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人教版.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620619 上传时间:2019-11-2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人教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人教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人教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两极格局下的世界 人教版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美国军事经济实力的强大及其表现;苏联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雅尔塔体系的概念、实质及影响;国际关系进入两极时代;联合国的成立和主要机构;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纽伦堡审判和苏、美、英、法对德国及柏林的分区占领;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和东京审判。了解或掌握“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华沙条约组织;柏林危机和两个德国形成;美国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2能力方面:(1)通过分析雅尔塔体系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雅尔塔体系与维也纳体系及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点,培养学生运用归纳对比的方法深入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3)通过分析美国的“冷战”政策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的表现,培养学生综合归纳问题的能力,以及全方位观察问题的能力。(4)通过分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培养学生通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5)引导学生从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出发,着眼于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弄清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柏林危机等重大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联合国的成立及其宗旨、原则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联合国的成立反映了饱经战乱的人民要求建立一个和平安全、平等合作的世界的共同愿望,以此进行热爱和平的情感教育。(2)通过讲述纽伦堡审判和东京审判,让学生认识到:历史会给战争罪犯以应得的惩罚。(3)通过讲述二战前后因美苏等国力量变化而引起的世界格局的变动,使学生认识到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这个国家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所决定的。4学法指导:(1)在教师的引导下,对历史上出现的相似的历史现象加以比较,如本课中3个体系的比较;找到带普遍性的东西,找出历史规律。由此帮助学生学会比较、归纳历史问题的方法。(2)教师就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原因提出某种观点,引导学生通过史实阐述自己的观点,使学生逐步学会以史带论、史论结合的历史学习方法。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雅尔塔体系的确立是重点。因为本节的标题是二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其核心就是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这种新的世界格局是建立在雅尔塔体系之上的。雅尔塔体系对战后的国际关系影响重大。学习雅尔塔体系就要分析它产生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这就有助于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方法。美国“冷战”政策的表现和影响是重点。比起一战,二战在更大的程度上改变了国际关系的格局。美苏两国在战争期间的盟友关系被对抗关系取代,面对这种形势,国充当起国际宪兵的角色。宣布杜鲁门主义、实施马歇尔计划和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遏制社会主义发展的三项重要步骤。其目的:一是通过支援各国反动势力镇压人民革命运动,阻止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二是借反对社会主义的名义,加强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控制。两极格局的建立,从根本上说是战后初期美苏经济、军事实力对比的反映,其中既有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有在意识形态因素掩盖下的国家利益之间的利益冲突。柏林危机是冷战加剧的表现。冷战对世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此部分内容是本节的核心。2难点分析:对雅尔塔体系的评价是难点。因为教材只讲到有关雅尔塔会议所做出的正面决议,而一些反映大国强权的决议,教材中没有提到。这样学生就很难分析清楚雅尔塔体系的消极影响。教师在讲课中要适度地补充一些材料,让学生认识到历史问题的复杂性,并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其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的实质及其相互关系是难点。杜鲁门主义是美国争夺世界霸权的宣言书,它标示着美国的对外政策已突破以本土安全为主的孤立主义的影响,由局部扩张转向全球扩张。而马歇尔计划比较隐蔽,着眼于经济手段,担负着抗衡苏联和控制西欧的双重任务,它企图通过帮助欧洲振兴经济稳定政局,从而稳定资本主义阵营,把西欧各国联合起来与美国一起对抗苏联。同时,美国趁人之危通过马歇尔计划控制西欧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可以说两者实质是一致的,马歇尔计划是更隐蔽的杜鲁门主义。既然马歇尔计划是为了抗衡苏联,但为何又把苏联和东欧包括在援助范围内呢?对以上问题学生理解起来较困难,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并补充相关资料,经过互相讨论、共同分析,使学生认识到两者之间的关系及实质。课堂教学设计师: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二战的性质是什么?战争双方是哪些国家?最后结果如何?生:(思考并作答)师:二战结束后,各主要战胜国之间的力量对比发生了什么变化?生:(思考并作答)师:(概括学生的回答,并引出新课)英法的实力衰落了,美国成为头号强国,苏联壮大了力量。至此,自近代以来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被打破,代之以美苏两极的世界格局。(板书第四章与第一节的课题)一、战后初期的世界政治经济形势1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师:战后美国头号强国实力突出表现在军事和经济方面。首先看美国的军事实力表现在哪些方面?