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试卷A卷

上传人:xiao****017 文档编号:10848461 上传时间:2020-04-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7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试卷A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苏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试卷A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苏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试卷A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科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测试试卷A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下列图片符合北京人生活特征的是( )A . 半地穴房屋B . 打制石器C . 稻谷D . 彩陶器2. (2分)在同一遗址范围内发现的远古人类是( ) A . 元谋人、山顶洞人B . 北京人、山顶洞人C . 山顶洞人、半坡原始人D . 河姆渡原始人、半坡原始人3. (2分)北京人是远古人类的典型代表,在人类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他们生活的年代距今( )A . 约三四百万年B . 约一百七十万年C . 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D . 约七千年4. (2分)下图是河姆渡居民房屋复原图,它说明河姆渡居民 ( )A . 种植粟B . 普遍使用打制石器C . 过着定居生活D . 使用陶器5. (2分)晓东所在的学习小组为进行一项探究活动,利用网络收集了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和大汶口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资料。以下最符合他们探究内容的活动主题是( ) A . 中国的朝代更替B . 中国的远古人类C . 中国原始农耕文化D . 中国古代世界之最6. (2分)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农业稳,天下稳”。农业是国之根本,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标志有( )农作物种植 家畜饲养的出现磨制工具的发展 聚落的发展城市的出现A . B . C . D . 7. (2分)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开幕式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在湖北随州举行。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耜”是指( ) A . 生产工具B . 作战武器C . 生活用具D . 祭坛礼器8. (2分)考古发现推论,下列原始居民中,可能已经使用文字的是( ) A . 红山原始居民B . 半坡原始居民C . 大汶口原始居民D . 河姆渡原始居民9. (2分)我国第一个王朝是( ),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A . 夏B . 商C . 西周D . 秦朝10. (2分)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 . 老子B . 孔子C . 孟子D . 荀子11. (2分)下列搭配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 老子-春秋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双方能相互转化B . 孟子道德经反对一切战争,“仁政治国”C . 孔子论语“仁”“为政以德”D . 韩非子孙子兵法“兼爱”“非攻”12. (2分)孔子根据鲁国的历史编写了春秋后就以春秋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春秋开始于( ) A . 公元前475年B . 公元前476年C . 公元前771年D . 公元前770年13. (2分)下列各项,属于战国时期的有( )铁器的广泛使用 青铜器的普遍使用 牛耕的推广 管仲改革 都江堰的修建A . B . C . D . 14. (2分)“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叙述的是哪个水利工程的作用( )A . 都江堰B . 郑国渠C . 白渠D . 六辅渠15. (2分)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 A . 儒家B . 法家C . 道家D . 墨家16. (2分)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的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 A . 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B . 焚书坑儒C . 修筑万里长城D .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17. (2分)他采纳董仲舒的主张,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他”是( )A . 秦始皇B . 汉武帝C . 唐太宗D . 宋太祖18. (2分)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共同原因。下列关于汉、唐兴盛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是前提 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都大兴土木、不惜民力A . B . C . D . 19. (2分)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直接后果是( ) A . 丰富了汉族的经济生活B . 促进了西域的经济生活C . 开辟了东西交通的重要通道D . 设置了管理西域的管理机构20. (2分)“在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它把黄河文明、恒河文明、两河文明和希腊文明等最重要的起源地,串联在了一起。”这里的“它”开始出现于( ) A . 亚历山大东征B . 张骞通西域C . 罗马帝国的扩张D . 玄奘西游21. (2分)中国古代,“衣服有制”。正朔服色,向来被视为国家根本之所系,是传统礼仪制度的重要内容变易服饰,往往是古代社会制度和风俗习尚变迁的一个标记。