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3064565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223.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学复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教育学复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教育学复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2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 1.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 C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2. 昆体良的( A ),比较系统的论述了有关儿童教育的问题,被称为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著作A雄辨术原理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教育论3. 标志着教育学科成为独立学科的教育著作是( A )。 A. 大教学论 B. 普通教育学 C. 大教育论 D. 教育论 4.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 B ) A. 康德论教育 B. 普通教育学 C. 教育漫话 D. 爱弥儿 5. 大教学论被看成是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它的作者是( B ) 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康德 D. 培根6. 柏拉图的名著是( A ) A. 理想国 B. 政治学 C. 伦理学 D. 爱弥儿 7. 首次提出并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是:(A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卢梭 D孔子8. 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思想是我国的教育著作( B )。A师说 B学记 C论语 D大学9. “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这句话出自( D )。 A学记 B论语 C五经四书 D说文解字10. 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英国教育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 B )。A爱弥尔 B教育漫话C大教学论 D教育论11.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 D )。A社会科学 B自然科学 C交叉科学 D人文科学 12.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C ) A. 大教学论 B. 论演说家的培养 C. 学记 D. 劝学 13. 法国著名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是( C ) A. 教育漫话 B. 大教学论 C. 爱弥儿 D. 普通教育学 14. “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一句出自( C ) A. 论语 B. 学记C.孟子尽心上 D. 劝学篇15. 我国最早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 B ) A. 论语 B. 学记 C. 孟子 D. 中庸 16. 主张“原始教育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观点的是( B ) A.生物起源说 B.心理起源说 C.劳动起源说 D.关系起源说17. 教育的生物学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A ) A. 利托尔诺 B. 孟禄 C. 高尔顿 D. 达尔文 18. 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A ) A. 生物起源说 B. 神话起源说 C. 心理起源说 D. 劳动起源说 19. 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是( C ) A. 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B. 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 C. 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D. 教材和教法 20. 从形式上说,教育影响是指( C ) A. 教育内容 B. 教育对象 C. 教育手段 D. 教育原则二、判断题1早在原始社会里就出现了专门教育机构的学校教育。( )2教育是人类社会的永恒现象,它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3不同时期的教育有其不同的历史形态、特征。( )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的科学。( )5教育学和教育同时产生。( )三、名词解释1.教育: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体化的实践活动。2.教育影响: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选择、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3.教育学: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工作的学科。四、简答题1.简述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主体,他们以教育为目的把受教育者作为对象。(2)学习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3)教育影响: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一切中介的总和。2.简述教育起源的四种观点(1)神话起源说: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所创造的,教育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2)生物起源说:认为教育是物种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人类和动物共有的本能行为。