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22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64009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2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2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2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6-2017学年重庆市江津实验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4分)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课桌的高度约为1.5m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cm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B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C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D以上说法都正确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45cmB12.34cmC12.35cmD12.36cm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所描述的情景中,“青山”的“走”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A江上的竹排B山上的树C河岸D地面5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图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6一辆电动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m路程,接着又以2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300m路程,则该电动车在这400m的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A13m/sB15m/sC16m/sD18m/s7牛的叫声与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相比较,牛叫声的特征是()A音调高响度大B音调低响度大C音调高响度小D音调高响度小8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km则()A小张速度最大B小王速度最大C小李速度最大D三人速度一样大9一物体从A地运动到B地,如果通过前二分之一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是4m/s,通过后二分之一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是6m/s,则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 m/sB4.8m/sC5 m/sD6m/s10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11下列实验能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发声的电铃放入钟罩,从钟罩抽气B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加大音量C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尺子D拨动绷紧的粗细不同的橡皮筋12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1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对钟声的解释,错误的是()A人根据音调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B人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D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14一把钢尺在20时是准确的,如果在0时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样测得的结果会()A偏大B偏小C无法确定D对结果无影响15在风和日丽的体育场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示数为10.59s,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A10.30sB10.59sC10.88sD10.18s16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音色和响度172013年4月20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A126km/hB70km/hC52.5km/hD30km/h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8小亮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时忘了写单位,请你帮他补充完整(1)物理教科书的厚度约为8.2;(2)教室的宽度约为3019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分度值是,物体A的长度 cm20一辆旅游大巴正在开往贺州市区,车上的乘客看到公路旁的树木不断往后运动,此时乘客是以为参照物的;汽车才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处到达贺州市最快需要h21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耳朵,自己仍能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能够传声,物理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22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接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23我们在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100m决赛时,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快些,这是采用的方法比较运动快慢的;而裁判员认定,牙买加选手博尔特获得冠军,这是采用的方法比较运动快慢的24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A、B两个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1,运动路程之比是3:2,则A、B两个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25“高声呼叫”反映了声音的很大,“声音低沉”反映了声音的很低;“买西瓜时,拍拍西瓜就知道瓜的好坏”是依据声音的26在打击鼓和拉二胡的过程中:(1)鼓声和二胡声分别是 