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 全程专题突破复习导练 议论文(一)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1754849 上传时间:2020-05-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0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语文 全程专题突破复习导练 议论文(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 全程专题突破复习导练 议论文(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考语文 全程专题突破复习导练 议论文(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议论文(一)(一)快乐是一种能力(2015湖北十堰)张保振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人有避苦趋乐的本性。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追求快乐,但结果大相径庭。为什么?因为快乐是一种能力。能力是成功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实现快乐的能力既不可能与生俱来,也不可能自天而降,只能在社会生活中靠学习、靠思考、靠实践而逐步形成并不断发展提高。这种能力不论是形成过程还是外在表现,都是多方面的,择其要者,主要体现在对人要有宽容心、对事要有辩证脑、对信仰要有钢铁志上。人非圣贤,有错难免。这种错,或是讨论中讲了错话,或是创新实践中做了错事。孔子说得好:“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仁之方也,亲亲为大也;亲亲为大,和睦相处,就可快乐起来、振作起来。事情就是这样:以己为喻,方能设身处地,推己及人,容人所不及,谅人所不能,恕人所不知,礼人所不欲,让同事、同志间的快乐、和谐元素骤然变长,不快乐、不和谐的因子渐而化小。地厚者自平,宽容者自乐。人的容量和他成就的事业是成正比的。在容人中,宽容者得到的不仅是乐,还有事业的成功和发展。论语中说:“宽则得众。”得众者得快乐得成功。绪儒斯也说:“宽容大量会使强者变得更强。”世界上的事总是有一利就有一弊。深山老林虽然天蓝水绿,但老百姓饭碗里的东西却未尽可意;城里的物质五光十色、丰富异常,但烦躁与污染却时时惹人烦恼。事情就是这样:沙中有金、玉中有石,这是事物的辩证法,也是生活的辩证法。这就需要学会辩证思维,对事,用“两点论”。世界万物的有与无、聚与散、难与易、长与短、高与下、前与后都是相对而言并相互转化的,没有一成不变的事物。没必要碰到点不顺心、不如意的事情就唉声叹气、一蹶不振。要相信,事情总会向好的方面发展,风雨过后会有晴天,从而乐观对今天,快乐奔明天。人不能没有信仰。缺失信仰,精神就会空虚,灵魂就无所依存。对于当代共产党人来说,信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有信仰就要居敬以持其志。立志才能定其本,志高才可意致远。有了定本致远之志,才能遇难不退,遇险不惧,面对乌云飘来,静观云卷云舒;面对春暖乍寒,照看花落花开。坚信,黄河之水无论转多少弯、遇多硬的岩,照样奔腾到海不复还;共产党人为之奋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无论路多远、道多难,一定能冲破关山重重最终实现。事情就是这样:只有极度信服、尊重并为之奋斗的才能叫信仰。这种信仰,与志相联,具有钢铁般的强度,既坚硬无比,有难不知难;又韧性无比,有苦亦觉甜,在呼啸前进的过程中,乐观主义伴始终。快乐是能力,能力兴细微。只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好学不倦,慎思不断,明辨不止,笃行不变,快乐就如万山中来的溪水那样,与日俱增,且一路欢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_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结构严谨,从提出中心论点,到围绕几个分论点,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进行论证,再到小结全文,一气呵成。B下面这个事例可作为事实论据用于第段中:诺贝尔冒着生命危险,以无可比拟的快乐和无所畏惧的精神成功发明了炸药,他因此被誉为“炸药工业之父”。C本文全篇语言通俗明白,再加上多种手法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D第段中的“快乐就如万山中来的溪水那样,与日俱增,且一路欢歌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一句,生动形象、委婉含蓄地点明了文章中心。