(3)心理起源说:教育最初起源于原始人类的那种具有教育意味的无意识模仿。(4)劳动起源说:劳动创造了人类和社会:劳动过程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积累的经验传授给下一代。3.简述教育学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过程(1)前教育学时期-萌芽阶段: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昆体良、孔子 学记我国古代最早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古代教育学作品。(2)学科雏形时期-独立体系形成阶段:培根(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卢梭爱弥儿、康德康德论教育、裴斯泰洛齐、洛克教育漫话(3)学科形成时期:赫尔巴特(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4)教育学的多元化时期:杜威民主主义和教育 五、论述题结合实际的教育教学谈谈教育学的价值表现在哪里。p24-28 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和研究教育学,你打算怎样学好教育学? A. 1)思日常教育经验。教育的科学认识即教育学是对教育的习俗认识即日常教育经营 的一种理性反思和历史性的超越,是教育习俗性认识历史发展的必然。 2)科学解释教育问题。在教育习俗性认识中,经常是各种问题混杂在一起,根本不加以逻辑的区分和界定,因此就需要教育科学对教育问题进行界定和明确。 3)沟通教育理论与实践。启发教育实践工作者的教育自觉,使他们不断领悟教育的真谛;获得大量的家坳与理论知识,扩展教育工作的理论视野;养成正确的教育态度,培植坚定的教育信念;提高教育实践工作者的自我反思和发展能力;为成为研究性的教师打下基础。 B. 教育学是师范专业的核心课程,教育学教学是对我们师范类生进行现代教育观念,教育学知识和教育 研究意识教育的基本途径。(1)教育学有助于师范生拥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培养良好的教育素质。(2)教育学有助于师范生提高教育智慧。(3).有助于科学的教学管理(4)有助于推动学校教育改革。 C.(1)认真学习教材,深入地理解和领会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了解教育学的基本结构,要反复推敲、弄懂教材每一章节的主要内容和渗透在其中的重要观念、教育思想,注意把握教材的逻辑体系,学会独立思考。(2)联系教育实际,联系相邻学科和相关知识、信息,联系有关社会现象和问题第二章 教育功能一、选择题 1. 从教育作用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C )。A.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B.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C.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D.谋生功能和享用功能2. 提高人口质量的根本途径是(D )。A.遗传素质 B.社会环境 C.生活水平 D.教育 3. 从教育作用的对象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D )。 A.正向功能 B.筛选功能 C.协调功能 D.社会功能4. 从教育作用的方向来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正向功能和(C )。 A.正向功能 B.协调功能 C.负向功能 D.社会功能5. 与教育的个体享用功能不符的是( C )。 A.教育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 B.教育使人追求真善美C.教育不能满足人的本性需要 D.教育能让人获得幸福6. 下列不是教育的文化功能有( A )。A.谋生 B.传递 C.更新 D.创造7. “狼孩”的例子从反面说明了教育促进个体( B )功能的重要性。 A个性化 B社会化 C职业化 D主体化8. 教育的固有功能是( A )。 A个体功能 B社会功能 C正向功能 D隐性功能9. 教育再现了社会的不平等,这属于教育的( C )。 A负向功能 B社会功能 C隐性功能 D. 正向功能 10. 使人成为自由、幸福的人,是教育的( C )。 A个性化功能 B社会化功能 C个体享用功能 D人口功能 11. 通过“科教兴国”促进社会的繁荣和发展,成为我国教育( B )功能的基本方向。 A个体 B社会 C正向 D负向12. 把教育作为一种生存的手段和工具,这是指教育的( A )功能。 A个体谋生 B个体享用 C个性化 D社会化二、判断题 1. “齐家”、“治国”、“平天下”反映了“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2. 18世纪法国教育家卢梭是个人本位的代表。( )3. 德国现代教育家凯兴斯泰纳是社会本位者。( )4. 古代社会,个人没有独立的人格,教育的功能趋向只有社会本位。( ) 5. 我国的文化传统是个人本位取向。( )6. 教育对受教育者和社会的影响和作用,只有正向的促进功能。 ( )7. 教育功能从作用的呈现形式可以分为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 )8. 显性教育功能是指依照教育目的、任务和价值,教育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 ( )9. “文革”中的教育,体现了非常态教育的负向功能。 ( )10. 教育可以通过劳动力的生产和促进科学技术来促进经济的发展。 ( )三、名词解释1. 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2. 隐形教育功能:是非预期的且具有较大隐蔽性的功能。四、简答题1. 教育的个体正向功能体现在那几个方面?(1) 教育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功能A教育促进个体思想意识的社会化 B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的社会化C教育培养个体的职业意识和角色(2) 教育促进个体个性化的功能A教育促进人的主体意识的形成和主体能力的发展B教育促进个体差异的充分发展,形成人的独特性C教育开发人的创造性,促进个体价值的实现2. 教育对文化的正向功能(1) 教育的文化保存功能;(2)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3)教育的文化融合功能;(4)教育的文化创造功能。3. 教育在促进政治民主化方面的作用是?