和振动发出的;(2)打击鼓的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是因为鼓面增大,鼓声的增大;(3)演奏前,调弦的目的是调整;(4)我们能区别鼓声和二胡声,是根据它们发出声音的不同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1分)27研究声现象:(1)图1所示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填写序号,下同);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研究声音特征有关的是(2)图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3)在探究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小明将一把钢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一定,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向上拨动钢尺的另一端,钢尺拍打桌面发出声音(如图2所示),发现向上拨动钢尺的幅度越大,桌面被拍打得越响根据上述现象,小明得出了“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结论你认为小明得出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的理由是(4)小明还用钢尺探究了音调与频率关系,实验时他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等的力拨动钢尺,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低了,同时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由此可得结论是:;实验中小明发现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28如图所示,探究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 速度的变化实验,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进行速度计算的(2)该实验要收集的数据是和(3)为了便于测量,应使小车在斜面运动的时间长些,因此应使斜面保持较(填“大”或“小”)的坡度(4)AB段的平均速度为m/s,BC段的平均速度为m/s,由上述实验得出结论是:小车从斜面滑下过程速度越来越(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 选填“大”或“小”)29玮玮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1)如果玮玮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2)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如果选用A、B编号的两种琴弦做实验探究,则控制的变量是琴弦的和,想探究的问题是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的关系(3)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实验研究;分析归纳;提出问题(或猜想);得出结论等你认为玮玮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只填写数字代号)控制因素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mm2A钢200.3B钢200.7C尼龙丝300.5D铜400.5E尼龙丝400.5四、计算题(8+7+6分,共21分)30元旦节时,许多城市在广场燃放礼花礼花在几十米的高空爆炸,响声巨大,并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照亮了整个城市如果你看到色彩和听到声音前后相差的时间为5s,那么,你离广场大约有多远?(取声速为340m/s)31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8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8:30出发开往乙地,在当日18: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一座桥梁,列车全部通过这座桥梁的时间30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2)火车的长度32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以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经2s后,司机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山多远?还要多少时间才能开到山脚下?(v=340m/s)(保留一位小数)2016-2017学年重庆市江津实验中学八年级(上)第一次月考物理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4分)1下列几种估测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A人步行的速度约为5m/sB全新的2B铅笔长约18cmC课桌的高度约为1.5mD一张试卷的厚度大约1cm【考点】长度的估测;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解答】解: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在4km/h=4m/s1.2m/s,故A不符合实际;B、中学生伸开手掌,大拇指指尖到中指指尖的长度在20cm左右,铅笔的长度略小于20cm,长约18cm,故B符合实际;C、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高度约为0.8m左右,故C不符合实际;D、头发丝的直径在75m左右,一张纸厚度略大于75m,在100m=0.1mm左右,故D不符合实际故选B2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误差是由于测量方法不正确造成的B只要测量仪器足够精密,就可以消灭误差C无论测量仪器如何精密,误差只能减小,但不能消灭D以上说法都正确【考点】误差及其减小方法【分析】要正确解答本题,首先要掌握误差的定义,还要掌握误差产生的原因,减小误差的方法及误差与错误的区别【解答】解:误差与测量的人、测量工具、测量环境有关,因此,任何测量中的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努力减小误差,不可能消除误差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熟练实验技能等都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消除误差所以选项A、B、D错误,选项C正确故选C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45cmB12.34cmC12.35cmD12.36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1)偏差较大的读数是错误的,去错误读数,取其余3个正确测量值的平均值值即为测量结果(2)在测量长度时,通常采用取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来减小误差,故只要计算出四次测量的平均值即可,但是在最后结果的确定时,还要注意小数位数的保留规则与测量值相同【解答】解: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7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75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12.35cm故选:C4“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所描述的情景中,“青山”的“走”是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A江上的竹排B山上的树C河岸D地面【考点】参照物及其选择【分析】由题意知,青山是运动的,也就是说青山的位置相对于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变化因此就寻找一个位置相对于青山变化的物体作为参照物【解答】解:A、江上的竹排相对于青山的位置在变化,结合机械运动的定义,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运动的故A正确B、青山相对于山上的树位置并没有变化,所以以树为参照物,青山是静止的故B错误C、青山相对于河岸位置并没有变化,所以以河岸为参照物,青山是静止的故C错误D、青山相对于地面位置并没有变化,所以以地面为参照物,青山是静止的故D错误故选A5用图象可以表示物体的运动规律,如图