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知识梳理+典例精析+拓展阅读) 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880566 上传时间:2020-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知识梳理+典例精析+拓展阅读) 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知识梳理+典例精析+拓展阅读) 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知识梳理+典例精析+拓展阅读) 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 第2课 原始农业的产生知识点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1.生活时间:距今约七千年。2.生活地点: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相关链接:河姆渡遗址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出土了骨器、陶器、玉器、木器等各类质料组成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装饰工艺品以及人工栽培稻遗物、干栏式建筑构件、动植物遗骸等文物近7000件,全面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母系氏族时期的繁荣景象。河姆渡遗址的发掘,为研究当时的农业、建筑、纺织、艺术等东方文明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佐证。3.所处的大河流域:长江流域。4.生产生活状况(1)使用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相关链接:耒和耜是用来松土的工具。在尖木棒下端绑一段横木就制成耒,使用时便于用脚踩。耜是用磨得较锋利的片状石板,或用个体较大动物的肩胛骨去掉骨脊,牢牢绑在木棒下端制成的。耒一般用木削成,耜也可用木制成,所以古人说“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木耜在地下容易腐烂,所以出土的主要是骨耜和石耜。(2)种植作物:种植水稻。误区警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3)房屋建筑:住干栏式房屋,过着定居生活。会挖掘水井,方便了饮水。相关链接:干栏式房屋是一种木结构的地面建筑。这种木建筑房屋,一般都由若干木桩、圆木、木板组成,下部有木柱构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桩的方法建成。桩木打成后,上架横梁,再铺板材,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构梁架和屋顶,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干栏式建筑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以通风、避潮,下面还可养殖家禽家畜。干栏式房屋结构比较复杂,技术要求很高,充分显示了河姆渡居民的聪明才智。(4)原始畜牧业:饲养家畜。(5)原始手工业:制造陶器,简单的玉器和乐器。误区警示:制陶业是原始手工业的一个重要部门。陶器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第一次创造出了自然界不存在的东西,它的出现有利于人们存储粮食和水,是人类能够定居的前提和基础。知识点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1.生活年代:距今约五六千年。2.发现地点:陕西西安半坡村。相关链接:半坡遗址面积约5万平方米。北部是公共墓地,南部是居住区,东北部是烧制陶器的窑场。居住区内有一座很大的长方形房屋,是氏族成员共同活动的场所。居住区周围有防护用的壕沟。3.所处的大河流域:黄河流域。4.生产生活状况(1)使用工具: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耒耜、石刀,骨制箭头、渔叉和渔钩。相关链接:普遍使用磨制石器是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其中“普遍使用”有三层含义:一是磨制石器数量多;二是磨制石器种类多;三是出现了装有木柄的磨制石器。(2)种植作物: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半坡居民还会种植蔬菜,我国是世界上很早种植蔬菜的国家。相关链接:粟,即小米,是我国黄河流域特有的农作物,由野生的狗尾草逐步培育而成,古代又称为“禾”“粱”,现在称未脱粒的粟为谷子,已脱壳的粟为小米。思维拓展:这些农作物的种植说明,半坡居民生活的时代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这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作出的重大贡献。(3)原始畜牧业:半坡原始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4)房屋建筑:住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炕。相关链接:半坡聚落处在干旱、半干旱的黄土高原地区,雨水较少,建造半地穴式房屋易于深挖,有利于保温。可以说这是半坡居民适应自然环境的创举。(5)原始手工业:制造彩陶、纺线、织布、制衣。误区警示:彩陶上有许多刻画符号,有学者认为这些符号是我国早期文字的雏形。思维拓展:如何认识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提示:生产工具的进步: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已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生产工具的进步使原始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状况发生了变化:北京人、山顶洞人主要从事采集、打猎(或渔猎),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从事原始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北京人、山顶洞人居住在洞穴中,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会建造房屋;北京人过群居生活,山顶洞人和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已进入氏族公社时期。知识点三:大汶口原始居民1.生活年代:距今四五千年。2.发现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相关链接:大汶口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父系氏族社会遗存,因首先发现于山东省泰安县大汶口而得名,主要分为早、中、晚三期。遗址总面积约82万平方米,已发掘面积5400平方米。遗址内涵丰富,共发现墓葬、房址、陶窑等遗迹100余处。出土了大量石器、陶器、玉器、骨器和牙角器等生产生活用具。陶器主要包括红陶、彩陶、灰陶、黑陶和白陶几种。大汶口遗址的墓葬中普遍盛行随葬獐牙的习俗,葬式以仰身直肢葬为主。3.所处的大河流域:黄河流域。4.生产状况:以农耕为主,农耕经济有了更大发展,生产工具有磨制的石镰、石锄;手工业比以前有了更大进步,陶器有了黑陶、白陶。5.社会生活: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预示原始社会即将走向尽头,阶级社会即将来临。【例题1】下列远古居民中,已经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是()A.元谋人、北京人B.半坡原始居民、河姆渡原始居民C.北京人、半坡原始居民D.元谋人、河姆渡原始居民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基本概念的理解、掌握和应用能力,解答本题关键是明白“磨制石器”这一概念,联系所学,我国远古居民使用的工具由打制石器到磨制石器,不断发展进步,经过分析即能得出正确结论。答案B【例题2】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最能体现该地区原始农耕文化成就的应该是()A.种植粟 B.种植水稻C.人工取火 D.住干栏式房子点拨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及联系运用。根据所学,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居民是半坡人,该居民在世界上最早培植了粟,这是半坡原始居民农耕生活最主要的成就。答案A【例题3】大汶口原始居民时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人们生活的不平等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居民的分化D.部分人将公共财产据为己有点拨原始居民时期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主要原因是原始社会末期原始农耕生产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