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认识自我》1.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优化全解 粤教版必修1.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721106 上传时间:2019-11-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认识自我》1.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优化全解 粤教版必修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认识自我》1.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优化全解 粤教版必修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认识自我》1.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优化全解 粤教版必修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一单元认识自我1.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优化全解 粤教版必修1一览众山小1整体感知本文是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的切身感受、经验总结。文章从多方面论述了人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观点,观点精辟,发人深思。文章首先从自己写作诗词的切身体会谈起,从自己的失败教训中说明贪懒取巧是不会有大成就的,然后用物理学原理作比喻,生动形象地把人的意志力与人生的各种引诱结合一起进行分析,从日常的小事情中领悟出意志力对人获得成功的重要作用。通过孔子和长沮、桀溺的事例作对比,说明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能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他们能靠坚强的意志力去积极面对人生的各种难题。作者认为在人生的路途上,随时随地都会有超最低的抗力的和朝最大的抵抗力走这两条路径摆在人们的面前,供人们各自采择。走不同的路,会有不同的结果。个人是这样,社会是这样,民族也是这样。只有本着大无畏的精神,不顾一切困难,才能取得胜利。2.学法指导阅读欣赏一篇文章,最基本的思路就是从两个方面去思考:内容和形式。在内容方面,文章的主题是什么,深刻否,新颖否,有何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在形式方面,它运用了什么技巧,在结构和语言上各有什么特点,对表现内容起到了什么作用。阅读最基本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要大处着眼,就是说要关注文章的那些最突出的特点、最大的特色。在文章的细微处兜来兜去,肯定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得不偿失。二是要从关键处切入。一篇文章,就像任何事物一样,有关键处,也有一般的地方。一般来讲,题目是关键处,开头结尾是关键处,议论抒情是关键处,承上启下是关键处,特别吸引你的眼球和触动你心灵的地方是关键处抓住关键,就找到了欣赏文章之门。庖丁巧解牛1.文题解读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是朱光潜一篇谈意志力问题的文章。朱先生借用物理学上的抵抗力(阻力)与动力的原理,把人的意志力比喻为动力,人的动力意志力是自生自发自给自足的,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人的动可以不为抵抗力所阻止”这是人与物的一个最大的区别点。人的意志力越强,人越敢于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就越能去积极面对人生的各种难题,克服困难,走向成功。2.走近作者朱光潜(18971986),安徽桐城人,现当代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曾获得英国爱丁堡大学文科硕士学位、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文科博士学位。1946年后任北大教授、文学院代院长,中国美学学会第一届会长,民盟第三至五届中央委员,第二至五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届全国政协常委。毕生从事美学教学和研究,在西方美学思想和中西方文化研究方面造诣较深。著有文艺心理学悲剧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谈美,译有黑格尔美学等。3.背景纵览本文节选自谈修养(朱光潜全集第四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一代学术宗师朱光潜先生以理智澄明、刚毅沉稳见称于世,学问人格并受推崇。本书系其阐发人生修养途径、人生诸般极精微又极精明的见解的著作,作者以其心理学的专长和思想文化的观察,把握个人心性与社群国族之间的互动,一一道破种种心性的困惑和社会蔽障,引导人生趋往康庄与丰盈。作者学贯中西,视越古今,从散淡出精切,以随意显从容,境界愈宽,识力愈正。本书被学者称为在同类作品中“还没有一人能超越它”,书中谈到了为什么要谈修养、修养的途径何在以及它与人性本质是否有内在的关联,毫无疑问是一本上乘之作。字词梳理1.