(1) 教育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2) 教育民主化本身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衡量社会民主化的重要一环。(3) 民主的教育是政治民主化的“孵化器”。五、分析题甲说:“教育就是为国家培养人才!”乙说:“教育就是为了学生个体的发展!”你赞同哪种观点?为什么,请陈述理由。P32 参考答案:这两种说法都不完全正确。我认为在论及教育的功能时首先是要坚持发挥教育的基本功能,即发挥教育对人的影响,选择教育对人正面的影响促进发展功能,即在目标上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内容上实施全面的教育内容,在过程中完成个体社会化与社会个体化过程,使人趋向真、善、美的境地。其次是要重视教育的扩展功能。即发挥教育培养社会人才,通过所培养人才的社会活动而促进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道德、人口等方面的全面进步;并充分发挥教育对社会的科技支撑与文化服务的功能,使社会朝着文明、富裕、和谐的方向前进。六、论述题1. 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谈谈怎样发挥教育对个体发展促进功能,并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其负效应。当前中国教育活动主要在学校开展,青少年作为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的生力军。学校作为青少年社会化的主要场所,负有促进青少年社会化的职责。因此,教师的言行、学校课程的设置、教育活动的开展都必须以促进青少年社会化为重要依据,注重青少年的个体发展。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还要传播社会的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使学生形成易于形成于主流社会文化要求一致的思想意识,不至于与社会脱节。我们经常看到新闻报道的学生校园暴力行为,文明的校园环境里竟然会发生这样的暴力事件?这不禁让我们反思当前的教育,除了知识的传授,我们的教育应该传递社会规范,让学生学会做人,防止个体行为偏离社会的轨道。大学生新生报道,却成了父母一个人的忙活,一些学生甚至连基本的洗衣、做饭等基本生活技能都不会,这不禁让人感到心酸。我们的教育是为了应试而应试,却忽略了对学生生活技能上的指导。因此学校应重视教育的生活指导作用,开设厨艺、野外生存、急救、人际关系处理等课程,培养学生的生存技能等,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能够过一种集体性的社会生活。每年高考填报志愿时,都成了学生最头痛的难题,选什么专业好?从小学到高中,很少有学校会开设职业规划课程,学生的兴趣和天赋没有很好地被引导,所以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大多数学生不知道自己的路在何方这样的困惑了。基础教育作为一种全面的素质教育,负有职业指导和职业定向的重要职责,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因此学生应开展兴趣班,职业规划引导班,让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课程,并事实加以鼓励与引导, 帮助学生形成较为清晰的职业规划。中国的学生只会考试,而不会提问。如何破除这一困境是中国教育前进的关键。整齐划一的教育是扼杀个性的元凶,教育要培养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的自我发展,通过个性化的教学或因材施教的方式,鼓励他们进行创新和个性张扬,为学生的潜能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通过知识的传授,促进学生的知情意、德智体全面发展,从而造就一种自由人格。克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效应,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首先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教育者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他们的人格。其次,要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如整齐划一的管理制度、扭曲的考试制度等,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再次,要纠正教育活动中失当行为,如教师素质不高、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不当、师生关系不民主、压制学生的主体自由等。2.分析中小学的教育现状,列举对学生发展起负向功能的表现,找出原因和解决问题的的对策。(1)在应试教育下,为了追求高分数,特别强调标准化教学。标准化的教学、考试就如同温柔的陷阱,过分追求客观化、规范化而束缚了人的想像力和创造性,成为扼杀创新精神的最大凶手。(2)现存教育由于某种异化而不利于学生的发展。第一,过重的学业负担、唯“智”是举的做法,使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甚至到了不能忍受的边缘,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学生体质的普遍下降和心理问题的大量出现。第二,现存学校的管理模式,只能教学生学会顺从,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培养。第三,教育的功利性使教育丧失了对生命的关怀。(3)克服教育对个体发展的负向功能,关键是进行教育内部的改革。首先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把学生的需要当作第一需要,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其次,要改革不合理的教育制度,尊重学生的差异,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再次,要纠正教育活动和过程中的失当行为。第三章 教育目的一、选择题1. 涂尔干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儿童的身体、智力和道德状况都得到某些激励与发展,以适应整个社会在总体上对儿童的要求,并适应儿童将来所处的特定环境的要求。”这种对教育目的的表述是属于( B )价值取向 A、个人本位 B、社会本位 C、自然本位 D、政治本位2. ( A )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内容 C、教育规律 D、教育方法3.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D ) A、涂尔干 B、凯兴斯泰纳 C、孔德 D、卢梭4. 