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接入网指导意见--联通

上传人:美景 文档编号:25387 上传时间:2017-01-10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宽带接入网指导意见--联通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宽带接入网指导意见--联通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宽带接入网指导意见--联通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中国联通宽带接入 网 发展指导意见 移动和宽 带业务是中国联通的核心业务。 当前 宽带 业务已经成为拉动中国联通业务增长的主要动力之一。 随着 3G 网络的建设和完善, 移动宽带业务将迅速发展。 保持移动宽带和固网 宽带的 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宽带移动互联网业务是中国联通的战略选择。 宽带网络是国家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设施和战略资源,是社会信息化的基础和关键。加强宽带网络建设,可以有效支撑 3G 移动宽带和固定宽带业务的发展。宽带接入网是宽带网络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宽带业务的发展至关重要。 为适应未来宽带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需要, 规范 宽带 接入 网建设工作, 进一步指导各省宽带接入网的 发展 ,全面推进 宽带接入网提速 ,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1. 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发展总体思路和原则 总体思路 中国联通作为全业务运营商,拥有移动、无线和固定接入等多种手段,可以为用户提供高带宽、高质量、多样化的接入服务。在宽带接入网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 3G 移动宽带、 线宽带、固网有线宽带的协调发展,将移动宽带的便利性、广覆盖与有线宽带的大带宽、高质量有机结合,实现有无线接入手段的优势互补。 固定宽带接入网的建设以光纤接入为主,优先使用 术。通过接入节点逐步靠近用户, 提升用户接入带宽,最终实现 总体 原则 统一规划 的原则。 宽带接入网建设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统一规划, 量质并重, 循序渐进 , 分步实施 ,有计划有步骤 地 推进 。 适度超前 的原则。 宽带接入网涉及面广、技术复杂、投资巨大,为切实满足业务发展需求,避免重复改造,宽带接入网建设应满足 3业务需求, 2 注重效益 的原则。宽带接入网建设 应在细分业务发展需求和全面资源核查的基础上,依据发展需求和网络资源状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建设方案,提高投资效益。 投资应优先满足业务重点城市和业务重点区域。 资源有效利用的原则。宽带接入网 的建设应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 充分发挥既有资源的协同效应 。 南北有别 的原则。 充分考虑 南北业务发展、 网络资源的差异以及投资承受能力, 根据业务需求的轻重缓急, 因地制宜地 实施差异化的发展策略 和建设模式 。 平滑演进 的原则。 接入网线路设备应 具备良好的扩展性、平滑演进性和可维护性, 能够平滑向下一代网络演进 。 2. 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总体目标 面向未来宽带多媒体业务发展,建设技术先进、覆盖广泛、带宽充足的宽带化、综合化、智能化的接入网,实现有线光纤化、无线宽带移动化、接入业务综合化和管理控制智能化。 宽带接入带宽目标 2009 年 宽带接入网 2M 及以上速率提供能力达到 95%。