字音渣滓(z) 栖栖惶惶(hun) 叨天(to) 夤缘(yn) 蹶倒(ju)2.多音字to叨天 hn 混沌叨 混do叨唠 hn 混水摸鱼3.形近字练 洗练 暇 席不暇暖 嗤 嗤笑 佚 淫佚炼 锻炼 瑕 白璧无瑕 蚩 蚩尤 轶 轶事4.词义洗练:简练利落。也作洗炼。栖栖惶惶:惊慌不安的样子。一语破的:一句话就能说明关键。席不暇暖:座位还没有坐热就走了,形容忙得很。叨天:受到好处,沾光的意思。夤缘:攀附上升。比喻拉拢关系,向上巴结。因循苟且:不思创新,做事马虎。淫佚:放纵。佚,同“逸”。4.课文详解我提出这个题目来谈,是根据一点亲身的体验。从自身经历谈起,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人备感亲切、自然,同时增强了说服力。有一段时间,我学过作诗填词。从自己写诗填词失败的教训入手,让人感到亲切,且更发人深思。往往一时兴到,我信笔直书,心里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写成了自己读读看,觉得很高兴,自以为写得还不坏,自满是学习的最大敌人,而自知自省则是人生进步的前奏。后来我把这些习作拿给一位精于诗词的朋友看,请他批评,他仔细看了一遍后,很坦白地告诉我说:“你的诗词未尝不能作,只是你现在所作的还要不得。”我就问他:“毛病在哪里呢?”他说:“你的诗词都来得太容易,你没有下过力,你喜欢取巧,显小聪明。”引证法,直接引用谈话内容,增强论据的权威性和论证的力量。听了这话,我捏了一把冷汗,起初还有些不服,后来对于前人作品多费了一点心思,才恍然大悟,那位朋友批评我的话真是一语破的(一句话说中了关键)。我的毛病确是在没有下过力。我过于相信自然流露,不知道第一次浮上心头的意思往往不是最好的意思,第一次浮上心头的词句也往往不是最好的词句。意境要经过洗练(简练、利落,这里是提炼的意思),表现意境的词句也要经过推敲,才能脱去渣滓,达到精妙境界。洗练推敲要吃苦费力,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作者从自己练习作诗填词的经历中悟到第一次浮上心头的诗句往往不是最好的,由此否定了自己先前的草率做法,坚信要达到目的,非下苦力不可,要克服取巧的毛病,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才能获得成功。福楼拜(18211880,19世纪中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生于法国诺曼底卢昂医生世家。童年在父亲医院里度过,医院环境培养了他细致观察与剖析事物的习惯,对日后文学创作有极大的影响。福楼拜在中学时就热爱浪漫主义作品,并从事文学习作。早期习作有浓厚浪漫主义色彩。)自述写作的辛苦时说:“写作要有超人的意志,而我却只是一个人!”我也有同样感觉,我缺乏超人的意志,不能拼死力往里钻,只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第1、2自然段是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即文章的中心论点)人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反面教训的刺激和作用较之正面经验更大,作者正是从自己写诗填词失败的教训入手,“现身说法”式的提出观点,观点的提出有了生活的依据,显得真实可信。因为自己没有下力推敲,取巧,所以诗词不好。朋友指点后,作者恍然大悟,并且运用演绎推理方法扩而大之:“我觉得不单在文艺方面,就是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这是作者的切身体会,也是经验总结,是他深入思考的结果。这一点切身的体验使我感触很深。它是一种失败,然而从这种失败中我得到一个很好的教训。我觉得不单在文艺方面,就是在立身处世的任何方面,贪懒取巧都不会有大成就,要有大成就,必定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文艺创作是这样,生活中的事情也是这样,在举例和初步分析之后,提出中心论点,照应文章题目。“抵抗力”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术语。凡物在静止时都本其固有“惰性”(某些物质化学性质不活泼,不易和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性质。也比喻不想改变生活和工作习惯的倾向,多指消极落后的)而静止,要使它动,必须在它身上加“动力”,动力愈大,动愈速愈远。用物理学原理作比喻,生动形象。动的路径上不能无抵抗力,凡物的动都朝抵抗力最低的方向。如果抵抗力大于动力,动就会停止,抵抗力尽管低,聚集起来也可以使动力逐渐减小以至于消灭,所以物不能永动。静止后要它续动,必须加以新动力。这是物理学上一个很简单的原理,也可以应用到人生上面。由物到人,二者有相同之处,更有不同之处。比较中可看出作者思想的深刻。人像一般物质一样有惰性,要想他动,也必须有动力。人的动力就是他自己的意志力。意志力愈强,动愈易成功;意志力愈弱,动愈易失败。不过人和一般物质有一个重要的区别:一般物质的动都是被动,使它动的动力是外来的;人的动有时可以是主动,使他动的意志力是自生自发自给自足的。在物的方面,动不能自动地随抵抗力之增加而增加;在人的方面,意志力可以自动地随抵抗力之增加而增加,所以物质永远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而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物的动必终为抵抗力所阻止,而人的动可以不为抵抗力所阻止。朱光潜先生十分重视意志力的作用,十分重视人要不断地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意义,认为这体现了人的生命价值。