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防护员应知应会.doc

上传人:max****ui 文档编号:2060463 上传时间:2019-11-1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场防护员应知应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现场防护员应知应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现场防护员应知应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行业资料:_现场防护员应知应会单位:_部门:_日期:_年_月_日第 1 页 共 9 页现场防护员应知应会1、防护员必须由经过集团公司级单位岗位培训,并经考试获得合格证的正式职工担任,防护员必须纳入工班管理。2、防护员在防护作业中,严禁看书、闲谈、离岗及从事与防护作业无关的事项。3、在列车接近作业地点前,应发出紧急下道的通知信号。如有人员或机具、料具挡道,工地防护员应果断显示停车信号防护。4、防护员担任防护工作不得兼职其他工作。5、防护员在班前要休息好,严禁饮酒。6、现场防护员上班必须穿着专用防护反光背心,挂防护员标牌,并按规定的标准动作迎送列车。7、线路上施工作业必须遵守先防护、后上道作业的原则。8、工地防护员必须随身携带的防护用品:带旗杆的红、黄信号旗各一面;响墩6个、火炬2支、短路铜线一根;对讲机1台、口笛1只、手提扩音喇叭1台;防护信号标志;防护员记录簿1本及笔。9、现场防护员在列车确报通知下道时做到三看:一看作业人员是否下道完毕,二看使用的机具是否带到安全处所,三看机具、料具是否超限,并报告驻站防护员。10、工地防护员确认施工人员和机具、材料下道完毕后,向驻站联络员通报某某地点下道完毕,报给驻站联络员一个密码,并密切注意线路上情况,直至列车通过该防护地段.11、现场防护员、驻站联络员的记录要认真及时填写,做到规范详细、及时、准确、字迹清楚。12、当线间距小于6.5米的施工地点邻线来车时,防护人员应及时通知停止施工作业,机具、物料或人员不得在两线间放置或停留。放置路肩的机具设备应与列车保持安全距离,物料应堆码放置牢固。13、在区间步行上下班时,应在路肩或路旁行走。在站内必须行走道心时,应在其前后设专人防护。进路信号辨认不清时,应及时下道避车。14、在铁路线路120km/h区段两旁堆放的机料具必须距钢轨头外侧2米以外。15、横越线路时必须做到一站二看三通过,严禁抢越线路、钻车或穿越列车间隙。16、防护员在工作中,必须精神饱满,精力集中。班前班中严禁饮酒。17、作业标的作用是:司机望见此标应提高警惕,长声鸣笛。作业标应设在施工线路及其邻线距施工地点两端500-1000米处。18、火炬的火光是要求列车紧急停车的一种视觉信号。火炬信号在8级大风和4mm/min的暴雨中仍可燃烧。19、响墩有效期为两年,每年必须抽样检查一次。响墩的正确设置方法是列车运行方向左二右一,间隔20米。20、铁路施工防护听觉信号中:来车预报信号下行是一长声,上行是两长声。21、铁路视觉信号规定:红色为停车,黄色为注意或减低速度,绿色为按规定速度运行。22、减速地点标设在减速地点的两端各20米处,距钢轨头部外侧不少于2米的路肩上,工地防护员必须在限速地点始点标处,向列车显示防护手信号,昼间是黄旗,夜间是黄灯。23、停车信号牌设在施工地点的两端,区间为两端各20米处线路中心,站内为两端各50米处线路中心。显示高度自轨枕面至顶部,区间为1650mm,站内为1650mm或800mm。24、在限速慢行期间,限速地点标、牌的设置起止里程、地点,必须与施工调度命令下达的内容一致。25、无论是开工、收工或转移作业地点,工地负责人均应及时告知驻站联络员。26、设置移动停车信号防护时,响墩不能设在钢轨接头、道岔、道口、无喳桥上或隧道内。遇到这种情况时,应将响墩位置向外方延伸。27、施工作业人员在赶赴作业地点途中,现场防护员必须随队防护,督促作业人员在钢轨头部外侧3m以外路肩地段上依次行走。29、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各机械车按规定顺序作业时,需保持不小于10m的安全间距。30、大型机械在大风超过六级、大雨、大雾等恶劣天气下严禁作业31、距既有线线路中心30m范围内为临近营业线范围。32、在线路上人力推行各种轻型车辆,应派防护人员在车辆前后各800m处显示停车手信号,随车移动。33、规定的施工单位负责人不到现场,安全员、技术员、防护人员未到场禁止施工。34、凡现场使用的施工机械高度(或作业时的伸展高度)在机位的水平投影侵入既有线栅栏的(无栅栏的为相邻线路路肩、桥梁护栏等以外2m位置),必须设置驻站联络员和工地防护员。35、线路封锁施工设置移动停车信号程序:(1)、确认、抄录施工封锁命令。(2)、施工负责人通知两端防护员显示停车信号进行防护并设置响墩(如响墩位置恰在钢轨接头、道口、道岔、隧道或无碴桥上应将响墩位置向外延伸)和作业标。(3)、设置移动停车信号牌。(4)、发出施工命令。36、跨越铁路时,不得钻车、扒车、跳车,绕行停留车辆时,其距离应不少于5米,并注意车辆动态和邻线开来的列车。