用来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ABCD【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对于vt图象,要读出随时间的变化速度如何变化;对于st图象,要读出随着时间的变化路程如何变化,从而找到符合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解答】解:对于vt图象:随时间的增大,速度不变,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均匀增大,表示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对于st图象:随时间的增大,路程不变,表示物体静止;路程均匀增大,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为常数,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图象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B6一辆电动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先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00m路程,接着又以20m/s 的速度匀速行驶300m路程,则该电动车在这400m的路程上的平均速度为()A13m/sB15m/sC16m/sD18m/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t=求出电动车的行驶时间,(2)然后由速度公式求出电动车的平均速度【解答】解:(1)电动车行驶前100m所用时间t1=10s;电动车在后300m路程上行驶的时间t2=15s;(2)电动车在这400m的路程上的平均速度v=16m/s;故选C7牛的叫声与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相比较,牛叫声的特征是()A音调高响度大B音调低响度大C音调高响度小D音调高响度小【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1)音调指声音的高低,声音尖而刺耳的音调较高,声音宽厚的音调较低(2)响度指声音的大小,声音越大,响度越大;声音越小,响度越小【解答】解:(1)牛的叫声比蚊子的声音大,牛的叫声响度大(2)蚊子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刺耳,牛的叫声比较宽厚,蚊子的音调高,牛的叫声音调低故选B8为宣传“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理念,三个好朋友在某景点进行了一场有趣的运动比赛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6km/h的速度前进,小王以10m/s的速度跑步前进,小李骑自行车,每分钟通过的路程是0.6km则()A小张速度最大B小王速度最大C小李速度最大D三人速度一样大【考点】速度的计算;物理量的单位及单位换算;运动快慢的比较【分析】计算出小李的速度后,全部统一单位,比较就行【解答】解:小王速度10m/s=36Km/h小李速度小张速度36km/h所以三人速度相等故选D9一物体从A地运动到B地,如果通过前二分之一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是4m/s,通过后二分之一路程时的平均速度是6m/s,则整个行驶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A4 m/sB4.8m/sC5 m/sD6m/s【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由速度公式的变形公式求出前半段路程与后半段路程所用时间,然后由平均速度公式求出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解答】解:设总路程是s,v=,前二分之一路程的时间,t1=,t2=,整个过程的平均速度:v=4.8m/s;故选B10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A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B经过6s,甲在乙前面1.2m处C以甲为参照物,乙向东运动D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分析】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s与运动时间t成正比,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甲、乙的运动性质;由图象找出甲乙的路程s与所对应的时间t,由速度公式可求出甲乙的速度,然后比较它们的大小关系;根据甲乙的速度关系判断两物体的位置关系,然后以甲或乙为参照物,判断乙或甲的运动状态【解答】解:A、由图象知甲乙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所以甲乙都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图象知v甲=0.2m/s,乙的速度v乙=0.1m/s,v甲v乙,故A错误B、读图可知,经过6s,甲运动了1.2m,乙运动了0.6m,为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此时甲在乙前面1.2m0.6m=0.6m处,故B错误;CD、因为v甲v乙,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甲在乙车的前面向东运动,两物体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以甲为参照物,乙向西运动,以乙为参照物,甲是向东运动的,故C错误,D正确故选D11下列实验能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A发声的电铃放入钟罩,从钟罩抽气B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加大音量C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尺子D拨动绷紧的粗细不同的橡皮筋【考点】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对每个选项中的图片认真分析,明确探究的目的、现象和结论,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解答】解:A、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入钟罩,从钟罩抽气,会听到铃声越来越小,最后听不到了,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符合题意;B、点燃的蜡烛放在音箱前,加大音量,看到烛焰摇曳的更明显了,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不符合题意;C、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拨动尺子,尺子振动的频率发生改变,音调随之改变说明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不符合题意;D、拨动绷紧的粗细不同的橡皮筋,可以发现橡皮筋越粗,音调越低,说明发声体的音调与频率有关,频率越低,音调越低不符合题意故选A12一种新型保险柜安装有声纹锁,只有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才能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锁这种声纹锁辨别主人声音的依据是()A音调B音色C响度D声速【考点】音色【分析】不同物体发声时,声音的特色不同,就是指音色不同【解答】解:因为每个人的发声音色不同,而声纹锁是依据音色来进行判断的,只能按照设定的音色打开;故选B13“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下列对钟声的解释,错误的是()A人根据音调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B人根据音色判断是钟发出的声音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