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理论ppt课件

上传人:钟*** 文档编号:1683932 上传时间:2019-11-02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1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理论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理论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理论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六章 可持续发展与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 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基本原则和基本特征 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循环经济的涵义与特征 循环经济原则,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1)从经济增长战略到经济发展战略 工业革命特别是二战后,许多国家实行经济增长战略。 经济增长战略是指一国以国民生产总值或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实际水平的增长或个人收入的增加为目标的经济战略。 贡献:提高了整个世界经济水平,使一些国家消除了贫穷,大大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 缺陷:贫富不均状况严重;社会问题突出,如失业增加、健康状况恶化、犯罪率上升、社会不稳定等。 到了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经济发展的概念,开始用经济发展战略代替经济增长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2)从经济发展战略到可持续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指使一系列社会目标实现的战略。 单纯的经济增长不能称为发展。经济发展不仅包含经济增长内容,而且还涉及社会福利的改善或社会进步。 强调人们要摆脱单纯对经济增长的追求,而是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 贡献:个人或社会福利的改善(人均收入提高和环境质量改善);教育、健康、生活质量等改善;国家自重与自爱意识的增强。 缺陷:忽视了资源与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导致和加速了经济增长过程中资源的耗竭和环境的恶化。 资源的破坏与枯竭难以确保经济的不断增长;环境的恶化阻碍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高。,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3)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出的意义 从经济增长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认识上的两次飞跃: 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使人们的认识从单一的经济领域扩展到社会领域,认识到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的统一; 可持续发展的提出使人们认识到资源环境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到资源环境系统与经济系统之间的动态平衡,认识到经济、社会与环境目标的统一。,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从思想的产生、理论体系的形成到作为一种发展战略被人们普遍接受,大致经历了四个重要的里程碑: 第一个里程碑:1972年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大会 提出了人类面临的由于资源利用不当而造成的广泛的生态破坏和多方面的环境污染问题;提出了经济与环境必须协调发展的观点。 首次在世界范围内正视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尽管并未提出明确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但使人们认识到资源和环境对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里程碑:1980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同盟(IUCN)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WWF)发表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 呼吁必须确定自然的、社会的、生态的、经济的以及利用自然资源过程中的基本关系,确保全球可持续发展。 最早在国际文件中提出了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形成,第三个里程碑:1987年以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WCED)的我们共同的未来研究报告的发表 对可持续发展作出了明确定义,并制定了到2000年乃至21世纪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对策。 可持续发展被定义为“既满足当地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第四个里程碑: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国家首脑大会 会议通过里约宣言、21世纪议程、生物多样性公约等纲领性文件,形成了对可持续发展的共识,认识到环境与经济发展密不可分 标志着可持续发展从思想和理论走向实践,已成为人类共同追求的实际目标。 