下列哪位帝王的统治措施可体现这一特点( ) A . 秦始皇B . 汉武帝C . 北魏孝文帝D . 隋文帝22. (2分)成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与中国历史上的哪次战争有关?( )A . 巨鹿之战B . 淝水之战C . 赤壁之战D . 官渡之战23. (2分)话说“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结束三国分裂局面,统一天下的是( ) A . 西晋B . 蜀国C . 吴国D . 魏国24. (2分)近几年,网上热议“中国会不会因北京持续雾霾而迁都”问题。网友吴铭说,有迁都的可能性,我国历史上就曾因种种原因而发生多次迁都,如商王盘庚、周平王、北魏孝文帝、明成祖等统治时期都迁都过。其中,北魏孝文帝迁都( ) A . 长安B . 洛阳C . 应天D . 燕京25. (2分)下列有关史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由史学家司马迁编著B . 记述了从元谋人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C . 为后世纪传体史书树立了典范D . 是一部优秀的文学著作26. (2分)某考古队在对一座古墓进行挖掘时,发现了开元通宝雕版印刷品等文物。据此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应该生活在( )A . 汉朝B . 唐朝C . 宋朝D . 元朝27. (2分)宋代朱彧在萍洲可谈中记载:“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该记载表明,指南针在宋代已经用于( ) A . 地理研究B . 天文观测C . 迷信活动D . 航海辨别方向28. (2分)佛教传入我国后,很快受到封建统治者的提倡和扶植,是因为( )A . 封建统治者也信奉佛教B . 佛教对我国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C . 有利于维护统治者的封建统治D . 虔诚信佛,来生可得到幸福29. (2分)如图摘自一位学生的读书笔记,这部分内容反映了北魏时期我国北方比前代( ) A . 农业技术发展更加缓慢B . 农业发展更受重视C . 农业技术发展水平更高D . 文学成就更加卓著30. (2分)20世纪50年代,世界和平理事会把我国的哪位著名的诗人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A . 老子B . 孔子C . 屈原D . 孙子二、 综合题 (共3题;共55分)31. (15分)思想是行动的先行,历史上任何一次思想解放运动,都会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材料一:唐宋以后的中国文化,要讲儒、释、道三家,也就变成三个大店。佛学像百货店,里面百货杂陈,样样俱全,有钱有时间,就可去逛逛。逛了买东西也可,不买东西也可,根本不去逛也可以,但是社会需要它。论语别裁材料二:自由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孟德斯鸠材料三:“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次革命中失去的只有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1)材料一反应的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局面的原因是什么?其中秦始皇、汉武帝、明太祖是如何对待儒家思想的?(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各列举中外历史上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解放运动。(3)根据材料三回答,此材料出自何处?它的发表有什么历史意义?32. (20分)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材料一:公元前202年,曹操以少量兵力同袁绍的大军作战,打败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材料二:公元208年,曹操帅大军南下同孙权、刘备的联军决战,孙权的大将周瑜,利用曹军不习水性的弱点,指挥联军用火攻的办法,大败曹军。材料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分别说的是哪两次战役?这两次战役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是什么?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现象? (2)材料三中的这首诗抒发了曹操远大抱负和雄心壮志,想一想,他当时的雄心壮志是什么?他的抱负实现了吗? (3)曹操在两次战役中的结局如何? (4)材料二反映的战争之后形成了什么局面? 33. (20分)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是一个国家繁荣富强的必要前提和重要保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族融合不断在进行。经秦汉四百年的发展,华夏族成为统一的民族,中国也逐渐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戴逸中国民族边疆史研究材料二:汉朝时期的边疆分布着众多的民族,。在一些不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汉王朝则设立了一些边疆专门性机构,诸如。这些机构既理民政,管理边疆民族的有关事务,也理军政,负责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与边疆治理材料三:下图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示意图材料四: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某改革内容(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哪一朝代? (2)请写出西汉政府总管西域事务的机构名称。 (3)材料三图示中迁往中原的“北方民族”主要有哪些? (4)材料四的改革促进了我国的民族融合,它是我国历史上的哪次改革? 第 14 页 共 14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0题;共6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19-1、20-1、21-1、22-1、23-1、24-1、25-1、26-1、27-1、28-1、29-1、30-1、二、 综合题 (共3题;共55分)31-1、31-2、31-3、32-1、32-2、32-3、32-4、33-1、33-2、33-3、33-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