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 第4单元 文言文(2)第16课 过秦论课件 粤教版必修4.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2717625 上传时间:2020-05-19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1.3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 第4单元 文言文(2)第16课 过秦论课件 粤教版必修4.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2018版高中语文 第4单元 文言文(2)第16课 过秦论课件 粤教版必修4.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2018版高中语文 第4单元 文言文(2)第16课 过秦论课件 粤教版必修4.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国时期,狼烟四起,七雄并举,虎视天下。素有“虎狼之国”之称的秦国地处西方却异军突起,灭六国,统一天下,其实力可谓强大。经李斯辅佐,改革兴政,国力则更是强盛,天下皇帝自嬴政始。可仅短短15年的时间就被推翻了,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什么呢?西汉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在过秦论中阐明了自己的见解。,论韬晦在政治中,韬晦或自我掩饰,乃是一种防御性的自全之术。韬晦之术有上中下三策。上策就是沉默。沉默使别人无法得到探悉秘密的机会。中策是施放烟幕,转移注意。下策是散布谎言。即故意设置假象,掩盖真相。善于沉默者,常能获得别人的信任。人性使人只愿意把话向一个他认为能保守秘密的人倾诉,以求减轻自己心灵的负担。因此可以说,善于沉默是获得他人隐秘的手段。一个善于沉默的人,则显得更有尊严。所以说,善于沉默是一种修养。,掩饰和作伪有时是必要的。尤其在一个人对某事知情,却又不得不保持沉默的时候。因为对一个知情者,关心的人一定会提出各种问题,设法诱使他开口。即使他保持沉默,聪明人从这种沉默中也能窥见某些迹象。所以说某些模棱两可之词,有时正是为了隐藏真相所不得不披上的一件罩衣。作伪或说谎,那么我认为,即令它可能发挥某种作用,但总之,其恶果也是远远超过其益处的。一个骗子绝不是一个高明的人而是邪恶的人。一个人起初也许只是为了掩饰事情的某一点而说一点谎,但后来他就不得不说更多的谎,以便掩盖与那一点相关联的一切。,微感言:_,1时难得而易失也。贾谊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贾谊3国以民为本,君以民为本,吏以民为本。贾谊4功莫大于去恶而好善,罪莫大于去善而为恶。贾谊5祸兮福所依,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贾谊6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也;犹生长于齐,不能不齐语也。贾谊,一、作者视窗“才调无伦”的贾谊贾谊继承和发扬了荀子所倡导的“阳儒阴法”的政治传统,提出了立法制、明等级、礼法结合的治国主张。他认为礼和法就好比芒刃和斤斧,礼侧重于教化,使人为善,以“防患于未然”;法侧重于惩罚,使人畏惧,以惩戒于后。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既不能片面追求强权法制,也不能太宽容忽视教化作用,只有软硬兼施两手均硬才行。,贾谊最热心倡导“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他指出:“夫忧民之忧,民必忧其忧;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这不是“以人为本”“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母体吗?贾谊的农本思想也十分先进。他在论积贮疏中指出“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认为国家既要抓住农业这个根本,更要重视积贮这个环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备战备荒的目的。贾谊在教育理论方面还提出了德智体全面发展,提倡尊师重教,并率先提出胎教,这些思想至今还闪烁着睿智的光芒,【注】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人。西汉初期著名政论家、文学家,最早的汉赋作家之一。年少即以文才超众著称。20多岁时被汉文帝召为博士,不久被提升为太中大夫。后因在政治方面多次提出改革建议,触犯权贵,被谪为长沙王太傅。四年后被召回,为文帝宠子梁怀王太傅。死时年仅33岁。代表作有:政论文论积贮疏、过秦论、陈政事疏,辞赋吊屈原赋、鸟赋。,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享受而横征暴敛,为了修城造宫而滥征民力,为了钳制思想而焚书坑儒,为了防止人民反抗而实行严酷的刑罚,终于导致农民大起义,秦朝迅速灭亡。西汉初期,经历了春秋战乱到楚汉战争,社会经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土地荒芜,人民流亡,人口减少,经济凋敝。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现实而写的。他希望西汉统治者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行“仁政”以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二、写作背景,1“战国四公子”齐国的孟尝君(田文),赵国的平原君(赵胜),楚国的春申君(黄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四人均以“善养士”闻名,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又称“战国四君子”。