1994年3月,中国也发表了相应的中国21世纪议程,表明中国正式选择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基本原则和基本特征,1)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从自然属性定义:生态可持续,旨在说明自然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程度间的生态平衡,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对生态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 从社会属性定义:1991年由世界自然保护同盟、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世界野生生物基金会共同发表的保护地球:可持续生存战略,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在生存不超出维持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情况下,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着重指出可持续发展的最终落脚点是人类社会,即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 从经济属性定义:该类定义有多种表达,但核心都是经济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求不仅注重经济增长的数量,更要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要素的协调统一,而不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基本原则和基本特征,从科技属性定义可持续发展:实施可持续发展,除了政策和管理因素外,科技进步起着重大作用。认为可持续发展是转向更清洁、更有效的技术尽可能接近“零排放”或“密闭性”工艺方法尽可能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建立极少产生废料和污染物的工艺或技术系统。 从代际角度定义可持续发展:布伦特兰的可持续发展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体现两层含义,一是人类需求,特别是世界上穷人的需求,这种需求应被置于压倒一切的优先地位;二是环境限度,若被突破,将影响自然界支持当代和后代人生存的能力,从而决定了环境满足现在和未来的各种需要的能力是有限的。 衡量可持续发展的三个指标:经济的、环境的和社会的,三者缺一不可。,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基本原则和基本特征,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在生态环境、经济增长、社会发展三者形成一持续高效的协调运行机制,必须遵循如下三个原则: 公平性:指机会选择的平等,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二是世代人之间的纵向公平性,三是公平分配有限资源。 可持续性:核心就是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不能超越资源与环境的承载能力,资源的永续利用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的保持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首要条件。 共同性:鉴于各国历史、文化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可持续发展的具体目标、政策和实施步骤不可能是惟一的。但作为全球发展的总目标,所体现的公平性和可持续性原则应该是共同遵从的,必须采取全球共同的联合行动。,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基本原则和基本特征,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特征 与传统的发展思想和环境保护主义主张相比,具有三个特征: 经济可持续特征:鼓励经济增长,不仅重视增长数量,更追求改善质量 生态可持续特征:发展的同时必须保护自然资源与环境,以保护自然为基础,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 社会可持续特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创造一个保障人们平等、自由、教育、人权和免受暴力的社会环境。 三大特征互相关联、不可分割。生态可持续是基础、经济可持续是条件、社会可持续是目的,人类共同追求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1)推行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政策 将传统国民经济体系转变为符合可持续发展特征的国民经济结构体系 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是资源节约和清洁生产,其主要内容包括: 生态良性循环的集约型农业生产体系; 以节能、节材为中心,注重整体效益的清洁生产型工业生产体系; 以节省运力为中心,建立高效、节约型的综合运输体系; 以适度消费、勤俭节约为特征的生活服务体系; 以改善环境质量、增殖再生资源为主要任务的环境保护体系。,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2)改进经济增长模式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基本特征是依靠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来扩大生产规模,实现经济增长。 以该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高,成本较高,产品质量难以提高,经济效益较低。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基本特征是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利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以该种方式实现经济增长,消耗较低,成本较低,产品质量能不断提高,经济效益较高。,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3)转变消费方式 引导绿色消费: 消费方式以适度消费为原则,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实现资源和环境的永续利用,从而改变消费结构。 适度消费:相对于过分节俭与奢侈消费物资资料而言的。 从纵向看,是一个动态概念,即在不同的生产力水平、资源状况下,适度消费在量上是不等同的; 在横向上,是一个平衡概念,既不一味的节约吝惜、也不毫无节制的消耗滥用物质财富,既能较好的满足生活需要、又不至于奢侈的恰到好处的消费。,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4)实行自然资源保护 防止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利用: 过度利用造成排放的废物超过自然界本身的吸纳能力,产生环境污染和破坏; 过度利用意味蕴藏的减少,使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对于可再生资源,其利用不能超过自然界的更新速度; 对于不可再生资源,不能超过资源的探明储量增长速度或其他资源可替代的能力。 保护自然资源:如绿化,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5)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增加自然资源的有效供给: 加强资源调查勘测工作; 加强可再生资源的培育和养护; 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提高废旧物资的回收、综合利用率。 