第3自然段,从物理学的角度阐明,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物要动,必须施加力。人要动,也必须有动力,即意志力。人的意志力可以自动地随抵抗力的增加而增加,因此人是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这一段的特色是由自然科学上升到人文科学,推理严密,逻辑性很强,使人信服。照这样看,人之所以为人,就在能不为最大的抵抗力所屈服。我们如果要测量一个人有多少人性,最好的标准就是他对于抵抗力所拿出的抵抗力,换句话说,就是他对于环境困难所表现的意志力。我在上文说过,人可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人的动可以不为抵抗力所阻。我说“可以”不说“必定”,“可以”与“必定”之别,体现了议论文用语的严密、准确的特点。因为世间大多数人仍是惰性大于意志力,喜欢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抵抗力稍大,他就要缴械投降。这种人在事实上失去最高生命的特征,堕落到无生命的物质的水平线上,和死尸一样东推东倒,西推西倒。用语幽默雅致。他们在道德学问事功各方面都决不会有成就,万一以庸庸得厚福,也是叨天(受到好处,沾光的意思)之幸。从反面论述,以日常生活中的小事为例,更符合一般人的情况,也更发人深省。人生来是精神所附丽(依附、附着。)的物质,免不掉物质所常有的惰性。抵抗力最低的路径常是一种引诱。我们还可以说,凡是引诱所以能成为引诱,都因为它是抵抗力最低的路径,最能迎合人的惰性。惰性是我们的仇敌,要克服惰性,我们必须动员坚强的意志力,不怕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走通了,抵抗力就算被征服,要做的事也就算成功。举一个极简单的例子。在冬天早晨,你睡在热被窝里很舒服,心里虽知道这应该是起床的时候而你总舍不得起来。你不起来,是顺着惰性,朝抵抗力最低得路径走。被窝的暖和舒适,外面的空气寒冷,多躺一会的种种借口,对于起床的动作都是很大的抵抗力,使你觉得起床是一件天大的难事。但是你如果下一个决心,说非起来不可,一耸身你也就起来了。起来的事情虽小,却表示你对于最大抵抗力的征服,你的企图成功了。用日常生活中的事例作为论据,用语平易,分析论证深入浅出。揭示出的道理直指每个人的生活琐事,足以让每一个贪恋热被窝的人警醒惰性与意志力。第4、5自然段,从反面论述,作为人应该克服惰性,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人非圣贤,谁无惰性?关键不在于有无惰性,而是如何对待惰性意志力必须克服惰性,做事才能成功。这里,作者是希望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而不是在诱惑面前被动投降。如果说以上是“讲道理”的话,那么第5自然段后半部分则是作者“摆事实”以生活中起床一例证明自己的观点,事例生活化,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这是一个琐屑(琐碎)的事例,其实世间一切事情都可作如此看。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之所以能有伟大成就,大半都靠极坚强的意志力,肯向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从生活琐事写到历史伟人,论证层层递进,严密有力。例如孔子,他是当时一个大学者,门徒很多,如果他贪图个人的舒适,大可以坐在曲阜过他安静的学者生活。例证法。孔子是儒家学派的鼻祖,是中国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人物之一,要论历史上的“伟大人物”和“伟大成就”,以他为例,典型明确,说服力很强。但是他毕生东奔西走,席不暇暖,(座位还没有坐热就走了,形容忙得很。)在陈绝过粮,在匡(邑名,在今河南长垣西难)遇过生命的危险,他那副奔波劳碌恓恓惶惶(惊慌不安的样子)的样子颇受当时隐者的嗤笑(讥笑)。他为什么要这样呢?就因为他有改革世界的抱负,非达到理想,他不肯罢休。论语长沮桀溺(春秋时期的隐士)章足以见出他的心事。长沮桀溺二人隐在乡下耕田,孔子叫子路去向他们问路,他们听说是孔子,就告诉子路说:“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谁去改革它。易,改变)像洪水一般的坏东西到处都是,你们同谁去改变它呢?意思是说,于今世道到处都是一般糟,谁去理会它,改革它呢?孔子听到这话叹气说:“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人是不能与飞禽走兽合群共处的,如果不同世上的人群打交道还与谁打交道呢?如果天下太平,我就不会与你们一道来从事改革了意思是说,我们既是人就应做人所应该做的事;如果世道不糟,我自然就用不着费气力去改革它。论语的原文,又加以解释阐述,注意到读者的阅读水平,体现出本文用语朴实通俗的特点。孔子心怀天下,为实现变革现实的理想,周游列国,游说诸侯,历经坎坷磨难,仍孜孜以求,这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永远烛照后世。孔子平生所说的话,我觉得这几句最沉痛,最伟大。长沮桀溺看天下无道,就退隐躬耕,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孔子看天下无道,就牺牲一切要拼命去改革它,是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他说得很干脆,“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中国古代有两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儒家和道家。儒家提倡积极入世,道家提倡消极避世。