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

上传人:美景 文档编号:23935 上传时间:2016-12-29 格式:DOC 页数:45 大小:1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福建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福建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2001-2020年)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福建省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 2001 一 ,旅游业的发展条件与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 ,福建省旅游业呈现出快速 ,稳定发展的良好势头 ,产业地位逐步提高 ,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产品结构日趋合理 ,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从旅游资源大省发展为全国旅 游大省 ,旅游业从第三产业的先导产业发展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 ,为 21世纪全省旅游业 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全省旅游产业发展不平衡 ,旅游资源和产品开发大多处 于粗放式状态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经营管理水平与国际标准和创建旅游强省差距较大 ,全 省旅游业发展总体上还处 于初步发展阶段 . (一 )旅游产业定位 九五 期间 ,福建省经济发展通过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得到优化 ,确立了国民经济的 五大支柱产业和两个重点发展产业 920亿元 ,增长率为 ,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 民经济有序发展 ,结构渐趋合理 福建省省委省政府提出 ,十五 期间 经济工作的主线是从跨世纪发展的高度积极主 动地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 ,以结构调整促发展 .十五 期间 ,全省实现国内生产总 值 (均增长 9%,人均 7500元 ,城市 化水平达 43%. 福建要从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迈进 ,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中心环节 . 不断优化提高第一产业 ,提升壮大第二产业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 ,到 十五 期末 ,国民经 济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 14:46:机械设备 ,石油 化工 ,高新技术 ,建筑和旅游六大产业中 ,属于第三产业的只有旅游业 产业的目标 ,旅游业具有不可替代的龙头作用 . 旅游业的综合性 ,关联性和外向型的特点 ,能直接拉动交通运输 ,邮电信息 ,商贸服 务 ,食宿娱乐 ,文化体育 ,园林绿化等三产行业 ,而且能促进一 ,二产业的优化升级 ,并成 为福建的特色产业 ,优势产业 ,形象产业和对外开放及对台合作的先导产业 福建省重点产业的地位并进一步升级为支柱产业 ,是福建省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建成经 济强省的必然选择 . 旅游业作为六个重点发展的产业之一 ,在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 2000年旅游业总收入已相当于全省 福建省旅游业对全省国民经济的贡献率逐 年提高 交通 ,资源 ,市场 ,特别是闽台文化民俗特色和对台合作前沿的优 势 ,决定了旅游业完全有条件 ,有基础 ,有潜力能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 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实现福建省由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的迈进 ,必须明确 福建省未来 20年旅游业发展的产业定位 ,以指导全省旅游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 建省旅游产业的定位是 :旅游业 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和 21世纪的新兴支柱产业 . (二 )旅游产业的战略目标 经过十年建设 ,把旅游业培育成 21世纪福建省国民经济的新兴支柱产业 ,使福建省成 为全国的旅游强省 . 经过二十年的建设 ,使福建省成为海峡西岸的旅游繁荣地带和东亚太地区著名的旅游 目的地 . 