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历史冲刺模拟考试试题(三)(含解析).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4347423 上传时间:2020-01-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0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考历史冲刺模拟考试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届高考历史冲刺模拟考试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届高考历史冲刺模拟考试试题(三)(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考历史冲刺模拟考试试题(三)(含解析)1. 下表是汉代某一个阶段关于三个青铜器的铭文记述。作为史料,这些铭文可以用来研究汉代出处铭文元和四年壶元和四年(公元87年),江陵黄阳君作。宜子孙及酒食。吏人得之,致二千石永和钟永和四年(公元139年)正月一日戊展造钟,重斤。直(值)钱七千二百。宜用延熹钟延熹元年(公元158年)造作,成雷钟,廿二斤。直(值)钱二千四百。大吉富贵宜田家意长生A. 官营手工业生产规模B. 盐铁官营的实施状况C. 手工冶金的生产技艺D. 国家赋税的征收情况【答案】C【解析】表格“宜子孙及酒食”“(值)钱七千二百”说明古代手工冶金的技术和工艺成就较深,故C正确;材料没有直接说明手工业的来源,故A错误;材料中描述的是冶金,不是盐铁官营,故B错误;国家征税不符合表格主旨,排除。2. 宋、元以来,八仙的故事越来越丰富、离奇和神采飞扬,差不多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使八仙故事受到群众喜爱、流传不衰。这种现象表明A. 古代文学的世俗化趋势加强B. 民间故事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求C. 民间文学提升道教政治地位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取向【答案】A【解析】材料中“宋、元以来,人们不断把民间的种种传说加到八仙的身上,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神仙的总汇与顶级代表。而到了明、清时期,更是出现了许多以八仙故事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说明文学作品日趋世俗化,故本题选择A。B项中“迎合了统治阶级的需要”错误,应该是迎合了市民阶层;C项不选,题干中看不出社会价值取向;D项错误,材料讲述的是民间文学的发展,不是道教的地位。3. 明朝中期以后,内阁权威逐渐扩大,到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内阁不但掌握“票拟”,地位也凌驾于六部之上。内阁权威扩大的同时,代天子“批红”的司礼监太监权力也不断上升,一度出现了宦官专权。对这一历史现象理解准确的是A. 明朝的皇权较前朝有所加强B. 内阁和宦官分权制衡,有利于民主政治C. 内阁首辅成为事实上的宰相D. 内阁和宦官权力的扩大破坏了君主专制【答案】A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内阁和司礼监的权力来源,搞清楚君主专制加强的具体表现。只有这样才能够明确这些现象的真实含义,挖掘出问题的实质,选出正确的答案。4. 1882年,轮船招商局会办郑观应向李鸿章建议,招商局的经营管理应按股份公司成例,“由众股东公举董事、总理、协理,由总理、协理慎选总管五人,报董事会公决”;在漕粮运输方面“虽有海运委员会总理,本公司亦当委一熟悉米色、公正无私之员,随同海运总理稽查,以免偷换。”当时这一建议的目的是A. 改变洋务运动民用企业的性质B. 维护和扩大商股权益C. 减少轮船招商局对市场的垄断D. 扩大官方的经营权力【答案】B5. 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立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纲领A. 迈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一步B. 是对实现共产主义宏伟目标的科学阐释C. 直接推动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大革命D. 为反帝反封建的社会主义革命指明方向【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中共一大制定了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废除私有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但是这一目标基本上是照搬共产党宣言,不符合中国国情。中共二大根据中国的社会性质把党的奋斗目标修改为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一纲领说明了中共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的社会性质相结合,迈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一步,故A项正确。中共二大的纲领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最低纲领,而不是对实现共产主义宏伟目标的科学阐释,故B项错误。C项“直接推动”说法错误。 D项“社会主义革命”说法错误,此时处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6. xx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发表题为团结协作、开放包容、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繁荣的共同家园的重要讲话,并提出以下建议:巩固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挑战;深化务实合作;拉紧人文纽带;坚持开放包容。这表明A. 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 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C. 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D. 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答案】B【解析】A选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是区域性的合作组织,不是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B选项符合上海合作组织的特点和要求;C选项错在材料没有体现“参与”二字;D选项局限在发展中国家范围。