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3月试题.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46891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3月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3月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3月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摸底考试3月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无效。甲 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苏轼对儒、道、释的融合苏轼在政治上奋发有为、希望实现他经世济民的政治思想时,曾经批判过释、道思想;但在他处于逆境时,即经世济民的政治理想难以实现而个人又遭受到排斥打击时,则又更多地接受清静无为、超然物外的思想,在释、道思想中找到精神的寄托。在醉白堂记一文中,他借称颂韩琦来表现自己的处世态度:“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同乎万物而与造物游,非独自比于乐天而已。”这完全是用庄子“万物齐一”的思想来求得精神上的解脱。而在超然台记一文中,他通过推究人们“乐少悲多”的原因来阐发和推崇那种超然物外的思想时说:“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他认为如果认识到美恶齐一,无所谓“去取之择”。就可以“游于物之外”了。而他之所以能“无往而不乐”,“盖游于物之外也”,可见他的乐天派的性格和生活态度,确实跟庄子齐生死、齐得丧、等富贵的思想是分不开的。他极力调和儒学和佛、老思想之间的差别和矛盾。他认为佛、老思想同儒家思想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有其相通之处。在上清储祥宫碑一文中,他说:“道家者流,其道以清静无为为宗,以虚明应物为用,以慈俭不争为行。合于周易何思何虑、论语仁者静寿之说。”他批评史记中所说庄子诋訾孔子之徒是并不真正了解庄子,实际上“庄子盖助孔子者”。在南华长老题名记一文中,他甚至认为“儒释不谋而同”,“相反而相为用”,并且肯定南华长老所认为的佛家虽是出世的,但与入世的儒家实际相通不悖的思想“宰官行世间法,沙门行出世间法,世间即出世间,等无有二”。本来是很不相同的,他却极力调和,可见他在自己的思想中是要努力使儒、释、道三家熔于一炉。对韩愈他是十分尊崇的,却批评他固守孔孟而不能吸收佛、老之学。他说:“韩愈之于圣人之道,盖亦知好其名矣,而未能乐其实。何者?其待孔、孟甚尊,而拒佛、老甚严。”苏轼尽管怀抱着“致君免舜”的理想,但现实却难尽如人意。那么,如何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种种矛盾?苏轼的回答是:淡化功名意识;守着“用舍由时,行藏在我”的随机应变的人生哲学;抱定“乐天知命”的处世态度。苏轼的人生思考超出凡俗,儒家的入世和有为,引导他热爱生活和人生;道家的无为特别是庄子的齐物论,又使他在逆境中淡泊名利,显得从容自如;佛家的静达圆通,则启迪他走向圆融和通达。其实不仅仅是苏轼,从历代文学家的身上,从他们刚正不阿清廉正直的人格上,我们可以悟出做人的道理,处事的妙章:“以儒治世,以佛治心,以道治身。” (选自论苏轼对儒佛道三家思想的吸收与融合,有删节)1.关于苏轼“超然物外”思想的理解,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3分)A.苏轼的“齐得丧,忘祸福,混贵贱,等贤愚”思想,来源于庄子“万物齐一”的思想。B.这种思想主要表现在苏轼人生态度、处世哲学和治乱兴亡上,体现在身处逆境遭受打击时。C.苏轼认为如果有了美恶齐一,无所谓“去取之择”的认识,就可以“游于物之外”了。D.这种思想在苏轼的醉白堂记超然台记等作品中都有解释和阐发。2.对于苏轼“调和儒学和佛、老思想之间的差别和矛盾”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苏轼认为“儒释不谋而同”,儒学和佛、老思想不但不是对立的,而且还有相通之处。B.苏轼对庄子诋訾孔子之徒的做法是持批评态度的,他认为庄子的做法实际上帮助了孔子。C.苏轼认为,道家的“清静无为”之道与周易“何思何虑”、论语“仁者静寿”之说是吻合的。D.苏轼批评韩愈待孔盂甚尊而不能吸收佛、老之学。表明他对韩愈的为人颇有微词。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章内容的一项是( )(3分)A.“相反而相为用”“世间即出世间”表明了苏轼是极力想对本不相同的道佛思想进行调和的。B.苏轼在逆境中从释、道思想中找到了精神寄托,表现出了“无往而不乐”的乐天派性格和生活态度。C.儒、道、释的融合,使得苏轼既热爱现实人生而又能做到在逆境中淡泊名利,从容自如。D.在如何解决理想与现实的种种矛盾方面,苏轼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给了我们很好的启迪。