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指南、习题答案移动通信.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3045540 上传时间:2020-06-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指南、习题答案移动通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教学指南、习题答案移动通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教学指南、习题答案移动通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移动通信技术教学指南本教材系全国五年制高职电子与信息类专业规划教材,全书共分五章,内容包括移动通信概论、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GPRS技术、CDMA数字移动通信系统、通信电源系统简介。移动通信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级和中级技术人才,高、中等职业学校和行业岗位培训担负起培训移动通信领域中、高级技术工人的任务。培养学生严谨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系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通信技术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基础和专业技能。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全面素质打下良好的基础。考虑移动通信技术所涉及的深度与广度,本书作为高等、中等职业学校及岗位培训教材,重点介绍GSM数字移动通信网,适当介绍GPRS、CDMA系统,尽量做到通俗易懂,结合实际,避免繁琐的数学推导。全书总参考教学时数为50学时(分配如下):第1章 移动通信概论(8学时)本章知识要点:1. 了解移动通信发展简史、移动通信中蜂窝的基本概念(三种蜂窝小区的应用)、了解移动通信切换、漫游的概念和应用以及常用的多址技术。2. 初步了解陆地移动通信的特性(电波传播的特点、干扰和噪声)。3. 初步了解和掌握移动通信系统蜂窝无线区域的基本组成方法和系统规划。第2章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18学时)本章知识要点:1. 着重了解GSM移动通信系统的组成及各网络单元的作用、基本工作原理。2. 了解GSM系统的网络接口3. 了解GSM系统的空间无线接口(频率配置、逻辑信道类型及作用)4. 针对第一章陆地移动通信的特性,了解GSM系统所采用的关键技术(如多址技术、分集接收、话音编码技术、信道编码等)。5. 了解GSM系统的网路结构(含信令网络)6. 编号计划及呼叫处理的一般过程第3章 GPRS技术(8学时)本章知识要点:1. 了解GPRS技术产生的背景和技术特点。2. 了解GPRS的总体结构(网络结构、逻辑结构及主要实体)。3. 了解GPRS系统的无线部分结构(无线区域组成、空间接口)4. 了解GPRS系统的局限性与未来发展前景第4章 CDMA 数字移动通信系统(10学时)本章知识要点:1. 了解CDMA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扩频通信、扩频方式)。2. 了解CDMA通信系统的特点、DS-CDMA基本单元的工作原理。3. 同样针对第一章陆地移动通信的特性,了解CDMA系统所采用的关键技术。4. 了解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及未来发展前景第5章 通信电源系统简介(6学时)本章知识要点:1. 了解通信局站直流供电系统的组成。2. 了解通信局站直流供电系统工作原理。3. 了解通信用二次模块电源的应用。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手段:(一)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要积极采用CAI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努力进行教学方法改革。