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重难点及能力强化练习题辑录(三).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12954143 上传时间:2020-06-04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重难点及能力强化练习题辑录(三).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重难点及能力强化练习题辑录(三).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语文必修三知识重难点及能力强化练习题辑录(三).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知识、能力重难点及强化练习题辑录(三)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劝学过秦论师说杨丽平 文言知识多而碎,平时的积累就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有些适宜分散进行,比如文言实词的意义,需要同学们在遇到每一篇课内文章、每一个课外文段时如捡稻穗般将其中的重要实词的典型义项颗粒归仓;有些适宜集中掌握,如文言句式、虚词的意义用法,归纳整理效果更好。这一单元的重难点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力求以我们学过的文章中的句子为例,以方便理解,同学们可以将其粘贴到笔记本上,作为资料长期保存。重要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整理以一、动词1、认为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2、 率领、带领(公子)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信陵君窃符救赵)二、介词1、因为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兰亭集序)不赂者以赂者丧。(苏洵六国论)2、 根据语境,可译为“把、用、拿、按照、凭借、凭借的身份”等,一般用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前。树之以桑(把)(寡人之于国也)以乱易整(用)(烛之武退秦师)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按照)(荆轲刺秦王)斧斤以时入山林(按照)(寡人之于国也)然秦以区区之地(凭借)(过秦论)于是辞相印不拜,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凭借的身份)(指南录后序)未几,贾余庆等以祈请使诣北。(凭借的身份)(指南录后序) 3、引进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处所,译为“在”。东野云,汝殁以六月二日(韩愈祭十二郎文) 4、何以:即“以何”,凭什么。如: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短歌行) 可见,“何以”常用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作介词“以”的宾语,前置。5、是以:即“以是”,因为这,因此。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苏轼石钟山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是以君子远疱厨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三、连词,相当于“而”,表示目的、修饰、承接(顺承)等关系。 1、表目的,“以”后的动作行为往往是前一动作行为的目的,译为“用来”。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荆轲刺秦王)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过秦论)作师说以贻之。(师说) 2、表修饰,连接状语和中心语,可不译。云无心以出岫(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木欣欣以向荣(陶渊明归去来兮辞)箕踞以骂(荆轲刺秦王)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游褒禅山记)3、表并列 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游褒禅山记)4、因为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烛之武退秦师)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5、足以: “以”在这里是连词,译为“足够用来”。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鸿门宴) 亦足以畅叙幽情。(兰亭集序)四、以为 1、认为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过秦论) 2、大多数情况下,“以为”是两个词,中间省略了宾语“之”,译为“把它作为”、“使它成为”、“任命他为”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 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 南取百越之地, 以为桂林、象郡(过秦论) 引以为流觞曲水(兰亭集序) 輮以为轮(劝学)而一、连词。