生:(阅读课本第66页后回答)师:(对学生的回答作简要归纳)美国的军事实力表现在: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唯一拥有原子弹的国家;近五百个军事基地。若论战后美国的经济实力,更是首屈一指。首先说工业实力。有人说美国战后工业的发展是得益于战争。可不可以这样说?请说出根据。生:(小组讨论后回答)师:二战爆发后,罗斯福总统说:“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于是,他在1941年签署了租借法案后,大量向世界各国出售军火,使生产规模日益扩大。在战后的经济恢复中,无论是战胜国还是战败国都必须依赖美国的设备和工业品。第二,美国还有最丰富的黄金储备。第三,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制度,叫“布雷顿森林体系”。请同学解释什么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生:(阅读教材第66页第2段小字后回答)师: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确认了“两个挂钩”的原则,即美元与黄金挂钩、资本主义各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从而确立了美元的霸主地位。第四,成立了“关贸总协定”。(学生读注释)美国打着相互减让关税的幌子,降低别国关税,扩大自己的出口,实际上形成了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2苏联是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师:二战前在国际舞台上唱主角的主要是哪七国?生:(简答)师:英、法、美、德、日、意、苏。这七国中,德、意、日是战败国,英法实力衰落了,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是苏联。苏联的经济力量不如美国。它是个政治军事强国。苏联的军事实力体现在哪些方面?生:(阅读小字后作答)师:为什么说苏联是政治大国?生:(思考后作答)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简要概括)战争的胜利使苏联政治威望空前提高。在苏联的影响下,东欧和亚洲一系列国家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它的政治影响力是很大的。二、雅尔塔体系的确立1什么是雅尔塔体系?师:二战后期召开过哪几次国际性会议?生:(思考并作答)师:在这一系列会议中,以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首脑参加的克里米亚半岛召开的雅尔塔会议最为重要。战后,世界大国根据雅尔塔等会议上确立的基本原则来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形成了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这就是雅尔塔体系。生:(在教材中找出“雅尔塔体系”的概念并划在书上)2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师:雅尔塔体系包括哪些内容?生:(根据教材回答)师:补充教材中没提到的一个较为重要的内容,即对德、意、日的殖民地及委任统治地,原则上承认被压迫民族的独立权利。3雅尔塔体系的影响师:从雅尔塔体系的内容来分析它对世界将产生什么影响?注意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分析。生:(小组讨论后,各组出一名代表回答)师:(归纳概括学生的发言)积极方面是:原则上倡导和平、民主。如:同意被解放的各国用民主方式解决自己国家的问题。承认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性。主张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共处与合作。对于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起了积极作用。消极方面是:体现出大国强权政治,无视别国利益,一切由大国控制和安排。在处置战败国领土及所占领土时就明显地反映出这一点,谁举个典型例子加以说明?生:(举例回答)师:对朝鲜北纬38度线的划分,对德国的分区占领,都是大国根据自己的需要划分世界的表现。还有同学们不太知道的情况。如:在雅尔塔会议上做出的苏联在欧战结束后三个月内对日作战的协定其实是带有附加条件的。这些附加条件有:维持外蒙现状;大连港国际化;苏联租用旅顺为海军基地等条件。这是典型的强权政治,伤害了中国的主权,伤害了许多国家的主权,为战后的国际关系播下了矛盾冲突的种子。师:下面我们共同来讨论一个问题 “回顾近代以来几次国际关系的演变情况,分析决定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我提示一个思路: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每次大的战争之后,战胜国都要召开国际性会议缔结协议,重新划分势力范围,安排战后世界秩序,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称为XXX体系。请回忆,世界近现代史上,出现过哪几个体系?生:(思考后作答)师:各项体系确立后,出现了怎样的国际关系新格局?生:(思考后作答)师:(出示表格,空出“国际关系新格局”一栏,师生共同填写完整)师:决定国际关系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回答。各抒己见)师:归根到底是各国实力对比变化的结果。4美苏由战时同盟走向对峙师:二战中是什么因素使美苏结成同盟的?生:(思考并作答)师:是共同消灭德、日、意法西斯的总目标使他们结成盟友。战争结束后,原来联合的基础消失了,掩盖着的矛盾暴露出来。你认为造成美、苏对峙的有哪些方面的因素?生:(回答。各抒己见)师:既有意识形态的因素,也有国家利益的因素。苏联要在东欧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美国要在西欧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美国要推行全球称霸战略,苏联也要在国际上发挥更大的影响。三、联合国成立的概况1.联合国的成立师:在哪次国际会议上决定成立联合国?生:(回答)师:1945年2月,雅尔塔会议决定由美、苏、英、中四大国发起建立联合国。4月25日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开幕。6月通过了联合国宪章。10月24日宪章生效,(后来这一天被定为“联合国日”)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联合国总部设在美国纽约。开始时有成员国51个,现已增加到185个国家。联合国的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理会、秘书处等六个主要机构。其中安理会是最重要的。为什么说安理会是最重要的机构?生:(阅读教材第64页小字后作答)师:因为安理会是联合国中唯一有权采取行动来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机构。安理会实行“大国一致”原则。五个常任理事国的任何一国都有否决权,确立了大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的优势地位。五个常任理事国是:苏、美、英、法、中。师:请同学们想一想联合国徽章是由什么图案构成?象征着什么?生:(回答)师:联合国初期的会员国。哪个洲最多?哪个洲最少?生:(回答)2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师:请阅读书教材69页联合国宪章的史料?你觉得联合国的宗旨有什么值得称道的地方?生:(读史料后回答)师:宪章的宗旨符合世界各国人民求和平、求发展的愿望,是值得称道的。联合国宪章是战后国际关系史上极为重要的文献,是指导国际关系的基本法。联合国宪章的原则是什么?与我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何相似之处?生:(回忆、比较、作答)师:联合国的宗旨和原则是应予肯定的。但在成立之初,联合国一度被美国操纵,成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的工具。