人耳D钟声是由钟振动产生的【考点】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条件;音色【分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解答】解:AB、不同材料的物质发声结构不同,所以钟发出的声音音色与其它的物质发声的音色不同,所以客船上的人是根据音色知道是钟发出的声音,故A错误,B正确;C、钟声通过空气传播到客船的,故C正确;D、钟声是由钟的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A14一把钢尺在20时是准确的,如果在0时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样测得的结果会()A偏大B偏小C无法确定D对结果无影响【考点】刻度尺的使用【分析】因为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钢尺由20的环境换到0的环境当中时,钢尺的分度值变小,物体的长度变短【解答】解: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钢尺在0时,分度值变小,但物体的长度也会变短,测量的结果取决于钢与被测物体的热胀冷缩的系数大小关系,故该情况下无法确定结果故选:C15在风和日丽的体育场进行百米赛跑,站在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在听到起跑枪声开始计时,运动员到达终点时秒表的示数为10.59s,则运动员跑完百米的时间应为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A10.30sB10.59sC10.88sD10.18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当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比计时员先听到枪声,运动员起跑以后,稍后一会,计时员才会听到枪声,所以计时员晚记了一些时间;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传播100m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据此分析回答【解答】解: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声音从起跑处传到计时员处需要一定的时间,如果听到枪声才计时,计时员所计的时间偏小,故计时不准确;根据v=,所以枪声的传播时间:t=0.29s,运动员的百米成绩是10.59s+0.29s=10.88s故选C16如图是楼梯中的一部分,从A到B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用一根小木棒迅速从B到A逐一敲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A音调B音色C响度D音色和响度【考点】音调【分析】物体体积越大,质量越大,难振动,频率小,音调低【解答】解:A、用木棒敲过从B到A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铁护栏的长度不同,体积和质量都不同,振动快慢不同,频率不同,音调一定不同符合题意B、都是木棒敲打铁护栏,物体的材料和结构都相同,音色不会有明显改变不符合题意C、用力大小可能不同,铁护栏的振动幅度可能不同,响度可能不同不符合题意D、由B分析知,音色不会改变;由C分析知,响度可能改变,可能不变不符合题意故选A172013年4月20清晨,雅安芦山发生强烈地震,距灾区105km的某驻军部队接到命令立即驱车赶往灾区救援出发50min后中途遇山体滑坡道路阻断,经2h抢通道路,继续前进40min到达指定地点救援部队全程平均速度应为()A126km/hB70km/hC52.5km/hD30km/h【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的计算【分析】知道经过的路程,算出所用的总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V=就可求出部队从驻地到指定地点的平均速度【解答】解:救援部队救援过程经过的总路程S=105km,所用的总时间t=50min+2h+40min=3.5h;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度V=30km/h故选D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分)18小亮在测量物体的长度是时忘了写单位,请你帮他补充完整(1)物理教科书的厚度约为8.2mm;(2)教室的宽度约为30dm【考点】长度的估测【分析】此题考查对生活中常见物体长度的估测,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长度单位及其进率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解答】解:(1)中学生食指的宽度在10mm左右,物理课本的厚度略小于10mm,在8.2mm左右;(2)教室的宽度约3m=30dm故答案为:(1)mm;(2)dm19如图所示的刻度尺,分度值是1mm,物体A的长度1.30 cm【考点】长度的测量【分析】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值(或叫分度值)为相邻的刻度线表示的长度; 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观察是否从0刻度线量起,起始端没从0开始,要以某一刻度当作“0”刻度,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前面的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解答】解: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A左侧与6.00cm对齐,右侧与7.3cm对齐,估读为7.30cm,所以物体A的长度为L=7.30cm6.00cm=1.30cm故答案为:1mm;1.3020一辆旅游大巴正在开往贺州市区,车上的乘客看到公路旁的树木不断往后运动,此时乘客是以汽车为参照物的;汽车才不违反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处到达贺州市最快需要0.2h【考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首先确定一个参照物,如果被研究的物体和参照物之间没有发生位置的改变,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否则是运动的(2)首先要明确标志牌的含义,然后根据v=的公式变形t=进行计算【解答】解:(1)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此时乘客是以汽车为参照物时,公路旁的树木和汽车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看到公路旁的树木不断往后运动;(2)如图表示:此处距贺州市s=8km,汽车最大速度v不能超过40km/ht=0.2h,所以从如图所示的标志牌处到达贺州市最快需要0.2h故答案为:汽车;0.221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耳朵,自己仍能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骨能够传声,物理学中把这种现象称为骨传导【考点】骨传声及骨传导的原理【分析】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而且传播速度比液体、气体还要快一些,传播效果也要好一些要解答本题需掌握:声音传播需要介质,且骨传声效果比空气传声效果好【解答】解: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发出的破裂声是经过头部骨胳直接传到自己的听觉神经的,如果再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损失小,自己的耳朵听起来就觉得声响较大故答案为:骨;骨传导22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接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是3000m(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500m/s);这种方