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定向和动力作用的是( A )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5. 一定社会为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所确立的总体的要求,我们称之为( B )A、培养目标 B、教育目的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6. 在学校教育中,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是( A ) A. 教学 B. 生产劳动 C. 团队活动 D. 课外活动 7. 表示各种教育活动在发展的不同阶段所要实现的各种结果的是( D ) A. 社会性教育目的 B. 目的性教育功能 C. 功能性教育目的 D. 发展性教育目的8.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 C ) A. 普及义务教育 B. 扫除文盲 C. 促进人的发展 D. 增强国力 9. 教育目的的确定首先要反映的是(A ) A.社会生产力水平 B.历史发展进程C.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D.教育价值取向和理想 10. 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中,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的( B ) A.重要前提 B. 重要条件 C. 重要中介 D. 物质基础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教育的目的是教育活动和教育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发生的影响和作用。B.教育功能与教育职能的含义一致C.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D.教育的内部功能是由社会的结构决定的12.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总要求是( C )。A.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B.坚持社会主义方向C.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D.推进素质教育二、判断题1. 价值性教育目的,是指具有价值判断意义的教育目的。 ( ) 2. 操作性教育目的一般是由一系列短期、中期、长期的具体教育目标所组成。 ( ) 3. 发展性教育目的,也称现实的教育目的。 ( ) 4. 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价值取向,涉及的基本问题是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问题。( )5. 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 ) 6. 近代以来的教育基本上是以人文素质培养为主要的价值取向() 7. 教学问题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8.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永远追求而又永远没有止境的目标,所以人的全面发展并不存在于我们的现实生活中。()9. 教育目的价值取向,是教育理论中最为复杂、最为重要的领域。()10. 教育目的的选择。确立的价值取向,涉及的基本问题是人本位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11. 人本位的价值取向把人视为教育目的的根本,它在历史发展中的每一步变化,都不具有变革性()12.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不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和发展。()13. 教育目标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14. 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导向功能。()15. 教育目的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16. 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则教育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教育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17.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三、名词解释1. 教育目的: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2. 全面发展教育:是对含有多方面素质培养功能的整体教育的一种概括,是对为使受教育者多方面得到发展而实施的多种素质培养的教育活动的总称,是由多种相互联系而又各具特点的教育所组成。四、简答题1. 教育目的选择的依据包括?(1) 社会依据:一是要根据社会关系现实和发展的需要;二是要根据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2) 人的依据:从人的身心发展特点来看,它是确定各级各类教育目的(或目标)不可忽视的重要依据。从人的需要来说,人的发展需要是教育目的选择、确立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2. 教育目的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1) 对教育活动的定向功能(2) 对教育活动的调控功能(3) 对教育活动的评价功能3. 简述我国教育目的及精神实质(1) 我国的教育目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精神实质: 社会主义-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 使受教育者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注重提高全民族素质 为经济建设和社会的全面发展培养各级各类人才4. 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1) 现在的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既包括人在物质生活领域,特别是生产劳动领域的全面发展问题,又包括人在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领域的全面发展问题,并强调前者是后者的基础。