但总体来说,联合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最有权威性的全球性组织,在解决国际争端时的缓冲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四、对德、日法西斯的处理1对德国(1)对德国及柏林的分区占领(2)纽伦堡审判师:早在1945年2月的雅尔塔会议上就正式决定了苏、美、英对德国的分区占领,后来又加上法国,形成四国分区占领德国及首都柏林的局面。师:在涉及德国今后的去向时,美、英与苏联的矛盾日益明显。他们都要把处理德国问题纳入本国战略方针的轨道。在苏占区,实行民主化和非军国主义化,经济上实行国有化和土地改革;美国在本占领区内建立资产阶级政党,复兴德国经济。美苏在各自的占领区采取截然不同的政策,分别为达到什么目的?生:(思考并作答)师:苏联为扩大社会主义阵营,把占领区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美国为扶植资本主义制度,遏制社会主义,遏制苏联。其结果在原德国的版图上出现了什么局面?生:(回答)师:美、英、法三个占领区合并,成立了联邦德国(西德),苏占区成立民主德国(东德)。德国从此分裂。师:尽管苏、美、英等国在处理德国问题上充满矛盾,但在纽伦堡审判中却是一致的。1945年11月,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在德国的纽伦堡开庭,对21名德国纳粹要犯判决。在这批法西斯战犯中,有纳粹第二号人物戈林;有希特勒遗嘱中指定为元首的邓尼茨(原海军元帅);有天字第一号犹太迫害狂施特莱歇尔;有希特勒的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还判处德国纳粹党、秘密警察、党卫军等为犯罪组织。师:纽伦堡审判基本上是一次公正的审判,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公开给予战犯的应有惩罚。美、苏之间在处理德国问题上矛盾重重,为什么在纽伦堡审判中却能达成一致呢?生:(思考并作答)师:因为在世界人民经历了二战的空前浩劫之后,任何国家都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为纳粹罪行辩护,都害怕强大的国际舆论。2.对日本(1)美国独占日本(2)东京审判师:日本投降后,美军以盟军名义占领日本。麦克阿瑟成为驻日盟军总司令,实际是美国单独占领日本。请学生读教材第70页杜鲁门这段话,分析美国为什么要独占日本?生:(讨论、回答)师:为遏制苏联,与苏联争夺在远东的势力范围。师:由于日本被美国独占,美国当然地主导了由11国组成的远东军事法庭对日本的审判。东京审判从整体讲,仍是一次正义的、公正的审判,使日本战犯受到应有的惩罚。但在美国的庇护下,一些战犯得以逃脱。如日本驻华派遣军总司令同村宁次是个大战犯,蒋介石想和利用他对付共产党,就对冈村宁次百般庇护。美国出于对蒋介石的纵容,对这事也不太追究,使这样一个大战犯竟毫发无损地活了下来。尽管有这些问题,东京法庭的审判结果基本上是公正的。审判结果,七名首犯被判处绞刑。你们知道被判处死刑的战犯有哪几个吗?生:(回答)师:有东条英机、广田弘毅等。在全世界人民的强大舆论下,罪大恶极的法西斯分子还是得到了应有的下场。师:我们来总结一下所学的内容。请概括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的基本特征,并以本节教材所涉及的史实来说明这个特征。生:(小组讨论后各出一名代表发言)师:(对同学的发言做总结)所有这些都为冷战拉开了序幕。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世界基本格局都处在美苏两极的冷战中。师:历时六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这次战争极大地改变了战后的国际格局,帝国主义力量遭到了严重的削弱,欧亚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美国成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实力最雄厚的霸主。实力的增长为美国全球扩张创造了条件,美国的政治野心与实力同步膨胀起来。生:(与教师共同回忆学习)师:早在一战后的1919年,美国当时的总统威尔逊曾也试图领导世界,但由于实力不够未达目的。二战后的美国与当时相比具备了哪些称霸的条件?师:战后美国经济实力膨胀,战争使美国工业生产能力增大,战后市场缩小,为避免经济危机,必须扩大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市场就成为美国推行霸权政策的根本目的。正是为了扩大世界市场,称霸世界,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对欧洲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植和控制,并力求控制中间地带,即亚非拉国家。美国霸权政策的战略重点为何在欧洲?生:(阅读材料有关内容,加以概括)师:欧洲是资本主义世界的发源地和心脏,虽受战争破坏严重,但经济发展潜力巨大,谁掌握欧洲,谁就占有压倒对手的绝对优势。另外,二战中苏联和东欧力量的发展,对美国推行霸权政策构成巨大威胁,正是为了遏制苏联,美国抛出了“冷战”政策。五、“冷战”政策及其表现1“冷战”政策师:“冷战”是美国战后霸权政策的重要体现。什么是“冷战”政策?(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有关内容,明确“冷战”的概念)生:(阅读教材加以掌握)师:结合二战后的世界形势想一想,为什么美国要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冷战”?生:(阅读教材小字内容加以了解并回答)师:(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总结)美国实行“冷战”政策的原因:首先,苏联和东欧人民民主力量的壮大,使美国称霸世界的计划受到打击,美国认为必须压制苏联。其次,美苏势均力敌,美国并不占压倒优势。第三,战后人心思定,要求和平是主流,美苏双方都不愿也不敢重燃战火使自己再卷入一场新的世界战争。既要遏制苏联又不能采用战争手段,只能搞枪炮不冒烟的“冷战”。最先发出“冷战”信号的是以反共著称的英国首相丘吉尔,他在1946年访问美国时在福尔敦发表的题为和平陈柱的演讲中,以“铁幕”一词公开把矛头指向苏联,声称苏联威胁了欧洲的安全、和平,鼓吹美英联盟对抗苏联,揭开了战后“冷战”的序幕。(用计算机出示“欧洲形势图”)“冷战”是美苏在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上的对抗。那么,“冷战”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生:(阅读教材概括并回答)2具体表现(1)杜鲁门主义的提出(1947年)师:所谓杜鲁门主义是指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咨文中所提出的美国对外政策的纲领。直接导致杜鲁门主义提出的两个具体事件是什么?生:(学生看书并回答)师:请看一段材料,杜鲁门当时是怎样阐述这一政策的。(用计算机出示附录3材料“杜鲁门在美国国会上的讲话摘录”)通过这段材料分析杜鲁门主义的特点是什么?生:(看材料并分析)师:杜鲁门主义的特点是:以反苏反共掩盖其全球扩张的野心,以维护美国的利益和安全为借口公开声称要干涉世界各国内政。如何理解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发生了重大转折,杜鲁门主义与美国以前的外交政策有什么明显的区别?生:(看材料并与门罗主义、金元外交、中立政策等相比较加以分析和概括)师:与门罗主义相比,门罗主义时代美国不容忍外国干涉美洲各国的内政。而现在美国凭借实力优势要干涉世界各国内政。区别明显在于美国外交政策由局部扩张走向全球扩张,进一步说明实力与利益始终是美国外交政策制定的两大依据原则。杜鲁门主义提出的目的是遏制苏联,稳定资本主义。其实质是美国在全球扩张势力的宣言书,是对苏联发动全面冷战的宣言书,也是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同时也标志着美苏由战时的盟友走向公开对抗成为敌手。(2)马歇尔计划及其作用师:马歇尔计划又称作什么计划?它要解决欧洲什么问题?