(二)必须安排适当的习题,其中应包括一部分综合性习题,让学生在综合运用中提高自己的能力。(三)为了达到能力培养的目的,进行实践教学时应注重过程,注意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四)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因受编委会要求15万字篇幅所限,本书内容略显单薄,关于移动通信设备方面的有关内容,可以参考有关的技术资料,并结合实际,可安排24学时组织学员参观一些实际的移动通信系统与设备,这对学好本课程会有很大的帮助。虽然本书的编者多年在职教领域从事通信专业的教研工作,但通信技术发展之迅速,令人目不暇接。对书中有些内容的认识和理解难免出现偏差,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在未来本书再版时修正。主编:丁雄 Email: ncdingxsina.com 邮编:330013通信地址:江西南昌昌北枫林大街3号 江西财经大学电子信息学院移动通信技术习题参考答案习题一一、 填空题1. 移动通信系统一般由 移动交换局(MSC)、 基站(BS)和 移动手机(MS)组成。2. 移动通信网的服务区域覆盖方式可分为 大区 制和 小区 制两种。 小区制就是将一个服务区划分为覆盖半径为 110 公里的若干小区,每个小区 设基站 ,负责与小区内的 手机 进行联系。3. 移动通信中无线电波传播的三个效应是 阴影效应、 远近效应和 多普勒效应。二、 问答题1. 移动通信网采用蜂窝小区制覆盖的目的是什么?从同一小区发出的同时通信的信道由于设备原因是有限的,特别是可用频率有限。为了充分利用频谱,应使相距足够远的小区使用同一频率,即频率复用,并且不产生干扰。由于实现了频率再用,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2. 移动通信信道有哪些特点?1、电波传播的开放性。2、用户接收点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与多样性3、通信用户的随机移动性3. 简述移动通信电波传播的特点。1 直射波:它是指在视距覆盖区内无遮挡的传播,直射波传播的信号最强。2 多径反射波:指从不同建筑物或其他物体反射后到达接收点的传播信号,其信号强度次之。3 绕射波:从较大的山丘或建筑物绕射后到达接收点的传播信号,其强度与反射波相当。4. 由于移动通信传播的开放性,外部噪声和干扰是影响通信性能指标的重要因素。影响移动通信性能指标的外部噪声和干扰主要有哪些?在常用的移动通信频率范围内,最主要的外部噪声源是人为噪声(主要指电气设备的噪声,如电力线噪声、工业电气噪声、汽车或其它发动机的点火噪声等)。在移动通信中,由于各种无线电通信设备同时发射电磁波,往往会在接收机处形成干扰,考虑较多的是互调干扰、邻道干扰、同频干扰和多址干扰等。5. 比较基站天线激励两种方式的优劣。通常中心激励方式采用全向天线,主要应用在郊区、乡村,以信号覆盖为主。顶点激励方式采用的是定向天线,主要应用在城镇,以吸收话务量为主。顶点激励方式对来自定向天线之外的同频干扰信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从而降低了干扰,允许以较小距离进行频率复用,提高了频率利用率。与全向天线覆盖相比,定向天线可以方便地调整俯仰角更好地控制覆盖。同时由于基站数目的减少而降低了移动运营商的站址租用和维护费用。6. 蜂窝小区规划时应考虑哪些因素?蜂窝小区规划需要预计到小区话务量变化和小区的频率复用群。还应考虑到每个小区电路的路由选择,其大小还要依据预计的话务量情况来确定。在估计市场需求时,要考虑:1. 人口密度和居民购买力,用来估计服务的深度和广度;2. 经济活力决定了时间、地点和话务量密度。习题二一、 填空题1 GSM系统采用双频双工的通信方式,基站的发射(下行)频率为 935960 MHz,手机的发射(上行)频率为 890915 MHz,双工间隔为 45 MHz。2 在GSM系统中,业务信道用于传送 数字语音信号和数据 ,控制信道用于传送基站和手机之间的 信令与同步数据 。3 信道编码的目的是 为了提高信息传输的可靠性 ,信道编码就是在信息码中添加 校验码 ,以供接收端检测和纠正 受噪声干扰造成的错码 。4 数字手机采用交织技术的目的是 抗信号在传输过程中受到的连续性干扰 。所谓“交织”就是在发送端将信息码 排列次序打乱,从新排列组合 ,使不同帧的信息码相互 穿插交织 后再发送到信道中去。在接收端只要将数据 去交织 ,恢复原来的数据 序列 ,这样就将突发性错码,可用 应对随机性错码的方法 加以纠正。