3本文第段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一种,结合具体内容,分析它的作用。_4结合本文,说说你对第段中“沙中有金,玉中有石”的理解,并举一例谈谈你的感悟。_(二)让文明素养追上现代化的脚步(2015四川资阳)李浩燃“海星被摸死!模型巨蜥的脚趾也被摸断了!”最近一则微信广泛传播,从一个侧面表明,开馆不足一个月的上海自然博物馆,陷入了喜忧参半的处境。博物馆受公众热捧令人欣喜,但观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不文明行为,又引人忧虑。事实上,“海星被摸死”只是网上持续热议的文明话题的一个新注脚。从埃及卢克索神庙浮雕到成都武侯祠前出师表石刻,“路培国”们的“到此一游”刻字,至今没有绝迹;向空服人员泼面、攀爬红军雕塑照相,种种劣行仍然在各种场合上演。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成都女司机被打”事件,一些地方出现的当街暴打妇孺现象,更引来群情激愤。无论是出境旅游的不良行为被媒体打“差评”,还是公路上的违章驾驶、危险飙车等,许多不文明现象,可说是腰包“鼓起来”、生活“阔起来”后遭遇的社会发展新课题。搭乘着城镇化、现代化的时代快车,许多人逐步远离了物质匮乏的窘迫,又浑然不觉地陷入了另一种窘境。“发展的列车匆匆驶过精神的站台,现实的变化把心灵的地图抛在身外。”充满诗意的语言,道出了一些人“脑袋”轻于“口袋”、灵魂跟不上身体的尴尬状态。如果从社会层面来思考,公民文明素养如何与现代化同步,精神文明如何与物质文明比翼齐飞,已经成为亟待破解的现实课题。恩格斯说,“国家是文明社会的概括”。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关键词汇,“文明”折射国家发展的境界、社会进步的状态,是凝聚当代中国价值公约数的重要平台。应当看到,文明不仅仅需要被唤醒,更应在制度设计层面体现软硬结合、标本兼治。日前,继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正式施行近一个月后,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全国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大闹亚航、强行打开飞机应急舱门、攀爬红军雕塑照相等不文明事件的四个当事人被列入“黑名单”,便是一种积极的尝试。惩恶扬善、久久为功,以不断加大的外力强化约束,让放纵自我、妨碍他人、侵害公序良俗的行为付出代价,方能防止“破窗效应”,变压力为动力,促使文明变成公民的行为自觉与生活方式。看得见的硬伤容易修复,看不见的短板却难补齐。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文明也不可能一蹴而就。从不文明到文明,从文明的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递进,自然需要一个“进化”的过程。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也不应一味批评公民素质参差不齐,更当以每一次问题暴露为契机,优化管理方式、加强机制构建,真正从治理现代化的高度推进文明建设,依靠“制度文明”稳步提升“公民文明”,不断推高全社会的文明水位。文明不是空洞浮泛的口号,仰赖一点一滴的践行去成全。因此,与其做一个对不文明现象义愤填膺的“键盘侠”,莫如迈出坚实步伐,用双手书写文明的笔画。你的文明,或许就存在于银行ATM机的一米线旁,展现于人潮涌动的公交车站牌下,闪耀在川流不息的行车道中。如果说,遵守公共空间的秩序与规则是底线要求,那么,主动为别人着想、做社会关系的润滑剂,则是更高境界。从这个意义出发,知行合一,做一个更加文明的公民,其实也是在打造一个更好的自己,过一种更值得过的生活。一位西班牙作家说过,“礼貌是人类共处的金钥匙”。文明是世间最动人的语言,一个视文明为阳光的国家、一个视德行如生命的民族,让文明素养追赶上现代化的脚步,必将更富有魅力,也必能赢得真诚的尊重。5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_6选文前三段列举众多不文明现象有何目的?_7在下边横线处仿写一组句子,使上下文连贯。你的文明,或许就存在于银行ATM机的一米线旁,展现于人潮涌动的公交车站牌下,闪耀在川流不息的行车道中。你的文明,或许_,_,_。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最后一段西班牙作家的话,强调了文明是公民交际中必须具备的素养。B文章第段加点的词语呼应紧密,既对公民有宽容的心态,又从制度建设的高度指出了提高公民素养的路径。C“看得见的硬伤容易修复,看不见的短板却难补齐。”这里的“短板”指的是公民素养的严重缺失。D为了制止游客不文明行为,国家旅游局制定了游客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有了这个管理办法,就能从根本上杜绝游客的种种不文明现象。9简略分析文章是怎样层层深入地论证中心论点的。