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 由言揣意分解整合——诗歌鉴赏教案.doc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2667394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 由言揣意分解整合——诗歌鉴赏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 由言揣意分解整合——诗歌鉴赏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 由言揣意分解整合——诗歌鉴赏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考语文复习 由言揣意,分解整合诗歌鉴赏教案【教学缘起】 诗歌鉴赏试题是高考试卷中的难点,也是学生视为畏途的题型之一。很多学生反映答古诗鉴赏试题时常常不知如何下笔;而很多教师也认为诗歌阅读鉴赏讲不讲都差不多,要靠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确,对中学生来说,读懂诗歌难,鉴赏诗歌更难,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得过且过,避重就轻。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有它自身的特点和规律,诗歌鉴赏也如此。本节课试图从鉴赏诗歌最基本的层面入手,先教会学生去读懂诗歌“写的是什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逐步认识诗歌的本质,进而了解诗歌鉴赏的方法,掌握诗歌鉴赏的规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读任何作品,读懂都是第一位的。只有读懂了诗歌“写的是什么”,才有可能去分析它是“如何写的”“为什么这样写”“写得怎么样”等问题。现在我们试着来分析诗歌鉴赏中“写的是什么”这一类问题的解题思路。 二、分类解析读懂一首诗“写的是什么”的几个步骤 基本思路:教师出示几首诗歌,要求学生从不同层面来理解诗歌写的是什么,在共同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读懂一首诗“写的是什么”的基本规律。 (一)对诗歌词句的理解 【能力要求】 能串讲诗句,翻译解释句中的关键词。 会分析诗歌中重点词句的含义及作用。 例1对下面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题李凝幽居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A“题李凝幽居”中“题”字的意思是“写”,“幽居”的意思是僻静的居处。 B“闲居”句中“少邻并”的意思是说李凝自小就有邻居紧挨着做伴。 C“僧敲”句中的“敲”,传说也曾想作“推”,“推敲”一词即来源于此。 D“幽期”句中的“幽期”指归隐的约定,“不负言”表示不违背诺言。 答案 B 解说此项错在对“少”字的解释上,在此“少”应是“少有”的意思。可以作为这一解释的佐证有:“幽居”“闲居少邻”“草径”“荒园”“宿鸟”“敲门”“野色空旷”“幽期”。 例2对下面一首作品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夜游宫 记梦寄师伯浑【注】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铁骑无声望似水。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雁门西,青海际”两句,代指宋金对峙的前线地区。 D“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答案 D 解说此选项将“漏声断”中的“断”释为“断断续续”之意,与词意不合。下阕写梦醒,“漏声断”的上文有“睡觉”,下文有“月斜”,故“断”字之意应为“断绝”,以示夜将尽。将其释为“断断续续”,表层是对词语的误解,实质上也是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失当。另外,此题目中对“漏”的理解不仅要紧密结合词作,还应有相应的古代文化知识的积累。如同xx年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折柳曲”,涉及文化的传承。 “对诗歌词句的理解”规律特点小结1: 以上两例实际考查的是对诗句中重点词语的理解,大体相当于文言实词的推断,需要结合全诗的内容来做出判断,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诗;有时还需要调用所积累的古代文化常识。 例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岸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六代: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六朝,均建都于金陵。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 A.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一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B.试分析“空有姑苏台上月”一句中“空有”一词在全词中的作用。 解说 回答第一问要注意问题前的提示“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要求“由表及里”地分析出词句中蕴含的“历史沧桑”。分析“水无情”要注意联系前面的景物及后面的“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由此得出参考答案:“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 第二问分析“空有”的作用,要注意联系“如西子镜照江城”。并思考为什么把月比作“西子镜”?如今的镜里有的是什么?和过去相比有什么不同?在答题的方法上,我们可以运用所学过的知识与其联系起来。杜甫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其中的“自”“空”与本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据此得出参考答案:“空有”,是“只剩”“只有”之意,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明月照空城,进一步抒发了今昔盛衰、世事沧桑的感慨,同时“空有”二字还有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将全词意境拓广,突出了诗歌的主旨。 “对诗歌词句的理解”规律特点小结2: 上面的例子实际考查的是诗句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和作用。分析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区分它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后者往往是作者的真正用意。分析词语在内容上的作用要注意从词本身出发,联系词句的含义及其与全诗主旨的关联。 (二)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能力要求】 分析诗歌描绘的是什么形象、情景、场景。 体会诗歌营造了什么氛围、意境。 理解诗歌表达了什么感情、哲理、志向、情趣。 例4阅读下面的诗,“一时放春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黄氏延绿轩高启 葱葱溪树暗,靡靡江芜注湿。雨过晓开帘,一时放春入。 注芜,丛生的草。 解说此题考查诗句表现了怎样的情景,回答时要注意从“景”与“情”两方面来分析。先找出诗歌的意象,分析意象的特点;再分析意象与诗歌主旨的关联。 诗歌的第一句写溪边树木葱茏茂盛的特点,第二句写“江芜”在微风吹拂下摇曳起伏的情态,第三句写“雨过”帘开,紧承第二句的“湿”。前三句已把春色写足,因此才有第四句的“一时放春入”,一个“春”字,总结了这首诗所写的主要内容。而春光的浓郁蓬勃不可阻遏之势,又使诗人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据此得出参考答案:表现了春光浓重,扑面而来,以及作者的欣喜之情。 例5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竹窗斜漏补衣灯”这一耐人寻味的画面中蕴含了哪些感情?请简要赏析。 夜 归周密 夜深归客依筇注行,冷燐依萤聚土塍。村店月昏泥径滑,竹窗斜漏补衣灯。 注筇:此代指竹杖。 解说本题考查诗歌所描绘的画面中蕴含的思想感情。应先分析诗歌的画面,再结合全诗分析诗歌中所描绘的意象的特点,借助想象分析诗歌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 本诗写景扣住“夜”字,写情扣住“归”字。首句直接点明“夜深”,刻画出“归客”拄杖而行的疲惫之态。随后,诗人以“冷燐”“萤”“月”等意象渲染夜色的凄凉,以夜深仍在田塍、泥径中孤身前行的艰难表现出归家的心切。由此得到参考答案:这幅画面描绘的是诗人想象(见到)的情景:竹篱茅舍中,一缕昏黄的灯光从竹窗里斜漏出来。青灯之下,诗人日思夜盼的妻子(母亲)正在一针一线地缝补着衣服。诗人那怀乡思归的急切心情,家中亲人对游子的关切和思念之情,从这幅画面中流溢出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规律特点小结3: 了解诗歌的“意象”,诗歌意象可能是人,也可能是景,还可能是物。 要分析出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赋予意象这样的特点? 分析意象的这些特点与作者要表达的主旨有什么关联?要把诗句置于诗歌的整体中去解读诗歌的内涵。 三、课堂小结 诗歌阅读的方法很多,但无论以何种方式去鉴赏诗歌,都应先读懂诗歌的内容。读懂诗歌写的是什么离不开对词句的理解,也只有理解了词句才可能理解诗歌的主旨情。当然,很多时候如果能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也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深入地理解词句的含义。由此可见,解读诗歌的内容,应从词句出发,而又要把词句置于整首诗的语境中去理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诗。 四、巩固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说说这首诗中的“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送杜十四之江南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参考答案】“渺茫”一词包含着复杂的情感,从字面上来看它似是形容春江上烟波浩渺,雨雾蒙蒙,其实是写诗人心中的茫然,写出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怅然若失。 阅读下面一首诗,简析“望”字在诗中的作用。 湖州歌(其六)南宋汪元量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夕阳一片寒鸦外,目断东西四百州。 注此诗是元灭南宋时,作者被元军押解北上途中所作。 【参考答案】“望”字起到对全诗景物描写的统领作用。“望”字是全诗的统领,四句诗紧紧围绕一个“望”字来写。北“望”燕云,不知命运如何;眼前“望”着大江东去,无力挽回颓势;向东西的四百州一“望”,不胜依恋之情。 阅读下面两首诗并分析其中所蕴含的哲理。 雪梅(二首)卢梅坡 一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二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参考答案】1世间的事物都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即成语所说的“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正如雪比梅白,却没有梅花那袭人的幽香一样;因此,不能以己之长,度人之短,只看到别人的缺点,看不到别人的优点,一味标榜自己处处正确、了不起,而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2以梅雪的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相得益彰说明世界上的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不是绝对孤立存在的,事物之间是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相互作用、互为存在的,从而构成了事物的普遍联系,构成了五彩缤纷的世界。 (北京回民学校 100032) 编后絮语 古诗鉴赏,讲什么,讲多少,怎么讲,讲多难这些问题本已令教师感到困惑;而“如何形成学生的鉴赏能力”这一迫切要求就更成了教学的难题。对于高考的古诗鉴赏而言,合理的训练序列是怎样的?对于手中的复习资源,如何进行科学的排列组合以发挥最大效益?这是宏观设计。拿到一首诗,如何循着正确的路径将它一点点读明白?面对一道题,如何根据诗歌的固有规律将它一步步想清楚?这是微观探索。总之,我们的古诗鉴赏训练课,能否令学生举一反三,真正提升他们的阅读鉴赏能力,是需要广大高三教师认真思考的。在此,我们选择了北京回民学校王忠亚老师的课,希望这一案例能引发更多元、更深入、更全面的教学探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