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末-增分主观题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3929781 上传时间:2019-12-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末-增分主观题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末-增分主观题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江苏专版)2020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单元末-增分主观题讲义 新人教版必修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考情透视从整个生活与哲学的角度看,唯物论是整个哲学的理论基础。近几年高考多次以非选择题的形式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分析观念或精神的作用。试题常常结合观念的创新、抗战精神的作用等素材分析意识的能动作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极高。从命题情景看,来源较广,既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类的,也有重大科技成果发明发现类的,还有现阶段的重大热点焦点问题类的,如生态文明建设、经济结构调整、对外开放等。从题型和考查角度看,主要设置认识依据类、原因作用类、措施类、体现类等主观题型,对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特点、真理的特点等核心知识点进行考查。主观题常考点(一)唯物论典题示例 (2015全国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抗日战争期间,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中国人民克服经济力、军力、政治组织力等远远弱于日本的困难,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涌现出杨靖宇、赵尚志、左权、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爱国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八百壮士”等英雄群体,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爱国主义的壮丽史诗。在惊天地、泣鬼神的抗日战争中,形成了中华民族伟大的抗战精神,中国人民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 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抗战精神始终支撑和激励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最终打败了极其残暴、极其野蛮的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对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作用。解析要求运用意识能动作用的知识说明抗战精神的作用。作为考查单一原理的题目,本问考查知识点较为简单。首先要明确意识能动作用的原理,然后结合材料说明抗战精神是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和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困难,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答案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抗战精神是激励中国人民坚持抗战、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抗战精神极大地激发了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的斗志,增强了战胜日本侵略者的信心;激励中国人民克服国力弱、武器装备落后等困难,坚持持久抗战,最终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增分指导命题角度如何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说明问题设问方式运用唯物论知识分析材料答题要点物质意识规律主观能动性答题术语(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2)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能够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3)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能够指导人们能动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要重视精神的力量。(4)规律具有客观性,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要坚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相结合。(5)人在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形式和条件,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对点训练闽西C县是“红军故乡、红色土地、红旗不倒”的革命老区,也是地处深山,“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省省级扶贫重点县。如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C县人民不等不靠,主动出击,他们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勇闯新路”的苏区精神为指引,确立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和产业强县战略。他们克服资金、土壤环境等困难,开展小流域的生态综合治理,通过种草植树防治水土流失,在保持水土基础上又发展经济作物,几年的努力,昔日草木不生的“火焰山”变成瓜果飘香的“花果山”;依靠悠久的客家历史文化、“红色小上海”的红色文化及山清水秀的绿色生态文化等资源,围绕旅游带动发展,他们创造性提出“一江两岸”的旅游策略,整合汀江两岸自然、历史、红色等旅游资源,开展景点旅游、开发乡村旅游、延伸开拓旅游相关产业。经过多年分步实施,C县呈现出经济发展、生态良好、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改善的良好发展势头。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作用”知识,分析“苏区精神”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解析:本题限定的知识范围是“意识的作用”,属于小切口深分析类型的意义类主观题。首先明确该知识点下的知识,精准确定知识范围;然后分析材料中“苏区精神”指导经济发展的方面,与知识点对接,即可形成完整答案。据材料可知:该县不等不靠,结合实际,勇闯新路,确立发展目标,可以用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主动创造性,指导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来分析;该县在“苏区精神”的指导下,合理谋划、积极落实,可以用意识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的道理分析;该县人民坚定理想信念,不等不靠,勇于攻坚克难,可以用意识对于人体的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分析。最后整合即可。答案: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C县人民坚持“求真务实”“勇闯新路”,从县情出发确立发展策略,创造性提出“一江两岸”的旅游策略,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该县经济社会发展。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们有效的改造世界。“苏区精神”指导C县人民科学谋划、合理实施,促进了该县经济社会发展。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C县人民“坚定信念、攻坚克难”,他们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克服困难,促进该县经济社会发展。主观题常考点(二)认识论典题示例(2016全国卷节选)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治疗疟疾新方法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这是中国本土培养的科学家首次获诺贝尔奖。疟疾是威胁人类生命的一大顽疾,困扰了人类几千年。20世纪60年代末,治疗疟疾的常用药物氯喹或奎宁的药效已经减弱,疟疾的发病率再次升高。为了找到新型抗疟药物,中国政府启动了研制治疗疟疾药物的“523项目”,中医研究院成立以屠呦呦为组长的科研组参加研究工作。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屠呦呦小组与全国7个省市、30多个单位的科研人员协同合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传统中草药文献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使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疗效高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青蒿素和相关药剂列入其基本药品目录,以青蒿素为基础的复方药物已经成为疟疾的标准治疗药物。屠呦呦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医中药走向世界的一项荣誉。它属于科研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属于中国科学家群体。用现代科学手段不断认识中医药,是我们一代代科研工作者的责任。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的知识说明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解析知识限定为“追求真理的知识”,设问指向是“我国科学家是如何发现疟疾新疗法的”,回答此问,涉及“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具有反复性”等知识。答案人们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受主客体条件的限制,追求真理是一个曲折的过程,具有反复性。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课题。克服困难、反复试验,经历多次失败仍坚持不懈。发挥团队精神,协作攻关。发掘中国传统中医中药学资源,并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疟疾治疗实践,接受检验。增分指导命题角度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设问方式运用认识论知识分析材料或上述材料蕴含的认识论道理答题要点实践特点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真理特点认识过程答题术语(1)实践特点: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4)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对点训练福建省从2021届开始,实行新的高考方案,该方案明确了高考科目设置为六科,除了必选的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之外,其他三门考试科目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选择性必修学科中自主选择,即“六选三”。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新生,是新高考方案的第一届考生,为适应高考改革,他们将全面推行“走班制”教学。所谓“走班制”是指“六选三”的选择性必修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而学生则打破原来的传统固定班级,根据自己的选择,重新组合到选择性必修学科班级上课。这种班级重组,有人测算竟有近20种不同的上课组合。有人担心教学管理将会混乱而采取批评态度,有人则赞赏这将提高学生自我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对“走班制”,不同的地方和学校对它的态度有差异,专家、学者、老师、学生褒贬不一,不尽相同。“走班制”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已有良好的开端,但是“走班制”的推广依然任重而道远。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阐明不同的人对“走班制”的认识为什么会不尽相同?解析:设问要求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阐明不同的人对“走班制”的认识为什么会不尽相同?分析设问可知,不同的人对走班制的认识不同,即认识具有反复性,所以首先指出这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原因是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的限制。然后分析主观条件的限制是什么,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客观条件的限制是指什么,在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最后整合为完整答案即可。答案: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走班制”的评价不尽相同是因为认识受到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到具体的实践水平的限制,受到不同立场、观点等主观因素的影响。各地实行“走班制”的实践水平、条件是有差异的,而专家、学者等不同群体的立场、观点、知识水平等也有差异,所以对“走班制”的认识也不尽相同。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走班制”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人们对其认识也需要一个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