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2:《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上传人:青山 文档编号:1452454 上传时间:2019-10-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2:《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2:《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北京版必修2:《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设计 原太栋 高二语文集体备课课题:梦游天姥吟留别主备人:原太栋时间:2008年8月28日星期四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进入诗人描绘的梦境,品味诗人借以抒发的情怀。2、欣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感受诗人的艺术风格。 3、拓宽视野,走进李白。教学重点:反复诵读,进入诗人描绘的梦境,品味诗人借以抒发的情怀教学难点:探究梦境与诗歌主旨的内在联系。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提示背景1、师生齐背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是李白理想破灭,离开长安这个伤心之地时所做的诗。你从中感受到诗人怎样的情怀?2、知人论世 李白早年就有济世的抱负,但不屑于经由科举登上仕途,而希望由布衣一跃而为卿相。因此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这是他一直都没有放弃的一个信念)的政治思想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此广造声誉,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当他得知自己被玄宗召幸时,曾写诗道:“仰天大啸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同时,李白对这次长安之行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给妻子的留别诗别内赴征中写道:“归时倘佩黄金印,莫见苏秦不下机。”李白初到长安,也曾有过短暂的得意,但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天宝三年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李白离开长安后,先到洛阳与杜甫相会,结下友谊。随后又同游梁、宋故地,这时高适也赶来相会,三人一同往山东游览,不久杜甫西入长安,李白南下吴、越。这首诗就是他行前写的。二、诵读与品味 1、学生朗读 朗读指导:这首诗形式错落,屈伸自如,语言富有自然节奏感,朗读时应有意识地注意语感流动,把握语言的节奏、音调、情态和诗人感情的巧妙配合。如“天姥连天向天横”,一句用三个“天”字,很能加强气势。主体是七言,夹用几句五言,就足以使诗的节律灵活多变,足以显示那种轻快、欢愉的心情,如“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等。在诗的情景、节奏到了紧张、急迫时,就改用 四言。如“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无不声情一致,情随声出。写洞天之中幻景,形象既取材于楚辞 九歌,语言也就出现以“兮”字为特征的骚体句法。诗通常多为两句配合,双句押韵。本诗基本如此,但结尾时却出现“别君去时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三句全押以单数配合的特殊情况。这种形式上的不平衡,也正好用以显示诗人内心情绪的激动不平。全诗有两句用九字句:一是“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恰好借长句表现神仙纷至沓来的景象,句中用了“之”“兮”“而”等虚词,又使节奏舒缓;另一句是“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用以表达诗人毅然不顾的昂扬态势。简言之,就是: 用“畅”与“涩”来表其心。如:“天姥连天东南倾”“别君去兮访名山”于畅中见其势;“忽魂悸烟霞”于涩中见其情。 用“轻”与“重”来抒其意。如:“安能摧眉开心颜”重读中抒其胸臆;“我欲因之梦闻天鸡”轻读中见轻松畅快。 用“长”与“短”来传其情。如:“开心颜”声音的延长,余韵无穷;“列缺霹雳轰然中开”短音字字铿锵。2 、教师范诵提出问题: 你能根据题目,理出本诗的行文脉络吗?入梦缘由梦游历程梦醒时分悟梦留别 3、学生自由诵读指导语:“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李白是唐朝的太阳。且听几句评语: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杜甫)酒入愁肠,七分化作月光,余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在这首诗中,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动,找出来给身边的同学说说。主旨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摧眉折腰”,即低头弯腰。这把那阿谀奉迎,吹牛拍马,丧失人格尊严的奴颜婢膝的丑态形象化。