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原理第二章题库.doc

上传人:s****u 文档编号:12738488 上传时间:2020-05-2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39.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原理第二章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马克思原理第二章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马克思原理第二章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实践与认识及其发展规律(题库)一、单选题(70)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 A.只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只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C.是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D.不仅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而且也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2“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不可逾越的天然界限”,这种观点是( )。 A.辨证反映论 B.经验论 C.辩证唯物论 D.不可知论 3.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其不确定性是因为( )。 A.有些真理是根本无法通过实践来加以检验的 B.任何实践检验都需要一定的逻辑证明作为其补充的手段 C.作为检验真理标准的社会实践总要受历史条件的限制 D.只有明显的真理才能被实践检验出来 4.下列选项中,属于理性认识不同于感性认识的特点的是( )。 A.直接性 B.主观性 C.摹写性 D.抽象性 5.人的认识作为对某一事物的反映,必然是以这一事物为原型的,这是指反映具有( )。 A.客观性 B.现实性 C.摹写性 D.创造性 6.在认识过程中更为重要意义的飞跃是指( )。 A.从外在形象到内在本质的飞跃 B.从个性认识到共性认识的飞跃 C.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D.从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的飞跃 7通过实践和调查,获得十分丰富的感性材料,然后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这些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从认识发展过程看,这是( )。 A.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 B.从感觉到知觉的飞跃 C.从意识到物质的飞跃 D.从认识到实践的飞跃 8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根本对立是( )。 A.是否承认矛盾 B.是否重视实践 C.是否承认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D.对世界本质的不同回答 9.片面强调理性认识的作用,在实际工作中会导致( )。 A.经验论 B.教条主义 C.诡辩论 D.二元论 10.我们通过眼、耳、鼻、舌、身各种感官感觉到一个梨子的各种属性,在意识中把它们联系起来形成了关于这个梨子的感性形象,这种反映形式是( )。 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分析 11.在认识问题上,“跟着感觉走”是( )。 A.唯物主义思想的表现 B.不可知论思想的表现 C.机械唯物论的观点 D.否认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12.关于改造客观世界的说法,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包括改造自然界和改造人类社会 B.改造客观世界是认识客观世界的目的 C.改造客观世界必须遵循客观世界的规律 D.改造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没有关系 13.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是( )。 A.抽象、具体、历史 B.感觉、知觉、表象 C.分析、归纳、综合 D.概念、判断、推理 14.“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即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 A.感性认识对人认识事物本质没有实际意义 B、 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的起点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的局限性 15.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 B.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与书本 C.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 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 1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 A.感觉知觉表象 B.概念判断推理 C.实践认识实践 D.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感性认识 17.同一句格言,年轻人的理解没有饱经风霜的老人理解丰富。这说明( )。 A.感性经验支撑下的理性认识更丰富深刻 B.理性指导下的感性认识丰富 C.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D.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18.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日益丰富。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19.“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体现的是( ) 。 A.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 B.唯物主义辩证法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20.认识运动是一个无限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这一观点属于( )。 A.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21.认识主体具有的突出特点是( )。 A.能动性 B.被动性 C.消极性 D.积极性 22.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 A.社会政治实践 B.科学实验 C.生产实践 D.教育实践 23.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 A.对感性认识的综合 B.与客观事物无关的人的自由创造物 C.通过感觉器官对客观事物的直接把握 D.借助于抽象思维达到对事物本质的把握 24.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便不顾实际情况,生搬硬套书本上的理论。这犯了( ) A.唯心主义先验论的错误 B.直观被动反映论的错误 C.教条主义的错误 D.经验主义的错误 25.主观认识和客观实践的统一是( )。 A.必然和偶然的统一 B.抽象的不变的统一 C.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D.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6.把科学的实践观第一次引入认识论是( )。 A.费尔巴哈哲学的功绩 B.黑格尔哲学的功绩 C.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功绩 D.法国唯物主义哲学的功绩 27.人们所从事的政治活动、社会改革、社会革命都属于( )。 A.物质生产实践 B.社会政治实践 C.意识活动实践 D.科学文化实验 28.“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这种观点属于( )。 A.实用主义观点 B.唯物主义观点 C.唯心主义观点 D.存在主义观点 29.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 。 A.唯物论的观点 B.辩证法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可知论的观点 30.“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这是( )。 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31.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直观的反映,这是一种( )。 A.