二、(一)古代诗文阅读(19分)鲁恭,字仲康,扶风平陵人也。其先出于鲁顷公,为楚所灭,迁于下邑,因氏焉。祖父匡,王莽时,为羲和,有权数,号曰“智囊”。父某,建武初,为武陵太守,卒官。时恭年十二,弟丕七岁,昼夜号踊不绝声,郡中赙赠无所受,乃归服丧,礼过成人,乡里奇之。十五,与母及丕俱居太学,习鲁诗,闭户讲诵,绝人间事,兄弟俱为诸儒所称,学士争归之。太尉赵憙慕其志,每岁时遣子问以酒粮,皆辞不受。恭怜丕小,欲先就其名,托疾不仕。郡数以礼请,谢不肯应,母强遣之,恭不得已而西,因留新丰教授。建初初,丕举秀才,恭始为郡吏。憙复举恭直言,特诏公车,拜中牟令。恭专以德化为理,不任刑罚。许伯等争田讼,累守令不能决,恭为平理曲直,皆退而自责,辍耕相让。亭长从人借牛而不肯还之,牛主讼于恭。恭召亭长,敕令归牛者再三,犹不从。恭叹曰:“是教化不行也。”欲解印绶去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于是吏人信服 。建初七年,郡国螟伤稼,犬牙缘界,不入中牟。河南尹袁安闻之,疑其不实,使仁恕掾肥亲往廉之。恭随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傍。傍有童儿,亲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将雏。”亲瞿然而起,与恭诀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迹耳。今虫不犯境,此一异也;化及鸟兽,此二异也;竖子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还府,具以状白安。恭在事三年,会遭母丧去官,吏人思之。其后拜为鲁诗博士,由是家法学者日盛。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迁乐安相。恭在公位,选辟高第,至列卿郡守者数十人。而其耆旧大姓,或不蒙荐举,至有怨望者。恭闻之,曰:“学之不讲,是吾忧也。诸生不有乡举者乎?”终无所言。恭性谦退,奏议依经,潜有补益,然终不自显,故不以刚直为称。三年,以老病策罢。六年,年八十一,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 鲁恭传)注:直言:汉晋时期察举科目名,意为直言敢谏。仁恕掾:官名;肥亲,人名。 贳,sh,宽赦。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欲解印绶去/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于是吏人信服B欲解印绶/去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于是吏人信服C欲解印绶去/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于是吏人信服D欲解印绶/去掾史/涕泣共留之/亭长乃惭悔/还牛/诣狱/受罪恭贳/不问/于是吏人信服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有名又有字。古代婴儿出生三个月时由父母命名,供长辈呼唤。字是男子20岁(成人)举行加冠时取字,女子15岁许嫁时举行笄礼取字,字和名没有意义上的联系。 B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或两者同时设立,名称不一,制度也有变化。东汉著名的科学家张衡就曾在太学学习过。C赙赠:古代丧葬礼极为隆重,耗财力很多,届时死者的上司及亲戚朋友,常拿财物助丧家办理丧事,这一习俗,称之为赙赠。D后汉书是一部由我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的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鲁恭的祖先出自鲁顷公,被楚国灭亡之后,迁居到下邑,于是改姓鲁。祖父鲁匡,王莽时担任羲和的官职。鲁恭的父亲,在建武初年,担任武陵太守,死在官任上。B太尉时常派儿子送酒和粮食给鲁恭,鲁恭拒不接受。鲁恭想先成就弟弟的功名,就推托自己生病,不肯做官。直到弟弟在建初初年考取了秀才,他才到州郡担任官吏。C鲁恭担任中牟令,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不施用刑罚,出现了令仁恕掾肥亲赞叹不已的“三异”局面:虫害不侵犯边境,德化及于禽兽,小孩子有仁爱之心。D鲁恭担任鲁诗博士时,广收后学,到他家求学的人一天比一天多,经他选拔任用的官员多达几十位。后来升任为侍中,皇上多次召见他,向他询问政事得失情况,得到的赏赐礼遇非同一般。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 恭召亭长,敕令归牛者再三,犹不从。(5分)(2)迁侍中,数召宴见,问以得失,赏赐恩礼宠异焉。(5分(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这首诗歌,完成8-9题。咏荆轲(节选 )陶渊明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8.