1 项目总主持人 :马勇 项目总负责人 :王兴斌 项目编制单位 :福建省旅游局 ,湖北大学旅游学院 , 中国旅游学院旅游科研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建设部城市建设研究院 近期 (2001年 2005年 ) 以 2000年接待境外旅游者 旅游创汇 接待国内游客 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 旅游总收入 产总值的 基数 . (1)基本目标预测 到 2005年 ,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突破 5700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达 580亿元 ,相当于 当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 9%以上 40万人次 ,旅游外汇收入达 14亿美元 , 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8%和 10%;国内游客达 5400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达 460亿元人民币 , 年均增长率分别为 13%和 15% . (2)激励目标预测 到 2005年 ,全省共接待游客 6200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达 640亿元 ,相当于当年全省 国内生产总值的 10%60万人次 ,旅游外汇收入达 16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 分别为 10%和 12%;国内游客达 5900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达 500亿元人民币 ,年均增长率 分别为 15%和 17%. 中期 (2005 2015年 ) (1)基本目标预测 到 2015年 ,全省共接待游客突破 8600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达 1200亿元 ,相当于当年 全省国内生产总值的 10%以上 40万人次 ,旅游外汇收入达 32亿美元 ,年 均增长率分别为 7%和 9%;国内游客达 8000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达 1000亿元人民币 ,年 均增长率分别为 7%和 10%. (2)激励目标预测 到 2015年 ,全省共接待游客 11300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达 1600亿元 ,相当于当年 全 省国内生产总值的 11%以上 80万人次 ,旅游外汇收入达 43亿美元 ,年均 增长率分别为 9%和 11%;国内游客达 10000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达 1200亿元人民币 ,年 均增长率分别为 9%和 12% . 远期 (2016 (1)基本目标预测 到 2020年 ,全省共接待游客 9900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达 1400亿元 ,相当于当年全省 国内生产总值的 11%20万人次 ,旅游外汇收入达 42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 分别为 6%和 8%;国内游客达 9400万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达 1000亿元人民币 ,年均增长率 分别为 6%和 8% (2)激励目标预测 到 2020年 ,全省共接待游 11600万人次 ,旅游总收入达 2000亿元 ,相当于当年全省 国内生产总值的 12%以上 20万人次 ,旅游外汇收入达 50亿美元 ,年均增 长率分别为 7%和 9%;国内游客达 11000亿人次 ,国内旅游收入达 1500亿元人民币 ,年均增 长率分别为 7%和 10%. (三 )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 中共中央关于编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的建议指出 ,十五 期间 , 必须把发展作为主题 ,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 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 整的主要任务是 :调整产业结构 ,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调整城乡结构 ,加快城镇化进程 ;调 整生产力布局 ,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调整所有制结构 ,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调整对外经 济结构 ,提高开放的质量和水平 . 经过 20年的艰苦创业和奋力拼搏 ,旅游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省的重点产业 ,福建省已经 成为入境旅游名列前茅 ,国内旅游比较发达的旅游大省 旅游产业整体素质 不高 ,产出效率较低 ,其根本原因之一是旅游产业结构不够完善 .十五 期间及以后较长 的一段时间内 ,把旅游产业结构 优化作为福建省旅游业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 ,发挥旅游业在 推动全省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中的带动作用 ,是实现全省旅游业从重点产业向支柱产业 升位 ,从旅游大省迈向旅游强省的关键 . 