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2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含解析.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3233453 上传时间:2019-12-09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2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2019-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2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2019-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2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中考历史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2期专题02统一国家的建立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含解析统一国家的建立:1 (xx年广东深圳卷)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塑造了一批人民检察官的形象。秦朝时,在中央设立了负责监察百官的()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2 (xx年江苏无锡卷) “统一思想,归本儒家,让大家有共同的目标,致力于共同利益。”为此,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颁布推恩令D实行郡县制【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汉武帝的相关史实,联系已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统治时期,为了加强思想控制,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由此确立了孔子的儒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项。【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3 (xx年江苏徐州卷) 疆域的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历史发展的进程,下列中国古代疆域图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朝代的疆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出现长安和吐蕃,应是唐朝的疆域图;中出现长安和匈奴、西域都护,应是汉朝的疆域图;中出现咸阳、陇西郡,应是秦朝的疆域图;中出现临安、西夏、金,应是南宋的疆域图。排列顺序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D。【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大一统的汉朝;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4 (xx年江苏扬州卷) 下列邮票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其中发明时间为“汉代”的是()A造纸术 B 火药 C 印刷术 D 指南针【答案】A【解析】【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5 (xx年辽宁营口卷)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诸侯尽西来”该诗赞颂秦王赢政的历史功绩是( )A开发灵渠 B兼并六国,完成统一C修筑万里长城 D统一文字【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秦朝的相关知识,自长平之战后,东方各国再也无力抵挡秦军的强大攻势。从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诸侯尽西来” 该诗赞颂秦王赢政的历史功绩是兼并六国,完成统一。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B。【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6(xx年辽宁营口卷) 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拉开帷幕。各国代表共商合作大计,共建合作平台,共享合作成果。其中的“一带”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古代,丝绸之路是( )A郑和下西洋的主要通道 B对外文化交流的桥梁C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 D连接中国南北的交通大动脉【答案】C【解析】【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7(xx年山东临沂卷)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秦朝的徭役繁重 秦朝的赋税很重 秦朝统一度量衡 。ABCD【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陈胜、吴广起义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陈胜、吴广起义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秦朝的徭役繁重、秦朝的赋税很重和秦朝的刑法残酷都是秦的暴政的表现。秦朝统一度量衡和秦末农民起义无关。符合题意,故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B。【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伐无道,诛暴秦”8(xx年山东临沂卷) 他和卫青在漠北战役中打败匈奴,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豪华的府第,他却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为由拒绝收下,这短短的八个字,因为出自他之口而震撼人心,永远刻在了历朝历代保家卫国将士们的心里,这里的“他”是指()A蒙恬B主父偃C霍去病D王昭君【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西汉和匈奴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西汉国力强盛,对匈奴展开了长达十年的军事反攻,其中,卫青、霍去病率兵与匈奴在漠北同匈奴主力相遇。匈奴受到重创,再也不能与西汉抗衡。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C。【考点定位】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9(xx年江苏苏州卷)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记载:“周以后的秦朝尽管存在时问短暂,却用一个组织得很严密的帝国结构取代了周朝的制度所有这些使中国得到了世界上最稳定、最持久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取代了周制的“帝国结构”是指(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10(xx年江苏苏州卷) 下图是xx年5月中国邮政发行“二十四节气”(中国文明的独特贡献)特种邮票中的两张,这两张邮票最能直接体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 )A.刀耕火种 B铁犁牛耕 C耕织结合 D农商皆本【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张图内容是男耕,第二张图片内容是女织,两张邮票最能直接体现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相结合,故B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土地私有、铁犁牛耕,排除AB;自给自主是生产的目的是满足自己生活需要,与商业无关,故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两汉经济的发展11(xx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卷) 推动道教在民间兴起的主要人物是()A老子B庄子C张陵D汉明帝【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道教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在民间兴起。推动道教在民间兴起的主要人物是张陵。