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各种关系。1、表并列。一般不译,有时译为“又”。 蟹六跪而二螯。(劝学)2、表递进。译为“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3、表承接。可译为“就”“接着”,或不译。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4、表示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师说)5、表示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假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死而有知,其几何离?(祭十二郎文)6、表示修饰关系,即连接状语。可不译。吾尝终日而思矣(劝学)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过秦论)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鸿门宴)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二、用作代词。只用作第二人称,一般作定语,译为“你的”;偶尔也作主语,译为“你”。早缫而绪,早织而缕。(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某所,而母立于兹。(归有光项脊轩志)三、复音虚词而已,放在句末,表示限止的语气助词,相当于“罢了”。例如: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师说)乃一、副词:1、表示前后两事在情理上的顺承或时间上的紧接,可译为“于是、就”“才”等: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荆轲刺秦王)良乃入,具告沛公。(鸿门宴)度我至军中,公乃入。(鸿门宴)2、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可译为“却”“竟(然)”“反而”等:问今是何世,乃不知不汉。(桃花源记)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石钟山记)3、可表示对事物范围的一种限制,可译为“只”“仅”等。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项羽本纪)4、用在判断句中,起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等。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游褒禅山记)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赤壁之战)嬴乃夷门抱关者也。(信陵君窃符救赵)二、代词:1、用作第二人称,常作定语,译为“你的”;也作主语,译为“你”。不能作宾语。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2、用作指示代词,译为“这样” 。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齐桓晋文之事)三、固定结构:【无乃】表猜测,译为“恐怕”。1、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2、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3、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乃尔】译为“这样”。府吏再拜还,长叹空房中,作计乃尔立(孔雀东南飞)之一、代词: 1、第三人称代词: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荆轲刺秦王) 作师说以贻之。(师说)2、指示代词,这: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诗经桃夭)二、动词,到,往: 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及其所之既倦(兰亭集序)三、助词: 1、结构助词“的” 王道之始也。(寡人之于国也) 今闻之购将军之首(荆轲刺秦王) 2、用于主谓之间,不译。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寡人之于国也)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荆轲刺秦王) 3、调节音节,不译。 填然鼓之。(寡人之于国也)顷之,未发,太子迟之。(荆轲刺秦王)4、宾语前置的标志: 夫晋,何厌之有?(荆轲刺秦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师说)5、定语后置的标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为 一、动词。wi 1、有“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等义,翻译比较灵活。 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作为,过秦论) 合从缔交,相与为一。(结为,过秦论)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创作,琵琶行)乃为装遣荆轲。(准备,荆轲刺秦王)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做,孔雀东南飞)2、以为,认为。 