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材成为教学的材料.ppt

上传人:zhu****ei 文档编号:3598630 上传时间:2019-12-18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让教材成为教学的材料.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让教材成为教学的材料.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让教材成为教学的材料.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让教材真正成为教学的材料初中语文教材编写及运用中的问题与对策李功连594793568,西方:今天天气真好!(英国)东方:你吃饭了吗?(中国),语言其实是来自于现实的需要,来自于历史的经验,更是为了满足人与人之间情感的需要而产生的。语言也是建立信任的一种手段,信任建立在相互关心之中。,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生存,发展,A:你好!你是做什么的?B:我是教书的。A:教书的。哎呀,我也是,咱是同行。你是教什么的?B:我是教语文的。你呢?A:我也是。,我是教语文的我是教语文(书)的,语文书=语文教材,教教材,用教材教,“教教材”中,教材变成了教学的目的、内容,教的就是教材。“用教材教”中,教材变成了教学的媒介、材料、工具。,用教材教什么?,我们又该借助于语文教材这个媒介(材料、工具)来向学生传授(教)什么东西(教学内容)?,一、语文教材编写,为什么编写?由谁编写?怎样编写?编写什么?,二、语文教材运用,语文教材运用中的问题两点建议,语文教材,宏观:广义的语文教材泛指一切可以用于教学的语文材料。中观:专指语文课堂教学的蓝本,即语文教科书。微观:语文教学中具体的材料,比如一个单元、一篇课文、一个段落乃至具体的字词。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169页,为什么编写?,从历史来看蒙学教材识字,也包括道德知识教育经学教材“儒家经典”,做官文选教材讲究辞藻华美声律和谐、对偶用事切当的文学样式诗选教材思想纯正,“内圣外王”作文教材技法指导,实用性是古代编选语文教材的基本原则;语文教材的目标单一明确,语文教材使用的阶段明晰,为我国语文教材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语文教材是个人思想观念的体现,尽管个人的观念受社会制约;低年级的语文教材单独编写,高年级主要是就地取材。,适应社会需要。比如识字,因为要认字,所以要有教材。比如作文教材,学生需要掌握写作技法等。这是实用性的具体体现。体现个人思想观念。比如孔子编三字经、萧统编文选。但个人思想观念依然是社会价值观念的体现。,从现实来看凭借语文教材(语文教学、语文教育)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强化双基”的语文教学思路,语文教材体现了这一特征,“教教材”也就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根据句子意思写成语,有一条是“思想一致,共同努力”,女儿填“齐心协力”,老师判错;还有一条“刻画描摹得非常逼真”,女儿填“栩栩如生”,老师也判错。我仔细看了,不知错在哪里。女儿说第一条应是“同心协力”,第二条应是“惟妙惟肖”。王丽: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第8页,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德智体美语文素养,从将来来看邓小平: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问题:在“误尽天下苍生是语文”的语境下,教育如何面向未来?,面向将来,基础的东西要比高等的东西客观、稳定、明确得多。对基础教育来说,很多基础的东西都是经过几千年的文化沉淀形成的,是公认的,毋庸置疑的,所以基础教育就是要将这些东西传递给学生,让学生掌握社会发展变化的基础性的东西,为进一步深入学习奠定基础。,问题:什么是语文学科的“基础性的东西”?,任何一门学科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科:教学的科目。依据一定的教学理论组织起来的知识和技能的体系。是学校教学内容的基本单位。学科的内容是科学上有定论的、比较稳定的,重要的基础知识。学科的体系既要反映科学的体系,也要顺应学习者的认识规律,适合于教学。(教育大辞典)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一门学科的课程应该决定于对能够达到的,给那门学科以结构的根本原理的最基本的理解。(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为什么编写,编选语文教材需要体现三个方面的要求:社会发展需要学生发展需要学科知识结构,由谁编写,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上:编写人员:顾振彪、顾之川、温立三、贺敏、黄成稳、王涧、刘真福、张必锟、宋子江、黄伟、尹道恩、王土荣、王得后、宋莉华插图:王国栋责任编辑:贺敏特约审稿:黄成稳、赵慎修,百度百科顾振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教研主任,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的学科编委会主任。顾之川:河南商水人,汉语史专业古代白话研究方向博士,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副主任、副研究员。温立三:江西人,作家,语文教育家,编辑。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95年获文艺学硕士学位。