其中城市新建及进行改造区域 90%达到 16M 以上接入能力,农村新建区域全部达到 2M 以上 接入能力 。 2010 年 宽带接入网 4M 及以上速率提供能力达到 85%。其中城市新建及进行改造区域 95%达到 16M 以上接入能力,农村新建区域北方全部达到 2M 以上、南方全部达到 4M 以上 接入能力 。 2011 年 宽带接入网 8M 及以上速率提供能力达到 75%。其中城市新建及进行改造区域 100%达到 16M 以上接入能力,农村新建区域全部达到 4M 以上 接入能力 。 宽带接入覆盖目标 2009年 ,北方行政 村宽带覆盖率达到 90,南方覆盖业务发展区域。 3 20102011年,北方行政村宽带覆盖率达到 95,南方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扩大覆盖范围。 3. 主要宽带接入技术的应用策略 铜线接入技术( 术) 术 术成熟,成本低,互通性好,下行速率能够达到 16s,上行速率能达到 1s,采用 ,上行速率能够进一步提高到 2提供中低速率接入的主要手段。 术 术传输速率高,能够与 式实现后向兼容。初步测试表明, 备在 500 米以内的下行速率可以超过 50s,1内的下行速率可以超过 20s, 是提供高速率接入的重要手段。但是目前 备的互通性尚需进一步完善,设备成本仍然较高。预计 2010年可以达到规模商用水平。 以太网( 术 以太网是采用载波监听多路访问 /冲突检测的共享访问方案。从本质上讲,以太网技术是一种用于局域网( 网的技术。 20多年来标准不断发展,产生了多 种技术标准。目前,广泛用于运营商组网的为 100在 100米的距离内提供 100于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技术,在用于宽带接入上,存在着 前主要通过 与 4 光接入技术 宽带光接入的主要技术包括点对点技术( 点对点光以太网)和点对多点无源光网络技术( 前主流为 大类。 点到点光接入技术 点到点光接入技术采用点到点光传输方式,从局端到每个用户都用一对或一根独立的光纤,局端和用户端各需要 1个光收发器。 点到点光纤 接入 的主要优点是用户专用接入,用户端和局端设备简单,设备类型丰富,传输距离长。 采用点到点 光纤接入 方式,用户带宽主要取决于用户端和局端设备,每个用户的上下行带宽都可以达到 100s、 1000缺点是由于每个用户独自占用一对光纤和一对光收发器, 用户不能共享主干光纤, 在大规模应用情况下需要铺设大量的光纤和光收发器,综合建设成本相对较高。因此点到点光接入设备适合于用户分布比较分散、带宽要求高( 100安全性需求较高的专线接入用户 ,但是对于高密集用户中低速率需求的区域 建设 成本 高,不能成为公众宽带用户的主流解决方案。 点 到点光接入设备大致可分为三大类:以太网光纤收发器、 以太网光纤收发器 以太网光纤收发器 也称为 光电 转换器, 是一种将短距离的电信号和长距离的光信号进行互换的以太网传输媒体转换单元,是一种单纯的光 /电或电 /光转换器,并不对协议和以太网数据帧进行处理。上下联业务接口均为10/100M/1000间传输接口为 10/100M/1000以太网光纤收发器 具有产品成熟、结构简单、价格低廉、信息安全性较好的特点 ,但管理 维护功能较弱,因此不适合大规模应用环境。 5 端机 传统的 传输方式仍沿用传统的 采用光纤作为远距离传输媒质,同时业务接入能力有所增强,可提供1业务时可具有 可监控对端告警状态。它提供了一种低成本的传统电信业务与以太网业务综合接入的解决方案,适合分布较分散、同时具有 价比较高。 点到点光以太网设备 点到点光以太网设备 由 者工作于异步状态。 s、距离 10100传输速率 1000M、距离 101000单纤双向光以太网传输接口,这种接口采用 、下行分别使用 1310550够减少光纤消耗,降低建设成本。此外,点到点光以太网设备具有用于链路监控和环回测试的 善了传统的以太网光纤收发器没有网管能力的 问题。但 商用设备数量少,厂商研发投入有限,设备的 管等功能尚不完善。 无源光网络技术( 无源光网络( 术与点对点( 式相比,能够大量节省主干光纤和局端设备光接口、高密集用户区域成本低,标准化程度高,业务透明性较好,用户带宽 配置 调整 灵活,综合优势明显,是未来宽带光接入及 式的主要技术选择。 6 术 术于 2003 年由 成标准化工作,它以千兆以太网 技术为基础,通过 实现 议实现简单,但 力稍弱。