老子、庄子和汉明帝不符合题意,张陵符合题意,因此答案选择C选项。【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12(xx年山东滨州卷) 中国是世界上几个独立的文明发源地之一,西部的高原与沙漠使古代中国与其他文明间交流极少。中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与中亚、西亚文明进行交流发生于()A商周时期B两汉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答案】B【解析】【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13. (xx年浙江杭州卷) (xx杭州)“马到成功“蕴含着人们对事情成功的美好祝愿,下列“马”字,最有可能出现在秦朝官方文书中的是()ABC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秦朝文字有关知识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秦朝统一了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废除原来六国的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A是小篆,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A。【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14. (xx年浙江湖州卷) 从出土文物“秦印封泥”(如图)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周朝实行分封制度 秦朝实行丞相制度 封泥上文字是小篆字体 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ABCD【答案】C【解析】【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15(xx年浙江宁波卷)“秦始皇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下面能解释这一观点的史实是()A焚书坑儒 罢黜百家B焚书坑儒 推恩令C统一文字 推恩令D统一文字 罢黜百家【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秦始皇统一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在思想上,实行“焚书坑儒”,规定除政府外,民间只准留下有关医药、占卜和种植的书,其他书都要烧掉。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由此确立了儒家学说在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界的统治地位。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A。【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 人教新课标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16. (xx年浙江义乌卷)内蒙古自古以来就是民族交往融合的舞台。以下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A汉与匈奴和亲B文成公主出嫁C实行改土归流D设立驻藏大臣【答案】A【解析】【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17.(xx年浙江湖州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15世纪初的明代,一位中国著名航海家(从刘家港出发)这些开拓事业之所以名垂青史,是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摘编自习近平在xx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的演讲材料二:当前全球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但贸易和投资低速,发展不平衡加剧。战乱和冲突,恐怖主义等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突出“一带一路”建设的一个鲜明特点是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丰硕的成果表面,“一带一路”顺应时代潮流,适应发展规律,符合各国人民利益。摘编自习近平在xx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的讲话(1)写出材料一中“开拓事业”的史实,并说明它们名垂青史的共同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答案】(1)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因为这些开拓事业通过和平的方式,传递友谊,造福各国人民,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往和影响(2)“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一带一路”建设促进了沿线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一带一路”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促进了各国经济发展.【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能力。依据材料一的“一支从长安出发的和平使团,开始打通东方通往西方的道路.15世纪初的明代,一位中国著名航海家(从刘家港出发)这些开拓事业名垂青史”可以总结出材料一中“开拓事业”的史实是:张骞出使西域,郑和下西洋。依据材料一的“因为使用的不是战马和长矛,而是驼队和善意;依靠的不是坚船和利炮,而是宝船和友谊。”可以总结出它们名垂青史的共同原因是:这些开拓事业通过和平的方式,传递友谊,造福各国人民,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促进了世界不同文明之间的相互交往和影响。【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18.(xx年广东深圳卷)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涌现出众多的“时代梦想家”,他们顺应时代潮流,肩负时代使命,推动时代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建元年间(前140年前135年),汉武帝从匈奴降者口中得知,大月氏逃向西方后,深怨匈奴而图报复,却找不到盟友共击匈奴。于是下令召募使者出使大月氏,张骞毅然应募;于公元前138年出使西域。他途经匈奴,被匈奴捉住并拘留了十几年,趁匈奴发生内乱时脱逃,于公元前126年回到长安。张骞通西域后,正式开通了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摘编自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材料二: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续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热情宣传:“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材料三:美国是最早拥有和使用核武器的国家,它利用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对新中国和世界其他爱好和平的国家进行威胁。1950年,邓稼先(见图1)在美国取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从事原子核理论研究。1964年,在邓稼先和其他科学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摘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教材、教师教学用书材料四:4月23日上午,袁庚塑像(见图2)在蛇口海上世界揭幕。袁庚领导招商局蛇口工业的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缔造了中国经济特区雏形,是中国改革开放具有标志性的先行者和探索者之一。摘编自深圳晚报xx年4月24日报道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张骞“毅然应募”出使西域的使命是什么?文中的“陆路通道”指的是什么?它的开通有何意义?问题二:材料二中的“十月革命”是什么性质的革命?材料反映出李大钊在中国传播了什么思想?该思想的传播,为中国哪一政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问题三:材料三中,邓稼先回国时,中美关系处于怎样的状态?结合所学知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成功有哪些重大意义?