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一语文粤教版选修2 教案:《原毁》(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94657 上传时间:2019-10-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一语文粤教版选修2 教案:《原毁》(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一语文粤教版选修2 教案:《原毁》(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川省射洪县射洪中学高一语文粤教版选修2 教案:《原毁》(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17 、原毁 高勇 二、释题: 原毁是韩愈的“五原” ( 原性原道原毁原人原鬼 ) 之一,“毁”就是诽谤、诋毁,“原”就是推究、探求,“原毁”就是探求诽谤滋生的根源。作者是有感而发:安史之乱后,唐朝执政者及世族大地主结党营私,而由于上层统治者求全责备,下层地主阶层很难登上政治舞台,即使得官,也“动而得谤”,屡遭排挤。面对这样的现实,韩愈写下此文,希望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抑制诽谤的滋生。 四、结构层次: 第一段,先提出 古之 君子待己“重以周”,待人“轻以约”的原则。然后分三层来论述。 第一层先总论责己、待人的正确原则及其效果。责己“重以周”,所以自己不懒惰松懈;待人“轻以约”,所以别人乐于做好事,从于己、于人都有好处这一结果,肯定了 古之 君子立身处世的可贵精神。 第二层,举例论证。 古代的 君子以圣人舜和周公为榜样,在比较中揣摩舜和周公之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去掉自身不如舜、周公的地方,保持、发扬接近圣人的优点。指出要采取“责”“求”“去”“就”等具体行动。最后以反问句“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 ”作结。 第三层,着重谈宽于待人。先从横的方面论对别人的宽厚:“取其一不责其二”,再从纵的方面说 明古之 君子“待人也轻以约”:“即其新不究其旧”。又写到 古之 君子只怕别人得不到为善益处的焦虑心情:“恐恐然惟惺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第一段先树起正面的楷模,说明要根除诽谤之滋生,要 向古之 君子学习,待己、待人分别采取“重以周”、“轻以约”的正确态度,也为下文破题作了铺垫。 (板) 古之 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其责己也重以周:高标准、严要求 其待人也轻以约:低标准、不苛求、与人为善 1 、 /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责:责备,要求。重:严格。周:周密、全面。待:对待,要求轻:宽容约:简少。 古时候的 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又简约。 2 、 / 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严格而全面,所以就不怠惰;宽容又简约,所以别人就愿意做好事。 / 闻古之人有舜者,其为人也,仁义人也;求其所以为舜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 求:寻求。所以:的原因,的道理。是:这样。 听说古代的圣人舜,他的做人,是个仁义的人。探究舜所以成为圣人的原因,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个人,我 也是个人,他能这样,我却不能这样!” 3 、 / 早夜以思,去其不如舜者,就其如舜者。 以:而,连词,表修饰。就:追求,仿效。早晚都在思考,去掉那不如舜的行为,发扬那些与舜相似之处。 / 闻古之人有周公者,其为人也,多才与艺也 (他们)听说古人中间有个叫周公的,他的做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4 、 / 求其所以为周公者,责于己曰:“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早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 探究他之所以成为周公的原因,就要求自己说:“他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他能这样,我却不能这样!”早晚都在思考,去掉那不如周公的地方,发扬那些与周公相似的地方。 5 、 / 舜,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周公,大圣人也,后世无及焉;是人也,乃曰:“不如舜,不如周公,吾之病也。” 焉:代词,他。 › 是人:这人,指上文所说的“ 古之 君子”。 › 病:弊病,缺点。 舜,是大圣人,后代没有能赶得上他的,周公,是大圣人,后代没有能赶得上他的;这些君子却说:“赶不上舜,赶不上周公,就是我的缺点。” / 是不亦责于身者重以周乎? 这不就是要求自身既严格又全面吗? 6 、 / 其于人也,曰:“彼人也,能有是,是足为良人矣;能善是,是足为艺人矣。” 