆、喜庆丰收;重阳节尊老敬老、厚德仁爱。【解析】【详解】(1)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弘扬民族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我们的文化自信。从材料可以看出,通过深入挖掘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能够彰显节日文化内涵,焕发时代活力,打造爱国节、文化节、情感节,树立节日新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运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从庆祝民族节日的意义、尊重文化多样性、繁荣和发展民族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说明弘扬民族节日文化有利于增强我们文化自信的理由。(2)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矛盾观点分析实现中华文化复兴既要“拿来”又要“走出去”。从材料可以看出,中华文化复兴的进程中,既要看到中外文化的差异,又要看到中外优秀文化的相互贯通。“拿来”有利于吸收外国文化中的优秀成分,“走出去”有利于中华文化更好地在世界传播,有利于在中外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中实现中华文化复兴。可运用矛盾观点,从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3)民族节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请写出两个你熟悉的民族节日,并指出其文化内涵。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都是中华民族比较大的传统节日,写出你熟悉的两个节日,注意指出其文化内涵(该节日的主要特点及作用)。【点睛】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即既要看看矛盾双方的对立关系,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的关系;既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又要在统一中把握对立;既要看到矛盾的这一方,又要看到矛盾的另一方;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向积极方向转变。反对片面看问题(一点论),割裂对立统一关系,离开对立谈统一或离开统一谈对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