问题四:材料四中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是哪一次会议的伟大决策?根据材料,袁庚被誉为“改革开放具有标志性的先行者和探索者”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的,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什么?问题五:综合上述材料,从精神品质方面,归纳以上“时代梦想家”的共同点。【答案】问题一:使命:联络大月氏夹击匈奴;通道:丝绸之路;沟通了亚欧大陆,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问题二:社会主义革命;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问题三:敌对;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问题四:十一届三中全会;缔造了中国经济特区雏形;吸收侨资、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引进先进管理经验问题五:爱国、敢为人先、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等【解析】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热情颂扬俄国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思想基础。问题三:1950年,邓稼先回国,那时新中国刚成立。美国仇视新中国,因此对中国的态度是敌对态度。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维护世界和平。问题四:1978年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政府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伟大决策。分析材料四的“袁庚领导招商局蛇口工业的建设,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尝试,缔造了中国经济特区雏形,是中国改革开放具有标志性的先行者和探索者之一。”可知袁庚被誉为“改革开放具有标志性的先行者和探索者”的原因是:缔造了中国经济特区雏形;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目的是:吸收侨资、吸收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引进先进管理经验,发展我国经济。问题五:本题考查学的综合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列宁、邓稼先、张骞等人的身上表现出的是:爱国、敢为人先、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等优秀品质。因此,“时代梦想家”的共同点是:爱国、敢为人先、艰苦奋斗、勇于担当等。【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版九年级下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俄国十月革命;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新文化运动;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科技教育与文化科学技术的成就;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19.(xx年湖北随州卷) 读下列丝绸之路和郑和下西洋示意图,回答问题。(1)丝绸之路的开路先锋是谁?这条交通要道为什么称为“丝绸之路”?(2)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在中外交往中越来越重要,出现了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请简要分析产生这一壮举的社会条件。(3)清初实行严厉的禁海政策,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许擅自出海贸易。清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近二百年。谈谈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产生的历史影响。【答案】(1)张骞;当时这条通道主要运输的是丝绸,故称为丝绸之路(2)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3)清朝的闭关锁国政策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但这一政策的长期推行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解析】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的壮举产生的原因是: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是世界上强盛的国家。(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清朝闭关政策的认识。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闭关政策是指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不是禁止。闭关政策的实施有防御西方殖民势力入侵的一面,但闭关政策阻碍了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国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20(xx年江苏无锡卷) 在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大趋势下,习近平主席准确把握新时期国际秩序,高屋建瓴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得到有关国家积极响应。回顾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中西方的交往由来已久。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西汉时,为丝绸之路的开通作出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是谁?(2)明朝时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 (3)1416世纪,人类逐渐步入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世界一体化阶段,进而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4)图一、图二中的交通工具分别是第几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5)图三的棱镜门事件尽管已经过去,但在国际上对美国实施全球监控的关注仍未平息。请问“棱镜门”网络泄密主要运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互联网技术。请问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是什么?(6)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的发展下去,谈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如何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答案】(1)张骞(2)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3)新航路开辟(4)图一:第一次工业革命;图二:第二次工业革命(5)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6)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解析】(2)本题考查的是郑和下西洋的内容。明朝前期,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郑和于1405年1433年先后七次下西洋,沿着海上丝绸之路,一路向南,穿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到过亚非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比欧洲航海家的远航早半个世纪。(3)本题考查新航路开辟的有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16世纪的新航路开辟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发展。(6)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国家经济都不可能孤立的发展下去,作为发展中国家,中国应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发挥自己的作用。