是:这。 › 足:足够,足以。 他对待别人,说道:“那个人啊,能有这点,这就足够算是个善良的人了;能擅长这个,这就足够算是个有才技的人了。” / 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为善之利。 即:就看。(他们)只要求别人有某一个方面的长处,而不苛求他的其它方面;就他现在的(表现)看,不追究他的过去,提心吊胆只害怕别人得不到做好事应得的益处。 7 、 / 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其于人也,乃曰:“能有是,是亦足矣。”曰:“能善是,是亦足矣。” 易:容易。 › 修:学习,求进步。 › 能:学会,掌握。 一件好事是容易做到的,一种技能是容易掌握的,他对待别人,却说:“能够有这样的优点,这就够 了。”又说:“能够擅长这个,这就够了。” / 不亦待于人者轻以约乎! 这不也就是要求别人宽容又简少吗? 第二段,写今之君子责人详,待己廉,与 古之 君子相反。 本段可分三层。 第一层先提出观点:“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作为 古之 君子的对立面,今之君子由于采取了责人待己的错误做法,所以于人、于己都不利。 第二层谈待己“廉”,自己没有优点,没有本领,却自我满足,自欺欺人。 第三层谈“责人详”,即对别人的优点和本领,视而不见或尽量贬低,以要求圣人的标准要求别人。 第二段开始破题,摆出了“毁”的具体表现,谴责了“今之君子”嫉善妒能的恶劣行径。 (板)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待己廉:低标准、无要求 责人详:高标准、苛责人、惧人闻达 (同第一段形成古今鲜明对比,揭示出当时毁谤成风的情况。) 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现实后果会是什么? 对人求全压制人才 责己太宽骄横自是 1 、 / 今之君子则不然,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 详:详尽、全面。廉:少。 现在的君子可不是这样,他要求别人周详,他要求自己很少。 / 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 自取:自己取得(进步或收获)。(对别人要求)周详,所以别人难以做好事;(对自己要求)很少,所以自己的收获就少。 2 、 / 己未有善,曰:“我善是,是亦足矣。”己未有能,曰:“我能是,是亦足矣。” 自己没有什么优点,说:“我擅长这个,这就足够了。”自己没有什么才能,说:“我掌握了这个 本领,这就够了。” / 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未少有得而止矣,不亦待其身者已廉乎? 以:来,表目的的连词。欺于人:欺骗别人。少:稍。已:太、甚,表程度的副词。 对外欺骗别人,对内欺骗良心,还没有多少收获就停止下来,这不就是要求自身太少了吗? 3 、 / 其于人也,曰:“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不足称:不值得称赞。用:功用,本领。 他们要求别人,说:“他虽然能做这个,但他的人品不值 得赞美;他虽然擅长这个,但他的本领不值得称赞。” / 举其一不计其十,究其旧不图其新,恐恐然惟惧其人之有闻也。 计:考虑。图:考虑。闻:名誉、声望。 抓住他一方面的欠缺而不考虑他多方面的长处,只追究他的过去而不考虑他的今天,提心吊胆只怕别人有声望。 4 、 / 是不亦责于人者已详乎? 这不是要求别人太周全了吗? / 夫是之谓不以众人待其身,而以圣人望于人,吾未见其尊己也。 谓:称做,叫做。身:自身,自己。 这就叫不用一般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却用圣人的标准希望(苛求)别人,我没有看出他是尊重自己的啊! 第三段,破题目中的“原”,推究“毁”的思想根源。作者认为“毁”的思想根源在于“怠”与“忌”。分三层来论述。第一层先从道理上作理论性的概括:“怠”的结果自己不能进德修业,“忌”的结果害怕别人进德修业。第二层以破“忌”为主,作者用自身经历作例证,分析“忌”的心理及表现。第三层得出结论:“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由此引发感慨:读书人处于这样的环境,希望名誉光大,道德传扬,太难了 ! (板)本文的中心论点?(用原文回答) 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怠自己不求进步(不能修) 忌害怕别人有进步(畏人修) 揭示不正之风的社会根源及危害 1 、 /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虽然这样,这样做是有根有源的,这根源就是所说的怠惰和忌妒啊。 / 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修:学习,求进步。 怠惰的人不能有进步,而忌妒的人害怕别人有进步 / 吾尝试之矣,尝试语于众曰:“某良士,某良士。” 我曾经试验过了。曾经试着对大家说:“某人是好人,某人是好人。” 2 、 / 其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矣。 应:附和。与:党与,朋友。然:这,指代“其人之与”。然:这,指代“其所疏远”。是:这,指代以上三种情况。 