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

上传人:tia****nde 文档编号:2449841 上传时间:2019-11-2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2.3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2020年高中历史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单元学习导引】 本单元内容讲述了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两条主线即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历程和祖国统一大业。从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探索民主政治建设,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制度,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初建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也为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在这一时期,我国确立了5-2基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从l966年到l976年“文化大革命”十年,是现代中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时期。这十年间民主和法制遭到粗暴的践踏,人民的权利得不到保障,民主政治遭到严重破坏。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拨乱反正,依法治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入制度化、法律化的健康轨道。 祖国统一始终是中国人民共同的夙愿。新中国建立后,祖国统一大业备受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一国两制”为祖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并已由构想逐步变为现实:香港、澳门顺利回归,海峡两岸交往日益密切,祖国统一已成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在“和平统一”和“一国两制”的方针下,促进了海峡两岸的和缓与交流,坚决阻止任何制造分裂祖国的图谋,为尽早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思维激活】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时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但最终政怠宦成,人亡政息,求荣取辱。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这段对话也被称为“窑洞对”。请思考: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那些重大成就?我国民主政治建设有哪些特点?【课标点击】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基础梳理】一、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1初步建立: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召开 (1)背景: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发展。 (2)时间、地点:l949年9月,北平。 (3)参加人: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爱国民主人士、人民解放军、各人民团体、各地区、各民族以及海外华侨的代表。 (4)主要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等为副主席;会议决定改北平为北京,为新中国的首都,以五星红旗为国旗,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采用公元纪年。2正式确立:l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1)政协的性质:统一战线组织。(2)政协的主要职能:政治协商、民主监督。3发展:l956年,“八字方针”的提出。(1)内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2)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阅读思考】材料一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材料二 西方的民主就是三权分立,多党竞选,等等。我们并不反对西方国家这样搞,但是我们中国大陆不搞多党竞选,不搞三权分立、两院制。 邓小平阅读材料后回答: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什么原则?我国的政党制度又有什么特点?答案:西方的政治制度体现了政党竞争、三权分立的基本原则。我国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政治制度。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立 1背景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由人民普选方法产生。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2)随着新中国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召开人民代表大会的时机日益成熟。 2确立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1)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隆重举行。 (2)内容: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这就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大会选举毛泽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朱德为副主席,刘少奇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大会决定任命周恩来为国务院总理。 (3)意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基本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阅读思考】毛泽东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说: “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l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 (1)这里的“里程碑”表现在什么地方? (2)这一“里程碑”体现了什么原则?答案:(1)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制定。(2)1954年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 1原因:中国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2目的:为了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3形成过程 (1)共同纲领规定,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2)1954年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含义: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设立自治区域和自治机关,由当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行使自制权利。 5实施:l94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来,新中国共成立了五个自治区,一百多个自治县(旗)。 6意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满足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实现了民族平等,也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阅读思考】自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区政府主席均由藏族公民担任。五十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向西藏投入400多亿元;中央和其他省市克服种种困难,援助西藏建设了一系列现代化工程。这表明我国政府的哪一政策和什么原则在西藏得到了真正贯彻落实?