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式吸收塔的设计

上传人:xgs****56 文档编号:10586895 上传时间:2020-04-13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板式吸收塔的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板式吸收塔的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板式吸收塔的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1 板式吸收塔设计任务书 一 设计题目 水吸收二氧化硫板式吸收塔设计 二 设计任务及操作条件 1 设计任务 混合气体的处理为 20000m3 h 其中废气进入塔的浓度为 0 3 体积比 其余组分为惰性气体 空气 要求采用清水进行吸收 吸收效率为 98 2 操作条件 塔顶表压力 0 3atm 操作温度 30 3 塔板类型 泡罩式塔板 4 设备型式 塔板 三 设计内容 1 设计方案的选择及流程说明 2 吸收塔的基础物性数据 3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 4 吸收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5 溢流装置的计算 6 塔板的流体力学验算 7 塔板负荷性能图 8 板式塔的结构与附属设备的计算 9 设计结果汇总表 10 设计心得 11 主要参数说明 12 绘制生产工艺流程图 13 绘制主要设备结构总装图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2 板式吸收塔设计说明书 目 录 第一章 设计方案的简介 4 1 1 概述 4 1 1 1 塔设备的类型 4 1 1 2 板式塔与填料塔的比较及选型 4 1 2 板式塔的设计 5 1 2 1 设计方案 装置流程的确定 6 1 2 2 塔板的类型与选择 6 第二章 板式塔工艺尺寸计算 9 2 1 基础物性数据 9 2 1 1 液相物性数据 9 2 1 2 气相物性数据 9 2 1 3 气液相平衡数据 9 2 2 物料衡算 9 2 3 板式吸收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10 2 3 1 塔径计算 10 2 3 2 塔截面积 10 2 3 2 塔截面积 10 2 4 溢流装置的计算 10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3 2 4 1 溢流堰长 10 2 4 2 出口堰高 10 2 4 3 降液管的宽度和降液管的面积 10 2 4 4 降液管底隙高度 11 2 4 5 塔板布置 11 2 5 塔板的流体力学验算 11 2 6 塔板负荷性能图 13 2 6 1 漏液线 13 2 6 2 雾沫夹带线 13 2 6 3 液相负荷下限线 14 2 6 4 液相负荷上限线 15 2 6 5 液泛线 15 第三章 板式塔的结构与附属设备 18 3 1 塔体结构 18 3 2 塔板结构 18 第四章 设计结果总汇 20 4 1 板式塔设计汇总表 20 4 2 结束语 21 附录 1 主要符号说明 附录 2 参考文献 附图一 板式吸收塔工艺流程简图 附图二 板式塔的装配图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4 第一章 设计方案的简介 1 1 概述 1 1 1 塔设备的类型 塔设备是化工 石油化工 生物化工 制药等生产过程中广泛应用的气液传质设备 根据塔内气液接触构件的结构形式 可分为板式塔和填料塔两大类 板式塔内设置一定数量的塔板 气体以鼓泡或喷射形式穿过板上的液层 进行传 质与传热 在正常操作下 气相为分散相 液相为连续相 气相组成呈阶梯变化 属 逐级接触逆流操作过程 1 1 2 板式塔与填料塔的比较及选型 1 1 2 1 板式塔与填料塔的比较 工业上 评价塔设备的性能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生产能力 分离效率 塔压 降 结构 制造及造价等 现就板式塔与填料塔的性能比较如下 1 生产能力 板式塔与填料塔的液体流动和传质机理不同 板式塔的传质是通过上升气体穿过 板上的液层来实现 塔板的开空率一般占塔截面积的 7 10 而填料塔的传质是通 过上升气体和靠重力沿填料表面下降的液流接触实现 填料塔内件的开孔率通常在 50 以 上 而填料层的空隙率则超过 90 一般液泛点较高 故单位塔截面积上 