2天下的别称“宇内”“四海”“八荒”,都是“天下”的意思。3九州古时天下分九州,关于九州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包括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雍州、梁州。九州常用来代指“中国”。,三、相关知识,4山东、关中、河山东:指崤山以东。关中:指函谷关以西的地区。河:特指黄河。如“河南”指黄河以南,“河北”指黄河以北。5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6合纵、连横合纵:是联合六国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亦作“合从”。连横:是一种离间六国,使他们各自同秦国联合,从而各个击破的策略。亦作“连衡”。,四、基础梳理1字音识记答案(1)xio(2)ku(3)y(4)zn(5)x(6)tin(7)fn(8)ch(9)d(10)xin(11)qnxn(12)yu(13)duxi(14)yuqn,2辨形组词,答案(1)崤山菜肴混淆(2)雍容臃肿慵懒(3)丘陵凌厉绫罗(4)轸怀疹子诊脉鸡胗(5)逡巡峻峭疏浚竣工(6)藩篱蕃息幡然燔烧,3词义理解,答案(1)承受,接受。(2)践踏,登上。(3)吝惜。(4)招致,招纳,吸引。(5)迟疑徘徊、欲行又止的样子。(6)大盾牌。(7)使退却。(8)箭头。(9)不同的风俗,指边远的地方。(10)耕田的人。(11)置身于。(12)高举。(13)担负,背负。(14)高,强。(15)衡量。,4识记文言实词和虚词答案通“殁”,死。通“纵”。通“影”,像影子一样。通“又”。,(2)一词多义,答案名词,指逃走的败兵/动词,丢失/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副词,通“无”,没有名词,指有利的形势/形容词,锋利/名词,好处/动词,变得锋利名词,指险固的地势/动词,巩固/形容词,固执、顽固/副词,本来,(3)虚词归纳答案动词,沿袭/介词,趁着/介词,凭借连词,来/介词,凭着,用,五、文白对译过秦论,一、文本助读本文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即从反面说明“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而“安之”之策莫大于施行仁政,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结构图示】,二、小组合作【重点词句梳理】1词类活用,答案(1)名词作动词,排列次序,这里引申为控制、统治(2)名词作动词,用水缸做;用草绳拴住(3)名词作动词,做帝王,当帝王(4)名词作状语,像席子一样;像包裹一样;像口袋一样(5)名词作状语,向南;向西;向东;向北(6)名词作状语,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7)名词作状语,像影子一样(8)名词作状语,在国内,对内(9)名词作状语,在国外,对外(10)动词作名词,逃走的败兵(11)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争斗(12)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灭亡(13)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退却(14)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朝拜(15)动词的使动用法,使离散(16)形容词作动词,变小;变弱(17)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弱,削弱(18)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愚蠢(19)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弯,2古今异义答案(1)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2)介词“以”与动词“为”连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把作为”(3)崤山以东、秦以外的东方诸国,3特殊句式(1)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_(2)然而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_(3)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_(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_(5)一夫作难而七庙隳:_答案(1)(2)判断句(3)状语后置句(4)(5)被动句,4翻译句子(1)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译文:_(2)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译文:_(3)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译文:_(4)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译文:_,答案(1)在这个时候,有商鞅辅佐他,对内制定法律制度,致力于农耕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战具;对外采用连衡的策略使诸侯各国自相争斗。(2)收征天下的兵器,聚集到都城咸阳,销毁兵器,熔铸成十二尊铜人,来削弱天下百姓(的反抗力量)。(3)他置身于戍边队伍中,从农民中突起,率领疲惫不堪的士卒,带着几百人的队伍,回过头来攻打秦国。(4)再说,秦朝的天下并没有缩小变弱,雍州的土地,崤山、函谷关的险固,仍和从前一样。,三、师生探究1面对强秦,“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各国诸侯是采用什么办法“弱秦”的?作者竭力描写反秦统一战线之强大有何作用?