这两句是诗人对权贵的傲视,对污浊社会的抗议,对自己崇高人格的捍卫,表现了诗人傲岸的性格和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三、 探究与对话 主问题设计:本诗是一首留别诗,诗人没有直接写离别,而是先极力铺写了一个梦游仙境,其意何在? 看法一: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推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看法二:李白早年就有济世安邦的抱负,但他不屑于通过科举登上仕途,而是希望由布衣一跃而成为卿相。因此,他漫游全国各地结交名流,以扩大声誉。天宝元年,经友人推荐,被唐玄宗召入长安,李白以为大展抱负的机会来了,他也的确曾有过短暂的得意,然而不久他就发现李隆基仅只把他当作供己消遣的御用词人。同时李白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酒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招致他们的排挤。甚至连玄宗也开始对他不满,因而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逐出京城。在这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里,李白亲眼目睹了统治集团内部的昏庸腐败,宫廷生活的残酷斗争。第二年,李白借离开东鲁,南游吴越之际,写下了这首“留别”诗,诚挚地向亲友们表明了自己蔑视权贵,傲岸不屈,与宫廷生活彻底绝裂的态度。因而我们亦可以把作者的梦境理解为是对他一年前的宫廷生活的折射。从“一夜飞度镜湖月”中我们仿佛看到李白入京的快乐。而当他进入宫廷却发现他曾经热切向往的上流社会原来并非那么美好,从“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等森然恐怖、风雨欲来的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宫廷生活的明争暗斗、冷酷无情和李白处境的孤危。虽然仙人们聚合的场面其乐融融,然而放浪不羁、桀骜不驯的李白却无法与他们合拍,正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写到的:“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诗人被排斥在外,只能作为上流社会的旁观者,但他更是清醒者,他的及时梦醒即表明了与这种生活的彻底绝裂。清代陈沆诗比兴笺中却云:“太白被放以后,回首蓬莱宫殿有若梦游,故托天姥以寄意。”李白在许多诗里直言不讳的说过,供奉翰林不过是一场梦。如“一官即梦寐”;“鲁客向西笑,君门若梦中”(鲁中送二从第赴举之西京)。 分问题设计:(一)诵读探究段 问题1:题为“梦游天姥”,为何开篇要“谈瀛洲”? “烟涛微茫”的瀛洲与“云霞明灭”的天姥同样神秘美妙。然而瀛洲的“信难求”让人却步,而天姥的“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以瀛洲陪衬天姥,以虚衬实,给天姥山蒙上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自然引起下面的梦游。 问题2:除瀛洲外,诗人还提到了哪些山?有何作用? 还提到了五岳、赤城和天台,从而衬托了天姥的雄峻巍峨,进一步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二)诵读探究段 问题:如此神秘美妙、雄峻巍峨的天姥山如何不让作者魂牵梦绕呢,于是便有了“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的奇妙梦境,本段共描绘了几幅图景?请概括。 剡溪清幽旅程奇幻洞外恐怖洞中仙乐 品味字词:飞、送、殷、粟、惊等。 “飞”“送”两字先后运用了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梦游路上那种急切、兴奋、轻快、神往的心情。 “殷”“粟”“惊”分别活用为动词、使动、使动。 (三)诵读探究段问题:从“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看作者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看法一:消极。梦境空虚,人生也更是梦一场,古往今来的名利权势兴亡荣枯,都像流水一样空空荡荡流逝了。李白想要寻仙访道,过隐居生活,万事不关心,所以说是消极的。 看法二:积极。“且放”只是暂时放一下,只要有机会,我还会回来的,因为李白是一个有大志向的人物,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相信长风破浪会有时。 看法三:于消极中藏积极。诗中说“东流水”,我们可以看作是写其建功立业思想的紧迫感。“东流水”是有人生几多失意的消极的深沉慨叹,但也有“君子自强不息”的儒家的积极入世的精神。思想家孔子发出面对流水发出“逝者如斯夫”的感慨,就是为懈怠人生的人敲响的警钟。 四、拓展与练习拓展一:联系李白的其他诗篇,深刻感受李白诗歌的主要艺术特色艺术特色: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拓展二:李白的月亮 现代人离月亮太远了,回归唐朝的天空,我深切的感到:月亮,只有李白的圆;月亮,只有李白的亲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闻寄 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云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子夜吴歌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将进酒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欣赏:这首诗突出写一个“独”字。