目前技术已基本成熟,商用芯片和设备均较多,产品成熟度较好,成本不断下降,已基本解决接入 在国外已有百万量级用户的规模商用, 国内 000 万线 ,达到了规模商用水平, 是现阶段 够满足近期宽带业务发展的要求。 术 用了 增加了 载 议相对复杂 。 路比大,组网成本低,能够提供高定时精度的 务,是欧美主要运营商的技术选择。集团前期实验的结果表明: 各厂家 持 音、 频监控、 多种业务的承载,各业务短期测试期间运行稳定,业务质量良好,能基本满足运营商业务开展的需要。各厂家 卡和 设备级保护倒换和故障恢复功能,具备 基本满足运营商维护管理的需求。 目前集团将对 了进一步推进 术的成熟, 2009年可开展 试商用。预计 2010 年底 7 无线接入技术 无线局域网( 计算机网络与无线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目前主要技术标准为 g。 0 米 40 米,视室内空间结构而定;在室外场景下的覆盖范围一般为 10米 200米,视无线传播环境和天线架设高度而定。通过采用 以彻底脱离网线,以无线的方式数据回传,大量减少有线设备的安装,网络部署更加灵活;支持自适应路由选择,网络具有自愈和恢复能力,提高网络安全性能;基于 P,可以实现自由漫游和无缝切换,客户端具备高速移动性;可以实现与 技术策略分析 目前, 基于 铜线 的 术 是中 国联通,特别是 北方 十省主要的接入方式 。 由于 术的接入速率主要取决于接入铜缆的长度, 且随着视频等宽带多媒体业务发展,对用户上行带宽需求将明显增加,采用上下行速率不对称的术进一步提升接入带宽面临一定困难。 从技术发展的趋势看,光纤到户( 宽带接入网的发展方向,但由于终端设备成本等因素,综合造价仍然偏高,短期内无法大规模应用。综合考虑 带宽需求、网络演进及建设维护成本,当前采用以光纤接入技术为主,铜缆接入为辅的综合技术较为适宜。通过光纤到楼或交接箱,辅以末端 短距离 铜缆接入,可以有效满足业务需求 , 并充分利用现有的驻地网资源,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较低的建设运维成本。 未来随着设备成本的下降,可方便地进一步将光纤延伸到用户家中。 下行带宽对称等特点,可以满足中长期带宽接入需求,是当前 新建楼宇 铜缆接入的主要技术 。 利于利用既有的铜缆资源。 8 在光接入技术中, 点对点光纤接入技术主要用于大客户和商务客户的专线接入 以及农村用户密集的行政村接入 。 点对多点的 术将成为公众用户接入的主流技术 。考虑到 国内 尚未大规模商用, 在 当前 宽带建设 中 可 采用 术进行建设 , 同时 由集团公司统一组织, 在试点的基础上逐步扩大商用范围 。 未来根据技术的发展、 设备的成熟情况 以及集团测试情况 ,集团将进一步明确 应用 原则 。 在无线接入技术中,应主要采用成熟的 术,采用 行建设。 4. 中国联通宽带接入网 建设模式 集团及商企客户建设模式 集团大客户接入原则上应光纤到楼( 按需提供带宽。 在业务需求明确且投资效益合理的情况下,可采用 式进行建设。具体建设中应根据带宽需求和业务种类,确定使用点对点( 或 式进行建设。 商企客户接入应结合带宽需求及资源现状,优先采用光纤接入。 对用户接入距离远、分布较为分散或带宽需求较高的场景,可采用点对点光纤接入。 对于客户相对集中的写字楼、工业园区、网吧集中区、商贸区等,如单一区域用户数量在 50 个以下,用户带宽需求在 10M 以下,可以采用 式进行接入。 议每个用户采用独立的 于仅有互联网接入需求的中小企业用户,可以考虑和普通宽带用户共用 备,对于有特殊需求,如建立独立专网或 要求的客户,应采用独立的 视频监控等行业应用业务可采用 式。 各省公司应结合业务发展需求,大力推进主要商业楼宇的光纤接入。对移动基站已接入的楼宇,要充分利用既有光纤资源。 9 公众客户 近期 建设 模式 城市 新建区域建设 模式 城市地区原则上不再进行主干、配线电缆的建设。 新建居民小区原则上光纤到楼, 根据 业务需求和 驻地网资源状况, 优先 采用基于 式,新建区域应实现语音和数据的综合接入,语音应采用软交换方式,不再进行 换机和模块局的建设。 南方地区由于管线资源 相对缺乏 ,扩大网络覆 盖较为困难,应根据业务发展需求 、 资源现状 和投资承受能力,因地制宜地 选择切实可行的建设模式。 