朱光潜先生十分赞赏儒家的思想,文中引用的“长沮桀溺”是两位隐士,在朱光潜先生看来是不值得称道的,他们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而儒家要求即使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也要独善其身,做一个有道德修养的人。孔子看天下无道,就牺牲一切要拼命去改革它,是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在他身上有一种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入世精神,朱光潜先认为他是具有“最高生命特征”的人。第6自然段,以孔子改革到处奔走为例,证明观点。孔子明知天下无道,仍牺牲一切去改革它,这种明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做法,正是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楷模。以名人事例为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号召力。这是比较显著的例子。其实我们涉身处世,随时随地都横着两条路径,一是抵抗力最低的,一是抵抗力最大的。比如当学生,不死心塌地(原指死了心,不作别的打算。后常形容打定了主意,决不改变。)去做学问,只敷衍(做事不负责或待人不恳切,只做表面上的应付。)功课,混分数文凭;毕业后不拿出本领去替社会服务,只奔走巴结,夤缘(攀附上升。比喻拉拢关系,向上巴结。)幸进,以不才而在高位;做事时又不把事当事做,只一味因循苟且(不思创新,做事马虎),敷衍公事,甚至于贪污淫佚(放纵。佚,同“逸”),遇钱即抓,不管它来路正当不正当这都是放弃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而走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这种心理如充类至尽,就可以逐渐使一个人堕落。(从学生做学问一直写到人的堕落,可谓入情入理,深刻透辟。)我曾穷究目前中国社会腐败的根源,以为一切都由于懒。由个人涉身处世的“两条路径”写到“目前中国社会腐败的根源”,鲜明地指出“懒”是罪恶之源,懒足以使一个人走向堕落,懒足以使一个社会走向腐败。懒,所以因循苟且,做事不认真;懒,所以贪小便宜(小的个人私利),以不正当的方法解决个人的生计;懒,所以随俗浮沉,一味圆滑,不敢为正义公道奋斗;懒,所以遇引诱即堕落,个人生活无纪律,社会生活无秩序。知识阶级懒,所以文化学术无进展;官吏懒,所以政治不上轨道;一般人都懒,所以整个社会都“吊儿郎当”暮气沉沉。运用排比的修辞,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层层深入地剖析了懒所带来的危害,同时活化出不同层次的人“懒”的表现和他们的生活状态。懒是百恶之源,也就是朝抵抗力最低的路径走。如果要改造中国社会,第一件心理的破坏工作是除懒,第一件心理的建设工作是提倡奋斗精神。生命就是一种奋斗,不能奋斗,就失去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能奋斗,则世间很少有不能征服的困难。能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是人的特点。一个人的生命力之强弱,以能否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为准,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民族也是如此。从个人的角度去分析论证,并以“一个国家或是一个民族也是如此”承上启下,巧妙过渡。第7、8自然段,从我们涉身处事的实际出发,证明观点。作者以学生为例,整天混分数,混文凭,最终将使人堕落,究其原因,就是懒,不能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作者紧接着扩而大之,由具体身份的人扩大到整个国家和社会,而且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式,极言懒惰之危害。在这里,作者没有停留在“看病”或“诊断”上,而是进一步“对症下药”:“如果要改造中国社会,第一件心理的破坏工作是除懒,第一件心理的建设工作是提倡奋斗精神。”联系实际,步步深入,有警策,也有鼓励。作者寄希望于青年,殷殷之情洋溢字里行间。我们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经过许多波折,从先秦到现在,没有哪一个时代我们不遇到很严重的内忧,也没有哪一个时代我们没有和邻近的民族挣扎,我们爬起来蹶倒(摔倒,比喻失败或挫折),蹶倒了又爬起,如此者已不知若干次。从这简单的史实看,我们民族的生命力确是很强旺,它经过不断的奋斗才维持住它的生存权。这一点祖传的力量是值得我们尊重的。中华民族的恢弘史篇就是一部忧患与奋斗的历史。由此段可看出作者思想境界之高远,民族精神之坚贞!第9自然段,用中华民族的历史证明观点。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奋斗的历史,正因为有了不断的奋斗才维持住了它的生存权。这一段有广度、有深度、有高度作者深刻地了解历史,希望人们承传祖先的奋斗精神。这种立足民族传统寻找精神源泉和力量的思想理念,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不但重要和必要,而且崇高和伟大。第39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二部分,分析问题,从各个角度论述观点。这是文章的主体部分。