_(三)科学素质是决定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重要因素,是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前提,更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基础。在科技日新月异、迅猛发展的今天,科技深刻地影响着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公民科学素质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先进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之一,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国计民生和生活品质的直接因素。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在当前是一个紧迫任务。2011年,日本发生的里氏9.0级强地震引发核泄漏事故,在我国公众中掀起了一场抢购食盐风波,这场风波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无独有偶, 2007年广东和海南等地“吃了得香蕉黄叶病的香蕉会得癌症”的谣言满天飞,致使香蕉价格不正常地大幅下跌,蕉农损失惨重。这里面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公民科学素质不高显然是一个重要因素,这凸显出提高公民科学素质的紧迫性。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是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讲求科学思维,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公民科学素质是可以测量的,国际上的通行做法是通过公民科学素质调查获得在“了解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方法、理解科技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三方面都达标的公民比例。201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为3.27%,预计2015年将超过5%。但是,这个水平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据中国科普研究所预测,到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应超过10%,才能有效支撑创新型科技人力资源的产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可见,提高公民科学素质、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意义重大。10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_11选文第二自然段运用了两个事例,删去一个好不好?请说明理由。_12从选文来看,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科学素质有哪些?_(四)争吵的雅俗陈鲁民人是群体动物,有事没事老爱往一起凑,臧否人事也喜欢见仁见智,议论纷纷,一旦意见不合,免不了争争吵吵。争吵有雅俗之分,可见水准风骨,有文野之别,可见时势风气。在俄罗斯某咖啡馆里,两个老友发生激烈争吵。一个教师,是诗歌的忠实拥趸;一个商人,坚决捍卫散文的重要地位。两个人为诗歌还是散文重要吵得不亦乐乎,后来大打出手。无独有偶,去年9月,两个俄罗斯工人在一起讨论哲学,当谈到他们共同的偶像德国哲学家康德时,因意见不同而翻脸。这年头常见的是,球迷为球队输赢而争论甚至打斗,粉丝为哪个明星更漂亮而争执动武,酒徒为谁喝得多喝得少而吵闹,恋人为争风吃醋而大动干戈,可没想到,居然还会有人为那些虚头巴脑的诗歌、散文而玩命,为哲学、康德而较真,听起来真如同天方夜谭。但不可否认,恰恰是这样的争吵能使人感到一些欣慰。毕竟,在物欲横流、发财高于一切的当下,还有人在仰望天空,捍卫精神财富,关注那些不挣钱的东西。其实,我们也曾有过这样的时期,或者说有过这样的小气候。抗战时期,西南联大虽然条件异常艰苦,但师生们学习钻研的劲头一点也不差,学术氛围也十分浓郁。据作家汪曾祺回忆,在昆明的小茶馆里,饿着肚子的大学生在争论李白、杜甫谁更伟大,豪放派与婉约派谁的艺术价值更高,四大名著的优劣得失,每每争得热火朝天,脸红脖子粗。老板娘很困惑:这帮面有菜色的学生娃咋就争得那么大劲,是管吃还是管喝?不光是学生争,老师也不消停。废名与熊十力皆为北大知名教授,两人常在一起讨论学问,争吵也是常事。一日废名到熊十力处与其探讨佛学,生发异见,争论不休,忽而静止,原来二人已扭打在一处。不一会儿,废名气哄哄地走出,但至次日,乃见废名又来,与熊十力在讨论别的问题。