福建省旅游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的方针是 :以客源市场需求为导向 ,以培育旅游 精品为核心 ,以观念创新 ,科技创新 ,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为保证 ,以提高产业整体素质和 竞争力为着眼点 ,实现旅游产业的社会化 ,市场化 ,信息化 ,国际化和现代化 需从 旅游资源 ,客源市场 ,区域布功能 ,产品体系 ,供给要素和组织机制等六方面进行结构调整 与优化 . 总体目标 由资源开发结构的单一化向多元化与重点方向调整 . 旅游资源开发由资源导向型向 市场 资源 产品 市场 的市场导向型开发 新模式转变 ,形成 一般旅游资源 优势旅游资源 品牌旅游资源 的结构优化特征 . 支撑体系 (1)重点建设五大旅游区 a. 凭借武夷山的品牌优势和吸引力 ,形成 武夷山 永安 南平 (水口 )绿 三角旅游经济合作区 . 在武夷山 金湖 玉华洞绿三角的基础上 ,进一步把旅游热点武夷山与旅游冷点 南平 (水口 )有机联结起来 ,扩充武夷山名牌的资源内涵与外延 ,实现 武夷山绿色旅游产 品 的延伸和可持续发展 ,形成武夷山大绿三角 . 在 武夷山绿三角 品牌优化的基础上 ,结合武夷山文化体系的深度开发 ,实行强强 联合和区域优化组合 ,形成集山 ,水 ,溪 ,峡等自然生态为一体 ,融八闽文化和民俗风情于 一炉的闽北绿色旅游圈 . 构建厦 漳金三角大旅游经济合作区 . 厦门是全国四个最早的经济特区之一 ,既是福建省国际旅游的重点城市 ,也是国内旅 游重要的目的地 带动泉 ,漳 等周边地 区旅游的发展 ,共同构建厦 泉 漳金三角大旅游区 ,形成旅游经济辐射力 ,并把厦门 建设成福建省国际旅游和国内旅游的中心城市和海峡西岸国际旅游的口岸城市 . 构筑福州 湄洲岛商务 ,文化 ,休闲旅游经济合作带 . 福州作为省会城市 ,交通发达 ,商业繁荣 ,其周边地区长乐 ,闽清 ,平潭等拥有较为 丰富的海滨 ,海岛和山澳旅游资源 经济 ,文化中心和港口的优势 , 积极招商引资 ,并加大旅游促销的力度 ,从而为发展商务 ,休闲旅游创造良好的环境 岛要在深层次挖掘妈祖文化的同时 ,大力发展水上游乐和休闲度假旅游 ,以提升旅游产品的 档次和丰富旅游活动的内容 . 构建闽东山 ,海 ,川 ,岛蓝色旅游区 . 闽东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山 ,海 ,川 ,岛景观组合独具特色 ,随着福州 的即将建成通车 ,依托福州 ,温州两个中心城市的客源 ,闽东地区山 ,海 ,川 ,岛丰富的旅 游资源将会得到有效的开发 ,闽东地区将会成为福建省国内旅游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 构筑闽西客家文化 ,民俗旅游与红色之乡旅游区 . 客家土楼奇特的建筑形式具有极高的观赏和研究价值 ,国内外游客 对其有很强的好奇 心 南靖等县市应加强合作 ,共同改善旅游区的交通条件及配套供给条件 ,保护土楼 群体建筑与周边环境 ,并进一步挖掘客家文化和土楼建筑的内涵 ,向广大旅游者充分展示客 家人的民俗风情及土楼的历史渊源 大力开发海外客家人的探 亲寻祖旅游 留存有丰富的革命遗址 ,可与客家文化配套开发 . (2)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旅游资源开发必须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 切实处 理好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关系 ,促进全省旅游产品的升级换代和旅游 资源的永续利用 . 建立全省旅游资源信息库 ,编制完成全省旅游资源保护 与利用规划 ,明确各类旅游资源的等级和开发时序 . 分期开发的原则 ,优先建设重点旅游项目 ,切实保护稀缺的 ,不可再生 的旅游资源 ,以保持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力 . 拓宽旅游资源的外延 ,减少旅游活动对传统资源的压力 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 ,以增强旅游资源的承载力 . 提高旅游经营者和旅游者的资源保护意识 . 总体目标 国际和国内旅游并重 ,由优先发展入境旅游向以扩大内需为主 ,入境旅游 ,国内旅游 和出境旅游共同发展方向调整 ,建立结构合理 ,潜力巨大的客源市场体系 ,构建由旅游大省 向旅游强省升级的市场基础 . 支撑体系 (1)全面拓展入境客源市场 以东南亚和日本 ,韩国为重点 ,努力开拓欧洲 ,北美市场 , 兼顾澳洲 ,中东和非洲等其它地区 ,形成多元入境客源市场结构 . 积极推出妈祖朝拜 ,探亲寻祖 , 商务考察等专项旅游 ,保证台港澳和华侨市场的持续 ,稳定增长 . 地缘和文缘优势 ,对东南亚地区及日本 ,韩国推出寻根访祖 ,宗教朝圣 , 文化修学 ,闽学研讨等旅游产品 ,以吸引更多的海外旅游者 . 增强欧美及澳洲等地区游客对福建的了解和兴趣 ,逐步拓展境外远 程市场 . (2)大力发展国内旅游 合理配置中低档饭店 ,餐馆和国内旅游社 ,增强发展国内旅游 的综合接待能力 . 增加产品的参与性 ,趣味性和知识性 ,并制定合理的消费 价格 ,以满足不同国内游客的需要 并 优先 开发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和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市场 ,然后逐渐向北京 ,天津 等北方地区和江西 ,湖北等华中地区辐射 . 