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10《隆中对》教学设计 河大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901500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语文上册 10《隆中对》教学设计 河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0《隆中对》教学设计 河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语文上册 10《隆中对》教学设计 河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隆中对教学设计【教学设想】这篇文言文涉及许多历史人物,字句较难,学生理解有一定难度,怎么讲好这篇名文呢?新课标要求教师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即以人为本、促进全面发展的教育观;学生是学习主体的学生观;发挥师生两个主动性、创造性的教学观;开放的、与现实生活和儿童实际紧密联系的大语文教育观。变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动的探究式学习,我决定一改以往的逐字翻译的传统讲法,从启发学生根据课文弄清历史人物的身份、关系入手,进而理解课文,了解诸葛亮的远见卓识。【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积累文言实词,掌握常见文言句式,培养文言语感。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脉络。结合三国演义第37和第38回,引导学生了解史家笔法和小说家笔法的异同。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现文中人物的闪光点,教育学生做热爱祖国、志向远大、有理想有抱负有智慧有胆识的人;做尊重知识,重视人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的人。【教学重点】让学生分析理清诸葛亮一番话的核心方针依据。【教学难点】教材中涉及的历史事件及背景。【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方法】朗读法提问法讨论分析法多媒体演示等【教材及学情分析】本文中的故事在出师表和三国演义中都有不同角度的描写,九年级的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已经有一定水平,因此对教材的横向联系和纵向拓展可适当加宽加深。【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诸葛亮是家喻户晓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现在流传着许多与他有关的故事:火烧新野,火烧博望坡,草船借箭、借东风、七擒孟获、空城计等,透过这些故事我们所见到的是一个神仙般的人物,那么在史学家眼中的诸葛亮是一个什么人物呢?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一下隆中对。(二) 简介背景及题目:东汉末年,群雄割据,北魏曹操在统一北方后,准备南下消灭东吴孙权和西蜀刘备等,而刘备此时兵微将寡,正是求贤若渴之时,公元207年,经徐庶推荐,刘备三顾茅庐到隆中拜访诸葛亮,诸葛亮根据当时的政治形势,胸有成竹的为刘备提出了战略决策,本文所记就是刘备三顾茅庐的始末和他与诸葛亮问答的情况。对,对策,答问的意思,封建时代臣子回答皇帝所提出的问题,叫对策。(三)知识积累1生字诣(y)沔(min)璋(zhng)胄(zhu)恤(x)箪(dn)殆(di)戎(rng)2雅词莫之许:就是“莫许之”。之,代词,代指诸葛亮“自比于管仲、乐毅”这件事。许,承认,同意。谓为信然:说是确实这样。谓,说。信然,确实这样。器:器重,重视。与俱来:和(他)一起来。就见:意思是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就,接近,趋向。屈致:委屈(他),召(他上门)来。致,招致,引来。诣:拜访。凡:总共。乃见:才见到。因屏人:于是叫(旁边的)人避开。因,于是、就此。屏,这里是命人退避的意思。汉室倾颓:汉朝(的统治)崩溃。汉室,指汉朝。倾颓,崩溃,衰败。度德量力: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人)。遂用猖蹶,至于今日:就因此失败了,(弄)到今天(这个局面)。用,因此。猖蹶,失败。然志犹未已: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犹,仍,还。已,止。计将安出:意思是说,该采取什么样的办法呢?计,计策。出,产生。挟天子而令诸侯:挟持皇帝来号令诸侯。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孙权)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利尽南海:一直到南海的物资都能得到。