下列语句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3分)A.关于荆轲之事,战国策燕策与史记刺客列传都有记载,其基本情节是相似的。陶渊明的这首诗显然是取材于上述史料。B.“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这两句是说白马在大道上长啸,燕太子丹等人慷慨送行。C.在临行前,史书中有荆轲等待与其同行的助手,引起荆轲怒叱太子的记载。诗人略去这一重要情节,内容显得单调,不及史书生动。D.陶诗中呈现出的冲淡静穆和金刚怒目的两副面孔,其实就是儒家恪守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人生观的两面映现。9.陶渊明的诗歌历来以平淡著称,但本诗却别具特色。试赏析本诗是如何刻画荆轲的形象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11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1分)(1) 氓中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 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 (2) 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3)沁园春 长沙中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 (4) 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诗人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的句子是 (5)曹操在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表达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诗句是: (6)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 三、现代文阅读。(23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3分)两句就江南的冬景郁达夫凡在北国过过冬天的人,总都道围炉煮茗,或吃涮羊肉,剥花生米,饮白干的滋味。而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家,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而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老年人不必说,就是顶喜欢活动的小孩子们,总也是个个在怀恋的,因为当这中间,有的萝卜,雅儿梨等水果的闲食,还有大年夜,正月初一元宵等热闹的节期。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我生长江南,儿时所受的江南冬日的印象,铭刻特深;虽则渐入中年,又爱上了晚秋,以为秋天正是读读书,写写字的人的最惠节季,但对于江南的冬景,总觉得是可以抵得过北方夏夜的一种特殊情调,说得摩登些,便是一种明朗的情调。我也曾到过闽粤,在那里过冬天,和暖原极和暖,有时候到了阴历的年边,说不定还不得不拿出纱衫来着;走过野人的篱落,更还看得见许多杂七杂八的秋花!一番阵雨雷鸣过后,凉冷一点;至多也只好换上一件夹衣,在闽粤之间,皮袍棉袄是绝对用不着的;这一种极南的气候异状,并不是我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它作南国的长春,是春或秋的延长。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因而长江一带,芦花可以到冬至而不败,红时也有时候会保持得三个月以上的生命。像钱塘江两岸的乌桕树,则红叶落后,还有雪白的桕子着在枝头,一点丛,用照相机照将出来,可以乱梅花之真。草色顶多成了赭色,根边总带点绿意,非但野火烧不尽,就是寒风也吹不倒的。若遇到风和日暖的午后,你一个人肯上冬郊去走走,则青天碧落之下,你不但感不到岁时的肃杀,并且还可以饱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含蓄在那里的生气;“若是冬天来了,春天也总马上会来”的诗人的名句,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出。说起了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与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生长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我不知道德国的冬天,比起我们江浙来如何,但从许多作家的喜欢以Spaziergang一字来做他们的创造题目的一点看来,大约是德国南部地方,四季的变迁,总也和我们的江南差仿不多。