有计划地发展出境旅游 ,同时积极开拓出省旅游市场 . 福建人游福建 ,外地人游福建 ,扩大内需 ,拉动经济发展 . (3)旅游者类型结构优化 在发展探亲寻祖 ,商务会展和宗教旅游的基础上 ,积极开发观 光度假 ,文化修学 ,娱乐购物等旅游产品 ,并使外国人在国际客源市场中的比例有较大幅度 提高 . 优势 ,重点开拓探亲访祖 ,投资考察 ,观光度假等客源 市场 ,努力提高华侨华人市场在全省入境旅游者中的比例 . 要进一步完善比较成熟的生态休闲 ,观光度假等产品 ,同时要 大力发展购物旅游 ,商务旅游 ,会议旅游和修学旅游 . 总体目标 由区域结构功能的同构化向功能分区合理 ,区域特色鲜明方向调整 . 明确功能定位 ,发展区域旅游 ,突出区域特色 ,实行优势互补 ,避免邻近地区旅游资 源的重复开发 ,旅游产品的雷同模仿和经营管理分割封锁 ,以增强福建省旅游业的整体吸引 力和竞争力 . 支撑体系 (1)合理分工 ,点线联网 以资源组合和交通区位分布为主要依据 ,采取点轴面结合的结构模式 ,构建全省旅游 板块 ,在全省形成五大旅游区的总体格局 ,即以福州为中心的闽中商务文化休闲旅游区 ,以 武夷山为重点的闽北绿三角生态旅游区 ,以厦门为龙头的闽南金三角商贸 ,以太姥山为重点 的闽东山海畲乡民俗旅游区及以客家文化为主导产品的闽西客家土楼红色旅游区 ,在此基础 上形成从宁德至漳州的东部海滨蓝色旅游带 ,从福州至武夷山的沿闽江旅游带 ,从武夷山至 龙岩的西部山林绿色旅游带和经厦 ,漳 ,泉至龙岩的山 海旅游带 ,构建全省南北贯通 ,东西 联动的山海一体旅游网络 . (2)突出区域特色 各旅游区要以中心城市为依托 ,以优势旅游资源或主要景点为突破口 ,精心设计独具 特色的旅游线路和吸引力强 ,影响面广的节庆活动 ,以带动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景点 ,编排旅游线路和举办旅游节庆时 ,各区应尽可能将当地的民俗风情及文化特色融入其 中 . (3)加强协作 ,优势互补 资源特色为基础 ,以交通通道为前提 ,大力推进全省五大旅游区的区 际 ,区内协作 负责旅游地之间的联络和协调 ;建立区域旅 游信息 与交通网络 ,促进旅游地之间 ,旅游地与旅游者之间的沟通 ,提高区域旅游效率 . 同时以福州 ,厦门 ,武夷山 ,泉州为支撑点 ,加 强同北京 ,上海 ,广州等国际口岸城市和杭州 ,南京 ,九江等邻近旅游城市的协作与联系 , 构建福建与全国旅游热点城市互通客流的协作网络 . 以扩大全省旅游协作途径 心的闽北旅游区应大力开展与江西 ,安徽 ,浙江等省份著名景区之间的合作 ;以厦门为龙头 的闽南旅游区应主动加强同粤港澳之间的合作 ;闽西客家文化旅游 区应重点开展同广东省的 合作 ;闽东旅游区应着重加强与浙江 ,江苏 ,上海等省市的合作 ;闽中旅游区则应充分发挥 福州的集散地优势 ,积极开展同周边各旅游区之间的协作 . 总体目标 由产品的单一型 ,粗放型向系列化 ,精品化方向调整 . 从增强旅游景区景点的吸引力 ,提高旅游活动的参与性 ,丰富旅游线路的内容 ,扩大 旅游节庆的影响四个方面入手 ,更新传统产品 ,培育一批旅游精品 . 支撑体系 (1)形成产品系列 较大规模地开发休闲度假 ,娱乐购物 ,商务会 议 , 宗教朝圣和文化交流等专项旅游产品 ,推出一批旅游精品和有吸引力的专线 层次 ,开展各种形式的旅游活动 ,形成类型齐全 ,重点突出的旅游产品体系 . 要大力发展探亲寻祖 ,宗教朝拜 ,商务考察 ,文化修学等旅游 , 国内旅游产品则以观光度假 ,生态旅游 ,娱乐休闲 ,美食购物等为主体 . 积极开发森林 ,海洋 ,农业 ,地质考察 ,登山探险等生 态旅游产品 . (2)培育旅游精品 推出八大旅游精品 :武夷世界双遗游 ,泉州海上丝路游 , 琴岛温馨浪漫 游 ,湄州妈祖圣地游 ,闽西客家土楼游 ,闽台同根亲情游 ,福州八闽之都游和 太姥山海畲乡游 . 九五 10大旅游重点项目 ,重点建设 十五 重点旅游项目 ,树立福 建旅游的品牌形象 . 在国内外都能产生较大影响的旅游节庆活动 . (3)提高旅游产品的科技含量 增强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的能力 ,提高治理旅游生态环境的 水平 . 设备 ,并在旅游行业中广泛运用 ,以提高饭店 , 旅行社 ,旅游商品生产厂家和企业的经营 ,管理及 服务水平 . 积极开展历史 ,地理 ,建筑等科学考察旅 游 . (4)丰富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 吸引力强的综合型旅游文化项目 ,如福州马尾海政文化公园等 . 要充分展示当地的民俗风情及现代文化特色 . 宗教博览 ,土楼观光 ,畲族风情等专项旅游 ,并积极开发文 化内涵深厚的新产品 ,如海上丝绸之路考察 ,郑和下西洋寻踪游等 . 总体目标 由无序建设 ,供需不畅向供求协调 ,增加有效供 给方向调整 .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 ,提高购物 ,饮食 ,娱乐等收入弹性较高项目的比重 ,统筹安排旅 游六大要素 ,实现旅游供给结构的优化升级 为旅游业提供 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 支撑体系 (1)合理配置旅游六大要素 确保商业 ,交通 ,邮电 ,文化 ,园林等部门在制定发展计划时 , 优先考虑旅游业发展的需要 . 陆 ,空于一体的旅游交通网络 ,提高各旅游景点尤其是著名景区的可进 入性 ,实现旅游者快捷集散 . 增强其组织和销售旅游产品的能 力 ,以适应国内旅游迅速 发展的需要 . 档次及布局 ,优化旅游饭店结构 005年 ,全省涉外饭 店客房总数达到 其中高档 (四 ,五星级饭店 )占 5%,中档 (三星级饭店 )占 30%, 与低档 (一 ,二星级和其它涉外饭店 )的比例为 5:30: 65;到 2015年 ,客房总数达 8万 间 ,高 ,中 ,低档饭店比例为 10;40:50. 