(2) 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各方面素质的和谐发展。(3)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人的个性发展总是和全面发展联系在一起的。(4) 要坚持人的发展的全面性。5. 如何看待“个人本位论”与“社会本位论”之争?(1) 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认为,个人价值远高于社会价值,因此应当根据个人的本性和个体发展的需要来确定教育目的。(2) 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的基本主张是以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为教育的最高宗旨,教育目的应当依据社会的要求来确定。五、案例分析1、北京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的调查显示,80.9%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主要是发展学生的特长,且有41.8%的家长认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搞课外活动,有三分之二的教师把素质教育理解为合格加特长。你认为这些观点合理吗?应该如何正确认识素质教育?(87-88)参考答案: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有偏颇,素质是对人的心理、学识、道德、审美、生活态度和能力等各方面发展质量或品质的总称。所以,素质教育是指通过教育使人得到全面、和谐、充分的发展,并不是单指某一方面的发展,并不是各类活动的叠加。在素质教育中要关注到孩子的特长,长善救失,同时也可以通过活动的方式开拓学习的领域以及加强学习兴趣,但这些只是素质教育的其中一方面,并不是它的全部和出发点,我们不能以偏概全。2、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你赞同成都市教育局这个规定吗?请从全面发展的角度评价此规定。答:我赞同成都市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我认为这一规定进一步规范了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五育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他四育的发展,厚此薄彼,有所偏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健全的。3、近两年,在广州、海南举行的歌唱大赛和模特大赛爆出“冷门”:夺冠的分别是两位15岁和16岁的学生。从两项比赛的参赛情况来看,选手呈低龄化趋势。一些家长甚至不顾孩子的意愿,把孩子推上造“星”之路,对此,许多教育界专家提出了强烈批评,认为这是拔苗助长的行为,是家长教育孩子的一种浮躁心态的表现,不利于孩子日后的成长。请运用所学教育理论进行分析。参考答案: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教育。而艺术教育则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有效手段和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艺术教育说到底是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如果把艺术教育看做是素质教育的“特长”教育,一种专门的本领教育,把“技能”、“技巧”放到主导地位,放弃其特有的净化心灵、提高精神境界、培养创造美的功能,那么,艺术教育也就丧失了它的本质,走入“误区”,甚至成为一种新的“应试教育”的变种形式。有些人,把孩子硬性地捆在钢琴或者小提琴房,既不明白这么干的目的,又妨害孩子身心的全面发展,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4、有人说,门门功课都得优秀就是全面发展。你赞同这个说法吗?为什么?六、论述题1、结合中小学实际,分析在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问题及应采取的对策。问题:我国中小学在教育目的过程中存在认识上的模糊和实践上的混乱现象。模糊上主要表现在,将中小学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等同,还有将国家的教育目的认为是发展中小学生的集体或社会价值目的。在实践中,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和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下,出现了诸多问题,而且越来越严重。例如:中小学学生负担较重、中小学教育费用过高,乱收费现象依然严重、学校、社会对学生道德教育重视不够、中小学学生考试作弊严重等等。对策:(1) 明文规定中小学学生最高作业量,严令禁止学校利用晚上和节假日(尤其是寒暑假)给学生补课,禁止私人和学校开办寒暑期补习班。以此减轻中小学学生的负担。(2) 明文规定接受九年免费教育的学生不需向学校任何人交纳任何学习费用。同时规定高中学校学费额,除此外学生不用交纳任何费用。(3) 加强对教师的法治教育,增强教师对未成年人权益及有关隐私权的认识。(4) 完善教育监督机制,实行全国教育巡查员制度。2、当代有位教育专家曾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的前程,现在中国父母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的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请问这段话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当前中小学教育现状进行反思评价。答: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有的天赋,没有自我了。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力求解放人的自我。3、联系实际,谈谈怎样认识并实现我国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P87-90(1) 要以素质发展为核心教育目的的实现不能忽略对人的素质的培养,因为素质既蕴涵活动的潜能和底蕴,也表现为现实应对中适当把握、灵活驾驭事物或问题的实际水平。素质教育部不能停留在应有素质的形成上,更应重视素质的巩固和提升,使人的素质不断地得到充实和丰富;要注重把应然素质和实然素质结合起来。(2) 要确立和体现全面发展的教育观确立全面发展教育观的必要性。人的全面发展已成为当代世界各国教育普遍重视并努力实现的目标。树立全面发展教育观对搞好各级各类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教育尤为重要。