利,物资。尽,全部取得。此用武之国:这(是)用兵之地。意思是说这是大家都要争夺的地方。此殆天所以资将军:这大概是天拿来资助将军的。殆,大概。资,资助,给予。总揽:广泛地罗致。揽,这里有“招致”的意思。3一词多义(1)为:好为“梁父吟”(作动词,可译为“唱”);谓为信然(译作“是”);以弱为强者(作动词,可译为“成为”);贤能为之用(表示被动读阳平,可译为“被”)。(2)将:则命一上将(名词,将领);将荆州之军(调动,率领);君谓计将安出(副词,将要)。(3)然:谓为信然(形容词词尾):然操遂能克绍(连词,然而);豁然开朗(形容词词尾,的样子);然志犹未已(连词,然而)。(4)已:然志犹未已(动词,停止,完);自董卓已来(介词,通“以”。);今操已拥百万之众(副词,已经)。4省略句君与俱来(“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句意是:您和他一起来。)此诚不可与争锋(“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句意是:既然如此,我们实在是不能和他争强斗胜。)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以”的后面省略宾语:之。句意是孙权这方面可把他结为外援,而不可谋取他。)(四)明确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简述诸葛亮的为人。第二部分:(2)写徐庶向诸葛亮推荐诸葛亮。第三部分:(3-4)写刘备三顾茅庐,着重写隆中对策。第四部分:(5)写刘备对诸葛亮的信赖。(五)作业:熟读文章。第二课时一、教学过程:(一)、复习实词(二)、上节课,我们把隆中对这篇文章的基本大意做了一个基本疏通,同学们基本上能了解这篇的内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文章。隆中对这篇文章出自史书三国志,是诸葛亮前传的一部分文字,是节选的,题目是编者加的,有的地方也作草庐对这篇文章是人物传记,这篇塑造了一个具有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的光辉形象:诸葛亮。要了解诸葛亮这个人物形象,离不开对他有知遇之恩的刘备,当时刘备正在做什么呢?文中第二段有这样一句话:“时先主屯新野”同学们现在放飞自己的想象,让我们的心去贴近古人的心,设想研究一下在1700多年前驻扎在新野这个小地方的刘备心情是怎样的?学生回答。相机指导明确:“时先主屯新野”这简短的六个字,却含有丰富的内容,我觉得在1700多年前,驻扎在新野的刘备他的心不应该像湖水一样平静,而应像海水一样波澜起伏,我觉得他很伤感、焦急、苦闷。刘备和其他的割据势力一样也是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起家的,他也有兵有将,但他兵少,只几千人,当时他算不上割据势力,为了生存,总依靠别人,他先投靠公孙赞、陶谦、曹操、袁绍、后投靠刘表,刘表不能容纳他,把他派到荆州边塞的小城新野,他的前半生,到处流浪,一筹莫展,所以他很伤感,感叹自己一事无成,有几句诗比较贴切的勾勒了他前半生的经历,同学们听一下,老师读一下:“楼桑玄德本皇孙,义结关张愿扶主。东西奔走恨无家,将寡兵微做羁旅”他连家都没有了,混到了流浪汉的地步,所以他很伤感。他也很焦急,心急如焚呀,因为他是有志向的人,曹操评价刘备是“人中之龙”,只是生平“未尝得水”他得志向在本文流露出来了:“欲信大义与天下”也就是要兴复汉室,可当时是是二分天下得形势,他想兴复汉室,希望很茫远。所以他又很苦闷。他伤感、焦急、苦闷,他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壮志难酬,怎么办?怎么办?怎么办?此时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终于拜见了诸葛亮,诸葛亮得一翻言语让刘备豁然开朗,下面我们看诸葛亮说出了怎样得对策?(三)、同学们齐读第四段,思考诸葛亮对策得核心是什么?学生回答。明确:这个对策得核心是“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隆中对策得核心规定了在内政方面应怎样?在外交方面应怎样?在进军路线上应怎样?我们一起分析一下:在内政方面应“内修政理”;外交上应“外结好孙权”;将来进军路线是:出秦川,向宛、洛。这些战略方针得非常难得呀,但他得实现必须又一个前提,那就是先找个家呀,先建立自己得根据地,诸葛亮认为这个家应该安在荆州和益州。诸葛亮这个英明得决策不是随心所欲得异想天开,而是在正确得分析天下形势得情况下做出得,他先分析了四个割据势力,北方的曹操:军事优势“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政治优势“挟天子而令诸侯”结论“不可与争锋”江左的孙权:地理优势“国险”内部团结“民附”和“贤能为之用”结论“可以为援而不可图”荆州的刘表:军事优势:用武之国,兵家必争之地弱点:其主不能守益州的刘彰:经济优势:天然的粮仓地理优势:自古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地势险要。