法不能用来探测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其原因是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考点】回声测距离的应用;声音的传播条件【分析】(1)知道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再返回海面的时间,可以求出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又知道声速,利用速度公式求海水的深度(2)超声波属于声波,声波的传播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月球表面是没有空气的【解答】解:(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t=4s=2s,该处海水的深度:h=vt=1500m/s2s=3000m;(2)月亮周围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达月亮,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亮到地球的距离故答案为:3000;月球表面是真空,真空不能传声23我们在观看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100m决赛时,认为跑在前面的运动员快些,这是采用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方法比较运动快慢的;而裁判员认定,牙买加选手博尔特获得冠军,这是采用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方法比较运动快慢的【考点】运动快慢的比较【分析】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路程;同的路程比时间【解答】解:运动员同时起跑,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观众认为跑在前面跑的快,即相同的时间比路程;裁判员在终点,他是通过相同的路程看谁用时少来比较快慢,即相同的路程比时间故答案为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相同路程,比较时间24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A、B两个物体的运动时间之比为2:1,运动路程之比是3:2,则A、B两个物体运动速度之比为3:4【考点】速度与物体运动;速度的计算【分析】(1)根据速度的物理意义填空;(2)已知物体运动的时间之比,路程之比,由速度公式v=即可求出速度之比【解答】解:(1)速度是用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已知:sA:sB=3:2,tA:tB=2:1;=3:4故答案为:快慢;3:425“高声呼叫”反映了声音的响度很大,“声音低沉”反映了声音的音调很低;“买西瓜时,拍拍西瓜就知道瓜的好坏”是依据声音的音色【考点】音调、响度与音色的区分【分析】首先对声音的三个特征要了解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响度是指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大小,音色是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解答】解:“高声呼叫”是声音特别大,指的是响度这一特征;“声音低沉”是指声音的音调低;因为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西瓜生熟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不同故答案为:响度;音调;音色26在打击鼓和拉二胡的过程中:(1)鼓声和二胡声分别是鼓面 和琴弦振动发出的;(2)打击鼓的力越大,听到的鼓声越响,是因为鼓面振幅增大,鼓声的响度增大;(3)演奏前,调弦的目的是调整音调;(4)我们能区别鼓声和二胡声,是根据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考点】声音的产生;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分析】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声音有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解答】解:(1)鼓声是靠鼓面的振动产生的,二胡是靠琴弦振动发声;(2)打击鼓的力越大,鼓面的振幅越大,则声音的响度越大;(3)调节琴弦的松紧,改变了琴弦的振动频率,目的是调节琴弦发声的音调;(4)我们能区别鼓声和二胡声,是根据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故答案为:(1)鼓面;琴弦;(2)振幅;响度;(3)音调;(4)音色三、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21分)27研究声现象:(1)图1所示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填写序号,下同);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研究声音特征有关的是(2)图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3)在探究声音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时,小明将一把钢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保持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一定,分别用大小不同的力向上拨动钢尺的另一端,钢尺拍打桌面发出声音(如图2所示),发现向上拨动钢尺的幅度越大,桌面被拍打得越响根据上述现象,小明得出了“振幅越大,响度越大”的结论你认为小明得出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错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判断的理由是此实验应使钢尺振动发声,不能使桌面被拍打而发声(4)小明还用钢尺探究了音调与频率关系,实验时他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等的力拨动钢尺,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低了,同时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由此可得结论是: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实验中小明发现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却听不到声音了,这是由于钢尺发出的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考点】声音的综合利用【分析】(1)据各个实验中所体现的问题逐个分析即可判断;(2)图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振动放大,即通过乒乓球的振动体现出音叉的振动,即转换法(3)实验研究钢尺振动时的响度跟钢尺振幅的关系,应该收集钢尺的振动幅度和钢尺响度,收集其他声音会干扰实验结果;(4)音调和物体的振动快慢有关;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解答】解:(1)发声的音叉溅起水花,即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力越大,鼓声越响,即说明振幅越大,响度越大;该实验说明真空不能传声;该实验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该实验说明固体可以传声;该实验说明音调的高低于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故如图所示实验中能说明声音产生原因的是;能说明声音传播条件的是;研究声音特征有关的是(2)图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3)实验时眼睛观察钢尺振动的幅度,耳朵听钢尺振动产生的响度,我们不是研究桌子振动的幅度和桌子的响度,不能收集桌面被拍打而发声(4)实验时他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等的力拨动钢尺,仔细聆听钢尺振动发出声音后,发现音调逐渐变低了,同时观察发现此时钢尺振动慢了,由此可得结论是:音调和物体的振动快慢有关,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振动很慢,频率小于20Hz,人耳感觉不到故答案为:(1);(2)将音叉微小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3)错误;此实验应使钢尺振动发声,不能使桌面被拍打而发声;(4)物体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物体振动越慢,音调越低;钢尺发出的是次声波,人耳听不到28如图所示,探究小车从斜面下滑过程 