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3、判断词,是。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鸿门宴)二、介词。1、表被动,有时跟所结合,构成为所或为所,译为“被”。 wi 吾属今为之虏矣。(鸿门宴)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2、介绍原因或目的,为了,因为。wi慎勿为归死,贵贱情何薄。(孔雀东南飞)3、介绍涉及的对象。给,替。Wi嘉为先言于秦王曰。(荆轲刺秦王)4、对,向。wi如姬为公子泣(信陵君窃符救赵)5、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可译为当等到等。wi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晏子使楚)三、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诘。wi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其一、用作代词,又分几种情况:1、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他(的),她(的),“它(的)”: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师说)2、第一人称代词: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3、指示代词,表远指,那: 则或咎其欲出者。(游褒禅山记)4、指示代词,其中的: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二、副词,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测度、反诘、婉商、期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助词配合,视情况可译为大概难道还是可要等:1、其皆出于此乎?(表测度,大概,师说)2、其孰能讥之乎?(表反诘,难道游褒禅山记)3、吾其还也。(表婉商,烛之武退秦师)4、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表期望)三、连词,通常放在句首,或表假设,可译为如果;或表选择,可译为还是。例如: 1、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祭十二郎文表假设2、其然乎?其不然乎?祭十二郎文表选择则一、 连词:1、表示顺承关系,所连接的前一部分表原因,后一部分表结果,或在事理上有相承关系。可译为“就”“便”等,或随上下文义灵活译出。 夫夷以近 ,则游者众;险以远 ,则至者少(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2、 表示转折关系,“则”字用在后一分句,可译为“可是”“反而”“却”;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师说)3、 表示假设关系。有的用在前一分句,引出假设的情况,相当于“假使”“如果”;有的用于后面的分句,表示假设或推断的结果,相当于“那么”“就”。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4、 表示并列关系,这种用法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则”连用,每个“则”字都用在意思相对、结构相似的一个分句里,表示两个(或两个以上)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不是表示两个词之间)。可译为“就”,或不译。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师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劝学)二、 副词,用在判断句中起强调和确认作用,可译为“是”“就是”。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巩固强化(一)乐广字彦铺,南阳清阳人也。父早卒,广孤贫,侨居山阳,寒素为业,人无知者。性冲约,有远识,寡嗜欲,与物无竞。尤善谈论,每以约言析理,以厌人之心,其所不知,默如也。王戎为荆州刺史,乃荐为秀才。后辟太尉掾,转太子舍人。尚书令卫瓘,见广而奇之,曰:“自昔诸贤既没,常恐微言将绝,而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命诸子造焉,曰:“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王衍自言;“与人语甚简至,及见广,便觉己之烦。”出补元城令,迁中书侍郎,转太子中庶子,累迁侍中、河南尹。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广问其故,答曰:“前在坐,蒙赐酒,方欲饮,见杯中有蛇,意甚恶之,既饮而疾。”于时河南厅事壁上有角,漆画作蛇,广意杯中蛇即角影也。复置酒于前处,谓客曰:“酒中复有所见不?”答曰:“所见如初。”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沉疴顿愈。卫玠总角时,尝问广梦,广云是想。玠回:“神形所不接而梦,岂是想邪!”广曰;“因也。”玠思之经月不得,遂以成疾。广闻故,命驾为剖析之,玠病即愈。广叹曰:“此贤胸中当必无膏肓之疾!”广所在为政,无当时功誉,然每去职,遗爱为人所思。凡所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则所短不言而自见矣。人有过,先尽弘恕,然后善恶自彰矣。先是河南官舍多妖怪,前尹多不敢处正寝,广居之不疑。尝外户自闭,左右皆惊,广独自若。