可 利用基站空闲的机房、电源和传输资源设置接入设备、采用 术、通过广电系统的 大接入覆盖范围。 对于存在业务需求,但短期内有线接入方式难以覆盖的区域,可以采用 3现用户宽带接入。在业务需求明确的酒店、学校等场所,可以考虑建设为有线宽带接入的补充手段。 设模式 在投资效益合理的情况下, 对于 有较高带宽需求的 高档住宅区 采用 方式 进行建设 。 宅内相对隐蔽且便于维护的位置。应尽量将 置在用户家里,避免安装在门口或楼道内。在用户家内,可将 置在用户终端智能盒内提供保护,或者放置于桌面(采用光纤信息插座)。 由 于 此需要尽早和开发商协商相关问题,在用户侧为 对于需求不确定的用户,可以采用安装光纤面板方式 ,在用户开通 宽带业务时 再提供 于 有需求的 高端用户,可以 采用 内置 10 设模式 光纤到楼为新建小区和楼宇的主要建设方式。 对于具备 综合布线的住宅区采用 方式 进行建设,光缆应直接推进到 用户楼宇 ,并根据用户的密度,确定光缆的芯数。 对于不具备综合布线条件的新建区域, 尽量 将光缆推进至用户楼宇,采用 的方式建设。 缩短接入 铜缆 的长度。 装应尽量优选设备间或弱电间,次选大楼竖井内机柜或楼道机柜 。 则上采用本地供电 。 采用 采用相对容量较小的设备,如 64线以下的 采用 采用 8164要求 采用 优先采用 E/适应宽窄带用户数量不一致的问题。 设模式 城市新建区域应 尽量采用光纤到楼的建设方式,在楼内无法选取接入节点或 用 的方式 进行建设 。 在用户规模大于 300线的情况下,应采用 于 300线的情况下,应采用 用 采用机框插板式设备,设备容量一般应大于 128线。 区机房原则上采用租用方式。在小区内无法选取合适机房的情况下,可 采用 设置室外有源光交接箱 方式覆盖 。 式 。 新建 接入节点到用户的铜缆长度应控制在 500米以内。 对 部分 上 下 行带宽具有较高要求的区域,在 接入距离 满足要求 的情况下(一般应小于 300米), 可以采用 11 利用基站空闲资源实现宽带覆盖 对有业务发展需求但宽带接入网尚未覆盖的区域, 初期 可利用移动基站现有 富余 的光纤、传输及电源资源,放置小容量宽带接入设备开展业务,以较少投资迅速覆盖目标客户区域,降低新建宽带接入点成本 。 今后随业务的扩大逐步完善宽带 接入 网络。 基站资源 使用 应 坚持 移动业务优先原则,利用基站新增 宽带 设备时需要充分考虑预留 3根据用户需求及基站资源状况,合理 确定设备容量。 利用 现宽带覆盖 对于潜在用户 较为分散,有线接入资源匮乏,初期接入网投资回收期较长的区域,可充分利用现有无线基站天线,采用 使用大功率的 00室外型 决用户的宽带接入,逐步收敛分散的用户,待用户数量具备一定规模后,再用有线方式 逐步 进行替代。 利用广电系统 现宽带覆盖 通过和广电系统的合作,通过借助广电的 线电视线)接入扩大宽带覆盖。 实际操作中,应与广电系统协调,明确可利用的频段,并通过 规范 合同 、协议 等手段,有效规避风险。建设过程中, 要 重视 范用户接入设备及线缆安装工艺,避免由此引起的断线、丢包问题。 城市 改造区域建设 模式 现有区域 改造 应结合 用户 接入 资源 现状和带宽需求 , 有计划、分步骤 进行宽带 接入升级提速 改造。 对用户线路的改造,应在考虑用户发展潜力和投资效益的前提下,由远及近 对 用户线路进行改造。 改造 应 根据用户驻地网的情况选择基于 式或 式, 改造区域带宽目标应一步 12 到位, 改造后用户铜缆接入距离不大于 500 米。改造区域可选择“宽带和语音同步下移”或“宽带下移,语音维持现状 ”的模式。 对于现有 宽带接入 带宽 不满足发展需要 、但语音接入能力充足的 区域,原则上仅 将 宽带 接入点下移 ,不 改变 原有语音接入 方式 。 对于因电缆 、 管线 迁改、大修 、铜缆线径小于 交换设备 容量不足或 退网等 原因, 需要对原有电缆 和交换设备 进行替换改造的,应参照新建区域的建设原则, 采取“宽带和语音同时下移”的方式 进行改造,并根据具体的建设方式撤除主干铜缆和部分接入铜缆 ,以释放部分管道资源 。 改造模式 对于 具备综合布线的既有小区 以及 原 采用 小区 接入 交换机设备性能 问题 需要进行替 换改造 的用户 ,应采用 行改造 。 对原有小区 在原有楼道交换机位置设置 换原有楼道交换机,在原有小区汇聚交换机位置设置分光器。 口、 16口和 24口设备。 