二、问答题1. GSM系统中的主要功能实体有哪些?GSM系统主要由移动台(MS)、无线基站子系统(BSS)、交换网络子系统(NSS)和操作维护子系统(OSS)四部分功能实体组成。2. SIM卡的使用有哪些特点?任何一个移动用户用自己的SIM卡可以使用不同的GSM手机,从而实现了机卡分离的构想。SIM卡中存有许多用于用户身份认证所需的重要信息,如号码、密钥、呼叫限制信息等等,SIM卡还存储与网络和用户有关的管理数据(这些信息只能由网络运营商存取),能使系统执行一些与安全保密有关的操作,以防止非法用户入网。仿造两张同样的SIM卡是几乎不可能的,所以手机一般情况下不易被盗用,这是数字移动电话的突出特点3. 什么是PIN码?PIN码即个人身份识别码,用于控制对SIM卡的使用,只有PIN码认证通过,移动设备才能对SIM卡进行存取,读出相关数据,并可以进网。每次呼叫结束或移动设备正常切断时,所有的临时数据都会从移动设备传送到SIM卡中,再次打开移动设备时要重新进行PIN码校验。4. 根据GSM移动台的电路原理图,简述数字手机电路的基本组成。移动台的电原理方框图如图所示。数字式移动台是由收发信部分、基带信号处理和控制部分、终端接口部分三大部分组成。收发信部分包括天线系统、发送、接收、调制解调和振荡器等高频系统。发送部分由高频功率放大器、带通滤波器组成。接收部分由高频滤波、高频放大、混频、中频滤波、中频放大器组成。调制解调器采用GMSK方式。振荡器为频率合成器控制的压控振荡器(VCO),为收、发信单元提供混频所必须的本振信号。基带信号处理和控制部分包括发送和接收通道处理和控制。发送通道的处理包括语音编码、信道编码、加密、TDMA帧形成。其中信道编码包括分组编码、卷积编码和交织。接收通道的处理包括自适应均衡、信道分离、解密、信道解码和语音解码。控制部分是由微处理器来实现,对移动台进行控制和管理,包括定时、收发信、基带信号处理、终端接口等的控制。若采用跳频,还应包括对跳频的控制。终端接口部分包括模拟语音接口(A/D、D/A变换,话筒、扬声器)、数字接口(数字终端适配器)和人机接口(显示器、键盘、SIM卡)。5. 数字移动电话网的接口及主要作用是什么?GSM系统遵循CCITT建议的公用陆地移动通信网(PLMN)接口标准,采用7号信令支持PLMN接口进行所需的数据传输。如图所示。各接口的作用如下:1、 MSC与BSS之间的接口(A接口)A接口定义为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与基站子系统(BSS)之间的通信接口。此接口主要传递移动台管理、基站管理、移动性管理、接续管理等信息。另外当BTS(不与BSC处于同一位置)与BSC之间采取远端互连方式时,BTS与BSC之间的接口用Abis表示,并支持对BTS无线设备的控制和无线频率的分配。2、 MSC与VLR之间的接口(B接口)B接口定义为MSC与访问位置寄存器(VLR)之间的接口。用于MSC向VLR询问有关MS当前位置信息或通知VLR有关MS的位置更新信息等。3、 MSC与HLR之间的接口(C接口)C接口用于传递路由选择和管理信息。4、 HLR与VLR之间的接口(D接口) 这个接口用于交换有关移动用户的位置数据和管理用户数据。5、 MSC之间的接口(E接口)E接口定义为控制相邻区域的不同移动业务交换中心(MSC)之间的接口,主要用于交换移动用户在MSC之间进行越局切换时的有关信息。6、 MSC与EIR之间的接口(F接口)F接口用于MSC和设备识别寄存器(EIR)之间的信令交换,用于交换相关的国际移动设备识别码管理信息。7、 VLR之间的接口(G接口)当一个移动用户使用临时移动用户识别号(TMSI)在新的VLR中登记时,用此接口在VLR之间传送有关信息。8、 BSS与MS之间的空中接口(Um接口)Um接口(空中接口)定义为移动台与基站子系统(BSS)之间的接口,实际上是MS与基站收发信台(BTS)之间的无线通信接口9、 用户与网络之间的接口(Sm接口)Sm接口是人机接口,它是移动用户与移动网络间的接口。6. 基站和移动台间的时间是如何调整的?GSM蜂窝系统规定上行传输(MS到BTS)所用的帧号和下行传输(BTS到MS)所用的帧号相同,但上行帧(相同号码)比下行帧,在时间上推后3个时隙,如图所示。这样规定的目的是允许移动台在这3个时隙的时间内,进行帧调整和对收发信机的调谐和转换。从图可见,收发之间间隔3个时隙。假如某移动台用时隙2(TS2)与基站进行通信,且它在通信期间向远离基站方向移动,因此从基站发出的信息,将会越来越迟地到达移动台。与此同时移动台的应答信息,也会越来越迟地到达基站。如果不采取措施,时延就会使该移动台在TS2发送的信息与基站在TS3接受到的另一个呼叫信息重迭起来。