答:_答案诸侯各国面对强秦被迫联合共同抗秦:招纳天下人才,订立合纵同盟;有贤明和具有政治远见的领导人,聚合各国的力量,一致对秦;六国阵营,一时人才济济,有众多的谋臣出谋划策;有各方来的策士,为各国诸侯沟通意见;有各国的良将统率军队。,作者竭力写反秦统一战线的强大是为了衬托秦国的不可战胜。这样,一则为下文陈涉与六国之师的对比埋下伏笔,二则为后文所谓“攻守之势异也”张本,这里说的“攻”(天下)之势势如破竹,与后文陈涉起义后秦朝的兵败如山倒的“守”势相映成趣,彰显主题。,2本文多处运用了对比手法,试找出来并分析其作用。,答案,3.本文用了大量的篇幅叙事,又在叙事的基础上明理。你认为本文的叙事有何特点?作者是如何在叙事的基础上作出论断的?答:_答案本文叙事有两大特点:运用了“点”“线”结合的方法写秦的建立、发展和灭亡。所谓“点”,即针对特定时间内的某一点,不惜浓墨,铺陈发挥;“线”是指作者抓住了从秦孝公到秦始皇七代君王的四个阶段来叙述,脉络清晰,要点突出。作者善于从总的、大的方面把握事实。在写秦的“守”势时,突出写了秦始皇“愚民”“弱民”“防民”之策;写陈涉时,突出写了他出身贫贱、才能拙,劣、地位低下、起义军势单力薄等几个方面,不仅与九国之师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反衬了秦国灭亡的容易。叙事是说理的基础,要写好说理文,还要在叙事的基础上论断。论,是依据事实立论;断,是从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中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贾谊就是先把大量的事实提出来,然后在讨论事实的基础上得出“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结论的。,一、阅读延伸遥望贾谊彭晓玲我曾长久仰望贾太傅祠那座安放灵魂的建筑,墙檐上苍苍的青瓦、厚重的大门,用惊奇的眼神静默地与我对视。门环和墙面之上,袒露着斑驳的痕迹,石阶和地砖的棱角似乎都已磨平。由此我想,时间永远神奇,既能将精神打造出来,将灵魂磨出锋利的光芒,也能让一切变钝变老,甚至毁灭。贾谊从遥远的长安,来到时为南蛮之地长沙,湘江的轰,鸣之声可曾震撼过他的灵魂,让他为之一振?初冬时节,寒雨纷飞,缓缓穿过省城长沙古老的太平街,我不停地张望着两侧那些古老的建筑,好似缓缓地穿行于时间的深处。当我走进贾太傅祠内,时间好似已然静默,一切都静悄悄的。站在空荡荡的庭院,站在凛冽的寒风里,我仿佛听到历史深处贾谊的声声叹息。当然,贾谊的才华在千年之后,依旧让世人惊叹。他二十几岁的时候就被立为博士(官职),自是当朝最年轻的博士。文帝很赏识他,一年之内,就将他提拔为太中大夫。年轻气盛的贾谊犯了官场的大忌,他的悲剧命运自是无可逃脱。穿越时光的隧道,我仿佛看到被贬的贾谊,心情沉重地行走在前往长沙的路途之上。,可贾谊依然不明白,明明是尽职效忠为君主效力的事情,怎么会演变成这般被动局势呢?贾谊怀着忧郁之情缓缓南下,当他来到湘江边上,屈原投江自沉的情景不由自主地在脑海浮现。100年前,忠洁不阿的屈原受谗流放该地,如今自己也遭诬陷被贬谪长沙,境遇何其相似。不过,此时的贾谊并没有一蹶不振,他依旧充满信心,相信自己的抱负终有施展于天下的那一天。贾谊对长沙并没有好印象,于是,他每天面对着滚滚流逝的湘江水,目睹自己的心在一天天枯萎,却无能为力。贾谊任长沙王太傅的第三年的一个黄昏,有一只鸟(猫头鹰)飞入他的住宅。在长沙民间认为这是一种不吉利的鸟,其所到,的人家,主人不久将会死去。贾谊谪居长沙,本已郁郁不得志,加上长沙卑隰,自以为寿命不长,又凑巧碰上这件事,更是触景生情,倍感哀伤。,也许是天气太冷,穿行于空荡荡的贾太傅祠,而后站在寂然无声的庭院里,我不停地眺望历史的深处,贾谊孤独的背影是如此触目惊心。至他服侍的主人梁怀王堕马而死时,贾谊积攒了那么多年的泪水终于滚滚而下。可以想见,他所有的不得志早已化为内心的无边愁苦,汪洋恣肆的豪情也早已变成无涯的悲苦此刻他其实已然勘破自己的命运:死是必然的归宿,只不过是什么方式。,那么,与其说贾谊悲伤梁王,不如说他在哀叹自己的命运。辗转于贾太傅祠,我依然不明白,继屈原、贾谊之后流放到湘江之滨的文化人,大多有一种末日感觉,不幸遮蔽了他们的心灵,比如赵汝愚、柳宗元、刘禹锡、黄庭坚等。因为精神的不幸,而迁罪于这块土地,使得他们进入这块土地时心境郁闷,他们的才情却更为恣意汪洋,诗篇里弥漫着五彩斑斓的悲凉。于是,原本倔强的湖湘文人精神更为丰蕴,添上了深切的悲观与忧郁。但是,千百年来,浪花滔滔的湘江水,依然执着地奔涌,生生不息。(摘自人民日报,有删改),【赏析】对贾谊,人们有太多的评论。惜其才华,哀其夭亡者有之;感其遭遇,思得明君者有之。而这篇文章的立论则有所不同,作者在简述了贾谊的短暂人生之后,宕开一笔,谈湖湘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悲凉色彩,给人深刻的思考: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面对逆境,对生活应该抱有怎样的心态。,二、写法迁移铺排渲染,气势充沛本文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如开头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等四字语;中间写九国之师攻秦,四君、九国、谋臣、策士、武将,一一列名,显得有声势;写秦始皇,则极力塑造出他那“威震四海”的气势。读起来铿锵有力,且句式变化多端,不显单调。用排比的形式来议论说理,可使语言气势磅礴,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笔锋锐不可当,更能让论据充分,论证有力。,【我来练笔】请以“位置”为话题,写一个片段阐述你的观点。要求运用排比手法。150字左右。答:_答案(示例)找准位置,是张骞西行的驼铃阵阵,是苏武牧羊的忠诚刚烈,是昭君出塞的黄沙漫漫,是卫青迎向大漠的旌旗猎猎,是岳飞仰天长啸的壮怀激烈,是郑和七下西洋的浪花飞舞与雄心勃勃找准位置,不能让迷雾遮住双眼,不能任狂风吹散信念即使我们的紫葡萄化为深秋的露水,即使我们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怀抱,我们也要依然坚强地擦亮双眼,寻找生命的契机,等待机遇的光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