对于 具备综合布线的既有小区 进行宽带 接入升级提速 改造时,应 优先 考虑采用 入升级提速 ,应采用 造方式和小区 根据增加的用户数量增加 改造模式 对于用户侧 无综 合布线,采用双绞线接入 ,且宽带用户数量小于 300户的情况下 , 采用 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优先采用 的方式进行改造 。 楼内 设备安装 困难 的 ,可以 采用 采用 优选在用户小区内利用现有交接间或新建接入机房的方式,对于确实难以选定机房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有源交接箱的方式。 改造后接入节点至用户铜缆长度应小于 500米。 采用 13 采用 根据需求配置板卡 。 新建有源交接箱在满足接入距离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在现有电缆交接箱附近 设置,以减少电缆割接。新建的有源交接箱可以根据情况替换原有电缆交接箱或 与原有电缆交接箱之间 布放联络电缆。 新建 式 对于用户侧无综合布线,采用双绞线接入,且宽带用户数量大于 300户的情况下,采用新建 新建 于确实难以选定机房的情况下,可以采用有源交接箱的方式。 新 建 在 充分考虑带 接入升级提速 的需求,采用 预留上联端口。对于采用 预留进一步 接入升级提速 的 新建有源交接箱在满足接入距离要求的情况下,应尽量在现有电缆交接箱附近设置,以减少电缆割接。新建的有源交接箱可以根据情况替换原有电缆交接箱或与原有电缆交接箱之间布放联络电缆 。 农村地区 的建设 模式 原则上停止主干铜缆的建设,新建接入 铜缆距离原则上应小于 新建 光缆网应尽量 实现光缆 敷设到行政村,主要通过 方式提供宽带接入。 对于同时提供语音和宽带的地区,可以采用 综合接入设备 提供业务。 对于宽带用户数较多 ( 中期用户 大于300户) 的行政村可以采用点到点光纤的方式进行建设,对于宽带用户数较少 ( 中期用户 小于 300户) 的行政村或自然村,应结合村落分布和光缆路由,优先选择基于 对于新建宽带覆盖区域,应同时考虑语音和宽带的接入。 对既有语音、宽带业务质量差,带宽不满足业务需求的区域,应大力推进光进铜退,通过光 纤到行政村,部署综合接入设备,提高语音、宽带业务质量。 14 对既有语音质量良好且容量充足,但宽带业务质量差、带宽不满足需求的区域,也可通过光纤覆盖,采取宽带接入点下移的方式。 采用 综合接入设备的 建设方式, 语音业务提供 应尽量采用软交换方式,考虑到业务的安全性,应尽量对语音采用传输上行,提供业务保护。 对于有线接入困难的区域, 可充分利用 3用有线接入加无线回传的方式实现宽带覆盖。 公众客户 中期建设模式 城市地区 的 新建区域, 加大 超过20 根据业务发展需求,逐步扩大宽带 接入升级提速 改造的范围。 通过 设备升级和 方式实现 5. 络 的 建设要求 署原则 置及覆盖区域 北方 城市地区原则应集中放置在端局 或模块局 机房,农村地区可根据需要放置在乡镇局所或县城局房。 对于南方地区,应根据覆盖范围,选取合适的机房。城市地区 公里之内,农村地区可以适当扩大至 10公里。 在采用 用户数量大于 500户 的情况下,在于 12个的情况下 ,可以考虑将 置建议 在端局安装的 架式 15 对于在模块局、接入点部署的 该根据终期用户数选择适当容量的设备,适当采用小容量的固定端口 随着用户数的增加和用户 接入升级提速逐步增加上联 应保证 个备份 络的建设原则 分光器 设置位置 城市地区分光器位置应主要采用集中放 置方式,设置在小区内光节点,比如小区机房、小区路边或者楼道以提高主干光纤利用率。 农村地区分光器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放置在乡镇端局、光缆交接箱、配线光缆接头盒等处。 分光器的选择 无源光分路器( 分路比应在常用的 1:2、 1:4、 1:8、 1:16、 1:32五种 形式 中根据情况选用, 1个 12。 在有保护需求的情况下可以选用 2: 当前应主要选择 平面波导型 ( 分路器,在低分路比( 1:2, 1:4)情况下基于成本原因可适当考虑采用熔融拉锥式( 分路器 。 链路衰减要求等因素确定。 在城市地区应主要采用一级分光方式 。 在农村地区应主要采用一级分光方式, 也 可以根据 光缆资源情况和 村落分布情况采用 二 级 分光 。 部署要求 在网络建设中,应根据用户需求 和规模 选取不同类型的 应控制类 16 型总数,避免接入网中 适当考虑 用能够更换上联 新建网络需要考虑宽窄带用户的配比,尽量选择可以灵活调整配比 的产品。 