生:(思考并回答)师: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1948年由杜鲁门批准加以实施。此计划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呢?生:(学生读书、作答)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马歇尔演说”词,分析“经济理念的常态”和“合理经济”的含义)从1948年到1950年,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90是赠与,10是贷款。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计划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用计算机出示附录5资料“战后国际关系史摘录”,引导学生分析理解马歇尔计划如何使美国收到一箭双雕的目的?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如何评价马歇尔计划的作用)生:(分析材料,互相讨论,发表意见)师:(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引导学生分析马歇尔计划对美国、对欧洲在政治、经济方面所起的作用)美国不是慈善家,赠与是有目的的并非慷慨。其目的是为从经济政治上控制西欧,也是为遏制东欧和苏联。对美国的作用:美国在经济上控制了西欧市场,包括西欧各国在海外的殖民地,成为美国的商品投资市场。美国所付出的只不过是同期从欧洲所得的13。在政治上美国加强了对西欧各国的控制。对欧洲的作用:经济上帮助西欧各国度过了困难。政治上防止了欧洲革命爆发,巩固了西欧资本主义统治秩序。请思考:马歇尔计划和杜鲁门主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展示附录“杜鲁门回忆录摘录”,引导学生思考)生:(思考、作答)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小结,指出)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是更隐蔽更精巧的杜鲁门主义,两者互相联系,目的基本一致,但手段上各具特色。杜鲁门主义表现为公开赤裸裸的反共反苏,而马歇尔计划则采用隐蔽的经济手段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控制欧洲,联合西欧各国共同反共反苏。同学们再想一想,马歇尔计划援助对象为何包括苏联和东欧国家,美国这样作的意图何在?思考假如苏联和东欧国家接受援助,对美国的计划是否会产生不利影响? 生:(在教师引导下,互相讨论思考发表意见)师:(对学生的认识作小结)如果苏联和东欧国家不参加这一计划,美国就可以顺理成章地把欧洲复兴计划变成西欧复兴计划。就可把分裂欧洲的责任推给苏联,并可挑拨苏联与东欧国家的关系。假如苏联和东欧国家参加这一计划也不会影响美国的意图。因为从政治上对美国是有利的,原因是援助带有限制条件,美国可以利用援助限制条件控制苏联和东欧。从经济上对美国也有利,因为东欧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是西欧、美国所需要的,这就可把苏联和东欧变成商品和原料市场及投资市场。从以上讨论可以看出马歇尔计划可谓用心良苦,一箭双雕。但我们也不能不注意到马歇尔计划对世界客观上也产生过积极作用。欧洲经济的复兴,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促使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出现,使资本主义世界在5070年代出现了经济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进一步丰富了世界的物质文化生活。(3)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1949年)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掌握北约、华约建立的有关知识)生:(阅读材料并掌握)师:为进一步加强对西欧政治军事控制,1949年美、英、法等十二国在华盛顿签定了北大西洋公约,建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北约成员国后来有所增加,从地图上应注意到希腊、土耳其并非大西洋沿岸国家,但美国出于战略考虑,为包围苏联把这两国也吸收入北约组织。北约建立标志着美国称霸世界的全球扩张战略部署初步形成。1955年苏联与东欧七国建立华沙条约组织,标志着两大政治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也标志着两极格局正式形成。两极格局形成对世界产生了什么影响?生:(观察地图,结合教材有关内容分析)师:两极格局的形成对世界国际关系的发展造成了近半个世纪的影响。首先,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其次,两强势均力敌不敢轻易动武,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三,客观上两强竞争促进了科技的发展。总之,世界在近半个世纪,大局稳定小波浪不断。(4)分裂德国(1949年)师:二战后,苏、美、英、法四国是怎样处理德国问题的?生:(回忆并回答)师:虽然实行了分区占领,但各占领国都想把对德国问题的处理纳入本国的战略轨道。美国出于霸权政策的需要,极力采取分裂德国和扶植西德的政策。这一政策的结果如何?柏林危机是怎么一回事?两个德国是怎样形成的?生:(在预习的基础上,回答问题)师:(出示战后德国图,用计算机动态地图讲解两德分裂形成过程)第一,19471948年英、美、法三国占领区合并迈出分裂德国的第一步。第二,1948年西方占领区实行货币改革,苏联在东部占领区也改革货币并封锁西柏林,柏林危机出现。两强在危机中剑拔弩张,但都不愿付诸战争。这是德国分裂的第二步,也是冷战的第一次高潮。第三,1949年5月和10月,两德先后建立,德国分裂。生:(按教师要求看地图演示)师:德国的分裂同当时的国际形势有什么关系?导致这种局面出现的根源是什么?生:(思考并回答)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德国分裂是美苏冷战对抗的产物,是冷战的第一次高潮,分裂的根源是美国的霸权政策。从此德国成为两强冷战的前哨阵地,危机不断。直到冷战结束,1990年10月3日德国重新统一。二、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师:美国的霸权政策是全球扩张政策,其重点是欧洲,但它在欧洲实行冷战政策的同时,也并不放松对亚洲的控制。美国对亚洲的政策不限于冷战,也搞赤裸裸的武装干涉,它在亚洲先后进行了哪两次局部战争?生:(回忆并回答)师:(引导学生回顾所学知识,简述这两场战争的简况)生:(回忆并回答)师:(引导学生结合计算机出示的附录7“美国损失情况表”,从侵朝战争和侵越战争的结果分析对美国霸权地位的影响)生:(思考并回答)师:(对学生的认识作简单总结)美国在亚洲的失败严重削弱了其霸权地位,迫使其不得不调整政策,在谈判桌前坐了下来,低下了头承认了失败。美国从霸权顶峰跌落下来,说明弱国小国也能战胜不可一世的强国,显示了被压迫民族正义斗争的威力,也进一步说明二战后亚非人民力量的壮大和觉悟提高,使美国推行霸权政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阻力。小结:总结复习本课主要内容。第一节 5080年代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酉欧、日本及美国战后经济发展的特点;欧洲共同体;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1973年底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滞胀”。2能力方面:(1)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及出现经济危机、“滞胀”的教学,培养学生全面、正确地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2)通过对美国霸主地位动摇的教学,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及阅读、分析史料的能力。