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主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客观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32.与感性认识相比较,理性认识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抽象性,另一个是( )。 A.能动性 B.直接性 C.间接性 D.客观性 33.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客体含义的是( )。 A.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客体就是外部自然界 C.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客体就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34.有些同志在工作中单纯凭自己的经验办事,轻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们在认识论上犯了( )。 A.类似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 C.类似客观唯心主义的错误 D.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35.“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 ) 。 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36.认识的初级阶段是( )。 A.直接认识 B.全面认识 C.感性认识 D.理性认识 37.感觉、知觉、表象是( )。 A.反映论的三种形式 B.社会意识的三种形式 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 38.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其突出的特点是( )。 A.直接性 B.间接性 C.辩证性 D.能动性 39.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是( )。 A.感觉 B.知觉 C.概念 D.判断 40.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区别是( )。 A.前者是可知论,后者是不可知论 B.前者是直观反映论,后者是能动反映论 C.前者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后者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 D.前者反对反映论,后者坚持反映论 41.要正确实现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必须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这是因为( )。 A.群众是人口中的大多数 B.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C.群众的意见都是正确的 D.群众的行动都是合理的 42.在实际工作中,片面夸大感性经验的作用,轻视理论,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这倾向属于( )。 A.本本主义 B.经验主义 C.教条主义 D.人本主义 43.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的东西远胜于鹰。”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完善之外,还因为( )。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直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44.实践的主体是( )。 A.绝对精神 B.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 C.优秀的人 D.人的意识 45.恩格斯说:“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说明( )。 A.自然界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D.人具有认识自然的能力 46.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 A.人类需要和欲望的不断增长 B.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C.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 D.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47.“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是( )。 A.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 48.“马克思主义者承认,在绝对的总的宇宙发展过程中,各个具体过程的发展都是相对的,因而在绝对真理的长河中,人们对于在各个一定发展阶段上的具体过程的认识只是具有相对的真理性。无数相对真理之总和,就是绝对的真理。”这表明( )。 A.人类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是从绝对真理走向相对真理的过程 B.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真理问题上的绝对主义观点 C.马克思主义者坚持真理问题上的相对主义观点 D.任何真理性的认识都是由相对性真理向绝对性真理转化过程中的一个环节 49.“实践标准实质上决不能完全地证实或驳倒人类的任何表象。”这句话揭示了( )。 A.实践标准并不是适用于任何人类认识的检验 B.实践标准具有不确定性 C.存在不可能检验的东西 D.实践标准是确定的,它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惟一标准 50.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标准也是这样的不确定,以便不至于使人的知识变成绝对,同时它又是这样的确定,以便同唯心主义和不可知论的一切变种进行无情的斗争”这句话表明( )。 A.实践标准是不确定的 B.实践标准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 C.实践标准也不可靠 D.实践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51.实践之所以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 )。 A.真理的相对性和绝对性决定的 B.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C.实践的具体性和历史性决定的 D.实践的有条件性和相对性决定的 52.人的认识是否具有真理性在于( )。 A.它是否有用 B.是否能被大多数人接受 C.是否符合客观实际 D.是否清楚明白 53.“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54.“真理是思维与它的先验形式相一致”是( )。 A.主观唯心主义真理论 B.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 C.客观真理论 D.形而上学真理论 55.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判断一种观点的是非对错标准的是( )。 A.以伟人之是非为是非 B.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 C.以众人的意见定是非 D.以实践中是否达到预想目的定是非 56.逻辑证明是( )。 A.实践标准的一个重要补充 B.实践标准以外的又一个检验真理的标准 C.先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D.优于实践标准的检验真理的标准 57.对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正确态度的理论基础是( )。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的原理 C.能动的反映是摹写和创造统一的原理 D.真理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 58.1633年,伽利略因宣传“日心说”被教廷判处终生监禁。1979年11月10日罗马教皇在公开集会上正式承认伽利略在350多年前受到教廷审判是不公正的,公开为伽利略平反。这说明( )。 A.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 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 C.真理是不断发展的 D.真理终将战胜谬误 59.谬误与真理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谬误( )。 A.永远也不能变为真理 B.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真理 C.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包含在相对真理之中的 60.既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承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就是认为( )。 A.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多元的 B.逻辑证明可以取代实践标准 C.