【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中外的交往与冲突;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人教版新课标九年级历史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人教版九年级下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21(xx年江苏徐州卷)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实或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请对下面的推论作出判断,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正确的答案涂“A”,错误的涂“B”,其他作答无效。(1)史实: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铁器、丝绸和养蚕技术,以及铸铁术,穿井法,造纸术都先后西传。同时,中亚、西亚的良种马、植物等土特产,如毛织品、胡桃(核桃)、石榴、胡萝卜、胡豆(蚕豆)、大蒜、苜蓿等陆续传到中国。白寿彝中国通史推论:古代“丝绸之路”推动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2)史实: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新唐书选举志推论:进士科是唐代读书人人士做官的重要途径。(3)史实:新纪元以来,中华民国之名,既为世界各国所承认,主权属国民全体,载在临时约法,然而十年之间,有二次之革命,有八十日之帝制,有八日之复辟沈恩孚五十年来中国政体改革之经过推论:辛亥革命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稳定了政局。(4)史实:中央给予经济特区的特殊政策,包括:允许经济特区大量吸收利用外资,经济活动以市场调节为主,经济成分可以让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更大些赋予经济特区政府有较大的经济活动自主权。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推论:经济特区的创办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经验。(5)史实:1921年12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的法令解除了对小企业实行的国有化,将这些曾收归国有的企业通过出租的方式交换原业主经营,实际上是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非国有化了。余伟民、郑寅达世界通史:现代文明的发展与选择推论:1921年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6)史实:从1948年到1952年,美国共拨款131.5亿美元到1950年,欧洲的国民总产值达到1250亿美元,在马歇尔计划不到4年的援助时间内增加了25%,比他的战前水平增加了15%。金海从马歇尔计划看战后初期美国对欧政策的演变推论:马歇尔计划复兴欧洲经济,使西欧摆脱冷战的阴影。【答案】(1)B(2)A(3)B(4)A(5)A(6)B【解析】绸之路”成为横穿欧亚的陆上交通要道,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将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无关。故选B。(2)此题考查科举制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正式设置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科举制正式诞生。科举制的主要考试科目是进士科,为平民进入仕途提供了机会。从史实“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可以得出进士科是唐代读书人人士做官的重要途径这一结论,故选A。(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实的能力。分析史实“1921年12月,全俄中央执委会颁布的法令解除了对小企业实行的国有化, 将这些曾收归国有的企业通过出租的方式交换原业主经营,实际上是大部分小企业和一部分中型企业非国有化了”可以得出“1921年苏俄推行新经济政策,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结论。故选A。(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实的能力。分析史实“到1950年,欧洲的国民总产值达到1250亿美元,在马歇尔计划不到4年的援助时间内增加了25%,比他的战前水平增加了15%。”可以得出马歇尔计划使欧洲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不能得出“马歇尔计划复兴欧洲经济,使西欧摆脱冷战的阴影”的推论,故选B。【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近代化的探索辛亥革命;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下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人教新课标版九年级下册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22(xx年江苏盐城卷)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和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黄河南北的大平原进行了一次历史性的大扫除,使封建领主制留下来的残余一扫而光,然后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起新兴起地主阶级专政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材料二材料三 在清朝的辽阔的领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个少数。清朝在边疆地区分社机构,进行有效的管辖使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了进一步巩固。节选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下教材材料四 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是件值得全体炎黄子孙热烈庆祝的大事,它是迈向祖国全面统一的重要步骤,又是用新思维以和平方式圆满解决领土问题的一个范例。节选自紫荆网(1)材料一中的“封建领主制”是我国古代什么政治制度?“在六国的废墟上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指哪一政权?(2)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的什么措施?(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在边疆地区加强管辖设置的机构(两例)。(4)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写出香港回归的时间。材料中“以和平方式圆满解决领土问题”的“新思维”指什么政策?香港回归有何意义? 【答案】(1)分封制;秦朝(2)颁布“推恩令”(3)乾隆帝设置伊犁将军,加强对我国西北地区的管辖雍正皇帝在西藏设置了驻藏大臣,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4)1997年7月1日;“一国两制”;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解析】(2)本题考查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加强中央集权,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建议,颁布“推恩令”,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据材料二中的图示可知,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4)本题主要考查“一国两制”与香港回归的意义。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97年,中国恢复了对香港行使主权,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今年是xx年,故今年是“香港回归祖国二十周年”;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在20世纪80年代初,为了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最先在香港问题上得到了成功实施。