譬如说十九世纪的那位乡土诗人洛在格(Peter Rosegger, 18431918)罢,他用这一个“散步”做题目的文章尤其写得多,而所写的情形,却又是大半可以拿到中国江浙的山区地方来适用的。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滨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气里时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时也会下着微雨,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试想想,秋收过后,河流边三五家人家会聚在一道的一个小村子里,门对长桥,窗临远阜,这中间又多是树枝槎丫的杂木树林;在这一幅冬日农村的图上,再洒上一层细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层淡得几不成墨的背景,你说还够不够悠闲?若再要点景致进去,则门前可以泊一只乌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几个喧哗的酒客,天垂暮了,还可以加一味红黄,在茅屋窗中画上一圈暗示着灯光的月晕。人到了这一个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终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问了;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罢?诗人到此,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调戏酒姑娘了。“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诗人的诗句,也许不尽是在江南所写,而做这几句诗的诗人,也许不尽是江南人,但假了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直截了当,比我这一枝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窗外的天气晴朗得象晚秋一样;晴空的高爽,日光的洋溢,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上湖上散散步罢!(1)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5分)A.这篇散文从各个角度描写江南的冬天,写出作者自己的切身感受,描绘了一幅江南暖冬的水墨画。B.全文语调舒缓,恰似江南冬天的悠闲;语言清新、纯朴,和江南冬景的清朗相得益彰。C.作者在描写微雨寒村的冬霖景象时借助想像,用色状物写景,浓淡适宜,为读者描绘了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时表达自己“相见恨晚”的情感。D.作者描写江南的雪景,巧借诗句来实写雪景,在品评诗句中写出了雪趣。E芦花、红叶、桕子、草汇合成江南冬景的底色,在青天碧落之下泛出生气,作者将这种种富有生气的色彩和雪莱西风颂中的名句相连接,别有一番情趣。(2)文章的开头为什么写北方的冬天?运用了什么手法?这种手法在文中多处使用,请在文中再找出两处。(6分)(3)第段中作者说“人到了这一境界,自然会胸襟洒脱起来”,这句话如何理解?(6分)(4)文章多次引用诗文名句,仔细阅读第段,然后体会如果用作者自己的话替换这些名句好不好?为什么?(6分)体现了这个主题。四、语言文字应用(20分)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3分)他心高气傲,目空一切,总喜欢妄自菲薄,结果可想而知,没有人愿意同他打交道,他成了大海里的一叶孤舟。一些人在西方文化面前迷失了自我,以为西方的就是现代的,现代的就是科学的,科学的就是正确的,正确的就是唯一的,唯西方马首是瞻,视中国一无是处。两校篮球友谊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置若罔闻。在全国比赛中屡获金奖的四川省杂技团,当仁不让地承担了这次出国演出任务。他本来只想拍一部短片,后来发现题材太过庞大,于是改头换面,拍了一部长片。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A. B. C. D.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A. 近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枣阳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穆穆曾侯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特展”在省博物馆开幕。值得关注的是,一尊刻有“芈”字的青铜鼎首次亮相。B. 在xx年索契冬奥会短道速滑比赛男子5000米接力A组决赛中,尽管中国队员在出发后不久便摔倒,但他们成功逆袭,最终如愿问鼎,摘得一枚铜牌。