逻辑证明可以最终证实或驳倒真理 D.被逻辑证明和证伪了的认识最终还要靠实践的检验 61.“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这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主义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62.承认真理的绝对性就是( )。 A.承认永恒真理 B.绝对主义 C.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D.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和世界的可知性 63.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认识是否同( )。 A.已有的理论相符合 B.已被实践证明的真理相符合 C.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相符合 D.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相符合 64.真理就是( )。 A.客观事物及其规律 B.大多数人同意的观点 C.对人类生存有用的理论 D.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65.真理与谬误的统一的含义是( )。 A.真理中包含着谬误 B.二者互为因果 C.二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D.二者没有确定的界限 66.真理多元论的错误实质在于( )。 A.否认人的认识能力和水平不同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 C.否认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 D.否认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 67.庄子曰:“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意思是指在这里是对的,在那里就是错的了。庄子的话( )。 A.强调了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了真理的客观性 C.强调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具有客观标准 68.“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这一命题所包含的哲理是( )。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69.“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即是真理”,这是( )。 A.混淆了真理性认识与一般认识的错误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C.一切唯物主义的真理观 D.混淆了真理的客观性和规律客观性的错误观点 7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 )。 A.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B.是相对的 C.是绝对的 D.既不是绝对的,也不是相对的 二、多选题(30)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显著特点有( )。 A.把可知论引入认识论 B.把唯物主义引入认识论 C.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D.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 2.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对认识本质的概括揭示了( )。 A.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对立 B.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先验论的对立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D.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与旧唯物论的直观反映论的对立 3.下列各项属于感性认识的形式的有( )。 A.感觉 B.概念 C.知觉 D.表象 4.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 )。 A.生而知之 B.不虑而知 C.不行而知 D.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5.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缺陷是( )。 A.否认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C.否认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D.不能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 6.理性认识的特点有( )。 A.直接性 B.形象性 C.间接性 D.抽象性 7.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比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更重要,这是因为( )。 A.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 B.认识的目的在于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 C.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可以使认识得到检验 D.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可以使认识得到丰富和发展 8.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指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社会主义建设不需要任何纲领 B.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 C.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 D.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应该由经验代替理论 9.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 )。 A.唯理论 B.诡辩论 C.经验论 D.反映论 10.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 )。 A.反映具有摹写性 B.反映是消极被动的 C.反映具有创造性 D.反映是主观随意的 11.经验论的错误在于( )。 A.否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 B.否认认识是一个过程 C.否认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D.否认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12.唯心主义认识论( )。 A.把认识看成是人头脑中固有的 B.把认识看成是先于物质的 C.把认识看成是先于实践经验的 D.否认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 13.“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 A.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 B.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 C.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14.下列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说法正确的有( )。 A.理性认识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 B.理性认识是对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C.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D.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15.“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与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这个论断揭示了( )。 A.认识比实践重要 B.认识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 C.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D.科学的认识规律性 16.下列选项中,属于实践的基本形式的有( )。 A.物质生产实践 B.社会政治实践 C.意识流活动 D.科学文化实验 17.“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18.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意义在于( )。 