以增强旅游产品的参与性 ,趣味性 ,延长旅游者的 逗留时间 . 大力开发具有福建地方特色的旅游商品 ,在各主 要城 市兴建旅游购物街或旅游商品批发中心 ,形成旅游商品产供销体系 . (2)完善景区的旅游功能 点 )的基础设施 ,并根据景区规模和接待人次 ,合理安排食 ,住 ,娱 , 购等旅游服务设施 . 点 )内的住宿 ,夜间娱乐等设施时 ,要充分考虑旅游者的可能逗留 时间及景区 (点 )与所依托的旅游中心城市之间的距离 . (3)优化旅游人才供给结构 形成类型齐全 ,满足实际需要的旅游人才供给结 构 . 脱产相结合 ,长期 ,中期 ,短期相结合的旅游培训网 络 ,健全旅游教育 培训管理机构 科 ),县旅游局要安排专人负责培训工作 , 大型旅游集团内部应设立专门的培训部门 ;与教育部门合作 ,建立职教 ,中等 ,高等各层次 齐备的旅游教育体系 . 福建师范大学 ,华侨大学和福建农林大学等高校的旅游专业为依托 ,建 立一支多层次与高素质的旅游科研队伍 . 总体目标 由政企合一 ,国营为主 ,粗放经营向政企脱钩 ,民营为主 ,集约化经营 ,各种经济形 式共同发展方向调整 . 改革管理体制 ,推进依法治旅进程 ,建立 现代旅游企业制度 ,积极吸引社会投资 ,形 成 政府引导 ,市场运作 ,多元投资 ,企业经营 的旅游发展新格局 . 支撑体系 (1)改革旅游管理体制 企业自主经营 ,市场引导发展 ,形成以行业管理为主 ,集市场引导 机制 ,政策保障体系和法律法规体系于一体的旅游管理体制 . 变单一薄弱的部门管理为综合 决策协调管理 赋予各级旅游局以足够的权限 ,实现旅游行业归口管理 . 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政府 ,旅游企业与旅游消 费者之间的桥梁 ,中介和服务作用 . 健全各项旅游法律法规 ,并加大执法力度 ,实现旅游管理的规 范化 ,法律化和科学化 . 全面提高旅游产业的科技和知识含量 . (2)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兼并 ,联合 ,租赁等方式 ,从资产结构 ,内部管理 ,产品组合等方面对 全省旅游企业进行调整和改造 ,建立现代旅游企业制度 . 组建跨省市甚至跨国界的旅游企业 ,推进旅游企业的横向和纵向一 体化 ,实现规模效益 ,发挥品牌优势 . (3)优化所有制结构 多种所有制经济形式并存的多元化的旅游经济所有制结构体系 中的国有成份要逐渐从竞争性部门退出 ,转向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鼓励国有旅游企业采用 资产重组与资本营运的方式 ,实现优化组合 ;鼓励各种形式的国内外资本 ,民营资本进入旅 游业 ,逐步形成民营为主 ,多元经济平等竞争 ,共同发展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 . 实现一般旅 游资源与产品向优势旅游资源与旅游精品的转化 ;优化组织结构 ,改革体制与机制 ,增强企 业和行业活力 . 优化市场结构 ,合理调整供给结构 ,并实现区域旅游 发展空间的优化组合 . 五 ,旅游总体布局与区域合作 (一 )全省旅游总体布局 确定旅游业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需综合考虑下列各种因素 :地域的相邻性 ,交通的通 达性 ,资源的独特性 ,文化的传承性 ,产品的完整性 ,市场的针对性 ,发展的阶段性与区域 的行政性 . 福建省旅游总体布局与区域划分需遵循的原则是 : 各旅游区应突出各自优势与特色 ,资源互用 ,产品互补 ,客源互流 ,利益共享 . 山海联动 ,东西互促 ,促进全省东西 ,南北旅游全面开发 ,推动全省经济协调发展 . 立足本省 ,联通周边 ,北上南下 ,西连东通 ,与邻省地区加强合作 ,与台湾地区加 强沟通 ,加速建成闽台旅游区 . 以行政区划为框架 ,以旅游资源为基础 ,以交通干线为脉络 ,划分旅游区 ,构建全 省旅游网 . 全省旅游业发展的总体布局为 :五大旅游区 ,四大旅游中心 (见表 111 表 11建省旅游业总体布局 (五大旅游区 ) 区划 名称 区域与中心城市资源特色 旅游功能 发展阶段开发时序 闽中商务休闲 文化旅游区 福州市 历史 文化 海蚀奇观 观光休闲 商务会展 比较发达近期 闽南金三角商 贸滨海旅游区 厦门市 泉州市 侨乡特区 市 岛海 沙滩 观光度假 文化旅游 农业观光 相当发达近期 闽北绿三角生 态旅游区 南平市 丹山碧水 化 观光度假 文化旅游 初步发展近期 闽东山海畲乡 民俗旅游区 宁德市 山海一体 俗 观光度假 起步阶段中远期 五 大 旅 游 区 闽西客家文化 红色旅游区 龙岩市 客家文化 地 寻根祭祖 观光度假 起步阶段中远期 表 11建省旅游业总体布局 (四大旅游中心 ) 区划 名称 资源特色 旅游功能 福州市 省会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 海港风景城市 对 台直航港口 商务会展 闽台旅游合作基地 厦门市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现代化国际性港 口风景城市 . 滨海观光度假 文化艺术交流 . 闽台旅游合作基地 武夷山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山水观光度假 文化交流 四 大 旅 游 中 心 泉州市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 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滨海观光度假 文化旅游 朝圣 游船旅游 旅游区发展方针 目前全省五个旅游区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 ,面临不同的建设任务 ,应采取不同的发展 方针 . (1)闽南区和闽中区要上水平 ,升档次 ,出精品 ,带全省 ,成为建设旅游强省的战略 基地 . (2)闽北区要上规模 ,深开发 ,升质量 ,出名品 ,成为建设旅游强省的新支柱 . (3)闽西区和闽东区要打基础 ,蓄后劲 ,精开发 ,出新品 ,成为旅游强省的后续发展 基地 . 