答案: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核心突破】1、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民主集中制原则。人民选举代表,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统一管理国家事务。(2)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特点: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参政党。 四项基本原则是政治基础。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原则。(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在中央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核心内容是自治权。坚持民族平等原则。 总之,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的特色。广泛性,不仅表现在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而且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真实性,表现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人民能够自己管理国家,也表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日益充分的实现。、2、比较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类别中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本质区别经济基础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之上,为维护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之上,是维护资产阶级私有财产的工具行政权力主体是通过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代表人民利益,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人民代表大会的权力主体是人民是协商资产阶级内部利益关系的场所。议员由竞选产生,竞选则以金钱为后盾。议员不对选民负责,不受选民监督,选民无权撤换议员。议员都是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权力机关活动原则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人民代表大会是立法机关,有权组织行政、审判和检察机关,这些机关受它监督、对它负责,人民代表大会除了受人民监督、对人民负责外,不受任何国家机关的制约。所以,人民代表大会处于全权性的地位,集中统一行使国家权力是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组织起来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互相制约、彼此平衡,以便协调和平衡资产阶级内部各集团的利益,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相似点都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从形式上看有某些相似之处,都是由定期选举产生的代表或议员组成,都属于一种间接民主(代议民主)【典例剖析】考向一 对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的考查【例1】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与1949年共同纲领在内容上的根本不同在于A、规定的国家权力机关不同 B、规定的国家政治体制不同C、规定了人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D、规定的社会形态和体现的原则不同解析:1949年共同纲领规定中国为新民主主义社会;1954年宪法是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答案:D考向二 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考查【例2】 “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为此,新中国政府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D建立了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紧扣关键词“民族大家庭”、“不能照抄别人的”,即我们的民族制度应该有中国特色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答案:B【纠错笔记】易错点一 对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特点的认识错误典例1 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相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是A规定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 B规定实行人民民主专政C体现了社会主义原则 D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解析:本题属于比较型选择题。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新特点即只有它具备而共同纲领不拥有的特点。A、B、D三项是两部文件的共同之处,D项内容在教材中未直接提及,有一定的干扰性。答案:C【名师点评】本题的易错点一是对题干要求的理解不到位,题干要求的是两部法律文献的不同点,特别是1954年宪法具有而共同纲领不具有的特点。有些考生错误的理解为两者的共同点而选错。易错点二是对同纲领体现的原则不明确,误认为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原则。其实不然,它体现的是新民主主义原则。易错点二 错以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典例2 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主要是指 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 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它曾是国家重要的基本政治制度解析: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以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政协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继续存在,并发挥作用。B说法是符合共同纲领,C说法不符合史实,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国家重要的基本政治制度,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只是这一制度的重要机构,故A符合题意。【名师点评】(1)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初步建立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这一制度的重要机构。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前,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2)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人大职能结束,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形式继续存在,成为执行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重要结构;1956年,“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八字方针的提出,标志着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新时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继续发展和扩大,成为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优化考题演练】【夯实基础】1. 1953-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取得重大进展,主要表现在A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C确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召开了中共八大解析:A 抓住时间信息点和限定语“民主政治”,所以选A,C是在1949年。