那随声附和的,一定是他的朋友;要不,就是和他疏远,和他没有相同利害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属于这三种情况,那么强硬的人一定从嘴里说出愤怒的话,懦弱的人一定会从 脸色上露出愤怒。 3 、 / 又尝语于众曰:“某非良士,某非良士。” 我又曾经对大家说:“某人不是好人,某人不是好人。” / 其不应者,必其人之与也;不然,则其所疏远,不与同其利者也;不然,则其畏也。不若是,强者必悦于言,懦者必悦于色矣。 那不随声附和的人,一定是他的朋友;要不,就是和他疏远,和他没有相同利害的人;要不,就是害怕他的人。如果不属于这三种情况,强硬的人一定会连声赞同,懦弱的人一定会喜形于色。 4 、 /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是故:这个缘故,因此。修:治理。 因此,事情办好了,诽谤便随之产生;品德高尚了,诋毁也就随之而来。 / 呜呼!士之处此世,而望名誉之光,道德之行,难已。 已:矣。 唉!读书人生活在这样的世界上,却希求名誉昭著,道德畅行,真是难啊! 第四段:阐明写作意图,把根绝毁谤提高到治国之道的高度来认识。 作论的缘由 韩愈把希望寄托在“将有作于上者”,即统治集团中有所作为的领导者,要他们破除世俗的偏见,不以社会的毁誉取人。这表达了韩愈个人的愿望,也表达了以他为代表的依靠自己的努力而奋斗进取的下层知识分子的愿望 1 、 / 将有作于上者,得吾说而存之,其国家可几而理欤。 有作:有作为。存:留心、牢记。几:差不多。理:治,平定。 居于上位而将要有作为的人,听取我的说法而记在心中,那国家就可以差不多治理好了。 五、主题: 本文从待人、对己两个方面,通过古、今“君子”的对比,指出他们的不同表现和态度,进而得出“怠”与“忌”乃是毁谤根源的结论。希望能引起上层统治者的重视,抑制诽谤的滋生。 原毁脉络 第一段: 古之 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第二段:今之君子待人待己的态度 第三段:揭示“毁”的社会根源及危害 根源怠与忌 危害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第四段:写作意图及改变这种风气的殷切愿望 (论“毁”与“国治”) 六、写作特点: 1 、鲜明的对比。 “ 古之 君子”与“今之君子”构成贯穿全文的对比。 古之 君子,责备自己很重,很周全,要求很严格,对待别人,很宽,很随和,毫不苛求;今之君子,要求自己很低,要求别人却很苛刻。这中间,段与段,层与层都采用对比写法, 古之 君子责己“重以周”与待人“轻以约”,今之君子则相反。“重”与“轻”,“周”与“约”又构成具体的对比。古、今君子的具体行为亦构成对比。逐项对比,使问题的正反两面都得到淋漓尽致的阐发,作者的爱憎褒贬之情也愈益强烈。 2 、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本文的重点并非是赞颂 古之 君子,而是抨击今之“君子”的责人详,待己廉,在于挖出其思想根源,因而文章对此着重予以论述。“毁”的思想有两方面,但主要是“忌”,文章对“怠”一笔带过,而着重分析了“忌”。 3 、寓理于形。 虽是说理文,但作者善于运用形象的手法来讲道理。如语言描写,第一段穿插了 古之 君子责于己的话:“彼,人也”如行为描写,“日夜以思,去其不如周公者,就其如周公者”。如情景描写,写作者当着众人的面评论某人为“良士”或“非良士”,众人或表态或不表态,其心情都是嫉妒。 七、参考答案 第一题 命题意图:本题意在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借助课本知识来观照现实,评价生活现象,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律己严格,待人宽和。 参考答案:开放性题目,见仁见智,不拘一格,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第二题 命题意图:了解对比、排比的表达作用,在今后的写作中自觉地加以运用。 参考答案:文中例子如“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其责人也详,其待己也廉。详,故人难于为善;廉,故自取也少”,“外以欺于人,内以欺于心”,“彼虽能是,其人不足称也;彼虽善是,其用不足称也” ( 学生可自行补充 ) 对比使事物的性质特征更为分明,排比语气更为强烈,文章更有气势,加强了表达效果。 第三题 命题意图:积累文言词汇,培养和提高推断能力。 参考答案: 1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相同 2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 相同 3 虽然,为是者有本有原,怠与忌之谓也。 相同 4 是故事修而谤兴,德高而毁来。 相同 第四题 命题意图:通过断句标点,体会文言文语气,注重句式关系,从而把握文段大意。 参考答案: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有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日天小者,非天小也。彼以煦煦为仁,孑孑为义,其小之也则宜。其所谓道,道其所道,非吾所谓道也;其所谓德,德其所德,非吾所谓德也。凡吾所谓道德云者,合仁与义言之也,天下之公言也。老子之所谓道德云者,去仁与义言之也,一之私言也。 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