旅游区开发重点 (1)闽南旅游区 以厦门为龙头 ,闽南旅游区于建国初期就开始接待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 ,并首得改革开 放之利 ,是福建旅游起步最早 ,发展最快 ,设施最好 ,管理服务水平最高的地区 ,接待入境 游客的主要基地 ,接待设施与管理服务开始与国际标准接轨 ,最早实行饭店星级标准 ,最先 引进 2000年 ,该区接待入境外旅游者 占全省总数 的 该区涉外宾馆床位占全省总量的 45%家四星 ,五星级饭店本区有 5家 . 闽南旅游区是福建建设旅游强省大厦的顶梁柱 ,构建闽台旅游合作区的主要基地 ,建设海峡 西岸旅游经济繁荣带的关键地段 . 闽南旅游区发展的主要目标是以提升产业素质和效益为中心 ,在全省率先与国际标准 接轨 ,成为我国东南沿海的又一旅游经济发达地区 ,并向全省输出客源 ,人才 ,知识 ,企业 集团和管理模式 ,推动全省旅游产业的升位和旅游强省的进程 闽南地区的旅游经济 发展很不平衡 ,滨海 ,花果 ,文化 ,农业 ,工业和商贸港城等各类旅游资源有待深度开 发 , 游船旅游 ,文化旅游 ,修学旅游等高档次 ,高品位旅游精品的开发任重道远 . (2)闽中旅游区 以福州为中心的闽东旅游区是全省政治 ,经济 ,文化中心和南北 ,东西交通的连接部 , 是全省旅游业仅次于闽南的较发达地区 该区接待境外旅游者 占全 省总数的 该区涉外饭店的床位占全省的 该区是福建省面向世界的海峡西岸 旅游经济繁荣带的窗口 ,在未来闽台旅游合作区中处在核心部位 . 闽中旅游区要以集历史文化名城与现代省会城市于一身的福州市为中心 ,以历史文化 名城 ,平潭海蚀奇观 ,湄洲岛妈祖圣地三大品牌为支撑 ,构建自身的旅游精品网 ,完善商务 会展 ,文化体育 ,购物娱乐等城市旅游设施 ,并实行西联武夷山 ,南通厦漳泉 ,北串太姥山 的战略 ,充分发挥闽中中心城市的幅射功能 使旅游业 的管理和开发力度与作为未来旅游强省的省会地位相匹配 动员和集中 各方力量把妈祖文化旅游工程建设好 ,成为福建独有的旅游精品 . (3)闽北旅游区 以武夷山为品牌的闽北旅游区是福建省近十年来崛起的一个新兴旅游经济区 ,资源品 位高 ,组合佳 ,规模大 985年仅接待境外 旅游者 988人 ,1990年为 1995 年为 2000年为 占全省接待总数的比例从 1985年的 别提高到 以武夷山为中心的 绿三角 已成为福建旅游的新品牌 ,新热点 ,该 区已成为全省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 闽北旅游区世界级的资源为开发符合 21世纪世界旅游潮流的绿色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 产品提供了基础 既要深度开发又要扩展规模 ,既要量的 增长又要质的提高 ,既要自身发展又要带领福建西部的旅游大开发 山 为品牌 ,作龙头 ,强化和深化区内 绿三角 合作 ,推动和参与闽 ,浙 ,赣 大三角 合作 , 善于借用省内外的资源 ,市场和品牌 ,用世界级的资源建成世界级的旅游区 ,加工 ,推出世 界级的王牌旅游产品 ,成为福建绿色旅游王国皇冠上一颗晶莹剔透的绿宝石 . (4)闽西旅游区 闽西旅游区以客家文化为特色 ,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为衬托 ,建成特色旅游区 山岳阻塞 ,交通不畅 ,长期以来 养在深闺人未知 ,是一块旅游处女地 ,接待入境游客数 仅占全省的 土楼奇观 ,客家祖地的轰动效应使它从沉睡中惊醒 紧抓住 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历史机遇和世界效应 ,以土楼为为标志 ,客家文化为主 牌 ,红 ,绿 为副牌 ,以文化性很强的客家土楼主题旅游拉动大众化的绿色之旅和红 色之旅 ,以大众化的 红 ,绿 之旅促进 土楼之旅 ;以境内外的客家后裔为主攻客 源市场 ,国内非客属的观光游客为基础市场 ,外国的文化爱好者为专门市场 ,三管齐下深挖 , 广开各路客源市场 十五 期间重点搞好内部建设 ,完善接待服务的软件与硬件 , 同时利用 世遗 申报成功的机会扩大影响 ,迎接未来的大发展 . (5)闽东旅游区 闽东旅游区是刚起步的旅游 区 ,以山 ,海 ,川 ,瀑一体 ,畲族山乡民族风情与滨海渔 市风光相结合的颇具特色的待开发的又一旅游处女地 ,接待入境游客数仅为全省的 该区南连福州 ,北邻浙南温州 ,区位不错但目前交通可进入性较差 山 地居多 ,工业薄弱 ,商贸滞后 ,以农渔为主 ,因而生态环境极佳 ,是开发山海合一的生态旅 游 ,乡村旅游 ,滨海旅游 ,民族旅游 ,民俗旅游的天然宝地 导产业发育成支柱产业 碍 ,迎来旅游大开发的曙光 . 该区近期的旅游开发应 以交通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主 ,以省内和周边市场为主 ,以观光 休闲为主 ,以中低档消费为主 ,打基础 ,蓄后劲 ,逐步推进 ,扎实发展 ,景点开发宜精不宜 多 ,接待设施宜 土 不宜 洋 ,环境气氛宜 乡 (乡土化 ,民族化 )不宜 城 (城市 化 ),与福州 ,温州的城市风貌形成强烈反差 ,创新意 ,出新品 ,打新牌 ,成为福建旅游业 的后劲所在 ,可持续发展的基地 . (二 )五大旅游区开发规划 地域范围 ;以福州市区为中心 ,辐射福州市域及莆田地区 . 