7. 在古代雅典实行国葬制度,国家为阵亡者举行葬礼,并出资抚养阵亡者遗孤。在葬礼上,不仅要举行葬礼游行,还有演说家发表演说。演讲者在发表演说时要赞扬城邦,赞扬在战争中牺牲的人,还要赞扬雅典人的祖先和先辈,以及那些仍旧在世的人。据此可知在古代雅典A. 演讲是政治家的必备素质B. 军事斗争对城邦的发展起决定作用C. 推崇“人是万物的尺度”D. 个人存在的意义以城邦存在为前提【答案】D【解析】从葬礼中演讲的主要内容可以看出,古代希腊雅典主要强调这些逝去的人对城邦的贡献,所以强调个人与城邦之间的关系,故本题选择D选项。A选项不是材料所要表达的主要内容;B选项错在“决定”二字;C选项材料没有体现出这一点。8. 孟德斯鸠曾不止一次用渔网的比喻来解释“政治自由”:在一个治理良好的政府下,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这反映了他A. 强调政治自由的重要性B. 推崇分权制衡下的民主C. 主张推翻封建专制制度D. 提倡受法律保护的自由【答案】D【解析】根据“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说明人的自由受到法律的保护与制约,D正确;A无法体现“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分权制衡”,排除B;材料与推翻封建专制制度无关,排除C。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人民处于法律之下,尽管像鱼身处渔网之中,却相信自己是自由的”的准确解读,联系所学孟德斯鸠的法治思想分析解答。9. 现代世界史中讲道:“德国统一的方式和事实在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欧洲的自由主义也是一个沉重的打击。”这体现在19世纪德国的统一A. 使德国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B. 保留了旧的王朝的专制传统C. 改变了当时欧洲各国的力量对比D. 遏制了欧洲民族主义的潮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德国采取王朝战争的方式完成了统一,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因此德国统一的方式和事实对欧洲社会潮流的影响,故B项正确;A项发生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经济方面的成就,排除;C项改变了力量对比的是经济实力而非德国的统一,不选;D选项德国的统一顺应了民族主义的潮流,不选。10. 随着垄断组织的发展,企业的管理艺术逐渐上升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资本主义19世纪兴起的泰罗制就是这样一种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的的科学管理理论体系。由此可见,垄断组织的发展A. 推动了企业的海外扩张B. 刺激了生产技术的革新C. 提高了企业经营的成本D. 促成了经济模式的变革【答案】D【解析】题干说到的是垄断组织的发展导致了企业管理成为一种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体系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为主要目的,这导致了现代经济模式的出现,故选D;题干没有提到企业的扩张、技术革新和经营成本问题,故排除A、B、C。点睛:“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这是历史学习最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有时我们所认定的答案以为就是课本所学或者是自己看到的材料出处,但是却没有关注材料本身所表达的真实意思,而这一真实意思往往不是我们主观判断的,所以做选择题时,一定注意材料所要表达的意思,尊重材料的原意,而不是先入为主。11. 如下图所示,恩格斯对资本主义认识的修正可以用来证明“历史表明,我们以及所有和我们有同样想法的人,都是不对的,历史用经济革命证明了这一点,从1848年起经济革命席卷了整个欧洲大陆,在法国、奥地利、匈牙利、波兰以及最近在俄国刚刚真正确立了大工业,而德国简直就成了一个头等工业国。这一切都是以资本主义为基础的,可见这个基础在1848年还具有很大的扩展能力。”导言恩格斯(1895)A. 历史评价易受到人的主观意识干扰B. 历史叙述真实性易受时代因素影响C. 科学革命理论具有自我完善的特征D. 两次工业革命对科学理论产生的贡献【答案】C【解析】共产党宣言提出要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材料中恩格斯认为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阶段,正处于巩固和飞速发展时期,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还不成熟,这说明科学革命理论具有自我完善的特征,故选C;材料表明历史评价易受到变化的现实的影响,排除A;历史叙述主观性易受时代因素影响,排除B;工业革命对科学理论产生有影响,排除D。12. 1918年后,西方各国对苏联采取了敌视和封锁政策。但1931年,美国出口的机器设备中,有50%卖给苏联。1929年1930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销往苏联,而1932年竟高达90%。这种变化表明当时A. 苏联斯大林模式产生了一定效果B. 美英肯定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效用C. 美英以邻为壑,转嫁危机至苏联D. 经济危机淡化了意识形态的冲突【答案】D【解析】斯大林模式形成于1936年,故A项错误;国家干预经济是1933年罗斯福新政的措施,故B项不符合材料的时间信息;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美英无法转嫁危机,故C项错误;经济危机期间,英美为摆脱困境,争相对外倾销商品,一定程度搁置意识形态对立,故D项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时间信息“1931”“ 1932”,由此排除选项。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英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中国有企业最多的国家。作为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在70年代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活力不足,“老大帝国”的包袱沉重,创新精神明显不足,经济增长乏力和滞胀,被世界经济界称为“英国病”。