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3084666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时作业 岳麓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课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一、金属冶炼术的进步1青铜冶炼技术(1)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2)商周时期,中国的青铜铸造技术已相当成熟,不仅数量多、种类齐备,而且工艺精湛,器物造型生动。2冶铁炼钢技术: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铁器的广泛应用,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3冶炼燃料(1)早在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炼铁。(2)北宋时已相当普遍。(3)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名师点拨 商周时期虽然是青铜文明的繁荣时期,但是当时的青铜农具仍然很少,并没有大量使用,耒、耜仍是当时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商周时期的青铜主要是用于铸造礼器、兵器、乐器、饮食器等。二、衣被天下1丝织技术:我国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1)早在上古时代,人们就学会了养蚕缫丝。(2)西周以后,丝织技术突飞猛进。(3)汉代丝绸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4)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丝织品文饰更加绚丽,极具艺术神韵。2棉纺织技术(1)宋末元初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2)元代黄道婆全面革新棉纺织技术,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能同时纺出三根纱。先进技术的推广,使江苏的松江在元明时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3)明代后期,棉布取代丝、麻、毛,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误区警示 棉花在中国种植并不是始于宋末元初,棉纺织业也不是始于宋元时期,其实中国的边疆地区,如西域早在汉代就已开始种植棉花并纺织棉布,但是中国内地棉花种植是始于宋元的。三、从烧陶到制瓷1陶器(1)陶器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2)中华先民创造了闻名于世的陶器工艺,如彩陶、黑陶和白陶等。2制瓷技术(1)东汉晚期和南北朝时期,人们已烧制出成熟的青瓷和白瓷。(2)隋唐时期,陶瓷工艺臻于成熟。唐代,制瓷业成为一个独立的生产部门。(3)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4)元代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5)明清时期创造出更丰富多样的制瓷工艺,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1家庭手工业(1)特点: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结合,其产品多供自己消费和缴纳赋税,很少进入市场。(2)评价:家庭手工业对稳定小农经济起到一定作用,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了市场发育。2官营手工业(1)发展历程西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唐宋时期出现了雇募工匠。从征役制到雇募制,是生产关系上的一大进步。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2)特点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职业世袭。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与合作细密,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官营手工业代表当时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3)局限:原料由官府提供,产品由官府调拨,采取强制工匠服役的手段,引起了工匠的不满。3私营手工业(1)发展历程春秋战国时期,私营手工业产生。明代中叶之后,私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中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2)经营方式的变化唐宋以来,商品经济繁荣,私营手工业的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到明中后期,私营手工业中孕育出了雇佣劳动关系。易混易错 雇募制雇佣制产生的领域不同:雇募制产生于官营手工业,而雇佣制产生于民营手工业。性质不同:雇募制下工匠虽有一定的人身自由,但本质上仍属于封建生产关系的范畴,而雇佣制下工匠有充分的人身自由,属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范畴。主题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及特点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地位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大作坊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至明代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代表我国古代手工业最高水平私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明中叶后占据主导地位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一直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中材料一公食贡,大夫食邑,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国语晋语材料二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材料三(官府工匠)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材料四鲁国的猗顿在今山西运城一带经营池盐起家。