所以,在通信过程中,必须监视信息到达基站的时间,并由系统向移动台发送指令,随着移动台离开基站的距离而逐步指示移动台提前发送信息的时间,这就是时间的调整。7. 简述GSM时帧结构。GSM帧结构有超高帧、超帧、复帧、TDMA帧和时隙5个层次。GSM时帧结构如图所示。1个时隙=156.25bits,时隙长为0.577ms 。相当1bit的持续时间约为3.69s 。相应的比特速率为156.25/0.577=270.833kbit/s。1个TDMA帧有8个时隙组成,TDMA帧长为4.615ms。1个51帧的控制信道复帧=51个TDMA帧,时长为235.38ms。这种复帧用于广播控制信道和公共控制信道。26个这样的复帧组成一个超帧。1个26帧的业务信道复帧=26个TDMA帧,时长为120ms。在120ms的26帧中,24帧为用户信息,另外两帧传送系统控制信息。这种复帧用于业务信道、慢速随路控制信道和快速随路控制信道。51个这样的复帧组成一个超帧。1超帧=1326个TDMA帧,超帧时长为6.12s。每个超帧又是由复帧组成,复帧有两种结构:一种是由26个TDMA帧构成的复帧,用于业务信道;一种是由51个TDMA帧构成的复帧,用于控制信道。1超高帧=2048个超帧=2715648个TDMA帧,超高帧时长为3小时28分53秒760毫秒。TDMA帧号是以超高帧时长为周期循环编号的,从0到2715647。有了TDMA帧号,移动台就可根据这个号判断控制信道TS0上传送的是哪一类逻辑信道。另外,超高帧周期与加密及跳频有关,每经过3小时28分53秒760毫秒重新启动密码和跳频算法。8. 何谓分集技术?移动通信系统通常使用哪几种分集技术?分集技术就是研究如何利用多径信号来改善系统的性能。它利用多条具有近似相等的平均信号强度和相互独立衰落特性的信号路径来传输相同信息,并在接收端对这些信号进行适当的合并以便大大降低多径衰落的影响,从而改善传输的可靠性。移动通信系统通常使用分集方法有空间分集,时间分集和频率分集等。9. 什么是信道编码?GSM系统话音的信道编码是如何实现的?信道编码,即在话音码元中插入一些校验码,利用插入的校验码对整个通信系统进行差错控制。GSM系统首先将话音分成20ms的音段,这20ms的音段通过话音编码器被数字化,产生260个bit的话音编码帧,并按对传输误差的敏感程度,把260个话音比特分成3部分:50个最重要比特(a类)、132个重要比特(b类)和78个不重要比特(类)。50个最重要比特添加3个奇偶校验比特(分组编码),这53个比特连同132个重要比特与4个尾比特一起共189个比特被l/2速率卷积编码保护,共得378bit。它和不加差错保护的78个不重要比特合在一起共有456bit。因此,话音信号的信道编码速率为456/20=22.8kbit/s,如图所示。10. 采用跳频的目的是什么?由于移动通信电波传播多径效应引起的瑞利衰落与载波频率有关,衰落谷点将因频率的不同而发生在不同的地点。如果在通话期间载波频率在几个频点上变化,则可以认为在一个频率上有一个衰落谷点,那么仅会损失信息的一小部分,即可以改善由衰落造成的误码特性。因此为了提高通信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减少多径衰落对传输的影响,11. 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有何作用?为了对移动用户识别码保密, MSC/VLR可给每个来访的移动用户分配一个临时移动用户识别码(TMSI)(仅限在本MSC/VLR业务区内使用),每个移动用户的IMSI和TMSI可按一定算法转换。TMSI的作用是保证用户除了起始在网络中登记时要使用IMSI外,在后续的呼叫中,可以避免通过无线信道发送其IMSI,即空中接口传递的识别码采用TMSI代替IMSI,从而防止窃听者检测特定用户的通信内容,或者盗用合法用户的识别码。12. 简述手机开机信号接续过程。(1)开机后,手机搜索并接收广播信道的载波,找到最强的一个,通过读取广播信道中的频率校正信道,协调自己的频率合成器与载波完成同步。(2)手机在此频率上读取同步信道中的信息,接收并解调出基站收发信台的基站识别码,并同步到超高帧TDMA的帧号上,此时手机就与系统在时间上同步了。(3)在呼叫前手机必须知道大量的信息,例如:附近小区的频率、基站的识别码、现在小区使用的频率、小区是否禁止使用、移动网国家代号及网络号等等。手机可以通过接收广播控制信道的信息了解这些情况。(4)登记接入。手机在随机接入信道上发送登记接入请求信息。然后,系统通过准许接人信道为手机分配一个独立控制信道。(5)手机在独立控制信道上完成登录,也就是位置更新。在慢速随机控制信道上发送控制功率大小和时间提前量的信令。至此,手机才作好应答呼叫或发起呼叫的准备,手机处于空闲等候状态,同时能监听广播信道和公共控制信道。