顾见墙有孔,使人掘墙,得狸而杀之,其怪亦绝。 (后汉书乐广传)1、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性冲约,有远识 冲约:谦和节俭。 B尝有亲客,久阔不复来 亲客:亲属的客人 C沉疴顿愈 沉疴:长久而重的病 D前尹多不敢处正寝 正寝:住屋的正室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而今乃复闻斯言于君矣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于:复置酒于前处 不拘于时C焉:命诸子造焉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之:此人之水镜 邻国之民不加少3、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乐广明理不受迷惑的一组是有远识,寡嗜欲,与物无竞。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广乃告其所以,客豁然意解。尝问广梦,广云是想。凡所论人,必先称其所长。左右皆惊,广独自若。A B C D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尤善谈论,每以约言析理,以厌人之心 译文: (2)神形所不接而梦,岂是想邪! 译文: (二)刘毅,字仲雄,东莱掖人。幼有孝行,少厉清节,然好臧否人物,王公贵人望风惮之。侨居平阳,太守杜恕请为功曹,沙汰郡吏百余人,三魏称焉。为之语曰:“但闻刘功曹,不闻杜府君。”魏末,本郡察孝廉,辟司隶都官从事,京邑肃然。毅将弹河南尹,司隶不许,曰:“攫兽之犬,鼷鼠蹈其背。”毅曰:“既能攫兽,又能杀鼠,何损于犬!”因投传而去。武帝受禅,以毅忠蹇正直,使掌谏官。转司隶校尉,纠正豪右,京师肃然。司部守令望风投印绶者甚众,时人以毅方之诸葛丰、盖宽饶。皇太子朝,鼓吹将入东掖门,毅以为不敬,止之于门外,奏劾保傅以下。诏赦之,然后得入。帝尝南郊,礼毕,喟然问毅曰:“卿以朕方汉何帝也?”对曰:“可方桓、灵。”帝曰:“吾虽德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又平吴会,混一天下。方之桓、灵,其已甚乎!”对曰:“桓、灵卖官,钱入官库;陛下卖官,钱入私门。以此言之,殆不如也。”帝大笑曰:“桓灵之世,不闻此言。今有直臣,故不同也。”毅夙夜在公,坐而待旦,言议切直,无所曲挠,为朝野之所式瞻。妻子有过,立加杖捶,其公正如此。然以峭直,故不至公辅。帝以毅清贫,赐钱三十万,日给米肉。太康六年卒,武帝抚几惊曰:“失吾名臣,不得生作三公!”即赠仪同三司,使者监护丧事。注:1、传,任官的符信。2、诸葛丰、盖宽饶分别是汉元帝和汉宣帝时的司隶校尉,均以刚直敢言闻名。3、式瞻,敬仰、景幕。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厉清节 厉:磨炼 C、辟司隶都官从事 辟:征召B、魏末,本郡察孝廉 察:考察推举D、时人以毅方之诸葛丰、盖宽饶 方:方正6、下列各组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然:京邑肃然 然好臧否人物B、以:帝以毅清贫,赐钱三十万,日给米肉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C、之:以此言之,殆不如也 彼童子之师D、其:其公正如此 其皆出于此乎?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毅从小就孝敬父母,品格清正。客居平阳时,太守杜恕请他做郡里的功曹,他淘汰了郡里大小官吏百余名,后因弹劾河南府尹不成,弃官离开平阳。B、晋武帝时,刘毅奉命担任司隶校尉,听到这个消息,他管辖范围内的不法官员有不少都弃官而逃,他连皇太子不合礼仪的行为,也敢于制止。C、在答武帝问时,刘毅指出武帝在卖官一事上还不如汉末昏庸的桓、灵二帝,武帝不但不恼怒,反而还十分赏识他的直言敢谏。D、刘毅一心为公,言议切直,被朝野所景仰。武帝对其关爱有加,赏他金钱并日给米肉。当听到他去世的消息,武帝十分伤感,追赠他三公的仪仗,并派人督办他的丧事。8、把文中加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虽德不及古人,犹克己为政。又平吴会,混一天下。方之桓、灵,其已甚乎!译文: (2)毅夙夜在公,坐而待旦,言议切直,无所曲挠,为朝野之所式瞻。译文: (三) 御史大夫韩安国者,梁成安人也。事梁孝王为中大夫。吴楚反时,孝王使安国为将,安国持重,以故吴不能过梁。吴楚已破,安国名由此显。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田甲曰:“然即溺之。”居无何,梁内史缺,汉使使者拜安国为梁内史,起徒中为二千石。田甲亡走。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甲因肉袒谢。安国笑曰:“可溺矣!公等足与治乎?”卒善遇之。 建元六年,安国为御史大夫。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安国曰:“今匈奴负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于是上许和亲。元光元年,雁门马邑豪聂翁壹因大行王恢言上曰:“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阴使聂翁壹为间,亡入匈奴,谓单于曰:“吾能斩马邑令丞吏,以城降,财物可尽得。”单于爱信之,以为然,许聂翁壹。聂翁壹乃还,诈斩死罪囚,县其头马邑城,示单于使者为信。曰:“马邑长吏已死,可急来。”于是单于穿塞将十余万骑,入武州塞。当是时,汉伏兵三十余万,匿马邑旁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诸将皆属护军。约单于入马邑而汉兵纵发。王恢从代主击其辎重。