邯郸的郭纵以冶铁成业。管子小匡材料五明初,瓷都景德镇有官窑58座民窑不过20座明末达到二三百座,窑身比官窑大三四倍。清代御窑仅6座而民窑的规模和产量都远胜官窑。(1)材料一中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是什么?材料二、材料三反映了这种经营形态的什么特点?(2)材料四中手工业的经营形态是什么?这种经营形态是什么时候出现的?(3)材料五反映的两种手工业经营形态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答案(1)官营手工业。特点:分工细密,具有技术人才的优势。(2)私营手工业。春秋战国时期。(3)明代中叶以前,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占据了主导地位。图示法理解“古代手工业经营形态及特点”主题二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1手工业生产部门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生产技术不断进步。2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3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官营手工业发达,民间手工业处于从属地位。4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明清时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5手工业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发生相应的变化。6技术长期领先世界,产品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备受欢迎。材料一东汉晚期,成熟青瓷在上虞烧造成功,之后绵延千年,盛烧不绝(唐五代时期,越窑生产的“秘色瓷”)玲珑端巧的造型、精美繁缛的纹饰,表现了越窑鼎盛时期的制瓷水平(北宋以后)器物种类繁多,形制各异,纹饰题材众多,装饰技法丰富,是浙江青瓷史上一个集大成的时期。唐以后浙江生产的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远飘世界各地。浙江博物馆青瓷馆前言材料二万历时王世懋二酉委谭摘录说是“天下窑器所聚,其民繁富,甲于一省”,“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因而他戏称之为“四时雷电镇”。万历三十四年萧近高说:“(景德)镇上佣工,皆聚四方无籍游徒,每日不下数万人。”清代唐英在陶冶图说中也记载了当时的实况:“景德镇袤延仅十余里以陶来四方商贩,民窑二三百座,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藉此食者甚众。”(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浙江制瓷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制瓷业的发展出现了哪些特点?这能否说明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什么?答案(1)特征:历史悠久;工艺技术不断发展,产品精美;产品种类繁多;走向世界。影响:推动了制瓷技术的发展;有利于商业和城市的繁荣;促进了中外经济交流。(2)景德镇制瓷业繁荣发达(或景德镇是全国制瓷业中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产生,私营手工业者占据主导地位。不能说明。因为在全国范围内自然经济仍然占统治地位。三个“三”巧记中国古代手工业1长期以来,我国古代冶炼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南北朝时期,我国冶炼技术取得的最重要成就是()A高炉炼铁 B淬火工艺C发明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D灌钢法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A、C两项所示的技术或发明均出现在两汉时期;B项淬火工艺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灌钢法”是南北朝时期我国冶炼技术取得的成就。2两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丝绸,一千年前中国的“名片”是陶瓷,五百年前中国的“名片”是茶叶。中国最早将丝绸这张“名片”送往西方是在 ()A战国 B汉朝 C宋朝 D明朝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说明中外贸易状况,汉朝时期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加强了与西方的联系。3“绢帛绫绸叠满箱,将来裁剪做衣裳。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明邝璠的剪制诗句反映民间手工产品主要用于()A出售赢利 B自我消费C向政府交纳赋税 D捐赠礼品答案B解析“公婆身上齐完备,剩下方才做与郎”说明自己的纺织产品主要是为了自我消费。4.中央电视台在某地举行的大型专家鉴宝会上,有人拿出其收藏的一件唐代瓷器(如图)请专家鉴定。专家认为这是一件极其精致的粉彩瓷,并一口否定了该藏品的真实性,其理由应是 ()A唐代只有白瓷 B唐代只有青瓷C古代中国没有彩瓷 D唐代以后才有彩瓷答案D解析唐朝虽然有“唐三彩”,但那属于陶器,当时还没有出现彩瓷技术,更不会有粉彩。直到清朝雍正时期色彩丰富的粉彩瓷烧制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这件极其精致的粉彩瓷应是唐代以后的瓷器。5明朝中期,苏州东城“比屋皆工织作”,杭州城东北“机杼之声,比户相闻”。