填料塔的 生产能力一般均高于板式塔 2 分离效率 一般情况下 填料塔具有较高的分离效率 工业上常用填料塔每米理论级为 2 8 级 而常用的板式塔 每米理论版最多不超过 2 级 研究表明 在减压 常压和低压 操作下 填料塔的分离效率明显低于板式塔 在高压操作下 板式塔的分离效率略优 于填料塔 3 压力降 填料塔由于空隙率高 故其压降远远小于板式塔 一般情况下 板式塔的每个理 论级压降约在 0 4 1 1kPa 填料塔约为 0 01 0 27kPa 通常 板式塔的压降高于填料塔 5 倍左右 压降低不仅能降低操作费用 节约能耗 4 操作弹性 一般来说 填料本身对气液负荷变化的适应性很大 故填料塔的操作弹性取决于 塔内件的设计 因而可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填料塔的操作弹性 而板式塔的操作弹性则 受到塔板液泛 液沫夹带及降液管能力的限制 一般操作弹性较小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5 5 结构 制造及造价等 一般来说 填料塔的结构较板式塔简单 故制造 维修也较为方面 但填料塔的 造价通常高于板式塔 应予指出 填料塔的持液量小于板式塔 持液量大 可使塔的操作平稳 不易引 起产品的迅速变化 故板式塔较填料塔更易于操作 板式塔容易实现侧线进料和出料 而填料塔对侧线进料和出料等复杂情况不太适合 对于比表面积较大的高性能填料 填料层容易堵塞 故填料塔不易直接处理由悬浮物或容易聚合的物料 表 1 板式塔与填料塔对比 序号 填料塔 板式塔 压降 小尺寸填料较大 大尺寸填料及规整填料较小 较大 空塔气速 小尺寸填料较大 大尺寸填料及规整填料较小 较大 塔效率 传统填料低 新型乱堆及规整填料高 较稳定 效率较高 持液量 较小 较大 液气比 对液量有一定要求 适应范围较大 安装检修 较难 较易 材质 金属及非金属材料均可 常用金属材料 造价 新型填料投资较大 大直径时较低 1 1 2 2 塔设备的选型 工业上 塔设备主要用于蒸馏和吸收传质单元操作过程 传统的设计中 蒸馏过 程多选用板式塔 而吸收过程多选用填料塔 近年来 随着塔设备设计水平的提高及 新型塔构件的出现 上述传统已逐渐打破 在吸收过程中采用板式塔已有不少应用范 例 对于一个具体的分离过程 设计中选择何种塔型 应根据生产能力 分离效果 塔压降 操作弹性等要求 并结合制造 维修 造价等因素综合考虑 例如 多于热 敏性物系的分离 要求塔压降尽可能低 选用填料塔较为适宜 对于右侧线进料和出 料的工艺过程 选用板式塔较为适宜 对于有悬浮物或容易聚合物系的分离 为防止 堵塞 宜选用板式塔 对于液体喷淋密度极小的工艺过程 若采用填料塔 填料层得 不到充分润湿 使其分离效率明显下降 故宜选用板式塔 对于宜发泡物系的分离 因填料层具有破碎泡沫的作用 宜选用填料塔 1 2 板式塔的设计 板式塔的类型很多 但其设计原理基本相同 一般来说 板式塔的设计步骤大致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6 如下 1 根据设计任务和工艺要求 确定设计方案 2 根据设计任务和工艺要求 选择塔板类型 3 确定塔径 塔高等工艺尺寸 4 进行塔板的设计 包括溢流装置的设计 塔板的布置 升气道 泡罩 筛孔或 浮阀等 的设计及排列 5 进行流体力学验算 6 绘制塔板的复合性能图 7 根据复合性能图 对设计进行分析 若设计不够理想 可对某些参数进行调整 重复上述设计过程 一直到满意为止 1 2 1 设计方案 装置流程的确定 确定流程时要较全面 合理的兼顾设备 操作费用 操作控制及安全诸因素 如 图 1 装置流程简图 图 1 装置流程简图 1 2 2 塔板的类型与选择 板式塔是在塔内装很多的塔板 传热传质过程中基本上是在每层塔板上进行 塔 板的形 板结构或塔板上气液两相的表现 来命名这些塔 诸如泡罩塔 筛板塔 浮 阀塔 栅板塔 舌形塔 等等 1 2 2 1 泡罩塔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7 泡罩塔是工业上使用最早的一种板式塔 其主要元件为升气管及泡罩 泡罩安装 在升气管的顶部 分圆形和条形两种 国内应用较多的是圆形泡罩 泡罩尺寸分为 80mm 100mm 150mm 三种 可根据塔径的大小选择 通常塔径小于 1000mm 选用 80mm 的泡罩 塔径大于 2000mm 选用 150mm 的泡罩 其优点是 因升气管高出液层 不易发生漏液现象 有较好的操作弹性 即当气 液有较大的波动时 仍能维持几乎恒定的板效率 塔板不易堵塞 适于处理各种物料 缺点是 塔板机构复杂 金属耗量大 造价高 板上液层厚 气体流径曲折 塔板 压降大 兼因雾沫夹带现象严重 限制了气速的提高 致使生产能力及板效率均较低 