近几十年,改革开放,人们似乎早已放弃那些“荒唐无聊”的争论,集中精力搞经济建设,国家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百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不过,精神文明建设的相对滞后也慢慢显现出来,金钱至上的影响日渐蔓延。过于“务实”的风气,使我们被世人视为“物质主义”至上的国度。2013年年末,法国市场调查公司发布了一项名为“全球物质主义、理财和家庭态度”的调查,在20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人对于物质的热衷程度远高于其他国家,位居榜首。当年,丘吉尔曾说过:“我宁愿失去印度,也不愿失去莎士比亚。”60多年后,撒切尔在谈到中国时则很自负地说过:“一个只会输出电视机的国度算不上伟大,一个能输出文化的国家才是真正的强国。”如果把这当成对我们的提醒,认真盘查一下文化短板,在重视物质建设的同时,对文化建设投入更多的关心,将会是十分有益的。倘若有一天,我们在高铁上听到有人在争论诗歌与散文的重要性,在酒吧里听到有人在探讨哲学与康德的意义,那就是文化复兴的令人鼓舞的信号。(选自杂文月刊2014年4期,略有改动)13全文是围绕哪句话展开论述的?_14联系上下文,谈谈第段中画线的文字有什么作用。_15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1)人们似乎早已放弃那些“荒唐无聊”的争论。(对句中加引号的“荒唐无聊”,你怎么理解?)_(2)过于“务实”的风气,使我们被世人视为“物质主义”至上的国度。(“过于”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_16当前形势下,该怎样营造有利于文化复兴的时势风气?请细读上文并结合链接材料谈谈你的看法。(写出三点)【链接材料】材料一:2013年,央视节目汉字听写大会在全社会掀起了一场关于汉字文化传承的讨论。节目开播以后迅速引发数百家媒体高度关注、数千万网民全城热议。材料二:台北市花巨资塑孔子像,著名作家龙应台在不要遮住我的阳光一文中表示反对。她认为仅仅一座铜像是不能宣传孔子思想、复兴中华文化的。_(五)房间里的大象刘瑜“房间里的大象”,在英文里,意指所有那些触目惊心地存在却被明目张胆地忽略甚至否定的事实或者感受,就是那些“我们知道,但是我们清楚地知道自己不该知道”的事。有些时候,沉默也许是起源于善意和礼貌,比如和一个口吃的人聊天,我们假装注意不到他的口吃。有些时候,人们害怕权力,害怕高压,害怕失去眼前的利益,于是沉默成了一种自我保护。但另一些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肉体上的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孤立,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合群”。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比如,谈论全球变暖意味着我们要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意味着我们可能要选择不买车、少开暖气和空调、刻意节约用水。所以为了逃避责任和不安,还是不谈这些为好。但是大象并不会因为你不谈论而消失,全球还会继续变暖沉默的人越多,打破沉默就越难因为当越来越多的人卷入沉默的漩涡,从这个漩涡中挣脱出来需要的力气就越大。面对第一个站出来大喊“屋子里有大象”的人,人们往往不会顺着他的手指去看有没有一只大象,而是怒斥他为什么吵醒了自己的好梦。房间里的大象就这样在“合群”的人们中越长越大。随着大象越长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因为随着大象越来越大,掩盖这只大象所花费的成本也会越来越高,并且,目击者的增多也意味着出现“叛徒”的可能性在增大。直视我们生活中的沉默,直视生活中不被阳光照耀的角落和我们自己的软弱。(选自房间里的大象:生活中的沉默和否定序,有删改)17将房间里的大象与皇帝的新装联系起来思考,回答问题。(1)“我的老天爷!”他想,“难道我是愚蠢的吗?我从来没有怀疑过我自己。这一点决不能让任何人知道。难道我是不称职的吗?不成!我绝不能让人知道我看不见布料。”(“老大臣”为什么有这种心态?根据房间里的大象中的内容解答。)_(2)“随着大象越长越大,它被戳破的可能性也随之加大。”(概括出皇帝的新装中能证明这句话的情节。)_18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联系该段内容简要说明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_19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不超过10个字)_20生活中“房间里的大象”并不少见,请你举一个例子,并谈谈自己对此的看法。(80100字)_(六)不“泥其迹”,要“师其意”桑林峰如今,借助网络平台和广播电视,时代先锋、道德楷模、航天英雄、奥运冠军乃至商界精英、大众明星等“人们心中的偶像”,正在走进“寻常百姓家”。