这反映了苏杭地区丝织业()A民营作坊兴盛 B已采用大机器生产C官府经营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答案A解析题干材料“比屋皆工织作”“机杼之声,比户相闻”反映了苏州、杭州丝织业兴盛,但其经营是分散的,属于民间手工业的经营特征,排除C。B、D两项在题干中并未体现。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五亩之宅,树墙下以桑,匹妇蚕之,则老者足以衣帛矣。孟子尽心上材料二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有时,为了技术的世代传习,官府还要干涉到某些手工业者家属的婚姻,使民间技术的传习成为顽固的传统。元稹织女词“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可见其一斑。一直到不久以前,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第一卷(1)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哪一种形态?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2)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特点?这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1)形态:家庭手工业。特点:自给自足。(2)原因:官府的立法保护及对手工业者的干涉;手工业市场狭小,手工业劳动者为防止技术竞争而采取自卫措施。影响:手工业产品往往因此保证了工艺水平,但行业之间相互隔绝,使新技术难以推广;同时因技术传承的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最终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解析第(1)问注意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五亩之宅”“匹妇蚕之”“老者足以衣帛矣”等,据此即可判断材料体现的是家庭手工业,特点则要注意与小农经济的特点相联系,即“自给自足”。第(2)问中,原因一是依据材料归纳,第一句话是关键,即“官方以法令来保护手工业技术的世代传习”;二是要综合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环境来分析,手工业市场狭小,市场竞争的需要。影响依据材料主要从消极方面来回答。基础巩固1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精美青铜器是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繁荣时代的代表作。它们铸造于()A原始社会 B商周时期C秦汉时期 D隋唐时期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周时期是我国青铜铸造的繁荣时期,故选B项。2歌谣:“黄道婆,黄道婆,教我纱,教我布,二只筒子二匹布。”描述的是 ()A西汉时期的丝织业 B北宋时期的丝织业C元代的棉纺织业 D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调动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由“黄道婆”等信息可知其描述的是元代的棉纺织业。3“今棉之为用,可以御寒,可以生暖,盖老少贵贱无不赖之。其衣被天下后世,为功殆过于蚕桑也。”这句话反映的现象是()A棉布保暖性好,可以御寒 B棉布因其实用性广为流行C棉布完全取代了丝织品的地位 D棉布功劳大于丝织品答案B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可以御寒”“生暖”“无不赖之”“衣被天下后世”,主要反映了棉布因其价廉、实用而广泛流行。4.右图是我国瓷器珍品鬼谷子下山图青花瓷罐,在英国佳士得拍卖行露面仅8分钟就被一神秘买家以2.3亿元人民币的天价拍走,成为目前已知的拍价最高的中国瓷器。该瓷罐烧制时间应该在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汉朝答案C解析青花瓷属于彩瓷,是在元朝出现的。5明代中期以后,民营手工业在许多行业取代以前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A官营作坊产品有限 B商品经济的发展C资本主义的萌芽 D民营作坊工人增加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因为正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官营手工业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才为民营手工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资本主义萌芽打下了基础。能力提升6中国的青铜器之多之重要,在世界上是少有的。古书说:“国之大事,在祀在戎。”从下面的几幅青铜器皿图片可以看出,当时我国的青铜器主要是 ()A礼器和兵器 B农具和酒器C礼器和农具 D兵器和农具答案A解析“国之大事,在祀在戎”,“祀”指祭祀,“戎”指战争。再结合图片信息,可知当时的青铜器主要是礼器和兵器。7元朝时期,我国农业史发生了一个重大的变化,就是蚕桑业生产趋于萎缩,主要原因是()A元朝限制对外贸易,丝绸外贸停滞B蒙古贵族喜欢皮毛衣服,对国人产生巨大影响C元朝统治野蛮落后,社会生产破坏严重D棉花种植面积扩大,棉纺织技术进步答案D解析“蚕桑业”是指丝织业,元代棉花种植范围扩大,棉纺织技术先进,导致丝织业萎缩,D项符合题干要求;A项不符合史实;B、C两项与题干要求不符,故选D项。8.右图瓷瓶为宋朝的钧瓷。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 ()A官营手工业B民营手工业C家庭手工业D瓷器工场答案A解析钧瓷无论是质量还是艺术价值都是首屈一指的,这样的产品最可能产生于官营手工业中,官营手工业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商代是高度发达的青铜时代。商代青铜制造业已具有相当规模,青铜器种类增多,制作精巧,造型准确,器身上还出现了粗疏的动物纹或几何纹。这时期青铜器的突出特点是,器物上的铭文长,有的多达三四百字。它生动具体地补充了西周文献记载之不足,为研究西周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原始资料。