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II).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723172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II).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II).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II).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II)请同学们将试题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本卷共13小题,39分一、(18分)1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迤逦(y) 恪尽职守(k) 按捺不住(ni) 絜矩之道(xi)B珐琅(f) 瞠目结舌(chng) 溘然长逝(k) 央浼(mi)C揖让(y) 隽永(jun) 穿凿(zo)附会 濡养(r)D忸怩(n) 咄咄逼人(du) 拔擢(zhu) 道行(heng)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脉搏 度假村 断章取意 斐然成章B圭臬 发轫 貌合神离 伤天害礼C凑合 费心思 开源节流 和衷共济D平添 名信片 锱铢必较 大快朵颐3依次填入下面划横线处的词语、诗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你还记得村头上的那座石桥吗,那桥栏的条石已经沉入河底,那桥头的石板已经陷落,涨水时要先 水,后上桥,然后才能到达彼岸。每天上学的时候你都痴等在桥头,等着她像 停在你的肩上,然后轻轻地把她背上桥去那是属于你的桥,你那萌动的青春永远停留在那里。诗人陆游在生命将尽的时候,还忘不了沈园的那座石桥。“ , 。”A渡 小鸟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B趟 蜜蜂 香穿客袖梅共在 绿蘸寺桥春水生C涉 蝴蝶 伤心桥下春波绿 曾是惊鸿照影来D踩 蜻蜓 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素质可以理解为人在先天条件的基础上,在家庭、社会的影响下,经过后天的教育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品格。B因为作者没有很好地把握主题,单凭主观想象,反而大大地削弱了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C几组蝴蝶展框吸引了参观者,大家都以为这是标本,看到展框上方“仿真蝴蝶微型风筝”的标志,使大家恍然大悟。D在翻阅中国话剧100周年纪念活动资料时,他萌生了创作一台寻找中国话剧源头的剧本的意念。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故都的秋、动人的北平、都江堰、葡萄月令分别是郁达夫、林语堂、余秋雨、汪曾祺的散文名篇。B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长篇小说子夜、中篇小说腐蚀、短篇小说林家铺子以及散文白杨礼赞均是他的代表作。C中国古代的典籍可以分为“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其中经部主要是儒家的经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D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所倡导的理想人格,这一思想在大学中得到了集中明确的阐述。6、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靡不有初:没有谁。 鲜克有终:能。B无伐善、无施劳:夸耀。 小人长戚戚:忧伤。C差强人意:稍微。 格物致知:推究。D一言偾事:覆败、败坏。 明明德:使显明,彰明。二、(9分)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9题。 国家生态安全是指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生态破坏将使人们丧失适于生存的空间,并由此产生大量生态难民而冲击社会的稳定。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地球环境是一个有机的共同体,因果关系千丝万缕,生态破坏绝不会因一墙之隔而得到抑制,更不会因人为的某种界限或武装力量的抵御而受阻隔。据美国世界观察研究所统计,每年各种生态灾难所造成的生态难民达1000万以上,他们是由于得不到赖以为生的食物、饮水而流离失所的。目前,被列为世界性生态灾难的土地荒漠化,正以每年2460平方千米的速度在我国境内由西向东扩展,跨省越市、长驱直入。河北怀来县南马场的沙丘距天安门仅72千米,且还在以每年35千米的速度南推。荒漠是生命的地狱,是地球的癌变,也是离我们不太遥远的现实。近来,沙尘频仍,危害之烈,史所罕见。在草原、耕田沦为荒漠后,许多原住居民只好沦为生态难民。由此沙进人退,背井离乡产生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已不容忽视,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城市,对国民经济、人民生活、社会安定、民族团结都造成严重的压力。 另外,自然生态的失调与不适,还日益导致人类众多文明疾病的出现,因为人类的身心病态(如对武装的崇拜和暴力文化的泛滥)和自然的岌岌可危是密切相关的。这种不安全性的增加将危及文明存在的基础,而且在某种程度上比军事威胁更大。许多古代文明的完全消失就源于生态基础的沦丧。 