对于支持 考虑其板卡和 现网 便于利用现网调整下来的 光纤延伸到楼后 ,大量 户楼道等 处所 ,各省应关注 防雷要求 。 室内型 度 应满足在0 之间 ,室外型 度 应满足在 之间 。安装环境的湿度要求为在 10%围内 不结露。 6 106接地电阻 5, 减小雷击等自 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 关于 见中国联通 维护管理 要求 络建设的同时 应建立网管 系统 , 支持对 配置、故障、性能、安全等管理功能,并要求能支持 自动发现 。网管系统应能够自动发现设备 的电源切换。 通过开发和工单系统、业务受理系统和营帐系统 的接口 ,逐步完成工单的自动受理、业务的自动开通 等功能 。 已经建有宽带数据网管系统的,应将 理纳入综合网管系统。 对于 式建设的 管理维护,应采取 责 议相关功能的管理; 口负责端口、协议和业务的相关功能。 对于 式建设的 管理暂时采取 式,并考虑采用 方式纳入到统一的终端管理系统中。 17 6. 宽带建设 其它 相关 问题 现有 备 的改造 对于 于 设备架构的原因,不能很好的支持组播业务,对高带宽的支持能力有限。在 部分地区还没有完成 分设备采用 1上联。上述因素都对 用户 宽带提速 形成制约。 现网 占一定 比例, 对于 备 改造 应 结合宽带 接入升级提速和设备扩容 , 通过在靠近用户侧新增宽带设备,将原有用户割接至新增宽带设备,逐步实现 不建议单独进行的 城域网其它相关设备和系统的建设 城域网中的汇聚交换机、 逐步进行建设。在网络建设中应结合宽带 接入升级提速 的总体规划, 适当超前 满足业务需求 。 宽带接入网应实现每业务每用户每 现对用户业务的精确控制,并和认证系统结合,实现用户 业务 的精确绑定,有效避免因多用户共用一个帐号造成的业务收入流失。 北方 各省公司应 建立防用户私接系统,通过 完善 用户协议 、定期监控 等方式, 控制用户私接, 进一步提高业务收入。 在 宽带 提速的同时, 应 逐步 开展 态带宽选择)业务, 满足 用户临时性带宽提速需求, 增加宽带收入。 接入网线路的整治 接入网线路质量是影响用户接入带宽提速的重要因素。 新建 式的入户线 应全部采用双绞线。 各省在实施既有接入网络提速改造 时,应对影响用户接入 18 提速的因素进行认真测试、分析 , 对于因线路接头故障和引入线质量造成的问题,应加强线路的整治 ,更换质量好的引入线加以解决。 宽带接入网维护 手段建设 宽带 接入网升级 提速建设 应充分考虑维护手段建设。通过 加强配套网管和支撑系统的建设, 提升 对宽带接入设备的管理能力 ,并通过各种测试手段实现故障的快速定位, 提高宽带接入网络的运行维护能力。 宽带接入网网管应逐步 实现和营帐、 业务 受理 等 系统 的 对接, 提高 宽带业务的开通 效率 。 19 术语解释: 源光网络,指局端设备( 远端 /用户端设备( 间采用点对多点无源光分配网( 光接入系统。 线路终端,指光接入网的局端设备。 网络单元,指光接入网的远端 /用户端设备。 分配网,主要由光缆、 分光器 、光连接器等无源 光 器件组成的网络。 于 准的以太网无源光网络技术, 目前太网速率为 对称 1s,目前已有厂商可以提供 典型光分路比为 1: 32。 于 准的 s 无源光网络技术,典型速率为下行 s、上行 s,典型光分路比为 1: 64。 纤到用户家庭,用户接入设备部署在用户家里。 纤到办公室,用户接入设备部署在办公室。 纤到用户楼宇,用户接入设备部署在楼内,典型应用情况下,用户线缆长度在 100m 300m 以内。 纤到 交接箱 ,用户接入设备部署在小区机房(或室外机柜),典型应用情况下,用户铜缆接入距离为 500m 1 交换接入层设备,用于将用户的话音业务分组化并接入到分组交换网络中,其用户端口数一般为几个几十个。 交换接入层设备,完成电路交换网的承载通道和分组网的 媒体流之间的转换,为用户提供多种类型(如模拟用户、 )的接入,支持的用户数量通常多于 几百、几千) 。 20 态带宽选择,在用户不断线的情况下改变用户的接入带宽,实现临时性的提升用户接入带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财经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