人教版高中新课标历史必修2教师用书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商周时期青铜器发展状况及铸造的主要特点。(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制瓷业的发展特征。(3)从上述材料中你能得出有关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哪些认识?答案(1)发展状况:青铜器铸造进入高度发达、繁荣时期。主要特点:规模大;技术先进并不断发展;种类多;造型美观;西周的青铜器大多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2)中外交流频繁;引进西方原料改进生产工艺。(3)我国古代传统手工业技术领先世界;手工业品丰富了中外各国人民的生活;青铜铸造、丝织业和制瓷业是我国传统手工业的主要代表。一、课中思考题1比较各种衣被原料,你能说出棉花和棉布后来居上、盛行时的原因吗?(教材第17页)提示一是从丝、麻、棉等衣被原料及成品的特点入手,可得出;棉布价廉于丝,质优于麻,成为人们普遍接受并欢迎的衣着材料和御寒品;二是从棉纺织业发展的过程技术改进以及与植棉地区扩大的关系入手。宋末元初,棉花种植由边疆地区迅速向内地传播,棉纺织业成为产棉区的主要副业,松江地区成为全国最大的棉纺织业中心。黄道婆发明了捍、弹、纺、织工具,在绵纺织工艺上为技术革新做出了贡献。明政府推广植棉,棉花种植遍及南北各地,棉织物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2从生活需要出发,想一想,陶器为什么恰好在农业生产出现的新石器时代被发明出来?(教材第17页)提示可以从以下四方面分析:(1)新石器时代所达到的生产力水平,是在农业和畜牧业不但发生分工而且各自有了初步发展的情况下出现的;(2)先民们已形成初具规模的定居生活;(3)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类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对泥土的物理、化学特性有了较多的了解;(4)到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有了几十万年用火的经验,了解到火不但能御寒、驱走野兽、烧烤食物,还能改变物质的性能,并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控制火。3官府为什么要经营、控制手工业?(教材第18页)提示小农经济状态下的家庭手工业生产规模小,技术水平低,不能满足官府的需要;集中人力物力,生产满足统治阶级享乐需要的奢侈品;专制社会高度集权的体制也有一定影响。二、阅读与思考(教材第20页)想一想,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特点?这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提示(1)原因:小农经济及农耕文化自我封闭和保守性的大环境影响,官府的干涉和控制,手工业内部错误的竞争观念,等等。(2)影响:有利于工艺传承,保证工艺水平;但另一方面,从长远来说,它妨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三、自我测评(教材第20页)1简述中国古代在冶炼、纺织、制瓷等手工业部门中的主要成就。提示(1)青铜:商周时期有辉煌的青铜文明,技艺成熟,数量多,种类齐备,工艺精湛,造型生动。(2)冶铁业:春秋时期,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铜的技术。南北朝时期的灌钢法,使钢的产量和质量大大提高,达到当时世界先进水平。16世纪以前中国的炼钢技术一直保持世界领先地位。我国是世界最早使用煤进行冶铁的国家。(3)纺织:我国是世界上最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早在上古时代,人们就学会养蚕缫丝了。汉代时期,丝绸就远销欧洲,使中国获得了“丝国”的称号。唐代出现的缂丝技艺,色彩鲜明,纹饰绚丽,极具艺术神韵。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捍、弹、纺、织”工具,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使松江棉纺织业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中心。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4)瓷器:古代先民创造了闻名于世的陶器工艺,如彩陶、黑陶、白陶。东汉时烧出了成熟的青瓷。南北朝时烧出白瓷,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隋唐时期,瓷窑遍布全国,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元代烧出著名的彩瓷。明清时期,又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在古代,中国的瓷器大量出口,成为中华文明的象征。2总结官营手工业和私营手工业的发展演变历程,分析各自的经营特点。提示官营手工业。发展演变历程:西周时,官府统一经营管理手工业一直到明代前期为止,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的主导地位;明代中叶开始,官营手工业日趋萎缩。经营特点:按行业设立车正、陶正等工官管理具有各种技艺的工匠;工匠集中在官府设立的作坊内,接受工官监督,使用官府供给的原料,制作加工官府指定的产品;工匠职业世袭;官营手工业生产范围广泛,规模庞大,分工细致,代表着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但官营作坊不计成本,不入市场,缺乏竞争,采取强制劳动和超经济剥削手段,弊端丛生。常引起工匠激烈反抗,产品质量低劣,生产效益低下。私营手工业。发展演变历程:春秋战国时期,私营手工业勃然兴起,此后生产规模、范围日益扩大;唐宋以来,私营手工业显著发展,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程度大大加深。到明代中叶以后,逐渐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了手工业中的主导地位。经营特点:唐代以前,主要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的形式进行;至明代中后期,雇佣众多工人的大规模手工作坊或工场日益增多,并从中孕育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