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徒见畜牧于野,不见一人。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欲刺问尉史。尉史曰:“汉兵数十万伏马邑下。”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乃引兵还。 安国为人多大略,智足以当世取合,而出于忠厚焉。所推举皆廉士,贤于己者也。于梁举壶遂、臧固、郅他,皆天下名士。士亦以此称慕之,唯天子以为国器。安国以元朔二年中卒。(节选自史记韩长孺列传)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居无何,梁内史缺 居:过了。B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 倍:违背。C未至马邑百余里,行掠卤 行:将要。D单于怪之,攻烽燧,得武州尉史 怪:责怪。10、下列各组句子中,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之:卒善遇之。 句读之不知B以:可诱以利 斧斤以时入山林C而:安国曰:“甲不就官,我灭而宗。”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D为:单于顾谓左右曰:“几为汉所卖!” 为天下笑者,何也?11、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安国是持重而宽容的人,狱吏田甲侮辱了他,在他东山再起后并未对狱吏田甲施以报复。B在匈奴请求和亲的问题上,大行王恢和韩安国的意见是一致的。韩安国主张和亲的理由比较充分,所以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 C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受派遣做间谍,逃到匈奴,后来为取得单于使者的信任,斩杀死囚,悬头于马邑城上,向单于诈降,最终却功败垂成。 D为突袭匈奴单于,汉军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伏兵三十余万,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并统领各路兵马。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 安国坐法抵罪,蒙狱吏田甲辱安国。安国曰:“死灰独不复然乎?”译文: (2)汉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其敝。译文: (四)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渚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齿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随赵王敖至长安。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孝文帝既立,召田叔问之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人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曾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毋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对曰:“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敖之所在,欲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罢敝。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害,孟舒知士卒罢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弟为兄,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故驱战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也”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注 箕踞:坐时两腿前伸,形如箕,是一种倨傲无礼的表现。虫出:人死后时间长久则尸体腐烂出虫,故以比喻人死。 13、对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长者,不倍德 倍:通“背”。背离,背叛B汉七年,高祖过赵 过:拜访 C欲以身死之 死:为而死D士卒罢敝 罢:通“疲”,疲惫14、下列各组句子中,相同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相:卒私相与谋弑上 还必相迎取B乎:公知天下长者乎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以为 :于是复召舒以为云中守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D为:叔为汉中守十余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1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高祖路过赵国时,赵王张敖非常有礼貌地对待他,但是高祖却很傲慢地坐着而骂赵王,使得赵王的臣子们都很生气,并密谋要弑杀汉高祖。B赵王的臣子们谋反的事情弄清楚后,赵王张敖得以出来。汉高祖让他做了宣平侯,并请他向朝廷推荐人才,于是赵王向皇上推荐了对自己忠心耿耿的田叔等十多人。