近年来泡罩塔已逐渐被筛板塔和浮阀塔所取代 然而因它有操作稳定 技术比较成熟 对赃物料不敏感等优点 故目前仍有采用的 1 2 2 2 筛板塔 筛板塔是一种有降液管 板型结构简单的板式塔 孔径一般为 mm 制造方 便 处理量较大 清洗 更换 修理较简单但操作范围较小 适应于清洁的物料 以 免堵塞 其优点是 结构简单 造价低廉 气体压降小 板上液面落差也较小 生产能力 及板效率均较泡罩塔高 主要缺点是 操作弹性小 筛孔小时容易堵塞 近年来采用 大孔径 直径 10 25mm 筛板可避免堵塞 而且由于气速的提高 生产能力增大 过 去由于对筛板的性能研究不充分 认为操作不易稳定而未普遍应用 直到本世纪 50 年 代初 对筛板塔的结构 性能作了较充分的研究 认识到只要设计合理 操作正确 同样可获得较满意的塔板效率和一定的操作弹性 故近年来筛板塔的应用日趋广泛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8 1 2 2 3 浮阀塔 浮阀塔板是在泡罩塔板和筛孔塔板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它吸收了两种塔板的优 点 塔盘上开阀孔 安置能上下浮动的阀件 固定阀 除外 由于浮阀塔板的气体流 通面积能随气体负荷变动自动调节 因而能在较宽的气体负荷下保持稳定操作 同时 气体以水平方向吹出 气液接触时间长 雾沫夹带少 具有良好的操作弹性和较高塔 板效率 在工业中得到了较为广泛地应用 浮法塔板的结构特点是在塔板上开有若干大孔 标准孔径为 39mm 每个孔上 装有一个可以上下浮动的阀片 浮阀的型式很多 目前国内已采用的浮阀有 5 种 但 最常用的浮阀型式为 F1 型和 V 4 型 总之 浮阀塔生产能力大 弹性大 分离效率高 雾沫夹带少 液面梯度较少 结构简单等特点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9 第二章 板式塔工艺尺寸计算 2 1 基础物性数据 2 1 1 液相物性数据 对于低浓度吸收过程 溶液的物性数据可近似取纯水的物性数据 由手册查得 20 的 H2O 物性数据 密度 L 998 2 kg m3 粘度 L 0 001 Pa s 3 6 kg m h 表面张力 L 72 6 dyn cm 940896 kg h SO2在水中的扩散系数 DL 5 29 10 6 m2 h 2 1 2 气相物性数据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 Mvm yi Mi 0 02 64 13 0 98 29 30 76 混合气体的平均密度 vm 1 1814 101 325 28 40158 314 293 kg m3 对于低浓该气体粘度近似的取空气粘度 查手册地 20 空气的粘度为 Vm 1 280 kg m3 V 101 325 30 768 314 293 查手册地 20 空气的粘度为 V 1 81 10 5 Pa s 0 065 kg m h 查手册得二氧化硫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为 DV 0 039 m2 h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10 2 1 3 气液相平衡数据 由手册查得 常压下 20 时 SO2在水中的 亨利系数为 E 3550 kPa 相平衡常数 m E P 3550 101 3 35 溶解度系数 0156 2 8 3593mkPaolEMHsL 2 2 物料衡算 1 进塔的气相摩尔比为 Y1 0 0526 11 1 0 051 0 05 2 出塔的气相摩尔比为 Y2 Y1 1 A 0 0526 1 0 95 0 00263 3 进塔惰性气相流量为 GB 1 0 05 118 5474 kmol h 300022 4 273293 4 该吸收过程属低浓度吸收 平衡关系为一条直线 最小液气比可按下式计算 1 2 1 2 对吸收剂为纯水的吸收过程 进塔液组成 X2 0 因此 1 2 1 2 0 0526 0 002630 052635 0 33 25 取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 1 4 倍 即 1 4 1 4 33 25 46 55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11 气相流量 LS 46 55GB 46 55 118 5474 5518 38kmol h 根据 得 1 2 1 2 1 1 2 2 0 0526 0 00263 0 0 001073 146 55 2 3 板式吸收塔的工艺尺寸的计算 2 