因此,材料中“以和平方式圆满解决领土问题”的“新思维”指的是“一国两制”;在一国两制的指引下,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香港回归祖国,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夏、商、西周的兴亡;人教版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大一统的汉朝;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香港和澳门的回归23(xx年江苏盐城卷) 材料一 (古代)中国向外界开放的很少,倾向于主要靠自己的资源生存。事实上,它只有两个大出口,一个是海洋,一个是沙漠。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材料二 间年外城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节选至乾隆御制诗材料三 中国崛起是一个“进行”时,从1949年至1978年用了30年时间,进入“崛起准备期”,再从1979年至2020年用40年时间,真正进入了“崛起起飞期”。大国治理材料四 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如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的两个出口“沙漠”和“海洋”分别指什么?(2)材料二反映了清朝实行的什么政策?(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从“崛起准备期”到“崛起起飞期”的转折性事件是什么?并说明理由。(4)完成材料四A和B两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答案】(1)“沙漠”出口指的是丝绸之路;“海洋”出口指的是海外贸易(2)闭关锁国政策(3)十一届三中全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4)A是深圳;B是雄安新区;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解析】闭关锁国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控制海外贸易,只开放广州一处作为对外通商口岸,关闭了其他港口,并规定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管理贸易。开放格局。【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和社会的危机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24.(xx年江苏扬州卷)从古至今,商业带动了不同地域之间的经济交流,既给世界各地的人们带来了迷人的异域文明,也带来了血与火的痛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丝绸之路”为沿途地区的社会交往提供了通道。盛唐时期的长安,中西文化交融。如图1是陕西西安出土的唐骑驼乐舞三彩俑,骆驼昂首挺立,中间一胡人跳舞,其余四人围坐演奏胡乐。摘编自剑桥插图中国史材料二 如图2是一副创作于17世纪初的日本屏风画,描绘的是16世纪中期一艘欧洲商船抵达日本长崎的场景。摘编自英汤因比历史研究材料三 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摘自习近平携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请回答:(1)据所学知识,说说西汉时期两次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开辟奠定基础的人是谁?这条丝绸之路开通有何意义?据材料一指出盛唐时期长安社会发展的特征。(2)读材料二,指出图中历史现象得益于欧洲的哪一场海外探险活动?这场探险中哪一位航海家发现了美洲?有人将这场探险活动称为“血与火”的开篇,为什么?(3)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什么?根据材料三,谈谈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的核心理念是什么?【答案】(1)张骞;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成为中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中西文化交融(2)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了美洲;因为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西班牙、葡萄牙等国先后走上殖民扩张好殖民掠夺的道路,给亚非拉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亚非拉长期的贫穷和落后(3)经济全球化;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解析】探险活动称为“血与火”的开篇。(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西方冷战结束,国际形势趋于缓和,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于是,世界经济日益成为一个整体,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发展。根据材料三的“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我们要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可以概括出在建设“一带一路”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坚持的核心理念是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盛世经济的繁荣;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殖民扩张与殖民地人民的抗争血腥的资本积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世界经济的“全球化”25.(xx年辽宁营口卷)请根据下列提示信息写出相关内容。(2分)(1)秦朝统一后,全国使用的货币是 (2)长征途中召开的重要的转折性会议是【答案】(1)圆形方孔钱;(2)遵义会议。【解析】【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上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红军不怕远征难26.(xx年辽宁营口卷)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后,回答问题:(1)图一毕昇的发明是什么?四大发明中,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条件的发明是什么?广泛应用于战争的发明是什么?在汉代,还有一项为世界文化做出巨大贡献的发明是什么?(4分)(2)图二瓦特蒸汽机出现以后,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从此,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的交通工具是什么?(2分)(3)图三的发明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它的发明者是哪位美国科学家?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人类历史进入了什么时代?美国的莱特兄弟把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变成现实,他们的发明成果是什么?( 3分)(4)图四出现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1分)【答案】(1)毕昇发明活字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造纸术。(4分)(2)蒸汽时代;火车。(2分)(3)爱迪生;电气时代;飞机。(3分)(4)电子计算机的广泛运用。(1分)【解析】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的发明和应用,电力作为新能源和新动力进入生产领域,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把人类飞翔的理想变成了现实。(4)本题主要考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关知识。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主要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技术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第三次科技革命使人类历史进入了“信息时代”。