毕业后至人民教育出版社工作,从事语文课程研究和教材编写工作。贺敏:无,黄成稳:1940年生,广东深圳人。研究现代汉语,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研究员。王涧:现当代文学博士,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刘真福:文艺美学硕士,人民教育出版社副编审。张必锟: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但不知道是哪里的。宋子江:1940年生,上海青浦人,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高级教师。黄伟:杭州师范大学教授,教育学博士。曾任宁波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尹道恩:天津某教研室的教研员。王土荣:广东省教育研究院教学教材研究室教研员。王得后:作家,研究鲁迅的。宋莉华:无,陈述一个事实,语文教材屡受诟病,与语文教材编者的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如果教材编者的水平就这那样,想要编出高质量的语文教材也难。上面讲到,教材的编写体现了一个人的思想观念。如果教材编写者的思想观念出了问题,那么肯定会在语文教材中体现出来。中小学语文教材编写这个工作是一个社会最核心、最关键、最有价值的工作,因为他面对的是未来发展需要的人,而语文教材的内容又是最没有标准、最不确定的工作。如果编者的水平不高,编出来的教材就可想而知。,别的省份我不知道,上海我已经调查得非常清楚,这些编者在这方面的水平相当差,是那种区教育局的教研员。他们编教材,编写者就得到了一个编写权,然后转包给另外一个人,这另一个人就拉着一些其他人东拼西凑编成了一个教材。叶开:对抗语文,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4页中国教育发展最好的时期:孔子时代、叶圣陶时代。在叶圣陶时代,中国最优秀的人基本上都从事过中学语文教学,以叶圣陶、夏丏尊为代表,其他还有鲁迅、朱自清等著名作家。,语文教材运用中的问题,人教版作者介绍七年级上册春:无介绍。八年级上册背影: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问题:为什么七年级第一次接触朱自清时不对作者进行介绍而放到八年级第二次接触他时再做介绍?这种不符合生活逻辑处理的依据何在?,北师大版作者介绍七年级上册背影: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七年级下册春:无介绍。人教版作者介绍七年级上册春:无介绍。八年级上册背影: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问题:为什么人教版介绍有“江苏扬州人”和“作品收在朱自清全集里”这两句话,而北师大版没有?有和没有的依据何在?,朱自清百科名片朱自清(1898.11.221948.8.12),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长大于江苏扬州,故自称“我是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炼、文笔清丽、极富有真情实感。朱自清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为建立中国现代散文全新的审美特征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你我、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诗言志辨、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问题:对原名、号、改名、字,为何人教版和北师大版只选字和改名,并且改名都不说明,让人误为原名?散文特征为何不介绍?不重要还是与文章无关?为何不说他是“民主战士”?,人教版的春一文注释有15个,北师大版有11个。同一篇文章课后的思考题也不一样。问题:二者存在差别的依据何在?语文教材是直接进入教学的。面对一篇篇具体的文章,语文教师最关心的是这一篇课文应该“教什么”,也就是需要解决语文教学内容的问题。对当今语文教材来说,教学内容非常模糊不清。在过去“教教材”的语境中,教学内容是明确的,当然对不对另当别论。但在现在“用教材教”的语境中,教学内容变得模糊不清,对不对更加没有保障。,古代教育: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本来就不高,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基本上是天生的。教育属于锦上添花。今天教育:教育成了社会分层的工具,底层人想要朝上走,唯一的方法就是接受教育。尽管接受了教育也不一定能朝上走,但没有教育绝对不能朝上走。教育属于雪中送炭。,“学科知识结构”是语文教材编写的一大问题,也是语文教学的现实困境。中国从古至今就没有建立起过语文知识的逻辑体系。,巢宗祺在课程教材教法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概况,语文学科要不要知识?当然要,所以需要下功夫去研究。语文学科靠什么来支撑?我们想,靠那样一套知识系统恐怕支撑不起来。按原路走下去看来走不通,我们需要换个思路。希望将来能摸准语文学科的“机理”,通过艰苦的努力,重修语文知识的“谱系”,抓住语文教育的核心要素,探索本学科的“支柱”,建设“语文”的学科体系。,两大核心问题,语文知识杂乱无章、语文教学内容模糊不清是语文教材中存在的两大核心问题,也是语文教学中的两大核心问题。到目前为止,这两个核心问题都没有找到根治的办法。,两点建议,明确的意识自己明确知道自己做了什么,怎么做的,为什么这么做。系统的反思自己的教学进行系统性的反思。使自己的教学反思具有要素的完整性和结构的整体性。