生态主义者认为,应将安全问题扩充为对现代社会中不安全因素的全面反思,生态更被视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之堤的溃决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自身不可持续的竭泽而渔,寅吃卯粮,蚕食绿色,要钱不要命的生存方式,更有来自境外的生态侵略!国外一些穷奢极欲的消费市场构成对中国野生动物生存状况的严重危机,欧洲时装市场对“沙图什”的需求使中国特有的藏羚羊尸横遍野;中东达官贵人对猎鹰的喜好使中国西北的猎隼屡遭捕捉走私;韩国对熊胆粉的消费使中国数以千计的野生熊类身陷囹圄;日本人自己不砍一棵树,却大量从中国进口一次性木筷;西方国家自己不养羊,却资助中国养。他们得到的是羊绒,使我们中国落个水土流失、植被破坏这种以开发、贸易之名用金钱开路的赤裸裸的生态侵略不用耗费一枪一弹,便直捣我国腹地,特别是西部生态脆弱之地。这种持久而广泛的对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自然根基进行的鲸吞蚕食,巧取豪夺,其灾难远比一场战争的创伤更严重,祸患更长久!诸如荒漠化一类的生态灾难,现已构成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 西部开发,生态建设先行;林草不兴,国土不宁!必须正视:在国家安全上,我们正面临一种再多武装力量也无法保障,却关乎民族危亡,人与自然能否和谐、社会能否稳定的安全问题生态安全。 (节选自科普博览,有删改)7有关“国家生态安全”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如果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那么这个国家便是生态安全的国家。B人类的身心病态不仅导致自然生态的失调与不适,导致人类众多文明疾病的出现,更将导致国家生态安全遭受严重的挑战。C国家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安全危机在某种程度上比军事威胁更大,将危及文明存在的基础。D国家生态安全关乎民族危亡和人与自然能否和谐,社会能否稳定,我们必须正视。8下列对“荒漠是生命的地狱,是地球的癌变,也是离我们不太遥远的现实”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荒漠化是世界性的生态灾难,许多居民因为土地荒漠化后沦为生态难民。B河北怀来县南马场的沙丘还在以每年3-5千米的速度南推,这类问题已构成中华民族生存的心腹大患。C荒漠化最大的恶果是使人们得不到赖以为生的食物和水,不得不背井离乡,流离失所。D由于至今没有重视赖以生存的土地荒漠化问题,人类即将面临丧失生存空间的威胁。9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生态安全的严重危机主要是由国外一些穷奢极欲的消费市场的消费需求带来的。B只要改变不可持续的涸泽而渔、寅吃卯粮、蚕食绿色、要钱不要命的生存方式,就能保障生态灾难不再重演。C西部是生态脆弱之地,西部开发首先要重视生态建设,植树种草,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降低荒漠化带来的危害。D防止水土的进一步流失,防止植被惨遭破坏,保证国家的生态安全,就必须把住出口关,禁止一切野生动植物的出口。三、(12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0-13题。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法能杀不孝者,而不能使人为孔、曾之行;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孔子弟子七十,养徒三千人,皆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死不还踵,化之所致也。 夫刻肌肤,镵皮革,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经诽誉以导之,亲贤而进之,贱不肖而退之,无被创流血之苦,而有高世尊显之名,民孰不从! 古者法设而不犯,刑措而不用,非可刑而不刑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英俊豪杰,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得其宜,由本流末,以重制轻,则上唱而民和,上动而下随,四海之内,一心同归,背贪鄙而向仁义。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 今使愚教知,使不肖临贤,虽严刑罚,民弗从也。小不能制大,弱不能使强也。故圣主举贤以立功,不肖主举其所与同。文王举太公望、召公奭而王,桓公任管仲、隰朋而霸,此举贤以立功也。夫差用太宰嚭而灭,秦任李斯、赵高而亡,此举所与同。故观其所举,而治乱可见也;察其党与,而贤不肖可论也。 (选自淮南子泰族训)注:镵(chn):刺、刻。 熙:光明、兴盛。 临:统管、治理。10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法弗能正也 正:正确B死不还踵 踵:脚后跟(还踵,指后退)C上唱而民和 唱:倡导D察其党与 察:仔细看1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被创流血,至难也 B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 碧水东流至此回 若风之摇草木C百工维时,庶绩咸熙 D圣王在上,明好恶以示之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各以小大之材处其位12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重礼义教化思想的一组是法能刑窃盗者,而不能使人为伯夷之廉。无法不可以为治也,不知礼义不可以行法。被创流血,至难也,然越人为之以求荣也。百工维时,庶绩咸熙,礼义修而任贤德也。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入孝出悌,言为文章,行为仪表,教之所成也。