【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人教版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人类迈入“电气时代”;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现代科学技术和文化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27.(xx年山东滨州卷)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为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管人们是否佩服秦的成就,但必须承认这个成就;它在质和量的方面都大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以致它可以名之为“革命”。剑桥中国秦汉史(1)秦的最大“成就”是什么?为巩固这一成就,秦还实施了哪些革命性措施? 材料二 中国古代粮食平均亩产量(市亩)朝代产量(市斤)两汉140唐154宋185(摘编自中国经济通史)(2)上表中宋代粮食产量变化的原因有哪些?这一时期,商业高度繁荣,纸币出现,请写出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 材料三 欧洲著名城市规划家罗斯穆森认为“整个北京城乃至世界的奇观之一,它的(平面布局)匀称而明朗,是一个卓越的纪念物,一个伟大文明的顶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历史七年级下册(3)除北京城外,列举我国古代工程领域另外两项“世界的奇观”。 材料四 现代世界文明赖以建立的基本发明创造,有一半以上来源于中国曾经改变了世界,直到15世纪以前,中国的科学技术在世界上保持了千年的领先地位!坦普尔中国发明创造的国度(4)“改变了世界”的中国发明有哪些?【答案】(1)统一了六国,于公元前221年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政治上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上统一货币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文化上统一文字;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焚书坑儒;军事上北筑长城、南修灵渠(2)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南方相对稳定,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南方自然条件优越;交子(3)长城和故宫(4)“改变了世界”的中国发明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解析】国规范文字;在经济上,统一货币,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在军事上,征召人民北筑长城,用来抵御匈奴;在思想上,实行“焚书坑儒”;军事上北筑长城、南修灵渠。(2)此题考查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二表中宋代粮食产量变化是因为经济重心南移。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南方相对稳定,南北方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南方自然条件优越等。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前期的四川成都地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它们都改革了世界的面貌。【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统一国家的建立秦王扫六合;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昌盛的秦汉文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人教版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1(xx年内蒙古赤峰卷) 读图说史:读右图,解读正确的是( )A.北方自然环境恶劣 B.北方民族学习中原文化C.江南地区相对发达 D.民族交融和江南开发【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交融和江南经济的开发的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迁入中原。北方由于战乱,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不仅为南方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北方的生活方式,民族间的关系逐渐融合起来, 北方人民的南迁,不仅使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同时也改变了南方人的社会生活。因此解读正确的是D,故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江南地区的开发2(xx年山东滨州卷) 日本史学家宫崎市定认为,由于“他”的汉化政策,“以新都洛阳为中心出现了汉文化的复兴”,“他”也“由鲜卑国主化为中华皇帝”。“他”是()A拓跋宏B苻坚C李世民D忽必烈【答案】A【解析】【考点定位】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3(xx年山东临沂卷) 三国之一的吴国,是三国之中历时最久的国家,它的都成建业在今江苏南京,该政权的建立者是()A孙权B刘备C曹操D曹丕【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国鼎立知识点。结合课本所学分析,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了基础,赤壁在长江沿岸。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在建业称王,国号吴,三国鼎立局面形成。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考点定位】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4. (xx年山东临沂卷)图中的历史人物被后人称为“书圣”,他集书法之大成,自成一家,影响深远,该图中的作品反映了他所使用的哪种书法字体?()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答案】D【解析】【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5. (xx年四川乐山卷)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阶段及其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A夏商周时期中华文明的起源 B秦汉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C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D明清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相关知识。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夏商周时期是国家的产生时期,故AB错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南移是辽、宋、夏、金、元时期。ABD描述错误,不符合题意。C描述正确,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C。【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鼎立;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江南地区的开发;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6. (xx年山东临沂卷)下列材料摘编自xx年2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网上的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交融一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造丝绸、制作陶瓷器、种植茶叶的国家,可以说,丝绸、瓷器、茶叶是中国文明的符号,各色的丝绸织品、瓷器、茶叶成为了丝绸之路上最具中国特色的交换货品,由于大宗的中国陶瓷制品后来都经海道外销到亚、非、欧,因此,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陶瓷之路”。中国的瓷器备受西方贵族的青睐,被认为是奢侈品。(1)丝绸之路上最具特色的商品包括哪些?这条道路是西汉时期谁率领使团开通的?材料一中的“陶瓷之路”是指那条路?