3态度、价值观方面:(1)通过对二次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的教学,对学生进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的教育。(2)通过对资本主义经济“滞胀”的教学,对学生进行资本主义固有矛盾阻碍社会进步、生产发展的教育。4学法指导方面:(1)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和分析关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和资本主义经济“滞胀”的资料,使学生掌握理解、分析和运用历史资料的方法。(2)引导学生分析、概括西欧、日本经济迅速恢复及快速发展的原因的共同之处,使学生学会类比逻辑思维的方法。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1)二次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重点。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是由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这些国家雄厚的工业基础及技术基础、美国的大力扶植、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等多种原因促成的。学习这一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客观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2)西欧国家、日本经济的发展和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是重点。西欧、日本经济的发展是前一个重点的具体化,有助于学生理解前一个重点知识。美国霸主地位的衰落说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并且是由于西欧、日本经济快速发展造成的。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日渐明显,国与国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以经济发展水平为代表的综合国力上。学习这一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古为今用,理解、认识今天的世界。2难点分析: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和作用是难点。二次大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恢复的主观原因是各国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宏观指导,积极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的紧密结合,虽然,它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作用进行讨论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结论。课堂教学设计师:在本册书的第三章,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哪位同学能够告诉我们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历史带来哪些深远的影响?(请一位学生回答问题)生:(概括回答)师:(对学生的回答作简要评述)第二次世界大战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曾是资本主义心脏地区的西欧,战后满目疮瘦,一片废墟。(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3页图)人们普遍对战后欧洲的重建不抱信心。有人甚至断言仅把柏林市的瓦砾清除干净就需要20年的时间。可实际上到50年代初,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就恢复到了战前水平。从50年代到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更经历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经济高速发展时期。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学习的内容。(板书第五章与第一节的课题)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为什么能迅速恢复并飞速发展呢,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师:(让学生阅读教材第89页课文,并概括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迅速恢复的原因及50至70年代经济迅速发展的原因)生:(阅读教材并概括)师: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50年代初工业生产即已恢复到战前水平,其原因同学们概括出了两点。第一是西欧国家技术基础好;第二是有美国马歇尔计划的援助。谁能告诉大家,西欧国家技术基础好表现在哪些方面?生:(回忆思考并回答)师:(简单评述学生的答案)西欧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也是工业化的摇篮。对人类历史影响深远的两次工业革命都发生在这里,所以技术经验丰富。厂房、机器等物质设备可以被战争摧毁,而技术是毁灭不了的。比如德国工业技术和科学都非常发达,二次大战前,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就有20多人。雄厚的技术经验积累,只要有资金注入,就能恢复生产。那么,西欧恢复生产的资金从何而来呢?生:(回忆思考并回答)师:美国的马歇尔计划为西欧提供了130多亿美元的资金,按今天的美元值计算就是xx多亿。其中90以上属无偿赠款。简直是一笔天文数字。可见,西欧经济的恢复并不是白手起家。他们的经济能够飞速发展还有哪些原因呢?生:(概括并回答)师:(对学生的回答作简单评述)概括起来,也是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第二个是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结果。我们先看第一个原因。谁能告诉大家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标志是什么?生:(思考并回答)师:(简要评述学生的答案)第三次科技革命主要表现在原子能工业、空间技术、电子计算机等方面。这些技术的应用,是生产的发展一日千里,突飞猛进。其规模、深度和影响远远超过前两次科技革命。这一点,大家不难想象。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清楚地看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社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进步。关于第二个原因,谁能告诉大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生:(思考并回答)师:(简要评述学生的答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就是国家政权同垄断资本的紧密结合,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它的主要措施在我们教材第89页的第一个小字段里。大家看这些措施同我们以前学过的哪部分内容相类似?为什么说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经济的发展?生:(思考、讨论)师:(请一位学生陈述自己的意见并作简要评价)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早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就已产生。