2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板块,在60年代板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共同纲领封面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断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对20世纪60年代的重大事件的记忆。其中C项发生在1965年,是符合题意的。3下表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的政党状况。这说明姓名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政党中共中共中共民革民革民盟中共A新中国是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联合执政的政府B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地位极不稳固C中国共产党开始实行与民主党派合作的政策D新中国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制度解析:D 其他表述方式均不正确,从表格内容我们可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4对“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理解不准确的是A.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最高的国家利益 B.民族团结是国家统一、繁荣的重要保证C.民族团结是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国策 D.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公民的神圣职责解析:C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国策是民族区域自治政策。5下列对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有共同纲领是最早规定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文件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体现了民族平等团结的原则内蒙古自治区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省级自治区 A、 B、 C、 D、解析:C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47年,不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省级自治区 。6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三大民主政治制度的核心是A民主集中制度 B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解析: D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最基本的政治制度,是其它两项政治制度的基础,它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特点。【能力提高】8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是指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新的国家领导人的产生C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D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解析:D 1954年全国一届人大最伟大的成就是制定了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9 1950年4月13日,周恩来在全国统战会议工作会议上说:“我党中央从来没有直接向中央人民政府下过命令。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的法律命令都是党的创意,许多重要的文告都是先由党拟定初稿(不经过党的准备、考虑,是没有的),然后经过政协全国委员会或政务院讨论通过。”以上材料说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着国家政权 建国初期,党在处理党政关系上比较慎重建国初期就已经出现以党代政的现象 中央人民政府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A B C D解析:A 从材料中“我党中央从来没有直接向中央人民政府下过命令”可知不正确;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人民代表大会,故不正确。排除含、的选项。10毛泽东说:“没有民主,就不可能正确地总结经验;没有民主,意见不是从群众中来,就不可能制定出好的路线、方针、办法。”基于此,新中国实行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解析:A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选举代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11 1950 年8 月26 日,邓小平在同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的谈话中指出:“在西藏,要使生产发展起来,人民富裕起来,只有这件事办好了,才能巩固民族团结。”邓小平的这段讲话在于强调A在少数聚居地区,应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C发展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出发点D鼓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解析:C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地位,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巩固了民族团结。1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天下不能一人而治,则设官以治之。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能自为是非,而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二 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材料三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至于民权主义,就是政治革命的根本。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我们定要由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材料四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实现了从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政治、近代以来照搬西方民主政治模式的失败尝试向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1)据材料一概括黄宗羲的思想主张。并简析其主张在当时未能实现的原因。(2)据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与黄宗羲、康有为政治主张的不同点。(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是如何建设“新型人民民主政治”的?(4)结合上述问题,你对中国近现代民主政治建设有什么认识?解析:(1)本问考查的是对材料信息的提炼概括能力,依据材料可归纳出黄宗羲对君主专制的态度;分析未能实现原因时可从政治和经济两个角度入手;(2)主要从三人对君主专制政体的态度入手,是否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何种政体是三人明显的不同之处;(3)本问实际考查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的建设情况,依据所学知识即可回答;(4)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主张:反对君主专制;设置官职以分君主权势;以学校为议政和决定是非的机构。原因:资本主义萌芽比较脆弱;专制主义制度的压制。(2)不同:孙中山致力于通过革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黄宗羲在原有制度内寻求限制君权;康有为试图以维新改良的方式改变传统专制政体。(3)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多党合作的政治协商制度;建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4)实行民主政治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民主政治建设应符合中国国情,必须实现民族独立,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教材问题全解】P96学思之窗请说说“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的思想来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怎样体现这一原则的? 