速度的变化实验,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c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进行速度计算的(2)该实验要收集的数据是路程和时间(3)为了便于测量,应使小车在斜面运动的时间长些,因此应使斜面保持较小(填“大”或“小”)的坡度(4)AB段的平均速度为0.2m/s,BC段的平均速度为0.5m/s,由上述实验得出结论是:小车从斜面滑下过程速度越来越大(5)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偏大( 选填“大”或“小”)【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分析】(1)公式v=既能用于匀速直线运动求速度,又能用于变速直线运动求平均速度;(2)实验中需要测出行驶路程和行驶时间;(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所用的时间长些;(4)读出AB段和BC段以及AC段的长度和对应的运动时间,用公式v=计算各段的平均速度速度,注意长度要有估读值;(5)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平均速度会偏大【解答】解:(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v=求平均速度;(2)该实验要收集的数据是路程和时间;(3)若要计时方便,应使斜面的坡度小一些,使小车在斜面上通过的时间更长(4)由图知:AB段的距离是s1=4.0dm=40cm,所用时间为t1=2s,所以小车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v1=20cm/s=0.2m/s;BC段的距离是s2=5.0dm=50cm,所用时间为s2=1s,所以BC段的平均速度为v2=50cm/s=0.5m/s;整个过程中,s=9.0dm=90cm,t=3s,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程的平均速度,所以小车从斜面滑下过程速度越来越大;(5)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才开始计时,会导致时间的测量结果偏小,由公式v=知,平均速度会偏大故答案为:(1)v=;(2)路程;时间;(3)小;(4)0.2;0.5;(5)大29玮玮在观察提琴、吉他、二胡等弦乐器的弦振动时,猜测:即使在弦张紧程度相同的条件下发声的音调高低还可能与弦的粗细、长短及弦的材料有关于是她想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自己的猜想是否正确下表是她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条件(1)如果玮玮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材料的关系,你认为她应该选用表中编号为D、E的琴弦(只填字母代号)(2)在上述探究过程中,总要控制某些因素,使它们保持不变,进而寻找出另外一些因素的关系,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如果选用A、B编号的两种琴弦做实验探究,则控制的变量是琴弦的材料和长度,想探究的问题是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3)探究过程通常采用下列一些步骤:实验研究;分析归纳;提出问题(或猜想);得出结论等你认为玮玮要完成本探究的全过程,所采取步骤的合理顺序应该是:(只填写数字代号)控制因素编号琴弦的材料琴弦的长度/cm琴弦的横截面积/mm2A钢200.3B钢200.7C尼龙丝300.5D铜400.5E尼龙丝400.5【考点】频率及音调的关系【分析】本题前两小题是考查控制变量思想在实验中的应用,研究音调和某一因素关系时,要控制其他因素是一定的本题第三小题是考查对科学探究各个要素特征的理解【解答】解:(1)研究音调和材料的关系,要控制长度和横截面积相等,D和E两种材料符合要求;(2)A和B两种材料都是钢,长度都是20cm,横截面积不同,所以说控制的变量是材料和长度,研究的问题是音调与横截面积的关系;(3)按照短文内容可知先后顺序是:提出问题、实验研究、分析归纳、得出结论故答案为:(1)D、E;(2)材料;长度;横截面积;(3)四、计算题(8+7+6分,共21分)30元旦节时,许多城市在广场燃放礼花礼花在几十米的高空爆炸,响声巨大,并发出绚丽夺目的光彩,照亮了整个城市如果你看到色彩和听到声音前后相差的时间为5s,那么,你离广场大约有多远?(取声速为340m/s)【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因为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那么光传播所用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求出声音传播5s所通过的路程即为距离广场的距离【解答】解:由v=得:距广场的距离s=vt=340m/s5s=1700m答:离广场大约有1700m31甲、乙两地的距离是1800km,一列火车从甲地早上8:30出发开往乙地,在当日18:30到达乙地列车行驶途中以144km/h的速度匀速通过长度为400m的一座桥梁,列车全部通过这座桥梁的时间30s求:(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2)火车的长度【考点】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根据v=来计算平均速度;(2)首先根据s=vt求出列车通过的距离,根据火车通过的路程等于火车长与桥长之和得出火车的长度【解答】解:(1)火车从甲地早上8:30出发开往乙地,途中停靠了几个车站,在当日18:30到达乙地,则甲地开往乙地所用时间t1=10h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v=180km/h,(2)v=144km/h=40m/s,由v=得,火车过桥通过的总距离:s=vt=40m/s30s=1200m,则火车的长度s火车=ss桥=1200m400m=800m答:(1)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的平均速度是180km/h;(2)火车的长度是800m32在汽车行驶的正前方有一座山,汽车以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汽车鸣笛,经2s后,司机听到回声,此时汽车距山多远?还要多少时间才能开到山脚下?(v=340m/s)(保留一位小数)【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分析】(1)声音传播的距离与车行驶的距离之差为听到回声时车距高山距离的2倍,根据v=即可求解;(2)知道距离和车速,根据公式v=即可求车行驶的时间【解答】已知:车速v车=12m/s,时间t=2s,声速v声=340m/s求: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的距离s=?;到达山脚的时间t=?解:(1)2s内车行驶距离:s车=v车t=12m/s2s=24m,2s内声音传播的距离:s声=v声t=340m/s2s=680m,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的距离:s=328m;(2)v=,到达山脚的时间:t=27.3s答:司机听到回声时汽车距山的距离为328m;还要27.3S才能开到山脚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