他们的奋斗人生,是青年人最好的励志教材。他们的经验教训,是青年人健康成长的有益指南。不过,也听不少青年说,榜样的人生令人感动却让人难以效仿,心生敬佩却难以企及,心生羡慕却苦于无门“成为他们那样的人”。对绝大多数人来说,的确不可能拥有航天英雄们的机遇,也很难创造奥运冠军们的辉煌,不会也不期望遭遇“最美司机”吴斌、“最美教师”张丽莉那样献出生命和健康的“非常瞬间”,甚至于,许多人也可能缺一点“草根明星”的幸运。但并不是要克隆人生、复制成功,才能“成为他们那样的人”。面对榜样人物,我们需要的是学习,而不是片面、机械地模仿。齐白石曾有名言:“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美国思想家爱默生也说过:“羡慕就是无知,模仿就是自杀。”就像模仿永远成不了经典、做不了大师一样,“模仿”得了他人的人生轨迹,却永不可能超越别人,相反,还可能迷失方向。师其意而不泥其迹。学习,不是跟着他人亦步亦趋,而是要善于汲取他人的思想、经验、教训,学习他人的精神、意志、品行,从而借助榜样的力量,修正自己的方向,追逐自己的梦想,最终找到自我,成就人生。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走。总是怀着“捷径”心态,就会走弯路。榜样人物就是人生的加油站,激励我们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路。一个人要走向成功,必须坚守、努力、勤奋。感叹“神女”刘洋的幸运时,可曾知道这“幸运”背后写满了她付出的超乎常人的努力?惊喜孙扬的碧波奇迹,可清楚“奇迹”背后是他16年不懈的努力、每天15 00020 000米的超强训练量?羡慕比尔盖茨的财富人生,又有多少人了解他在创业前就已有编程7年的经历?_,_?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学习榜样,就是要学习他们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艰辛的付出。学习榜样人物的过程,也是认识自己的过程。唯有知道“我是谁”,“我要做什么”,才能明白“我要到哪里去”,以及“我如何去做”。王潮歌有句人生感悟:“弄明白自己的长处,一生不愁。”对照榜样审视自己,用他们的意志磨砺自己的意志,用他们的精神振奋自己的精神,让自己的内心世界更加丰富、强大。成功是学习的馈赠,不少失败往往源自机械克隆与简单拷贝。正所谓:“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善于学习、坚持积淀,等到有知识、经验或智慧向外“吐”的时候,花就自然开了,柳也就有了浓荫。京剧大师郝寿臣曾告诫弟子,“把我捏碎了成你,不要把你捏碎了成我。”对于每个人来说,贵在从别人身上汲取营养,成为独特的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把自己锻造成一把不同凡响的好剑,在时代的风浪中所向披靡,收获精彩的人生。(选自人民日报)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_22文中多处用四字短语点出了“泥其迹”的现象,请你找出其中四个。_23读第段加点的词语,从议论文语言特征的角度进行赏析。_24在第段横线上续写一个事例,要求与前面的一组句子句式一致。_25说说你对“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句话的理解,并品析其表达效果。_ 1快乐是一种能力。文题即是本文论点。2D3示例一:对比论证。“缺失信仰有信仰”将两者进行比较,突出信仰对能力的重要性。 示例二:道理论证。“立志才能定其本,志高才可意致远。有了定本致远之志,才能遇难不退,遇险不惧。”突出立志(有信仰)的重要性。示例三:比喻论证。“面对乌云飘来,静观云卷云舒;面对春暖乍寒,照看花落花开。”将立志追求过程中的种种情况比作上述内容,生动形象地揭示了信仰的重要意义。论证方法和具体内容一一对应即可。4“沙中有金,玉中有石”的意思是事物是辩证的(有一利就有弊)。如“失败是成功之母”,只要不断从失败中总结经验,就会走向成功。结合下文中的“辩证”二字阐述即可。5让文明素养追上现代化的脚步。文题即是本文论点。6列举不文明的行为,从生活中引出议论话题。围绕这些现象,为后文展开议论奠定基础,增强了论证的针对性。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考虑。7就存在于食堂窗口边的队伍中 展现于同学平时的语言里闪耀在扶危解困的友爱间按题目要求仿写即可,注意结构相同、意思相近。8D“从根本上杜绝”表述太绝对。9列举生活中的不文明现象,引发思考,提出论题。通过道理论证和事实论证,从制度建设、公民个体要求等方面提出提高公民素养的措施。照应前文,总结提出“让文明素养追赶上现代化脚步”的中心论点。从文章的结构、论证思路、论证方法等方面分析即可。10提高我国公民的科学素质是紧迫任务。从第一自然段最后一句话中概括即可。11不好。本段的两个事例论证了提高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紧迫性,删去后不能充分论证中心论点。首先回答“不好”,再结合论证的效果具体分析。