,明确的意识,合宜的教学内容涉及一系列的问题,我想提两个最起码的要求:一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内容要有意识,即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并且知道自己为什么教这些内容;一是一堂课的教学内容要相对集中因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王荣生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自己明确知道自己教了什么,怎么教的,为什么这么教。,是什么、怎么办和为什么,即内容、方法和原理。“是什么”就是让学生清晰知道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知识的内涵和外延的具体所指。“怎么办”就是让学生找到发现知识内涵和外延的恰当方法,并能实现方法的运用自如。“为什么”就是让学生知道知识背后的逻辑基础,明晰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知识产生的原理和规律,实现举一反三的效果。,朱自清背影,人们大都歌颂母爱,这篇课文却写父爱;歌颂父亲,一般是正面写父亲的高大形象,这篇课文却写父亲的背影,写父亲不美的外表、动作和不漂亮的语言;写爱的文章,往往有淋漓尽致的描写,这篇课文的语言却很朴素。那么,这篇课文感人的力量从何而来?请带着这个问题,认真阅读课文。,三大问题,思想观念落后。写父亲一定要写正面高大形象,这是典型的“高大全”的文革思维。也是一种无知的表现,对文学创作的无知,对陌生化理论的无知。行文逻辑混乱。“却”表示转折,“淋漓尽致的描写”与“语言朴素”是怎样的转折关系?问题不着重点。课文一定是感人的,典型的先入之见。如果我没有读出感人呢,那就不读了?从这篇文章本身或者从作者的写作意图来说,比较合适的提问应该是这样的:你觉得作者通过平实的语言侧面描写背影这种写作手法的依据何在?,教师与教科书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教科书教师理解教科书存在过度诠释、适当诠释和诠释不足。教师的理解只是“我”的理解。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存在不对等。教在多大程度上能与学对接取决于多方因素。学生对教科书的理解存在多样性、差异性、层次性,从而导致教科书的意义也是个体性的。,系统的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公式:成长=经验+反思。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并强调教师多一份反思和监控,就多一份提高,就与优秀教师更接近一程。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认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经验知识观念理论,背影,(1)“第二届大陆、香港、台湾三地语文教学研讨会”背影教学研讨实录。百度搜索:背影徐志丹。徐志丹:广州未名学堂中学写作导师。07年获得“全国优秀语文老师”称号。04年获全国语文展示课一等奖。长期从事文学创作,作品多次获奖;发表散文、小说多篇;出版了一部长篇小说。辅导学生参加全国“语文报杯”、“语文世界杯”、“中华情”等多项作文赛事,有多名学生获得全国一等奖,徐老师多次荣获全国“优秀辅导老师”称号。,背影,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体会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2.学习描写人物的方法,体会文章语言特点。3.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教学反思:文中的人间至情长成啥样?内容作者以何种方式描述至情。方法为什么要这样描述至情?原理,教学过程,1.自由朗读课文,看看文章哪些地方打动了你。师:“父亲”好在哪儿?父亲那份浓烈的爱。2.师:请朗读课文,体会父亲那份浓浓的爱子之情。在朗读的过程中有不理解之处,提出来。3.课文四处描写了什么情况的背影?开头、结尾的背影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最着力刻画哪一处背影?怎样刻画?哪些词语最具表现力?4.划出写自己的文字,他是如何对待父爱,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儿子是好儿子吗?5.与春作比较。从文章选材、详略、语言特点方面考虑文章的写作特色。,孙绍振评价,优点:语言流畅,语速恰到好处;对朱自清的背景了解较深;教学设计扣住“父亲是否好父亲,儿子是否好儿子”展开,特别是“儿子是否好儿子”把课堂推向高潮,胜过对父爱的研究;归纳写作特色时运用对比方法;小结课文的语言特色,教学流程不错。不足:“马褂”、“爬月台”两处细节解读不到位;文章最动人之处是父爱,那么爱在哪儿?好父亲,又好在哪儿?还原到历史语境才能理解文本。,再教设计,1.自由朗读课文,划出作者描述父亲关爱儿子的语句,请思考:父亲为什么这么做?2.默读全文,划出作者写自己的文字,请思考:对待父亲的关爱,他当时是怎样的思想感受?现在又有怎样的变化?作者为什么要把当时的思想感情和现在穿插着叙述?怎么评价这种叙述方式?3.全文共四次写到背影,它们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区别。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请尝试用其他的方式来叙述。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和优劣。4.认真研读第二次背影,作者共运用了语言、外貌、动作、神态等描写方式,分别画出这些不同的句子。请分析它们的特征和作用。5.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再从总体上说一说应该怎么评价父亲和我这两个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