客源对象 :台港澳同胞及东南亚侨胞 ,国际商务客 ,国内各 主要客源市场 . 资源特色 :以历史文化名城 ,现代港口城市 ,平潭海蚀奇观 ,市区温泉 ,湄洲妈祖 圣地和闽江口海事文化为特色 ,融历史文化景观 ,现代都市风貌与山林滨海风光于一体 . 中心城市 :福州市 ,莆田市 . 旅游产品 :以妈祖朝圣为特色 ,商务会展为主导 ,山林滨海观光游览与休闲度假为 配套 . 重点景区 : (1)福州市历史文化街区 (完善林则徐纪念馆 ,新建世界禁毒博物馆 ,保护和修缮三 坊七巷等 ) (2)闽江口海洋游乐区 (中国海军博览园 ,中国航海博览馆 ,海上体育竞技俱乐部 , 海洋影视城等 ,在马尾选址 ) (3)湄洲岛妈祖文化景区 (4)平潭海蚀奇观景区 (5)水口库区水上娱乐区 地域范围 :厦门市 ,泉州市 ,漳州市 . 客源对象 :台港澳同胞和华侨探亲祭祖 ,宗教朝拜 ,海外观光 ,商务旅游者及海员 , 国内观光度假和商务旅游者 . 资源特色 :侨乡特区 ,世界宗教遗址 ,民俗风情和滨海风光 . 中心城市 :厦门市 ,漳州市 ,泉州市 . 旅游产品 :以商务会展和滨海休闲度假为主导 ,宗教和文化旅游为特色 . 重点景区 : (1)鼓浪屿琴岛景区 (2)集美学村侨乡风光 景区 (3)厦门万石植物园 南普陀寺景区 (4)泉州海上丝绸之路与世界宗教博览城 (5)崇武石城惠女风情游览区 (6)东山滨海旅游度假区 (7)漳州花果农业博览区 (8)漳浦滨海火山地质遗址公园 地域范围 :南平市和三明市的大部分地区 . 客源对象 :境外市场以台港澳地区和亚洲市场为主 ,面向全世界 ;国内市场以华东 , 华南和华中市场为主 ,面向全国 . 资源特色 ;以武夷山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为代表的复合景观 . 中心城市 :武夷山市 ,南平市 ,三明市 . 旅游产品 :以生态观光度假为主导 ,历史文化与科学考察为配套 . 重点景区 : (1)武夷山生态文化旅游区 (2)闽越古汉城遗址公园 (3)武夷山国家旅游度假区 (4)金湖丹山碧水观光休闲区 (5)桃源洞 地域范围 :宁德市 客源对象 ;国内华东地区观光 ,休闲度假游客 ,海外市场以日本中日文化交流人士 为主 . 资源特色 :以山海风光为特色 ,畲族风情 ,日本空海和尚入唐遗址 . 中心城市 ;宁德市 旅游产品 :山海休闲观光为主导产品 ,辅以 畲族和地方风情观光 . 重点景区 ; (1)太姥山风景名胜游览区 (2)三都澳海市风光景区 (3)翠平湖 临水宫风景区 (4)周宁九龙傺 鲤鱼溪民俗风情旅游区 (5)鸳鸯溪生态旅游保护区 地域范围 :龙岩市及漳州市的南靖 ,三明市的宁化 ,清流 ,明溪 . 客源市场 :境内外观光考察 ,客家寻根谒祖旅游者 ,省内外青少年等 . 资源特色 :以绿色生态为环境基础 ,客家文化和红色苏区史迹相结合 . 中心城市 :龙岩市 重点景区 : (1)客家文化土楼民俗景区 (2)长汀古城游览区 (3)宁化石壁村客家祖地 (4)冠豸山风景名胜旅游区 (5)古田红军园 梅花山森林生态旅游区 (三 )区域旅游合作 福建旅游资源众多 ,遍及全省 ,但资源单体规模较小 ,东西部旅游发展又很不平衡 , 因此必须加大资源组合 ,区域联合的力度 ,充分利用省内省外两部分旅游资源的优势 ,开发 省内外 ,海内外客源市场 ,是全省旅游产品和市场开发需要遵循的一条重要战略方针 . 大武夷绿三角旅游合作片 自然保护区 ,旅游度假区和 城村闽粤城遗址为中心 ,以泰宁金湖 ,南平水口库区和三明桃源洞 支撑 ,形成大武夷绿三角旅游区 绿水 ,碧湖 ,奇洞为主体 ,以闽粤古文化和 朱子文化为特色 ,形成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为品位的山岳型观光度假与科学文化考察综合 性旅游区 泰宁 将乐 永安 南平旅游线 武夷山市 ,建阳 市 ,建瓯市和尤溪县之间 ,可把朱熹故里 ,讲学处和墓地串联成朱子旅游线 . 厦漳泉金三角旅游合作片 泉州 ,漳州为基地 ,集滨海岛屿 , 侨乡特区 ,宗教民俗 ,商贸港口于一体 ,以海洋文化为主线 ,是闽台经贸旅游交流与合作的 前沿 ,海峡西岸繁荣带的基地 交通便捷 ,景点密集 ,旅游企业集中 ,旅 游服务完善 ,首先与国际标准接轨 ,是目前全省旅游的基地和现代化的示范区 泉州 历史宗教文化 ,安溪茶文化与石狮 ,晋江的商贸旅游相组合 ,漳浦地质遗址与东山滨海旅游 相组合 . 闽江山海旅游合作带 闽江 ,铁路和公路为通道 ,联结着 福州 ,三明 ,南平三个重要城市 是城与乡 ,海 与山的结合 ,绿色文明与蓝色文明的交融 ,主要景区 (点 )有福州市区 ,闽 江口海洋文化区 , 闽侯十八重溪 ,闽清白云山 ,南平水口库区等 这条山海合作带已经成为大武夷绿三 角与厦漳泉金三角之间的纽带 ,随着全省旅游业向横广方面的扩展 ,这条合作带的作用将更 为重要 . 闽南山海旅游合作带 以漳 (州 )龙 (岩 )高速 公路为通道 ,联结闽西山区 ,构成融蓝色海洋文化 ,客家传统文化 ,现代红色文化和商贸文 化等多种文化于一体的旅游产品格局 游延伸地 ,把山海旅游联为一体 泉州 ,漳州 ,三明 ,龙岩五市山海旅游协作 的基 础上 ,进一步深化合作 ,加强联合 南靖县与平和县之间可组合成一条名寺 ,土楼与 热带雨林相配套的旅游线等 . 福 莆 宁 旅游合作片 向北联通宁德 , 向南通向莆田 ,陆上以沿海 (高速 )公路为通道 ,将来可以近海游船为海上通道 ,形成国内 少有的山 ,海 ,岛 ,城一体的旅游区 ,包含了历史文化 ,宗教文化 ,海洋文化 ,妈祖文化 , 畲族文化 ,民俗文化等多元文化体系 多种文化类型与省会中心城市的结合 会释放巨大的旅游能量 商务 ,文化交流活 动更具吸引力 ,同时宁德 ,莆田的丰富景观资源因为邻近省会城市而获得充足的客源 福州市旅游 温而不热 的状况只有借助于与周边地区的合作才能得到改变 进的局面也只有与福州的合作才能迅速起步 . 