C田叔认为孟舒是真正的长者,一是因为孟舒对赵王忠诚,二是因为孟舒体恤下情,爱护士卒,士卒对他也是忠心耿耿。D孝文帝原来因为强盗进入边塞抢劫的情况在云中郡最严重而对孟舒有误解,田叔的一番话让孝文帝消除了误解,并重新任命孟舒为云中太守。1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译文: (2)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译文: (五)张纲少明经学,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举孝廉不就,司徒辟为侍御史。时顺帝委纵宦官,有识危心。纲常慨然叹曰:“秽恶满朝,不能奋身出命扫国家之难,虽生,吾不愿也。”汉安元年,选遣八使徇行风俗,皆耆儒知名,多历显位,唯纲年少,官次最微。余人受命之部,而纲独埋其车轮于洛阳都亭,曰:“豺狼当路,安问狐狸!”帝虽知纲言直,终不忍用。时,广陵贼张婴等众数万人,杀刺史、二千石,寇乱扬、徐间,积十余年,朝廷不能讨。以纲为广陵太守。前遣郡守,率多求兵马,纲独请单车之职。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径造婴垒,以慰安之,求得与长老相见,申示国恩。婴初大惊,既见纲诚信,乃出拜谒。纲延置上坐,问所疾苦。乃譬之曰:“前后二千石多肆贪暴,故致公等怀愤相聚。二千石信有罪矣,然为之者又非义也。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故遣太守,思以爵禄相荣,不愿以刑罚相加,今诚转祸为福之时也。若闻义不服,天子赫然震怒,大兵云合,岂不危乎?若不料强弱,非明也;充善取恶,非智也;去顺效逆,非忠也;身绝血嗣,非孝也;背正从邪,非直也;见义不为,非勇也;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婴深感悟,明日,将所部万余人与妻子面缚归降。纲乃单车入婴垒,散遣部众,任从所之;子弟欲为吏者,皆引召之。人情悦服,南州晏然。天子嘉美,征欲擢用纲,而婴等上书乞留,乃许之。纲在郡一年,年四十六卒。百姓老幼相携,诣府赴哀者不可胜数。张婴等五百余人制服行丧,负土成坟。 (后汉书张纲传)张纲单骑诣贼垒,谕张婴而降之,言弭盗者侈为美谈。然纲卒未几,婴复据郡以反,纲何尝能弭东南之盗哉!民行为盗,无以自容,使游泳于非逆非顺之交,翱翔而终思矫翮;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张纲者,以缓一时之祸,而不暇为国谋也,何足效哉! (王夫之读通鉴论)1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纲延置上坐 延:引导B征欲擢用纲 擢:提拔C南州晏然 晏:安定D言弭盗者侈为美谈 侈:夸耀18、下列各组相同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既到,乃将吏卒十余人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B. 以:今主上仁圣,欲以文德服叛 径造婴垒,以慰安之 C而:虽为公子,而厉布衣之节 谕张婴而降之D之:散遣部众,任从所之 纲独请单车之职 19、联系全文看,下列对文末王夫之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夫之认为,张纲单车至贼营,劝得张婴归降,虽然是有智有勇之举,但没有解决根本问题。B王夫之认为,张纲死后没多久张婴又反叛,这是张纲的悲剧,说明他的方式并不能平息寇乱。C王夫之认为,反叛的民众已经处在非逆非顺的境地,没有了顺从的意愿,不是容易归顺的。D王夫之认为,张纲只是缓和了一时的灾祸,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不值得效法。20、将文中加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六者成败之几,利害所从,公其深计之。译文: (2)抑且宠而荣之,望其悔过自惩而不萌异志,岂能得哉?译文: 高中语文必修三单元知识、能力重难点及强化练习题辑录(三)答案(一)1B(亲客:亲近的客人)2D(A句第一个乃是竟,竟然;第二个乃是表判断“是”B句第一个于是“在”,第二个于表被动C句第一个焉是代词,代乐广;第二个焉是语气词D句均为结构助词“的”)3C(句是笼统说乐广有见解和性情淡泊,句是卫瑾称赞乐广的文采,句是乐广的做事态度。)4、(1)尤其善于言谈议论,常常用简明的语言分析事理,来使别人内心满意。(2)精神和形体都没有接触的事物却梦见了,难道这是心想吗?(1)善:善于。每:常常。约言:简明的语言。厌:满足。(2)所:所字结构,-的事物。接:接触。是:这) 【译文】乐广字彦辅,是南阳清阳人。他的父亲很早去世,乐广孤单家贫,寄居在山阳,家境贫寒致力学业,没有人了解他。乐广性情谦和节俭,有远见。很少有贪图享乐的要求,与人无争。尤其善于言谈议论,常常用简明的语言分析事理,来使别人内心满意,他不懂的事,就沉默不说。王戎做荆州刺史,于是推荐乐广做秀才。后朝廷征召他为太尉掾,调任太子舍人。尚书令工灌见到乐广,认为他是奇才,说:“自从过去的几位贤人去世之后,常常恐怕精微的语言将要断绝了,可是现在竞又在您这里听到了这样的话。”卫灌命令几个儿子到乐广那里去,说道:“这个人是人中的清水明镜,见到他会感到他的如玉石的光彩,像是云雾散开看见了青天一样。”王衍对自己说:“我与别人说话很简要,等到见了乐广,便觉得自己很繁琐。”后乐广调出朝廷补任元城县令,后提升中书侍郎,调任太子中庶子,历任侍中、河南尹。曾经有一位乐广很亲近的客人,分别很久不再来,乐广问他什么原因,他回答说:“先前在您那里,承蒙您赐酒,正想喝酒,看见杯中有条蛇,心中很厌恶它,喝了酒后就病了。”在当时河南官府办公大厅墙上有兽角,上面用油漆画着蛇,乐广料想杯中的蛇就是兽角的影子。他又把酒杯放在先前的地方,对客人说:“酒杯中又有什么东西,见到没有?”回答说:“见到的东西像先前一样。”乐广于是告诉他杯中蛇影的原因,客人一下子疑心消除了,很久的重病顿时好了。