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关系主义》PPT课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2670225 上传时间:2020-05-13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27.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儒家关系主义》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儒家关系主义》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儒家关系主义》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儒家关系主义的理论及其方法论基础,作者:黄光国出处:教育与社会研究,第二期,pp.134报告者:简家琦2005/09/22,报告流程,整体架构关系主义的方法论基础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模型儒家文化的分析(庶人伦理)关系中的人们华人社会中的冲突化解模式结论,整体架构,目的:说明作者如何以建构实在论的科学哲学作为基础建构出儒家关系主义的理论。儒家关系主义包含有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模型、儒家的庶人伦理、华人社会中的冲突化解模式。,华人关系主义,不同关系的人,关系中的人们,透过实在论建构人情与面子,以人情与面子为基础去分析儒家文化的深层结构-尊尊与亲亲法则,反应在关系中为五伦,依循着某些秩序在社会网络中将会知觉到差序格局心理社会图,为维持心理群性内衡,反应出华人冲突解决模式,人情与面子:透过实在论建构。儒家文化传统的深层结构:以人情与面子为基础透过结构主义的方法分析而得。使用何友晖所提到的方法论关系主义去看人情与面子和儒家文化传统的深层结构。用意是在描述华人社会中的行动者会如何与不同关系的其它人进行互动。认为行动者在生活世界中与他人互动时所知觉到的世界将会如同费孝通(1948)所描述的差序格局和许烺光(1971)所描述的心理社会圈。当和他人冲突时,必须采用各种不同的冲突化解模式来恢复社会心理均衡。,关系主义的方法论基础,方法论的个人主义是指:如果不了解有关个人的事实,我们便不可能对社会现象作出完备的解释。因此,个人是社会科学分析的基本单位。何友晖提倡以方法论的关系主义来研究华人的社会行为。认为社会现象的事实和原则不可以化约到关于个人的知识之上。社会现象的事实和原则是由许多人所形成的关系、群体、和机构所滋生出来,是独立于个人特征之外。根据方法论关系主义,在分析关系时必须考虑文化如何界定关系,研究单位应是不同关系的个人和某一关系脉络中互动的人们。,关系主义的方法论基础(2),在中国人的关系主义中各种关系中的人和关系中的人们是两个重要概念。为了解其中人的概念:Harris(1989):个体、人、自我。个体:将人视为一个体和宇宙中其它有生命个体具有相同层次。人:将人视为社会中的施为者,在既有的社会秩序中采取的立场,策划的行动,欲达成的特定目标。(研究在社会关系系统中,依循某种道德秩序而生活的人,如何采取行动,并对他人行动做出反应)自我:将人视为一种经验汇聚中枢,其中最重要的包括经验到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关系主义的方法论基础(3),作者主张使用建构实在论去研究社会学层次的人和心理学层次的自我。建构实在论真实的既予世界:我们存在的真实世界,我们对其的了解仅止于语言文字所建构出来的世界。微世界:透过科学所建构,用来代替既予世界,在科学上可验证的世界。生活世界:日常生活经验的生活感受。e.g.儒家的关系主义人情与面子心里学自我层面的分析庶人伦理社会学人层面的分析当个体与他人进行互动所知觉到的社会将如费孝通差序格局和许烺光心理社会图,当个体与他人发生冲突时,会采取各种不同的冲突化解模式来恢复心理性内衡,儒家关系主义的理论部份,人情与面子庶人伦理关系中的人们差序格局心理社会图华人冲突解决模式,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模型,理论建构人情与面子理论是以符号互动论为基础,结合社会交换论、社会交换资源论、正义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建构出来的。其中符号互动论主张:社会并非由孤立的行为构成,在社会行动中的个体必须不断地与他人协调,不能仅靠自身决定行动。,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模型(2),假设:当请托者请求资源支配者将资源做有利于请托者的分配时,透过符号互动论的角度资源支配者所要做的是关系判断,再界定互动情境,接着再选择适当的交换法则。然而在经过一连串的互动后,关系并非一成不变。,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模型(3),做面子面子功夫,拉关系,加强关系,请托者,资源支配者,工具性关系,混合性关系,情感性关系,公平原则,人情原则,需求原则,人情困境,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模型(4),成份情感性:爱体恤工具性:控制工作取向关系(依照情感与工具性成分的比例所分)情感性关系: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混合性关系:与亲戚、朋友、熟人间的关系。工具性关系:为了资源而与陌生人建立的关系。正义需求法则:与对方有亲密的同一关系,并重视对方的福址。均等法则:视对方为人,并重视彼此间的和谐关系。公平法则:双方只考虑彼此的角色,强调工作效虑。