C. 猴年春晚可谓星光熠熠,歌手谭维维和她的电声乐队与华阴老腔艺人合作的歌曲华老腔一声喊酣畅淋漓、荡气回肠,使人们观赏到来自黄土高坡的古老民间艺术的活力。D. 国民阅读能力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未来,因为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处于发展关键期的国家而言,大力倡导全民阅读,具有更加紧迫和长远的意义。1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所涉及的年龄,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3分)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豆蔻梢头二月初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年近知命,位止方州 行行向不惑,淹留隧无成A B C D15依次填人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袭家大院坐落在庄北首的东西大街上,进大门左转,是一座砖雕和垂花木雕形成的角门,_:_;_。_。_。_。由此可见当年东家颇有心计,因榆木梁含有“余粮”之意。昂首看,房顶檩上嵌着做工精细的方形木片,梁为榆木,粗壮结实门前,厦檐下浮雕龙凤栩栩如生,窗棂上刻鸟描梅活灵活现,精工巧艺令现代人感叹由此迈进第一重四合院观看东西,各有两根立柱顶梁夹间东、西、南房错落有致,五层台阶衬托起五间高大明亮的北屋推门进屋,迎面是两根木立柱组成的屏风,据说,屏风上面悬挂的是治家格言与袭家祖训A BC D16. 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进行评论。阅读下面这段新闻材料,任选一个角度进行点评,要求观点明确,语言流畅,50字左右。(6分)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一部讲述雷锋从小学毕业到牺牲的成长经历的传记电影青春雷锋在太原上映。令人尴尬的是,省城多数影院并没有安排放映这部主旋律影片,仅有的两家上映影院因无人观看,当日就匆匆下片。(xx年3月7日生活晨报)答:_17结合文意另写两句话,要求句式与横线前面的句子句式相同,且前后构成排比的修辞手法。(5分)我不知道风声中夹杂着多少自远古而至的呢喃,(1)_,我更不知道眼神中迷离着多少为心灵而生的迷茫。我未曾欣赏过瓦尔登湖满天的星河,(2)_,我更未曾触摸过乞力马扎罗山下静卧的雄狮“我不知道”,这是我唯一能向心中的疑问作出的自豪的答复。五.写作(60分) 18.请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文章。(60分)在阅读方式多元化的今天,你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在宽广无垠的网络空间中汲取知识;你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悦读”有形有色、有声有像的中外名著;你也可以继续手捧传统的纸质书本,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鼓劲圣贤对话的乐趣;当代青年渴求新知,眼界开阔、个性鲜明,在阅读方式的选择上不拘一格。请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不得套作。语文答案1B(“治乱兴亡”属经世济民之举,此时苏轼是批判释道的)2C(A原文是“他认为佛、老思想同儒家思想并不是完全对立的”;B苏轼批评的是史记中的说法,而非庄子;D原文说苏轼“对韩愈他是十分尊祟的”,他对韩愈的批评不涉及“为人”)3.A(苏轼调和的是“儒释”而非“道佛”)4. C 5、A(字和名有意义上的联系) 6、D(“选拔任用官员”是“在公位”时即在公爵位之时,而不是在担任博士时)7、鲁恭召来亭长,多次告诫责令他归还他人的牛,(亭长)还是不肯听从。(“召”、“敕令”、“从”、(亭长)省略各1分,句意1分)鲁恭升任为侍中,皇帝多次在公余时召见他,向他询问政事得失情况,得到的赏赐恩遇礼节宠爱非同一般。(“宴见”“得失”“异”“问以得失”的倒装句式各1分,句意1分)8.答案:C荆轲出燕,在临行前,史书中有荆轲等待与其同行的助手,而“太子迟之,疑其改悔”,引起荆轲怒叱太子,且在一怒之下,带着并不中用的秦舞阳同行的记载。诗人略去这一重要情节,而代之以“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这后一句逗出下文,而前一句显然是回护了燕丹的过失,但这样写却与首句的“善养士”相呼应。既使得内容和谐统一,一气贯注,也使得笔墨集中,结构浑成。9.本诗塑造了一个可担重任、大义凛然、义无反顾的除暴英雄形象。(2分)运用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招集百夫良,岁暮得到卿”,从“善养士”的燕太子丹的角度,烘托出荆轲是百里挑一、得之不易、可托重任的豪侠之士,为荆轲的出场作了必要的铺垫。白马长啸,燕太子丹等人慷慨送行,侧面烘托了荆轲的大义凛然。