卫玠还是个儿童时,曾经问乐广梦的成困,乐广说梦是心中所想。卫玠说:“精神和形体都没有接触的事物却梦见了,难道这是心想吗?”乐广说:“这是凭借一定事物而心想。”卫玠思考此事经过一个月也没想通,于是因为这个生了病。乐广听到他生病的原因,让人驾车前去为他剖析做梦这件事,卫玠的病立即好了。乐广感叹说:“这位贤人胸中应当一定没有什么重病!”乐广在官任治理政事,没有当时的功绩声誉;然而每次他离开职位,留下的仁爱被人们思念。凡是他评论人,一定先称赞那个人的长处,于是他的短处不说而自然显现了。别人有过失,他先最大程度地宽恕,这样后来善恶也自然很清楚了。在他当河南尹之前,河南官府的房子多闹妖怪,先前的官长多不敢住正房,乐广居住那里毫不疑惧。曾经房子外面的门自动关闭,他身边的人都惊惧,乐广独自像平常一样。乐广观察到墙上有孔,让人挖掘墙孔,捉到一只野狸猫,把它打死了,那些妖怪之事也没有了。(二)(三)答案:5、D 6、B 7、A8、(1)虽然我的德行不如古人,还是能克制自己(尽力)为政。我又平定了江南,统一了天下,你把我比作桓帝、灵帝,恐怕太过分了吧?(2)刘毅整天忙于公事,每天天不亮就等着上朝,言谈议论恳切直率,不屈不挠,被朝廷内外的人所敬仰。译文:刘毅,字仲雄,东莱掖县人。从小就有孝敬父母的品行,年轻时磨练高洁的操守,但喜欢评论人物优劣,那些王公贵人望见他的仪容风采也敬畏他。寄居在平阳的时候,太守杜恕请他做功曹,他淘汰了郡里的官吏一百多人,在三魏一带出了名。当时的人们做歌谣唱道:“只听说刘功曹,没听说过杜太守。”魏末,依据分部考察的结果的结果推荐他为孝廉,征召他做了司隶都官从事,京城一带官吏都谨守法度。刘毅要弹劾河南府尹,司隶校尉不准,说道:“捕捉野兽的狗,小老鼠也可以爬上它的背。”刘毅说:“如果既能捕兽,又能杀鼠,对狗有什么损害呢?”丢掉任官的符信就离开了。 晋武帝即位,因刘毅忠贞正直,让他掌管谏官。后来又转任司隶校尉,督察管理豪门大户,京城官吏都谨守法度。他管辖范围内的违纪官员听到他任职的消息后弃官而逃的很多,当时人们把他比作西汉时的诸葛丰、盖宽饶。皇太子朝见,乐队快要进入东掖门了,刘毅认为这是(对皇帝)不敬,把他们阻挡在门外,并且上表弹劾太子师傅以下官员。直到皇帝下诏赦免他们,他们才得以进入皇城。 晋武帝曾经到南郊外祭祀,祭祀仪式完成之后,武帝感慨地回刘毅说:“你把我比作汉代的哪个皇帝?”刘毅回答说:“你可以比作东汉末年的桓帝、灵帝。”武帝说:“虽然我的德行不如古人,还是能克制自己(尽力)为政。我又平定了江南,统一了天下,你把我比作桓帝、灵帝,恐怕太过分了吧?”刘毅回答说:“桓帝灵帝卖官,钱收进国库里;您卖官,钱却收进私人家里,从这一点来看,(您)恐怕还不如(桓帝灵帝)啊。”晋武帝大笑说:“桓帝灵帝的时代,没有听到过这样的话。现在有(这样)耿直的臣子,所以我和桓帝灵帝还是不同啊。” 刘毅整天忙于公事,每天天不亮就等着上朝,言谈议论恳切直率,不屈不挠,被朝廷内外的人所敬仰。(即使)他的妻子儿女有过错,也要马上惩罚。他做事就是这样公正,但由于严峻刚直,没能作到三公辅相。皇帝因为刘毅清贫,赏给他三十万钱,并且每天供给米粮和肉食。太康六年刘毅去世,晋武帝手抚着几案震惊地说:“我失掉了这样一位有名的大臣,没能让他活着作到三公的官职。”当即追赠和三公相同的仗,派使者监管护卫他的丧事。(三)9、 D(怪:觉得奇怪)10、D 11、B(在匈奴请求和亲的问题上,大行王恢强调和亲之弊,和韩安国的意见并不统一)12、(1)后来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蒙县的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2)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参考译文:御史大夫韩安国,是梁国成安县人。事奉梁孝王,担任中大夫。吴楚七国叛乱时,梁孝王派韩安国担任将军,韩安国稳固防守,因此吴军不能越过梁国的防线。吴楚叛乱平息,韩安国的名声从此显扬。后来韩安国因犯法被判罪,蒙县的狱吏田甲侮辱韩安国。韩安国说:“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田甲说:“要是再燃烧就撒一泡尿浇灭它。”过了不久,梁国内史的职位空缺,汉朝廷派使者任命韩安国为梁国内史,由囚徒(直接)担任二千石级的官员。田甲弃官逃跑了。韩安国说:“田甲不回来就任,我就要夷灭你的宗族。田甲便脱衣露胸前去谢罪。韩安国笑着说:“你可以撒尿了!像你们这些人值得我惩办吗?最后友好地对待他。建元六年,韩安国担任御史大夫。匈奴派人前来请求和亲,皇上交由朝臣讨论。大行王恢议论说:“汉朝和匈奴和亲大抵都过不了几年匈奴就又背弃盟约。”韩安国说:“现在匈奴依仗军马的充足,怀着禽兽般的心肠,迁移如同群鸟飞翔,很难控制他们。我们得到它的土地也不能算开疆拓土,拥有了他的百姓也不能算强大,从上古起他们就不属于我们的百姓。汉军到几千里以外去争夺利益,那就会人马疲惫,敌人就会凭借全面的优势对付我们的弱点。况且强弩之末连鲁地所产的最薄的白绢也射不穿,发兵攻打匈奴实在是很不利的,不如跟他们和亲。”于是皇上便同意与匈奴和亲。元光元年,雁门郡马邑城的豪绅聂翁壹通过大行王恢告诉皇上说:“匈奴刚与汉和亲,亲近信任边地之民,可以用财利去引诱他们。于是暗中派遣聂翁壹做间谍,逃到匈奴,对单于说:“我能杀死马邑城的县令县丞等官吏,将马邑城献给您投降,财物可以全部得到。”单于很看重并信任他,认为他说的有道理,便答应了聂翁壹。聂翁壹就回来了,斩了死囚的头,把他的脑袋悬挂在马邑城上,假充是马邑城官吏的头,以取信于单于派来的使者。说道:“马邑城的长官已经死了,你们可以赶快来。”于是单于率领十余万骑兵穿过边塞,进入武州塞。正在这个时候,汉王朝埋伏了三十多万军队,隐藏在马邑城旁边的山谷中。御史大夫韩安国担任护军将军,诸位将军都隶属护军将军。互相约定,单于进入马邑城时汉军的伏兵就奔驰出击。王恢从代主攻匈奴的军用物资。当时单于军队距离马邑城还有一百多里,将要抢夺劫掠,可是只看见牲畜放养在荒野之中,却见不到一个人。单于觉得很奇怪,就攻打烽火台,俘虏了武州的尉史。想向尉史探问情况。尉史说:“汉军有几十万人埋伏在马邑城下。”单于回过头来对左右人员说:“差点儿被汉所欺骗!”就带领部队回去了。