弱点:“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还分析了刘备,政治优势:“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除此之外,一无所有。经过分析,我们认为北方、东方、荆州、益州都是成就霸业的地方,可是刘备夺取北方兴吗?好象不行,是不是可以发扬一下明知山有虎便向虎山行的英雄主义精神呢?好象那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清醒的诸葛亮意识到了这一点,避其锋芒,击其弱处,先取荆州后取川。隆中对时,诸葛亮才26岁,却准确的把握了当时的形势对未来做出了天才半的预见,后来天下三分局面的出现充分的印证了诸葛亮的英明,在很大程度上没有诸葛亮就没有天下三分的出现,就没有蜀汉政权的建立,隆中对策后来被定为蜀汉的国策,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诸葛亮有政治家的远见和军事家的谋略。(四)很遗憾后来荆州失手了镇守荆州的是关羽,他恃才傲物,致使吴蜀关系破裂,在这种情况下他有贸然发动了襄樊战役,北击曹操,孙权手下大将吕蒙乘机袭取荆州,荆州失守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用人不当,荆州是个易攻难守的战略要地,夺取较易,而守住比较难,同学们觉得应派什么样的人物去守荆州呢?当时蜀汉有三个很著名的人物:关羽、张飞、赵云,同桌间可以讨论一下。学生回答。明确:关羽易骄傲,张飞易急噪,赵云很谨慎,关羽和张飞属于进攻型的人才,而赵云属于防守型的人才,应派赵云去较好。(五)更大的遗憾是:荆州失守后,刘备伐吴失败,诸葛亮六出祁山北击曹操失败,由于连年征战蜀汉民不聊生,又由于宦官专权,政治腐败,蜀汉出现了人才不继,青黄不接的局面,有一句蜀地俗语反映了这易情况:“朝中无大将,廖化做先锋”廖化算什么人,三国时连五等将军也算不上,再后来蜀汉灭亡了。根据老师刚才的介绍,我们做一个假设,假设你就是当时蜀汉的当权者,应怎样避免这个悲剧的发生呢?怎样才能实现刘备的兴复汉室的大业呢?同桌间探索一下这个问题。学生回答。明确:下面让我们听一下毛泽东对隆中对的一个评价,希望同学们能够从中获得更多于这个问题有益的启示。老师读一下,同学们认真听,看能否听的懂。隆中对是诸葛亮未出茅庐之时向刘备提出的谋取天下、复兴汉室的战略建议。诸葛亮为刘备策划的战略目标是恢复汉室,统一天下。具体步骤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占据荆州、益州,建立根据地:第二步是兵分两路,进取中原。毛泽东评点说:“其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意思是说:蜀汉灭亡的源头开始于隆中对时诸葛亮二分兵力的战略构想,即北击曹操,一出秦川,一出宛、洛。在当时的条件下,交通很不发达,使两支队伍配合作战是不太可能的,又由于蜀汉本来就很弱小,却分散了兵力,犯了兵家的大忌,怎么能不败呢?由此我们发现诸葛亮的隆中对策除了问题,看来只有研究和探索才会发现问题。老师有一个问题想问问同学们,“外结好孙权”可能长久吗?同桌间讨论一下学生回答明确:荆州,战略要地,曹操看着,孙权想着。刘备占据着然后对孙权说我们永远是好朋友,这只是一相情愿的设想,很难实现,鱼和熊掌怎能兼得呢?诸葛亮是个谨慎的人,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普通士兵犯点错也要管,他太累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他这种作风又抑制了人才得涌现也许同学们从刚才老师的分析分析中知道怎样才能把蜀汉建设好了。但历史毕竟不能再现,可是历史的经验事值得注意的,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希望同学们从这篇文章里能够获得很多有用的东西。也希望同学们能够对诸葛亮这个家喻户晓的人物有一个新的认识。(六)同学们齐读第四段,思考一下这段文字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刻画诸葛亮这个人物的?明确:正面描写,语言描写,这篇文章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式同学们找找?学生回答。明确:自比管仲,乐毅,正面描写徐庶对诸葛亮的评价,侧面描写(七)叙事简洁,祥略得当凡三往,乃见仅五字,交代了三顾茅庐的故事,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叙述这个故事却用了不到两万个字,这个地方之所以简洁主要是因为他与表现诸葛亮的远见卓实关系不大,而与此有关的第四段却写的很详细,文章在叙事上做到了祥略得当,(八)简笔勾勒人物关羽、张飞不悦展现了两个人的嫉妒心理总结今天陈寿的隆中对我们就学习完了,但这篇文章所包含的东西很多很多,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完的,在以后漫漫的人生路上,希望同学们认真体会这篇文章,它将给你很多有用的东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