提示:(1)“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原则的思想来源是卢梭的“人民主权”理论。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强调工农掌握政权的重要性,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论。(2)“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原则体现在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人民代表大会。一、本课测评 答案提示 (1)建立过程: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进行了长期探索,积累了一定经验。民主革命的全面胜利,为建立创造了必要前提条件。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最早提出确立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顺利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用宪法形式明确了这一政治制度。(2)作用:是新中国民主政治的重大成就,是政治生活进一步民主化的标志。为加强发扬社会主民主健全法制奠定了基础,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 二、学习延伸答案提示:纵观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过程,有如下特点:曲折性,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其不可能一帆风顺。多样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等先进的中国人都进行了不屈探索,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进步性,所有探索都顺应时代潮流,表现出了其进步性。发展性,在民主化的进程中前后相继,后一事件往往是前一事件的发展和深化。吸纳性,在探索中都积极借鉴来自西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苏联的成功做法。终结性,只有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找到了符合国情的政治民主化模式,这是历史的选择,更是历史的结论。第21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思维激活】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并非一帆风顺,经常受到“左”倾错误的干扰。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国家陷入崩溃的边缘。“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不断取得进步。请思考:“文化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它是怎样践踏民主法制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有哪些?方针是什么?新时期党和政府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因及措施有哪些? 【课标点击】(1)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2)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意义。【基础梳理】一、“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 1“文化大革命”发动的原因 (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对形势的错误判断。 (2)林彪、江青一伙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毛泽东的错误。 2“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的表现 (1)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践踏和民主法制的初步破坏:残酷迫害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人、各界知名人士和学者。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成为新中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国家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一纸空文,各项法律名存实亡。 (2)造反派“全面夺权”造成的影响:l967年1月,以王洪文为首的一批“造反派”组织,非法夺取了上海党政各级领导权。接着,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领导机关都被夺权。陷于瘫痪。工厂、学校正常的生产学习停顿下来,社会秩序遭到严重破坏。 (3)对国家基本政治制度的破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人民代表已无法正常行使其权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也不能实行。【读图思考】 清华大学红卫兵批斗“反动学术权威” 陶铸批斗大会 (1)十年“文革”带来了什么影响? (2)“惨痛教训”是什么?答案:(1)十年“文革”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中断了。(2)要保护人民民主,避免社会动乱,就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治。二、法律制度走向健全 1提出法制建设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平反冤假错案: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 3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三、民主制度的重建与完善 1恢复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 (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1982年确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2更加重视民族工作:l984年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3民主政治不断向前发展:l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阅读思考】位于烟台市中部的东李家庄是一一个普通的小村,随着初冬的到来,人们除了忙着采摘和买卖苹果、修理农具外,村里早晚串门的人多了,外出打工和走亲戚的也都回来了原来,这个村正在迎接新一届村干部的 “海选”。 (1)这一制度首创于何地? (2)这一制度有什么影响?答案:(1)吉林省。(2)充分体现了直接选举的本质特点,所以一产生就受到农民的广泛拥护。【核心突破】1、从“文革”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认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艰巨性。 (1)从原因看,民主法制不健全是重要原因,在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下,党内个人崇拜和个人专断逐步发展,党的民主集中制以及集体领导也被削弱和破坏。 (2)从后果看,在“文革”期间民主与法制遭到空前践踏,人民权利丧失殆尽,生命财产和安全毫无保障,社会秩序极度混乱,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国家政治生活及党的生活极不正常。这都说明了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3)民主法制建设的艰巨性还在于我国长期的封建专制传统,缺乏民主意识,长期的经济落后造成人民群众民主法制意识淡薄。另外,世界各国推进的民主化建设的潮流也使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更加必要。2、对依法治国方略的理解 (1)依法治国,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各项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保证国家的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2)实行依法治国,必须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和司法制度,加强法制教育。 (3)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只有实行依法治国,才能保障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典例剖析】考向一 “文革”对民主法制践踏的表现及启示【例1】曾经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错误批判和打击的原北京市市长彭真同志,1979年出任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委员会主任后,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主持七部法律的起草工作。上述材料表明,十年“文革”给党和人民的深刻教训是 A必须高度重视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 B必须打破个人崇拜 C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D必须正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 解析:“文革”时期,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国家法律形同虚设,国家政治生活极不正常,因此“文革”结束后,急需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因此正确答案为A。 答案: A考向二 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的成就【例2】据华商报消息,贵州省锦屏县平秋镇圭叶村,最 近因一枚由本村村民发明刻制的“公章”而闻名 全国。他们将刻有“平秋镇圭叶村民主理财小组审核”字样的印章分为五瓣,(见右图)分别由四名村民代表和一名党支部委员保管,村里的开销须经他们中至少三人同意后,才可将其合并起 来盖章,盖了章的发票才可入账报销。对此现象理解正确的有做好农村民主理财,是保证村民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的基础性工作此现象体现了分权制衡理念 “五合章”能成功使用是民主理财小组认真负责行使自身监督权力的结果 “五合章”现象违背了民主集中制原则A B C D解析:用排除法。“五合章”现象不仅不违背民主集中制原则,相反恰恰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所以错误。答案:B【纠错笔记】易错点一 对“文革”的教训掌握不全面典例1 l980年,意大利著名记者法拉奇询问邓小平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革命”那样的悲剧。你认为邓小平最好的回答应该是A建立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从制度上解决问题B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破除个人崇拜C模仿资本主义国家的三权分立制D向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引进政治制度解析:学生做错是因为对“文革”的教训掌握不全面。B是“文革”的教训,但是包含在A中;C、D明显错误。【名师点评】 “文革”教训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要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完善国家领导体制;要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防止个人崇拜和思想僵化;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坚决反对“左”的和右的错误。易错点二 混淆“特别行政区”和“民族自治区”两个概念典例2 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这项规定的影响不包括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B恢复中国政府在香港行使主权 C恢复中国政府在澳门行使主权 D推动了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解析:“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的规定使“一国两制”有了宪法保证,而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没关系,所以选A。答案:A【名师点评】本题的易错点一是在概念上把“民族区域”和“特别行政区”混为一谈,误认为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影响而不选A。易错点二是误认为宪法规定针对的是香港与澳门,与台湾无关二误选D。其实,“一国两制”是为解决祖国统一而提出的,既针对香港、澳门,也针对台湾。【优化考题演练】【夯实基础】1.刘少奇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 我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刘少奇这些掷地有声的话反映出的问题是A文革的全面发动 B文革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无情践踏C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D中共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解析:B材料中刘少奇的话表明了“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文化大革命”中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法律名存实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连续十年没有召开,B项正确。2人民代表人会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根本标志,这一制度分为曲折发展、严重挫折、恢复健全三个阶段。其第三阶段时间为A、1954年以来 B、1976年以来C、1978年以来 D、1982年以来解析:C第三阶段恢复健全时期应该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曲折发展是1954-1966,严重挫折是1966-1976。1976-1978年是徘徊时期。3 “文化大革命” 期间,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空前的践踏,最主要的表现是: A、宪法成了一纸空文,公民的基本权利都失去了保障B、造成了一大批冤假错案C、公检法无法正常工作 D、各级各部门遭到夺权风暴的袭击解析:A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母法,是民主法制的最大保障。4 “文化大革命”对我国民主与法制的践踏,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下列做法中,危害最大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了严重破坏 B.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没有得到实施C.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引发社会动乱 D.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被迫终止解析: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最高的权力机关。在文革期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没有召开过,人民的权力没有得到行使,所以是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最大破坏的最大表现。5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 “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解析:C 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村民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由村民直接选举产生,这与雅典直接选举相类似。6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祈盼;难道说还有无言的歌,还是那久久不能忘怀的眷恋呀啦索,那可是青藏高原。”歌手韩红的一曲青藏高原唱响全国,下列哪些事件给西藏地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七届二中全会的召开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1965年两藏自治区的成立改革开放A B C D解析:B 排除,1949年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党工作中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与西藏无关。【能力提高】8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China Watch一书中写道:“他们每天都亲眼目睹少年们在阶级斗争的借口下,对长辈进行抢劫、报复、打骂和侮辱;他们必须出席公开批判邻居、朋友、同事和父母的大会,甚至还要积极发言。”