韩安国为人有大韬略,他的才智足够迎合世俗,但都处于忠厚之心。他所推荐的都是廉洁的士人,比他自己高明。在梁国推荐了壶遂、臧固、郅他,都是天下的名士。士人因此也对他很称道和仰慕,就是天子也认为他是治国之才。韩安国在元朔二年去世。(四)13、B(过:经过)14、C(A项中的“相与”是一个词,意为“共同”,第二个“相”是副词,表示一方对另一方;B项中的第一个“乎”是疑问语气词,第二个“乎”为介词,相当于“于”;C项中的两个“以为” ,都是“以之为”;D项中的第一个“为”是担任,第二个“为”是创作。)15、B(“并请他向朝廷推荐人才”在文中没有依据)16、(1)您事奉皇上的礼节很完备了,现在他对待您却是这样,我们请求反叛他。(重点词:“事”“备”“遇”)(2)只有孟舒、田叔等十余人穿红衣自己剃光头、脖子带锁,称是赵家的奴隶(重点词:“赭衣”“髡”“钳”)参考译文:田叔是赵国陉城人,做人以严谨廉洁为乐,喜爱与众公交游。赵王张敖让他作了郎中。汉高祖七年时,高祖路过赵地,赵王张敖亲自拿着案板进献食物,非常有礼貌,高祖很傲慢地坐着而骂他。当时赵王相国赵午等几十人都很生气,对赵王说:“您事奉皇上的礼节很完备了,现在他对待您却是这样,我们请求反叛他。”赵王把牙齿咬得出血说:“我们的祖先失去国家,如果没有皇上,我们这些人都会死无葬身之地。你们怎么说这样的话!不要再说了。”于是贯高等人说:“赵王是忠厚的人,不肯违背道德。”最终私下里一起商量弑杀皇上。恰逢事情败露被觉察,汉高祖下诏书抓捕赵王及谋反的众臣。于是赵午等人都自杀了,只有贯高被抓。这时汉高祖下诏说:“赵地有敢追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只有孟舒、田叔等十余人穿红衣自己剃光头、脖子带锁,称是赵家的奴隶,跟随赵王张敖到长安。贯高的事情弄清楚后,赵王张敖得以出来,被废作了宣平侯,于是向皇上称说田叔等十余人。皇上全都召见了他们,同他们谈话,感到汉朝堂上没有能超出他们的人,皇上很高兴,全都封他们作了郡守、诸侯的相国。田叔作了汉中太守十多年。孝文帝即位后,召见田叔问他说:“你知道谁是天下忠厚的人吗?”田叔叩头回答说:“以前的云中太守孟舒是忠厚的人。”这时孟舒因为强盗进入边塞抢劫,云中最严重,被免官。皇上说:“先帝让孟舒作云中守十多年了,敌人曾一度入侵,孟舒不能坚守城池,无故使战死的士卒有几百人。忠厚的人原本杀人吗?你凭什么说孟舒是忠厚的人呢?”田叔叩头回答说:“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贯高等人谋反,皇上发下明确的诏令:有敢追随赵王的人罪及三族。然而孟舒自己剃光头、脖子带锁,随着赵王张敖到了他去的地方,想要为这件事而死,自己哪里知道能作云中太守呢!汉和楚相对抗时,士卒都很疲惫。匈奴冒顿刚收服了北方少数民族,前来侵犯边界,孟舒知道士卒都很疲惫,不忍心说出战,士卒争着据城抵抗,如同儿子为了父亲,弟弟为了兄长,因此死的人有几百。孟舒哪里是故意驱赶他们作战呢!这就是孟舒是忠厚的人的原因。”(孝文帝)于是又召见孟舒让他作了云中太守。(五)17、A 18、D 19、A王夫之在文中并没有称赞张纲此举是“有智有勇之举”20、(1)这六方面是关系到你们成败、利害的重要因素,希望你能够仔细考虑。”(2)况且让他受到恩宠,得到荣耀,期望他悔过自惩而不再萌生反叛的意向,怎么做得到啊?参考译文:张纲年轻时就通晓经学,虽然是官宦家庭的公子,却磨砺布衣的节操,被举荐孝廉,他却不赴命,后来被司徒任命为侍御史。当时顺帝纵容宦官,有识之士都恐惧担心。张纲慨然感叹:“污秽丑恶之人聚满了朝廷,如果不能挺身而出献出生命,为国家扫除灾难,即使活着,也是我所不愿意的。”汉安元年,朝廷选派八位使者巡视各地的风气民情,使者大多是年老而德高的儒者和知名人士,大多先后担任要职,只有张纲年纪轻,官位低。其他人都奉命到位,只有张纲却在洛阳都亭停车不行,说:“豺狼一般暴虐奸邪的人当政,怎么还要查问那些像狐狸一样奸佞狼狈的坏人!”皇帝虽然明白张纲说话真率,但最终还是不愿意重用他。当时,广陵的张婴等人率领数万人反叛,他们杀了刺史、太守,在扬州、徐州一带作乱已经有十多年,朝廷却一直不能讨伐征服他们。于是,派张纲担任广陵太守。先前派遣的郡守,大多向朝廷要求很多的兵马,唯独张纲却请求轻车简行赴命任职。到任以后,就率领差吏兵卒十多人,径直造访张婴营垒,安抚慰问,要求与头目会见,表明国家的恩惠。张婴起初非常吃惊,见到张纲的诚信后,才出来拜见。张纲请他坐在上座,询问疾苦。劝导他说:“前任太守大多肆虐贪婪残暴,所以致使你们各位心怀愤怒聚到了一起。太守确实有罪,然而你们这样做也是不义的。如今皇上仁慈圣明,要以文德劝服反叛之人,所以派我前来,想以爵禄使你们荣耀,不想用刑法惩罚你们,现今实在是转祸为福的好时机啊。如若听闻仁义却不顺服,一旦天子赫然震怒,派遣大军聚集于此,难道不危险吗?如果不能正确估量双方力量的强弱,就是不明智;冒充美善而趋从邪恶,就是不聪明;放弃顺服而效仿叛逆,就是不忠诚;自己断送了子孙的性命,就是不孝顺;违背正道而走向邪路,就是不正直;明白正义而没有作为,就是不勇敢;这六方面是关系到你们成败、利害的重要因素,希望你能够仔细考虑。”张婴被深深地感动并醒悟,第二天,率领部下万人和妻子儿女,双手反绑投降归顺。张纲就单车进入张婴营垒,遣散了张婴的部下,让他们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想要当差的,都召而来之。于是人们喜悦信服,南州一片安定。皇上给予了好评,想提拔张纲,而张婴等人上书乞求留任张纲,皇上应允了。张纲在郡守位上一年,四十六岁时逝世。百姓老幼相扶到张纲府邸吊唁的人多得无法计数。张婴等五百多人穿着丧服为他操办丧事。背负泥土为他垒筑坟墓。张纲单车独骑去到叛贼营垒,劝喻张婴并降伏了他,主张安抚盗贼的人都把这作为美谈。然而张纲死后没多久,张婴又占领郡地而反叛,张纲哪里能使东南的盗贼止息啊!民众一旦做了盗贼,就会无法自容于世,处在既非叛逆又非顺服的状态下,徘徊之中始终想着展翅高飞;况且让他受到恩宠,得到荣耀,期望他悔过自惩而不再萌生反叛的意向,怎么做得到啊?张纲这样的人,只能缓解一时的灾祸,却不能用他为国家作长期的谋划,哪里值得效仿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