李白有抱负,有才能,想做一番事业,但是既得不到统治者的赏识和支持,也找不到多少知音和朋友。所以他常常陷入孤独的包围之中,感到苦闷、徬徨。从他的诗里,我们可以听到一个孤独的灵魂的呼喊,这喊声里有对那个不合理的社会的抗议,也有对自由与解放的渴望,那股不可遏制的力量真是足以“惊风雨”而“泣鬼神”的。开头两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已点出“独”字。爱喝酒的人一般是不喜欢独自一个人喝闷酒的,他们愿意有一二知己边聊边饮,把心里积郁已久的话倾诉出来。尤其是当美景良辰,月下花间,更希望有亲近的伴侣和自己一起分享风景的优美和酒味的醇香。李白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这种心情,但是他有酒无亲,一肚子话没处可说,只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邀请明月和自己的身影来作伴了。这两句是从陶渊明的杂诗中化出来的,陶诗说:“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不过那只是“两人”,李白多邀了一个明月,所以是“对影成三人”了。然而,明月是不会喝酒的,影子也只会默默地跟随着自己而已。“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结果还只能是自己一个人独酌。但是有这样两个伴侣究竟是好的,“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暂且在月和影的伴随下,及时地行乐吧!下面接着写歌舞行乐的情形:“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月徘徊”,是说月被我的歌声感动了,总在我身边徘徊着不肯离去。“影零乱”,是说影也在随着自己的身体做出各种不很规矩的舞姿。这时,诗人和他们已达到感情交融的地步了。所以接下来说:“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趁醒着的时候三人结交成好朋友,醉后不免要各自分散了。但李白是不舍得和他们分散的,最后两句说:“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无情”是不沾染世情的意思,“无情游”是超出于一般世俗关系的交游。李白认为这种摆脱了利害关系的交往,才是最纯洁的最真诚的。他在人间找不到这种友谊,便只好和月亮和影子相约,希望同他们永远结下无情之游,并在高高的天上相会。“云汉”,就是银河,这里泛指远离尘世的天界。这两句诗虽然表现了出世思想,但李白的这种思想并不完全是消极的,就其对社会上人与人之间庸俗关系的厌恶与否定而言,应当说是含有深刻的积极意义的。这首诗虽然说“对影成三人”,主要还是寄情于明月。李白从小就喜欢明月,古朗月行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在幼小的李白的心灵里,明月已经是光明皎洁的象征了。他常常借明月寄托自己的理想,热切地追求她。把酒问月一开头就说:“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这首诗里也说:“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他想攀明月,又想揽明月,都表现了他对于光明的向往。正因为他厌恶社会的黑暗与污浊,追求光明与纯洁,所以才对明月寄托了那么深厚的感情,以致连他的死也有传说,说他是醉后入水中捉月而死的。明月又常常使李白回忆起他的故乡。青年时代他在四川时曾游历过峨眉山,峨眉山月给他留下深刻的印象。他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其中说“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很为人所传诵。他晚年在武昌又写过一首峨眉山月歌,是为一位四川和尚到长安去而写了送行的。诗里说他在三峡时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峨眉山月万里相随,陪伴他来到黄鹤楼;如今又遇到你这峨眉来的客人,那轮峨眉山月一定会送你到长安的;最后他希望这位蜀僧“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明月是如此地引起李白的乡情,所以在那首著名的静夜思中,才会说“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看到明月就想起峨眉,想起家乡四川来了。明月,对于李白又是一个亲密的朋友。梦游天姥吟留别里说:“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在另一首题目叫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宿置酒的诗里,他又说:“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简直是以儿童的天真在看月的。更有意思的是,当他听到王昌龄左迁龙标的消息后,写了一首诗寄给王昌龄,诗里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在李白的想象里,明月可以带着他的愁心,跟随王昌龄一直走到边远的地方。当我们知道了明月对李白有这样多的意义,也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在月下独酌这首诗里李白对明月寄予那样深厚的情谊。“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从小就与之结为伴侣的,象征着光明、纯洁的,常常使李白思念起故乡的月亮,是值得李白对她一往情深的。孤高、桀傲而又天真的伟大诗人李白,也完全配得上做明月的朋友。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