(2分)运用了正面描写。通过荆轲的动作“提剑出燕京”,写出了荆轲仗剑行侠的英姿。(2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1分)(1) 氓中 写女子为人妇后早晚辛苦劳动的句子是: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写男子变化无常,三心二意的句子是:士也罔极,二三其德(3分) (2) 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 (2分)(3)沁园春 长沙中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1分) (4) 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徐志摩心向往之的境界,再别康桥中“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便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1分) (5)曹操在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亲密交往的场景,表达诗人希望与贤才真诚交往的强烈愿望的诗句是: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2分)(6)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很多诗作的共同主题,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中“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就体现了这个主题。(2分)11.(1)CD 。C表达的情感错;D借诗句虚写雪景(2)文章的开头写北方的冬天,是为了突出了江南冬天的晴暖温和,渲染北国冬天所不能提供的屋外曝背谈天的乐趣(2分);运用对比的手法。(2分)比如:北国冬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江南秋天与江南冬天的比较、北方夏夜 与江南冬天的比较、闽粤地区与江南地区冬天的比较、德国寒郊散步与江南寒郊散步的比较 等等,将一幅幅江南冬景美图呈现出来,突出江南的冬景晴和清朗。(2分,任选两处)(3)江南的冬天实在美得诗情画意(2分),人到此境界,当可与自然合一(2分),尘世的碌碌俗务,名利之心,纷争之意,更难立足于此,自然迷人,使人旷达洒脱,不计荣辱得失(2分)。(4)不好。在这里,作者没有直接写雪景,而是借助诗句写出了江南冬天傍晚、夜里、早晨的雪景(2分),巧借诗歌意境,使江南的雪景境界全出(1分)。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增强了散文的意趣,在体现作者心境闲适的同时,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3分)。12:C(3分)妄自菲薄:形容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心理,自轻自贱。应当用“妄自尊大”。马首是瞻:古代作战时士兵看着主将的马头决定进退,泛指跟随别人行动或听从别人指挥。置若罔闻: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侧重于“罔闻”。应当用“视而不见”。当仁不让:论语卫灵公:“当仁不让于师。”后泛指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外表和形式,其内容、实质不变。应当用“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做法。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贷:推卸。13:A(3分)B项,不合逻辑,“问鼎”指夺取某些体育运动的顶尖成绩,“摘得铜牌”与此矛盾。C项,搭配不当,把“观赏”改为“感受”或删除“的活力”。D项,因果颠倒,把“因为”改为“因此”。14:D (3分)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束发”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表示成童;20岁时行冠礼,表示成年,因此用“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20岁。 豆蔻梢头二月初:“豆蔻年华”指少女十三四岁。亦代指少女的青春年华。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加冠”,男子二十岁。 年近知命,位止方州:“知天命”是古人形容人到了五十岁的一种大雅的叙述方法。“知天命”不是听天由命、无所作为,而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努力作为但不企求结果。