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D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3074898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3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D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D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新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D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D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 (2分)小华同学对下图所示的水利工程、农业工具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认识和思考,其中正确的是( )A . 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出现B . 都江堰是防洪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C . 它们都提高了农业生产力D . 看来中国只在这两朝代时能“以农为本”2. (2分)刘德华在电影墨攻中扮演了一位墨家的学者,组织了对赵国进攻的反抗,以下哪点是符合他的观点的( )A . 主张民贵君轻B . 兼爱、非攻,反对掠夺战争C . 利用自然为人类服务D . 主张政治改革3. (2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的标志是( ) A . 制度的变革B . 手工业的发展C . 商业和城市的发展D . 铁犁牛耕的出现4. (2分)郡县制开创于( )A . 西周B . 战国C . 秦朝D . 西汉5. (2分)下图是历史课堂上同学们整理的学习笔记,据此判断他们正在学习的历史人物是( ) A . 秦始皇B . 汉武帝C . 唐太宗D . 武则天6. (2分)从东汉桓帝(永寿二年)到西晋统一前的125年间,全国人口减少了3390多万,平均每年减少近28万。这一时期人口大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 政局动荡战乱频繁B . 人口南迁土地荒芜C .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D . 经济重心完成南移7. (2分)唐朝堪称世界工艺珍品的陶瓷制品是( )A . 青瓷B . 白瓷C . 青花瓷D . 唐三彩8. (2分)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说:“在许多方面,宋朝在中国都是最令人激动的时代,它统辖着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创新和文化繁盛期。”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宋朝“创新和文化繁盛”的是( )A . 出现了最早的纸币B . 火药开始用于军事C .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D . 形成了词创作的繁荣局面9. (2分)下图中海域自古就是中国领土,其中的郑和群礁见证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这一壮举( ) A . 加强了七大洲之间的联系与交流B . 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C . 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D . 开通了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通道10. (2分)刘锐同学从图书馆借来了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准备写一篇历史论文,下列论文题目最符合刘锐同学想法的是( )A . 浅议特务机构B . 古代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 . 明清的君主专制D . 清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11. (2分)某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以下属于“最初的一步”的是 ( )A . 开放上海为通商口岸B .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设厂C . 赔偿白银四亿五千万两D . 准许外国军队保护使馆界12. (2分)“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翻。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人物是( ) A . 关天培B . 林则徐C . 邓世昌D . 左宗棠13. (2分)对下面年代尺上提供的时间,解读准确的是( )A . 1842年,中英之间爆发鸦片战争B . 1901年,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C . 1901年,中国被迫签订辛丑条约D . 1895年,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4. (2分)“中国不再隶属于任何天子、或任何王朝,而归属于全体民众。”这描述了哪一历史事件的意义( )A . 戊戌变法B . 辛亥革命C . 新文化运动D . 新中国成立15. (2分)“是考验中国红军男女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人类伟大史诗。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也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 井冈山会师B . 挺进大别山C . 长征D . 渡江战役16. (2分)下列选项与右图所示历史事件相关的是( )A . “两湖战场 北伐 铁军称号”B . “ 东北 柳条湖 局部抗战”C . “宛平 卢沟桥 全国性抗战”D . “刘邓大军 大别山 战略反攻”17. (2分)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 )A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 土地改革的完成C .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D . 中共十三大的召开18. (2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下列属于此类活动的是( )A .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 参加日内瓦会议C . 参加万隆会议D . 承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19. (2分)在我国最先“分田到户”,揭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序幕是在( )A . 湖北省幸福村B . 江苏省华西村C . 河南省临颍县D . 安徽凤阳小岗村20. (2分)列表总结是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历史知识总结正确的有( )序号历史事件标志1949年开国大典新中国成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52年土地改革完成几千年的封建土地制度被彻底消灭了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进入了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1997年我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完全终结A . B . C . D . 二、 非选择题 (共4题;共90分)21. (20分)毛泽东的诗词是记载中国革命伟大历程的史诗,请阅读以下诗词并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修铜一带不停留,便向平浏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沉,霹雳一声暴动。西江月秋收暴动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材料三: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狮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是毛泽东领导发动的哪一次武装起义?在起义失败后,他率军建立了哪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红军“远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在远征途中中国共产党在哪里召开了攸关生死的转折性会议?(3)材料三中的“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是解放战争中的哪一战役的辉煌战果?今天的北京在当年又是通过哪一战役实现解放的?(4)请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由国民党领导中国革命失败,到中国共产党取得伟大的胜利,你有何感想?22. (25分)唐朝,一个不筑长城的统一王朝,她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吾为官择人,惟(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资治通鉴卷一九四材料二: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唐杜甫忆昔材料三:材料四: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锂。唐周匡物及第谣材料五: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1)材料一是唐太宗哪项治国政策的体现?结合所学知识,试概括他治理国家的其它政策。(2)材料二中的唐诗描述的是哪一盛世局面?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面对国家的富裕局面,这位皇帝提出了怎样的消费理念?(3)农业工具的创新极大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材料三中唐朝出现的图一和图二所示的两种新农具分别是什么?(4)材料四中的唐诗体现了当时哪种选官制度?这一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5)写出材料五中这位“伟大僧人”的名字。这位“伟大僧人”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前往哪个国家“求知”?他有什么精神值得我们学习?23.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商君书材料二:项目主要内容政治确立 ,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 特权改革 , 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 , 禁止私斗经济废除 , 允许土地 鼓励 , 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 军事奖励 , 对有军功者授予 材料三: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资治通鉴(1)材料一是哪位政治家说的?这句话反映了哪家学派的思想? (2)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变法的时间是哪年? (3)将材料二表格中的变法内容补充完整项目主要内容政治确立_,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_特权改革_,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_,禁止私斗经济废除_,允许土地_鼓励_,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统一_军事奖励_,对有军功者授予_(4)根据材料三,“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的目的是什么?这次变法影响如何? 24. (20分)材料一: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斤买一斤斤斤不连。横批:已经过去。1979年安徽某农舍的春联材料二: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20世纪80年代新兴的现象材料三:八十年代学广东,九十年代学浦东20世纪末流行的民谣请回答:(1)材料一中农民所流露出的心情是由党在农村实施了哪一项具体政策带来的?(2)材料二中的现象说明党在农村已探索出的致富新路是什么?(3)材料三中的“广东”与“浦东”在当时有何领先之处?(4)今天,为了进一步促进城乡的持续发展,请你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第 13 页 共 13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20题;共4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二、 非选择题 (共4题;共90分)21-1、21-2、21-3、21-4、22-1、22-2、22-3、22-4、22-5、23-1、23-2、23-3、23-4、24-1、24-2、24-3、24-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