20世纪30年代,在经济大危机的影响下,各国不同程度地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以美国罗斯福新政最为典型。二次大战当中,各国都要对工业部门进行集中管理以应战争之需,这就为战后各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奠定了基础。而巨,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国家投巨资并进行有效管理。这样,二次大战后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新的发展。英、法、意等国在采煤、电力、煤气、铁路、邮政、电讯业中,国有化企业占绝对优势。联邦德国国有化较低,但国有企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也达到了12。欧洲许多大公司,如大家熟悉的法国雷诺汽车公司、德国大众汽车公司都是国有企业。但大家刚才也谈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不是一种完美的体制,它不可能解决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不能保证资本主义经济永远不出问题。我们马上要学习的1973年经济危机和资本主义经济的滞胀阶段就说明了这点。50至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是联邦德国和日本,请同学们找一找他们经济起飞有哪些相同因素?2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的快速发展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师:(简单评述学生的回答)日、德两国都是二次大战的战败国。它们发动的侵略战争害了别人也苦了自己,给本国的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而到了70年代末,两国经济在资本主义世界竞仅次于美国。其原因根据刚才大家所讲的,概括起来应该有这么几点:首先,战后国民经济实行非军事化,政府得以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进行经济建设。第二点,大力发展科学技术;第三点,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人才。这一点尤以日本更为突出。最后一点,两国经济的迅速恢复离不开美国的援助和扶植。大家想一想,美国是怎样扶植德、日两国的?美国又为什么要扶植它们?生(思考、讨论、回答)师:(简单评述)美国扶植日本主要是军事订货、贷款,还帮它进行社会改革,废除了生产关系中封建落后因素;扶植德国是靠马歇尔计划。美国这样做的目的是要把它们变成反共的桥头堡。德、日两国都处在东西方对峙的前沿地带。所以在以上因素的作用下,两国经济发展很快。(指导学生看教材第9091页插图)生:(阅读教材)师:下面我们再一起看一看美国战后经济发展的情况。(写板书)3美国经济的稳定发展生:(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教材)师:美国的战后经济虽然得到稳定发展,但面对西欧、日本咄咄逼人的发展势头,美国的霸主地位也受到了挑战。(写板书)二、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1欧洲共同体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1页、92页文字)生:(阅读教材,讨论欧共体成立的背景)师:欧洲共同体成立的背景教材上讲到一部分。300多年来,欧洲一直是世界政治、经济的中心。两次世界大战使欧洲中心地位丧失,西欧以外的两个国家主宰了世界。西欧人大梦初醒般地发现战争使他们失去的比得到的更多,只有联合起来才能使它们更强大,成为独立于美苏之外的力量。于是,欧共体粉墨登场了。(指导学生看教材第92页地图及插图)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联合壮大了他们的力量,加上亚洲日本经济的崛起,这就使美国的霸主地位受到了挑战。(指导学生看教材第93页课文)2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生:(阅读教材并思考美国霸主地位从哪些方面受到挑战)师:(请一位学生回答并做简要评述)美国的霸主地位从经济、政治两方面受到了挑战。经济上,1973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崩溃。从1944年这个体系确立以来35美元等于一盎司黄金,也就是用1美元在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银行里都可以兑换出09克黄金,所以当时的美元被称为美金。而现在这一体系早已崩溃,再把美元称为美金就很不妥了。政治上,资本主义世界由美国一家独霸开始逐渐形成美、日、欧三足鼎立之势。当然,时至今日,日、欧在政治上追随美国还是比较紧的,但也时常说两声“NO”,而不像二次大战刚结束时那样一味地点头哈腰了。1969年上台的美国总统尼克松对此深有感触。(指导学生阅读第93页史料,思考二次大战后美国同日本及西欧关系的演变)生:(阅读、思考、讨论)师:(请一两位同学发言,并作出简要的评述)从总的方面来讲,美国同西欧、日本的关系经历了从战后初期的主从关系到六七十年代的伙伴关系再到今日之竞争关系的过程。战后初期美国单独占领日本,在日本实行政治、经济民主化改革;在欧洲通过马歇尔计划为其输血,帮助欧、日恢复经济。美苏对峙格局形成后,美国大力扶植西欧、日本,为它们提供安全保障,提供贷款,使它们成为自己反共的帮手。这时的欧、日基本上唯美国之命是从,北约就是明证。随着它们经济的高速发展,(指导学生看教材第93页表)它们不愿再受制于美国,希望与美国建立起平等的伙伴关系。到70年代这一局面形成。美国由一家独霸变成一家独大,所以尼克松总统才说:“美国同二次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遇到了连做梦也没想到过的那种挑战”。时至今日,西欧、日本在经济上同美国竞争激烈,虽然美国力图重振“雄”风,但已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了。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哪些结论呢?生:(思考并回答)师: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国力的强弱,也就决定着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高低。所以一定要把经济建设摆在首位,发展是硬道理。50至70年代,是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然而这一高速度并没能维持多久,1973年一场经济危机就使资本主义世界进入“滞胀”期。(写板书)三、经济“滞胀”11973年底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4页)生:(阅读并掌握这次经济危机的导火索)师:前面我们已经学习过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并没有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固有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发生的根源就是这一矛盾。这次危机过后,资本主义进入“滞胀”阶段。(写板书)2资本主义经济“滞胀”生:(阅读教材,掌握经济“滞胀”的主要特征)师:资本主义经济进入“滞胀”阶段,也正说明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节作用越来越失灵,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生产的促进作用正日益削弱。