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于今我们的时代是“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了,孟子所说的种种折磨,我们正在亲领身受。我希望每个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们,要明白我们的责任,本着大无畏的精神,不顾一切困难,向前迈进。引用孟子的话,是对观点的进一步强调。最后落笔于责任与精神,使文章具有了激励人心的力量。第10自然段是文章的第三部分,引用孟子的话证明观点,提出希望。孟子的名言对于我们而言似乎耳熟能详,但在这里却具有振聋发聩的效果,因为作者站在新时代的制高点上,“希望每个中国人,尤其是青年们,要明白我们的责任,本着大无畏的精神,不顾一切困难,向前迈进”。至此,我们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油然而生,顿生力量!形象概要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先是宋国贵族,少年时生活贫困,早年做过委吏(会计)和乘田(管蓄牧)的小官。学无常师,相传曾问礼于老聃。中年聚徒讲学,从事政治活动。五十岁时做鲁国司寇。后又周游列国,推行其政治思想。晚年致力教育和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孔子的中心思想是“仁”和“礼”。他在中国历史上首开私人讲学的风气,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提倡“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不耻下问”的精神,倡导“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等学习方法,提出了一系列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自汉以后的两千多年中,孔子的学说成为中国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孔子也被尊为圣人。他的主要观点收录于现存的论语中。长沮桀溺春秋时期的隐士。5.结构巧解全文可划分为三个部分:(一)(12自然段)提出问题:人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二)(39自然段)分析问题:从各个角度论述观点。(三)(第10自然段)解决问题,提出希望。6.写作特色1.结构严谨,议论深入浅出本文符合一般议论文的写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作者从自己写诗填词失败的教训入手,提出观点,显得真实可信。在论述问题时,列举了中学生物理课上常用的动力学原理,在谈到惰性时,又讲了冬天早晨不愿起床的例子,无不显示出作者深厚的文化功底,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受益匪浅。2.过渡自然,衔接紧密第1、2自然段之间,第5、7自然段之间全是用指代词过渡。第7自然段末尾讲奋斗,第8自然段接着讲“生命就是一种奋斗”,第9自然段接第8自然段讲中华民族的历史,可谓水到渠成,天衣无缝。3.大量引用名言警句,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号召力例如,谈到福楼拜自述写作的辛苦时引用说“写作要有超人的意志,而我却只是一个人”,说明了意志力的重要性;叙述孔子的事例时引用了孔子的话“鸟兽不可与同群,吾非斯人之徒与而谁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说明了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可贵;最后,引用孟子的名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说明要发扬古人经历磨折、完成重任的精神。7.主旨探究本文是美学大师朱光潜的切身感受、经验总结。文章从多方面论述了人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观点,观点精辟,发人深思。文章首先从自己写作诗词的切身体会谈起,从自己失败教训中说明贪懒取巧是不会有大成就的,然后用物理学原理作比喻,生动形象地把人的意志力与人生的各种引诱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从日常小事中领悟出意志力对人获得成功的重要作用。文章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说明伟大人物之所以伟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能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能积极面对人生中的各种难题。人要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否则就会失去“生命的最高特征”,个人是这样,社会是这样,民族也是这样。那么是不是朝抵抗力越低的路径走,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呢?你是怎么看的?8.练习解析一、作者从自己学作诗填词的失败中得到什么感悟?“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在文中的寓意是什么?为什么人应该“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点拨提示:第一问考查对课文内容的概括能力,关键是要抓住有关地方的重要词句。第二问,要学会联系全文挖掘寓意深刻的句子的含义。第三问,可以从原文第二部分内容中总结。