习题三1. GPRS是什么? 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无线分组业务)作为第二代移动通信技术GSM向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过渡技术,是一种基于GSM的移动分组数据业务,面向用户提供移动分组的IP或者X.25连接。2. GPRS技术产生的背景是什么?1、 IP技术已成为未来通信的发展方向2、 移动数据通信市场的巨大需求3、 向第三代移动通信迈进3. 画出GPRS系统的简化模型BG 边界网关 CG 收费网关DNS 域名服务器 DHCP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GIN GPRS截获节点 MFS 多功能服务器TC 码型变换器 WAP 无线应用协议4. GPRS的GSN(支持节点)的作用是什么?GPRS是基于现有的GSM网络实现的,需要在现有的GSM网络中增加一些支持节点(GSN),包含了支持GPRS所需的功能。GSN具有移动路由管理功能,可以连接各种类型的数据网络,并可以连到GPRS寄存器。GSN有两种类型:SGSN和GGSN。网关GPRS支持节点GGSN(Gateway GPRS Supporting Node)、服务GPRS支持节点SGSN(Serving GPRS Supporting Node)。GGSN在GPRS网络和公用数据网之间起关口站的作用,它可以和多种不同的数据网络连接,如ISDN和LAN等。SGSN记录移动台的当前位置信息,并在移动台和各种数据网络之间完成移动分组数据的发送和接收,为服务区内所有用户提供双向的分组路由。5. 与GSM比较GPRS有何技术优势?GPRS只是一项移动通信技术,将它应用于今天的GSM网络,只是对GSM网络的一个升级。GPRS采用分组交换方式,仅在实际传送和接收数据时才占用无线资源。使用GPRS,在一个小区内,多个用户可以共享一条无线信道,同时进行通信,大大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GPRS能够提供比现有GSM网9.6kbits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通过“时隙捆绑”最高可达171.2kbits。GPRS可提供种类繁多、功能强大的以GPRS承载业务为基础的网络应用业务。GPRS是GSM向3G系统演进的重要一环,它既考虑了向第三代系统的平滑过渡,同时又兼顾了现有的第二代系统。6. 目前GPRS技术的局限性有哪些?1、小区总容量有限,GPRS并不能增加网络现存小区的总容量,也就是说,GPRS不能创造资源,它只能更有效的使用现有的资源。2、实际传输速率和理论值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距3、GPRS使用的调制方式还有待改进4、存在转接时延。7. GPRS与2代、3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关系?GPRS是GSM移动电话系统向第三代移动通信迈进的一个重要步骤,GPRS从试验到投入商用后,分为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可以向用户提供电子邮件、因特网浏览等数据业务;第二阶段是EDGE的GPRS,简称E-GPRS,它通过改变GSM调制方法,应用8个信道,使每一个无线信道的速率达到48kbit/s,既可以分别使用,也可以合起来使用。例如,用一个信道可以通IP电话,用两个信道可以上网浏览,用48个信道可以开电视会议等等。8个信道合起来可使一个收发机支持384kbits。它是向第三代移动通信WCDMA(宽带码分多址)过渡的台阶。8. 简述空间接口的信道构成。GPRS中接口标准遵循GSM系统的标准。与GSM系统相同,在GPRS系统的空中接口中,一个TDMA帧分为8个时隙,每个时陈发送的信息称为一个突发脉冲串(Burst),每个TDMA帧的一个时隙构成一个物理信道。物理信道被定义成不同的逻辑信道。与GSM系统不同,在GPRS系统中,一个物理信道既可以定义为一个逻辑信道,也可以定义为一个逻辑信道的一部分,即一个逻辑信道可以由一个或几个物理信道构成。MS与BTS之间需要传送大量的用户数据和控制信令,不同种类的信息由不同的逻辑信道传送,逻辑信道映射到物理信道上。习题四1. 什么是CDMA?CDMA 就是码分多址的英文缩写,与GSM一样,它也是移动通信系统技术中的一种。它根据信道共享的思想,利用扩频通信技术发展而来的目前最新的无线通信技术。