材料二 许多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制源于中国的科举制度,中国早在公元前的西汉时期,就实行通过考试录用官吏的制度,隋唐时期发展为科举制度,中国选拔官员的这套制度在17世纪传到西方后,被称为文官制。伏尔泰、魁奈等思想家大力呼吁西方建立文官制,认为它是世界上最开明的选拔官吏的办法。随后,法国、英国、美国等许多国家相继建立了文官制。(2)根据材料二,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制源于哪种制度?在古代中国,按照这种制度录用的官吏必须把哪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材料三 丝绸之路是一条多种宗教、思想、文化、艺术传播之路。佛教作为外来文化,为中国文化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南北朝以后摩尼教、袄教、景教、犹太教、等相继传入中国。中国对侨居民族、外来宗教宽容以待,对各种文化兼容并蓄,使中华文明因海纳百川而博大精深。最终,儒、释、道三种文化合流,发展成为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3)依据材料三,古代中国对外来的文化持何种态度?在“中国主流的传统文化”中融入了哪种外来宗教文化?(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谈谈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历史作用。【答案】(1)绸织品、瓷器、茶叶;张骞;海上丝绸之路(2)中国的科举制度;儒家(3)兼容并蓄;佛教(4)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解析】在公元前的西汉时期,就实行通过考试录用官吏的制度,隋唐时期发展为科举制度,中国选拔官员的这套制度在17世纪传到西方后,被称为文官制。”表明现代西方国家的文官制源于中国的科举制度。因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是儒家思想,所以科举制度录用的官吏必须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纳出古代“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考点定位】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国家的建立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科举制的创立科举制的诞生7. (xx江苏无锡卷)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就必须与时俱进,敢于创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 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史记商君列传(1)材料一记载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这次改革对秦国起到了什么作用?材料二:孝文帝召见群臣,说:“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和罢官。”(2)孝文帝的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材料三: 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经济方面保护农工商业,提倡开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发展科学技术政治方面广开言路,准许民众上书言事;精简机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文教方面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文;鼓励兴办学堂,创设京师大学堂;提倡办报、译书、出国留学军事方面整顿陆海军,裁减冗兵,采用新法练兵,增强海防实力摘自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3)拉开这场维新运动序幕的是什么?请写出这场维新运动的一位代表人物。材料四:兹依照本法令所指导的办法,将用以束缚定居在地主领地上的农民和家务农奴的农奴制度永远废除。(4)材料四是俄国颁布的法令,它反映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这一历史事件对该国历史发展具有什么进步意义?材料五: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人国内。1868年某日本官员(5)材料五反映的是日本近代史上的哪一重大改革性历史事件?材料六: 1978年12月18日的北京,白雪皑皑,空气新鲜。在“文革”结束之后,中国面临向何处的重大历史关头,在这里召开了一次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极为重要的会议中国实现了伟大的历史性转折。请回答:(6)材料六指的是哪次会议?这次会议做出了怎样的伟大决策 ?(7)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3月17日在北京表示,改革进入攻坚期,因为要触动固有的利益格局。“现在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及灵魂还难。但是,再深的水我们也得趟,因为别无选择,它关乎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前途。”中国的发展根本上要靠改革,必须全面深化改革。结合以上内容,谈谈你对改革的认识。【答案】(1)商鞅变法;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秦的统一奠定基础(2)加强了北魏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统治,促进了民族融合(3)“公车上书”;康有为等(4)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5)明治维新(6)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7)当社会发展遇到阻碍时,要勇于、善于改革求变,要善于学习他国的长处,要重视科技教育,工业立国、工业强国【解析】的统治。(3)由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1895年春,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上书光绪帝,反对议和,请求变法,史称“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的动的序幕。康有为、梁启超等是维新变法运动的代表人。(4)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俄国l861年改革的认识。俄国l861年改革中颁布法令,法令规定:农奴在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份地,但他们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俄国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5)本题主要考查日本明治维新的有关知识。1868年倒幕运动之后,明治天皇进行明治维新。措施有废藩置县 加强中央集权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殖产兴业 提倡文明开化。因此,材料五反映的是日本近代史上的明治维新。(6)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记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并加以运用。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党的历史上伟大的转折点。(7)本题考查学生对改革的认识。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都顺应了历史潮流,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当社会发展遇到阻碍时,要勇于、善于改革求变,要善于学习他国的长处,要重视科技教育,工业立国、工业强国。【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大变革的时代;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上册政权的分立与民族融合北方民族大融合;人教新课标八年级历史上册近代化的探索戊戌变法;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无产阶级斗争与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俄国、日本的历史转折;人教新课标八年级下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的历史转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