正确理解和把握全面发展。不能把西方传统上的人的“全面发展”与我国现在所讲的人的“全面发展”等同起来。现在的人的全面发展问题既包括人在物质生活领域,特别是生产劳动领域的全面发展问题,又包括人在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领域的全面发展问题,并强调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正确理解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要坚持人的发展的全面性。正面认识和处理各育关系。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不可分割,又不能相互代替。各育都具有特定的内涵,都具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各育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满足人发展需要的价值都是通过各自不同的作用体现出来。因此在教育中要把各育结合起来,使它们在全面发展中相互协调、相互促进,都得到发展。要防止教育目的的实践性缺失。要以教育目的的要求来时刻校准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向,把它作为衡量、评价教育实践的根本标准。要不断强化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念,加强对教育实践的评估指导。第四章 教育制度一、选择题1. 以下不是制约教育制度的社会因素的是 ( D )A. 政治 B.经济 C.文化 D.自然和人文环境2. 苏联的学制是最早出现的( A )学制A.分支型学制 B.单轨制 C.双轨制 D.并轨制3. 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钦定学堂章程,也称( A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六三三学制 D.壬子学制4. 美国现行学制属于( A ) A.单轨学制 B. 双轨学制 C. 混合学制 D. 分支理学制 5. 新中国第一个学制颁布于( C )A. 1949年 B. 1950年 C. 1951年 D. 1952年 6. 我国第一个在全国颁布实施的现代学制是( A ) A. 癸卯学制 B. 壬子癸丑学制 C. 壬戌学制 D. 1951年学制 7. 南京国民政府于1927年设立大学院主管全国教育,并在地方试行大学区制,这主要仿照了下列哪个国家的教育行政制度( B )A.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法国 8. 英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是一种典型的( A ) A.双轨制 B. 单轨制 C. 分支制 D. 中间型学制9. 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是( B ) A. 国民教育制度 B. 学校教育制度 C. 国家教育体系 D. 教育制度 10. 体现张之洞“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学制是( A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壬戌学制 D.1951年学制11. 教育制度在废止之前要求个体必须无条件地遵守,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 B )A.客观性 B. 强制性 C. 价值性 D. 教育性 12. 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是指( B )A. 学校管理制度 B. 学校教育制度C. 学校人事制度 D. 学校办学体制13. 整个国家或地区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C )A. 国民教育制度 B. 社会教育制度 C. 学校教育制度 D. 高等教育制度 14. 人们不能随心所欲地制定或废止教育制度,必须依循一定的规律,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一定的( A )A.客观性 B. 强制性 C. 价值性 D. 教育性 15. 不同的社会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教育制度就不同,这说明教育制度具有( C )A.客观性 B. 强制性 C. 历史性 D. 教育性 二、判断题1. “制度”一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机构或组织的系统;二是机构或组织系统运行的规则。() 2. 任何教育制度的变革都可以说是重新对教育取向选择的结果。() 3. 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制约着教育制度的纵向分段以及其他许多方面,而教育制度的性质、状况及其发展,则主要是由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决定的。() 4. 双轨学制的两个平行的两轨既不相通,也不相接,剥夺了在国民教育学校上学的劳动人民子女升入中学和大学的权利。() 5. 终身教育是涵盖人一生的正规教育。() 6. 教育制度作为一种制度化的东西,是随着教育的产生而产生的。() 7. 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单轨学制。()8. 今后我国的学制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适度发展义务教育,进一步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切实普及高等教育,以便适应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 9. 一般认为,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10. 终身教育是人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综合。()11. 我国正式实施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壬寅学制。()12. 新中国的第一次学制改革是在1951年。()三、名词解释1.学校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2.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人一生个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合,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3.