A BC D13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礼义教化是国之大事,百姓知礼义国家才能兴盛。B小大之材各得其宜,才能一心同归,政通人和。C昏庸的君主只会任用那些对自己唯命是从的人。D治国离不开严刑峻法,否则就会人心涣散,乱象丛生。第卷(61分)四(16分)14把文言文中的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民不知礼义,法弗能正也,非崇善废丑,不向礼义。(2)其于化民也,若风之摇草木,无之而不靡。15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湖州歌(其六)南宋 汪元量北望烟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南四百州。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1)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2分)(2)简析“大江东去水悠悠”与苏轼“大惊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表达的不同情感。(4分)16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空缺部分(6分) (1) ,秋水共长天一色。 (2) ,抚孤松而盘桓。 (3) 卧龙跃马终黄土, 。 (4)水面清圆, 。 (5)女娲炼石补天处, 。 (6)引壶觞以自酌, 。 五、(15分)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永远的汪曾祺徐卓人 汪曾祺一生,寸步没有离开过中国的世俗,在数十年生活的波涛中,他总是被十分随意地卷来抛去,在诸多的芸芸众生的故事中,他始终扮演着一个平常老百姓的角色,他甚至认为,“当了一回右派,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尽管他年轻时曾向他的老师沈从文流露过他要自杀;1949年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他也曾陷入过深深的苦闷,乃至晚年,曾经一度难以摆脱沮丧与无奈,但他最终接受了现世生活的全部,且显得波澜不兴。 这决定了汪曾祺是一个现实主义者。长期的平民化生活使他特别敏感于生活的细节。他总是睁着一双睿智的眼睛,来看待并关注生活的冷冷暖暖。他的作品无一不忠实于现世生活,他说过:没有生活的启发,我就写不出。弥足珍贵的是,汪曾祺没有沉缅生活,历经世俗,由俗而脱俗。汪曾祺将精深的人生体验赋予了自己的文学,也传递给了读者。 汪曾祺既得人生之精义,于是他也就具备了坚韧的心理承受力。他的这种状况外在的表露常常被人说为“淡泊”。其实这“淡泊”是对世俗的一种涵化,是他对现世清醒到极至的一种反悖。他不擅以大喜大悲怪诞离奇制造效果,却以一种轻声的叹息慑服了人。人世间的悲哀,可怜,萎琐,一切乏人兴趣甚至让人鄙薄的行为作派,一旦到了他的笔下,就顿生出脉脉的怜情和绵绵的酸涩,就变成了人类共同的苦恼和弱点的暗示,变成了人性涨落的一种提示。他习惯于把人世间的痛苦嚼碎了,咽到肚里,而后缓缓化解成那种味,这是一种微甜、微苦、微涩、微酸的五味相融的味,是一种经久永恒的味,痛恨,但不咬牙切齿;欢乐,但不得意忘形。他习惯于勇敢地承受世事,然后涵化丑,融化恶,这使他与他的文学具有了独特的人格力量。 最可敬是汪曾祺与他所观察以及所表现的人物始终站在同一水平线上,尊重他笔底的人物,将他们当成自己的朋友。他始终记住老师沈从文对他的告诫:“千万不要冷嘲”。关注着世人,思考他们,同情他们,爱他们。早在40年代,他的落魄、鸡鸭名家、老鲁、职业等作品,无不充满着对世道人心、人类命运的关注,那种浸润作品的淡淡的苦涩,已明显表现了他人道主义的基本主题。 许多评论家都注意到了汪曾祺作品的人性美,可以说汪曾祺是当代最擅写人性的作家。他总是这样一往情深、小心翼翼地呵护着人世间的情义,哪怕是点滴的,稍逊即逝的。他十分崇尚沈从文对生活、对人、对山河草木都充满感情,对什么都爱着,用一颗蔼然之心爱着。与他的老师一样,他有着一种燃烧的感情,对于人类智慧与美丽永远倾心、永远诚实的赞颂的感情。看似冷静如水,其实灼烈如火。 汪曾祺为人为文,向真向善,求平实,不矫情。这个性情中人,深深爱着生活,对生活有一种宁让它负我、我不负它的痴迷,通俗说法:“随遇而安”。这种大平和心,使他变成一根草,一株树,一条河流,一潭池水,与天地人达成了最为相宜的默契。 “美的形式是自由形式。”汪曾祺倾向“为文无法”随便。他尤其向往苏轼的“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说“语言像树,枝干内部液叶流转,一枝摇,百叶摇。语言像水,是不能切割的。”就像淡泊的水墨画一样,水气氤氲,自然漫散。不少人提到过汪曾祺文章的“水性”,“我的家乡是一个水乡,我是在水边长大的,耳目之所接,无非是水。水影响了我的性格,也影响了我的作品的风格。”水是曲线的,流动的,自由的,漫散的,自然的,生动的,这确实好象造就了汪氏文章的流动的韵律和自然的品格。生活太喧闹,太浮躁,人活得很疲倦,很累,需要安静,需要清凉,需要滋润。汪曾祺的“水性”便以从容而自然的名士风度,营造出了一种滋润的声音,滋润的颜色,滋润的气息,滋润的光明,滋润的人生与人性。 汪曾祺不失为中国文坛的一位名士。 (有删改)17文中写到:“不少人提到过汪曾祺文章的“水性”。结合全文,你如何理解“水性”二字的含义?(4分)18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出汪曾祺文学作品的特点。(5分)19本文标题“永远的汪曾祺”请结合文本内容,谈谈你对题目的理解。(6分)六、(30分)根据要求作文(作文纸另附)20每个人心中都有着对远方的憧憬,陶渊明为此构筑了桃花源,哥伦布为此勇渡大西洋。你的心中是否也有一个远方在召唤?也许是一种向往的生命形态,也或许是一个人生的目标。请以“远方”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全文不少于800字;(2)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