抑制对自然资源的需求: 资源能否满足发展的需要,不仅取决于资源供给总量的多少,也取决于人们开发利用资源的速度。 一是节约利用自然资源; 二是发展替代资源,包括生产中的替代和消费中的替代。,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6)调整经济政策 运用金融、价格、信贷、利息和税收等经济杠杆,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 7)将资源、环境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绿色GNP 对资源既不标价、也无核算,更无折旧,其价值和损失在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中没有得到反映; 资源存量与用量、收入增加或减少、资源枯竭或增值没有建立计量关系; 在国民经济帐户中没有很好的体现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 导致资源加速耗竭,使资源游离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之外,不能完整的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转状况。,中国首次发布绿色GDP 惜! 一年环境污染损失5118亿元,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2006-9-7联合发布了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 这是我国第一份经环境污染调整的GDP核算研究报告,标志着中国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报告指出,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 对此,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表示,不能以环保欠账和人民群众健康的代价,去取得虚拟GDP的神话。 研究报告显示,我国不断增长的GDP,是建立在资源环境和公众健康不断透支的基础之上的。,惜! 一年环境污染损失5118亿元,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简称绿色GDP核算)是指从传统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的核算体系,能够更为真实地衡量经济发展成果。 环境退化成本:是指目前治理水平下,生产和消费过程中所排放的污染物对环境功能、人体健康、作物产量等造成的种种损害,又称为污染损失成本。 虚拟治理成本:是指目前排放到环境中去的污染物按照现行的治理技术和水平全部治理所需要的支出。它不同于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污染处理设备投资),通俗地理解是环保设备运行费用,加上设备折旧的费用。,惜! 一年环境污染损失5118亿元,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于2004年3月启动这一项目。技术组对各地区和42个行业的环境污染实物量、虚拟治理成本、环境退化成本进行了核算分析。 据了解,完整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至少应该包括5大项自然资源耗减成本(耕地资源、矿物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渔业资源)和2大项环境退化成本(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由于基础数据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此次核算没有包含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中的生态破坏成本,只计算了环境污染损失。环境污染损失成本包括20多项,此次仅核算了水污染造成的健康、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和污染型缺水损失等10项,地下水污染、土壤污染等重要部分都没有涉及。 潘岳表示,仅仅是十项环境污染损失,就已经占到GDP的3.05%,这是中国为经济发展的环境破坏而付的账。“如果把这些没有核算的内容加进去,可以想象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将是一个多么大的数字!”,惜! 一年环境污染损失5118亿元,除了污染损失,此次还对治理成本进行了核算。核算表明,2004年全国生产总值GDP为159878亿元,虚拟治理成本为2874亿元,经虚拟治理成本调整的生产总值为157004亿元,GDP污染扣减指数为1.8%。 潘岳说 “如果在现有的治理技术水平下全部处理2004年点源排放到环境中的污染物,需要一次性直接投资约为10800亿元,占当年GDP6.8左右。同时每年还需另外花费治理运行成本2874亿元,占当年GDP的1.8。而我国“十五”期间环境污染投资仅占GDP的1.18,差距很大。” 这些数字再次证明了,环境危机正在越来越严重地制约经济发展。在传统工业化模式下,不断增长的GDP数字,是建立在资源环境和公众健康不断透支的基础之上的。这种高消耗、高污染、高风险的发展方式虽然起到过应有的历史作用,但今天我国经济已经进入资源能源瓶颈时期,不能承受资源衰竭造成的风险。 据悉,为了配合国家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北京、天津、重庆、河北、辽宁、安徽、浙江、四川、广东和海南十个省(直辖市)开展了试点工作。,循环经济的涵义与特征,经济发展的产生与演变:(经历了三个阶段) 传统经济阶段: 以人类自身需求为中心; 生产方式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 经济运行模式“资源生产流通消费丢弃”,即“资源产品污染物”。 末端治理阶段: 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环境污染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发达国家开始采取末端治理模式。 “先污染、后治理”,即在生产链的终点或在废弃物排放到大自然之前进行一系列的处理,降低污染物排放。 循环经济产生: 萌芽于20世纪60年代;70年代前,循环经济还是超前理念; 80年代后,经历了从排放废物、净化废物、利用废物的过程,开始了资源化的方式处理废弃物,但没有从源头考虑; 90年代,源头预防和全过程治理替代末端治理逐渐成为国际社会环境和发展政策的主流。