3 1 塔径计算 采用 Eckert 通用关联图计算泛点气速 气相的质量流量为 wV GB 3000 1 1814 3544 2 kg h 液相质量流量可近似按纯水的质量流量计算 即 wL LsMs 5518 38 18 02 99441 2076 Lv 99 62m3 h 99441 2076 998 2 Vs 3000Nm3 h 计算液相负荷因子 C 塔板间距 HT的选取与塔高 塔径 物系性质 分离效率 操作弹性伊基塔的安装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12 检修等因素有关 设计时通常根据塔径的大小 由表 2 列出的塔板间距的经验数值选 取 表 2 塔板间距与塔径的关系 塔 径 D m 0 3 0 5 0 5 0 8 0 8 1 6 1 6 2 0 2 0 2 4 2 4 板间距 HT m 0 2 0 3 0 3 0 35 0 35 0 45 0 45 0 6 0 5 0 8 0 8 设计中 板上液层高度 hL 由设计者选定 对常压塔一般取为 0 05 0 08m 对减压 塔一般取为 0 025 0 03m 选取板间距 HT 0 45m 板上清液高度 hL 0 08m HT hL 0 37m 0 9652 0 5 99 623000 998 21 1814 0 5 由史密斯关联图查得 C20 0 035 已知水在 20 时的表面张力 L 72 6 dyn cm 940896 kg h 修正校正表面张力后的 C 值为 C 0 035 0 04529 20 20 0 2 72 620 0 2 式中 C 操作物系的负荷因子 m s L 操作物系的液体表面张力 mN m 最大允许空塔气速 umax c 0 04529 1 4301m s 998 2 1 18141 1814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13 根据设计经验 乘以一定的安全系数 即 u 0 6 0 8 umax 安全系数的选取于分离物系的发泡程度密切相关 对不易发泡的物系 可取较高 的安全系数 对易发泡的物系 可取较低的安全系数 取安全系数为 0 6 则 u 0 6umax 0 8580m s 塔径 DT 1 2373m 4 4 30003 14 0 8580 3600 故取整 D 1 4m 2 3 2 塔截面积 AT D2 1 5386 m2 4 2 6 塔板负荷性能图 2 6 1 漏液线 由 u0 min 4 4C0 0 0056 0 13 u0 min V 0 hL hW hOW hOW E 2 841000 L 23 联立得 4 4C0A0V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14 0 0056 0 13 2 841000 1 3600 23 2 1939 0 005103 0 1546 23 在操作范围内 任取几个 Ls 值 依上式计算 Vs 值 计算结果如表 5 1 Ls m3 s 1 5710 10 3 3 1420 10 3 4 7130 10 3 6 2840 10 3 Vs m3 s 0 1860 0 2013 0 2133 0 2234 由上表数据可做出漏液线 1 2 6 2 雾沫夹带线 以 ev 0 1kg 液 kg 气为限 求 Vs Ls 关系如下 由 ev 5 7 10 6 3 2 ua 3 8956VS 0 2827 0 0260 hW 0 0439 hOW 1 1 19Ls2 3 2 841000 3600L 0 42 23 hf 2 5 hL 2 5 hW hOW 2 5 0 0439 1 19Ls2 3 0 10975 2 975Ls2 3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15 ev 0 1 5 7 10 657 865 3 8956 0 24 2 975 23 3 2 整理得 VS 0 536 6 644 LS2 3 在操作范围内 任取几个 Ls 值 依上式计算 Vs 值 计算结果如表 5 2 Ls m3 s 1 5710 10 3 3 1420 10 3 4 7130 10 3 6 2840 10 3 Vs m3 s 0 4462 0 3935 0 3492 0 3098 由上表数据可做出液沫夹带线 2 2 6 3 液相负荷下限线 对于平直堰 取堰上液层高度 hOW 0 006m 作为最小液体负荷标准 hOW 0 006 2 841000 1 3600 23 取 E 1 04 则 Ls min 0 000358 m3 s 0 006 10002 84 23 0 423600 据此可做出与气体流量无关的垂直液相负荷下限线 3 2 6 4 液相负荷上限线 以 4S 作为液体在降液管中停留时间的下限 