所以,“五十而知天命”,是说人五十岁之后,知道了理想实现之艰难,故而做事情不在追求结果。行行向不惑,淹留隧无成:“不惑”见论语为政“四十而不惑”。遂以“不惑”作为40岁的代称。15B(3分)这段文字的叙述由进入“四合院”写起,从“高大明亮的北屋”写到“门前”,然后“推门进屋”,接着“观看东西”,最后“昂首看”。移步换景是本段文字的关键所在,要认真把握。16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准确、鲜明和生动。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有鲜明的立场,观点要明确;其次,要紧扣话题,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第三,还要做到表达简洁,逻辑性强。(6分)答案:(示例)(1)雷锋精神不能用一部电影的票房来证实或证伪。雷锋主题电影的遇冷,与公众的雷锋意识并无直接的关联,视之为雷锋影响力的淡化并不合适。(2)雷锋精神的学习应该是长期的,如此一暴十寒的“集中学习”本身就违背了精神的本意,将原本的高尚变得简单功利了。(3)从影片制作而言,此类影片易让观众产生审美疲劳,应该多下点制作功夫,多点艺术创新,而不是单凭主题优势。否则既浪费金钱,又让“雷锋精神”陷入不该有的窘境。17解析:本题考查仿写能力。从所给文段来看,中心议题应是“我不知道”,仿写时要紧紧围绕这一话题。要注意要求仿写的句子必须与文段中的前后语句构成排比。(5分)答案:(1)我不知道泪水中漂泊着多少从洪荒而来的脚步(2)我未曾见识过可可西里奔跑的羚羊18. 试题分析:1“阅读方式多元化”: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的拓展,传统阅读方式随着科技进步与文字载体的改变而发生变化,以前是纸质书,阅读是“享受在墨海书香中与古圣今贤对话的乐趣”,那么现在运用新媒体阅读,可以是光、声、影,也可以是碎片阅读,考生可以依据自己的感受进行评判,但是一定要跟阅读有关,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写出观点,进行拓展。2对阅读方式发生变化的思考,探讨其背后的本质,是时代的变化,还是生活心态的转变,但是一定要注意,要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不能脱离自己的体验,单纯谈现象,更需切合题目要求。3.审题参考 审清题干要求。一定要注意,不仅仅是阅读,而是“我的青春阅读”,所以内容上一定要有“我”的阅读体验。材料中已经给出了立意的方向“围绕自己的阅读方式,结合个人的体验和思考,谈谈我的青春阅读”,写作的中心必然是“阅读”,可以写自己的阅读方式,也可以写自己的阅读经历和感虽然文体不限,但是由于有“我”,文体可以是记叙文或者散文,最易于把握的是议论性散文。 联系现实,强调向生活延展,经过分析解释出材料所蕴涵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意的根据,考生应该多联系自己在生活中的阅读体验并进行延伸,确保立意贴切、深刻。平时对此有所思考的考生,应该更如鱼得水,也这就要求考生平时多关注生活,多思考,不要只是“藏身”象牙塔中。例文参考读海做人海是一部书,读海让我想到如何做人。海,辽阔无垠。这一顷无边无际的海面,有时风平浪静,犹如一位温柔的女子,深蓝的海水好像她深情的眸子,含情脉脉,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海鸟在海面上鸣歌,悦耳动听;小海龟在沙滩上追逐玩耍,其乐无穷。平静的海,昭示着大自然的和谐。于是乎,我想到了做人。做人有时也应当心平气和,修身养性,不可不管青红皂白就火冒三丈,这样于事于人都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凡事都以平静的心态去面对,以冷静的手段去处理,皆大欢喜也。海,辽阔无垠。这一顷无边无际的海面,有时也会波浪涛天,好似一位发怒的壮汉,澎湃的海水是他心中汹涌的热血,严肃冷酷。整个气氛也随之激烈起来。狂风席卷海洋,那些弱不禁风的海龟都回家了;海鸟却依然如故地在海面上引吭高歌,为这首交响乐伴奏;还有那些屹立在海中的礁石,虽然身躯被猛烈的狂流舔得日益光滑,但它们无怨无悔,因为它们仍能坚定地接受挑战。澎湃的海,表现出大自然的残酷。于是乎,我想到了做人。做人有时也该雷厉风行,这一点可考验某个人的胆略和能力。若事事都平常对待,草草收兵,会让人永远知己不知彼。海,辽阔无垠。但你知道是什么造就了它的博大吗?那是因为它能够吸纳众小溪流,若它只是固步自封,那它只会成为一顷死海。“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广阔的海,提示了大自然的奥秘。于是乎,我想到了做人。人应该有着比海更广阔的胸怀,也应当吸纳他人之言,博采众长。所谓“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样,我们自身才会不断完善、充实。阅读海的过程,也正是人成长的历程。我们应用一生的时间去读海,学海的精神。学她的处变不惊,学她的雷厉风行,学她的博大深沉,然后踏踏实实地走好自己的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