1979年,保守党上台执政。一方面紧缩财政,放松政府管制,鼓动市场竟争,积极引进外资,一方面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行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1997年以后,布莱尔领导的工党上台执政,在继续倡导市场自由竟争的同时,推行了鼓励研究开发与全球化的经济政策,进行了一系列被称为英国模式”的社会改良。改革主要涉及亏损较为严重的国有企业,以及公用事业和自然垄断性行业。1995年以后,改革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那些必续依赖政府补贴才能维待经营的企业也包括进来。主要包括公共运输系统和邮政系统。将企业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这种形式要求资金市场有效地运转以吸收股票投资。摘编自吴敬琏(英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启示材料二1978年开始,国家提出“扩权让利”改革。国家在计划体制内逐步调整国企与政府之间的经营管理权和利益分配。政府把国有企业一部分生产经营管理权放给企业自主支配,并且把一部分利润让出,不断放松管理体制,提高国有企业竟争力。!1984年,对国有企业实行“利改税”改革。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揭开了城市经济体制全面改革。1993年,国有企业以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为目标,不断深入改革。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企业制度的方向,强调明晰产权,政企分离,完善科学的管理企业。xx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召开,股份制改革成为了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趋势。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导致“英国病”出现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英两国国企改革措施的异同点。【答案】(1)原因:国有企业多;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过多;福利负担过大。(2)同:逐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实行股份制改革;推动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鼓励企业研发和制定全球化的经济政策。异:英国采取大规模出售国有企业方法(私有化程度高)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局部调整;中国坚持国有企业公有制为主题;由单一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解析】(1)从“英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中国有企业最多的国家”得出国有企业多;从“英国在70年代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活力不足”得出凯恩斯主义的影响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过多。此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福利负担过大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2)相同点:从材料来看,中英两国在改革的过程中都体现出减少政府的干预,逐步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公司制和股份制开始实行,对科技的发展也格外重视。不同点:首先两国的政体不同,所实行的政策也肯定会有根本的差异,集中体现在主体方面和目标方面,围绕着两点回答即可。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通过解读材料推导结论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下列对三组材料的推论均有不当之处,请选择其中一组,指出结论的不当之处,并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不当之处”产生的主要原因。材料结论1“修昔底德陷阱”一直被西方认为是国际关系的“铁律”。它由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提出,即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大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2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是中国“文革”的时候,与此同时,美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先从学生运动开始,后来变成全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美国的群众运动有一个大的背景,冷战延续到那个时候,大家有些厌倦。如果不认同冷战中一切以“共产主义威胁”为借口,那么打越南是没有道理的。这场运动与以前不同,与经济诉求没有关系。中国的“文革”跟美国的群众运动是一致的。3但丁反对中世纪的“教会至上论”,他在神曲里写道:“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今日罗马教会,把两种权力都抱在一起,跌入泥塘里去了,她自己和她所抱着的都弄污秽了!”但丁是近代早期反对宗教的人文主义者。【答案】组别不当之处结合史实分析原因1否定了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及制约战争的因素大大增强。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等因素使和平发展成为当今世界的时代主流。美、俄、欧盟、日本、中国等多个力量中心的存在也对争霸战争起到了一定的制约作用。结论没有看到时代的变化,大国间的制约作用,对材料的解读过于绝对化、教条化。2把中国的“文革”与美国的群众运动等同看待只看到问题的表面现象,没有看到问题的实质。表面上虽然都是出现在同一时期不同国家的群众性运动,但美国的群众运动是反战和平运动,具有一定的进步性。中国的“文革”是左倾思想发展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内乱。两者实质不同。3把材料中的“教会”等同于“宗教”,概念不清。