小结(略)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教学目标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南斯拉夫的改革;波兹南事件和波兰的改革;匈牙利事件和匈牙利的经济改革;“布拉格之春”;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能力方面:(1)通过对苏联和东欧各国改革的教学,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2)通过对中国和苏联东欧各国改革成败原因的教学,培养学生正确认识、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3态度、价值观方面:(I)通过对苏联、东欧各国改革背景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需要在发展中自我完善,社会主义改革势在必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改革创新意识。(2)通过对苏联、东欧各国改革受挫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社会主义改革是一场崭新、复杂、艰苦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帆风顺,培养学生的开拓进取、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为我国的改革事业贡献力量的理想。(3)通过对苏联与东欧国家间不正常关系的教学,培养学生坚持独立自主、反对霸权主义的国际意识。4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分析苏联、东欧各国改革受挫的原因,帮助学生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把握历史现象与本质关系的方法。(2)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波兹南事件和匈牙利事件的异同,帮助学生掌握比较、归纳历史事件的方法。重点、难点分析1重点分析:苏联的改革是重点。斯大林逝世后,革故鼎新、涤除时弊的要求在苏联蔚成潮流。赫鲁晓夫当政期间,对斯大林时代的方针政策和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和改革。后来,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继续推进改革,一度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但苏联的改革由于种种原因受挫严重,国家陷入困境。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改革,有利于培学生的历史分析能力,又有利于学生正确的历史观的形成。2难点分析:(1)苏联与东欧各国改革受挫的原因是难点。苏联与东欧各国改革受挫,一方面说明社会主义建设不能违背客观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另一方面,改革的历史也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进行深刻的革命性变革,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社会主义制度要通过不断的改革来逐步完善。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改革事业,增强改革的意识,坚定改革信心,又有利于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的形成。(2)苏联与东欧各国的关系是难点。苏联与东欧各国的关系有不正常的一面,苏联推行霸权主义,肆意干涉东欧各国的内政,导致东欧各国社会矛盾更加严重,这是严重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的。学习这一内容,既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又有利于正确的国际意识的形成。课堂教学设计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政治、经济格局最重大的变化是社会主义越出苏联一国的范围,建立了以苏联为中心的社会主义阵营。但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新生事物,无论在经济建设、政权建设或是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上,都有许多有待解决和需要探索的问题。50至8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不同程度地进行了改革。一、苏联的改革和挫折1苏共“二十大”和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师:1953年3月,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斯大林在莫斯科逝世,苏联政局一度动荡。1953年9月,赫鲁晓夫当选苏共中央第一书记,开始对苏联内外政策进行调整。在此基础上,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召开,中国等55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的代表应邀列席大会。赫鲁晓夫主持大会并作了党中央工作总结报告。在总结报告中,赫鲁晓夫就内政和外交方面提出了一些与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不尽符合的新观点,如反对工资的“平均主义”;提出资本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和平过渡”理论,等等。大会闭幕当夜,赫鲁晓夫突然召集代表再次开会,向他们作了题为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秘密报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生:(阅读教材、作答)师: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的中心是反对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但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在30年代大清洗运动中和卫国战争初期所犯的许多严重错误的分析肤浅,评价也不公允,并把错误的根源简单归结于斯大林的“不良品质和性格”,缺乏历史的辩证的分析。6月4日,美国纽约时报全文发表了这份报告,震惊世界。苏共“二十大”的召开,特别是赫鲁晓夫作的秘密报告,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提示学生从国内、国外,积极、消极等角度进行分析)生:(阅读教材,思考、作答)师:苏共“二十大”打破了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解除了人们的思想束缚,为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创造了思想条件。2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师:赫鲁晓夫当政期间,对斯大林时代的方针政策和管理体制进行了调整和改革。政治上,批判个人崇拜,加强民主和法制,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经济领域的改革首先从农业开始。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有哪些主要内容?(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生:(阅读、回答)师:这场改革的结果怎样?生:(回答)师:为什么以失败告终?生:(思考、讨论)师:这场改革只是在原有体制的框架内进行的小修小补,没有对已是根深蒂固的旧体制进行改革,这就决定了这场改革的不彻底性。再加上改革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和实事求是的作风,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口号与目标,许多改革措施未经论证和试验就急速推出,结果造成混乱,导致改革失败。