2. 简述移动通信系统的发展历程及各阶段通信系统的基本技术。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始于上世纪20年代,从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这是移动通信蓬勃发展时期。1978年底,美国贝尔试验室研制成功AMPS (先进移动电话系统) 系统,建成了蜂窝状移动通信网,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移动通信大发展的原因,除了用户要求迅猛增加这一主要推动力之外,还有几方面技术进展所提供的条件。首先,微电子技术在这一时期得到长足发展,这使得通信设备的小型化、微型化有了可能性,各种轻便电台被不断地推出。其次,提出并形成了移动通信新体制。随着用户数量增加,大区制所能提供的容量很快饱和,这就必须探索新体制。在这方面最重要的突破是贝尔试验室在70年代提出的蜂窝网的概念。蜂窝网,即所谓小区制,由于实现了频率再用,大大提高了系统容量。可以说,蜂窝概念真正解决了公用移动通信系统要求容量大与频率资源有限的矛盾。第三方面的进展是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而出现的微处理器技术日趋成熟以及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从而为大型通信网管理与控制提供了技术手段。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发展和成熟时期。以AMPS和TACS(全接入通信系统)为代表的第一代蜂窝移动通信网是模拟系统。模拟蜂窝网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例如,频谱利用率低,移动设备复杂,费用较贵,业务种类受限制以及通话易被窃听等,最主要的问题是其容量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移动用户需求。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是开发新一代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数字无线传输的频谱利用率高,可大大提高系统容量。另外,数字网能提供语音、数据多种业务服务,并与ISDN(综合业务数字网)等兼容。实际上,早在70年代末期,当模拟蜂窝系统还处于开发阶段时,一些发达国家就着手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的研究。到80年代中期,欧洲首先推出了泛欧数字移动通信网(GSM)的体系。随后,美国和日本也制定了各自的数字移动通信体制。泛欧网GSM已于1991年7月开始投入商用。1995年香港和记电讯开通了全球第一个CDMA(码分多址)商用系统,CDMA技术理论上的诸多优势在实践中得到了检验,从而在北美、南美和亚洲等地得到了迅速推广和应用。3. 简述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特点及其原因。CDMA是一个利用扩频调制技术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它还采用了软切换和功率控制等技术。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频率利用率,提高了系统容量,降低了网络建设成本该系统还具有话音质量好、不易掉话、保密性好等特点。 1、强抗干扰能力扩频通信中采用伪随机序列作为PN码对信息信号进行扩频调制,使调制后经过频谱搬移的射频信号带宽极大地展宽,具有近似于噪声的频谱特性。从而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能力。2、系统容量大,接通率高CDMA系统的信号由于使用伪随机序列做地址码进行扩频调制,保证了系统可以在同一频段上采用码分多址方式,信号频谱占用整个频段,几乎是普通窄带调制效率的7倍。 3、系统容量的配置灵活由于CDMA系统是一个自扰系统,其所有的移动用户都占用相同的带宽和频率,只是用于他们信号调制的地址码即PN码不同而已。只要地址码组的可选码序列数量足够,则可容纳的用户数量就能增加,CDMA系统对用户数量没有明确的固定限制,操作者可以在系统容量与话音质量之间进行折衷考虑。