学制: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者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人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4.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四、简答题1.简述教育制度的特点P94-95(1).客观性 (2).规范性 (3).历史性 (4).强制性 2.我国教育制度改革的未来走势P114-115(1).适度发展学前教育 (2).切实普及义务教育(3).继续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第五章 教师与学生一、选择题1. 教师自治组织的建立、政治身份的获得等表现的是教师职业的什么地位?( A )A、政治地位 B、经济地位 C、法律地位 D、专业地位2. 影响教师个体的生存和发展、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教师职业的专业化程度,教师社会地位的最直观表现是什么?( B )A、政治地位 B、经济地位 C、法律地位 D、专业地位3. 以什么手段确立、保障教师的权利,是提高教师社会地位的必要措施?( C )A、政治 B、经济 C、法律 D、专业4. 教师职业社会地位的内在标准是什么?( D )A、政治地位 B、经济地位 C、法律地位 D、专业地位5. 师生关系中最基本的关系是( A )A.工作关系 B.心理关系 C.道德关系 D.个人关系6. 师生关系在道德上的关系是( D )A授受服从 B.民主集中 C.矛盾排斥 D.相互促进7. 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D )A.尊师爱生,团结互助,双边互动 B.师生合作,长善救失,教学相长C.尊师爱师,长善救失,双边互动 D.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8. 师生关系从本质上讲是一种( D )A人物关系 B授受关系C道德关系 D人人关系9. 所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皆是指教师的( A ) A. 文化形象 B.道德形象 C.人格形象 D.外在形象10. 教师具有“科教兴国”、“让每个学生都成才和成人”的理念,是教师( D )的体现。 A.专业知识 B.专业能力 C. 专业自我 D.专业理想11. 在教师的知识结构中,( A )是教学活动的基础。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 实践性知识 D.文化知识12.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66年提出的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把教师工作视为( D ) A. 职业 B. 专业 C. 事业 D. 以上三者都是13. 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是在( B ) A.1988年 B.1989 年 C.1990年 D.1991年14. 在我国提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主要强调师生间的( D ) A. 权利平等 B. 义务平等 C. 知识平等 D. 人格平等 15. 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C) A. 搞好教学 B. 做好德育工作C. 教书育人 D. 关心学生身心 16. “有的儿童情感际沉、持久,而有的儿童则表现为奔放、热烈”这说明了青少年身心发展的( D ) A.顺序性 B. 不均衡性 C. 可变性 D. 个体差异性 17. 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A. 赫尔巴特 B. 裴斯塔洛齐 C. 杜威 D. 夸美纽斯 18. 学生不是被动的加工对象,他具有( A )。A、主体性 B、独立性 C、选择性 D、调控性二、判断题1. 有目的地培养人才是教师职业区别于其他职业的显著特征 。( ) 2. 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是一个持续社会化和个性化的过程,具有多阶段性特征。( ) 3. 在现代教学活动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客体 。( ) 4. 学生的社会地位是指他们作为学习活动的主人应具有的客体地位。( ) 5. 在西方,古希腊时期出现的“智者派”是最早的教师。( )6. 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主要包括政治地位、经济地位、法律地位和专业地位。( )7.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 )三、名词解释1.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一语;从狭义看,教师专指学校的专职教师。2.教师个体的专业性发展:教师的个体专业发展是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3.教师的职业形象:教师的职业形象是教师群体或个体在其职业生活中的形象,是其精神风貌和生存状态与行为方式的整体反映。4.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等。四、简答题1.简述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具体内容专业理想的建立 专业知识的拓展 专业能力的发展 专业自我的形成2.简述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思想品德素质 职业道德素质知识与综合素质 个性修养和心理素质3.简述教师个体专业性发展的途径师范教育 新教师的入职辅导 在职培训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自我教育4.简述现代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学习者和学者知识的传授者学生心灵的培育者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学生学习的榜样学生的朋友5.简述学生发展的一般规律顺序性和阶段性 稳定性和可变性 不均衡性 个别差异性 整体性五、案例题1、某天松山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刘勇(化名)上学迟到了。方老师很生气,罚他当天打扫教室。放学后刘勇忍受着同学们“幸灾乐祸“的讥笑扫完了教室。他感到十分委屈。从小到大,爸爸、妈妈和老师一直说,劳动是最光荣的。可今天,他觉得劳动是一种耻辱。回到家里,刘勇躲在房间里写了一篇题为劳动可耻吗的日记,他想以日记的形式向老师表达他心中的疑惑与苦恼。第二天,日记本交到老师的手里。