闽西旅游合作片 幅射中心 ,包括三明的宁化 ,清流 ,龙岩的长汀 ,连城 ,上杭和永定 ,漳州的南靖等市县 . 该区以高质量的绿色生态环境为依托 ,以客家文化为主线 ,以红色文化为副线 ,形成了一个 独具特色的旅游区 长汀的石城门 ,汀江 客家母亲河 , 永定和南靖的土楼 ,形态各不相同 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长汀的苏维 埃政府旧址 ,刘少奇居住处 ,瞿秋白就义处 ,各有特点 ,共同组成了红色之旅的景点 各县市之间旅游资源的互补性占主导位置 ,共同的地域和客源构成了联合的基础 的各县之间应在挖掘各自的客家文化特色 ,整治土楼环境 ,完善接待服务设施 ,搞好经营管 理 ,提高服务水平上开展交流 ,学习和竞赛 ,共同促进客家文化旅游品牌的形成 要成为全省 ,全国的品牌旅游产品 ,推向国内外 ,需要各地区的通力合作 ,互相学习 ,互相 促进 ,共同提高 连成县与永安市之间把冠豸山与桃源洞 鳞隐石林两个国家级风 景名胜区组合成一条旅游线 . 江浙沪 闽台 粤港澳东南沿海旅游带 洲 ,南邻以粤港澳州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 ,毗邻国内两个最大的国内客源产出地和海外游客 集散地 ,处在粤港澳旅游区与江浙沪两个全国最发达的旅游区之间 ,与它们既有竞争的一面 , 但更有互补与合作的一面 .福建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提出 ,福建 要进一步成为与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 产洲紧密结合的东南沿海经济发展活跃地区 旅游区域合作 ,在战略上主要是与这两大旅游区的合作 市场推广 ,企 业层次合作 ,管理部门协调等方面 ,福建省应把工作重点放在这两个旅游区的合作上 ,同时 积极推进闽台旅游合作区的进展 ,最终在中国东南部形成地跨粤港澳 ,江浙沪与闽台三大各 有特色 ,互相补充的旅游区的旅游黄金带 ,福建省又处在这个旅游黄金带的中心区位上 . 闽浙山海畲族旅游合作带 区 ,浙江雁荡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和楠溪江国家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在山海风光与 畲族风情上有共同之处 ,可共同构筑以山海风光为依托 ,以畲族风情的特色旅游合作圈 东旅游区南以福州 ,北以温州作为自己的主要客源市场 ,开发山海结合 ,民俗特色的节假日 观光休闲娱乐产品 州 )福 (州 )铁路 ,福鼎 宁德 福州高速公路的修建通车 . 闽浙山水旅游合作带 福建武夷山 ,国家历史文化名 城浙江衢州的孔氏家庙和新发现的龙游石窟 05国道 浙西旅游主干线相连接 ,形成武夷山 衢州 建德 淳安 桐庐 富阳 杭 州 ,引入长江三角洲客源 . 闽赣浙名山名城旅游合作带 福建武夷山 ,江西道教 名山 ,国家风景名胜区龙虎山和三清山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瓷都景德镇 有鹰厦铁路和 320国道 九江庐山 ,引入华中地区客源 . 闽西赣南红色之旅合作带 宁都革命遗址 ,赣南客 家风情 ,与闽西共同组成红色文化与客家文化结合的旅游合作圈 ,向西可通往国家历史文化 名城赣州和革命圣地井冈山 州 )龙 (岩 )铁路的修建通车 . 闽粤客家文化旅游合作带 文物由来第一流 (郭沫若诗 )的历史古 迹 (千年古刹灵光寺 ,千佛塔 ,文光塔等 )和浓郁的客家风情 (围屋 ,围龙屋 ,堂字楼 ,五 凤楼 ,走马楼等 )著称 ,与闽西客家文化旅游区共同组合成一条完整的客家寻根祭祖旅游线 : 宁化 清流 长汀 永定 梅州 河源 惠州 深圳 香港 闽西南的厦门 ,泉州 ,漳州 ,三明和龙岩 ,粤东的潮州 ,揭阳 ,汕头 ,汕尾和梅州 ,赣东的 赣州 ,鹰潭和抚州等 13 个地级市组成 ,包括了闽粤赣客家文化的精华景点 3 个地市的 区域经济合作始于 1995年 ,近年来旅游合作的份量越作越大 ,自 1998年起成立旅游局长联 谊会 亿多 ,国内客家人遍布闽 ,赣 ,粤 ,川 ,桂和海南岛 ,是汉族的五 大民系之一 闽粤特区名城合作旅游带 汕头两个经济特区 ,泉州 ,漳州和潮州三个历史 文化名城之间 ,具有深厚的地缘 ,血缘 ,文缘和商缘关系 粤东地区的经济发展 和旅游开发 ,广州 深圳 汕尾 汕头 厦门高速公路线的开通 ,闽台旅游合作区 的推进 ,厦 ,漳 ,泉 ,潮 ,汕特区名城之间的旅游合作 ,具有十分明显的资源互补 ,客源共 享优势 汕头 ,潮州与漳州市的诏安 ,东山等邻近县的旅游合作 ,主要是居民 节假日休闲娱乐方面的来往 ,将使双方共同受益 . 六 ,旅游城市建设规划 城市是旅游者的产出地和集散地和旅游经济的幅射中心 ,同时也是旅游管理和旅游服 务的接待中心 ,更是建成旅游强省的支柱 必须高度重 视旅游城市的建设 ,把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 ,建设一批旅游强市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 . (一 )旅游城市建设目标 福建省有 9个地 (省 )级市 ,68个县 (市 ),其中 22个设市 ,46个设县 (包括金门县 ). 这些行政区域若要发展成为旅游城市必须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 旅游资源丰富 ,特色鲜明 ,具有较大的市场开发价值 . 位于或毗邻主要交通干线 ,有较好的可进入性 . 旅游接待设施较完备 ,能成批接待海外或国内旅游团队和散客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