参考答案:第一问,作者从自己学作诗填词失败中得到的感悟是填词作诗必须做到洗练意境,推敲词句,要吃苦费力。同样,人要有大成就,必须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第二问,“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寓意是以大无畏的精神,排除一切困难,奋斗不止。第三问,因为人的行动可以不为抵抗力所阻,人要有所成就,必须克服惰性,具有奋斗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旺盛的生命力,也必须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二、作者认为,人如果“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就会“失去最高生命的特征”。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试联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点拨提示:谈自己的看法,首先要结合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其次要联系实际,可以联系身边实际生活中的事例,也可以联系阅读积累中的事例。参考答案:作者认为人“最高生命的特征”就是他对于环境困难所表现的意志力,而人如果“朝抵抗力量最低的路径走”,就是惰性大于意志力,只会“和死尸一样东推东倒,西推西倒”,在道德学问事功各方面都绝不会有成就,只能庸碌无为。应该说作者的观点很有道理,在谈自己的看法时关键是要联系实际。(联系实际内容略)更上一层楼1.人生启迪朱光潜先生的一生都是在奋斗中前进的,都是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的。他非常重视自我反省,敢于自我否定,善于自我坚持。例如,在20世纪5、60年代的美学大批判中,他既勇于解剖自己,批判了自己原有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又对自己认为正确的一些思想进行了学理上的辩护。作为一位成就斐然的名教授,他的这一行为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在这以后,他仍不断地批判自己,不断提出新的观点和新的问题,为我国当代美学研究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堪称学者的楷模。朱光潜先生还信奉一条著名的“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他说“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2.视野拓展山中避雨丰子恺前天同了两个女孩到西湖山中游玩,天忽下雨。我们仓皇奔走,看见前方有一小庙,庙门口有三家村,其中一家是开小茶店而带卖香烟的,我们趋之如归。茶店虽小,茶也要一角钱一壶。但在这时侯,即使两角钱一壶,我们也不嫌贵了。茶越冲越淡,雨越落越大。最初因游山遇雨,觉得扫兴;这时侯山中阴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我无法把我所体验的境界为她们说明,也不愿使她们“大人化”而体验我所感的趣味。茶博士坐在门口拉胡琴,除雨声外,这是我们当时所闻的唯一的声音,拉的的梅花三弄,虽然声音摸得不大正确,拍子还拉得不错。可惜他拉了一会就罢,使我们所闻的只是嘈杂而冗长的雨声,为了安慰两个女孩子,我就去向茶博士借胡琴。“你的胡琴借我弄弄好不好?”他很客气地把胡琴递给我。我借了胡琴回茶店,两个女孩子很欢喜。“你会拉的?你会拉的?”我就拉给她们看。手法虽生,音阶还摸得准。因为我小时侯曾经请我家邻近的柴主人阿庆教过梅花三弄,又请对面弄内一个裁缝司务大汉教过胡琴上的工尺。阿庆的教法很特别,他只是拉梅花三弄给你听,却不教你工尺的曲谱。他拉得很熟,但他不知工尺。我对他望洋兴叹,始终学他不来。后来知道大汉识字,就请教他。他把小工调、正工调的音阶写了一张纸给我,我的胡琴拉奏由此入门。现在所以能够摸出音阶者,一半由于以前略有摸violin的经验,一半仍是根基于大汉的教授。在山中的小茶店里的雨窗下,我用胡琴从容地(因为快了要拉错)拉了种种西洋小曲。两女孩子和着歌唱,像是西湖上卖唱的,引得三家村里的人都来看。一个女孩唱着渔光曲,要我用胡琴去和她。我和着她拉,三家村里的青年们也齐唱起来,一时把这苦雨荒山闹得十分温暖。两部空黄包车拉过,被我们雇定了。我付了茶钱,还了胡琴,辞别三家村的青年们,坐上车子。油布遮盖我面前,看不见雨景。我回味刚才的经验,觉得胡琴这种乐器很有意思。这种乐器在我国民间很流行,剃头店里有之,裁缝店里之,江北船上有之,三家村里有之。倘能多造几个简易而高尚的胡琴曲,像渔光曲一般流行于民间,其艺术陶冶的效果,恐比学校的音乐课广大得多呢。我离去三家村时,村里的青年们都送我上车,表示惜别。我也觉得有些儿依依。若没有胡琴的因缘,三家村里的青年对于我这路人有何惜别之情,而我又有何依依于这些萍水相逢的人呢?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实证这这句话,不料这天在这荒村中实证了。鉴赏提示:山中避雨是丰子恺的一篇意趣幽远的散文。是写作者和两个女孩在西湖游山,忽然遇雨。在避雨过程中作者体会到了“山中阻雨的一种寂寥而深沉的趣味”,“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而两个女孩却“苦闷万状”。后来作者借来了胡琴拉了起来,不仅女孩唱起了歌,连三家村的青年们也唱了起来。作者感到“有生以来没有尝过今日般的音乐的趣味”。直到后来与众人惜别,还依依不舍,作者证实了一句话“乐以教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