4s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16 故 Ls max 0 002275 m3 s 4 0 0260 0 354 据此可做出与气体流量无关的垂直液相负荷上限线 4 2 6 5 液泛线 令 Hd HT hW 由 Hd hp hL hd hp hc h1 h h1 hL hL hW hOW 联立得 HT 1 hW 1 hOW hc Hd h 忽略 h 将 hOW 与 Ls H d 与 Ls hc 与 Vs 的关系式代入上式 并整理得 a Vs2 b c Ls2 d Ls2 3 式中 a 0 051 0 0 2 b HT 1 hW c 0 153 lwh0 2 d 2 84 10 3E 1 3600 23 将有关数据代入得 a 0 2051 0 051 0 101 0 1621 0 785 2 0 6317950 80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17 b 0 5 0 35 0 5 0 6 1 0 0439 0 1267 c 0 153 0 42 0 0312 2 891 d 2 84 10 3 1 1 0 6 1 9032 36000 42 23 故 0 205 Vs2 0 1267 891 Ls2 1 9032 Ls2 3 在操作范围内 任取几个 Ls 值 依上式计算 Vs 值 计算结果如表 5 3 Ls m3 s 1 5710 10 3 3 1420 10 3 4 7130 10 3 6 2840 10 3 Vs m3 s 0 6940 0 6130 0 5676 0 5103 由上表数据可做出液泛线 5 根据以上各线方程 可作出泡罩塔的负荷性能图 如图 5 1 所示 在负荷性能图上 作出操作点 A 连接 OA 即作出操作线 由图可看出 该筛板 的操作上限为液泛控制 下限为漏夜控制 由图 5 1 查得 Vs max 0 61 m3 s Vs min 0 17 m3 s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18 操作弹性为 3 588 V 0 61 0 17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19 第三章 板式塔的结构与附属设备 3 1 塔体结构 3 1 1 塔顶空间高度 HD 由顶部第一块塔板到筒体与封头接线的距离 不包括封头空间 叫塔顶空间高度 通常取 HD 1 5 2 0HT 可取 HD 2 0HT 2 0 45 0 9 m 3 1 2 塔底空间高度 HB 由塔底第一块塔板到塔底封头接线的距离称为塔底空间 塔底液面至最下层塔板 之间要 1 2 m 的间距 大塔可以大于此值 因此塔底空间 25dHm 3 1 3 人孔 对于 D 1000 mm 的板式塔 为安装 检修的需要 一般每隔 6 8 层塔板设一人 孔 人孔直径一般为 450 mm 600 mm 其伸出塔体的筒长为 200 250 mm 人孔中心 距操作平台约 800 1200 mm 设人孔的板间距应等于或大于 600 mm 3 1 4 塔高 塔的高度是有效高度 底部 和顶部空间及裙座高度之和 根据给定的分离任务 求出理论板层后 就可按照下式计算塔的有效高度 即 TNZHE 式中 Z 塔高 m 塔内所需的理论板数TN 总板效率 塔板间距 mTH 可得 Z 0 45 9m 80 4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20 3 2 塔板结构 塔板按结构特点 大致可以分为整块和分块式两类塔板 塔径小于 800 mm时 一 般采用整块式 塔径超过 800 mm时 由于刚度 安装 检修等要求 多将塔板分成数 块通过人孔送入塔内 对于单溢流型塔板 塔板分块数如表 5所示 表 5 塔板分块数 塔径 mm 8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2200 2400 塔板分块数 3 4 5 6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21 第四章 设计结果总汇 4 1 板式塔设计汇总表 板式塔设计计算结果 序号 项目 筛孔板式塔 1 气相流量 3smVS 0 8333 2 液相流量 L0 02767 3 实际塔板数 8 4 有效段高度 Z m 9 5 塔径 m 1 4 6 板间距 m 0 45 7 溢流形式 单溢流 8 降液管形式 弓形 9 堰长 m 0 98 10 堰高 m 0 0157 11 板上液层高度 m 0 08 12 堰上液层高度 m 0 0643 13 降液管底隙高度 m 0 0097 14 边缘区宽度 m 0 03 