A.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B.认识的真理性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C.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将认识从直观感受到抽象思维 D.把观念的存在转变成现实的存在必须实践 19.下列各项正确说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联系的有( )。 A.感性认识可以自然而然地上升到理性认识 B.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C.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D.理性认识是在感性认识指导下进行的 20.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这是因为( )。 A.人们的认识受到客观事物发展过程的限制 B.人们的认识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C.人们的认识受到科学技术水平和认识工具的限制 D.人们一次性的认识往往是错误的认识 21.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表现在( )。 A.价值尺度必须以真理为前提 B.真理与价值相互制约、相互对立 C.人类自身需要的内在尺度推动着人们不断发现新的真理 D.真理必须以价值尺度为基础 22.价值评价的特点是( )。 A.价值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B.价值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关系 C.价值评价结果因主体不同而不同,没有正确错误之分 D.价值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2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真理( )。 A.具有主观性,因而称之为“主观真理” B.具有客观性,因而称之为“客观真理” C.具有绝对性,因为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D.具有相对性,因为它有待于扩展和深化 24.价值的客观性在于( )。 A.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价值的客观性 B.主体的存在和需要是客观的 C.客体的存在、属性及作用是客观 D.在一定条件下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不依赖于主体的主观意识而存在 25.“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这说明( )。 A.真理就是谬误,谬误就是真理,两者没有绝对的界限 B.谬误不能转化为真理,真理可以转化为谬误 C.真理超出自己适用的范围会转化为谬误 D.谬误回归适合的范围会转化为真理 26.“有用的就是真理”的错误实质是( )。 A.夸大了真理的绝对性 B.把真理性和有用性混同 C.会导致从根本上否认客观真理的存在 D.歪曲了真理的本性 27.真理具有客观性,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A.真理的内容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B.真理中包含着不依赖于人和人的意识的客观内容 C.真理是不依赖于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D.真理因其有用性而具有客观性 28.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的相对性是指( )。 A.真理中都包含着错误成分,需要修正 B.真理是对事物某些方面的正确反映,需要扩展 C.真理是抽象的,需要与实践相结合 D.真理是对事物一定程度近似正确的反映,需要深化 29.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辩证的统一,表现在( )。 A.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 B.认识的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 C.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 D.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 30.“实事求是”中包含着的哲学思想有( )。 A.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B.认识和实践的统一 C.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D.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三、判断题(30)1.解放思想要求勇于冲破落后的传统观念和主观偏见的束缚。 ( )2.思想路线是人们在实践活动中用以指导自己行动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3.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 )4.只要人类科技水平足够先进,就能达到绝对自由。 ( )5.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是认识必然和争取自由。 (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从必然向自由不断前进的过程。 ( )7.一切从实际出发是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要求。 ( )8.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观察和处理问题的根本出发点。 ( )9.在当代中国,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一切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出发。 ( )10.改造客观世界与改造主观世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 )11.人不能摆脱必然性的制约,只有在认识必然性的基础上才有自由的活动。 () 12.认识必然和争取自由,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目标。 ()13.真理是永恒不变的。( ) 14.真理和谬误存在着原则界限,二者不会相互转化。 ()15.价值评价的结果正确与否依赖于对客体状况和主体需要的认识。 ( )16.联系构成发展,因此,建立越多联系,就越能推动事物发展。 ( )17.马克思主义认为,真理是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18.有用即真理。 ( )19.真理的绝对性是指真理主客观统一的确定性和发展的无限性。( ) 20.真理永远处在由相对向绝对的转化和发展中,这是机械唯物主义的错误思想。 ( )21.人类的思维按其本性、可能和历史的终极目的来说,是能够认识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 ) 22.割裂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就会走向形而上学的真理观。 ( )23.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确定性的,又是不确定性的,实践标准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统一。 ( )24.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以绝大多数人的利益为是非、善恶、美丑的评价标准,归根结底以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彻底解放为标准。 ( )25.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充分体现了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 ( )26.价值观有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积极与消极之分。 ( )27.旧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28.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主观改造客观对象的创造性的精神活动。 ( )29.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经历了两次飞跃,实践与认识的运动就完成了。 ( )30.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理性自主的道德活动。 ( )四、简答题(4)1真理的绝对性的含义是什么? 2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是什么? 3实践在认识活动中的决定作用是如何表现的? 4真理尺度与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关系是怎样的? 五、论述题(2)1.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谈谈如何看待马克思主义?2.论述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