但丁“反对宗教”这个论断不正确。但丁是文艺复兴的代表,文艺复兴反对基督教会禁欲主义、神权至上的主张,主张改造基督教会,追求人性解放,并不是反对宗教。结论中混淆“教会”与“宗教”两个概念。【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主流及制约战争的因素大大增强的角度否定“大国之间的战争不可避免”的结论。结合所学知识,主要是从政治民主化、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等角度分析作答即可。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20世纪60年代后半期是中国文革的时候,与此同时,美国发生了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先从学生运动开始,后来变成全民运动,搞得轰轰烈烈。”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把中国的“文革”与美国的群众运动是不一样,从而否定“中国的文革跟美国的群众运动是一致的。”的结论。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从美国的反战和平运动、中国阶级斗争等方面分析作答即可。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但丁反对中世纪的教会至上论”可知但丁反教会,不能等同于反宗教,故结论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但丁的阶级立场、追求人文主义的本质方面考虑。15.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18511856年,巴黎的人口约从95万增加到113万,当时的巴黎环境非常恶劣,城中的古老建筑旁到处是破旧的木棚,道路仍然是曲折蔓延,房价和房租不断攀升,而工资水平却基本未变,市民的居住问题大大恶化,穷人住房难更是成为头痛的大事。对此,市长奥斯曼实施了巴黎住房改革。奥斯曼借旧城改造折迁破旧街区,与此同时,与公司合作,在融资后将巴黎城郊的一些村镇收归国有,并用这些土地修建住房,一部分用于补偿给拆迁户,一部分租赁给无房的市民。为保障低收入租户的利益,立法规定,免除贫困房客的房屋税。奥斯曼在任的17年,共有19730座房屋、1xx0所住处被拆毁,但被34000座新房和215300处新住宅所取代。尽管被迫迁出的人对这种强制性迁移十分不满,但这个模式后来还被英、德等国采用,改革者们奋力斗争,争取地产国有化,争取国家对住房实行监督,等等。据朱明奥斯曼时期的巴黎城市改造和城市化(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奥斯曼巴黎住房改革的背景和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奥斯曼巴黎住房改革的积极影响。【答案】(1)背景:工业化进程使法国城市问题凸显;工业革命扩大了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加剧;巴黎城市破旧,需要改造。特点:拆建住房与福利建设相结合。利用企业融资,扩充国有地产。(2)积极影响: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巴黎的住房问题和城市面貌;其成功经验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借鉴、采用。【解析】(1)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背景:由材料中的“18511856年,巴黎的人口约从95万增加到113万,当时的巴黎环境非常恶劣”可以得出工业化进程使法国城市问题凸显;由“房价和房租不断攀升,而工资水平却基本未变”工业革命扩大了贫富悬殊,阶级矛盾加剧;由“城中的古老建筑旁到处是破旧的木棚,道路仍然是曲折蔓延”可以得出巴黎城市破旧,需要改造。特点:由材料中的“奥斯曼借旧城改造折迁破旧街区”“并用这些土地修建住房,一部分用于补偿给拆迁户,一部分租赁给无房的市民”拆建住房与福利建设相结合。由“与公司合作,在融资后将巴黎城郊的一些村镇收归国有”可以得出利用企业融资,扩充国有地产。(2)积极影响: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首先要注意是分析其“积极影响”,然后结合材料中的“奥斯曼在任的17年,共有19730座房屋、1xx0所住处被拆毁,但被34000座新房和215300处新住宅所取代”可得出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巴黎的住房问题和城市面貌;由“这个模式后来还被英、德等国采用”可得出其成功经验被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借鉴、采用。16. 【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曾参师从于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孔子曾经说他虽然天资不高,却非常努力;虽没有许多言论,但他却在自己的德行上很用功。孔子去世前将孙子子思托付给了曾参,因此曾参也被看做是孔子的继承人。他参与编制了论语并著写了大学,传承了孔子的孝悌之道和忠恕之道。曾子认为“孝”的核心虽仍以父母为主,但由于儿女是带着父母给予自己的身体去行事,所以只要违反任何道德规范,都是不孝的表现,因此他认为“修身”就是让一个人知晓道德规范。国家治理要求统治者能够在家庭内部实现“孝”“悌”“慈”,如此能上行下效,形成一定的感化效应;同时,还要运用“忠恕”之道,了解民众的意愿,创造条件让民众也能实现各自的意愿,进而实现国家治理、天下太平。快言之,“齐家”“治国”“平天下”,无非是以“孝”“悌”“慈”为根本,通过用“忠恕”之道,将“孝”“悌”“慈”等各种道德规范在家庭、国家、天下层面充分实现出来。摘编自褚斌杰主编儒家经典与中国文化等(1)根据材料,概括曾参的思想主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曾参成为儒家代表人物的原因。【答案】(1)主张:奉行孝悌之道和忠恕之道;认为遵守道德规范是孝道的表现;主张统治者以孝悌之道和忠恕之道治理国家,以实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状态。(2)原因:领悟孔子学术精髓,受托抚养孔子之孙,传播了孔子的思想;著书立说,进一步发展了儒家思想;勤奋好学,道德品质高尚。【解析】(1)主张:根据“传承了孔子的孝悌之道和忠恕之道”“只要违反任何道德规范,都是不孝的表现”“国家治理要求统治者能够在家庭内部实现孝悌慈,如此能上行下效,形成一定的感化效应;同时,还要运用忠恕之道”“齐家”“治国”“平天下”概括归纳。(2)原因:根据“非常努力”“在自己的德行上很用功”“孔子去世前将孙子子思托付给了曾参,因此曾参也被看做是孔子的继承人”“他参与编制了论语并著写了大学,传承了孔子的孝悌之道和忠恕之道”等信息分析概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