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是A严重践踏了中国的民主、法制B 促进了中国文化的发展C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D体现了启蒙思想的自由、平等解析:A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根据材料描述可知,费正清笔下的历史事件是“文化大革命”,符合这一历史时间的说法是A。9电视剧我们像葵花中有这样一组镜头:男主人公冯建军的养父冯清明在下雨收衣服时,不小心用晾衣竿碰破了家中的毛主席画像,随后被无端关押十多年。对此剧情理解正确的是剧情反映的当时社会现象毫无历史根据 根据剧情判断,这一组镜头反映的是“文革”时期的历史现象 剧情反映当时我国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破坏 剧情表明当时中国确实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A B C D解析:A剧情反映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真实的社会现象,错误,正确;“文化大革命”期间制造了大量冤假错案,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无情践踏,正确;表述不正确,“文化大革命”是毛泽东错误发动的,当时中国并不存在大量的反革命分子。10 1992年上映的秋菊打官司主要情节是:20世纪80年代,已有身孕的秋菊在其丈夫被村长踢伤丧失了劳动能力后,她历经艰辛,最终把村长告上了法庭,村长终被拘留。以下对该影片的评论正确的是 它反映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开始平反各种冤假错案它反映了当时实行的村民民主自治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明显增强了 它反映了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 A B C D解析:C题中所述官司并不是在文革时期留下来的冤假错案,故错误;村民民主自治制度始于20世纪90年代,错误。11.云南省富保村的村长说:“现在做村官太累了,担子重,压力大。过去村委会主任是上面指派,只要把乡、镇的任务完成就行了。现在不同了,这个职务是老百姓给的,除了让上面满意,你更得对老百姓负责。”以上村官任务的变化与哪一制度的实行有关?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C. 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从材料可以看出现代村官不仅要对上负责,更重要的是老百姓选举的,应该对下负责,可见是村民自治制度,即基层民主选举制度。12(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材料一 2007年3月16日,温家宝总理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指出:“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平等、博爱,这不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这是整个世界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共同形成的文明成果,也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价值观。我同时强调,世界上有xx多个民族,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社会历史发展不同,他们的发展水平不同,民主的形式和途径也是不相同的民主制度同任何真理一样,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1)、希腊是古代民主思想与实践的摇篮。试根据古代雅典民主政治建设的内容,概括其对后世的借鉴意义。 (2)近代史上,两方各国逐步建立起了代议制民主制度。因国情差异,各国的政治制度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试指出法、德两国代议制民主的不同形式,(6分)并分析概括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历史原因。(2分) 材料二 刘少奇追悼大会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制定的 选举村级委员会有关法律、法规文本 (3)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我国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主要成就。 (4)某中学兴趣研究小组欲对近代西方人类文明创立的政治制度进行探索,请你为其提供下列帮助:、拟定一个探究题目; 、提供两种获取相关探究资料的方法。 解析:第一问雅典民主政治建设体现了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的特点,由此可以获得认识。第二问民主政体形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原因根据国情角度回答。法国经过大革命的洗礼,而德国是自上而下德王朝战争,保留大量封建残余。第三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四问题目设计体现探究性,方法结合自身研究性学习的体会来回答。答案:(1)创立民主制度:创造民主运作方式;维护司法公正,加强民主监督;重视公民的民主参与,培养公民的社会责任感。(2)法国民主共和制,德国君主立宪制。历史原因:两国国情不同,对封建制度改造程度的不同。 (3)平反冤假错案;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基层民主选举。 (4)题目:如西方政治制度初探、对近代政治制度的认识等。方法:查阅文献资料:网上搜索:求教专家学者:观看音像资料等。【教材问题全解】P99学思之窗结合“文革”破坏民主法制的史实和新时期法制建设的成就,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关系的看法。提示:民主是法制的基础,没有民主的环境,法制工作无法展开;法制是民主的保障,没有法制的民主是空洞的民主,不能保证的民主。充分发扬民主需要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健全法制需要充分发扬民主,二者是相辅相成,合而为一的。一、本课测评答案提示: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并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冤假错案。1979年以后,全国人大加紧立法工作,截至xx年全国已制定了380多件法律及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800多件行政法规,8 000多件地方性法规,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行政法、刑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xx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二、学习延伸答案提示: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中国的法律种类在广义讲可联系古代地主阶级的法律、近代民族资产阶级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性质的法律。但主要是指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代行宪法,后在1954年开始初步形成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为核心的各种社会主义性质的法律。改革开放以后,法制建设进行了有序而快速的轨道。1982年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随后全国人大通过一系列法律,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依法治国奠定了基础,这些法律主要有民法刑法刑事诉讼法义务教育法行政复议法环境保护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三中全会之后的法律变化表现出社会主义法律更加健全,更加完善,更加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特色,这些变化说明,政治环境的安定有利于法律建设,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领导者。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思维激活】国之殇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有国殇!请思考 :当今台湾问题是如何产生的?你认为应怎样解决台湾问题?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何重大历史意义?【课标点击】简述“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认识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对中华民族复兴的重大历史意义。