15 开孔区面积 21 059 16 筛孔直径 m 0 004 17 筛孔数目 8494 18 孔中心距 m 0 012 19 开孔率 10 1 20 空塔气速 s 0 5416 21 筛孔气速 7 7911 22 稳定系数 2 48 23 每层塔板压降 Pa 874 95 24 负荷上限 液沫夹带控制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22 25 负荷下限 液相控制下限 26 液沫夹带 气 液 kgeV 5 749 10 7 27 气相负荷上限 sm30 002275 28 气相负荷下限 0 000385 29 操作弹性 3 588 4 2 结束语 本设计为筛孔式吸收塔设计 在设计过程中 物性数据的求取很繁琐 塔的工艺尺寸也需经过 多次试差才达到要求 实际塔板数的求取既要通过作图 查图 又要通过计算才可完成 本设计由 于我们的知识与经验都不足有些不合理的地方 总的来说本塔的设计基本满足一般的工艺要求 通 过这次的课程设计我们更加了解了板式塔及吸收过程 对于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有一定的帮助 通 过这次的设计 我们对于以前所学习的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并学到了许多实践中的东西 使我们初步涉略到了一些生产问题 提高了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 在运用 WORD ORINGIN 和 AUTO CAD 时 也积累了经验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23 附录 1 主要符号说明 一一塔板开口面积 aA2m 一一降液管截面积 f 一一筛孔总面积 b2 一一塔截面积 TAm 一一流量系数 无因此0C C 一一计算 时负荷系数 maxu2 一一筛孔直径 m0d 一一塔径 mTD 一一液沫夹带量 kg 液 kg 气ve E 一一总板效率 无因此T 一一筛孔气相动能因0F 子 21 2 1mSkg g 一一重力加速度 9 81 s 一一进口堰与降液管间的水平距离 mlh 一一与干板压降相当的液柱高度 mc 一一与液体流过降液管的压降相当d 的液柱高度 m 一一塔板上鼓泡高度 mfh 一一板上清液层高度 mL 一一降压管的底隙高度 m0h 一一堰上液层高度 mw 一一出口堰高度 m 一一与克服表面张力的压降相当的 h 液柱高度 m 液柱 一一降液管内清夜层高度 mdH 一一湿润速度 Wl sm 3 一一液体体积流量 hLh 一一液体体积流量 S s 3 P 一一操作压力 Pa 一一气体通过每层筛板的压降 Pap 一一理论板层数TN 一一压力降 Pa t 一一孔心距 m U 一一空塔气速 m s 一一气体通过的速度 m s0u 一一气体体积流量 hVhm 3 一一气体体积流量 S s 一一边缘无效区宽度 mCW 一一弓形降压管宽度 md x 一一液相摩尔分数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24 X 一一液相摩尔比 y 一一气相摩尔分数 Y 一一气相摩尔比 Z 一一板式塔的有效高度 DL 液体扩散系数 m 2 s DV 气体扩散系数 m 2 s E 亨利系数 kPa H 溶解度系数 kmol m3 kPa K 稳定系数 无因次 Mv m 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 Lh 液体体积流量 m 3 h Ls 液体体积流量 m 2 h Lw 润湿速率 m3 m h m 相平衡常数 无因次 液体的表面张力L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25 附录 2 参考文献 1 贾绍义 柴诚敬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天津 天津科技技术出版社 2002 2 大连理工大学等 化工容器与设计手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1989 3 匡国柱 史启才等 化工单元过程及设备课程设计 北京 化学工业出社 2002 4 陈敏恒等 化工原理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5 化学工程手册 编辑委员会 化学工程手册 气液传质设备 北京 化学 工业出版社 1989 6 魏姚灿等 塔设备设计 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