12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讲求科学思维,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从第三自然段中概括即可。13争吵有雅俗之分,可见水准风骨,有文野之别,可见时势风气。第段第二句即可作为答案。14示例一:列举争吵的多种具体表现,证明当今人们争吵的内容大多比较庸俗,同时与关注精神、文化的争吵形成对比,突出在物欲横流的背景下仰望天空,捍卫精神财富的可贵。示例二:画线文字列举当下“俗”的争吵事例,与“雅”的争吵形成鲜明对比,有力论证了“争吵有雅俗之分,可见水准风骨,有文野之别,可见时势风气”,字里行间表现出作者对当下时势风气的不满。画线句列举了争吵的多种形式,体现了人们争吵的内容大多比较庸俗,第段中有“争吵有雅俗之分,可见水准风骨,有文野之别,可见时势风气”一句,据此即可得出答案。15(1)此处引号有讽刺、否定的作用。这样写,突出了近几十年国人一味注意物质追求,轻视文化、精神追求,不能正确认识精神、文化层面争吵的积极意义。作者对此表示否定和批判。 (2)不能删去。“过于”表示程度过分,文中使用该词指出我们处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关系时有失偏颇,表明了对物质主义、功利主义的否定态度。“过于”一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严密)性。第(1)题这句话出现在文章第段,题目要求理解加引号的“荒唐无聊”,因此要重点分析引号的作用。第(2)题要先明确能不能删去词语,然后分析词语本身的含义,再联系上下文具体分析。16示例:个人,在物欲横流的当下,应关注那些不挣钱的东西,捍卫文化、精神财富。国家,在重视物质建设的同时,应对文化建设投入更多的关心。国家盘查短板,承认弱点,少做表面文章,实实在在地去提升全民文化素养。媒体等在引导舆论、大众关注点方面责无旁贷,应多做努力,如央视节目汉字听写大会在全社会掀起关于汉字文化传承的讨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要求有自己的看法,语句通顺即可。17(1)另一些时候,人们所恐惧的,甚至不是利益上的损失或者肉体上的暴力伤害,而是精神上被自己的同类群体孤立。出于对归属感的依恋,他们通过沉默来实现“合群”。 (2)孩子喊出了皇帝什么也没有穿。第(1)题的答案体现人们愿意“合群”,找“归属感”,不愿意被孤立即可。第(2)题联系课文内容回答即可。18举例论证。运用“人们面对全球变暖问题的态度”的示例,论证“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的观点,使文章浅显易懂,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及权威性。“比如”以后的句子举出不同的例子说明“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据此说出举例论证的作用即可。19示例一:拒绝沉默,敢于发声。示例二:我们要有勇气打破沉默。本文主要写了“沉默”和“发声”,围绕这两点概括论点即可,注意题目的字数要求。20示例:自习课上有人随意讲话,无人制止,事后老师调查自习情况,班上的同学选择沉默。因为他们信奉“沉默是金”,害怕被同伴批评和指责,甚至“孤立和仇视”。实际上,这是他们缺乏勇气,不敢承担的表现,我们应该有勇气打破沉默。所举事例最好是显而易见的不好的事实,人们对此害怕,于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然后指出其实质,表明态度。21示例一:师其意而不泥其迹。示例二:不“泥其迹”,要“师其意”。示例三:面对榜样人物,我们需要的是学习,而不是片面、机械地模仿。文章标题即可概括中心论点,但需要重新组织语言,也可以从文本内容入手,用自己的话概括。22克隆人生、复制成功、机械模仿、机械克隆、简单拷贝、亦步亦趋。从文中第段和第段中可知。23“绝大多数”指的是多数但不是所有,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绝大多数”是一个限定性词语,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严密。24示例一:渴望“乔布斯”式的巨大成功,是否清楚其数次起伏的跌宕人生?示例二:惊叹余秋雨的文化哲思,可曾想到他在文化苦旅上的艰难跋涉与苦苦思索?续写的示例既要能支持论点,又要与前面的句子保持句式的一致。注意句子要是一个疑问句。25理解:学习成功人士的方法,汲取他们的有价值的思想,就能够开辟新的道路,从而塑造新的人生;如果一味模仿,不敢创新,一定是死路一条。表达效果:这句话句式对仗,语意通俗深刻,生动地说明了“泥其迹”和“师其意”的不同结局;文章采用成功人士的名言,有力地支撑了中心论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这句话在文章第段,与“泥其迹”和“师其意”相对应,据此理解句子的意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