方老师看后很生气,在课堂上狠狠地批坪了他一顿。方老师在批评刘勇时,当着全班的面说“在我们班上就得有点儿师道尊严。你们现在很小,许多道理和规矩都不懂,老师和家长有责任管理和教育你们。否则,出了大问题,谁都负不了责任。“接着,方老师命令刘勇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撕掉这篇日记。刘勇禽着眼泪,慢慢地,慢慢地将日记撕得粉碎 试分析上述案例所反映的师生交往的问题及其原因与可能的解决之道。 2、考第一的孩子奖励什么?“包老师,我和你打赌,我能考到年级第一,你要给我奖励。” “好,你能考到年级第一,我就给你奖励。” 这是几周前小洋跟我的对话。刚开始,我不以为然。这是孩子的撒娇,能考到第一,当然好,为什么不给奖励? 考试结束了,小洋语文拿了91分,确实是年级第一。我准备掏钱包买奖品了。“小洋,你想要什么奖品?” “包老师,我早就想好要什么奖品了,你奖励我去你家吧!” 出乎意料之外的要求。这是什么奖励?能带孩子去我家吗? 周末,我的家中来了一位特殊的客人试问,你怎么看老师给学生送礼物这件事?礼物在师生交往中有何作用?六、论述题1. 联系实际谈谈你所理解的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如何构建这样的师生关系。P148-1502. 试论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1)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是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精通所教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教师应该对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能广泛而准确的掌握,对基本的技能熟练运用,对学科的基本结构能深入的理解。第二,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识。包括学科间的相关点、相关性质、逻辑关系等。第三,了解学科的发展脉络。包括了解学科发展的历史、趋势和动向,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了解学科发展的因素,该学科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价值及在社会生活、生产实践中的表现形态。第四,了解该学科领域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论。包括领悟独特的认识世界的视角、域界、层次及思维的工具和方法等。(2)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教师职业是教书育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专业素养,还要有教育专业素养。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师要具有热爱学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愿意终生从事教育工作的教育信念;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教育观,对教育功能有全面的认识,全面理解素质教育;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全面理解学生的发展,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第二,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教师的教育能力是教师职业的特殊要求,比如语言表达能力。语言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重要工具,是传播知识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手段。没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的教师,很难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第三,具有一定的研究能力。重视进行科研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融进自己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师的研究还包括教育研究,通过教育研究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促进学生的更大发展。第六章 课程一、选择题: 1. 教育改革的核心是 (C ) A 内容改革 B方法改革 C课程改革 D途径改革 2. 学校教育的基础是 (D ) A教师 B学生 C班级 D课程 3. 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始于教育家 ( B) A 洛克 B斯宾塞 C赫尔巴特 D杜威 4. 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设计课程的种类指的是 (A ) A 课程类型 B教学计划 C教学大纲 D教科书 5. 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 D) A读、写、画 B读、画、算 C画、写、算 D读、写、算 6. 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能力的课程,属于 (B ) A实践型课程 B研究型课程 C拓展型课程 D知识型课程 7. 以下哪个是“课程即文化再生产”所认同的( A ) A 课程就是“从一定社会的文化里选择出来的材料” B 课程是要帮助学生摆脱社会制度的束缚 C 惟有学习经验才是学生实际意识到的课程 D 课程是指任课教师所领会的课程8. 指导整个课程编制过程的最为关键的准则是确定 ( C)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课程目标 D教学目标 9. 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这三个特征是 ( C ) A课程目标的基本特征 B教学计划的基本特征 C教学大纲的基本特征 D教学目标的基本特征 10. 教学计划的中心问题是 ( ) A开设哪些科目 B各门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门学科的教学时间 D各门学科的教学方法 11. 编写教科书和教师进行教学的直接依据是 ( ) A课程目标 B教学目标 C教学计划 D教学大纲 12. 课程实施是指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它是达到预期的课程目标的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