【基础梳理】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1提出 (1)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 (2)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2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内,大陆十亿人口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意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读图思考】 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1)发表告台湾同胞书的目的是什么?(2)告台湾同胞书宣布了什么方针?答案:(1)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2)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二、香港、澳门的回归 1条件: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了极大发展;邓小平“一国两制”构想,提供可行方案。 2香港回归 (1)过程:l982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邓小平就香港前途问题与她进行了会谈。l984年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1997年7月1日,中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2)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香港被侵占的百年国耻。 3澳门回归 (1)有利条件:香港问题的解决,为澳门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2)回归:xx年l2月20 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思考讨论】“一国两制”下的港澳台特别行政区跟我们经济特区有区别?答案:港澳台特别行政区是资本主义制度,经济特区是社会主义制度,只享有经济优惠政策,两者是有本质区别的,不能混为一谈。另外,港澳台特别行政区拥有高度的自治权。三、海峡两岸关系的发展 1两岸关系的缓和与发展 (1)缓和:l979年元旦,中国人民解放军停止炮击金门,实现了两岸间30年来的真正停火。中央人民政府倡议两岸直接实行通邮、通航、通商。1987年开始,台湾当局允许居民赴大陆探亲,并在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交流。(2)发展:1990年,海峡交流基金会成立,次年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成立,分别代表台湾与大陆进行经济性、事务性商谈和政治对话。1992年,两会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重要共识,史称“九二共识”。台湾地区台独势力使两岸关系陷入严重困难,但两岸经济合作、互补、互利关系不断加强。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的呼声日益高涨。2国共两党“和平之旅”(1)xx年,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率“和平之旅”访问团访问祖国大陆。胡锦涛会见连战一行。(2)成果:双方重申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主张台海和平稳定。中国共产党强调一个中国原则是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国共两党最高领导人的会见,促进了两岸关系的新发展。【核心突破】1、“一国两制”含义及意义(1)含义:“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一国”是前提和基础,即一个中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制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台湾可以保留军队。(2)意义“一国两制”的构想是根据中国国情,实事求是的科学的以和平方式解决国家统一问题的成功尝试。在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的原则方面毫不含糊,同时在基本政策和措施上又充分照顾实际情况和各方面的利益,完全符合港、澳、台和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丰富与发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这一构想也提供了解决国际争端的新思路,对人类历史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2、为什么要用“一国两制”来解决港、澳、台问题? (1)它是我们党和政府根据实事求是的原则提出的,符合我国实际。 (2)用“一国两制”的办法和平解决,可以避免战乱带来的社会动荡,符合人民的愿望。 (3)有利于保持港、澳、台地区的稳定、繁荣和发展,有利于促进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一国两制”是顺应时代潮流,有益于人民、有功于民族的正确方针,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选择。【典例剖析】考向一 对“一国两制”的理解【例1】2009年6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决定,授权澳门特别行政区对设在珠海市南部横琴岛的澳门大学新校区实施管辖,横琴岛澳门大学新校区与岛上其他区域实行隔离式管理。这说明“一国两制” A其实践日益丰富发展 B保证了澳门经济的繁荣稳定 C适合中国的任何地区 D是完成祖国统一的唯一途径解析:“一国两制”是在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制度。横琴岛属于广东省珠海市,澳门大学在横琴岛建设新校区并由澳门特别行政区管理。这件事能够办成,是“一国两制”优越性的生动体现。答案:A考向二 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考查【例2】1984年6月,邓小平说:“中国有香港、台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何在呢?是社会主义吞掉台湾,还是台湾宣扬的三民主义吞掉大陆?谁也不好吞掉谁。如果不能和平解决,只有用武力解决,这对各方都是不利的。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我看只有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对邓小平这段话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一国两制”是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唯一途径 B不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 C倾向于社会主义吞掉台湾 D倾向于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解析:注意概括材料的核心信息,材料中邓小平主张实行“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和平解决台湾问题,因此选A。答案:A【纠错笔记】易错点一 对“一国两制”的特点认识错误典例1 对“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理解是A接纳了英国“主权与治权分开”的提议B给予特别行政区包括处交和国防在内的自治权C在主权问题上采取了更加灵活的策略D大陆实行社会主义,港澳台实行资本主义解析: “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在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上,邓小平同志不同意英方提出的用主权换治权的提议,关于主权问题没有回旋余地。所以排除A、C两项;在特别行政区的自治权问题上,除台湾可以保留军队外,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在外交和国防事务外不享有自治权。答案:D 【名师点拨】 本题的易错点一是对实行“一国两制”后港澳台地区的自治权不明确,误认为港澳地区也可以保留军队二误选B。其实,港澳地区不可以保留军队,只允许台湾保留。易错点二是对“一国两制”实施的条件不明确而误选A、C。其实,在解决港澳问题时,中国政府明确提出主权问题不容讨论,没有回旋的余地。所以A、C两项都错误。易错点二 将台湾问题等同于港澳问题典例2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造成诗人离愁别绪的主要历史原因是A“一国两制”制度的实行 B台独势力C国共两党内战遗留问题 D“冷战”格局错因分析:本题学生容易误选D。造成海峡两岸分离的是国共两党内战,而不是“冷战”格局等国际因素。材料反映的是l949年后海峡两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