37、作业休息时,不准坐立在钢轨上、轨枕头、道心内、道床边或停留在车底下和车辆两侧线路上,应到安全处所。38、施工中在营业线旁临时堆放工程材料,停放机具设备等,一律不得侵入铁路限界。39、未设好防护,禁止开工。线路状态未恢复到准许放行列车的条件,禁止撤除防护、放行列车。40、移动信号有:停车信号牌、减速信号牌、特殊减速信号牌、响墩、火炬等;41、手信号有:手信号旗、手信号灯等。42、听觉信号:长声为3s,短声为1s,音响间隔为1s。重复鸣示时,需间隔5s以上。(听觉信号源为:机车、轨道车、口笛、号角。)43、现场防护员工作期间,不得与现场作业人员、兄弟单位人员等交谈与工作无关的事情,更不能嬉戏、打闹,手机只能作为工作联系备用方式,禁止接打无关电话,更不能收发短信。44、作业人员在赶赴作业地点的途中,现场防护员必须随队防护,督促作业人员在距钢轨头部外侧3m以外的路肩上依次行走,前后最大距离保持在50m以内,在不足规定距离的路肩上行走,来车时提前在安全处所避车。45、现场防护员应根据现场作业实际,选择瞭望条件较好、位置醒目、便于通知的安全处所进行防护工作,与作业人员一般保持3m以上距离,最大距离不得超过150m并随作业人员同步移动或转移地点。46、现场防护员在做好作业人员防护的同时,必须监督工具材料等是否已撤离到安全地段,确保行车安全。47、路用列车在封锁区间内作业时,相互必须保持30m及其以上的安全距离;各大型养路机械之间必须保持10m及以上的安全距离。第 6 页 共 9 页现场防暑降温与安全生产作业环境是指人们进行生产活动时的人工环境。在这种环境中,来自机械、管道、设备、产品、人体以及阳光等的热量,按照各自的运动形式,通过热传导、对流、辐射、汗液蒸发等途径,进行着热量交换,影响着作业环境的温、湿度。在不良的作业环境中,设备的可靠性和职工的身心健康等都会受到不良的影响,特别是在暑期那种高温、高湿的作业环境中,是极其容易发生事故的。因此,在暑期加强现场的防暑降温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作业环境,对于减少或杜绝事故的发生,保证安全生产,是极为重要的。下面从几个方面对此加以说明:1高温、高湿环境对人体生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首先,高温会使人体热平衡失调。当对流和辐射散热的方式受到了限制时,人体不得不靠汗液蒸发的方式散热,实际上,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人体排出的汗液往往形成汗滴淌下。当环境中的相对湿度较大,即空气中的水蒸气分压力较高时,汗液蒸发速度就会较慢。当空气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汗液蒸发的微观过程实际上处于动态平衡之中。此时,宏观上表现为汗液蒸发停止,故在高温、高湿环境中不能完全起到,甚至停止蒸发散热的作用。这样便可导致体内热蓄积,使体温调节发生障碍,容易出现疲劳、头晕目眩、心悸胸闷、恶心反胃等症候,从而可产生误动作或分析判断能力下降,激发事故的发生。其次,大量出汗可引起钠盐代谢平衡紊乱,造成酸碱平衡和渗透压失调。再其次,高温环境使人体内血液重新分配,使血液多集中于体表,引起消化道贫血,消化酶的活性降低,造成消化功能降低,甚至引起消化道疾患以及中暑事故等。2高温、高湿环境对生产设备可靠性的影响。绝大部分设备在设计时,都按标准状况温、湿度范围设计的,假如设备经常运行在高温、高湿环境中,第一,可使设备表面老化,如电气设备可使其绝缘材料老化,降低其运行性能和绝缘度,即降低设备的可靠性,从而可导致设备事故,甚至进一步的人身伤亡事故,影响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第二,可使设备运行、摩擦等生成的热量以及产品的余热得不到正常的散发而蓄积。在一定的条件和环境下,会引起火灾、爆炸或其他事故的发生,严重威胁安全生产。综上所述,为了保证安全生产的正常进行,必须在暑期加强现场防暑降温工作。一方面,给予职工、设备一个适宜的温、湿度作业环境,使人体的机能和工作能力以及设备的性能得到正常发挥。这就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比如,加强空气流通、隔绝热源、利用空调设备使作业环境的温、湿度达到正常范围。二方面,为了补偿高温作业者因大量出汗而损失的水分和盐分,应供给职工充足的含盐类清凉饮料和豆类制品。补充豆类制品,可补充人体因高温而加快分解损耗了的蛋白质,补充盐水,不仅能恢复水盐平衡,还能防止血液浓缩,并改善其他主观感觉上的不适,促进其身体健康,保持旺盛的工作精力,使生产顺利进行。三方面,医疗部门应对高温作业工人进行就业前及每年人暑前体格检查,炎热季节应加强巡回医疗,及时发现和处理中暑患者。同时,各部门应积极宣传防暑降温知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暑期的防暑降温工作,保证安全生产。摘自:机电安全第 8 页 共 9 页行业资料本文至此结束,感谢您的浏览!(资料仅供参考)下载修改即可使用第 9 页 共 9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