,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模型(5),方法论考虑:我们可以将不同的理论打碎,再重新建构出一个新的理论吗?认识进化论趋同实在论科学的演化科学研究纲领实践性的外推策略,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模型(6),主张认识进化论的Popper(1972/1989):理论的本质是一种猜测,科学活动主要的目的在于否证科学家所提出的猜测性理论,在理论尚未被否证之前,我们会暂时接受其为真。趋同实在论:相信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实在的,成熟的科学中所包含的理论通常都进乎真理,而后继的理论可以包含先前理论所取得的成果,而前后相继的理论也愈来愈接近真理。,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模型(7),主张科学演化Toulmin(1970/1993):认为科学概念应当先于科学命题,由于理论中的命题构成严密的逻辑系统,但概念组织并不构成严密的系统,所以在不同的理论中,命题是不可通约的,但概念可以。Lakatos(1978/1990):任何理论皆不是孤立存在,而具关连的理论间具有不可动摇特性的共同基础称之为研究纲领-硬核。另外为了保护理论硬核,其它的概念则为辅助假设,此论点鼓励透过修改甚至彻换辅着假设来保住理论的硬核。,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模型(8),建构实在论采取实用主义的立场提出外推的策略,而外推可分为语言性外推及实践性外推语言性外推:一个学科所主张的命题应该可以翻译为另一个微世界的语言,若是,便代表理论内含更大的真理,若否,则表示取得该命题原则的方法有问题。实践性外推:在某社会组织中所产生的科学,从该社会中抽离,并移至另一脉络中,若还能运作发展,便表示含有更多的真理,若否,则表示其理论只适用于单一社会无法普遍化。人情与面子的理论是透过实在论为基础,采用客观的研究取向,所以其理论模型应当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可适用于其它社会。,儒家文化的分析,人情与面子理论是由拆解西方理论再拼凑而成的,为何被称之为中国人的权利游戏?符号互动论分析问题的焦点,在于行动者在特定情境中的行动和与他人的互动,符号之中最重要的为语言,语言可以让个体超越时空和自身的限制。人们在生活世界中,运用的某些语言游戏,和他人互动的时候,所使用的语言并不是杂乱无章的,是某种文化传统的深层结构所衍生出来的浅层结构。所以使用这样语言游戏的中国人正反应着中华文化之特性。,儒家文化的分析(2),什么是中华文化的深层结构,中华文化如何影响华人的行动?儒家文化的中心思想义命分立的天命观。庶人伦理:仁、义、礼伦理体系。修身以道。士之伦理:济世以道。作者认为最能反应儒家庶人伦理特色的经典是中庸上所说的一段话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之所以由生也。亲其所当其亲是仁,尊其所当其尊是义,依亲疏、尊卑所做出来的差序性反应则是礼。,儒家文化的分析(3),用西方的正义理论看中庸西方的正义理论将正义分为程序正义和分配正义所谓的程序正义是指应群体成员认为当用何种程序决定分配资源的方式。所谓的分配正义是指群体成员认为当用何种方式分配资源。依照中庸所提到的儒家观点,主要是透过尊尊法则解决程序上是谁支配资源,再依亲亲法则决定资源分配的方式。,儒家文化的分析(4),将庶人伦理以资源交换的语言来表达,工具性关系,混合性关系,情感性关系,公平原则,人情原则,需求原则,人情困境,客观决策,亲情冲突,仁,儒家心之模型-资源分配者的心理历程关系合乎于仁交换法则合于义行动则须合于礼,义,礼,儒家文化的分析(5),中华文化对华人行动有何影响?中华文化作用于关系上是五伦,是社会中最重要的关系,每一种角色关系的互动都要合乎于仁且遵循着尊尊法则与亲亲法则。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关系中的人们,不论是人情与面子或是儒家的庶人伦理,都是社会科学家所建构出来的微世界,我们要了解此为人之道如何在华人的日常生活中展现,就必须考虑到如何在生活世界中和其关系中的人们进行互动。在生活世界中,遵循庶人伦理与他人互动时,所知觉到与关系中的他人的人际安排应当如同费孝通的差序格局和许烺光的心理社会图。,关系中的人们(2),差序格局(费孝通,1948)中国社会的结构就像是一组同心圆,个人位于网络中心,与其它人的关系随着亲疏程度,在心理场成不规则的同心园。,自己,关系中的人们(2),心理社会图(许烺光,1971)第3、4层全部和2、5层的部份,许氏将其称之为仁,在这个范围内,每个人都必须尽力维持其精神与人际平衡。是为心理群性内衡。,外在世界,1,2,3,4,5,6,7,关系中的人们(3),Ptolemian的人性观认为个体是整个宇宙的中心,跟世界其它的他人是互相对立的。认为取决个体的行为为何的是个体内在的情节与焦虑,是一种性格。Galilean的人性观认为人并非固定实体,必须与关系网内的他人保持动态平衡的关系。认为对中国人而言,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在于人际关系的处理。,关系中的人们(3),依照建构实在论主张的语言外推策略,如人情与面子的模式便是透过社会交换论的语言更精确地描述了许烺光所提出的心理性内衡,及差序格局的描述,说明华人的关系主义有较大的外推性。,华人社会中的冲突化解模式,Hwang(1997/1998):将人的关系分为纵向内团体、横向内团体、横向外团体三种,依照个人在面对冲突事件的主要考虑因素将采取的模式如下:,关系,考虑因素,THE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