,循环经济的涵义与特征,循环经济的涵义 循环经济:又称资源循环型经济 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 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 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 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 核心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和节约,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其结果是节约资源、提高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循环经济是在长期探索中找到的一种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有效经济模式。,循环经济的涵义与特征,循环经济给人类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质的变化: 一、生态伦理观由“人类中心主义”转向 “生态中心伦理” 即伦理观从以人类价值为最高转向以生态系统为最高。 二、生态阈值问题受到广泛关注 环境的净化能力和承载能力有限,社会经济发展不可超过生态阈值; 从原来仅重视人力生产率的提高转向在根本上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在保护生态系统基础上,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的。 三、重视自然资源的作用 任何经济发展都需要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加工资本和自然资本。 末端治理模式中,是用前三种资本开发自然资本,自然资本始终处于附属、被动的地位。 循环经济中,自然资本被列为最重要的地位,减少资源和能源的浪费、提高资源生产率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循环经济相对于传统经济的优势: 1)节约了自然界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减少废物排放,保护生态环境; 2)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使社会生产从数量型的物质增长上升到质量型的服务增长; 3)不仅在生产方面实现了可持续发展,而且在消费方面也纳入到可持续的框架中; 4)由于模拟“食物链”的形式组织生产,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扩大了就业水平,促进了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社会的发展。 循环经济主要的理论突破是将社会经济体系纳入到整个生态系统中,使得社会经济体系成为生态体系的一部分或一个演变阶段。,循环经济的涵义与特征,循环经济的涵义与特征,循环经济的主要特征:(七点) 物质流动多重循环性: 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和模式,组织成 “资源生产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过程 使得整个经济系统基本上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最大限度追求废弃物的零排放。 循环经济的开放性: 环境系统不再是一个纯粹的自然系统,是人与自然的统一体,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途径和环节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具有开放性。 循环经济系统的稳定性: 所处环境的不断变化,要求系统自身随之调整与其适应,在这种动态环境中,循环经济系统稳定性的持续实现是动态稳定性。 清洁生产: 1989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 在工业生产的全过程中控制污染,核心是从污染源产生开始,利用一切措施控制和减少生产和服务过程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危害。,循环经济的涵义与特征,科学技术先导性: 以科技进步为先决条件,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无害或敌害新工艺、新技术,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可能把对环境污染物的排放消除在生产的过程中。 生态、经济和社会利益的统一性: 向自然界索取的资源最小化、向社会提供的效用最大化、向生态环境排放的废弃物趋零化,使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达到协调统一,实现“三赢”。 公众参与性: 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循环经济对公众来说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经济形态 普及资源综合利用的科学与法律知识,增强公众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和责任感、动员和引导公众参与资源综合利用等非常必要。,循环经济原则,3R原则: 减量化(减物质化)原则: 输入端方法,通过提高科学技术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流程的消耗,从源头上节约资源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生产者通过提高技术、采用先进工艺流程或采用清洁生产实现; 消费者提倡绿色消费,有利于减少废弃物产生、资源与能源的节约。 再利用(反复利用)原则: 过程性方法,尽量多次或尽可能多种方式的使用已生产的产品 目的是延长产品和服务的时间强度。如生产者可制定标准,重视重新制造业的发展等。 资源化(再生利用)原则: 输出端方法,指在经济生产中尽可能多的对资源再利用,即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资源化途径分为原级资源化和次级资源化: 前者是将消费者所丢弃的废弃物资源化后形成与原来相同的新产品,是最理想的方式,如利用废纸生产再生纸,利用废钢铁生产钢铁等; 后者是将废弃物转化为生产和它性质不同的其他产品原料,如制糖过程中把产生的蔗糖残渣作为造纸的生产原料,糖蜜可作为酿酒的生产原料等。,循环经济原则,(3R原则):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3R原则按输入端、产品消费过程和输出端的先后顺序逐步实现,次序不可颠倒。 对废物的处理顺序是: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最终处置 具体层次是: 通过预防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尽可能多次使用各种物品; 尽可能做到废弃物资源化; 对于无法减少、再使用、再循环的废弃物进行焚烧处理; 之后剩下的废弃物予以填埋。,课后作业题,三个题目任选其一: 1、请结合各自所学专业阐述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2、请结合各自所学专业阐述我国的循环经济问题。 3、请结合各自所学专业阐述外部性理论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