1964年10月14日,苏共中央全会解除了赫鲁晓夫的党政领导职务,选举勃列日涅夫为苏共中央第一书记。3勃列日涅夫的经济改革(19641982年)师:勃列日涅夫执政18年,他继续推行改革政策。勃列日涅夫改革的重点是什么?有什么成效?生:(回答)师: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使苏联的综合国力大增,一跃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但人民生活改善有限,改革并没有使苏联经济摆脱困境。在他执政后期,苏联陷入困境。它仍是一场失败的改革。为什么会是失败的结果呢?生:(思考、回答)师:勃列日涅夫改革失败的基本原因在政治上表现为政治生活僵化,个人专断,经济上仍坚持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等等。改革同样未能对旧体制进行全面的、行之有效的改革。这是苏联改革遭受严重挫折的重要原因。二、东欧的变革1东欧变革的历史背景师:东欧各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之初,由于复杂的国内外原因,曾经历了一个向苏联学习的阶段。当时,东欧各国照搬苏联模式,在一定时期内取得一定效果。但这种教条主义的做法造成的消极后果也是十分明显的:经济上,片面高速优先发展重工业,农、轻、重比例失调,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没有得到应有的提高;政治上,追随苏联大搞个人崇拜和阶级斗争扩大化,打击迫害要求改革、主张走独立自主道路的干部群众,大大挫伤人民的积极性。再加上苏联推行霸权主义,导致东欧各国社会矛盾重重。凡此种种原因促使东欧国家在不同程度上产生了摆脱苏联模式束缚要求,开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掀起了改革的浪潮。2南斯拉夫的改革率先抛弃苏联模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国家是南斯拉夫。师:南斯拉夫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进行改革的?(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生:(阅读、思考、回答)师:苏南关系破裂使南斯拉夫的处境十分困难。当时,苏联、东欧各国对南斯拉夫实行政治孤立、经济封锁和军事威胁。就是在这种情况下,1950年南斯拉夫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逐渐探索出一条适合本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即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它包括哪些内容?生:(思考、回答)师:改革的实质是什么?生:(思考、回答)师:自治体制起了什么作用?生:(回答)师:自治体制解放了生产力,调动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1952年至1961年间,南斯拉夫工业年增长率为134,农业为61,在当时欧洲的国家中名列前茅。但自治体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主要存在哪些问题?生:(回答)师:自治体制削弱了国家对全国经济生活的宏观调控,造成较严重的通货膨胀,失业人数增加,再加上民族、自由主义等复杂问题,社会动荡不安。面对这些问题,国家采取了一系列调整措施,但成效不大。3波兹南事件和波兰的改革师:50年代中期,由于照搬苏联模式,波兰经济面临严重困难,日用品匾乏,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的生活水平下降。苏共“二十大”后,波兰局势开始动荡,人民群众对经济状况不满,要求改革现行体制的呼声越来越高。1956年,波兰发生了强烈要求改善生活条件的波兹南事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生:(阅读教材)师:波兹南事件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事件平息后,波兰党和政府及时采取了一些缓和矛盾的善后措施。不久,哥穆尔卡出任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他提出要走“适合波兰具体情况的社会主义道路”,开始领导波兰的政治、经济改革。主要内容有哪些?生:(回答)师:哥穆尔卡批评了苏联模式的弊端,力求改革僵化的苏联模式,实行中央计划和企业自治相结合的方针,削减中央计划中的指令性指标,扩大企业自主权,发动职工参加企业管理。但波兰的改革未取得明显成效。60年代末,由于国内外的复杂因素,改革中断,经济困境未能摆脱。4匈牙利事件和经济体制改革同样由于照搬苏联模式,50年代初,匈牙利的社会主义建设中遇到许多困难和问题。如片面高速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生产落后,等等。苏共“二十大”后,匈牙利人民强烈要求改革,首都布达佩斯的一些知识分子和党员干部组成的裴多菲俱乐部特别活跃。人们公开批评党的领导和现行政策,要求改革国家的经济政治体制,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调整匈牙利与苏联的关系,纠正两国关系中的不平等现象。但是,以拉科西为首的匈牙利党政领导,坚持苏联模式,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在政治上排斥打击不同意见的同志,外政策上唯苏联之命是从,损害民族利益和尊严。拉科西的错误路线引起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满,引发匈牙利事件。(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匈牙利事件如何发展成为武装暴乱?生:(思考、回答)师:结果如何?生:(回答)师:匈牙利事件使国家和人民蒙受巨大灾难。我们应当从中吸取什么教训?(引导学生讨论)生:(思考、讨论、回答)师:匈牙利事件后,以卡达尔为首的匈牙利党和政府认真总结了经验教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改善党的领导,实行一些新的经济政策,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新途径。从1968年起,匈牙利又开始在全国全面推行经济体制改革。这场改革的特点是什么?生:(思考、回答)师:匈牙利的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经济发展平稳、市场较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匈牙利一度被誉为“东欧消费者的天堂”。匈牙利改革取得一定成效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生:(思考、讨论、回答)师:匈牙利改革取得成效的主要原因在于改革打破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搞活了经济。现在请结合教材和所学知识,比较波兹南事件与匈牙利事件的异同。(引导学生从背景、过程、结果、影响和性质等方面进行对比)生:(思考、讨论、回答)师:进行总结5.“布拉格之春”师:苏共“二十大”后,捷克斯洛伐克国内的改革呼声日益高涨。50年代末,捷共实行了一些初步的政治经济改革。到60年代初,由于计划冒进,高指标,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工业发展速度下降,经济发展遇到严重困难,党内斗争激烈。在1968年1月召开的中央全会上,改革派取胜,杜布切克出任捷共中央第一书记。捷克进入被誉为“布拉格之春”的改革新时期。这场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回答)师:改革的实质是什么?生:(思考、回答)师:“布拉格之春”的出现说明东欧国家要求摆脱僵化的苏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