4、语音质量更佳CDMA采用了先进的数字话音编码技术,并使用多个接收机同时接收不同方向的信号,使声音信号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系统的声码器可以动态地调整数据传输速率,并根据适当的门限值选择不同的电平级发射,门限值还可根据背景噪声的改变而改变。即使在背景噪声较大的情况下,也可以得到较好的通话质量。5、不易掉话CDMA系统采用软切换技术,先连接再断开,这样便克服了以前的移动通信系统由于采用硬切换技术导致容易掉话的缺点。6、频率规划简单用户按不同的序列码区分,所以相同的CDMA载波可在相邻的小区内使用,因此网络规划十分灵活,扩展简单。 7、延长手机电池寿命普通GSM手机或模拟手机的功率一般控制在600毫瓦以下,而CDMA系统采用功率控制技术,发射功率最高只有200毫瓦,普通通话功率可控制在零点几毫瓦,基站和手机发射功率的降低。 8、建网费用低CDMA系统容量高,网络覆盖范围大,故其建网所需基站少,进而降低了建网成本。 9、低拦截概率LPI要窃听通话,首先必须捕获信号,其次则必须要解码。由于信号频谱被极大地扩展,信号的功率谱密度大大降低,甚至明显低于环境噪声及干扰电平,故信号难以被检测到。10、话音激活采用可变速率的码激励线性编码预测技术,最高通话传输速率为9.6Kbit/s,而不通话时传输速率最低:仅为1.2Kbit/s,这就大大减轻了对周围其他用户的干扰。4. 试画出DS-CDMA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5. 分析前向功率控制和反向功率控制的异同。功率控制分为前向功率控制和反向功率控制,反向功率控制又可分为仅由移动台参与的开环功率控制和移动台、基站同时参与的闭环功率控制。前向功率控制技术是基站根据测量结果自行调整每个移动台的发射功率,其控制方向为基站移动台。而反向开环功率控制的控制方向是移动台移动台;反向闭环功率控制的控制方向是移动台基站移动台。6. 分析讨论CDMA移动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其实现方法。1. 功率控制2. 地址码的选择与实现3. 软切换技术4. 话音编码技术5. 多径接收技术RAKE实现方法(略)7. 简述移动通信网络的标准化历程。CDMA技术的标准化经历了几个阶段。IS-95是CDMA-ONE系列标准中最先发布的标准,但真正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的第一个CDMA标准是IS-95A,这一标准支持8K编码话音服务。其后又分别推出了13K话音编码器的TSB74标准,支持1.9GHz的CDMA PCS系统的STD-800标准,其13K编码话音服务质量已非常接近有线电话的话音质量。随着移动通信对数据业务需求的增长,1998年2月,美国高通公司宣布将IS-95B标准用于CDMA基础平台上。IS-95B可提供对64kbps数据业务的支持。再后,cdma2000成为窄带CDMA系统向第三代系统过渡的标准。cdma2000在标准研究的前期,提出了1X和3X的发展策略,但随后的研究表明,1X和1X增强型技术代表了未来发展方向。 在第三代CDMA体制中,成为ITU标准的有WCDMA、cdma2000和TDSCDMA三种体制。 习题五1. 通信局站的直流供电系统由哪些部分组成?通信局站的直流供电系统主要由三相交流配电、整流器、监控模块、直流配电、蓄电池组按要求组合成为直流供电系统。2. 直流电源系统的监控模块应具备哪些功能?1. 监测功能监控模块的监测对象包含交流配电、每个整流器模块、直流配电部分(包括蓄电池组)和机房环境。2. 控制及告警功能控制功能主要包括电源系统的开机、关机。各个整流器模块的开机、关机。直流输出电压、交流输入电压范围及直流输出电流极限值的设定。另外还有一套完整的蓄电池管理功能。3. 与通信局站上位机数据通信功能此功能是实现通信局站内多台电源系统的集中监控及区域监控站或更大的本地网监控中心对更多的通信局站电源系统实现集中监控的必要功能。3. 画出高频开关整流器模块的结构方框图。4. 简述通信用二次模块电源的作用和供电方式。在通信电源领域里,把DC/DC变换器称为二次电源。现代通信设备(如数字程控交换设备和传输设备)的输入电压标称值大多数为48V,少数的传输和中继设备供电电压为24V。对于交换设备中的数字电路、接口电路、逻辑单元电路、驱动器及一些线性电路需要提供3.3V、5V、12V等低压直流二次电源。这就需要将通信设备输入的48V或24V直流电压再经过DC/DC的二次变换,使其成为通信设备各功能电路所需要的直流电压。二次电源对机架功能板采用分布式供电方法。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